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41719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x

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约四倍……(在这场运动中)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裕佃农。

”这材料所述的这场运动()

A.引发了英国圈地运动,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B.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推动宗教改革深入发展

C.促进阶级关系的变动,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D.加剧殖民扩张,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全球通史》指出:

“明朝的这些远航,为何是为某些未知的但肯定是非商业方面的原因而进行的?

……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等。

”导致中西远航反差的根源是()

A.统治阶层的治国思想B.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

C.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D.君主专制统治的程度

3、1500年亚欧大陆人口约为4.25亿,1700年为7.1亿,1800年突破9亿。

以下关于近代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加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新航路的开辟造成的世界贸易的增长②世界范围内农作物品种的重新分布

③殖民活动影响下的全球性人口迁徙④工业革命带来工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4、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该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查。

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  )

A.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B.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

C.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D.人类历史迈入工业文明时代

5、有学者表示,古代的中西贸易,实以丝绸贸易为开端。

历史上有若干时期,当丝绸运抵西方时,价值要用等量黄金来衡量。

单从18世纪初叶开始,茶叶取代丝绸成为中国出口商品的第一大宗,一举取代了丝绸在中外贸易中长达两千年的主角位置。

这材料主要说明()

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B.中国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C.西方市民阶层崛起发展D.西方封建贵族走向衰落

6、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中认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和英国之间的冲突几乎完全是经济冲突。

他们想要消灭主要竞争对手,以实现完全主宰欧洲贸易、全面控制殖民地市场和海外市场的梦想。

”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拿破仑远征埃及②拿破仑颁布大陆封锁令

③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禁令④英国策划组成反法联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L·S·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预示了世界历史的全球性阶段的来临。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里,欧洲人凭借他们在海外活动中的领导能力,上升到世界首位。

”“这一时期”是指()

A.1300至1499年B.1500至1763年

C.1765至1900年D.20世纪上半期

8、马克思说:

“美洲金银产地的出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获取黑人地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地曙光”。

这充分说明了(  )

A.殖民扩张与掠夺成为资本原始积累地的重要来源

B.黑奴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地发展

C.美洲殖民地的开发为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

D.殖民扩张传播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9、有学者指出,16世纪初,占西班牙人口3%的商人、下级牧师和自由职业者都够不上中等阶级,而富人渴望的却是分享贵族头衔,对投资工业望而却步。

这材料反映出西班牙()

A.封建等级观念阻碍社会进步B.封建贵族成为核心力量

C.资本萌芽因素尚未发生作用D.没有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10、史载,在1710年至175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向东方的出口,计有金银26,833,614镑,货物仅9,248,306镑;美国的对华贸易也以白银为支付手段。

这表明了()

A.英美在对华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B.殖民掠夺成为英美发展的主要原因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D.英美大量输出白银以平衡贸易收支

11、“资本主义的发祥地,已把工人隶属于资本制下的运动扩大到世界规模。

……印度、中国和日本,现在都不得不遵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世界史法则而无法摆脱历史的命运。

”这段论述反映(  )

A.近代亚洲国家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B.19世纪40年代欧洲和亚洲的相互促进

C.近代欧洲是世界进步的原动力

D.印度、中国和日本先后沦为西方的殖民地

12、英国历史学家哈特维尔认为:

“工业革命是发生在1750年和1850年这一个世纪的作为工业化结果的经济增长。

”以下不能说明哈特维尔观点的是()

A.工业革命使大机器生产逐步取代了手工劳动B.工业革命推动了近代城市化进程

C.工业革命引起了1832年的议会改革D.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引起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13、1761年英国“奖励工艺协会”一则文告中说:

“本协会得知,当男女纺工因收获而在田间的时候,毛织品、麻织品和棉织品的制造者们便感到很难找到足够数量的工人,以便能够继续交活给织工去做;……协会认为必须奖励各种适宜于补救这种情况的探索。

”下列人物中最有可能获得此协会奖励的是()

A.凯伊B.哈格里夫斯

C.卡特菜特D.瓦特

14、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通过历史上第一部《已婚妇女财产法》规定:

“已婚妇女因从事任何职业、工作或手工艺,或者因独自经营而得到的工资收入都应被视为和确认是她独自拥有和处理的财产。

”1875年,议会正式批准《婚姻及离婚法》,使离婚合法化,妇女也有权提出离婚。

这材料主要表明()

A.妇女人格独立地位的法律确认B.民主进程激发了妇女维权意识

C.工业革命激发妇女的参政意识D.工业革命极大提高妇女地位

15、据统计,1839年占英国关税总收入94.5%的商品是原料和食品。

由于征收原料税,用这种原料加工的商品价格提高了;由于征收粮食税,劳动的价格提高了。

这反映出()

A贸易保护逐渐丧失积极意义B.英国在当时竞争中处于劣势

C.英国经济呈现出不均衡局面D.贸易保护不利于英国经济的发展

16、《房龙地理》记载:

