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科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03983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科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中文科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中文科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中文科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中文科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初中文科知识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初中文科知识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初中文科知识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初中文科知识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初中文科知识点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初中文科知识点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初中文科知识点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初中文科知识点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初中文科知识点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初中文科知识点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初中文科知识点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初中文科知识点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初中文科知识点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初中文科知识点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初中文科知识点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文科知识点总结.docx

《初中文科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科知识点总结.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文科知识点总结.docx

初中文科知识点总结

XXXX/总结

〔初中文科知识点总结〕

  初中文科知识点都有哪些呢?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文科知识点总结!

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

祝大家学习进步!

  1▲初中文科知识点总结  1.小说三要素:

A人物B情节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

A论点B论据论证

  3.比喻三要素:

A本体B喻体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

何时en何地ere何人何因y何过何果a

  5.律诗四条件:

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偶尾同韵中联对偶D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

A叙述B议论抒情D说明E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

A举例子B列数字打比方(喻)D作比较E分类别F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

A总分总结构B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

A按时间顺序B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

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

A举例法B对比法喻证法

  DE归谬法F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

A比喻B拟人排比D夸张

  E反问G反复F设问对偶(简记为:

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

A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简记为:

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

A并列短语B偏正短语主谓短语D动宾短语

  E动补短语F介宾短语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名词性短语B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15.六种句子成分:

A主语B谓语宾语D补语E定语F状语

  16.十二词类(性):

A名动形B数量代副介连D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

A顺叙B倒叙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

A表引文内容省略B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

A表解释说明前文B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D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

A表引用实际内容B表讽刺反语表特定称谓D表着重强调

  2▲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语音课标要求;

  1、了解《汉语拼音方案》;2、识记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会标写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3、识记3500个常用汉字。

  知识回顾:

  音节拼音规则:

  

(一)书写字母要规范:

1.一律用印刷体小写字母,不可掺杂手写体。

2.要安在四线三格上书写字母的规定写字母。

3.拼写人名、地名、国名及专有名词时,第一个字母应当大写,句子开头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

我看了不少鲁迅的作品。

  

(二)注意有些声母、韵母不能拼写在一起:

声母bpf能和拼,不能和u拼。

如:

bō(波),不能拼成buō

  (三)注意拼音规则:

韵母"儿"写成"er",用作韵尾时写成"r"。

如:

儿童(éróng),花儿(uār)

  y、的使用:

(1)韵母表中i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要用y开头。

(2)韵母表中u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要用开头。

(3)韵母表中ü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也要用y开头。

加y后,ü的两点要省去。

  使用y、,主要是为了连写时明确音节的分界,y、是起隔音作用的字母。

如:

把"大衣"二字连写成dai,就会以为是一个音节。

用了y,写成dayi,音节的分界就分明了。

  省写:

(1)韵母i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优),ui(威),un(温)。

如:

牛、归、论

(2)ü和n、l以外的声母相拼时都省去两点。

  (四)注意标音位置:

1.如果一个音节只有一个元音,声调符号应标在元音上。

2.如果有两个元音,声调符号就按a,,e,i,u,ü的顺序标记。

3.i,u两个元音并列时,声调标在后面的元音上。

如:

uī(推),qiú(球)4.调号恰巧标在i的上面,那么i上的小点要省去。

5.轻声音节不标调。

如:

萝卜、桌子

  标调歌:

见了a母莫放过,没有a母找、e。

i、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把点抹。

  (五)注意使用隔音符号:

a,,e开头的音节连接爱其他音节后面时,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

如:

píǎ(皮袄)

  正确拼读字可使用下列方法:

  1、语境定音法:

分析语境,了解语意,从而推断读音;

  2、词性定音法:

有些词词性不同,读音也不同;

  3、记忆积累法:

对特殊的,少量的要强行记忆;

  4、声旁类推法:

据声旁推断读音。

  3▲初中名著阅读重点梳理之古典文学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和思想的精华,阅读文学名著不仅能享受到优良的文学艺术熏陶,还能体悟人生经验与智慧,激发孩子们的人性情怀、精神理性和社会责任感。

语文课程标准:

第四学段(7—9年级)“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一、《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

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作品特点:

①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③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孙悟空:

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

  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压迫、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正直无私、行侠仗义、无所畏惧、幽默;喜欢“戴高帽”、好胜心强、喜欢搞点恶作剧

  猪八戒:

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

  一方面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另一方面又不失忠勇和善良、战斗勇猛、能知错改错、淳朴憨厚

  唐僧:

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启示:

人生的道路上也有九九八十一难,我们要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战胜困难的过程,往往孕育着成功。

  推荐理由:

