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27783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docx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docx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1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一块地非常往前西瓜进行天空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小猴子下山经过了好多地方,看见了好多好东西。

这节课让我们来看看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哪些事。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第1自然段用了什么词来形容玉米?

你还能在课文中找出类似的词语吗?

明确:

又大又多。

还有又大又红、又大又圆。

“又__又__”式词语:

又高又瘦又矮又小又高又壮

又香又甜又白又亮又惊又喜

又说又笑又哭又闹又蹦又跳

又长又细又鲜又嫩又气又急

2.想一想:

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想了些什么?

明确:

哇!

这么多、这么大的玉米啊!

看上去好好吃!

我要掰一个回家!

3.小猴子为什么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明确:

因为小猴子这时看到桃子又大又红,真惹人喜爱,馋得不得了,就顾不得玉米了。

4.从小猴子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

明确:

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都很惹人喜爱。

小猴子见一样,馋一样,摘一样,又扔一样,说明它没有明确目标,做事不专一。

表示“不专一”的成语示例:

三心二意喜新厌旧心猿意马

见异思迁半途而废有始无终

表示“专一”的成语示例:

一心一意心无二用心无旁骛

全心全意专心致志全神贯注

5.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明确:

因为他见一样拿一样,但是见到一个更好的东西,就会把前面拿的东西扔掉。

他扔下西瓜去追小兔子是错误的,明知道小兔子会跑还去追。

最后,小兔子不见了以后,他就只能空着手回家了。

6.小猴子走在回家路上,心里会想些什么?

明确:

唉!

真是不该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还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真是后悔啊!

现在搞得两手空空,等会儿回家妈妈一定会批评我的。

唉!

7.找出课文里描写小猴子手的动作的词语,结合字典,理解词语的含义。

明确:

“掰”指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扛”指用肩膀承担物体;“扔”指把手上的东西丢掉;“摘”指用手采下或取下;“捧”指用双手托;“抱”指用手臂围着。

8.你能用上面的词语造句吗?

明确:

①小猴子掰了一个玉米。

②爷爷扛着锄头往田里走去。

③小华把垃圾扔进了垃圾桶。

④小华帮奶奶摘苹果。

⑤小周捧着几个苹果回家去了。

⑥这个西瓜太大了,他抱不动。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小猴子下山,先来到__________,再来到__________,又来到__________,最后回家了。

(2)小猴子下山,先掰了__________,再摘了__________,又抱了__________,最后去追__________。

明确:

(1)玉米地里桃树下西瓜地里

(2)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2.选择生字填空。

①扛②扔③抱④捧⑤掰

(1)今天我跟着奶奶到玉米地里玉米。

(2)我看见平平在教室里乱东西。

(3)妈妈一回家,我就想要妈妈。

(4)小猴子着玉米一边走一边玩。

(5)我着心爱的玩具,舍不得放下。

明确:

(1)⑤

(2)②(3)③(4)①(5)④

3.总结。

课文写一只小猴子下山,先来到玉米地,看到玉米又大又多就摘了玉米;又来到桃树下,看到桃子又大又红,就扔了玉米摘桃子;又来到瓜地里,看到西瓜又大又圆,又扔了桃子摘西瓜;在往回走的时候,看到一只小兔子,又扔了西瓜追兔子,结果一无所获。

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专一,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略)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2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一只小猴子下山来了,一路上,它看见山下有又大又多的玉米、又大又红的桃子、又大又圆的西瓜、可爱的小兔子,感到非常高兴。

可是当它回家的时候,却是两手空空。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让我们跟着这只小猴子来看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一块”“非常”“往前”“西瓜”“蹦蹦跳跳”等生词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理解词语的意思。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猴、瓜”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理解;学习“掰、扛、扔、摘、捧、抱、蹦、追”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块、常、往”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

形近字示例:

块(石块)--快(快乐)--诀(口诀)

常(经常)--赏(欣赏)--裳(衣裳)

往(来往)--驻(驻足)--炷(一炷香)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地”“土”作部首时,末横变提。

“非”横间距均匀,两边最下横稍长。

“常”上宽下窄,“巾”的竖在竖中线上。

“往”“主”的三横长短不一。

“瓜”第一画是短撇,要写得平一些。

“进”写“辶”的捺时,要写成平捺,托住被包部分。

“空”““稍扁一些,”工“的上横短、下横长。

易错提示:

“往”左部是“彳”,不要写成“亻”。

“瓜”不要漏写点,不要写成“爪”。

“空”上部是““,不要写成”宀“。

(3)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示例:

土:

地(土地)--场(场面)--坏(坏人)

扌:

扛(扛起)--扔(扔掉)--摘(采摘)--捧(吹捧)--抱(拥抱)

彳:

往(向往)--行(行走)--街(街道)

量词归类示例:

块:

一块玉米地一块糖一块石头

棵:

一棵桃树一棵青松一棵白菜

片:

一片瓜地一片树叶一片月光

只:

一只兔子一只袜子一只小船

(4)书写练习:

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猴子下山,先后去了哪些地方?

