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17784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docx

《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docx

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教材分析:

本单元授课时,正值国庆节前后,这是寓爱国主义教育于音乐之中、音乐课与学校活动紧密结合,儿童初步了解音乐的社会功能与相关文化的最佳时机。

因此,我们选编了既合乎该年龄段儿童认知规律,又与“爱祖国、爱家乡”这一主题内容相关的歌曲和歌舞音乐。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创作于1935年,原名《义勇军进行曲》。

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由于它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中所起的巨大的鼓舞作用,建国以后,在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会上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

这一课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听赏国歌,也是通过音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机,因此,有必要向学生讲解有关国歌的知识及国歌音乐的特点。

2.《国旗国旗真美丽》

这是一首充满稚趣、富于想象的儿童歌曲。

歌词的前两句用儿歌常用的重叠手法,将“国旗”与“金星”两词重叠,把国旗为何美丽的真正涵意用儿童语言揭示出来。

歌词的后两句富于幻想,充满童心,表达了儿童对国旗的热爱与尊敬。

歌曲为五声宫调式,结构十分简单,由4个乐句组成,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第一乐句旋律活泼、亲切,将“真”字放在了全曲的最高点,表现了儿童对祖国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

第二乐句降低了音区,但在节奏形式和旋律走向上同第一乐句保持了一致,用肯定的语气揭示了歌词所表达的意义。

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在句法上同第一、二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三乐句第一小节的节奏同前面乐句形成对比,声音色彩变得柔和、婉转,乐句结束在“6”音上,极富幻想。

第四乐句富于变化,表达了儿童对国旗的热爱之情。

这首歌应用亲切的语言和自然的声音唱,切忌喊唱。

速度也不宜唱得太快,不能唱成进行曲速度。

3.《我爱北京天安门》

这首儿歌是1970年9月发表的。

曲作者金月苓记得:

19岁那年,她在一本歌词资料上发现了这首歌词。

天安门、北京、毛主席,这些词汇在她心中跳荡不已,笔下化作了一串串音符。

此后,这首歌不仅传到北京,甚至飞出国门。

1979年邓小平开始对美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访问。

在华盛顿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卡特为邓小平安排一场文艺演出,最后节目就是美国儿童用中文合唱这首歌。

4.《草原就是我的家》

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内蒙古短调民歌。

为2/4拍,六声羽调式,一段体结构。

歌曲旋律中八度大跳音程的音准,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全曲旋律明朗豪放,有着进行曲雄壮有力的特点,节奏较为整齐,表现了蒙古族儿童,对草原家乡的热爱,歌曲简单、易唱,以明快、豪放的旋律,带领学生走入美丽的蒙古草原,表现了蒙古族儿童对草原、家乡深深的挚爱之情。

5.《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这是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抒情歌曲。

旋律优美、明快。

长江与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引以自豪的、代表我们民族精神的江河。

因此,赞美长江、黄河就是赞美家乡、祖国。

歌曲为宫调式,但其中也蕴含了羽调式的因素。

结构短小、精巧,音域在一个八度范围内。

旋律平稳、流畅,朗朗上口,歌词和曲调都容易记忆,是一首不可多得的、适合低年级小学生学唱的四三拍歌曲。

6.《娃哈哈》

这是一首长期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由作曲家石夫根据新疆维吾尔族民歌记谱、编词创作而成。