“大西洋宽广深邃,多雨而盐度很高,但是经过了人的探索才成为今天的样子——新旧世界之间的桥梁,东西贸易的高速通道。

”材料中“人的探索”产生的影响有()

①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体②推动世界性贸易的发展

③冲击了西欧神学理论④西方殖民扩张就此开始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7、20世纪发生许多特有的政治事件:

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两次世界大战发生在这个世纪;人们第一次组建了世界范围的政治性国际组织;以十月革命为开端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以及其在世界范围的发展。

以上政治事件最能印证20世纪()

A、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B、世界整体联系日益紧密

C、世界局势多极化发展趋势D、两种社会制度共存与斗争

18、《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后,1883年,帝国议会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保障立法《疾病保险法》;1884年,又颁行的(意外亊故保险法》;1890年,德皇威廉二世在柏林发起第一届国际劳工保护会议,禁止妇女儿童从事有害健康的劳动……到1894年,徳国工业产值超过英国,1910年经济总量超过英国。

这说明了()

A.统一后的德国专制色彩浓厚B.法律的颁布推动了社会进步

C.德国用议会来粉饰专制统治D.德国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19、19世纪50年代,美国西北部农民的居住地离优良的机械商店至少有几百里之遥,但他们依然放心地使用复杂机械,因为他们知道,用电报告知经销商机械及受损部件的号码,下一班火车就能带来新的机械部件。

这反映了()

A.工业革命推动了通讯与交通的发展B.美国率先开始兴起第二次工业革命

C.美国农民的技术水平高D.美国工业革命依托标准化生产方式

20、资本主义经济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19世纪晚期表现为()

A.资本主义经济完全实现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

C.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D.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福利政策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共5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日本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后,大大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

德国强占胶州湾,俄国强占旅順口和大连湾。

随后,英、法、日等国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

随着一系列条约的签订,列强在中国所划定的势力范围披上了合法的外衣,成为一种带有隐蔽特点的瓜分形式。

——整理自戚其章《德占胶澳与瓜分危机问题》

材料二19世纪90年代,美国参议员亨利·洛奇认为:

“整个欧洲都在中国扩张,如果我们不在东方建立自己的地位,未来可以给我们带来财富的巨大贸易,以及有希望找到对我们至关重要的新市场的广大地区,都会实际上对我们永远关闭。

”“如果我说话有效的话,我将很高兴地宣布中国的港口要么向所有国家平等开放,要么向所有国家关闭。

——周余祥《(洛奇外交思想和实践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世纪末列强加深对中国侵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亨利·洛奇的主张。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主张做简要评价。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沃勒斯坦认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存在三重结构:

中心、边缘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半边缘。

中心国家是那些在世界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控制支配其他国家的国家;边缘国家是指那些受控于中心国家的国家;而半边缘国家是指那些既可以某种程度上控制边缘国家,又在某种程度上受控于中心国家的国家。

他说: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是以世界范围的劳动分工为基础而建立的,在这种分工中,世界经济体的不同区域即中心区、边缘区、半边缘区,被派定承担特定的经济角色,发展出不同的阶级结构,因而使用不同的劳动控制方式,从世界经济体系的运转中获利也就不平等。

三种角色中缺掉任何一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就不可能存在。

——[美]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

从影响经济发展的要素(至少三个)的角度,任取中心区、边缘区、半边缘区中的一个,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国家,说明影响该区域地位形成的原因。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

到17世纪,欧洲人能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花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二格林尼治时间大事记

1840年前

格林尼治时间由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1675年建)制定,但是其影响力有限,英国各地城镇仍遵守地方时间

1847年

英格兰和苏格兰铁路时刻表采用格林尼治时间,以克服计时不同给交通造成的混乱局面

1851年

600万游客乘火车到伦敦参观世界博览会,首次体验标准时间体系

1880年

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全英国唯一的、法定的时间标准

1884年

英法美德俄日等25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确定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据此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对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的历史进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

分析国际标准时间形成的历史条件。

 

答案

一、选择题

1、C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

由“非商业方面”“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等信息可知,明朝对外远航并不是出于商业目的,而西欧国家对外远航,其经济目的是推动力之一,这是由当时中国和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决定的,故正确答案为C项。

其他三项均不是根源,故排除。

3、B

4、A

5、【答案】C

【解析】由“历史上有若干时期,当丝绸运抵西方时,价值要用等量黄金来衡量。

”主要可以看出丝绸主要用于西方社会上层人士消费;由“单从18世纪初叶开始,茶叶取代丝绸成为中国出口商品的第一大宗,一举取代了丝绸在中外贸易中长达两千年的主角位置”可以看出西方更多的消费是茶叶,也说明西方社会市民阶层崛起,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错误,题干主要体现的是西方消费;B项错误,题干主要反映的是中国对外贸易;D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西方封建贵族的发展趋势。

