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4综合测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41072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4综合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4综合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4综合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4综合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4综合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4综合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4综合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4综合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4综合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4综合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4综合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4综合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4综合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4综合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4综合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4综合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4综合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4综合测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4综合测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4综合测试.docx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4综合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4综合测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4综合测试.docx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4综合测试

专题四综合测试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4·甘肃河西)如果一个国家各个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过于悬殊,便会出现各种社会矛盾,导致社会走向分崩离析,儒家早在《论语》中就提出: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由此可见,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以下史实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

A.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导致各国政治危机

B.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推动了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发展

C.20世纪后期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十月革命后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答案] D

[解析] 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情况下实行的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和供给制,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大中小工业国有化。

这明显违背了公平、合理的分配原则。

故应选D。

2.(2014·永州)读下图,下列引言与图片主题相符合的是(  )

A.“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

B.“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C.“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与苏维埃政权为敌”

D.“今后15年内不仅赶上并且超过美国”

[答案] A

[解析] 据图文信息“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体现了义务劳动制,是1918年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A项符合题意;B项为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排除;C项为1925年开始的农业集体化政策,排除;D项为计划经济,排除。

3.(2014·温州)一部史学著作评论某一事件道:

“它是一种妥协,是俄国通往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暂时的退却,为的是给国家一个喘息和恢复的机会。

用列宁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农民版的《布列斯特和约》’。

”这一事件指的是(  )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余粮收集制的实行

C.粮食税的实行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妥协、退却,可以判断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是“暂时的退却”,或者叫作“农民版的《布列斯特和约》”,故C项正确;余粮收集制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材料的妥协、退却,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故B项错误;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是妥协、退让,是符合当时人们的愿望的,故A项错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是在斯大林时期,不是在列宁时期,故D项错误。

4.(2014·信阳)1922年俄共中央认为:

“集体农庄作为农村中最坚固的苏维埃细胞,在走上总的合作制轨道时可以发挥出积极的显著的作用。

”这表明俄共中央希望(  )

A.全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B.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C.加强农业在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D.最大限度推行新经济政策

[答案] B

[解析] 据题干信息“集体农庄作为农村中最坚固的苏维埃细胞,在走上总的合作制轨道时可以发挥出积极的显著的作用”,说明当时即使在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后,俄共中央仍然强调农业合作社和农业集体组织的重要作用,实际上是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故B项正确。

全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是在1929年,与题干中时间“1922年”不符,A项错误;C项不是材料的核心意思,排除;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经济,与材料意思不符,D项错误。

5.(2014·茂名)以下是苏联时期的政治笑话,该笑话讽刺了苏联(  )

“爸,您能给我套车钥匙吗?

“好,别丢了,儿子,七年之后我们就会领到车!

A.片面发展重工业

B.忽视轻工业的生产

C.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消费品紧缺

D.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答案] C

[解析] 从题干看,汽车工业是重工业,而“七年之后我们就会领到车”,不能说明片面发展重工业,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到轻工业,不能反映忽视轻工业的生产,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工业,不是农业,D项错误;汽车是消费品,故选C项。

6.(2014·南通)1946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写给国务卿贝尔纳斯的信中说:

“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再作任何妥协。

我们应该坚持完全控制日本和太平洋……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

”这表明(  )

A.美苏“冷战”从此开始

B.二战后美苏两国矛盾加剧

C.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D.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

[答案] B

[解析] 从题干杜鲁门主张由美国完全控制日本和太平洋,并厌倦笼络苏联人等信息可以看出美苏矛盾加剧,故B项正确。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A项错误;1955年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C项错误;据题干信息判断是杜鲁门的信件,不能说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D项错误。

7.(2014·浙江五校联考)“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

”这种“根本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  )

