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47005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名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名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名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名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名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名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名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名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名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名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名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名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名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名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名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名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名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名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名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docx

《名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docx

名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名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_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一、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分)

1.(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夜间滥用远光灯是人们深恶。

(è)痛绝的违法行为之一,极易引发恶性交通事故

B.很难想像他看上去一副儒雅书生的模。

(mú)样,竟然是一位驰聘警界的风云人物

C.“中国好字帖。

(tiě)“大赛起动以来,便有许多书法爱好者踊跃访问网站参与互动

D.徘徊。

(huái)在古镇的街头巷口,游客们仿佛置身于岁月的繁华、沧桑中,感慨万分。

2.(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项是(  )

A.朗读时必需真正理解文句的意思,否则音质再好、语言再流畅也是枉然无功;甚至还会产生歧义。

B.“一带一路”构想传承和延续了古丝绸之路的精神,被赋予了时代的新内涵,为地区和全球可持续增长开辟了新空间。

C.一位退休女护土跪地30分钟救人的举动被热心人拍了下米,并发送到了朋友圈,很快成为了人们道听途说的热门话题。

D.清晨,在高大茂密的树林里。

我边走边学着噪鹃的叫声,很快就听见它们鳞次栉比的应和声,美妙极了。

 

二、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3分)

3.(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2)两小题。

①随着五水共治工作的不断推进,西湖区将开展新一轮污水“零直排”小区创建工作,以改善污水入河情况。

所谓“零直排”,指的是将原先的雨水立管进行顶部割接后作为废水管纳入污水管网,同时新增一根雨水立管,接入城市雨水管网。

②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废水里的氮,磷成分引发河水富营养化,进而造成水体污染为目的。

③去年,莲花东村通过这种方式,彻底实现了小区内部的雨污分流;解决了困扰已久的阳台水治理,成果明显。

2018年西湖区将在去年的工作经验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园,最终确认了四个小区“零直排”整治。

它们分别是翠苑街道的学院路99号、保亭东二村,古荡街道的嘉禾花苑,三墩镇的港湾家园。

④治理模式与去年莲花村的治理模式一致,经过此次整治,使这4个小区的“零直排”得以实现。

(1)画线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①B.②C.③D.④

(2)画线句子中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①B.②C.③D.④

 

三、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20分)

4.(6分)古诗文名句填空。

(1)蒹霞苍苍,白露为霜。

  ,  。

(《诗经》)

(2)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  ,  。

(《左传》)

(3)  ,  。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4)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  ?

(江城子密州出猎》)

(5)王湾诗中“  ,  ”与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都寄语了新旧交替、万象更新的哲理。

(6)在学校举办的诗文大赛筹备会上,主持人拟写了一句开场白:

“洞庭湖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小明提出可以串联一句台词:

“桃花林中无杂树,‘  ,  ’。

”(请选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句子填写)

5.(2分)文学文化常识和名著阅读。

清代文学家吴敬梓在讽刺小说《》(填写作品)中描绘了前倨后恭、趋炎附势的胡屠户。

俄国小说家  (填写作家名)在《变色龙》中刻面了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他们都具有变色龙的特征。

6.(2分)中国传统文化中。

常以“阴”“阳”表示南北方位。

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写道“暮春之初,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我们可以推断“兰亭”在“会稽山”的  (填写方位名)面;我们也可以推断富阳是在富春江的  (填写方位名)面。

7.(3分)下面文字中“A”处原是小说一位主人公的名字,请写出这个人的名字,并联系《海底两万里》的相关情节,说说这个人对尼德•兰说“这是我对您救命之恩的报答”的原因。

那时我们是何等愤怒地跟这些章鱼拼命呀!

我们在跳动着的一条一条的肉段中间浪来滚去,这些粘性的触须就像多头蛇的头一样,一会又生出来了。

尼德•兰的叉每一下都刺入章鱼的海色眼睛中,把眼珠挖出来。

可是,尼德•兰因为躲闪不及,突然被一条章鱼的触须卷住并掀倒在地。

章鱼厉害可怕的嘴对着尼德•兰张了开来。

眼看这个不幸的人要被咬为两段了。

我急急跑去救助,但A走在我的前面,先我动了手。

他的斧子砍入章鱼两排巨大的齿牙里面。

加拿大人②出人意料地得救了。

“这是我对您救命之恩的报算!

