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第七八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84592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第七八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年级数学第七八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四年级数学第七八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四年级数学第七八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四年级数学第七八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四年级数学第七八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四年级数学第七八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四年级数学第七八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四年级数学第七八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四年级数学第七八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四年级数学第七八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四年级数学第七八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四年级数学第七八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四年级数学第七八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四年级数学第七八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四年级数学第七八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四年级数学第七八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四年级数学第七八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四年级数学第七八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第七八单元.docx

《四年级数学第七八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第七八单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数学第七八单元.docx

四年级数学第七八单元

课时授课计划

学科:

数学单元:

第七单元备课人:

王萌萌使用人:

课题

七单元《混合运算》

课型

新授

共3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单位×数量=总价”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

2、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掌握“单位×数量=总价”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

教法

学法

探究法

电教教具

幻灯片

教学学具

挂图

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

个性备课

一、创设情境、呈现信息

星期六,四

(一)中队的队员们要去做小小志愿者(出示P85主题图)。

2、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1、梳理信息

生:

我知道了他们要买10个文具盒,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送给福利院的小朋友。

还知道,文具盒每个29元,一个笔记本5元,一支钢笔8元。

2、提出问题

生1:

买10个文具盒需要多少钱?

生2:

还可以问,卖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一共需要多少钱?

生3:

买40本笔记本多少钱?

生4:

卖30支钢笔多少钱?

生5:

根据信息,我提出的问题是:

“买这些礼物一共需要多少钱?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探究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师:

我们先来解决“买10个文具盒需要花多少钱”这个问题。

(1)独立试做,初步感知

生谈想法。

生1:

29×10=290(元)。

29是一个文具盒的价钱,要买10个,就是10个29元,用乘法计算,所以就是29×10=290(元)。

师:

听懂他的想法了吗?

谁再起来说一说?

生2:

因为一个文具盒师29元,29元就是它的单价,他们一共要买10个,就是10个29元,算式就是29×10=290(元)

(2)再次试做,对比发现

师:

买40本笔记本又得花多少钱呢?

再做做试试。

学生做题。

师:

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3)合作交流,梳理建构

师:

刚才我们是用每个文具盒的价钱,也就是文具盒的“单价”,乘要买的个数,得出了总价钱。

生1:

个数。

生2:

数量。

因为文具盒是论个,但本子论本,所以不能叫个数,而应该是数量。

师:

对于她说的理由,你认为怎么样?

师:

是啊!

正因为如此,我们再平常生活中,一般把个数、本数、支数,还有......都可以概括为一个词,就叫作数量。

(板书:

数量)

活学活用,巩固理解

生:

......

师:

如果要买3瓶可乐,应该怎样列式?

根据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生:

2×3=6(元),根据的数量关系是“单价×数量=总价”。

师:

橙汁、桃汁和梨汁呢?

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

(生组内说,老师先后参与到两个小组里。

2、探究混合运算

师:

通过刚才的试做,我们知道了“单价×数量=总价”,那么,要求“买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一共需要花多少钱”,你打算怎么做?

1、独立试做。

师:

在练习本上自己做做试试。

学生试做,老师巡视,并让两名学生发哦黑板上板演。

2、合作交流。

师:

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说一说他是怎么想的?

生1:

请大家看黑板。

因为要求“买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一共需要花多少钱”,我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先求出40本笔记本的总价,再求出钢笔的总价,最后把两个总价相加就是一共要花的钱了。

师:

这是一种做法。

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的做法,谁来说一说?

生2:

我也是师:

“5×40”和“8×30”各求的是什么?

生:

笔记本的总价,钢笔的总价......(师板书)

4、课堂小结

生谈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导构建

师:

对于上节课我们解决的买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一体,我们想到分析计算和列综合算式这两种方法。

(板书:

混合运算)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对于它的运算顺序,你又有什么发现呢?

生1:

和我们前面所学的乘加、乘减,还有除减的算式一样,也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如计算“5×40+8×30”时,我们就可以先求出“5×40”和“8×30”的积,然后再相加。

生2:

老师,我还有种做法。

师:

好,你来说。

生2:

我也是列的综合算式,算式是8×30+5×40,答案也是440元。

师:

你说的慢一点,我把你的算式记下来。

(师板书)

师:

恩,他这样做行吗?