A.同盟力量的差距  B.意识形态的对立

C.军事力量的失衡D.经济水平的差距

[答案] D

[解析] 据题干信息,“不对称”主要反映的是经济水平的差距,故选D项。

据材料中“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可知,苏联的军事力量是强大的,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这两个争夺者”,不强调其同盟者,A项错误;意识形态不能说“不对称”,B项错误。

8.(2014·荆州)《中俄秘档里的朝鲜战争》记载:

苏联通过战争成功把中国诱入与西方决裂的道路,日本通过战争订货而迅速繁荣,美国因为战争而重返朝鲜,中国因为战争而失去了统一的最佳时机。

朝鲜战争的影响是(  )

A.亚洲地区意识形态对立加剧

B.促使美国全球战略重点转移

C.美国成功建立起对中国的军事包围

D.政治力量消长破坏雅尔塔体系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信息“美国因为战争而重返朝鲜”可知,朝鲜战争促使美国战略重点转移,故B项为最佳选项。

材料中“苏联通过战争成功把中国诱入与西方决裂的道路”,表明这场战争使中国更加彻底地倒向苏联,并不足以说明亚洲地区意识形态对立加剧,A项错误;朝鲜战争并没有使美国成功建立起对中国的军事包围,也没有改变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故C、D两项观点错误。

9.(2014·福建)如果要给下图设置一个主题,准确的是(  )

A.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B.从欧共体到欧盟

C.马歇尔计划与二战后欧洲格局

D.布雷顿森林体系蓝图的构建

[答案] C

[解析] 本题以二战后的漫画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并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图中欧洲版图上的美元标志及“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两个信息的理解,即二战后,美国为了控制西欧、遏制苏联而对西欧国家进行经济扶植和援助。

A项是军事对峙,不符合图片信息的内涵,排除;B项是西欧国家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而采取的措施,排除;C项与上述分析吻合,正确;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故选C项。

10.(2014·长春)下面是1988年美国《纽约时报》公布“自由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和“西方”(英、法、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两个词语使用的次数分别为51和25,到1993年这两个词语使用的次数分别变为30和140。

这种变化反映了(  )

A.美国报界经常变换用语

B.美苏两国矛盾得到缓和

C.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D.第三世界力量的兴起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1988年,由于美苏两极对峙,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以“自由世界”自居;1991年,苏联解体,原有的东欧社会主义制度转变成资本主义制度,而此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又以“西方”的称呼来代替“自由世界”,这实际上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故C项正确;A项属于现象,排除;1993年苏联已经解体,故B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第三世界就已经兴起,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11.(2014·百校联考)1946年3月12日,杜鲁门在一次国会演说中提到:

希腊除美国之外,无其他国家可以向之乞援,无一国家愿意,亦不能以必需之物供应希腊民主政府。

这次演讲的目的是(  )

A.揭露苏联利用经济手段控制希腊的企图

B.希望国会支持政府采取措施遏制苏联

C.表达成为希腊盟友,共同发展经济的愿望

D.宣传马歇尔计划对希腊经济恢复的重要性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杜鲁门主义的理解。

材料是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反映了美国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建立霸权的目标。

所以答案选B。

12.(2014·南昌)随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及欧洲联盟的东扩,西方文明的影响还在扩大,但这两个东扩还不太一样。

前者是战略性的,后者更加偏重于制度性,欧洲人的脑子里还有罗马帝国的影子。

这主要反映了(  )

A.欧洲两种社会制度的激烈对抗

B.美国对西欧控制的强化

C.西欧实现欧洲统一的历史情结

D.西方文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

[答案] D

[解析]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领导下的军事政治集团,欧洲联盟是欧洲经济政治双重性质的区域性合作组织,两者的扩大共同反映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开放性与扩张性。

欧洲联盟不符合B项的表述,北约不符合C项的表述。

两极格局解体后欧洲不存在两种社会制度,故A项错。

故选D项。

13.(2014·高新一中)哈佛大学教授弗格森将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的塌陷视为“世界经济的转折点”。

其主要依据是(  )

