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训练经典实验科学史等5套47页 147515.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12519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52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训练经典实验科学史等5套47页 14751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高考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训练经典实验科学史等5套47页 14751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高考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训练经典实验科学史等5套47页 14751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高考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训练经典实验科学史等5套47页 14751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高考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训练经典实验科学史等5套47页 14751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高考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训练经典实验科学史等5套47页 14751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6页
高考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训练经典实验科学史等5套47页 14751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6页
高考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训练经典实验科学史等5套47页 14751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6页
高考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训练经典实验科学史等5套47页 14751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6页
高考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训练经典实验科学史等5套47页 14751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6页
高考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训练经典实验科学史等5套47页 14751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6页
高考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训练经典实验科学史等5套47页 14751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6页
高考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训练经典实验科学史等5套47页 14751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6页
高考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训练经典实验科学史等5套47页 14751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6页
高考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训练经典实验科学史等5套47页 14751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6页
高考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训练经典实验科学史等5套47页 14751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6页
高考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训练经典实验科学史等5套47页 14751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6页
高考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训练经典实验科学史等5套47页 14751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6页
高考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训练经典实验科学史等5套47页 147515.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6页
高考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训练经典实验科学史等5套47页 147515.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训练经典实验科学史等5套47页 147515.docx

《高考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训练经典实验科学史等5套47页 1475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训练经典实验科学史等5套47页 147515.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训练经典实验科学史等5套47页 147515.docx

高考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训练经典实验科学史等5套47页147515

2010年高考生物实验专项强化训练(经典实验、科学史等5套)

2010年高考生物实验选择题专项检测

1、下列诸项均是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表达,其中错误的操作是:

(  )

A.标本染色较深,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B.将位于视野内右上方的图像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C.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要先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装片

D.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图像移到视野到正中央

2、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高倍镜下观察到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质实际流向也是逆时针的

B.为观察低倍镜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

C.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数目,可改用平面反光镜加大视野亮度

D.按正确的操作方式下降显微镜镜筒时,从左侧看粗准焦螺旋应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3、很多实验中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下面的实验步骤错误的是:

()

A.脂肪鉴定:

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B.有丝分裂观察:

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C.质壁分离观察:

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细胞质流动观察:

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

4、下面是一组鉴别生物体内几种有机物的实验,其中的数字分别代表()

A.①葡萄糖、②苏丹Ⅲ、③紫色、④二苯铵

B.①蔗糖、②苏丹Ⅳ、③紫红色、④碘液

C.①还原糖、②苏丹Ⅳ、③蓝紫色、④硫酸铜

D.①果糖、②苏丹Ⅳ、③紫色、④二苯胺

5、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乙液

B.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要先将A液B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品试管中

C.脂肪的鉴定必须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D.斐林试剂与蔗糖溶液水浴煮沸5分钟将出现砖红色沉淀

6、下列关于《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为了用高倍镜观察低倍镜视野中左上方的一个细胞,在换用高倍镜前应先向右下方移动装片

B.观察细胞质流动时,应以液泡的运动作为参照物

C.与低倍物镜相比,高倍物镜下视野变暗,但细胞变大,数目减少

D.每个细胞的细胞质流动的方向是一致的,且流动速度与温度等条件无关

7、下列诸项均是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有关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

A.不选幼根作实验材料,因为根细胞无叶绿体,其细胞质也不流动

B.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不会随着光照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C.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移动是细胞质流动的标志

D.植物细胞质流动的速度,标志着该细胞同化作用的强弱

8、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找到分生区后,看不到细胞内染色体的动态变化。

其原因是:

()

A.观察时间有限B.细胞分裂速度缓慢

C.细胞已死亡D.观察的部位不对

9、将某植物细胞置于大于该细胞液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可能是该细胞:

(  )

①为死细胞②为根尖分生区细胞③大量吸水 

④大量失水⑤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A.①②③B.①②⑤C.②③⑤  D.③④⑤

10、下列哪一组实验材料最适合探究不同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

()

A.H2O2、过氧化氢酶B.淀粉、淀粉酶C.A、B两项均合适D.A、B两项均不合适

11、下图为取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一个处理后的细胞。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示细胞处于初始质壁分离状态或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或失水和吸水的动态平衡中B.5的浓度比正常细胞液的浓度高

C.4具选择透过性,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

D.细胞呈紫色的部分是3,该细胞为成熟植物细胞,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12、在下列实验中,必须始终用活组织作实验材料的是:

()

①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③观察细胞质的流动④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⑤DNA的粗提取

