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428425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调歌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水调歌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水调歌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水调歌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水调歌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水调歌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水调歌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水调歌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水调歌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水调歌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水调歌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水调歌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水调歌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水调歌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水调歌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水调歌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水调歌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调歌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水调歌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调歌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调歌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水调歌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水调歌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经典版)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

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

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

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classicsampleessays,suchaspreschoollessonplans,elementaryschoollessonplans,middleschoollessonplans,teachingactivities,comments,messages,speechdrafts,workplans,worksummary,experience,andothersampleessays,etc.IwanttoknowPleasepayattentiontothedifferentformatandwritingstylesofsampleessays!

水调歌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这是水调歌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是优秀的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水调歌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研读、赏读等一系类的活动,把握诗歌意象,进而了解词中的意境。

  2、联系作者身世处境,结合词中的描写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学习苏轼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2学情分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一首望月怀人之词,词人形象的描绘出一幅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艺术境界。

词人深掩内心的郁愤,仕途上的失意怅惘,大醉之后的旷达,对胞弟的无限思念。

或隐或现,借助明月这一意象,表现出来,形成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全体学生对本课的阅读兴趣,,然后指出大的探讨方向,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并主动质疑,教师在其中担导读、归纳、点评的任务。

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

  3重点难点

  1、通过“品读、研读、赏读等一系类的活动把握诗歌意象,进而了解词中的意境。

  2、联系作者身世处境,结合词中的描写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一,导入

  1,放音乐,王菲翻唱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渲染气氛,使学生沉浸在词所创造优美意境中。

  2,学生齐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感受内容。

并请学生描绘词中画面。

整体把握

  活动2【讲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二、研读词前小序,思考以下问题。

{小组合作交流}

  1,小序中交代了什么信息?

  小序中哪个字最意蕴丰富?

让我们窥见到词的基本内容。

  学生展示,教师指导

  三。

品读上阕,小组交流以下问题。

  1、“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字应该怎么理解。

  2、“寒”字怎样理解?

是指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冷吗?

  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显示了此人怎样的心理变化?

  以上过程中学生展示,教师点拨、指导。

  四、品读下阕,小组交流以下问题。

  1、对“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句话用艺术化的语言进行扩展再创作,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富有哲理,请你联系现实,结合事例。

写一段话进行解读阐释。

  解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古今中外还有哪些人在他们的作品中流露出和苏轼一样的心境呢。

  以上过程中学生展示,教师点拨、指导。

  五、赏读全词、把握全作者感情脉络,小结全词

  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请用四个词语依次描述。

  苦闷——矛盾——豁达——祝愿

  这首望月怀人之词。

形象的描绘出一幅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艺术境界。

苏轼官场的失意怅惘,深藏内心的郁愤,大醉之后的旷达、对胞弟的无限思念,或隐或现。

既有理趣,又有情趣,读来耐人寻味。

它的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所谓“余词尽废”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活动3【作业】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六,布置作业

  把《水调歌头》改成一篇文章。

  要求:

结合词的意境和作者情感,恰当的叙述,生动的描绘,很好的融入作者或显或隐的情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一,导入

  1,放音乐,王菲翻唱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渲染气氛,使学生沉浸在词所创造优美意境中。

  2,学生齐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感受内容。

并请学生描绘词中画面。

整体把握

  活动2【讲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二、研读词前小序,思考以下问题。

{小组合作交流}

  1,小序中交代了什么信息?

  小序中哪个字最意蕴丰富?

让我们窥见到词的基本内容。

  学生展示,教师指导

  三。

品读上阕,小组交流以下问题。

  1、“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字应该怎么理解。

  2、“寒”字怎样理解?

是指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冷吗?

  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显示了此人怎样的心理变化?

