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1354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南安一中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第三次阶段考

高二历史科试卷

命题者:

2017.6

本试卷考试内容为:

必修一古代史部分和选修一、三。

分第

卷(选择题)和第

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不折叠。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夏、商都城往往以宫城为中心,宫室组群沿中央轴线作对称布置,官舍、民居、作坊、道路等环绕其周围。

凡是宫室建筑都建于地面土阶之上,而且没有当时一般民居的半穴居或穴居形式。

这反映出当时

A.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B.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

C.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D.经济发展水平极端低下

2.王家范先生认为,西周是中国真正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后世的中国文明,其深基正是从这里扎下了根。

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B.“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

C.世代公卿的选官制度D.“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

3.直至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人殉现象仍相当普遍,战国时期上有余风,其中以秦国人殉之风最为兴盛,东周列国与秦国人殉较为接近的是保存了东夷人习俗的齐国,但人殉规模还是比秦国稍逊一筹,与齐国一山之隔的鲁国,人殉现象就很少。

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人殉制得以维持的关键B.周礼文化与儒家思想决定社会习俗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D.生存环境和社会阶段影响社会习俗

4.《诗经》中属于西周中前期的作品对周王多显示崇拜之情;后期的作品中,则出现了很多指斥周王的诗作,与此同时,赞颂诸侯和贵族的作品明显增多。

材料反映西周后期

A.宗法制度逐渐崩溃B.贵族势力迅速崛起

C.王权观念发生变化D.文学风格出现转型

5.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

“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

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

”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

这说明

A.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B.文献资料不能作为第一手史料

C.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D.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

6.战国时期出现的国家授田制度,即在国家掌握大量土地的前提下,根据国家户籍中的户口数,以户口登记为前提,计户授田。

这种授田制

A.有利于提高受田者生产积极性B.导致了租赁关系盛行

C.促进了庄园制类型经济的发展D.消除了土地兼并隐患

7.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

A.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B.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

C.孰优孰劣十分明显D.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

8.《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泰山封禅大典后的刻辞中写道:

“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

”强调礼、等级和恪守等级下的各自职责。

以后他又多处题辞,提倡“合同父子”,即子孝父慈,强调男女各修其业等家庭礼教。

由此说明秦始皇

A.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B.旨在传播儒家贵贱尊卑等级思想

C.并没有完全废除儒家的治国思想D.以恪守宗法伦理道德为最高理想

9.秦朝建立前夕,秦相吕不韦组织编撰《吕氏春秋》,主张以法治国、因时变法,并认为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

这反映出《吕氏春秋》

A.反对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B.体现了限制君权的政治倾向

C.主张调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D.认识到君主专制强化的弊病

10.据《通典》(卷十三)对于两汉时期的选举制曾有这样的记载:

窃名伪服,浸以流竞,权门成仕,请谒繁兴。

该现象说明

A.西汉的选官标准已发生变革B.察举制容易引发政治腐败

C.秦汉时期选官渠道的多样化D.察举制的弊端引发风气日坏

11.史书中关于汉武帝与其丞相田蚡有这样一段记载:

丞相入朝奏事,推荐了一些人担任官员。

皇上说:

“你任免官吏任免完了吗?

我也想任免一些官吏。

”这则记载反映出

A.地方王国问题仍然威胁皇权B.中外朝制度削弱了君主专制

C.从无为到有为转变很有必要D.官吏任免权全操于丞相之手

12.东汉前期,豪强地主田庄的规模都十分巨大,劳动者多为投身于田庄寻求庇护的农民,还有不少是庄主的同姓同宗,他们与庄主形成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

这体现出当时的田庄

A.土地归封建国家所有B.存在着分裂割据的隐患

C.能够与朝廷分庭抗礼D.呈现出自给自足的特点

13.《汉书·食货志》记载:

“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驰商贾之律,然市井子孙亦不得为官吏。

”汉武帝时盐铁官营,大商贾桑弘羊、东郭咸阳等相继任官,出现了“吏道益杂不选而多贾人”的局面。

这表明西汉

A.商人地位受制于国家政策B.抑商政策仍在不断强化

C.利用官营政策调解阶级矛盾D.商人群体壮大威胁统治

14.儒学在孔子之后有性善性恶之争。

两汉时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沦,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