A.①②B.②③C.③⑤D.②④

13、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将在蔗糖溶液中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转到更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则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B.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葡萄糖溶液中立即出现砖红色沉淀

C.将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出现大量气泡

D.在蛋清稀释液中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后,溶液变成紫色。

14、下面有关生物实验原理、方法或结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不须保持细胞的活体状态

B.在“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中,将所得到的DNA粘稠物加入到0.14mol/L的NaCl溶液中,经过滤后,此时应取滤液继续提纯DNA

C.番茄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常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材料

D.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质壁分离是指细胞质与细胞壁的分开

15、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

A.鉴定蛋白质时,要先将双缩服试剂A和B混合均匀后,再加入组织样液

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

C.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时,应选用根尖分生区作实验材料

D.DNA遇二苯胺在沸水浴时会染成紫色

16、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浸泡在一定浓度KNO3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出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与质壁分离自动复原有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液泡

B.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蛋清稀释液中,溶液变成紫色

C.将斐林试剂加入到麦芽糖溶液中时,就出现砖红色沉淀

D.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随NaCl溶液浓度的不同而不同

17、以下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紫色。

B.淀粉酶既可以催化淀粉的水解又可以催化蔗糖的水解。

C.正在进行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

D.将切去尖端的胚芽鞘放在侧面有小孔的暗盒中,它将弯向小孔方向生长

18、下列各项中,依次为实验试剂、作用或实验结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龙胆紫,染色体着色,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行为。

B.生长素,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无籽果实。

C.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出现砖红色沉淀。

D.秋水仙素,基因突变,形成生物新品种。

19、下列各项中,关于实验药剂、作用和实验结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实验

药剂

丙酮

班氏试剂

二苯胺

生长素(引哚乙酸)

作用

促使叶绿体中四种色素分离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

鉴定DNA分子

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实验

结果

滤纸条上颜色顺序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

常温下混合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水浴煮沸加热时,DNA遇二苯胺染成蓝色

形成多倍体无子果实

20、取五支试管,各加入2mL0.5mol/L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按下表要求分别加入试剂或材料:

试管号

1

2

3

4

5

过氧化氢

2mL

2mL

2mL

2mL

2mL

试剂或材料

1mL唾液

锈铁钉

生土豆块

熟土豆块

生土豆块和稀酸

实验现象

几乎无气泡

少量气泡

大量气泡

几乎无气泡

少量气泡

请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以上组合实验中,包含了空白对照组B.用1号和4号组对比,可以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C.用3号和4号组对比,可以说明酶具有高效性D.用3号和5号组对比,可以说明酶的催化效率受pH影响

21、下列关于可溶性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实验,不正确的是:

(   )

A、在四个实验中,只有两个实验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B、鉴定用的主要化学试剂依次是:

斐林试剂、苏丹IV染液、双缩脲试剂、二苯胺试剂

C、鉴定可溶性还原性糖和蛋白质,都使用NaOH和CuSO4溶液,原理基本相同

D、在四个实验中,鉴定的都是细胞中的化学成分,一般先提取组织样液

22、下列有关实验材料、实验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脂肪鉴定实验中需要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

B.植物向光性实验中,常用玉米、小麦等单子叶植物幼苗做实验材料

C.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都是常用的取样调查法

D.不能通过观察试管中产生气泡的多少来比较过氧化氢酶与Fe3+的催化效率

23、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用纤维素酶处理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

B.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C.将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出现大量气泡

D.将双缩脲试剂A和B分别加入到蛋清稀释液中,溶液变成紫色

24、下列对有关生物学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低倍镜下可见同一黑藻细胞的细胞质沿环形方向相反流动

B.把洋葱表皮细胞放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

C.在溶解有DNA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溶液变蓝色

D.把载有水绵和乳酸菌的临时装片放在密闭黑暗的环境中,用极细光速照射,乳酸菌将主要集中在带状叶绿体接受光照的部位

25、科研小组欲从火烈鸟血细胞中提取出某种化学物质。

在提取过程中,首先把血细胞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加入蒸镏水并快速搅拌。

此举的作用是:

(  )

A.防止血细胞凝集B.让血细胞沉淀C.洗掉血细胞的红色D.使血细胞破裂

2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这四个实验的共同点是:

(  )

A.实验材料都要保持生物活性B.实验设计中都需有对照C.实验过程中均要加热D.实验结果都有颜色变化

 

选择题专项检测

1-5:

C、A、B、D、C6-10:

C、C、C、B、B11-15:

D、B、D、A、B

16-20:

C、C、B、C、D21-26:

C、D、D、B、D、D

2010年高考生物教材实验专项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40道)

