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至八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0721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5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至八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至八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至八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至八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至八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至八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至八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至八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至八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至八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至八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至八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至八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至八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至八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至八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至八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至八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至八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至八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至八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至八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至八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至八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至八单元表格式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一课时

课题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一106的内容及第108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课时

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

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修改与补充

一、导入

2.谈话: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1。

提问:

观察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

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

为什么?

提问:

你能算出结果吗?

怎样想的?

提问:

+的和是,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

提问:

你会写出计算过程吗?

板书:

+===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上面的计算过程:

观察图可以看出结果是,也就是。

注意:

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提问:

通过解答上题,想一想分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

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

小结:

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相同,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

3.出示例2。

提问:

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相同吗?

提问:

计算过程中,为什么分母不变?

4.小结:

观察例1和例2有什么共同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

5.完成教材第105页的“做一做”和第107页的“做一做”。

6.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

7.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2题。

1.复习

(1)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个是,里有()个。

(3)3个是(),是4个()。

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张饼,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

思考并口答:

+,表示把两个分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是1个,是3个,合起来也就是。

因为和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两个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看题,试列式并计算。

汇报计算过程:

—===

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独立完成,选择2、3个题说一说计算过程,并让学生说一说应注意什么。

说说是依据什么关系进行计算的?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8页练习二十一的第3、4题。

课时

目标

1.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

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修改与补充

一、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3题。

二、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4题。

提问:

有几组分母相同的分数?

各有几个?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四、思维训练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分数加、减法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相同。

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注

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试着组成不同的算式并进行计算。

1.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

+=-=

+=-=

2.从乐乐家出来,向东走千米是街心公园,向西走共千米是少年图书馆。

从少年图书馆到街心公园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从乐乐家到少年图书馆的距离比到街心公园远多少千米?

3.在○里填入“>”、“<”或“=”。

-○=-+○++○++○-

1.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

+=+=

-=-=

-=-=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最简分数,使等式成立。

()+()=

()—()=

()+()=

()—()=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三)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7页的内容及第10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5、8题。

课时

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三个分数连加、连减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个分数连加、连减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修改与补充

一、导入

谈话:

昨天,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谁能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3。

电视台少儿频道各类节目播出时间分配情况如下:

节目类型

动画类

游戏类

教育类

科普类

其它

时间分配

(2)提问:

前三类节目共占每天节目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

巡视,并请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同学板书在黑板上。

方法一:

+==

+===

方法二:

+====

  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为什么?

(3)出示问题:

其他节目占每天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

学生思考列式:

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板书:

1--

提问:

“1”应化为分母是几的分数?

为什么?

请学生将计算过程板演出来:

1--=--==

提问:

如果将换成,请你算出结果。

提问:

是多少?

你能解释吗?

小结:

分子是0,根据分数与除法关系,用除以任何整数都得0,所以,凡是分子是0的分数都等于O。

2.完成教材第107页的“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5题。

4.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6题。

5.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7题。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6.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8题。

对学生进行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应用时间的教育。

三、思维训练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注意在计算分数连加、连减时,用几个分数直接相加或相减比较简便。

另外,如果被减数是“1”时,将被减数化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假分数再计算,当分子出现O时,这个分数就等于O。

(l)根据所给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要求用一步计算的问题)

自己将所提问题及解答过程写在练习本上,集体交流。

学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观察对比这两种方法,并作出评价。

交流,达成共识:

用三个分数直接相加比较简便。

试着计算。

计算:

1--==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独立完成,板演,集体订正。

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先自己填空,交流方法。

根据课前的调查进行解答。

先计算,再把计算结果化成分母是2的假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

++=++++=

教后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0一112页的内容及练习二十二的第1一4题。

课时

目标

1.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旧知识转换成新知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

3.通过学习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修改与补充

一、谈话导入

两周前,老师布置了一项调查、收集资料的作业:

调查自己生活的社区主要有哪些生活垃圾?

每种垃圾大约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

哪些垃圾可以作为有用资源回收?

同学们可以以生活的社区为单位分组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整理在下表中:

二、教学实施

1.交流调查情况,并提出问题。

我们知道纸张和废金属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呢?