这首歌曲的旋律带有浓郁的维吾尔族风情,跳动欢快,适合载歌载舞的集体表演唱,是几乎所有幼儿园、学校联欢会的首选保留节目,久唱不衰。

石夫在给这首歌的编词中使用了活泼生动的语言,同时起到了对孩子们增加了民族团结和热爱祖国的教育意义。

7.《响板和碰铃》

碰铃,碰奏体鸣乐器,广泛用于中国歌舞、戏曲音乐伴奏及民间器乐合奏中的打击乐器。

碰铃亦称碰钟、双磬、铃钹等,用响铜或黄铜制作。

其形如一对杯状小钟,铃底有孔系绳穿连,两只互击发音,亦有单铃置于棍端,用金属签击奏,其音色清脆悦耳。

响铜制的铃延音悠长,黄铜制的铃延音较短。

响板,碰奏体鸣乐器,流传西班牙民间的打击乐器。

它主要用于歌舞的伴奏,后用于欧洲艺术音乐中,以贝壳形的两块乌木碰击发音,最初是将两块乌木分别绑在拇指和中指上,后改于握掌心内碰奏,或以双手持板碰击。

响板发出坚硬的哒哒声,活泼而清脆,富有特色。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一组歌颂祖国、国旗与多民族题材的歌曲,教育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尊敬国旗。

2.逐步培养儿童听音乐的习惯和兴趣。

3.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和响板,并学会正确的演奏方式。

通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儿童的音乐创造力和协作能力。

4.对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有所感受。

5.能随音乐主动、大方地参加集体歌舞。

教学重点:

背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要求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正确的姿势歌唱。

学习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伴奏。

教学难点:

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指导学生唱出四三拍歌曲的韵律。

组织好歌舞表演,使之既有组织秩序,形式又生动、活泼、有趣,并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大方地表演。

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学唱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第二课时:

唱歌《国旗国旗真美丽》,学乐器

第三课时:

唱歌《草原就是我的家》

第四课时:

唱歌《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第五课时:

歌表演《娃哈哈》

第三周第二课时(总第6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教学目标:

1.能安静地聆听音乐,并知道在什么场合下要唱、奏国歌。

2.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人声和器乐不同的音色。

3.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唱歌。

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演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教学难点:

感受人声和器乐不同的音色。

教学用具:

教学磁带及相关音响及器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歌曲听赏《国歌》

1.引入新课。

教师简单介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歌。

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反映该国家人民的精神风貌。

因此,在唱、奏国歌时一定要起立。

面部表情要庄重、肃穆,身体不能乱动。

介绍完后,请学生起立,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录音,让学生完整地听赏一遍。

2.可向学生提问:

在什么场合、情景下唱、奏国歌?

请一至两位学生回答。

3.介绍国歌的来历,并听齐唱和铜管乐演奏的国歌,使学生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4.教师启发学生简单谈谈,用乐器演奏和人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给他们的不同感受。

5.播放奏国歌、升国旗的画面,让学生知道奏国歌、升国旗的联系。

二、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1.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谈一谈,国旗的形状、颜色、五星的排列、象征意义等国旗知识。

2.教师播放歌曲录音或范唱一遍,以引起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

3.教师带领学生将歌词按语言节奏朗读一遍。

4.学生跟着教师分句模唱歌曲数遍。

5.教师引导学生,以接唱方式熟唱歌曲,如教师唱“国旗国旗”,学生接唱“真美丽”……

三、深入拓展

1.音像结合,在听赏中进一步感受歌曲的丰富情感和思想内涵。

从内心产生对国旗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思想得到升华。

 

2.教师:

从刚才小朋友的演唱中老师感觉到小朋友们非常的尊重国旗、爱国旗,老师心里真的很感动,那你还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看到过我国的国旗呢?

3.学生:

……

4.教师:

老师这里也搜集了一些升国旗的场面,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呢?

(多媒体辅助,视频播放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夺冠时升国旗的场面、万人参加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的场面和中国申奥成功、香港回归及中国第一航天人杨利伟和他的神舟5号等内容,配上《国旗国旗真美丽》的伴奏音乐,学生情不自禁地歌唱,将歌曲又重唱了一次。

5.教师:

看完这些,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6.学生:

……

7."画国旗",播放《国旗国旗真美丽》的伴唱音乐。

  

四、课堂小结 

教师:

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了一首关于国旗的歌,又了解有关祖国的小知识,还看了许多关于国旗的场面, 既然国旗这么神圣,这么让我们感动,那让我们用这种感情边唱边跳把这首歌表演一次。

第四周第一课时(总第7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演奏《响板和碰铃》

教学目标:

1.了解两种打击乐器的外形、音色,能用正确的演奏方法为歌曲伴奏。

2.能正确地读或拍出二声部合奏。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碰铃和响板,为歌曲伴奏。

2.能用正确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用具:

多媒体光盘;碰铃、响板若干

教学过程:

一、拍读节奏

1.教师:

今天有两个新朋友和咱们一起上课,它们是?