  以上过程中学生展示,教师点拨、指导。

  四、品读下阕,小组交流以下问题。

  1、对“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句话用艺术化的语言进行扩展再创作,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富有哲理,请你联系现实,结合事例。

写一段话进行解读阐释。

  解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古今中外还有哪些人在他们的作品中流露出和苏轼一样的心境呢。

  以上过程中学生展示,教师点拨、指导。

  五、赏读全词、把握全作者感情脉络,小结全词

  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请用四个词语依次描述。

  苦闷——矛盾——豁达——祝愿

  这首望月怀人之词。

形象的描绘出一幅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艺术境界。

苏轼官场的失意怅惘,深藏内心的郁愤,大醉之后的旷达、对胞弟的无限思念,或隐或现。

既有理趣,又有情趣,读来耐人寻味。

它的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所谓“余词尽废”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活动3【作业】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六,布置作业

  把《水调歌头》改成一篇文章。

  要求:

结合词的意境和作者情感,恰当的叙述,生动的描绘,很好的融入作者或显或隐的情感。

  陈凤霞评论重点难点

  优点:

  重难点突出

  缺点:

  无

  陈凤霞评论学情分析

  优点:

  全面把握学生学习情况。

  缺点:

  无

  陈凤霞评论教学目标

  优点:

  目标很清晰合理

  缺点:

  暂无

  水调歌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第2篇

  1教学目标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一等奖

  1、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读准字音,读出韵律,熟读成诵。

  3、品味字句,研读赏析,掌握古诗词的表现手法。

  4、理解苏轼,体会感情。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词已经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对词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和基本鉴赏能力。

因此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引领学生体验词的语言美感,获得进一步的语感熏陶,较为深入地理解作者借助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品析写作特点,激发学习词的兴趣,进一步提高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

  3重点难点

  重点:

品味字句,研读赏析。

  难点:

理解苏轼,体会感情。

  4教学过程

  评论(0)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王菲演唱的歌曲《明月几时有》,配相关中秋画面。

  1、导语:

同学们,这首歌好听吗?

你们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出自哪里吗?

(引出课文)在众多留芳千古的咏月绝唱中,苏轼的《水调歌头》如一颗耀眼的明星,更为璀璨。

今天,就让我们在这种唯美的图画意境和优美的音乐声中,一起走进苏轼的《水调歌头》。

(出示幻灯片,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学生先介绍,老师再作补充,后出示幻灯片。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散文上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词开豪放一派。

书画上与黄庭坚、米芾、蔡囊并称“宋四家”。

上学期曾学过苏轼的文章《记承天寺夜游》。

  写作背景:

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

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

  

(二)初读课文,感知情节

  1、一读:

生先齐读,纠正字音,划分节奏。

  2、二读:

生配乐初试读,生生评价,师作小结。

  3、老师配乐范读。

  4、三读:

生配乐再齐读。

  (三)问题导读,精读课文

  1、赏析词的上片。

  ①“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中的“宫阙”具体指什么?

如何理解这句话?

  ②“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又该如何理解呢?

  ③“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所谓“人间”,是指什么呢?

  ④上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抒发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2、赏析词的下片。

  ①下片中哪些词语流露出作者思念亲人之苦?

  ②哪些语句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③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

  3、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变化?

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

  4、从这首词中,你又学到了什么呢?

  (四)学生互动,解决问题

  (采取分小组讨论最终交流汇报的形式进行)

  (五)当堂训练,巩固成果

  1、给加点字注音。

  宫阙()朱阁()绮户()婵娟()

  2、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片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片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六)(回顾本课堂所学内容)

  教师小结:

是啊,苏轼就是这样一个心胸豁达、乐观积极的人。

在苦闷矛盾中,问天问月问人生,最终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

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愿同学们的心灵永远像明月那样纯洁和美丽!

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

  (七)拓展延伸

  有关“月”的诗句

  (八)齐诵全词(作业)

  水调歌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第3篇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3、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2、通过感悟本词情景交融的意境,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法。

  2)诵读品味法。

  2、教具准备:

电脑、PPT课件等。

  3、教时安排:

1教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唤起体验

  (出示明月图片,并播放背景音乐)师:

说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

中国古代文人更是喜欢。

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

  (出示李白、王建、张九龄等人的关于明月的诗句)(请学生齐读)引发问题:

见到明月就会引起人们的无限感慨,那么中秋的明月又会添置什么样的情愫呢?