其用意在于

A.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B.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C.神化儒学并为君权服务D.探究人性发展本原

15.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

孟子称:

“孔子成《春秋》,乱臣贼子惧”。

朱熹则说:

“圣人作《春秋》,不过直书其事,善恶自见”。

这反映出

A.仁政观念日益深入人心B.历史评判会影响政治行为

C.儒家干政成为治国秘诀D.重史传统促成了社会凝聚

16.“四民”(士、农、工、商)是中国古代常见的社会人口分类标准,其中“士”长期居于社会阶层的首要位置。

但在1934年出版的《阜宁县新志》中,职业分为党务员、公务员、学生、律师、工程师、会计师、医生、记者、电务员、邮务员,路员、农人、商人、负贩、矿工、工人、劳工、警察、伶人、杂业等23项,这基本上是从社会分工角度来划分社会阶层,并反映了士人阶层作为一个群体在社会上消亡。

这一变化

A.根源在于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B.反映出科举制度被废除后的重要后果

C.体现了中国传统职业逐渐趋于消亡D.绝对否定了中国的传统的伦理道德

17.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以“出则为将、入则为相”的文武兼备的人才集团建立隋朝、唐朝而成名,最早源自西魏宇文泰设置八柱国(管名),分掌军权。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曾评论说:

“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下列选项中,对材料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A.关陇集闭依靠海商积累强大力量B.关陇集闭实力削弱依靠联姻统治

C.隋唐兴盛曾得益于这一历史变局D.魏晋南北朝时士族势力已经衰落

18.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史学著作,其中《宋史》最为浩繁,各种著述、实录、会要、奏议、文集等应有尽有,卷帙浩大,为二十四史之冠。

这主要是因为宋代

A.文官制度的影响B.商品经济的发达

C.中央集权的加强D.科学技术的进步

19.史料记载,宋代漳州一带“客户则无立锥,惟籍佣雇,不能营三餐之饱,有镇日只一饭,或达慕不得食者”。

这可以佐证宋代

A.沉重的役税使得农民处境艰难B.人多地少问题激化了社会矛盾

C.雇工群体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D.南北间经济发展出现较大差异

20.孔子本人罕言“性与天道”,而朱熹则常提“理”“气”“性”“太极”等形而上的概念。

这一变化体现了儒学

A.信仰重建的完成B.普及化的实现

C.伦理纲常的弱化D.思辨化的趋向

21.明代大学士徐阶说:

“国家建都燕蓟,百官六军之食咸仰给于东南。

漕运者,盖国之大计也。

自海运罢,而舟之转漕,独兹一线之渠,其通与塞,又国之所谓大利大害也。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经济重心和政治重心的分离存在矛盾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保障漕运是明朝维护统治的根本大计D.明朝商品生产区域分工明显

22.明初礼制中关于生活器皿方面规定,玉器为皇室专用,公侯及一品至五品可用金、银,六品至九品官可用银,“商贾、技艺家器皿不许用银”。

然而,这些禁令在晚明苏州松江一带被置若罔闻,富贵人家用金、用玉已成平常之事。

晚明时期生活所用器皿的变化体现出

A.抑商政策出现松动B.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

C.商人地位显著提高D.江南地区成为经济重心

23.《文史哲》中说:

“我国自明代起,棉布即逐步取代麻、丝,成为人民最重要的衣被材料;清中叶,已有每年约三亿匹(按标准土布每匹3.633方码计)商品布的市场,并出口国外。

”但在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中,唯独棉纺织业没有出现手工工场的组织形式,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B.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D.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24.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这说明

A.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

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25.中国古代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中央政府鞭长莫及,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通过建立巡视制度,防范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

职掌巡察的监察机构通常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扰,便于独立行使职权。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根本目的是

A.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B.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