明确:

玉米地里、桃树下、西瓜地里。

2.小猴子这一路上看见了哪些东西?

明确:

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又大又多的玉米、又大又红的桃子、又大又圆的西瓜、蹦蹦跳跳的小兔子,这可都是好东西!

可是,小猴子不仅没有满载而归,反而一无所获。

同学们,你们知道原因是什么吗?

我们下节课再来寻找答案。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课文,教育学生把道理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①课堂作业本。

②按课文内容填空。

(二)朗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带“一”的词语,指“一”的变调:

一天一只一块一斤一片

(2)指名朗读:

小猴子看见好东西时,“非常高兴”,应满脸带笑地读,动作词要读清楚,最后一节要读出小猴子懊丧。

伤心的心情。

(指名读--小组轮读一一齐读)

(三)讨论

为什么小猴子下山,最后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联系实际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做过像小猴子这样的事吗?

以后打算怎么做?

(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

在我们的学习生括中,不要喜欢一样就丢掉另一样,一定要做好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做到有始有终,有明确目的。

这样才能把事做好,有所收获。

(五)课堂练习

(1)(课堂作业)①,照样子把句子说完整。

(2)练习用“又......又......”说话。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看懂每幅图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用“真”“非常”练习说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用“真”、“非常”练习说话。

3.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意思连贯的话。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2.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

(二)朗读课文,看懂图意,大概了解课文内容。

(三)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

(二)看懂图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看懂图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有一只小猴子高高兴兴地下山了,可是等它回家的时候,它两手空空,哭丧着脸,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

那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8课《小猴子下山》。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这课是写小猴子的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小猴子下山,看见许多喜欢的东西,它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的事。

(三)学习生字

1.先看课后生字表的生字,后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然后读一读词语(生词),再读一读带有生字词的句子。

3.检查自读生字词情况。

利用卡片或小黑板。

得非常空着一片又大又圆

白兔真可爱小兔儿(儿化音)。

4.自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要求读通顺。

(四)识记生字,理解字义。

1.自学,要求联系课文的句子,理解字义。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识记的方法。

3.指名

汇报

,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要点拨重点,表扬好的。

得:

左右结构,左边从双人旁“彳”右上边是“旦”右下边是“寸”。

或者是右边分上中下,上“日”,中间一横,下边是“寸”。

读轻声,和“的”的读音相同,得字后边一般是补充前面词语的词语,比如:

跑得快,长得好,本课是“玉米结得又大又多”,“的”字的后面一般是表示名称的词,如:

我的家,他的书包,漂亮的衣服,美丽的校园等,要区分这两个de字。

非:

左右结构,要注意笔顺:

,非去不可。

常:

上中下结构,可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来记,“党”字下面的“儿”换成“巾”。

也可以分上面小字头,中间秃宝盖,下面“吊”来记。

非常:

表示不一般,十分的意思,比如:

非常美丽,意思是不是一般的美丽,是十分美丽了。

正如非常高兴,非常爱吃等。

常常,经常,常来常往。

着:

多音字,本课读zhe,上下结构,上面的“”下面的“目”,目要和撇挨紧。

着,表示动作连续,比如:

走着走着,跑着跑着,本课的“扛着”,表示把东西放在肩膀上。

片:

笔顺片,最后一笔“”,一片,一片片。

一片:

表示面积很大,“走到一片瓜地里”。

一大片地都是西瓜。

一棵两棵,几棵西瓜,不能称为一片。

瓜:

笔顺瓜,第一笔横撇。

瓜地,西瓜,冬瓜,南瓜,瓜果。

圆:

全包围结构,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好,“园”把里面“元”换成“员”。

园:

是公园,校园;圆:

是表示形状的,比如:

球是圆的,不是方的。

西瓜长得又大又圆。

兔:

和“色”上面相同,笔顺是(下半部分)口,不要丢最后一笔点。

兔子:

白兔、小兔、家兔、野兔,小兔儿(提醒学生读儿化音)。

真:

上下结构,上边“”下面“具”,也可以上边“直”,下面“”,提醒学生里面是三横。

真好,真漂亮,真可爱,表示形容的词。

---------------------------

可:

上面一横,下面左边“口”,右边竖钩。

笔顺是先写口,最后一笔是竖钩。

可爱,可是,可以;小白兔多可爱呀!