  引导学生探讨交流——“月圆人团圆”

  引发问题:

如果在中秋团圆时节,你和亲人不能相聚,你会如何呢?

  引导学生理解“离人”情怀。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的苏轼的《水调歌头》,看看它将围绕月亮身我们诉说什么。

  2、明确学习目标与作者情况(出示相关课件)。

  二、朗读体会

  1、听读感知:

播放课文录音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词文内容。

  2、朗读体会:

“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

要求:

字正腔圆地读。

注意“阙”“不胜”“绮”等字音的准确。

有板有眼地读。

体会声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

  有情有味地读。

自由读,要求读出味道与感觉来。

  3、谈谈感受:

自由读后,引导学生从苏轼的角度谈谈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教师给予评价。

  丙辰年的中秋夜,孤身在密州的苏轼一边饮酒,一边赏月。

他端起酒杯,遥问青天: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

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

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

于是,只好在月下慢慢起舞,虽然只有清影随人,但也令我陶醉,清冷的月宫怎么比得上人间!

夜色渐渐的深了,月亮还是那般明亮,他回到了房里准备休息。

只见那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又慢慢贴近雕花的窗户,却照得我无法入眠!

他想:

那可人的月亮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别离的时候又圆又亮?

哎!

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亮也会阴天隐藏、晴天出来,团圆残缺。

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永久圆全。

既然如此,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吧!

  三、品味探究

  1、解读小序,明确“中秋”“达旦”“大醉”“子由”词语的意思。

问题:

小序部分有什么作用?

  播放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的在百家讲坛的解说视频,帮助理解。

小序交代了写作时间、背景和写作目的——怀念弟弟子由。

2、自读词文,思考讨论

  幻灯片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词文内容,已完成对词内容的理解。

  3、品味词句,体会诗情。

  1)诵读全词:

女生读上半阙,男生读下半阙。

(要读出情景交融的意味)

  2)找出你认为最富有表现力、最能够表明作者情感的词句,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并尝试分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点拨。

  4、师生共同完成对词文重点语句的理解。

  

(1)读词的上阕:

怎样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播放康震教授的解说视频,辅助理解。

  点拨:

“我欲乘风归去”,明白的说出了他的这种矛盾的意念。

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望情于现实。

在这时,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消极避世、超然世外)和入世(积极努力、建功立业)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极度的矛盾之中。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月下慢慢起舞,虽然只有清影随人,但也令词人陶醉。

这境遇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

“何似在人间”是词人“起舞弄清影”的感受。

这时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也显示了他积极的人生态度。

(2)读词的下阕:

  ①思考: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提示:

这句话是在责问月亮:

你对人不应该有怨恨呀,但你为什

  么偏偏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又亮又圆呢?

词人借此来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深切思念。

  以“不关我月,是君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对应“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句的对话练习,来充分理解怀子由的.离愁别绪。

  ②体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教师点拨长久与婵娟

  引发:

好的作品能让我们更好更多地读出自己所思所悟的东西。

通过下列句式说出你的看法与理解

  千年后你的一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轻叩我额头“当”地一弹

  挑起回音袅袅……我明白

  ————————————

  明确:

人生的聚散离合如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并非人力所能左右,这是人生无法摆脱的遗憾,既然如此就不必伤悲,在这里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一种普遍而深刻的道理,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同时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乐观精神,以及美好的祝愿——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

  5、明确:

上阕:

望月-思归下阕:

责月-怀人

  四、拓展总结

  1、加深理解。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充分表达了苏轼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又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成为千古的名句。

请大家再读一读苏轼的其它两首写给兄弟子由的诗,再次体会兄弟二人深切的情感。

幻灯片出示苏轼的《阳关曲〃中秋》和《西江月》同时播放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读一读,感受苏轼那“天涯同一月,相思两地情”的深厚兄弟情怀。

