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辞教案木兰诗教案及反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534373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木兰辞教案木兰诗教案及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木兰辞教案木兰诗教案及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木兰辞教案木兰诗教案及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木兰辞教案木兰诗教案及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木兰辞教案木兰诗教案及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木兰辞教案木兰诗教案及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木兰辞教案木兰诗教案及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木兰辞教案木兰诗教案及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木兰辞教案木兰诗教案及反思.docx

《木兰辞教案木兰诗教案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木兰辞教案木兰诗教案及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木兰辞教案木兰诗教案及反思.docx

木兰辞教案木兰诗教案及反思

木兰辞教案木兰诗教案及反思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著名民歌,在文学史上是一篇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诗文,下面是为你带来《木兰诗》教案及反思,供你参考。

《木兰诗》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4、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想:

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4、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

问:

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

(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

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

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

1、诗歌诵读:

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③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2、整体感悟:

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引导:

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各写出了什么?

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明确:

第一部分(1—3段)―――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凯旋归来

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

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例: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勤劳孝顺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d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机智、谨慎

——花木兰形象:

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2、品读探究: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

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

这样写繁琐吗?

明确:

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

b战事紧迫。

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

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

②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③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④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对木兰的赞美。

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

⑤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3、详略分析:

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明确:

从军缘由——详写

出征前的准备——略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详写详写女儿情态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略写英雄气慨

凯旋辞官——详写

家人迎接——详写

木兰改装——详写

作用: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样安排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的,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

一般的就略写。

4、语言品味:

请同学们试着找出诗中语言精炼的句子,并感受其特点。

例: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四、体验反思,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

(用自己的话归纳)

假如“我”就是木兰姑娘(请发挥合理的想像),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

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

会说些什么呢?

2、互动释疑:

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五、复述表演,走近木兰

学生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可片段),并结合教师提供的图片,试着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复述故事指导:

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翻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

人称上可用第三人称。

六、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

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

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

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

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出征想家、辞官还乡和会见亲人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十年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2、拓展延伸:

①自由诵读课文,直至背诵。

②完成练习册的练习

③想像作文:

《木兰到家第二天》

3、课外探究:

(这些难度较大,可随学生兴趣进行。

①南朝民歌的修辞运用(或特点)

②从《木兰诗》中*古代女子的服饰

③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古代的称呼与地位

④我对木兰的新看法

⑤诗歌的凝练的语言分析

⑥木兰为什么不当官?

(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

板书设计:

停机叹息深明大义

毅然从军勇敢坚强

匆忙购置准备出征

思亲情切征途艰苦

长期征战胜利归来

功成身退不慕荣华

回到家乡换回女装

双兔为喻谨慎机警

——巾帼英雄形象:

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

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木兰诗》反思

随着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制订、颁布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是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了用武之地,特别是在多媒体支撑条件下的语文课堂,越来越呈现出生机,焕发出活力。

我们只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努力去挖掘教学中的各种课程资源,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边得丰富多彩;我们也只有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去做,才能在教学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上课过程中,我非常注重朗读教学。

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我让学生反复朗读,把作品中的无声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让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带进作品的情境中去接受作品的感染,展示出作品的美、人物的美。

诗歌的语言精湛,并留下许多情节空白,有许多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情节或场面,我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补充或描述诗中的情节空白或场面,这对木兰形象分析便更加深入了。

如:

描写木兰的外貌,描写禁闭归乡与家人团聚的场面,描写木兰英勇杀敌的情形……学生当众读出了自己的佳作,心中很有成就感和自豪感。

当我欣赏了学生的作品,发现他们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

然而,在这一堂课中,我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

学生对文言理解显然还是觉得太难。

虽然这首诗语言比其它文言文要浅显一些,但是,碰到以前学过的词,还是不能较快的理解它的意思。

这可能是我平时对文言文词义的归纳不够好。

还有一些同学在课堂上兴趣很大,讨论起来甚至会影响到教学环节的顺利过渡,这也是*把握好收放的尺度。

[木兰诗教案及反思]相关文章:

1.木兰诗反思

2.《木兰诗》的教案

3.木兰诗课后反思

4.木兰诗完整ppt教案

5.木兰诗复习教案ppt

6.木兰诗课文教案

7.木兰诗教案(1课时完成)

8.木兰诗的教案范文

9.木兰诗一等奖教案

10.七下木兰诗说课稿和教案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