我写完作业可以玩一会。

星期六李红找我玩去,可是我得去参加美术班。

4.读一读课文。

在识记生字,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再读一读课文,加深对生字词意义的理解。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要强调有些字的笔顺,可做下面填空练习。

(1)非,第一笔是(丨)。

片,第二笔是(丨)。

瓜,第三笔是()。

可,最后一笔是(|)。

(2)兔,共有(8)笔。

提醒不要忘写点。

真,共有(10)笔。

提醒里面是三横。

2.观察田格中的生字,看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

3.把田格的生字描一遍。

4.带领学生写:

非(左右不要离得太远)。

着:

不要写得上下太长。

(五)边读课文边看挂图。

1.边读边标出全文共几自然段。

2.全文共5幅插图,看每幅图上是什么意思,并看一看哪自然段写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3.学生回答:

全文共5个自然段,5幅图,每一自然段跟着一幅图。

4.简单地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

(1)小猴子扛着玉米往前走。

(2)小猴子扔掉玉米去摘桃子。

(3)小猴子扔掉桃子去摘西瓜。

(4)小猴子扔掉西瓜去追小兔儿。

(5)小猴子空着手回家。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二)练习用“真”,“非常”说话。

(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二)练习用“真”,“非常”说句子。

三、教学难点

(一)使学生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二)使学生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名读下面词语。

非常高兴又大又圆可爱一片

西瓜真好小兔儿

(二)逐段学习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序号标出本段共有几句话。

这段共有两句话。

(2)自己小声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抓重点词去理解,然后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的。

(3)指名读第一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让学生联系实际想一想“玉米”是什么样子的。

(4)指名读第二句话,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理解“又大又多”“非常高兴”“扛着”。

从“又大又多”一词看出这里的玉米,长得不但大,而且很多。

“非常高兴”说明小猴子非常喜欢这又大又多的玉米,“扛着”一词又一次说明了玉米很大,大得要扛着走。

这句话告诉我们,小猴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5)

指导

学生看第一幅图:

小猴子在什么地方?

在干什么?

玉米怎样?

小猴子的表情怎样?

说明么?

让学生带着几个思考题认真观察插图,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之后再指名回答。

小猴子在玉米地里,掰了一个大玉米,扛着大步朝前走,小猴子高兴得嘴都闭不上了,说明小猴子非常喜欢大玉米。

(6)指导朗读第二句话:

“又大又多”、“非常高兴”,“扛着”这些词语要重读,读出小猴子非常喜爱玉米的语气,“扛着走”读出小猴子充满欢乐,天真活泼的语气。

①让学生自己

体会

试着读一读。

②指名读,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老师范读,再让学生读一读。

(7)指名读这一自然段,用简单的语言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2.学习第2自然段。

同学们,我们学习第一段时,先读一读课文,看共有几句话,想一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抓重点词去

体会

;再看插图,体会小猴子的心情,最后有感情地朗读后,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我们按这种方法继续学习课文。

(1)自己小声读,看共有几句话,你是抓哪些词来体会句子意思的。

---------------------------

(2)指名抓重点词谈自己的体会。

“又大又红”说明桃子长得好,“非常高兴”又一次出现,“又大又多”的'玉米,小猴子非常高兴,那么又大又红的桃子,小猴子也非常高兴,这说明什么?

说明小猴子看见什么,喜欢什么?

(3)指导看第二幅插图:

图的左下角是小猴子把自己非常喜欢的大玉米扔掉了,小猴子正爬到树上摘那又大又红的桃子。

(4)有感情地朗读这段:

“又大又红”重读,因为它既能表现出桃子长得什么样,又能体会出小猴子非常喜欢这又大又红的桃子。

“非常高兴”,能体现小猴子看见又大又红桃子的那种喜爱,欢乐的心情。

(5)再读课文,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小猴子扔掉玉米,去摘又大又红的桃子。

(6)看着第一、二两幅图,按下列问题说一说一、二自然段的内容。

①小猴子走到哪儿?

②它看见了什么?

③它就怎么样?

(7)读一读词语:

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在学习前两段的基础上,按学习方法小组学习这段。

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指名汇报,并强调有感情地朗读,只要读出语气,说明已经理解了。

“又大又圆”说明西瓜长得怎么样,“非常喜欢”又一次出现、说明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圆的西瓜,又非常喜欢了,把曾经特别喜爱的桃子又扔掉了,这说明什么?