教师出示小猫、小鸭图片。

欣赏小猫的声音、小鸭的声音。

提问:

两位新朋友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小猫的叫声长,小鸭的叫声短。

教师:

我们来学一学它们的叫声吧!

2.教师总结:

小猫叫“miao”一声时值是两拍。

小鸭叫“gaga”两声总时值是两拍。

我们拍一下手是一拍,所以小猫应该拍两下手读一个,小鸭应该拍一下手读一个。

(学生集体拍手练习连读。

3.分声部合读。

(1)师生配合。

(教师读“小猫”部分,学生读“小鸭”部分,两个声部共同进行并交换角色读。

)。

(2)学生两声部练习。

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扮演两个动物,两个声部共同进行。

二、学习演奏

1.认识外形

教师出示图片“碰铃”和“响板”。

提问:

哪个适合扮演“小猫”,哪个适合扮演“小鸭”?

学生回答:

碰铃——小猫;响板——小鸭。

2.简介乐器

碰铃:

铜质圆形的打击乐器,碰奏体鸣乐器的一种。

中国、外国乐队中都使用。

两个钟形铜片,顶端正中有孔,可以穿绸条等用以持握,相击作声。

演奏时,两手各执一铃,铃口朝上仰举于胸前,互相碰击而振动发音,有时也用单棰击奏。

碰铃虽无固定音高,但声音穿透力强,音响清越,音色优美动听,常配合优雅、抒情的曲调演奏。

响板:

碰奏体鸣乐器,流传于西班牙民间的打击乐器。

它以贝壳形的两块乌木碰击发音,最初是将两块乌木分别绑在拇指和中指上,后改于握掌心内碰奏,或装在一木柄上碰奏,或以双手持板碰击。

响板发出坚硬的哒哒声,活泼而清脆,富有特色。

响板用于西班牙的歌舞音乐,也出现在艺术音乐中。

3.了解演奏方法

教师出示乐器实物,并请学生复述出乐器名称。

学生研究乐器的演奏方法。

教师演示正确演奏方法。

个别学生演奏,教师评价后学生再演奏。

4.游戏

学生分成两组,每组拿一种打击乐器(没有乐器的同学徒手),教师说出动

物叫声,相应的那组学生用乐器模仿。

(两组乐器互换后再次练习。

四、歌曲伴奏

1.合奏练习

例:

碰铃:

X-︱X-︱

响板:

XX︱XX︱

两组乐器同时进行演奏练习。

2.聆听音频《国旗国旗真美丽》,学生分组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没有

乐器的学生演唱歌曲并徒手伴奏。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打击乐器碰铃和响板,并知道了怎样用它们为歌曲伴奏,

同学们演奏得都非常好,希望以后你们都能成为演奏家。

第四周第二课时(总第8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

木琴独奏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教学目标:

1.了解北京的名胜风景,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城市,并激发幼儿向往北京的情感。

2.欣赏《我爱北京天安门》使学生对音乐的题材内容与音乐情绪形成生动形象的认识。

 

3.简介打击乐器木琴。

教学重难点:

欣赏《我爱北京天安门》使学生对音乐的题材内容与音乐情绪形成生动形象的认识。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北京的录像或图片。

2.《我爱北京天安门》的音乐、《北京欢迎你》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我爱北京天安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初听能说出名字吗?

2.在仔细聆听一遍,说出是什么情绪?

速度?

你的心情怎么样?

3.再听录音,完整地欣赏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4. 师:

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你听清楚了吗?

师:

今天呀,我们就一起来走近北京,看一看这座历史悠久的大城市。

5、寻找地图上首都的位置,引发了解北京的兴趣。

追问:

你是怎么找到北京的?