6、B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时期,大致在1500至1763年,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时间上不属于新航路开辟的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在时间上不属于新航路开辟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在时间上也不属于新航路开辟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8、A

9、【答案】A

【解析】由“而富人渴望的却是分享贵族头衔,对投资工业望而却步”可以看出因为不能进入贵族阶层,富人投资热情减却,故而封建等级观念阻碍社会进步,所以本题答案选A项;B项不选,题干没有体现西班牙的核心是哪个阶层;C项说法错误,题干没有提及资本主义萌芽;D项与材料无关,故不选。

10、D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主要考点①近代西方殖民扩张的兴起②近代西方殖民霸权的争夺③西方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④西方殖民扩张的影响.通过材料“…印度、中国和日本,现在都不得不…无法摆脱历史的命运”说明三国都不得已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D项叙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A.

1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作者在强调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增长,C项中引起1832年议会改革不属于经济增长,所以选择C项;A、B、D三项都属于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所以能够说明。

13、【答案】B

【解析】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使纺纱效率提高了,故B正确;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1785年,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1785年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开始用做纺织机械的动力,并很快推广开来,引起了第一次技术和工业革命的高潮,从此进入了蒸汽时代,A、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4、【答案】D

【解析】据材料“19世纪中期以后……《已婚妇女财产法》……独自拥有和处理的财产……《婚姻及离婚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妇女地位的提高,并得到法律的保障,故D项正确;“妇女人格独立地位的法律确认”说法过于片面,没有突出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当时英国的民主进程,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妇女的财产权和离婚权,未涉及妇女的参政意识的问题,故C项错误。

故选D。

1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关税政策。

由材料信息可知,贸易保护提高了英国商品的生产成本,这不利于英国的经济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绝对,材料信息表明英国在商品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与他国竞争时处于不利地位,但不能说英国整体上在竞争中已处于劣势,排除B项;英国经济的不均衡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C项。

16、D

1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题干中的“两次世界大战发生”“世界范围的政治性国际组织”“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在世界范围的发展”反映了世界整体联系日益紧密,ACD三项与题不符。

故选B项。

18、【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德国颁布社会保障立法和召开国际会议保护劳工利益,缓和社会矛盾,促进了经济发展,体现了法律的颁布推动了社会进步,B正确;A、C、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19、D

20、B

二、非选择题

21.

(1)原因:

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需要开辟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市场广阔的中国成为其理想目标;《马关条约》的刺激。

(2)主张:

应积极开拓中国市场;中国应向所有国家平等开放。

评价:

亨利·洛奇的主张反映了美国T商界进人中国市场的要求;有利于缓和列强之间在华的矛盾;便利于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2.任取中心区、边缘区、半边缘区中的一个,说明原因从三个角度阐述,

示例一:

中心区:

美国:

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实现民族独立,确立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社会稳定;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领先世界;国内资源丰富,西部领土的扩张扩大了国内市场;参与海外殖民扩张,占有以美洲为主的殖民地,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由于美国在以上几个方面处于世界的前列,确立起美国世界强国的优势,成为世界体系的主导,成为世界体系的中心区。

示例二:

边缘区:

中国:

自明清以来,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后期,封建统治日益腐朽,政治制度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由于国内人民贫困,国内市场狭小,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国外市场受到限制;传统的教育使中国自然科学在明清时落后于世界,技术更新缓慢。

自鸦片战争后中国日益受到西方国家侵略,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处于被动地位,处于边缘区的状态。

示例三:

半边缘区:

日本:

由于处于封建幕府统治之下,日本的政治制度处于落后状态;国内市场狭小,资源贫乏;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国外市场狭小。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确立近代天皇体制,确立君主立宪体制,发展教育,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加紧对外扩张,成为侵略亚洲各国的主要国家。

日本一方面通过侵略他国,增强实力,同时与西方国家谈判,逐渐摆脱被殖民的地位,成为世界体系的半边缘区。

23.

(1)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对美洲殖民扩张和掠夺;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2)阶段和理由:

(示例)

第一阶段:

1880年前,格林尼治时间成为英国标准时间;

第二阶段:

1880~1884年,英国标准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

历史条件:

①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现代交通、通迅的出现,产生了确立统一标准时间的需求和技术条件。

②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世界各地人员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往来范围不断扩大,对制定国际标准时间的需求日益迫切。

③英国是当时政治、经济大国,在全球拥有众多殖民地,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在确定标准时间和推动其国际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析】

(1)本题据材料一“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掠夺、荷兰的作用等方面回答历史背景是什么。

(2)本题据材料二“1880年……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全英国唯一的、法定的时间标准”、“1884年……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即可对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的历史进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

再据材料二“克服计时不同给交通造成的混乱局面”、“乘火车到伦敦参观世界博览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工业革命、交通、通迅、世界市场、世界各地联系、英国强大的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分析国际标准时间形成的历史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