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课堂阅读教学探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16900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课堂阅读教学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课堂阅读教学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课堂阅读教学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课堂阅读教学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课堂阅读教学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课堂阅读教学探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课堂阅读教学探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课堂阅读教学探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课堂阅读教学探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课堂阅读教学探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课堂阅读教学探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课堂阅读教学探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课堂阅读教学探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课堂阅读教学探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课堂阅读教学探究.docx

《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课堂阅读教学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课堂阅读教学探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课堂阅读教学探究.docx

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课堂阅读教学探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课堂阅读教学探究

【摘要】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分化现象,出现部分学习困难学生(即“语文学困生”),是学校教学工作中的普遍现象。

对于语文基础知识都比较薄弱的学困生来说,语文阅读课程的学习就更加困难。

但如果不能在小学阶段解决这一问题,将会对他们进入中学学习造成更大的困难,甚至成为一生学习的遗憾。

教育转化好语文学困生,提高其阅读和写作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强烈愿望,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深入分析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制定相应的策略,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驱动其“自主学习”、“自能发展”,是新课程教育下的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之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分层教学;情感教学;学困生;帮教

 

课程改革给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特别是阅读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生机和活力,新课标强调要关注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对于部分学困生来说,由于语文基础非常薄弱,常常连正确地识字、书写都比较困难,阅读课经常游离于课堂之外。

阅读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语文写作乃至其他各学科学习的基础。

语文学困生如果不能在小学阶段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将会对他们进入中学学习造成更大的困难,甚至成为一生学习的遗憾。

深入分析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制定相应的策略,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会学、乐学,是新课程教育下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强烈愿望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学困生的成因调查与分析

汉语言是我们的母语,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就开始接触到它,由幼儿园到小学,又经过了几年的学习,日常表达也没有什么问题,为什么有些孩子的语文成绩却很差呢?

抛开家庭原因和学校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因素外,我们着重对学生自身原因和教师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剖析。

我们分别联系了xxx、xxx、xxx三所学校的五、六年级各两个班,共十二个班级的587名学生以及7位语文任课教师、6位班主任老师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课堂观察、课后座谈、发放调查问卷、查看学生作业、将学困生和学优生进行对比分析等方式,对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特别是阅读困难的成因进行了调研分析。

(一)学生关于语文阅读课程学习难度的感知

我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学生关于语文阅读课程的认知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11.2%的学生认为语文阅读课程非常容易,19.7%的学生认为比较容易;27.1%的学生认为一般,23.6%的学生认为比较困难,18.4%的学生认为非常困难。

如图所示:

图1:

学生关于语文阅读课程学习难度的感知示意图

而关于语文阅读学习成绩的结果显示,30.6%的学生在90——100分之间;22.3%的学生在80——90分之间,14.9%的学生在70——80分之间,15.4%的学生在60——70分之间,只有16.8%的学生在60分以下(其中7.2%的学生在30分以下)。

如图所示:

图2:

语文阅读课程学习成绩分布图

我们关于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学习成绩的调查结果显示,几个班级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成绩分布没有呈正常的橄榄形正态分布,而是呈现反常的马鞍形分布。

我们通过以上学生语文阅读成绩和对阅读课程学习难度的认知对比可以发现,语文阅读成绩80分以上的学生占62.9%,而认为非常容易和比较容易的学生只占30.9%。

可见,即便是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对于语文阅读课程的学习也感觉并不是那么轻松。

语文阅读课成绩在70分以下的学生占17.2%,而感觉学习比较困难和非常困难的学生比重却高达42%。

这固然与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课程本身有关,同时也说明,学生对于语文阅读课程的学习普遍感到有一定困难。

(二)学困生关于语文阅读课程学习困难原因的自我感知

我们对189名语文阅读成绩在70分以下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项调查可以多选),其中关于语文阅读课程学习困难的原因的结果显示,78.8%的学生认为“基础薄弱”;52.6%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49.7%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1.1%的学生认为对阅读课“有恐惧心理”;还有14.3%的学生表示“不喜欢老师”。

如图所示:

(此处需插入图表)

 

图3:

学困生关于语文阅读课程学习困难原因的自我感知示意图

(三)学困生关于语文阅读课的学习态度、兴趣和动机的自我感知

通过对189名语文阅读成绩在70分以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关于语文阅读课的学习态度、兴趣和动机的调查结果显示,6.6%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态度非常端正;13.7%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态度比较端正;29.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态度基本端正;%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态度不太端正;9.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态度很不端正。

(此处需插入图表)

 

图4:

学困生关于语文阅读课的学习态度示意图

关于学习兴趣的调查结果显示,17.5%的学生表示对语文阅读非常感兴趣;19.1%的学生表示自己比较感兴趣;33.3%的学生表示兴趣一般;15.9%的学生表示不太感兴趣;14.2%的学生表示对阅读课“毫无兴趣”。

如图所示:

(此处需插入图表)

 

图5:

学困生关于语文阅读课的学习兴趣示意图

(四)教师关于语文阅读学困生的成因的认知

通过对7位语文任课教师和6位班主任老师分别座谈,13位老师根据自己多年来的观察、调查,也认为语文阅读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基础薄弱、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心理因素等方面,不同的是,老师们的结果和学生的自我感知并不完全一致。

老师们认为,由于基础薄弱导致阅读困难的学生大概占30%左右;有70%学生是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而导致学习困难,由于方法不正确、学习习惯不好的大概占40%;如图所示:

(此处需插入图表)

 

图5:

教师关于语文阅读学困生的成因的认知示意图

(五)教师关于语文阅读学困生的学习态度、兴趣和动机的认知

通过老师们的观察、调查,老师们认为,在语文阅读学困生群体中,大约有10%的学生对学习了无兴趣、上课不专心、经常搞小动作、说闲话、发呆、经常性欠交作业、作业质量差;25%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听课可有可无、学习态度随老师的态度而或松或紧;大概有40%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承受家长或老师的一定压力下学习,或者有一定的自制力,老师们普遍认为,学生自制力的高低与成绩高度关系密切;15%的学生学科基础扎实、对语文学习有光趣、上课积极,精神集中;大约10%的学生爱好语文学习、亲近语文老师、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经常思考质疑,能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如图所示:

(此处需插入图表)

 

图表6:

教师关于语文阅读学困生的学习态度、兴趣和动机的认知示意图

老师们普遍认为,尽管每一个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学习态度不端正是其学习困难的决定性因素。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学困生的帮教措施

通过上述学生和教师的调查结果,我们综合其观点,不难发现,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学困生的成因主要集中在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基础薄弱以及由此引起的自信心不足等几个方面。

因此,加强对学困生的帮扶,促使其转化,也应主要从这些方面来努力。

(一)关心关爱,心理感召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中说:

“学校里的学习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

”小学生处于懵懂的、可塑的阶段,需要关怀与尊重,信任与鞭策。

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肯定与鼓励是人自尊自爱之本。

特别是学困生,成绩不好,缺乏自信心,易对周围的人产生敌意。

这就要求教师要把信任、关爱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每一位学生,在理解、信任的基础上,把、鼓励、激励带进课堂,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引导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会学习。

1、爱心感召,增强互信。

“亲其师,信其道。

”只有学生喜欢教师,亲近教师,才会对教师所带的课程感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如果想要有效地转化语文学困生,就必须用爱心、真心、细心、耐心去关爱他们,尊重他们,注意发现学困生的进步,并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

在爱的感召下,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得到快乐和温暖,相信他们会更好地学习。

由于心理原因,学困生一般不会主动接近教师,教师要做有心人、热心人、知心人,主动找学困生交谈,以自己的主动换取他们的主动,使他们愿意接受教师的帮助和教诲。

除了面对面交流,教师也可以采取微博、微信等方式,鼓励学困生在上面留言,把自己的疑惑和想对老师说的话都说出来,学生可以留名也可以匿名,减少了面对面的压力,也没有了让别人知道的尴尬,渐渐就能大胆地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告诉老师,逐步建立师生间的良好关系。

2、及时鼓励,积累信心。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充分照顾到学困生,从一些相对简单的操作和提问来培养学困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比如读写字词,回答全文有几个自然段等;还有在学法设计上,尽可能设计几个合作交流的环节,让学困生在小组交流中获得锻炼的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困生的点滴表现都要及时用鼓励的语气和赞赏的心态给予表扬,以消除他们的胆怯和自卑心理。