A对加拿大人说。

尼德•兰点了点头,什么话也没有说。

[注]①加拿大人:

即尼德•兰。

(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

8.(7分)每年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学校开展以“走进博物馆”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1)右图是某同学在活动中搜集到的博物馆参观人群的相关数据材料,请你从“参观人群年龄”和“职业分布”中各写出一条结论。

(2)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博物馆参观,浩奇同学在展品区喧哗打闹。

请你对其进行劝说,要求语言简明、得体,有说服力,不超过50个字。

 

四、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0分)

9.(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一切都好

林静

①坐在办公室里终日研究各类报刊杂志。

使我成了一个稍有风吹草动就心惊肉跳的胆小鬼。

②翻墙入室啦,撬门别锁啦,充斥在报纸角角落落诸如此类的恐怖消息,令我觉得整个世界就像一张危机四伏的网。

家居四楼,窃贼翻墙入室基本不可能,焦点问题在于门。

入住新居时,首先将防盗门安装妥帖。

不料,这个世界实化大快。

不久,便听说偷儿们开这类防盗门已是易如反掌,他们的万能钥匙所向拔靡,防盗门形同虚设了。

③我毅然决定更新换代,安装新式防盗门。

原来的防盗门拆卸不便,依然保留,两道门,铜墙铁壁的样子,很有点拒人于里之外的意味。

可是,想到那股安全的温暖。

就把一切顾虑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④此后,重门深锁,不必担心江洋大盗,我怡然自得地做着逍遥神仙。

这时候,我真是对那扇门感恩戴德。

⑤可是,母亲把我给她的那串钥匙丢了,她把我的那个无忧无虑的世界丢了!

⑥那天母亲打电话来,小心翼翼地问:

“你那里有没有我的钥匙?

”我说:

“没有,丢了吗?

你怎么能丢了钥匙?

”母亲忙说:

“你别着急,可能没丢,我再找找!

”可我怎么能不急,我从小就没养成冷静的习惯。

5分钟后,母亲又打电话来:

“钥匙找到了,别担心了!

”我知道这是谎言,母亲知道我把门看得有多么重要,如果不是找了千遍万遍,她是不会打电话来问我的,而千遍万遍找不到的东西,不可能在5分钟里又找到了。

⑦我又陷入无边的疑惧之中。

那一串钥匙,开防盗门的、开卧室门的、开书房门的,齐全得不能再齐全了,如果偷儿们捡到它,到我家来真是畅通无阻了。

每到夜晚,我的想象力便得到天才的发挥,外面稍有动静,我便毛骨悚然。

可是,我一次也没有听到过我所想象的钥匙在门锁里转动的声音。

我听到的,往往是门铃声。

按门铃的,总是母亲。

自从丢了我的钥匙,母亲便常常莫名其妙地在晚上赶来。

我知道,她再也睡不成一个安稳觉了。

⑧多少年了,母亲所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为我们“安置防盗门”。

我们升学、就业、恋爱、结婚,生命里的每一道门坎,都有可能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她是如何心力交瘁地把握着为我们打开平安幸福之门的金钥匙!

母亲的大半生都像在夜深人静时猛然惊醒的我一样,为每一点风吹草动而心惊肉跳,她的黑发,就是这样一寸一寸地染成雪白!

⑨每次,我打开门,母亲都故作轻松地笑着说:

“我又忘带钥匙了,真是老了,什么都记不住了!

”我笑笑,不忍心揭穿这个谎言。

母亲进得门来,四处走走、看看,见一切如故,才暗暗地长出一口气,坐下,“一切都好!

”她在心里默念着,不知不觉念叨出了声。

我说:

“是的,一切都好!

”在静静的月光一泄千里的夜里,我知道,一切都好”,这是母亲所能听到的人世间最美好的语言,也是我能给母亲的最珍贵的回报。

⑩那串钥匙永远找不到了,我已经习惯了夜半门铃声,不再为一点风吹草动心惊内跳。

而且,我相信,生活的阴影永远不可能靠近这扇被爱的光明覆盖的门!

⑪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我终于对匆匆赶来的母亲说:

“钥匙丢了就丢了吧,您别老惦记着了,半年多了。

不是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吗?

”母亲脱着雨衣,有瞬间的错愕,转而又笑了:

“钥匙是让我丢了,现在没发生什么事,以后也不会有事的。

”“是的,以后也不会有事的,我们永远会一切都好!