说说你的看法。

生3:

可以这样做。

他们的做法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先球了30支钢笔的总价,然后再求40本笔记本的总价,他们两个先算谁,结果都是一样。

生答乘除,加减。

3、回归情境,拓展应用

1、完成基本练习。

师:

做两道小题,试一试?

(出示教材当中的“你会计算下面各题吗?

”)

生做题,师巡视。

生展示:

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所以先算11×7和15×4的积,答案是17,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

不仅结果对了,而且书写也还是那么工整,看!

这等于号上下对的多齐,你的呢?

1、变式练习。

师:

自己错了要看得出来,别人做的题,能不能检查一下呢?

(屏幕出示自主练习5)

师:

呵,这么快就发现问题了!

好,我们先看第1题。

生1:

他是先算了240-40了,应该先算除,再算乘,最后才能算减法。

(课件当中以1、2、3标出运算顺序)

师:

第2个。

生2:

也是错了。

在这道题,应该先算560÷7,然后算乘法,但他先算了7×8,所以错了。

师:

你看,我们不是一直在说“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吗?

你看,他不就先算了乘,又算得除吗?

(课件当中以1、2、3标出运算顺序)

生3:

哎呀!

不是!

师:

原来是这样啊!

你们听明白了?

最后一道题呢?

生4:

对了!

(课件当中以1、2、3标出运算顺序)

1、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3题。

(2)自主练习第4题。

(3)解决问题。

4、回顾总结,体验愉悦

生谈收获。

第三课时

一、(基础题)填一填。

1、计算850+260×5÷13时,应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

2、26与4的积,再加上125与25的商,列式为(),结果等于()。

3、90+56÷2×3的最后一步算()。

二、(重点题)计算下面各题。

500÷25+96÷2425×30+48×52

 

420+78÷13×54140-20×5+25

 

三、(辨析题)下面运算对吗?

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640-400÷5×8

=640-400÷40

=640-10

=630()

820-120×5+48

=700×5+48

=3500+48

=3548()

4、(创新题)把下面的算式合并为一个综合算式。

1、90×3=270300÷5=60270+60=330

综合算式:

()

2、48÷6=88×64=512960-512=448

综合算式:

()

5、(生活应用题)

为了保护地球,四年级部分同学参加了植树活动,一班28人,共植树308棵,二班39人,共植树351棵,二班比一班平均每人少植树多少棵?

 

6、(难点题)

张阿姨要买3副羽毛球拍和1副乒乓球拍,已知每副羽毛球拍的价格是乒乓球拍的3倍,买羽毛球拍比买乒乓球拍多花多少钱?

 

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表述得也很清楚。

学数学不仅仅要能发现问题、整理信息,也要根据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又能提出哪些上学问题呢?

不要急于回答,请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想一想,算式的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每个文具盒的价钱×买的个数=总价钱

在日常生活中,像每个文具盒的价钱、每本笔记本的价钱......一般叫作“单价”(板书:

单价),而要买的个数就叫作......

 

用单价乘数量,所得的结果就是总价。

(板书:

总价)

 

“单价×数量=总价”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量关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用到。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自主练习1),先自己在心里说一说,哪位同学说给大家听一听?

 

根据“单价×适量=总价”先求出一种的总价,再求出另一种的总价,再加起来就是一共要花的钱。

 

而除了昨天我们学习的“单价×数量=总价”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外,混合运算也是我们要学习的重要内容。

 

是的,像这种前后是乘法或除法,中间是加法或减法模样的算式,还有一个好玩的名字,叫作扁担乘或扁担除,计算时,我们可以在一步计算当中直接求出结果。

 

听明白了吗?

对于一道算式当中既有乘除又有加减法的,我们要先算...再算...