《西游记》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天上地下、龙宫冥府,鲜活的人物,离奇的情节,让我们百读不厌。

  二、《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作品特点:

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②本书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③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话,所以本书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鲁智深(花和尚):

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嫉恶如仇、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武松(行者):

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

  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

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吴用(智多星):

智取生辰纲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林冲(豹子头):

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李逵(黑旋风):

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嫉恶如仇、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宋江(及时雨):

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杨志(青面兽):

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启示: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推荐理由:

一群豪杰人物,一个理想社会,一种反抗精神,一部英雄传奇,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心目中的英雄。

  三、《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艺术地再现了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到西晋重新统一的历史进程,描写了当时魏蜀吴三国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矛盾和冲突,有明显的“拥刘贬曹”的思想倾向。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刘备:

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青梅煮九论英雄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宽人爱民。

  诸葛亮:

火烧赤壁、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七星坛借东风、空城计智退司马懿、造木牛流马运粮草

  智慧的化身,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妙计无穷,忠心耿耿,鞠躬尽瘁。

  关羽:

刮骨疗毒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英武神威、义薄云天,忠肝义胆。

  张飞:

桃园三结义刚烈耿直、疾恶如仇、机智勇猛。

  曹操:

青梅煮九论英雄阴险、狡诈、专横的一代枭雄。

  推荐理由:

它全景式地描绘了汉末至晋统一的百年间历史,描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成功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周瑜、关羽、张飞等众多的人物,结构宏伟,故事曲折,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四、《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明末清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

《红楼梦》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

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全线。

它以贾、林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贾、林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贾宝玉:

是《红楼梦》主要中心人物。

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

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

贾宝玉摒弃功名利禄,平等待人,尊重女性,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

  林黛玉:

她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

她天性率真,和贾宝玉一样也是封建道德的叛逆者。

  薛宝钗:

在贾府人眼中是“完美”的,因为她不仅遵从封建礼德,并且八面玲珑;但比起叛逆的黛玉和宝玉,她显得过分地世俗了,她虽然举止娴静高雅,却信奉封建仕途,常常因此惹得宝玉生气;人们在谈起她的端庄美貌时,也会同时想起她极深的城府。

  相关故事情节:

黛玉进贾府黛玉葬花刘姥姥进大观园香菱学诗

  推荐理由:

《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生活文化的集大成者。

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魅力,每个人读《红楼梦》的时候都能找到与自己心意相通地方,引起强烈的共鸣,《红楼梦》失意人的心灵避难所。

当人生理想不能实现,《红楼梦》就成了人们的知己,《红楼梦》的世界就向你的心灵打开了,你走进了《红楼梦》就是走进了一个可以倾诉可偃仰啸歌的自由天地,它可以给你受伤的心灵带来慰藉。

  4初中文科知识点总结标点符号  [知识能力要求]熟悉标点符号的功能,能正确书写使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包括两大类:

点号和标号。

常用的点号有七种,标号有九种,共十六种。

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的语气。

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可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两种。

  一、句末点号:

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

  1、句号(。

略)

  2、问号(?

)(注意事项):

  A、除一般的疑问句用问号表示疑问语气外,反问句和设问句句末也用问号。

  例:

世间还能有比这更居心险恶的事情吗?

  例: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B、选择问句只在句末用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要用逗号;但有时为了强调各选项的独立性,也可以在各项之后都用问号。

  例:

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

  例:

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

不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

不是站在他们的对立面反对他们呢?

  、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

  例:

请你们说话小声一点好不好?

  D、有的句子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达了一个陈述语气,因而应用句号。

  例:

谁都不知道他是谁。

  3、叹号(!

  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

  A、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例:

歌唱吧,为迎接这辉煌的胜利!

  B、语气很重,很强烈的祈使句、反问句也用叹号。

  例:

小王,快来!

快来!

  例:

怎么会讲得这么糟呢!

  、兼有两种语气的,例如兼有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的句子,通常应该根据句子的基本

  句式属于哪一种,根据这个句子用在哪个特定的地方所着重表示的语气,选用一个合适的点号。

例:

这件事太难了,我该怎么办呢?

  例:

快去吧,这又有什么可犹豫的!

  二、句中点号:

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1、逗号

  逗号是句中点号的重点。

在单句中,逗号主要用于以下七种情况。

  

(一)、表示句子里边的一般停顿。

  例: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二)单句的一般成分之间——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宾语、补语之间,定语、状语和中心语之间,一般不用点号。

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这些成分之间要用逗号。

  甲、主语、谓语的情况特殊

  第一、主语(复杂的短语作主语)和谓语比较长,主语和谓语中间通常要用逗号。

  例:

这巨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吴吉昌击倒了。

  第二、主语虽然短,但需要强调,主语后面要用逗号。

  例:

她,就是这次比赛中唯一的女冠军。

  第三、主语后面带有语气助词,语气助词后面要用逗号。

  例:

你啊,还是这个老脾气。

  第四、谓语是主谓短语,主语后有时要停顿,要用逗号。

  例:

你的申请,厂长已经同意了。

  乙、变式句中间要用逗号。

  第一、谓语前置的句子。

  例:

出来吧,你们!