(生:

看到北京两个字、看见一个☆)

(学生发现北京旁的☆)追问:

为什么在北京的旁边要打☆,它表示什么意思?

6.知道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师:

什么叫首都?

追问:

北京是哪个国家的首都?

归纳提升:

北京是我们中国的首都,他也是我们中国政治、文化的中心,我们国家的最高领导人都在那里办公。

二、欣赏《我爱北京天安门》

1.简介木琴

木琴是打击乐器的一种。

将木制琴键置于共鸣管之上,以琴棒敲打以产生旋律。

琴键排列方式类似于钢琴键盘。

一般所指的木琴为高音木琴,琴键较窄,音域较高,音色清脆。

另有马林巴。

木琴是一种击奏体鸣乐器。

多用于独奏,但需要其他乐器(如钢琴、管弦乐队等)来伴奏方能衬托出其独特的音色,使之更具魅力。

2.初听:

有几句歌词?

反复唱了几遍?

3.复听:

共有四句歌词,三遍的情绪有什么不同?

(第一遍:

欢快活泼第二遍:

优美抒情第三遍:

欢快活泼)

4.复听:

用什么动作来表现三段音乐?

边听边设计动作。

5.学生随音乐边表演边演唱。

三、观看《北京欢迎你》视频

师:

今天呀,范老师带来了一段关于北京的视频,请你们仔细的看一看,在这段视频里,我们既能看到北京悠久的名胜风景,又能看到许多现代化的美丽建筑。

师:

看完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觉?

归纳提升:

北京真是一座神奇的城市,在这里悠久的名胜风景与现代摩登的建筑和谐的融合在了一起,这就是我们中国的首都—北京。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通过你们的演唱让你们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再接再励,演出更多更好的表演,再次希望通过今天的歌曲学习和演唱,要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班级,尊敬老师,团结同学。

第六周第一课时(总第9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内蒙古的风土人情。

通过演唱歌曲、舞蹈律动欣赏多种形式体验蒙古族音乐的特点,感受音乐的美。

2.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体现对草原的热爱。

3.能基本唱准3—6四度音程、6—6八度音程。

教学重点:

通过听、唱、跳体验内蒙古音乐的特点,感受音乐的美。

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八度大跳及附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导入: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人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生活中处处离不开马,让我们一起去瞧瞧。

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画面,学生观看感受蒙古人们的风俗。

师:

从画面中你了解了什么?

生:

回答

师:

我们来到了蒙古大草原,它位于我国北方的内蒙古自治区,那里居住的是一个少数民族蒙古族,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马,所以被人们称为是“马背上的民族”,它又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今天就让我们就一起走进大草原,唱唱蒙古歌,跳跳蒙古舞,感受一下他们的生活气息

二、学唱蒙古歌

师:

现在就让我们来学学蒙古歌,你能听出它唱了什么吗?

1.初听歌曲,

师:

你能听出它唱了些什么吗?

生:

骑上小红马奔驰在草原上你的心情会怎样啊?

生:

很高兴。

2.朗读歌词

师:

让我们一起来看歌词读一读   

3.学唱歌曲

师:

这首歌表达了内蒙古小朋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学们在演唱时就像热爱自己家乡那样有感情的、欢快地演唱歌曲,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先分句演唱,再跟着歌曲录音轻声唱一遍,听辨歌曲感受每一句旋律的特点。

你能看出老师哼的是那一句旋律吗?

教师出示图谱。

你能看出这四句的不同变化吗?

让我们再跟着音乐唱一遍。

教师手点着旋律线。

纠正注意的地方。

4.歌曲处理

师:

生活在这样美丽的大草原你高兴吗?

你觉得应该用什么声音来演唱更能表达出感情?