(说明小猴子心里没有明确的目的,它不知自己要干什么,看见一个喜欢一个,喜欢一个扔掉一个。

看图时,注意小猴子的表情,它扔掉自己喜爱的又大又红的桃子,张开双臂,迈着大步,高兴地去摘又大又圆的西瓜。

4.学习第四自然段,自学这一段。

学生自学后,让学生按照前边的3个句式,说一说这段的主要内容,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小兔儿蹦蹦跳跳惹人喜爱的样子,读出小猴子喜欢小兔儿的高兴心情。

句子训练:

读一读哪个句子好?

为什么?

(1)小白兔可爱。

小白兔真可爱。

(2)小猴子高兴。

小猴子非常高兴。

“真”和“非常”是表示程度的,表明了可爱的不一般,很可爱;高兴得也不一般,异常地高兴了。

请学生读一读每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真”和“非常”。

让学生练习用“真”和“非常”说句子。

例如:

布娃娃真可爱。

我真爱我的妈妈。

妈妈非常高兴。

我非常喜欢我的铅笔盒。

5.看着书中的前四幅图,用前面说过的3个句式,说一说前四段的内容。

同学们,小猴子,从课文中4次出现的“非常高兴”一词,从它第一次扔掉它喜爱的玉米,第二次扔掉它喜欢的桃子、第三次扔掉它喜欢的西瓜,最后去追小白兔说明什么?

(见一样爱一样,没有明确的目的,不专一。

)那么,最后会得到什么结果呢?

学习第五段课文。

6.学习最后一段。

(1)指名读这段。

理解“不见了”,“只好”。

(2)看第五幅图。

看小猴子的表情,想象一下它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

(3)指导朗读这段。

读出小猴子十分扫兴,心里难过,无可奈何的心情。

(4)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

让学生体会到,于事没有明确的目的,盲目干事,不专一,有始无终,将一事无成。

(三)朗读全文。

1.注意想一想五幅图之间的联系。

2.进一步想一想,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

联系自己,你有何体会?

(四)作业。

1.巩固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真正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要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有没有做过像小猴子一样的事情,应当怎么做才对。

(二)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

(三)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能够说几句完整、意思连贯的话。

二、教学重点

(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真正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要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并联系自己谈体会。

(二)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能够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

三、教学难点

说几句完整、意思连贯的话。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及词语。

1.让学生自己以最快的速度复习一下本课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准备听写。

2.听写。

非常西瓜小兔真可爱一片

(二)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边看图,用一句又简练又完整的话说一说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2.指名说一说。

(1)小猴子下山来,走到玉米地里,看到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走。

(2)小猴子看到树上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摘桃子。

(3)小猴子看到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4)小猴子又看见一只可爱的小兔儿,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儿。

(5)小兔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

3.再细读课文,能看着5幅插图讲一讲小猴子下山的

故事

(1)自己先读课文,然后练习讲。

(2)指名看图讲

故事

4.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对于你有什么启发?

使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认识到做事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

(三)进行词语训练:

1.读一读黑板上的词:

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

2.你能照样子再说一些类似的词吗?

3.填空。

课后作业第二题。

(1)让学生知道词语搭配要适当。

比如:

课文中哪个词是指哪种东西的?

这种东西是长在哪儿的?

桃子,又大又红,是长在树上的。

所以括号内填写桃子二字。

(2)让学生动笔填写,直接填在书上。

(四)按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1.让学生自己看拼音读一读说话练习的要求。

2.老师把要求分别列出来,让学生按顺序表达。

(1)你家住在什么地方?

(2)家里有几口人?

都有谁?

(3)爸爸妈妈做什么工作?

3.按句式练习说话:

看着三个题目的提示,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说,把语句连接自然、通顺。

(1)先自己练习。

(2)指名说一说。

及时帮学生组织语言,对有困难的,老师要帮着他说。

说话举例:

我家住在文化路13号,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共三口人。

爸爸在煤气公司上班,妈妈在百货商店上班。

多让学生说一说,让学生知道应当怎样说话才是完整,才叫连贯。

文章

《小猴子下山》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

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

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课前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预设: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2.游戏中复习回顾。

出现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

旨在复习故事中的要点。

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

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带“子”的轻声。

二、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接读全文。

师:

小猴子下山来(板画:

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

(板画:

路线)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

(接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师:

听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吗?

3.练说量词。

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

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三、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又()”的词语

1.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师:

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

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

,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

那么其它的呢?

你能说说吗?

贴:

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

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画眼睛),就是那么的吸引小猴子了!

像这些好吃的,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

嘴巴),也许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

选一种说说:

(甜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

(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

还会觉得?

(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

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

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来连接的)

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又()”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四、以“小猴子所做”为线索,积累并学会精确地使用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

掰、扛。

1.自由读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