教师要善于运用“你能行”的心理暗示法,间接地激起学困生学习语文阅读的热情,重树阅读学习的信心。

如当自学生字新词或练读课文时,教师可以特意来到他们身边,悄悄地告诉他们:

准备一会儿上黑板默写,一会儿朗读课文,老师相信你能行。

比起优等生和中等生,学困生更渴望得到认可与鼓励。

教师对学困生多表扬,多鼓励,也要注意表扬的客观性,不切实际的表扬不但同学们不认可,学困生自己也不愿接受,这不但起不到表扬应有的激励作用,有时甚至会起反作用。

  3、结对帮扶,共同进步。

鼓励学困生和优秀生交往,使其受到优秀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

很多学困生不敢和优秀生交往,主要是自卑心理在作祟。

教师要教育和引导每个优秀生开展“一帮一,结对子”帮困助学行动,积极主动地和学困生共学习、同玩耍,让学困生觉得生活在班集体中,生生之间是平等的,克服自卑心理。

教学中让优秀生帮学困生过生字词听写关,帮助他们改正作业错题,检查他们的背书情况等,甚至让个别优秀生和中下生同桌,学困生经过一个学期的熏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二)分类分层,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以学定教是教育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个原则的核心要求就是教师要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改变现实,对于学困生的帮教、转化当然亦不例外。

教师通过实施分类、分层教学,对学生以学定教、因材施教,使其各取所需,让学困生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并在此过程中不断端正学习态度,增强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应当是一条有效途径。

分类、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提倡已久,不少一线教师和教学研究工作者都对此进行了很多的实践和研究。

但据调查,目前大多数的分类、分层教学是在实施这一办法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进行了分班,然后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类别和层次的教学。

这种办法多在初高中实行,但对于小学来说,在一个班级里学生成绩及素质都参差不齐,如何实施分类、分层教学?

我们的想法是,先将学生按照语文阅读水平分成A、B、C三类,对每类学生进行教学内容分层、学习方法分层、作业安排分层和评价分层。

1、教学内容分层。

语文阅读教学是以一篇文章为教学单位的,在一篇文章里,内容、主题、结构、语言、修辞样样俱全,每一部分都可以单独讲授,每一部分在不同的文章又不尽相同,即使是类型最接近的文章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每一篇课文该讲什么、不讲什么,如何斟酌确定单元教学重点和课文教学重点,都需要教师下大工夫。

每一项教学内容要按照不同类别的学生,分别确定基础目标、中级目标和挑战目标(高层目标),如记叙文阅读课堂教学,C类同学需达到的基础目标是弄清词、句,能用“XX人做XX事”的句式概括主要内容;B类同学则要对一些相对复杂的或内容零散的文段内容进行概括;A类同学的要求更高,需要对其中的段落布局、逻辑关系、修辞方法等进行总结归纳。

2、学习方法分层。

首先是课堂学习方法的调整。

课本、教材里很多文章都是名篇大作,主题、结构、语言、修辞堪称典范,面面俱到对学困生不易掌握。

因此学困生学习的方法是整体感知课文,即能够熟悉课文字、词,能够比较流利地阅读、能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文章或文段的内容。

在概括方法上,指导学生从题目入手或抓重点句,从时间、地点入手,或直接从事件入手,学会概括文章主旨。

写人叙事的文章,概括内容可根据“XX人做XX事”的句式来进行。

上课时先从文段入手,教师示例,再让学生概括出几个典型文段的意思,每一篇文章、每一节课都围绕着这一重点进行简单的指导。

其次是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如果把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比作是一只小鸟的话,那么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就是它的两翼。

作为教师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课外读物的推荐工作,在读物推荐时,一是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把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如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

二是从时空结构上推荐有关内容,在实践中,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阅读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

如:

今年神州十号成功登月,振奋人心。

我们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报道,了解事件始末。

要精心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浏览等。

课外阅读常用的是略读和浏览。

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应用课堂中学到的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通过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得到良好的读书体验。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课外阅读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读书笔记可以分为摘抄型、感想型、想象型等类型。

对于C类学生,指导其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对于B类学生,指导其读完课外材料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对于A类学生,可以续编、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教师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辅导学生提高做笔记的能力。