2.探讨“+”的算法。

巡视,然后将学生中的几种不同算法列举在黑板上。

用图加以说明:

(3)归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在集体评价的基础上,老师用课件动态显示+的计算的过程,边演示边说明:

由于10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20,所以把圆平均分成20份,这样变成,变成,所以+=+。

3.教学教材第111页例1的第

(2)题。

(1)由验算引人异分母分数减法。

利用实物投影将上述两种不同的验算方法展示出来,然后请学生表达计算的过程。

归纳:

异分母分数相减,也是先通分再相减。

(2)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巡视指导。

请两名学生上台板演验算过程。

通过计算+、-等算式,你能归纳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小结。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

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3)说明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提问:

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主要有哪些?

它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吗?

4.完成教材第111页例1的第

(2)题。

5.完成教材第112页“做一做”的第1题。

6.完成教材第112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一4题。

三、思维训练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一般情况下,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注意在通分时,为了计算简便,应选择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将课前调查的情况进行交流,触发联想,让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融人环境教育中。

然后老师把某个小组调查整理好的一份统计表用投影仪显示出来。

列出算式:

+=

(1)尝试计算“+”。

①+=+==

②+=+=

③+===

(2)集体评价。

分别对上述三种计算方法进行评价。

达成共识:

第一种算法正确,但不简便。

将和通分时,没有找10和4的最小公倍数,而是找它们的公倍数,所以计算时数据较大,结果还要约分。

第二种算法既正确又简便,先找10和4的最小公倍数,通分后再相加;第三种算法不对,算理错了。

两个分数的单位不同,一个是,一个是,单位不同的两个分数是不能直接相加的。

通过计算+,说一说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怎样相加?

在归纳的基础上,打开教材第110页,将自己表述的语言和教材上的文字语言进行对照,学会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归纳异分母的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请学生完成教材第112页“做一做”的第2题。

先做左边的两道小题。

集体讲评。

完成教材第112页“做一做”的第2题中右边两道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

自己归纳,然后在全班交流。

独立完成,板演,集体订正书写过程。

学生独立完成,注意每道题中两个分母的特征,是特殊关系的直接找出最小公倍数。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应用上面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式题的得数。

++++++=

1.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找出规律。

++=

+++=

++++=

2.想一想,哪两个异分母分数相加的和是?

+=

教后反思

第五课时

课题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4一116页练习二十二的第5一13题。

课时

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练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正确、熟练、灵活地应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修改与补充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法则,谁还记得?

你能说一说吗?

提问:

为什么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

强调:

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相加减。

二、教学实施

1.完成教材第114页练习二十二的第5题。

2.完成教材第114页练习二十二的第6题。

引导学生找到下面的规律。

(l)这些分数都是分子是1的分数。

(2)每道算式中的两个分数的分母是互质的。

(3)计算时,只需将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母相加(减)的结果作分子,就可以速算出得数。

指出:

今后遇到这样的题目,可以利用规律口算出结果。

提问: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你能直接说出结果吗?

3.完成教材第114页练习二十二的第7题。

4.完成教材第114页练习二十二的第8题。

5.完成教材第114页练习二十二的第9题。

让学生先读题,弄懂题意后再动手画。

讲评时,请学生说一说思路。

讲评,请学生说一说思路。

6.完成教材第115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0题。

介绍“杨辉三角”。

出示“杨辉三角”图:

再将表中的‘1”都换成“”,看看这个规律还存在吗?

换成“”呢?

7.完成教材第115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1题。

8.完成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2题。

9.完成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请学生先说出思路,再进行计算。

三、思维训练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我们进一步巩固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同时,我们还探索发现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一些特殊情况的计算规律,这个规律是:

当两个分数的分子为1,分母互质时,它们的结果是用这两个分母的和(差)作分子,用两个分母的乘积作分母。

以后,

我们在计算这样的题目时,就可以直接得出结果了。

回忆并口答。

独立完成,并验算。

集体订正,说一说每道题是根据等式的什么性质来解的?

先独立完成,发现规律,然后在全班交流。

举例。

先根据已有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然后再解答。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两人一组),其中一人出题,另一人回答,然后交换过来。

要求自制卡片中的分数不要超出本单元分数的范围。

先读题,弄懂题意后再动手画。

算一算表中每一横行各数的和,概括得出的一串和有什么规律。

在教材上填一填。

学生利用课前调查的数据填表并计算,然后制成条形统计图。

先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操作,然后用分数加法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先观察图的特点,想想按什么顺序思考比较简便。

1.在O里填上适当的数,使三角形每一条边上的三个数相加的和都等于1。

2.=+=++=++=+++++++

3.写出两个不同的最简分数,使它们的和是。

你能写出几组?