 

“先算乘除”并不是说要先算乘法再算除法,而是说当一个式子里,有乘法、有除法,还有加法、有减法时,要从左往右算,要先想乘法或者是除法,然后算加法或者是减法。

注意分清运算符号与性质符号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到在一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或减法,体会混合运算的意义,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

 

将问题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交流中发现出运算顺序,在这点的处理上,感到处理的有点老师引的过多,教学机智还有待提高。

 

教后反思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多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说出他们的发现,说出他们的总结。

在新授的部分,由于担心学生说的不到位,一次次地纠正学生的答案,或者是打算学生的回答,将自己的预设强加给学生,在以后应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

在比较讨论的过程中,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慢慢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练习的过程中更是要学生多说,这节课我给学生的时间太少,很多时候怕学生出错或者表达不完整,自己就说出了答案或结果,没有给学生锻炼的机会。

 

课时授课计划

学科:

数学单元:

第七单元备课人:

王萌萌使用人:

王萌萌

课题

七单元《带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课型

新授

共3课时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带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2、使同学们体会到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掌握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法

学法

探究

电教教具

幻灯片

教学学具

挂图

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

个性备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200元钱买1箱牛奶和20包饼干,还剩多少钱?

2、80元钱可以买几包巧克力?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200元钱买1箱牛奶和20包饼干,还剩多少钱?

1、理解题意

2、分析解答

(1)分步计算

(一)

先算出20包饼干的钱数:

4×20=80(元)

再算出1箱牛奶和20包饼干一共要花的钱数:

58+80=138(元)

最后算出还剩的钱数:

200-138=62(元)

(2)分步计算

(二)

先算出1箱牛奶和20包饼干一共要花的钱数:

58+4×20

=58+80

=138(元)

再算出还剩的钱数:

200-138=62(元)

(3)列综合算式

200-(58+4×20)→先计算小括号里的乘法算式

=200-(58+80)→再计算小括号里的加法

=200-138→最后计算小括号外面的减法

=62(元)

3、解决问题

200-(58+4×20)

=200-(58+80)

=200-138

=62(元)

3、巩固练习

1、你会计算下面各题吗?

25×(44+288÷16)270÷(15×30÷90)

25×(44+288÷16)

=25×(44+18)

=25×62=1550

270÷(15×30÷90)→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乘法

=270÷(450÷90)→再计算小括号里面的除法

=270÷5→最后计算小括号外面的除法

=54

2、生自主练习

46×(32+770÷35)360÷(20×48÷16)

4、课堂小结

生谈收获。

 

第二课时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80元可以买几包巧克力?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理解题意

分析:

如果列综合算式,要求面包和蛋黄派的单价和,要用小括号括起来,要想算出巧克力的数量,就需要把巧克力的单价括起来,然后用80元去除以巧克力的单价,就可以得到需要买的包数。

列式为:

80÷[(8+12)×2]

2、分析解答

(1)分步计算:

先算出巧克力的单价:

(8+12)×2

=20×2

=40(元)

再算出要买的巧克力的包数:

80÷40=2(包)

(2)列综合算式:

80÷[(8+12)×2]→先算出小括号里面的加法

=80÷[20×2]→再算出中括号里面的乘法

=80÷40→最后算出中括号外面的除法

=2(包)

3、解决问题

80÷[(8+12)×2]

=80÷[20×2]

=80÷40

=2(包)

答:

80元可以买2包巧克力。

3、巩固练习,能力提升

1、你会计算下面各题吗?

52×[288÷(130-106)]350÷[7×(45-40)]

52×[288÷(130-106)]

=52×[288÷24]

=52×12

=624

350÷[7×(45-40)]

=350÷[7×5]

=350÷35

=10

2、学校举行书法比赛,三年级共有128人参加,其中三

(1)班参加比赛的有12人,三

(2)班参加比赛的有20人,四年级参加比赛的人数是三

(1)班与三

(2)班人数和的2倍,三年级参加比赛的人数是四年级参加比赛人数的几倍?