3、作业安排分层。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分别布置相应的作业。

如整体感知作业,C类作业比较简单,只需用“XX人做XX事”的句式就能概括;B类作业没有中心句,也不能简单地用“XX人做XX事”的句式来概括;A类作业就更难一些,不但需要自己概括出每部分的中心句,还要弄清各段落的逻辑关系,有时甚至需要分析修辞方法、开头、结尾方法、句段衔接方法等。

当然,不是所有作业都分类、分层,诸如生字词、古诗文翻译等则不再分类、分层。

4、成绩评价分层。

这是分类、分层教学最核心、也是最复杂、对教师挑战最大的部分。

做好对学生的分层评价,有利于降低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培养自信、增加兴趣,逐步积累提高能力。

要做好分层评价,上课前的备课相当重要。

每单元授课前要确立单元教学重点、出好单元检测试卷,每单元的阶段性检测要做到学什么测什么,突出单元测验的反馈功能。

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单元测试卷。

如C类试卷以课内基础知识为主,字、词、句的比重占80%左右,阅读材料均出自课文,其中50%左右是课堂上重点讲过的例文;B类单元测试卷注重知识迁移和能力考查,字、词、句的比重占50%左右,阅读材料,80%出自课文,另外安排20%的课外阅读材料内容;A类单元测试卷的内容注重知识拓展和能力提升,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比重只占30%左右,出自课文的阅读材料占40%左右,60%以上的阅读内容来自课外,而且测试题目的类型、范围、难度都比另外两类要高。

单元检测只是评价学生的标准之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但学习过程对学生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除了单元检测外,可以采用学习积分制度来评价学生,积分表的内容包括:

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小测验成绩、单元测试成绩、课堂加分、学习组长打分、教师打分等不同内容。

每周进行汇总,及时寻找、发现学困生的亮点,对其取得的进步予以肯定,重在不断鼓励。

学期末以积分的高低来评定学生的语文成绩。

积分表制度突出了学习过程,比单纯的期末考试成绩更有说服力,也更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分类、分层评价的一个困难在于,在某个班级实行评价分层,但年级的其他班级评价不分层、学校的评价不分层、升学的标准也不分层,在综合成绩衡量时面临一些困难,这是需要再做进一步思考和探究的。

(三)情趣导航,激发兴趣

汉语言博大精深,好文章意趣兼具,语文阅读理应是一种美妙的享受,若能让学生体验到这一点,学生的学生兴趣激发起来,那么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大半。

情趣导航教学的基本思路是:

以情感体验为依托,让学习过程变为认知与情趣的和谐统一。

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情与知的统一。

以情趣和情感体验作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导航,可以避免教学中只重视语言训练,忽视精神陶冶;只重视机械分析,忽视学习过程等不良教学方法,保护好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感悟的灵性。

教师采用“情趣导航、情感体验”教学方法时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趣因素,使课堂语言情趣的发挥成为对认知过程趣味的体现过程。

对于学生而言,“情趣学习、情感体验”体现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就是要感觉老师讲课有意思、阅读内容有意思、阅读过程有意思、,阅读结果有意思、阅读体验有意思,体验到阅读是一种享受,从而达到想听、想读、想说、想记、想画、想写、想背、想演、想研究、想探索,倘能一步步达到这个要求,就真正实现了新课改提出的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目标要求。

1、自由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首先要放手让他们充分地、自由地阅读文本,与“语言亲密接触”,在这种接触中触摸语言,感受形象,体验情感。

放手让孩子们自由阅读,教师可以适当地做些引导,但以不干涉学生的阅读为前提。

要注意及时表扬学生:

“瞧,这个同学读得多入神啊!

”也可以及时引导:

“这篇课文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为什么?