A.不诉诸武力的冷战方式保障了经济的安全

B.德国的再次统一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C.冷战秩序的瓦解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D.冷战秩序的瓦解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柏林墙坍塌”是美苏两极冷战对峙局面结束的标志。

美苏两极冷战使全球经济一体化受到严重影响,而柏林墙的坍塌推动全球一体化进程,故被视为“世界经济的转折点”。

故应选D。

14.(2014·百校联考)下列表格是根据世界银行《2002年世界发展报告》编写的主要国家发展数据,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  )

主要国家

GDP占世界比重(%)

出口额(亿美元)

进口额(亿美元)

美国

31.54

10500

14220

中国

3.45

2790

2510

日本

14.93

5280

4580

英国

4.51

3830

4090

①美国成为当今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②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多极化趋势

③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④英国经济发展停滞,走向衰退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表格信息的提取能力。

对表格反映数据的分析、概括可知,美国的数据具有明显优势,其他国家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④中对英国的表述明显不对,排除④。

15.(2014·长春)下面是《美国、欧盟、日本部分经济数据(l999年)比较表》,对该表理解正确的是(  )

地区国家

世界20强公

司占有数量

进出口贸易世界份额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成员国外汇储备

中拥有的货币量

出口

进口

美国

7

12.7%

18.8%

美元占66%

欧盟

6

39.1%

37.6%

欧元占12.5%

日本

7

7.5%

5.5%

日元占5%

A.国际经济旧秩序仍无较大改变

B.经济实力的变更使国际经济组织性质变化

C.欧盟经济实力全面超越美国

D.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答案] A

[解析] 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出经济组织来;C项明显错误,现在美国依然是最大的经济体;D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材料无法体现。

故选A。

16.(2014·南通)2005年,中国联想集团收购了IBM公司,成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进入世界500强企业;2010年,中国吉利公司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下的沃尔沃轿车公司。

这说明

A.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主导地位

B.公正合理的世界贸易体系已经形成

C.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

D.发达国家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扩张

[答案] C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在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所以A项不对;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尚未建立,所以B项不对;题干所述为中国收购美国企业,而不是突出发达国家的地位,所以D项不对。

所以选C。

17.(2014·江西师大附中)下面的漫画反映的是世界秩序的变化,从第一幅漫画到第二幅漫画反映的世界秩序的变化最符合下列哪一时期的状况(  )

A.20世纪四五十年代B.20世纪五六十年代

C.20世纪七八十年代D.20世纪九十年代末

[答案] C

[解析] 漫画画的是核武器拥有情况,作者要表达的是核武器决定世界秩序。

按照常识判断,时间越往后,核武器拥有国就越多,但是漫画中的两个超级核大国帽子上的图案没有发生变化,即苏联还没有解体,因此选择C。

18.(2014·永州)1966年7月1日,法国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一体化军事机构。

10月,法国退出了北约军事委员会。

北约总部从此由巴黎迁至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这表明(  )

A.西欧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加强

B.西欧国家之间的政治合作加强

C.美国在西方的领导地位受到挑战

D.西方国家内部开始从盟友转化为对手

[答案] C

[解析] 提取材料信息“法国退出”北约、“北约总部”搬迁,可以看出法国不再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追随美国,美国的领导地位动摇,故选C项。

题干不涉及西欧的经济、政治合作,故A、B两项错误;无法看出法国和美国成为对手,故D项错误。

19.(2014·淮南)一位同学查阅1970年某份老报纸时看到以下报道:

“在过去的十年里,□□□政策已在国际生活中得到了有力的确认,因为它在人类处于灾难的边缘的时候指出了摆脱黑暗的冷战时代的出路……必须加速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并通过和平途径来解决紧迫的国际问题。

”该报道中的□□□部分字迹不清,它最有可能是(  )

A.全球化B.冷对抗

C.不结盟D.争霸权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在过去的十年里”可以判断该政策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又从材料“摆脱黑暗的冷战时代的出路……必须加速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可以看出与“冷战”有关,与发展中国家有关。