”“一切都好!

“母亲念叨着,慢慢坐在沙发上,被雨承湿的头发往下滴着水滴……

(文章有删改)

(1)第⑧段中“安置防盗门”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2)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反映的人物心理。

①那天,母亲打电话来,小心翼翼地问:

“你那里有没有我的钥匙?

②母亲脱着雨衣,有瞬间的错愕,转而又笑了:

“钥匙是让我丢了,现在没发生什么事,以后也不会有事的。

(3)有人认为文章的前四段可以删除,你是否认同?

请简述理由。

(4)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反复出现“一切都好”?

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具体分析。

10.(14分)

怕站而不怕慢朱光潜

一般人以为多延长工作的时间就可以多收些效果,比如说,一天能走一百里路,多走一天,就可以多走一百里路,如此天天走着不歇。

然而,凡是走过长路的人都知道这算盘打得不很精确,走久了不歇,必定愈走愈慢,以至完全走不动。

我们走路的秘诀,“不怕慢,只怕站”。

实在只有片面的真理。

永远站着固然不行,永远不站也不一定能走得远。

只讲工作而不讲效率,在现代社会中,不讲效率,就要落后。

西方各国都把效率看成一个迫切的问题,心理学家对这问题作了无数的实验,所得的结论是,以同样时间去做同样工作,有休息的比没有休息的效率大得多。

②休息不仅为工作蓄力,而且有时工作必须在休息中酝酿成熟。

法国大数学家潘嘉贵研究数学上的难题,苦思不得其解,后来跑到街上闲逛,原来费尽气力不能解决的难题却于无意中轻轻易易地解决了。

据心理学家的解释,有意识作用的工作须得退到潜意识中酝酸一阵,才得着土生根。

通常我们在放下一件工作之后,表面上似在休息,而实际上潜意识中那件工作还在进行。

比如我们学写字。

用功甚勤,进步总是显得很慢,有时甚至越写越坏。

但是如果停下一些时候再写,就猛然觉得字有进步。

进步之后又停顿,停顿之后又进步,如此辗转多次,才容易写得好。

习字需要停顿。

也是因为要有时间让筋肉技巧在潜意识中酝酿凝固。

习字如此,习其他技术也是如此。

休息的工夫并不是白费的,它的成就往往比工作的成就更重要。

我国先儒如程朱诸子教人为学,常力戒急迫,主张“优游涵泳”。

这四个字含有妙理,它所指的工夫是猛火煎后的慢火煨,紧张工作后的潜意识的酝酸。

要“优游涵泳”,非有充分休息不可。

急迫躁进最易误事。

基督教的圣经叙述上帝创造世界的经过,于每段工作完成之后都赘上一段说:

“上帝看看他所做的事,看,每一件都很好!

”到了第七天,上帝把他的工作都完成了,就停下来休息,并且加福于这第七天。

这段简单的文字很耐人寻味。

我们不但需要时间工作。

尤其需要时间对于我们所做的事回头看一看,看出它很好:

并且工作完成了,我们需要一天休息来恢复疲劳的精神,领略成功的快慰。

在现代紧张的生活中,我们“车如流水马如龙”地向前直滚,不曾留下一点时光做一番静观和回味,以至人世百态都在快车的窗子里滑了过去。

而我们也只是轮回戏盘中的木人木马。

有上帝的榜样在那里而我们不去学,岂不是浪费生命!

(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怕慢,只怕站”的走路秘诀是只讲工作不讲效率的片面的真理。

B.放下工作后,通常潜意识中那件工作还在进行,所以休息是白费的。

C.开头以走路为例说明延长工作时间并不一定能多收效果,通俗易懂。

D.举法国大数学家潘嘉赉的例子是为了证明有时工作可以在休息中酝酿成熟。

(2)下面这段话最适合放在文章①②③中的哪一处?

请说明理由。

比如说,一长页的算学加法习题,继续不断地去做要费两小时,如果先做五十分钟,继以二十分钟的休息,再做五十分钟。

也还可以做完,时间上无损失而错误却较少。

(3)文章写基督教圣经的目的是什么?

