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定期竣工检测原始记录表格样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23042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4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定期竣工检测原始记录表格样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定期竣工检测原始记录表格样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定期竣工检测原始记录表格样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定期竣工检测原始记录表格样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定期竣工检测原始记录表格样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定期竣工检测原始记录表格样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定期竣工检测原始记录表格样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定期竣工检测原始记录表格样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定期竣工检测原始记录表格样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定期竣工检测原始记录表格样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定期竣工检测原始记录表格样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定期竣工检测原始记录表格样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定期竣工检测原始记录表格样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定期竣工检测原始记录表格样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定期竣工检测原始记录表格样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定期竣工检测原始记录表格样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定期竣工检测原始记录表格样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定期竣工检测原始记录表格样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定期竣工检测原始记录表格样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定期竣工检测原始记录表格样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定期竣工检测原始记录表格样式.docx

《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定期竣工检测原始记录表格样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定期竣工检测原始记录表格样式.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定期竣工检测原始记录表格样式.docx

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定期竣工检测原始记录表格样式

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定期(竣工)检测原始记录表格样式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原始记录独有的表格样式见表E.3.1,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原始记录独有的表格样式见表E.3.2,共用的表格样式见表E.3.0、表E.3.3和表E.3.4;石油化工户外装置原始记录独有的表格样式见表E.3.5,另外还包含表E.3.0-1和表E.3.4。

表E.3.0-1封面

防雷装置定期(竣工)检测

 

原始记录

 

受检对象:

记录编号:

雷检[]号

检测报告:

 

检测机构名称

表E.3.0-2

原始记录表1—基本情况和检测结果综合评定

记录编号:

共页第页

受检单位名称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受检单位地址

邮政编码

受检对象名称

受检对象地址

经纬度

检测类别

接闪器

距地面高度

建筑物高度

雷击史

防雷类别

防雷装置

安装日期

测点数

检测环境

天气:

检测日期

施工跟踪检测

原始记录编号

前次检测

报告编号

主要检测设备

名称及编号

检测依据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浙江省防雷装置检测业务规范》

□《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

□《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GB15599-2009

□《石油化工装置防雷设计规范》GB50650-2011

综合评定

备注

1、“—”表示“无此项目”,“/”表示“无法检测”;

2、下次检测日期为年月日前。

检测取样员:

测试员:

校核人:

受检单位现场负责人:

表E.3.1-1

原始记录表2.1—外部防雷装置(接闪器)的检测

记录编号:

共页第页

检测项目

标准要求

实测结果

接闪器

接闪杆

材料规格

杆长1米以下:

圆钢φ≥10mm;钢管φ≥20mm;

杆长1~2米:

圆钢φ≥16mm;钢管φ≥25mm;

其它材料见GB50057-2010表5.2.1

接闪带

材料

规格

圆钢φ≥8mm;热镀锌扁钢截面≥50mm2,厚度≥2.5mm;

其他材料见GB50057-2010表5.2.1

附加

接闪网条件

当女儿墙上的接闪带距屋面垂直距离S≤hr-[hr2-(d/2)2]1/2时,屋面上应敷设接闪网(d为女儿墙上接闪带间的距离)

接闪网

材料

规格

圆钢φ≥8mm;热镀锌扁钢截面≥50mm2,厚度≥2.5mm;

其他材料见GB50057-2010表5.2.1

网格

尺寸

一类≤5m×5m或6m×4m

接闪线

材料规格

镀锌钢绞线或铜绞线截面≥50mm2

敷设状况

接闪网、接闪带(短杆)应敷设在易受雷击的部位;

应平正顺直、无急弯;

当建筑物高度超过滚球半径时,接闪带(短杆)应设在外墙外表面或屋檐边垂直面上(外)