3、小红坐汽车去姥姥家,全程500千米,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80千米,已经行驶了4小时,如果余下的路程还要2小时行完,那么剩下的路程平均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4、课堂总结

生谈收获。

 

第三课时

1、填一填。

1、把下列数量关系补充完整。

()×()=总价

总价÷()=数量

2、在计算(2000-36×47)÷44时,首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

3、180×450-420÷80,想要改变运算顺序,先算减法,必须使用括号,算式是()。

4、张老师花40元买了8跟跳绳,每根跳绳()元,若要买20跟这样的跳绳,一共要花()元。

5、把15×16=240,28-16=12,240÷12=20列成综合算式是()。

6、5人4天编了80个筐,每人每天编了()个筐。

2、火眼金睛辨对错。

1、在算式240-80÷5×10中,要先算减法,最后算乘法。

()

2、算式中只有乘除法的,要先算乘法,再算除法。

()

3、300-(15+15×6)与(300-15+15)×6的结果相同。

()

4、买3瓶梨汁花了12元,那么买1瓶梨汁应花4元。

()

5、小明买了一副羽毛球拍和6个排球,一共花了368元,1副羽毛球拍68元,要求一个排球的价钱应该列式为368-68÷6.()

3、根据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填写。

种类

单价

数量

总价

《百科全书》

6本

126元

《格林童话》

12元/本

18本

《洛克王国》

16元/本

336元

4、计算下列各题。

15×40-364÷7

 

868-(410-119)×2

 

21×[(230-182)÷4]

 

5、数学与生活。

1、学校食堂买俩大米970千克,吃了3天后,还剩下430千克,平均每天吃大米多少千克?

 

2、服装厂用120米布可做成人服装24套,如果该做儿童服装,可做30套,每套成人服装比儿童服装多用布多少米?

 

3、寿星爷爷每天晚饭后都要出去走一走,他先以每分钟70米的速度走了4分钟,又以60米的速度走了4分钟,寿星爷爷还要走多远才能走完1000米?

 

4、苹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桃树共840棵,其中苹果树有20行,每行24棵,如果桃树有15行,平均每行桃树有多少棵?

 

5、往一只空水壶里灌水,灌进3杯水后,连壶共重860克,灌进5杯水后,连壶共重1360克,求空水壶多重?

每杯水多少克?

 

 

出示情境图,生找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从情境图中可知,每箱牛奶的单价是58元,每包饼干的单价是4元,要求还剩多少元,应该先求买1箱牛奶和20包饼干一共要花的钱数,再用200元减去一共要花的钱数,就能求出还剩的钱数。

 

因为是用200元减去1箱牛奶和4包饼干所花的钱的和,就必须使用小括号把1箱牛奶和4包饼干的和括起来,这样计算就可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除法

 

→再计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

 

→最后计算小括号外面的乘法

 

分析:

要求80元买几包巧克力,需要先求出巧克力的单价,巧克力的单价是面包与蛋黄派单价和的2倍,已知面包单价是8元/包,蛋黄派的单价是12元/包,因此巧克力的单价是8元/包与12元/包的和的2倍,列式为(8+12)×2,再求80元里面有几个巧克力的单价,就可以买几包巧克力。

 

例题呈现的是简单的购物场景,共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学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础上,引导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使学生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并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尝试计算,理解运算的顺序;第二个问题,则引导学生直接列出综合算式,帮助学生联系数量关系理解其运算顺序。

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格式不对,不少的同学总是把等号对齐题目,甚至有几个同学在横式后面加上了得数。

(2)同学知道了运算顺序,但还是习惯于把先算的结果写在前面,没有算的写在后面,导致出错。

或者还是从左往右计算。

(3)计算态度有问题,比较粗心,如抄错数字,减法忘记借位。

看错运算符号。

 

(4)对于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很迷糊,在列综合算式需要加小括号时总是忘记加

 

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解题步骤,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1)观察:

观察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样的数,含有几种运算符号及括号的位

(2)分析:

分析题目中每个数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运算关系,是否有简算部分,哪些运算可以同步进行。

(3)确定:

通过观察、分析,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4)计算:

在分析、确定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计算法则和运算性质进行计算。

计算重要看准数字和计算符号,能简算的尽量简算。

(5)检查:

在计算的每个步骤中,都要及时检查、及时验算。

首先,看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否准确,然后,看步骤是否合理,在看结果是否正确。

 

教后反思

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解题步骤,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所以在计算时,提醒学生一定要先确定运算顺序,再计算。

通过了一定的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提高了计算的准确率。

课时授课计划

学科:

数学单元:

第七单元备课人:

王萌萌使用人:

课题

《统计》信息窗一

课型

新授

共1课时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在经历统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创新意识以及操作与合作能力,体验数学的魅力。

重点难点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会填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分析问题。

教法

学法

探究

电教教具

幻灯片

教学学具

挂图

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

个性备课

一、导入新课

1.咱们班经常收看新闻的同学请举手。

这么多,很好。

2.【出示课件】看,这就是航天英雄杨利伟飞行成功,顺利走出太空舱时的情景。

那你们长大后想不想成为一名宇航员呢?