结合不结盟运动产生的背景,可以判断是不结盟政策,故C项正确。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政治问题,A项错误;冷对抗是指“冷战”,显然与材料内容不符,B项错误;争霸权与材料“通过和平途径来解决紧迫的国际问题”不符,D项错误。

20.(2014·南通)某理论以一种全新的模式重建了宇宙体系,认为宇宙是有限的,物体不只是三维空间,而是四维的,长、宽、厚与时间组成四维的“时空连续统一体”。

该理论(  )

A.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

B.为人们发现海王星提供了理论依据

C.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D.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答案] D

[解析] 依据材料可以得出题干中所阐述的理论应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依据所学知识,D项符合相对论的意义,故选。

21.(2014·高新一中)奥地利物理学家恩斯特马赫指出:

“绝对时间既无时间价值,也无科学价值,没有一个人能提出证据说他知道关于绝对时间的任何东西,绝对时间是一种无用的形而上学的概念。

”这一观点(  )

A.验证了伽利略有关运动的概念

B.促成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

C.推动了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研究

D.启发了普朗克量子说的提出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绝对时间既无时间价值,也无科学价值……绝对时间是一种无用的形而上学的概念。

”表明他反对绝对的时空观,在此基础上,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提出了相对的时空观。

故应选C。

22.(2014·南京)19世纪的最后一天,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生发表了新年祝词:

“晴朗的天空远处,还有两朵令人不安的乌云,它们的存在使得物理学的优美性和明晰性黯然失色。

”第一朵是有关光的运动问题,第二朵出现在能量辐射的问题上。

说明了当时(  )

A.近代物理学已失去存在的价值

B.经典力学面临非常严重的挑战

C.相对论的提出冲击了固有理论

D.量子论的诞生改变了人的思维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第一朵是有关光的运动问题,第二朵出现在能量辐射的问题上”是指经典力学无法解释力学在宏观和微观领域的运用,说明经典力学面临非常严重的挑战,故选B项。

23.(2014·台州)“科学已经扩大了人们统辖外在世界的范围,但是……这些科学的研究反而按比例地限制了内在世界的领域,而且人既然已经使用自然力做奴隶,但是人自身反而依然是一个奴隶。

”这番言论反映的思潮是(  )

A.理性主义B.唯科学主义

C.浪漫主义D.现实主义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的描述结合所学可知,“科学已经扩大了人们统辖外在世界的范围”反映了浪漫主义思潮,故选C项。

24.(2014·百校联考)19世纪女作家乔治·桑曾对另一位同时代的文学大师说“你既有能力而且也愿意描绘人类如你所眼见的”。

这位大师应该是(  )

A.雪莱B.列宾

C.巴尔扎克D.萧伯纳

[答案] C

[解析] 本题的提示语有“19世纪”、“文学大师”、“描绘眼见的社会”等,据此可以判断这是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所以答案选C。

25.(2014·南京)某一流派的作品被一些人认为它是现代文化的开端,一些人将它视为是法国大革命造成的直接影响。

有人这样形容某一个流派的作品:

“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

”符合这一特征的作品是(  )

A.《悲惨世界》B.《约翰·克里斯多夫》

C.《人间喜剧》D.《等待戈多》

[答案] A

[解析] 材料“法国大革命造成的直接影响”“随着感觉而走”说明是浪漫主义。

A项属于浪漫主义,B、C两项均属于现实主义,D项属于现代主义,故本题选A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1分,第29题15分,共50分)

26.(12分)(2014·西工大附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1)材料一中孔子向往的理想社会有哪些基本内容?