教后反思

第六课时

课题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课时

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修改与补充

一、导入

2.指出: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1的表格。

(2)出示第一个问题:

“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

(3)提问:

森林部分指什么?

怎样列式?

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5)小结计算方法:

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

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出示例1的第二个问题:

“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提问:

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

是什么意思?

提问:

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3.小结。

提问:

你能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4.完成教材第118页的“做一做。

5.完成教材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4题。

第2—4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三、思维训练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综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1.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12+8-13

16-4+21

24-(18+3)

(1)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4)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1)看懂表格内容。

(2)列出算式:

1--或1-(+)

(3)试着计算,并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归纳概括: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看运算顺序及书写美观情况。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某市举办一次数学竞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获一、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获二、三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

获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教后反思

第七课时

课题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9页的内容及第121页练习二十三第58题。

课时

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

3.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修改与补充

一、导入

板书: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二、教学实施

1.老师设疑:

当上面式中的字母表示分数时,这个定律还适用吗?

2.出示教材第119页的例2。

板书:

(+)+

+(+)

提问:

①两组算式的特点各是什么?

(两组算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都相同,第一组中加数交换了位置,第二组中改变了加的顺序。

②这一特点与整数加法的什么运算性质相同?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3.结论:

整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4.完成教材第119页“做一做”的第l题及第121页的第5、7题。

5.完成教材第119页“做一做”的第2题。

6.完成教材第121页练习二十三的第8题。

三、思维训练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如何应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简便计算分数加法。

今后,在计算分数加法时,要注意认真审题,根据题目中数的特点,灵活应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的速度。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简算的依据。

53+36+64+971.5+3.8+6.2

2.全班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加法运算定律的字母表示形式。

计算两边是否相等,集体交流结果。

在教材上填写,集体订正。

根据数的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进行简算。

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并说出简算的依据。

计算出3个算式的结果。

然后让学生观察,找规律,再应用规律计算。

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1.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5---+

-+-+---(+)

2.请将、、、、和填在圆圈中,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的和都相等。

3.计算。

(1)++++

(2)1-+-+-+-+

教后反思

 

第八、九课时

课题

单元练习

一、口算。

投影。

+=-=+=-=

+=+=-=+=

+=1-=+=-=

二、填空。

1.2个是(),里面有()个。

2.比米短米是()米,米比()米长米。

3.分数单位是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4.+=+=

-=-=

5.一个最简真分数,分子与分母相差2,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63,这个分数是(),它与1的差是()

6.有三个分母是21的最简真分数,它们的和是,这三个真分数可能是()、()、()。

三、选择。

(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各题计算正确的是()。

 A、++==B、-==1

 C、--==0

2.8米的()1米的。

A.大于B.等于C.小于

四、计算下面各题。

-+++-(-)

-(+)1----

五、解方程。

(12分)

x+=x-=+x=-x=1-

六、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

七、解决问题。

1.一根铁丝,第一次用去米,第二次用去米。

  

(1)两次共用去多少米?

(2)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去多少米?

2.寒假中五(l)班同学读书情况如下表。

(1)读()本书的人数最多,读()本书的人数最少。

(2)读一本书和两本书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3)读两本以上(含两本)的同同学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4)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读书活动吗?

3.小明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的,还剩下几分之几没有看?

剩下的比已经看的多几分之几?

4.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第三天要把剩下的修完。

第三天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

5.一个果园要种桃树、苹果树和梨树,其中种的桃树和梨树占总面积的,苹果树和梨树占总面积的。

梨树的面积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6.某小学各年级学生人数情况如下:

年级

一、二

三、四

占全校学生总人数

的几分之几

(1)算出五年级学生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填在空格内。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并解答出来。

7.小李身高米,小张比小李高米,小王又比小张高米。

小张和小王的身高各是多少米?

第六单元统计

第一课时

课题

众数

(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2、123页的内容及练习二十四的第1-3题。

课时

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修改与补充

一、导入

提问:

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

(学生回忆)指出:

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实施

1.出示教材第122页的例1。

提问:

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1)算出平均数是1.475,认为身高接近1.475m的比较合适。

(2)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485,身高接近1.485m比较合适。

(3)身高是1.52m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52m左右比较合适。

2.指出:

上面这组数据中,1.52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众数。

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3.提问: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总结并指出:

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