1.现有下列生物材料:

①苹果②黄豆种子③梨④花生种子⑤蛋清⑥马铃薯块茎。

最适于用来鉴定还原糖的有

A.①③⑥  B.①②③  C.①③  D.③④

2.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将在蔗糖溶液中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转到更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则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B.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C.将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出现大量气泡。

D.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蛋清稀释液中,溶液变成紫色

3.在新榨取的梨汁中加入斐林试剂,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将成熟花生种子的子叶做成临时切片,用苏丹Ⅳ染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红色颗粒;向新鲜豆浆中加入双缩脲试剂,豆浆呈紫色。

上述实验现象证明,梨汁、花生种子的子叶和豆浆中主要含有的有机物依次是

A.还原糖、蛋白质、脂肪B.淀粉、脂肪、蛋白质

C.还原糖、脂肪、蛋白质D.糖类、蛋白质、淀粉

4.对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下列有关实验材料选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无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

5.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内的叶绿体时,发现无论怎样调节粗、细准焦螺旋,视野都很灰暗,只看见大概的细胞轮廓而无法看清细胞中的叶绿体,那么可能的原因是A

A.反光镜没有调节好B.没有用物镜

C.装片中的标本没有对准通光孔D.装片上没有标本

6.以紫色洋葱鳞茎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

B.滴加30%的蔗糖溶液比10%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

D.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7.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可以对植物细胞进行多种鉴定。

下列各项中,质壁分离实验不能鉴定的是

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B.细胞液的浓度

C.细胞中有无大液泡D.蛋白质的吸水力比纤维素强

8.在光线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为便于判明,此时应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B.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D.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9.将一植物细胞放入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生了质壁分离,下列说法中出现问题的是

A.此细胞是活细胞

B.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一段时间后可自动质壁分离复原

D.原生质层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KN03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

10.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将口腔上皮细胞置入8%的盐酸溶液中水解的主要目的是

A.使细胞中的DNA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B.使细胞中物质全部水解

C.利用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D.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蛋白质与染色剂结合

11.某同学为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实验如下表。

下列评价中不合理的是

 

A.缺少正常pH的对照组     B.新鲜唾液没有再作稀释

C.检验结果的试剂选择不恰当   D.实验操作步骤的安排不合理

12.下表为学生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一组实验,请据表分析,如要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应选择表中的哪些试管

试管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1

1mL 清水

35℃~38℃水浴

1mL 10%鸡蛋清溶液

2

1mL 胰蛋白酶

35℃~38℃水浴;pH=5

1mL 10%鸡蛋清溶液

3

1mL 胰蛋白酶

35℃~38℃水浴;pH=9

1mL 10%鸡蛋清溶液

4

1mL 胰蛋白酶

4℃水浴;pH=9

1mL 10%鸡蛋清溶液

5

1mL 胰蛋白酶

35℃~38℃水浴;pH=9

5mm×5mm毛边纸

6

1mL 纤维素酶

35℃~38℃水浴;pH=5

5mm×5mm毛边纸

7

1mL 胰蛋白酶

35℃~38℃水浴;pH=7

1mL 10%鸡蛋清溶液

A.1、4和5B.2、3和7C.5、6和7D.1、2和5

13.几位同学在探索pH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其中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①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②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新鲜的α—淀粉酶溶液1mL

③置于适宜温度下保温5min

④分别置于100℃、60℃、0℃环境中保温5min

⑤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观察现象

⑥将试管中溶液的pH分别调到3、7、11,保持5min

A.①④②③⑤B.①⑥④②⑤C.①②⑥③⑤D.②⑥①③⑤

14.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A.进行纸层析→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将实验材料研磨

B.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再画线

C.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

D.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进行纸层析

15.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主要证明了

A.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和扩散速度不同,

B.叶绿体的含量是类胡萝卜素的四倍

C.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色素的颜色

D.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片层结构的薄膜上

16.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可以看到滤纸上出现4条色素带,其中两色素带间距离最大的是

A.胡萝卜素与叶黄素B.叶黄素与叶绿素a

C.叶绿素a与叶绿素bD.叶绿素b与胡萝卜素

17.用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滤纸条上距离滤液细线由近到远的颜色依次为

A.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B.蓝绿色、黄绿色、橙黄色、黄色

C.黄绿色、蓝绿色、黄色、橙黄色D.黄色、橙黄色、黄绿色、蓝绿色

18.对圆形滤纸中央点的叶绿体色素滤纸进行色素分离,会得到近似同心的四圈色素环,排在最外圈的色素是

A.橙黄色的胡萝卜素B.黄色的叶黄素

C.蓝绿色的叶绿素aD.黄绿色的叶绿素b

19.匈牙利学者帕尔在1914~1918年间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研究时,曾在黑暗条件下,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顶部移到切口的一侧,胚芽鞘会向另一侧弯曲生长(如下图),这个实验主要证实