  2、归纳小结。

幻灯片出示小结性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对全词作小结。

教师点拨并板书词文总结。

  3、音乐欣赏。

播放王菲演唱的“千里共婵娟”,在优美的乐声中再次体会词文所表达的情怀。

五、结束语:

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人值得我们一生用心去读。

苏轼的这首词,从千年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它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去……以后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能再一次与它相遇,我们都能从心底生发出一个真诚的声音:

“永远的明月,永远的苏轼!

”下课,同学们再见!

  水调歌头优质课一等奖教案第4篇

  教学设想:

  1、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2、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3、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教学层次:

  一、读词文谈印象,整体感知;

  二、设情形懂意绪,走进词境;

  三、读资料解疑惑,读懂词情;

  四、展想象问作者,读透词心。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以故事形式叙述苏轼生平,引出词作《水调歌头》。

  (说明:

故事形式叙述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可让远古的伟大词人生活化,也更能打动学生,较快走近作者、走近词作。

  二、诵读中对话读词

  1、字正腔圆地读。

注意“阙”“不胜”“绮”等字音的准确。

  2、有板有眼地读。

体会声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

  3、有情有味地读。

这一环节中,学生先听录音朗读感受,然后自由读,要求读出味道与感觉来。

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是在理解词境理解词意之后。

  教师预设穿插问题:

  ①解读小序,从“兼”字入手,读懂怀子由的思念之情;(补充作者与子由兄弟情深的资料与词作)

  ②重点理解“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含义与“无眠”的细读;

  ③赏析上阙,抓住“不知”“归去”读懂词人内心祈愿,从“欲”“恐”的矛盾中,理解作者的抱负及遭遇,从而体会“寒”字背后的愁苦与幽愤。

  ④重点读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刻意蕴和旷达情怀。

  (说明:

诵读是惟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感知活动。

让《水调歌头》在诵读中流淌,在对话中显旨。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的诵读课型问题,这是对诗词做为一种完形存在的尊重和理解。

  三、品析词格,感受词美人大写

  师:

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开个月饼店不成问题。

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楼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

  中秋词作更是俯拾是。

但清代词评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比照其余的几首中秋词(见资料),能说说理由吗?

  [引出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并试着理解“境界”,理解苏轼历经苦难后那大写的人格及旷达士大夫形象。

]

  (说明:

对词作的阅读仅仅在学生理解了体悟了,会念会背,感觉学生怎么来再怎么走回去。

若与其他诗作一些比较,懂得一些评价,会让学生更懂词意更解词心,可能会比来时走得远一些。

  四、延伸拓展

  1、在遭遇仕途困顿时,苏轼的自我反省是很深刻的,善于从自然、宇宙中找到处世哲理。

下列词句中你更欣赏哪一句,并给个理由: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谪贬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

此心安处是吾乡。

  ——远贬岭南时作《定风波》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彀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谪贬黄州作《临江仙》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贬谪黄州时作《定风波》

  2、我以我心读东坡。

(配乐中再次朗读《水调歌头》全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反思

  在中学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中,我上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过程中,我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的正确导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围绕新课程改革观念中教师的“指导——自学——引探——应用——评价”体系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现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进行反思:

  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上的一朵奇葩,几千年来名篇佳作浩如星河,更有许多经典成为千古绝唱。

这些诗词不但有优美的'意境和语言,而且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人生的哲理,学习他们就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培养他们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和追求。

《水调歌头》就是这些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历来为人们所推崇。

教好它,让学生掌握它,对学生的我国古诗文教学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功效。

  在课堂上首先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展开联想,仔细体会和揣摩每首诗的意蕴,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而使学生能在日后的诗词阅读和鉴赏中学会迁移,拓展他们的探究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展开联想,体会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在教学中,坚持诵读、品味,思考相结合原则让学生真正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