  第二、定语后置的句子。

  例: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第四、状语提到主语前头的句子。

  例:

眨眼间,岗尖岗尖的四大堆柴禾已经准备好了。

  例:

忽然,办公桌上的电话响起了十分急促的铃声。

  丙、宾语较长,特别是当主谓短语或者动宾短语作宾语时,前边往往要用逗号。

  例:

我知道,你是为中国战士的鲜血而痛惜……

  例:

他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打半个小时简化太极拳。

  例:

司机答应,把这批大学生尽快送到火车站。

  (三)、某些复指短语后头或组成成分之间要用逗号。

  例:

张敏,我们的班长,昨天突然病了。

  例:

这位是总务主任,我们的管家人。

  (四)句子中除了一般成分外,还有独立成分。

这些独立成分和一般成分之间要用逗号。

  例:

我们,包括领导同志,明天都要去植树。

  (五)较长的并列的词语之间,一般要用逗号。

  例:

政治的黑暗,阶级的矛盾,人民的疾苦,在他的作品里都充分反映出来。

  (六)、反复的词语之间要用逗号。

  例:

水,水,我要喝水。

  (七)、转折连词后可用逗号,以突出转折的意思。

  例:

我的身体不太好,但是,和以前相比,已经好多了。

  在复句中,逗号主要用于下边两种情况。

  

(一)分句和分句之间除了有时用分号外,都用逗号。

  例: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闰土了。

  

(二)少数关联词语后面必要可用。

  例:

祖冲之虽然驳斥了戴法兴的谬论,但是,他所编制的《大明历》还是被搁置了。

  使用逗号需要注意的是:

  

(一)逗号虽然用处广泛,但也要注意用得恰当。

除了上述几种情况外,不要碰到句内停顿就加上逗号。

用不用逗号既要看是否需要停顿,更要看结构上能否断开。

有的长句子读起来中间需要停顿,但结构上不能断开,也就不能加逗号。

下面这句话就是这样:

  例: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

  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二)由“把”“被”字组成的介宾短语和中心语,兼语和前面的动词联系都很紧密,因此,介宾短语后面,兼语前后都不能用逗号。

  例:

我们一定要把党风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例:

主犯已被人民法院依法判有期徒刑八年。

  例:

我们必须帮助青年人努力提高自已的文化素养。

  2、顿号

  顿号也用于并列词语之间,不过这种词语比用逗号隔开的并列词语更简短。

它表示最小的停顿。

  例:

他引用了传说、民谣、古诗。

使用顿号应注意下列八点。

  

(一)、并列词语中如果有连词“和”“与”“及”“或”“或者”等,不必要再用顿号。

“和”类连词一般用在多项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之间。

  例:

我国科学、文化、文艺、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二)、有的并列词语读起来并不停顿或者停顿很小,又不会产生歧义,中间就不必用顿号。

例:

这在母亲的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啊!

其它如“工农业”“中外记者”“甲乙丙丁“等都是这样。

  (三)、不是并列词语之间不应用顿号。

  例:

我家住北京朝阳区、和平里。

(此句顿号前后是领属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中间没有停顿,不应该用顿号。

  (四)、只有两项并列词语的,一般不用顿号,而用“和”“及”等连词。

  例:

老刘病了。

昨天小张给他送去点心和水果。

  (五)并列词语作谓语、作补语,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

一群年轻人在唱歌,跳舞。

  例:

这篇文章写得生动,感人。

  (六)如果要把简短的并列词语加以强调,这些并列词语之间就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

这次采访,你必须带三样世西:

钢笔,录音机,照相机。

  (七)邻近的两个数字(一、二、三……九)连用,表示概数时不用顿号。

如果是数字省略语,就要用顿号。

  例:

三、四米十之七、八

  例:

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二、三部分是主体部分。

  (八)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例(略)

  3:

分号

  分号和逗号都可以用于复句内部的分句之间,不同之处在于分号常常用在并列分句之间。

它表示的停顿大于逗号。

  例:

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分号只用在复句中,不用在单句中。

复句中除了并列分句以外的其他分句,如果分句内部已经用了逗号,分句之间通常就得用分号。

  分号的作用主要是使各分句间的结构层次清楚。

  例: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例: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注意:

  1、单句排比,要求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

  例:

对待同志要象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象夏天般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象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象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2、并列关系句,分句较短的用逗号不用分号。

  例: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4、冒号

  冒号的基本用处是提示下文和总括上文。

它表示较大的停顿。

  提示下文:

  

(一)用在书信、发言稿开头的称呼语下边,有引起收信人、听众注意的意思。

  

(二)有在“某某说”后面,表示后面是引用的话。

  (三)用在提示性的话的末尾,表示后边有话要说。

  例:

历史已经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

当社会急遽变化的时候,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旧的关系不断改变,语言受到冲击,随着发生变化。

  例:

我已经说过: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四)用在总提的话后面,表示后面要分项说明。

或者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

  例:

我们一连穿过三座石坊:

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

  (五)表示后面是补充说明或解释性的话。

  例:

只是我总以为没有春和秋:

冬末和夏初衔接起来,夏才去冬又开始了。

  (六)用在强调动词后面的宾语,提起读者注意。

冒号前的动词常用的有:

“想”“说”“问”“是”“记住”“认为”“证明”“宣布”“指出”等,宾语往往较长或复杂。

例:

我想: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例:

事实证明:

你的看法是完全正确的。

  总括上文:

  在分项或从几个方面说了以后,用冒号表示后面还有一句总括的话。

  例:

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

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需要注意的是:

  

(一)冒号是句内点号。

没有提示的意思,没有较大的停顿(即使出现了上述“想”“说”等动词),就不要用冒号。

  例:

华老师批评他:

不尊守课堂纪律。

(冒号没有提示作用,因此应删掉冒号。

  例:

我认为这首诗很好。

(没有冒号,使用正确)

  

(二)冒号一般管到句末,如果需要延长,要管几句或一段话,一般要用序次语或引号标明。

例:

本词典主要作了如下修订:

一、增加了一千多个新词;二修改了释义下确切之处。

例:

姐姐来信说:

“最近上海天气很热。

妈妈已迁入新居。

  (三)“某某说”之类放在引用的话前头,用冒号,放在引用话中间或者后边,不用冒号。

例:

李老师说:

“我走了还有王老师,王老师会照顾她的。

  例:

“谢谢你,”李老师说,“车快来了吧?

  例:

“李老师,现在是什么时候了?

”范福喜问。

  (四)带有强烈感情和表示大声呼叫的称呼语后边不用冒号,用叹号;属于相互交谈的称呼语后边一般也不用冒号,用逗号。

  例:

同志们!

你们辛苦了!

  例:

小高,这是你的票。

  (五)不要在一个句子里套用两个冒号。

  例:

小刘来信说:

近来农村中出现了三多现象:

小企业多了,使用家用电器的多了,骑摩托车的多了。

  这句话改为:

小刘来信说近来农村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归纳为三多:

小企业多了,使用家用电器的多了,骑摩托车的多了。

  3、标号:

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

  引号

  引号用途主要有下边两种:

  

(一)表示话在引号里的话是实际那样说的(或者想说的),或者是引用来的。

  例:

船工从酣睡中醒来:

“敲门干什么?

  

(二)表示放在引号里的话是有特殊意味的,如意义突出的,不照字面理解而别有含义的,作者不同意或者怀疑这种说法的,以及讽刺、反语等。

  例:

母亲是个“平凡”的人。

(表示突出、强调)

  例:

白日的亮光把犯罪者的“成绩”完全暴露出来了。

(反语)

  此外需要指出的词语以及专名、术语、成语之类有时候也用引号。

  例:

这就是“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由来。

  例:

好就好在它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在于一个“充”字。

  使用引号,有三点需要特别注意:

  

(一)用引号的话里还有需要引用的话,外边一层用双引号,里边一层用单引号。

  

(二)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尾的标点放在引号里边;凡是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末尾不点标点。

但是,引用的话末了的标点如果是问号或叹号,那么,即使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一般也要予以保留。

  例:

贾岛诗云: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例:

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例:

他把“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个回?

”两句反复吟诵了好几遍。

  例:

那天晚上,我刚走到胡洞口,就听到“啊呀!

”一声。

  (三)只说出别人的话的意思,不照原样引用,叫做转述。

转述的话不用引号。

  例:

有的说,你们走了,就像我掉了一扇膀子;有说的,你们走了,就像是吃饭时缺少了盐;有的说,要是背得动,妈妈要把你们背着送过鸭绿江。

  破折号用法:

破折号是标号中的重点。

它有多种用途,主要有下边两种。

  

(一)表示它后边是解释或补充说明的话。

  例:

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

  例:

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行文中通常用一个破折号引出解释或补充说明的话,如上二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