C.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D.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6.乾隆帝亲自主持编撰《四库全书》,每部分装三万六千余册,分别储存于华北和江浙等地,但是,在编撰过程中,被销毁的图书约有三千种,几乎与《四库全书》收书量相当。

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推动了文化中心的转移B.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体现

C.保存国粹弘扬传统文化D.使科举制走向僵化束缚士人思想

27.清雍正五年浙江布政使孔毓璞请求:

“蒙圣谕藩臬(官员)皆赐折奏。

仰恳圣恩,赐臣一例用折。

”孔毓璞从而获得了越过一切中央机构直报皇帝的密奏之权。

材料反映清朝

A.非理性化统治的趋势日益明显B.军机处设立带来保密性的加强

C.议政王大臣会议开始受到制约D.地方实力的加强迫使中央妥协

28.清代雍正二年(1724年),山西巡抚刘于义奏称:

“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

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

”这表明

A.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被抛弃B.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变化

C.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D.商人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29.乾隆皇帝在谈到自己南巡允许商人大兴土木时说:

“此在苏扬盐布商人等,出其余赀,偶一点缀,本地工匠贫民,得资力作,以沾微润,所谓分有余以补不足,其事尚属可行。

”这表明他

A.强调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B.警惕奢华之风会危及统治秩序

C.宣扬奢侈享受的社会主张D.认同奢侈促进市场发展的观点

30.顾炎武在《日知录·周室班爵禄》中说:

“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

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

……故班禄之意,君、卿、大夫、士与庶人在官一也,而非无事之食。

”这一主张

A.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B.强调了爵禄制度的合理性

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D.继承发展先秦的民本思想

31.表1反映了清朝前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状况。

相对于以前,其突出变化是(  )  

表1

地区

直隶

江苏

江西

福建

台湾

广东

陕西

四川

云南

行业

采煤业

丝织业

制瓷业、制烟业

制茶业

制糖业

丝织业

造纸业

制盐业

冶铜业

A.发展缓慢        B.地位提高        C.范围扩大D.不平衡性 

32.顾炎武曾批评明代后期学者赵凡夫的《说文长笺》(研究传统语言文字、音韵等方面的著作)过于简陋粗疏。

现代学者解释:

“明代后期谈《说文》,总是学问上努力的表现,清初研究《说文》成绩卓越的人渐多,自然看不惯明朝学者的粗疏,惟我们觉得开风气之先的,都是粗枝大叶的。

”现代学者所说的“开风气之先”指的是何种风气的转变?

A.从注释经典到谈论心性B.从空谈心性到注重实学

C.从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D.从固守旧学到西学东渐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33.(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法制起源较早。

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

秦朝制定《秦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

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

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

……自此,“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

……而古罗马法,私法(保护私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

——改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的差异,并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

(12分)

 

材料二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萌芽于西周,确立于秦汉,成熟于隋唐,完备于明清。

秦设监御史执掌群臣奏章和下达皇帝的诏令,并兼国家的监察工作。

汉武帝在各州设刺史,以“六条”法规作为履行职务的依据,而六条中打击强宗豪右、以强凌弱以及二千石不奉诏书则是其基本内容,明清监察机关的触角更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城。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比较突出的是监察御史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牵掣;监察官员特殊的选任、考课、监督制度,使中国的监察制度具有一定的科学内容,因而在一定时期曾经成为抵触惰性力量、消解社会矛盾的积极因素,对澄清吏制起过较好的作用。

——《试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和意义。

(12分)

3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以下为王家范、张耕华、陈江编著的《大学中国史》的相关目录:

第九章君主集权的帝国体制:

第一节  明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

第二节  明朝中后期的政局

………

二、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

三、寄望中兴的张居正改革

四、鼎革之际的危机与困局

第三节 一波三折的中外交流

………

二、海禁与“倭寇”

………

四、耶稣会士与早期西学东渐

--《大学中国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省略部分增加两条或两方面内容,并说明增加理由,需观点正确,理由充分,符合历史事实。

请考生从35题和36题2道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5.[选修Ⅰ: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隋文帝即位后推行乡里制度,其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从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春到开皇二年秋是过渡阶段,因隋朝新的行政管理制度正在修订之中,没有临时做出调整,主要沿用北周的基层管理制度。