A.顶端产生某种“影响物”

B.合成“影响物”不需要光

C.“影响物”具有促进胚芽鞘生长效应

D.使背光一侧“影响物”分布多

20.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A.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

B.胚芽鞘尖端和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C.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D.胚芽鞘尖端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21.在“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活动中,甲同学持有2张“糖卡”,乙同学保管“胰高血糖素卡”和“胰岛素卡”,丙同学持有4张“糖卡”。

据此判断三位同学中能够代表人体内胰岛的是

A.甲同学B.乙同学C.丙同学D.甲和丙同学

2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以“研究×××病的遗传方式”为子课题,最好选择调查的遗传与方法是

A.白化病,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B.红绿色盲,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在市中心随机抽样调查D.青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23.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随NaCl的浓度变化而变化

B.DNA的鉴定实验需要沸水浴

C.几次加水的目的都是调节NaCl溶液的浓度

D.鉴定DNA的试剂是二苯胺试剂

24.在DNA的粗提取实验过程中,两次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的作用是

A.稀释血液、冲洗样品     B.使血细胞破裂、降低NaCl浓度使DNA析出

C.使血细胞破裂、增大DNA溶解量   D.使血细胞破裂、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

25.在DNA粗提取实验中,对三次过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过滤后,核物质存在于滤出的固体物中

B.第二次过滤时,使用多层纱布,DNA存在于纱布上的粘稠物中

C.第三次过滤后,DNA存在于滤液中,可进一步除去非DNA物质

D.上述的A、B和C中有二项是正确的

26.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将提取获得的含DNA黏稠物(还含有较多杂质)分别处理如下,其中含DNA少的是

第一,放入0.14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滤液①和黏稠物②;

第二,放入2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滤液③和黏稠物④;

第三,放入冷却的95%的酒精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滤液⑤和黏稠物⑥。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④⑥D.②③⑤

27.下列操作中,对DNA的提取量影响较小的是

A.搅拌时,要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轻缓搅动

B.使鸡血细胞在蒸馏水中充分破裂,放出DNA等核物质

C.在析出DNA黏稠物时,要缓缓加蒸馏水,直至溶液中黏稠物不再增多

D.在用酒精沉淀DNA时,要使用冷酒精,甚至再将混合液放入冰箱中冷却

28.有人把变形虫的核取出,观察无核变形虫短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特点后,预测出a~b四个现象,并推测出相应的理由①~④。

请选出预测现象和推理均正确的一个组合

a.失去核的变形虫.虽然停止伸出伪足,但几天后核将再生,能正常活动

b.失去核的变形虫,细胞质功能逐渐衰退,几天内将死亡

c.失去核的变形虫,虽将会反复进行数次无丝分裂,但结果还是死亡

d.除去核以后,细胞质活动反而暂时提高,因此细胞分裂将更加旺盛

椎测理由:

①核能抵制细胞的过度分裂;②没有核的细胞也具备分裂的能力;③如果没有核,就不能制造出合成众多蛋白质所必需的核酸;④许多生物结构都有再生能力,核也能再生

A.a~④B.b~③C.c~②D.d~①

29.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事件

①德国科学家萨克斯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②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于水。

③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④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做光合作用实验证明:

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30.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

①培养噬菌体,②35S和32P标记噬菌体,

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

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④③B.④②①③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

31.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操作及结果正确的是

A.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含35S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沉淀物中

B.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含32P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上清液中

C.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含35S的噬菌体

D.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32.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沉淀物中,则获得侵染噬菌体的方法是

A.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上述细菌培养噬菌体

D.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上述细菌培养噬菌体

33.下列关于遗传学发展的重大突破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A.孟德尔开创性地提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萨顿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

C.摩尔根发现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赫尔希和蔡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4.一些实验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下面的实验过程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观察:

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B.脂肪鉴定:

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C.质壁分离观察:

撕取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细胞质流动观察:

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

35.下列各项依次是实验用剂、该用剂目的和实验目的,其中错误的是

A.无水乙醇:

作有机溶剂,提取叶绿体色素

B.生长素:

促进子房发育,培育单倍体无籽果实

C.醋酸洋红:

使核物质染色,观察有丝分裂

D.30%蔗糖溶液:

洋葱表皮细胞失水,观察质壁分离

36.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C.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