生:

想!

3.好,有志气!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长大我也去航天。

这是有关统计部分的知识。

二、讲授新课

(一)分组活动

1.可是,做一名宇航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具备过硬的身体素质,要经受各种特殊的训练。

生:

想!

2.我们可以模拟宇航员做转圈平衡试验。

要求:

两腿并拢、伸直、右手背起、弯下腰、原地快速转圈——不知你能转几圈?

谁想上来试试?

(个别学生示范)

3.谁还想试?

哦,这么多同学都想试,那我们分小组进行活动吧。

注意:

首先,因为场地有限,要特别注意安全。

一个同学在转圈时,周围的同学要数着圈数,请组长在小黑板上做好记录。

活动完马上回位坐好,开始吧。

4.分组汇报。

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转圈情况。

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指两三组)你们组最少的转了几圈?

转的最多的有几圈?

(二)完成统计表

1.指名说:

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整理在统计表中。

【出示小黑板】我这儿已经画好了一个统计表,请同学们打开书99页。

2.我们一起来填统计表。

统计表都要有表头,先把表头填完整。

四年级()班同学转圈平衡试验情况统计表。

还要填上时间。

3.我们看一看,(指着说)有转7圈、8圈、9圈的,这么多的数据,而这个统计表圈数这一栏只给了6个格,应该怎样填写?

和小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你想怎样填写?

(引导学生说出“分段”。

4.现在我们按照分段情况来进行统计。

(每段有多少人,数好填入表格。

转4圈的有多少人?

5圈的有多少人?

┈┈

统计表填完后应该检验一下填的对不对。

用什么办法进行检验?

迅速的口算一下,看统计的对吗?

(三)学习统计图

1.其实,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除了统计表,还可以用统计图来整理数据。

2.【出示课件】看,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

板书:

(条形统计图)

指图说明条形统计图各部分名称。

(1)这是一分钟拍球比赛情况统计图。

在这个统计图中,这条横向的带箭头的线叫做横轴。

横轴用来表示统计的项目。

像这个统计图就是统计王丽、陈红、李靖三名同学的拍球情况。

(2)这条竖着的带箭头的线叫做纵轴,纵轴用来表示什么?

表示数量的多少。

(3)在这个统计图中,用一个格代表5个数据。

(4)条形统计图是用条形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要注意:

在条形的上方要写上表示的数量。

王丽一分钟拍了35个,陈红拍了41个,李靖拍了38个。

3.【出示统计图】今天,我们把收集到的同学转圈平衡试验的数据整理到这个统计图里面。

请大家打开书99页,我们一起来填。

注意:

涂格子的时候不能把颜色涂到外面。

涂完后,一定要在条形的上方写上表示的数量。

会涂了吗?

请同学们把剩下的数据自己涂出来。

4.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5.和统计表相比,这个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小结:

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的看出每项数据的多少。

三、课堂练习

1.这是本届多哈亚运会前6名国家金牌数量的统计图。

(1)观察这个统计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横轴表示要统计的6个国家,纵轴表示金牌的数量,一个格代表15枚金牌。

)(中国共获得了165枚金牌,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的金牌数量。

(2)小结:

在观察统计图时,首先应该看清楚横轴和纵轴各表示什么,一个格代表多少。

2.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完成书上第100页练习一。

(1)先来观察这个统计图,有没有不同的地方?

(用纵轴表示项目,用横轴表示数量的多少。

(2)1格代表多少公顷?

(3)仔细观察一下,这个统计图还不完整,还缺少什么?

强调:

在条形统计图上一定要写上表示数量多少的数字。

(4)你能根据统计图完成右面的统计表吗?

(5)2003年的造林面积是2002年的多少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