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4)结合本文内容,对下列材料中“我”的做法加以评析。

我有时写作文,心里越想写好,写出来往往越坏,这时我常常不肯丢下,带着几分气忿。

的念头勉强写下去。

写不好就扯去,扯去重写仍是不行,于是越写越烦躁,越烦躁也就写得越不像样。

 

五、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21分)

11.(1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客有出墨一函①,其制为璧,为丸…凡十余种,一一以锦囊之。

余不知用之当何如也。

客日:

“吾墨坚可以割。

”然余割当以刀,不以墨也。

曰:

“吾墨可以置水中,再宿不腐。

”然吾贮水当以盆,不用墨也。

客复日:

“余说未尽。

凡世之墨不过二十年,胶败辄不可用,今吾墨皆百余年不败。

”余曰:

“此尤不足贵,余墨当用二三年者。

何苦用百年墨哉?

客辞穷。

曰:

“吾墨得色多,凡用墨一圭②,他墨两圭不迨③。

”余曰:

“余用墨每一二岁不能尽一圭。

往往失去,乃易墨。

何尝苦少墨也!

“客心欲取胜,曰:

“吾墨黑。

”余日:

“天下国未有白墨。

虽然,使其诚过他墨,犹足尚。

乃使取研④.屏人杂错以他墨书之,使客自辩,客亦不能辨也。

因恚日:

“天下奇物,要当自有识者。

”余曰:

“此正吾之所以难也。

夫碱砆之所以不可为玉,鱼目之所以不可为珠者,以其用之才异也。

今墨之用在书苟有用于书与凡墨无异则亦凡墨而已焉乌在所宝者?

(出自《墨庄漫录》,有删减)

[注]①函,匣子,收藏东西的器具。

②圭:

古时容量单位。

③迨:

及。

④研:

通“砚”,砚台。

⑤碱砆:

似玉之石。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此尤不足贵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B.何尝苦少墨也

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C.屏人杂错以他墨书之

因屏人曰(《隆中对》)

D.以其用之才异也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今墨之用/在书苟有用/于书与凡墨无异/则亦凡墨而已焉/乌在所宝者?

B.今墨之用在书/苟有用于书与凡墨/无异则亦凡墨/而已焉乌在/所宝者?

C.今墨之用在书/苟有用于书/与凡墨无异/则亦凡墨而已焉/乌在所宝者?

D,今墨之用/在书苟有用于书/与凡墨无异则亦凡是/而已焉乌在/所宝者?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凡十余种,一一以锦囊之。

②虽然,使其诚过他墨,犹足尚。

12.(8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1)

(2)两小题。

岁暮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①。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②。

及辰:

及时,正赶上时候。

这里指过年之前能够返家。

②风尘:

这里指的是旅途的劳累苦辛。

(1)颔联中“  ”一句,化用诗人孟郊《游子吟》中的诗句,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怜爱:

颈联中运用“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母亲嘘寒问暖的感人形象。

(2)尾联中“愧”和“不敢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六、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40分)

13.(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位游泳健将横渡加利福尼亚海湾只剩一海里时,看见前面大雾茫茫,心想何时才能游到彼岸。

顿时浑身困乏,失去了一次创造纪录的机会。

事后,她才知道阻碍成功的不是大雾,而是她内心的疑惑。

两个多月后,她重游海湾。

游到最后,她不停地对自己说:

“离彼岸越来越近了!

”于是,潜意识发出了“我这次一定破记录”的信号,浑身来劲,最终实现了目标。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

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③不得抄袭、套作。

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分)

1.

『考查要点』14:

常见易错字;12:

易误读常见字。

『试题解说』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注意平时的积累。

『参考答案』A.有误,“深恶痛绝”的“恶”应读“wù”;

B.有误,“驰聘”应为“驰骋”;

C.有误,“字帖”的“帖”应读“tiè”;“起动”应为“启动”;

D.正确。

故选:

D。

『解题思路』注意不要和同音字与形似字混淆。

 

2.

『考查要点』26:

正确使用词语。

『试题解说』正确使用词语,就要分析语言情境,要综合考虑语句中包括所指对象、使用范围在内的各种情境因素,选择正确的词语。

『参考答案』A.“必须”和“必需”两个词同音,都含有“必要”的意思,“必需”一般是指一种物品或东西。

如:

这本书是上课必需的。

“必须”一般是指一件事情或对行为的规定。

如:

我今天必须回家。

真正理解文句应用“必须”;

B.正确;

C.“道听途说”是指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

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这里指的是道路上谁都知道,换为“家喻户晓”或者“妇孺皆知”更好;

D.“鳞次栉比”指的是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这里用来形容歌声,可以换做“此起彼伏”。

故选:

B。

『解题思路』词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

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

 

二、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3分)

3.