”还可以点拨:

“这篇课文有些地方写得十分生动有趣,找找看。

”当然也可以要求:

“读完一遍后,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和你受感动的地方你可以反反复复读。

”……教师的引导如同一道道精心设计的佳肴,随着学生阅读的进程徐徐端出,供学生参考但不强求回答,不干扰其阅读,目的是引导其真正“沉”入文中,静心于阅读,醉心于阅读,享受到自由自在的阅读乐趣。

 2、师生同读,共享美妙体验。

让学生自由阅读,当然不能放弃教师的指导作用。

除了前面提到的“边读边指导”外,教师时刻不能忘记自己的另一个重要角色,那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参与者”的角色。

教师可以以学生“学习伙伴”的身份,在学生阅读时,也投入课文的阅读之中,或与学生一起摇头晃脑地放声朗读,或一起入神地默读,与学生一起享受阅读、品味阅读,达到情感共鸣。

这样,学生会更加感觉到阅读的乐趣。

在随后的交流中,教师以一个平等的参与者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探讨问题,学生会感到格外真切,这种“师生一起读、佳作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是一种多么美妙的读书境界、多么让人向往的阅读享受啊。

3、激发兴趣,增强课外阅读。

前面说过,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只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才能真正实现课内外互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是榜样激励,标杆引导。

教师平时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让学生之间相互激励,使学生逐渐认识并努力多读书,对书籍产生热爱之情,从阅读中汲取无穷无尽的精神食粮。

二是活动激趣,体验快乐。

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外阅读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如定期举办故事大赛、诗歌朗诵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等,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三是展示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

在实践中,可以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

小小的记录袋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学生在故事演讲赛中的录音带,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定期在班级章向学生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使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不断激发和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适当约束,习惯养成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心理学家说:

“培养良好的习惯就等于在塑造成功。

”新课程改革强调了“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也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语文阅读学习习惯内容很多,包括课前预习的习惯、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做笔记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书写工整的习惯、勤学好问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认真观察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等等。

对于学困生来说,不宜要求过多,可从几个简单的方面入手。

1、培养预习的习惯。

通过预习,学生能够了解所要学习知识的大概情况,可以有效提高学习的质量。

特别是学困生,原有的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新内容更加困难,有时会感到无从下手,从而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因此,预习对于学困生来说尤为重要。

没一单元、每一课教学前的作业布置,都应让学生把预习要求列为第一项,并且要提出具体要求,如:

读课文两遍;画出生字、生词、并重点读写;用两三句话概括出主要内容;至少提出一个问题等等。

为了促使学困生养成预习习惯,每课书的预习都要对照这几点去做。

不但作为作业去布置,课堂上要一一检查落实。

尽管学困生的预习在质量上与中等生、优等生有距离,但如果数量有保证,质量也会慢慢提高。

有时,教师要利用上课或课后时间,手把手地教学困生学会预习。

学会预习能很好地培养学困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也比一味地听老师讲课要感兴趣得多。

效果也好得多。

2、培养聆听的习惯。

语文阅读是一门语言学科,离不开听、说、读、写。

听是重要前提,只有愿意听、善于听,才具备了说、读、写的基础。

上课走神、听不进去往往是学困生的通病。

因此,要培养学困生聆听的习惯,让他们愿意听、学会听。

许多学困生很难集中精力听讲,教师要学会用语言去鼓励他们:

堂上请同学读课文时,要求把读错或读不好的地方用铅笔点起来,然后汇报,看谁听得最认真。

找别人的错处,学困生既容易做到,又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尽管他们也不一定读得准,无论他们汇报得怎样,教师都要表扬其学习态度,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学困生也记住了。

最重要的是他们认真听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精神不再游离于课堂外。

为了让他们继续听下去,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如多用眼神、微笑、手势等等,不断地反复提醒他们去听,还可以用积分的办法、奖励小红花、小奖章的办法,以小组为单位,回答一次积一分,一周奖励一次小红花,一月统计一次奖励一次小奖章,采用多种手段,激起学困生聆听的欲望。

3、培养阅读的习惯。

阅读帮助识记,有利于积累,还能培养语感,使学生不易走神。

学困生往往懒于开口,齐读时,读着读着就停了,或者只动动嘴,滥竽充数。

课堂上要尽量少一点齐读,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

大声自由朗读,教师规定经过谁的身边就要听到谁的声音;也可以采取同桌互读或小组轮流读、开火车读、个人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既走出了沉闷,又迫使学困生参与其中,减少他们走神的机会。

4、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一般来说,书写认真的学生,学习就认真,书写马虎的学生,学习也不认真,成绩自然不稳定。

因此,严格要求书写,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非常重要。

教师要经常在课堂上指导书写,把每课书中难写易错的字词进行特别指导,明确这个字由什么组成,指导怎么写,不仅是笔顺,还有字的间架结构、形体特点都讲解,为加深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