师:

第一句,蓝天,白云在上面飘着,我们的声音也可以往上走,眉毛挺起来,唱,仰望着蓝天多美啊  生跟唱。

师:

第二句。

骑上了我的小红马,在下面呢,我们的声音可一弱一点

师:

第三句。

挥动鞭儿唱起歌儿,多带劲啊声音可以强一点。

师:

草原就是我的家。

多么自豪啊,陶醉的感觉,可以弱一点。

师: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再来唱一遍歌曲。

随伴奏带齐唱。

5表演歌曲,边唱边跳。

(请部分学生伴舞,部分唱歌)

三、拓展欣赏

舞蹈《草原小骏马》

师:

蒙古族的舞蹈非常的有特色,刚才我们就学了筷子舞和挤奶舞,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草原上的小骏马带给我们的精彩表演。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唱了蒙古歌曲,学跳了蒙古舞,感受了他们的生活气息,其实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历史与文化,让我们学好本领,长大以后,亲自到祖国的各地看看,走走吧。

现在就让我们唱着歌,学着小骏马和草原说再见吧!

第六周第二课时(总第10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教学目标:

1.能连贯的声音、自豪的情感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2.能用动作表现歌曲四三拍歌曲的韵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教学过程:

一、聆听导入

1.听听歌曲中唱到了那条大江和那条大河?

2.简要介绍长江、黄河,并请学生说出长江和黄河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二、学习歌曲

1.教师将歌曲范唱一遍,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歌词、节奏和情感。

2.播放童声独唱,随音乐轻轻晃动身体感受三拍子律动。

3.集体朗读歌词,注意“源远流长”“奔腾万里”的发音。

再跟着教师有表情地轻声学唱,注意四小节一换气,保持声音的连贯。

4.请几位学生集体演唱,并评出有表情且音色较美的小组进行表扬。

5.完整演唱,尽量要求四小节一换气保持声音的连贯

三、表现歌曲

1.播放有关长江黄河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长江黄河的壮丽景象。

2.学生模仿教师的力度演唱,声音要柔和连贯。

3.学生看老师的指挥手势,随歌曲伴奏演唱。

4.用碰铃和响板为歌曲伴奏,全班同学完整演唱歌曲。

五、课堂小结

爱家乡爱祖国,从小事做起!

 

第七周第一课时(总第11课时)

教学内容:

歌表演《娃哈哈》。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简单的新疆舞动作边歌边舞。

2.知道维吾尔族是我国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之一。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初步学会用简单的新疆舞动作边歌边舞。

教学用具:

多媒体光盘;新疆服。

教学过程:

一、舞蹈导入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段优美的舞蹈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

你们看,这些舞蹈的小女孩,他们的衣着打扮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吗?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民族的舞蹈吗?

生:

新疆的。

2.师:

对,这是新疆维吾尔族的舞蹈。

我国一共有56个民族,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部,那里的人们个个能歌善舞,热情大方。

你们知道新疆有些什么特产吗师:

对,最有代表性的特产是哈密瓜和葡萄,新疆的哈密盛产哈密瓜,吐鲁番盛产一串串紫葡萄。

所以新疆人最喜欢用葡萄和哈密瓜热情招待远方来的客人。

二、新授歌曲《娃哈哈》

1.新疆人个个能歌善舞,让我们也来学一学,唱一唱新疆的歌曲吧!

师:

首先老师给小朋友们表演一段新疆的舞蹈,(边唱边跳新疆舞)

师:

小朋友们想不想跟老师学唱这首歌曲啊?

生:

2.师:

跟老师有节奏地念歌词。

师一遍生一遍(练习到可以将歌词完整的、有节奏的齐读)

3.师:

新疆人个个能歌善舞,你们能模仿他们也边歌边舞吗?

(师教生基本简单的新疆动作)一边读歌词,一边跳动作。

4.师生聆听歌曲《娃哈哈》随范唱演唱。

5.小朋友们试着用衬词la跟着琴声哼唱;将歌词填到歌曲的旋律中去;跟琴学唱歌曲。

6.用不同形式练习演唱歌曲(分组唱,男生唱,女生唱,齐唱、独唱、边跳边唱。

)请小朋友大胆的表演。

三、课堂小结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请记住这最美丽的一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