『考查要点』84:

综合读写。

『试题解说』第一题考查病句的辨析;第二题考查标点使用正误的判断。

『参考答案』

(1)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A.正确;

B.②句“为了防止废水里的氮,磷成分引发河水富营养化”里面有两个动词搭配,“防止”的宾语是“废水里的氮,磷成分引发河水富营养化”,把“废水里的氮,磷成分引发河水富营养化”当成一个名词性的事件是可以解释的。

“引发”宾语应该是“河水富营养化的现象”,所以原文动宾搭配错误。

C.③句有两个错误点:

“解决”与“阳台水治理”动宾搭配不当,改成“阳台水治理的问题”;“成果”改成“效果”因为“成果”不能“明显”。

D.④句有两个错误点:

“治理模式”前面需要加限定词“他们的”,否则语意不明,与上文不连贯;“经过”“使”都是介词,容易形成介宾结构引导状语,所以后面两句没有真正的主谓宾结构,去掉“经过”,让“此次整治”后半句话的主语。

故选:

A。

(2)本题考查标点使用正误的判断。

ABD正确;

C.第③句,“实现”和“解决”是并列谓语,有同一个主语,这两个句子的地位同等,所以“雨污分流;解决了困扰已久的阳台水治理,成果明显。

”“;”改成“,”而且“,”是低级符号,里面不能包含“;”。

答案:

(1)A

(2)C

『解题思路』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语感法。

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

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

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

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三、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20分)

4.

『考查要点』EF:

名篇名句默写。

『试题解说』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

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

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参考答案』答案: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注意“伊”的书写)。

(2)再而衰,三而竭(注意“竭”的书写)。

(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注意“遣”的书写)。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6)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解题思路』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5.

『考查要点』F4:

名著综合。

『试题解说』本题考查名著常识的积累。

『参考答案』根据平时的积累,可知,吴敬梓的代表作为《儒林外史》,《变色龙》为俄国小说家契诃夫的作品。

答案:

《儒林外史》,契诃夫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选项内容来分析判断。

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6.

『考查要点』DD:

古代文化常识。

『试题解说』本道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了解程度,难度不大。

『参考答案』山有阴阳与水的阴阳不同,山的南面为阳,北面为阴。

水的南面为阴,北面为阳。

所以“兰亭”在“会稽山”的北面,富阳在富春江的南面。

答案:

北面;南面。

『解题思路』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7.

『考查要点』F4:

名著综合。

『试题解说』本题考查名著《海底两万里》中人物及相关情节的掌握。

理解出关键词“救命之恩”,再找出章节中尼德兰救尼摩船长的情节概述。

『参考答案』答案:

尼摩船长他们在去海底漫步采集珍珠的时候,因为尼德兰在船长快被鲨鱼咬到的时候用鱼叉射中了鲨鱼,救了尼摩船长,所以尼摩船长这里会说“这是我对您救命之恩的报算!

”。

『解题思路』《海底两万里》写于1870年,是凡尔纳著名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

这部作品叙述法国博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八六六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

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艇。

潜艇是船长尼莫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

 

8.

『考查要点』82:

图(表)文转换。

『试题解说』第一题考查图文转换。

第二题考查语言表达。

『参考答案』

(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根据数据分析可以将“参观博物馆人群”“年龄”“职业”当作关键词,注意不要出现确定的数据,用“大部分”、“小部分”、“少量”等词语代指。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即可。

要说明三部分内容,首先否定打闹喧哗,其次告诉他不能打闹的原因,最后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答案:

(1)在参观博物馆的人群中,青壮年(19﹣40岁)的人数最多,青少年(13﹣18岁)和中老年人数(41﹣60岁)较少,只有少量的儿童(12岁以下)和老人(60岁以上)会参观博物馆。

在参观博物馆的人群中,职业是学生和老师的占大多数,有少部分人是企业职工,其余人群分布在各行各业。

(2)示例:

浩奇同学,在展览区这样的公众场合喧哗打闹是不对的,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其他参观者的参观过程,在打闹过程中还会误撞、毁坏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我们在参观的过程中要保持安静,避免打闹,做一个文明的参观者。

『解题思路』语言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我们的见解,不仅是中招考试的要求,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