第二阶段从开皇二年秋颁布《开皇令》到开皇九年春,规定基层社会组织以家为单位,并按京畿之内和京畿之外划分为两类基层组织编制。

在京畿之内实施族、闾、保三级制及在京畿之外实施党、里二级制双轨并行。

第三阶段开皇九年隋朝实现大统一,隋文帝命令朝臣修改旧法颁布新制,推行不分京畿内外统一编制的乡、里二级制。

对于乡里长官的任用,特别注重被选者具有德才兼备、有益风化、强毅正直的品格。

据史书记载并州祁人张道源因孝行见称,受到县令的嘉奖。

乡里长官主要的职责就是登记户口、征收赋税和维护治安。

——摘编自宋文龙《隋朝乡里制度浅探》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隋朝乡里制度的特点。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朝乡里制度的作用。

(8分)

36.【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940年7月底,德国秘密制定侵略苏联的计划……如何摆脱来自东方日本的威胁,重新成为苏联必须严重考虑的外交问题……还在1940年7月,日本大本营与政府联席会议通过了《适应世界形势演变处理时局纲要》,规定调整苏日关系以适应南进之需。

1941年4月13日,苏联、日本达成了《苏日中立条约》。

条约除了肯定双方保持和平友好关系,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完整,在一方与第三国发生军事冲突时保持中立以外,还特别声明:

“日本须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即外蒙古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苏联须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中国自然成为这两个国家相互妥协的最直接受害者……不过同时由于国际形势并未按苏联领导人的意志发展,苏联对华援助并未停止,延续到苏德战争爆发。

条约稳定了苏联的东部边界,但激化美、英同日本的矛盾……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抗日战争的外援主要依赖美英。

——改编自李嘉谷《论<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及其对中国抗战的实际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日中立条约》签订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日中立条约》签订的影响。

(10分)

南安一中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第三次阶段考

高二历史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C

D

A

B

C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A

A

B

B

C

A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B

A

D

B

A

C

D

D

题号

31

32

答案

C

B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33.【答案】

(1)差异:

①中华法系礼刑结合(侧重公法),维护国家、家族利益;古罗马法私法发达,保护个人权利。

②中华法系法自君出,权尊于法,人治;古罗马法权力服从于法律,法治。

③中华法系侧重于无讼、和谐的价值取向;古罗马法追求正义。

(6分)

原因:

①中国:

自然经济;古罗马:

商品经济发达。

②中国:

宗法制度,专制统治;古罗马:

城邦政治,帝国时代疆域扩大,社会矛盾复杂。

③中国:

法家,儒家思想(重视伦理道德);古罗马:

自然法思想,追求平等、公正、正义。

(6分)

(2)特点:

监察制度起步早,随着专制皇权的不斯加强而不断完善;监察机关独立性强;监察制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6分)

意义: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分裂、统一政令;有利于督促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有利于澄清吏治。

(6分)

34.【答案】

示例:

增加内容一:

明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2分)理由:

朱元璋明朝建立后,相权严重威胁皇权(皇权受到制约),为加强皇权,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朱棣建立内阁制度,都折射或反映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4分)

增加内容二: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分)理由:

明朝中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及商业发展的基础上),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在此条件下稀疏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的商品货币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4分)

35.【答案】

(1)特点:

借鉴了前朝的经验;依据形势变化不断调整;注重基层官员的选拔;对官员实施鼓励措施。

(8分,每点2分)

(2)作用:

加强了对广大人民的控制;有利于封建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维护了地方统治秩序,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后世基层组织建设起到借鉴的作用。

(8分;每点2分)

36.【答案】

(1)二战初期,德日法西斯占上风,试图扩大战争;苏联面临德国战争威胁,安全形势严重;日本试图调整苏、日关系以实施南进。

(每点2分,共6分)

(2)有利于苏联稳定远东,避免两线作战;推动了日本南进,加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和二战规模的扩大;美英与日矛盾激化,推动了美英援华;严重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中国抗战;推动了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每点2分,五点10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