连接方式

焊接,螺栓紧固

连接工艺

与质量

扁钢与扁钢搭接≥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圆钢与圆钢搭接≥圆钢直径6倍,双面施焊;圆钢与圆钢搭接≥圆钢直径10倍,单面施焊;圆钢与扁钢搭接≥圆钢直径6倍,双面施焊;焊接固定的焊缝应饱满无遗漏,焊接部分的防腐应完整;螺栓固定的应有防松零件;构件之间必须连接成电气通路

表E.3.1-2

原始记录表2.2—外部防雷装置(接闪器)的检测

记录编号:

共页第页

检测项目

标准要求

实测结果

接闪器

防腐措施与现状

镀锌、涂漆、混凝土内钢筋(材料为不锈钢、铜材、铝合金时加以注明)

独立接闪杆或架空接闪线、网与被保护物的间隔距离

至被保护物之间的间隔距离应符合GB50057-2010规范第4.2.1条第5、6、7款规定,且应≥3m

与电气、通信

线的关系

严禁悬挂

保护范围

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

应符合GB50057-2010第4.2.1条第2、3款规定

油(气)等

非金属储罐

应处在独立接闪杆或网保护范围内

除上述情况以外的被保护物

按GB50057规范滚球法计算

接闪器与被保护物示意图

接闪器检测综评及备注:

表E.3.1-3

原始记录表2.3—外部防雷装置(引下线)的检测

记录编号:

共页第页

检测项目

标准要求

实测结果

引下线

根数

≥2根;独立接闪杆≥1根

间距

沿周长≤12m

材料规格

明敷:

圆钢φ≥8mm;热镀锌扁钢截面≥50mm2,厚度≥2.5mm;

暗敷:

圆钢φ≥10mm;热镀锌扁钢截面≥80mm2,厚度≥2.5mm;

其他材料见GB50057-2010表5.2.1

敷设状况

应沿建筑物四周和内庭院四周均匀对称布置;

应平正顺直、无急弯,应经最短路径接地;

易受机械损伤处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接地线应采用暗敷或采用镀锌角钢、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管等加以保护

断接卡

设置情况

采用多根专设引下线时应在引下线上距地面0.3m~1.8m处设断接卡

连接方式

焊接,螺栓紧固

连接工艺

与质量

扁钢与扁钢搭接≥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圆钢与圆钢搭接≥圆钢直径6倍,双面施焊;圆钢与圆钢搭接≥圆钢直径10倍,单面施焊;圆钢与扁钢搭接≥圆钢直径6倍,双面施焊;焊接部分的防腐应完整;螺栓固定的应有防松零件;构件之间必须连接成电气通路

防腐措施

与现状

镀锌、涂漆(材料为不锈钢、铜材、铝合金时加以注明)

与易燃材料的墙壁或墙体保温层间距

应大于0.1m

防接触电压

相关措施

应符合GB50057-2010规范4.5.6条第1款规定

防跨步电压

相关措施

应符合GB50057-2010规范4.5.6条第2款规定

引下线检测综评及备注:

表E.3.1-4

原始记录表2.4—外部防雷装置(接地装置)的检测

记录编号:

共页第页

检测项目

标准要求

实测结果

接地装置

土壤电阻率(ρ)测试值

设置情况

防直击雷与防闪电感应、电气设备和信息系统等接地应分设;难以分设时可按GB50057-2010规范第4.2.4条规定合设

间隔距离

独立防直击雷的接地装置与防闪电感应接地装置之间的间隔距离应符合GB50057-2010第4.2.1条第5款的规定

人工接地体

材料规格

水平接地极:

圆钢截面≥78mm2;扁钢截面≥90mm2,厚度≥3mm;角钢截面≥290mm2,厚度≥3mm。

垂直接地极:

圆钢φ≥14mm;钢管φ≥20mm,壁厚≥2mm;角钢截面≥290mm2,厚度≥3mm。

其他材料见GB50057-2010表5.4.1

埋设深度

不应小于0.5m

接地线

材料规格

应与水平接地体的截面相同

自然接地体

材料规格

圆钢:

≥2×φ16mm;≥4×φ10mm

连接方式

焊接,螺栓紧固

连接工艺

与质量

扁钢与扁钢搭接≥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圆钢与圆钢搭接≥圆钢直径6倍,双面施焊;圆钢与圆钢搭接≥圆钢直径10倍,单面施焊;圆钢与扁钢搭接≥圆钢直径6倍,双面施焊;焊接固定的焊缝应饱满无遗漏,焊接部分的防腐应完整;螺栓固定的应有防松零件;构件之间必须连接成电气通路

防腐措施

与现状

镀锌、涂漆、混凝土内钢筋(材料为不锈钢、铜材时加以注明)

接地阻值

接地装置检测综评及备注:

表E.3.1-5

原始记录表2.5—外部防雷装置(防侧击措施)的检测

记录编号:

共页第页

检测项目

标准要求

实测结果

防侧击措施

首道水平

接闪带高度

≤30m

带间距离

30m以上垂直距离≤6m

水平接闪带

材料规格

圆钢φ≥8mm;

热镀锌扁钢截面≥50mm2,厚度≥2.5mm;

其他材料见GB50057-2010表5.2.1

连接方式

焊接,螺栓紧固

连接工艺

与质量

扁钢与扁钢搭接≥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圆钢与圆钢搭接≥圆钢直径6倍,双面施焊;圆钢与圆钢搭接≥圆钢直径10倍,单面施焊;圆钢与扁钢搭接≥圆钢直径6倍,双面施焊;金属板搭接长度≥100mm;焊接固定的焊缝应饱满无遗漏,焊接部分的防腐应完整;螺栓固定的应有防松零件;构件之间必须连接成电气通路

连接对象

及要求

30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金属物应与防雷装置等电位连接

防侧击措施综评及备注:

表E.3.1-6

原始记录表3—防闪电电涌侵入措施的检测

记录编号:

共页第页

检测项目

标准要求

实测结果

防闪电电涌侵入及防高电位反击措施

低压配电线路

全线埋地

入户端金属外皮、钢管应与防闪电感应接地装置相连

先架空后电缆埋地

架空线与建筑物距离,不应小于15m

转换处应设SPD(应符合GB50057-2010第4.2.3条第2款规定),并与金属外皮、钢管、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地,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

电缆埋地长度符合

入户端金属外皮、钢管应与防闪电感应接地装置相连

入户处总配电箱内SPD装设情况

防直击雷装置与防闪电感应装置合设时,应设SPD;Iimp≥12.5kA(无法确定时),Up≤2.5kV

金属管道

架空

金属管道

进出处应与防闪电感应接地装置相连,100m内宜每隔25m接地,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

埋地或地沟内

金属管道

进出处与等电位连接带或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

输送火灾爆炸危险物质和具有阴极保护的埋地金属管道

有绝缘段时,应在绝缘段处跨接SPD(应符合GB50057-2010第4.2.4条第13、14款规定),等电位连接应在绝缘段之后管道进入室内处进行

电子系统

接地装置分设时的室外金属导体线路

宜全线采用有屏蔽层的电缆埋地或架空敷设,其两端的屏蔽层、加强钢线、钢管等应等电位连接到入户处的终端箱体上,在终端箱体内宜装设SPD

接地装置分设时

的架空通信线路

转换处应设SPD(应符合GB50057-2010第4.2.3条第6款规定),并与金属外皮、钢管、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地,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

电缆埋地长度符合

,且不应小于15m

接地装置合设时

的室外线路

采用金属线时,终端箱处应安装D1类SPD,其短路电流无法确定时应≥2kA(10/350μs)

采用光缆时,在其引入的终端箱处的电气线路侧,当无金属线路引出本建筑物至其他有自己接地装置的设备时,可安装B2类SPD,其短路电流宜选用100A

树木与建筑物的净距

树木不在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内时净距不应小于5m

防闪电电涌侵入措施综评及备注:

表E.3.1-7

原始记录表4.1—防闪电感应及防静电接地措施的检测

记录编号:

共页第页

检测项目

标准要求

实测结果

防闪电感应措施及防静电接地措施

建筑物内

金属物接地

建筑物内设备、管道、构架、电缆金属外皮、钢屋架、钢窗等主要金属物和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等金属物,均应接到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

金属屋面或钢

筋混凝土屋面

金属屋面及钢筋网(交叉点应绑扎或焊接)应每隔18~24m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

平行敷设的管

道、构架和电缆

金属外皮等长金属跨接处理

其净距小于100mm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跨接点的间距不应大于30m;交叉净距小于100mm时,其交叉处亦应跨接

当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0.03Ω时,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

对有不少于5根螺栓连接的法兰盘,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跨接

防闪电感应

接地装置

应与电气和电子系统的接地装置共用

工频接地电阻≤10Ω

等电位连接环

应装设等电位连接环,环间垂直距离≤12m;

所有引下线、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和金属设备均应连到环上

屋内接地干线

与接地装置连接处

≥2处

材料规格

铜、铁≥50mm2

至接地装置的连接导体的材料规格

铜≥16mm2;铝≥25mm2;铁≥50mm2

卸液台、充

装台、加油

机等装置

烃(油)泵、压缩机、冲装(抽残)枪、衡器、鹤管、加油机、加油枪、放散管等应做电气连接并接地

浮顶罐(含内浮顶罐)

应将浮顶与罐体用两根截面不小于50mm2的软铜线作电气连接

表E.3.1-8

原始记录表4.2—防闪电感应及防静电接地措施的检测

记录编号:

共页第页

检测项目

标准要求

实测结果

防闪电感应措施及防静电接地措施

油(气)等金属储罐

罐壁厚度

当罐高≤60m且顶壁厚≥4mm或罐高>60m且顶壁及侧壁厚≥4mm时,可不装设接闪器,否则应装设接闪器

接地点数

及间距

应采用环形防雷接地,接地点≥2点/罐,接地点沿罐壁周长间距≤30m

接地线

材料规格

热镀锌扁钢截面≥90mm2,厚度≥3mm;

铜绞线截面≥50mm2

其他材料见GB50057-2010表5.4.1

与金属储罐

相接的电气

及仪表配线

应采用金属管屏蔽保护,配线金属管上下两端与罐壁应做等电位连接

储罐金属附件

金属储罐的阻火器、呼吸阀、量油孔、人孔、透光孔、切水管等应等电位连接

非金属储罐的防护护栏、上罐梯、阻火器、呼吸阀、量油孔、人孔、透光孔、法兰等应接地

工艺管道

防静电接地

在管道分岔处、无分支管道每80~100m处、以及进出车间建筑物及有关装置或设施处、爆炸危险场所的边界、管道泵及其过滤器、缓冲器等部位防静电接地

直接埋地管道,可在埋地之前及出地后各接地一次,车间内部管道,可与本车间的静电干线相连接

非金属管输送易燃液体,应采用可导电的管子或内设金属丝、网的管子,并将金属丝、网的一端可靠接地,或采用静电屏蔽。

装卸液化石油气用的胶管两端应采用截面不小于6mm2的铜线跨接

地上或管沟敷设的油品、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管道的始、末端和分支处应设防静电和防闪电感应的联合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

防静电接地装置

应在汽车(槽)罐车和槽船的装卸场所、码头设置防静电接地装置

下列甲、乙、丙A类油品(原油除外)作业场所,应设置消除人体静电装置:

泵房的门外;在储罐的上罐扶梯入口处;装卸作业区内操作平台的扶梯入口处;码头上下船的出入口处

检查防静电接地措施相关连接导体材料规格、施工工艺

防静电接地线不得利用电源零线、不得与防直击雷接地线共用

检查静电接地仪的运行状况

防闪电感应及防静电接地措施综评及备注:

表E.3.2-1

原始记录表2.1—外部防雷装置(接闪器)的检测

记录编号:

共页第页

检测项目

标准要求

实测结果

接闪器

接闪杆

材料规格

杆长1米以下:

圆钢φ≥12mm;钢管φ≥20mm;

杆长1~2米:

圆钢φ≥16mm;钢管φ≥25mm;

独立烟囱(水塔)顶上的杆:

圆钢φ≥20mm;钢管φ≥40mm;

其它材料见GB50057-2010表5.2.1

接闪带

材料

规格

圆钢φ≥8mm;钢管截面≥50mm2,厚度≥0.5mm;

热镀锌扁钢截面≥50mm2,厚度≥2.5mm;

独立烟囱(水塔)顶部接闪环:

圆钢φ≥12mm;扁钢截面≥100mm2,厚度≥4mm;

其他材料见GB50057-2010表5.2.1;

附加

接闪网条件

当女儿墙上的接闪带距屋面垂直距离S≤hr-[hr2-(d/2)2]1/2时,屋面上应敷设接闪网(d为女儿墙上接闪带间的距离)

接闪网

材料

规格

圆钢φ≥8mm;热镀锌扁钢截面≥50mm2,厚度≥2.5mm

其他材料见GB50057-2010表5.2.1

网格

尺寸

二类≤10m×10m或12m×8m;三类≤20m×20m或24m×16m

接闪线

材料规格

镀锌钢绞线或铜绞线截面≥50mm2

金属板屋面

材料规格

金属板下面无易燃易爆物品时:

铅板厚度≥2mm,不锈钢、热镀锌钢、钛和铜板厚度≥0.5mm,铝板≥0.65mm,锌板厚度≥0.7mm;

金属板下面有易燃易爆物品时:

不锈钢、热镀锌钢板和钛板厚度≥4mm,铜板厚度≥5mm,铝板厚度≥7mm

自然接闪器

材料规格

截面应符合GB50057-2010表5.2.1的规定,壁厚应符合GB50057-2010第5.2.7条的规定

输送和储存

物体的钢管

及钢罐

壁厚≥2.5mm;

当其被雷击穿,内部介质对周围环境造成危险时,其壁厚≥4mm

敷设状况

接闪网、接闪带(短杆)应敷设在易受雷击的部位;

应平正顺直、无急弯;当建筑物高度超过滚球半径时,接闪带(短杆)应设在外墙外表面或屋檐边垂直面上(外)

连接方式

焊接,螺栓紧固;

金属板采用铜锌合金焊、熔焊、卷边压接、缝接、螺钉

连接工艺

与质量

扁钢与扁钢搭接≥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圆钢与圆钢搭接≥圆钢直径6倍,双面施焊;圆钢与圆钢搭接≥圆钢直径10倍,单面施焊;圆钢与扁钢搭接≥圆钢直径6倍,双面施焊;金属板搭接长度≥100mm;焊接固定的焊缝应饱满无遗漏,焊接部分的防腐应完整;螺栓固定的应有防松零件;构件之间必须连接成电气通路

防腐措施

与现状

镀锌、涂漆、混凝土内钢筋(材料为不锈钢、铜材、铝合金时加以注明)

与电气、通

信线的关系

严禁悬挂

表E.3.2-2

原始记录表2.2—外部防雷装置(接闪器保护范围)的检测

记录编号:

共页第页

检测项目

标准要求

实测结果

接闪器保护范围

突出屋面物体

应符合GB50057-2010规范第4.3.2条规定

油(气)等非金属储罐

应处在独立接闪杆或网保护范围内

固定在建筑物上的

无金属外壳或保护

网罩的用电设备

应处在接闪器保护范围内

没有得到接闪器保

护的孤立金属物

当其高出屋顶平面0.3m或上层表面总面积>1.0m2或上层表面的长度>2.0m时,应采取附加的保护措施

不处在接闪器保护范围内的非导电性屋顶物体

突出由接闪器形成的平面0.5m以上时,应增设接闪器

除上述情况以

外的被保护物

按GB50057-2010规范滚球法计算

接闪器与被保护物示意图

接闪器检测综评及备注:

表E.3.2-3

原始记录表2.3—外部防雷装置(引下线)的检测

记录编号:

共页第页

检测项目

标准要求

实测结果

引下线

根数

≥2根;

独立接闪杆≥1根

间距

沿周长二类≤18m;三类≤25m;符合GB50057-2010第5.3.8条规定时,可不做要求

材料规格

明敷:

圆钢φ≥8mm;热镀锌扁钢截面≥50mm2,厚度≥2.5mm;

暗敷:

圆钢φ≥10mm;热镀锌扁钢截面≥80mm2,厚度≥2.5mm;

烟囱(水塔):

圆钢φ≥12mm;热镀锌扁钢截面≥100mm2,厚度≥4mm;

利用柱内主筋作引下线:

圆钢:

≥2×φ16mm;≥4×φ10mm;

其他材料见GB50057-2010表5.2.1

敷设状况

应沿建筑物四周和内庭院四周均匀对称布置;应平正顺直、无急弯,应经最短路径接地;易受机械损伤处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接地线应采用暗敷或采用镀锌角钢、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管等加以保护

断接卡

设置情况

采用多根专设引下线时应在引下线上距地面0.3m~1.8m处设断接卡

连接方式

焊接,绑扎,螺栓紧固

连接工艺

与质量

熔焊;扁钢与扁钢搭接≥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圆钢与圆钢搭接≥圆钢直径6倍,双面施焊;圆钢与圆钢搭接≥圆钢直径10倍,单面施焊;圆钢与扁钢搭接≥圆钢直径6倍,双面施焊;焊接固定的焊缝应饱满无遗漏,焊接部分的防腐应完整;绑扎(有箍筋或网状的钢筋)时主筋搭接长度≥200mm;螺栓固定的应有防松零件;构件之间必须连接成电气通路

防腐措施

与现状

镀锌、涂漆、混凝土内钢筋(材料为不锈钢、铜材、铝合金时加以注明)

与易燃材料的墙壁或墙体保温层间距

应大于0.1m

防接触电压

相关措施

应符合GB50057-2010规范4.5.6条第1款规定

防跨步电压

相关措施

应符合GB50057-2010规范4.5.6条第2款规定

引下线检测综评及备注:

表E.3.2-4

原始记录表2.4—外部防雷装置(接地装置)的检测

记录编号:

共页第页

检测项目

标准要求

实测结果

接地装置

土壤电阻率(ρ)测试值

设置情况

防直击雷与防闪电感应、电气设备和信息系统等接地应合设

人工接地体

材料规格

水平接地极:

圆钢截面≥78mm2;扁钢截面≥90mm2,厚度≥3mm;角钢截面≥290mm2,厚度≥3mm。

垂直接地极:

圆钢φ≥14mm;钢管φ≥20mm,壁厚≥2mm;角钢截面≥290mm2,厚度≥3mm。

其他材料见GB50057-2010表5.4.1

埋设深度

不应小于0.5m

接地线

材料规格

应与水平接地体的截面相同

自然接地体

材料规格

圆钢:

≥2×φ16mm;≥4×φ10mm

(二类S≥4.24k2C(m2);三类S≥1.89k2C(m2))

连接方式

焊接,螺栓紧固

连接工艺

与质量

圆钢与圆钢搭接≥圆钢直径6倍,双面施焊;

圆钢与圆钢搭接≥圆钢直径10倍,单面施焊;

圆钢与扁钢搭接≥圆钢直径6倍,双面施焊;

扁钢与扁钢搭接≥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

焊接固定的焊缝应饱满无遗漏,焊接部分防腐应完整;

螺栓固定的应有防松零件;

构件之间必须连接成电气通路

防腐措施

与现状

镀锌、涂漆、混凝土内钢筋(材料为不锈钢、铜材时加以注明)

接地阻值

接地装置检测综评及备注:

表E.3.2-5

原始记录表2.5—外部防雷装置(防侧击措施)的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