(3分)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1分)

材料二 1933年《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以“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为题,开辟“新年的梦想”专栏,刊出142人的244个“梦想”。

据统计,就地域看,上海78人,南京17人,北平12人,杭州8人,广州4人,天津,济南、安庆各2人,徐州、西安、镇江、无锡、苏州、嘉兴、定县、峄县、青海、南洋、日本各1人,未详6人。

就性别看,男性138人,女性4人。

就职业看,编辑、作家39人,大学教授38人,记者12人,教育家9人,艺术家3人,学生3人,律师1人,官吏12人,职员4人,实业家3人,银行家2人,读者自发来稿13人,未详3人。

就梦想统计看,“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

(2)材料二反映了本次调查有何特点?

(3分)

材料三 里夫金在《欧洲梦》一书中认为:

“美国梦”代表着最大化的个人自由,最先进的物质进步和最丰富尤其是最平等的成功机会。

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也就是人们必须透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

“欧洲梦”则不然,它强调生活质量、可持续性、安定与和谐。

它所看重的并非是个人的物质积累,而是自我修养;并非是聚敛物质财富,而是精神的提升;并非是拓宽疆土,而是拓宽人类的同情。

——北京大学乐黛云《美国梦·欧洲梦·中国梦》

(3)指出材料三中“美国梦”与“欧洲梦”共同的思想根源并比较“美国梦”与“欧洲梦”的不同。

(3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产生不同“梦想”的共同因素。

(2分)

[答案] 

(1)基本内容:

任人唯贤,大公无私;诚信和谐,安居乐业;保障健全,社会稳定。

(3分)原因:

铁器使用牛耕推广,生产力进步为学术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1分)

(2)特点:

地域分布广泛(地域分布不平衡);职业分类多;调查对象以男性居多;梦想具有趋同性。

(3分)

(3)共同的思想根源:

人文主义,启蒙思想。

(1分)不同:

“美国梦”强调个人自由、个人奋斗、公平竞争。

“欧洲梦”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生活质量和相互依赖。

(2分)

(4)经济、政治体制,历史文化传统,时代的变迁。

(2分)

27.(12分)(2014·百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仅用数学便得到如此严格的证明,这使我心中充满又惊又喜的感觉。

……大炮和破击炮轰击时,最大射程(即炮弹发射的最远距离),是在仰角45度时获得的……但是要理解为什么发生这种情况,这比从别人那里得到证据甚至反复实验得到的证据重要的多……通过探索原因而达到对某一效应的理解会使人顿开茅塞,从而使理解和确证其他事实无须再借助实验,目前的例子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伽利略《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

材料二 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

随着各门科学的发展,一种以静观反思代替盲目信仰、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代替经验古训的怀疑批判的近代理性精神产生了。

……人们热烈地崇尚以科学为代表的理性,在欧洲大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理性主义思潮,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沈之兴、张幼香主编《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 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绝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

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了。

卢梭的社会契约在恐怖时代获得了实现,对自己的政治能力丧失了信心的市民等级,为了摆脱这种恐怖,起初求助于腐败的督政府,最后则托庇于拿破仑的专制统治。

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指出这一观点的主要历史价值。

(3分)

(2)据材料二,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对欧洲思想领域产生什么影响?

试举例说明新思潮对欧美社会革命的作用。

(3分)

(3)材料三中,作者对由理性主义指导建立起来的社会是什么看法?

试举两例文艺作品佐证这一观点。

简要说明理由。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的关系?

(2分)

[答案] 

(1)观点:

近代科学研究的方法应是观察实验与数学相结合。

历史价值:

推动了经典力学的发展,也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3分)

(2)影响:

批判封建神学,形成理性主义思潮。

(2分)举例:

法国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北美殖民地在启蒙思想鼓舞下获得独立,建立共和国。

(1分)

(3)作者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2分)这种情绪反映在文学艺术创作领域里,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美术作品。

如《西风颂》《悲惨世界》《自由引导人们》。

(2分)

(4)认识:

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1分)文学艺术来源于现实,反映了社会生活。

(1分)28.(11分)(2014·南京)战后世界格局由两极对峙、新兴力量兴起到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并出现多极化趋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

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

……美国采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