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3601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0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docx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docx

最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湘教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学期

《直角三角形》1.1—1.2同步练习与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如图,BD平分∠ABC,CD⊥BD,D为垂足,∠C=55°,则∠ABC的度数是(  )

A.35°B.55°C.60°D.70°

2.如图,Rt△ABC中,∠ACB=90°,∠A=55°,将其折叠,使点A落在边CB上A′处,折痕为CD,则∠A′DB=(  )

A.40°B.30°C.20°D.10°

3.如图,∠ACB=90°,CD⊥AB,垂足为D,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图中有三个直角三角形B.∠1=∠2

C.∠1和∠B都是∠A的余角D.∠2=∠A

4.如图,△ABC中,∠C=90°,∠A=30°,AB=12,则BC=(  )

A.6B.6

C.6

D.12

5.如图,Rt△ABC中,∠ABC=90°,点D为斜边AC的中点,BD=6cm,则AC的长为(  )

A.3B.6C.

D.12

6.如图,△ABC中,AB=AC=10,AD平分∠BAC交BC于点D,点E为AC的中点,连接DE,则DE的长为(  )

A.10B.6C.8D.5

7.一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为12和16,则斜边上中线长为(  )

A.20B.10C.18D.25

8.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相等,A、B、C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ABC的度数为(  )

A.30°B.45°C.60°D.90°

 

二.填空题(共8小题)

9.如图,直线m∥n,△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则∠1=  度.

10.如图,CD是Rt△ABC斜边AB上的高,将△BCD沿CD折叠,B点恰好落在AB的中点E处,则∠A等于  度.

11.如图,在Rt△ABC中,∠ACB=90°,将边BC沿斜边上的中线CD折叠到CB′,若∠B=50°,则∠ACB′=  .

12.如图,一棵树在一次强台风中于离地面4米处折断倒下,倒下部分与地面成30°夹角,这棵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  米.

13.若一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差是20°,则其较大锐角的度数是  .

14.直角三角形ABC中有一个角是另一角的2倍小60°,则直角三角形中最小的角的度数为  .

15.若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和中线分别是5cm和6cm,则斜边长为  ,面积为  .

16.如图,已知∠AOB=60°,点P在OA上,OP=8,点M、N在边OB上,PM=PN,若MN=2,则OM=  .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7.如图,在△ABC中,CE,BF是两条高,若∠A=70°,∠BCE=30°,求∠EBF与∠FBC的度数.

18.如图,在△ACB中,∠ACB=90゜,CD⊥AB于D.

(1)求证:

∠ACD=∠B;

(2)若AF平分∠CAB分别交CD、BC于E、F,求证:

∠CEF=∠CFE.

19.如图,树AB垂直于地面,为测树高,小明在C处,测得∠ACB=15°,他沿CB方向走了20米,到达D处,测得∠ADB=30°,你能帮助小明计算出树的高度吗?

20.如图,在Rt△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中线,DE⊥AB于点D,交AC于点E.

(1)若BC=3,AC=4,求CD的长;

(2)求证:

∠1=∠2.

21.在△ABC中,CE,BD分别是边AB,AC上的高,F是BC边上的中点.

(1)指出图中的一个等腰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2)若∠A=x°,求∠EFD的度数(用含x的代数式表达).

四.回顾与思考(1小题)

22.在等边△ABC中,

(1)如图1,P,Q是BC边上的两点,AP=AQ,∠BAP=20°,求∠AQB的度数;

(2)点P,Q是BC边上的两个动点(不与点B,C重合),点P在点Q的左侧,且AP=AQ,点Q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为M,连接AM,PM.

①依题意将图2补全;

②小茹通过观察、实验提出猜想:

在点P,Q运动的过程中,始终有PA=PM,小茹把这个猜想与同学们进行交流,通过讨论,形成了证明该猜想的几种想法:

想法1:

要证明PA=PM,只需证△APM是等边三角形;

想法2:

在BA上取一点N,使得BN=BP,要证明PA=PM,只需证△ANP≌△PCM;

想法3:

将线段BP绕点B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K,要证PA=PM,只需证PA=CK,PM=CK…

请你参考上面的想法,帮助小茹证明PA=PM(一种方法即可).

 

1.1—1.2同步练习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如图,BD平分∠ABC,CD⊥BD,D为垂足,∠C=55°,则∠ABC的度数是(  )

A.35°B.55°C.60°D.70°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CBD,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解答.

【解答】解:

∵CD⊥BD,∠C=55°,

∴∠CBD=90°﹣55°=35°,

∵BD平分∠ABC,

∴∠ABC=2∠CBD=2×35°=70°.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Rt△ABC中,∠ACB=90°,∠A=55°,将其折叠,使点A落在边CB上A′处,折痕为CD,则∠A′DB=(  )

A.40°B.30°C.20°D.10°

【分析】在直角三角形ABC中,由∠ACB与∠A的度数,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B的度数,再由折叠的性质得到∠CA′D=∠A,而∠CA′D为三角形A′BD的外角,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求出∠A′DB的度数.

【解答】解:

在Rt△ABC中,∠ACB=90°,∠A=55°,

∴∠B=180°﹣90°﹣55°=35°,

由折叠可得:

∠CA′D=∠A=55°,

又∵∠CA′D为△A′BD的外角,

∴∠CA′D=∠B+∠A′DB,

则∠A′DB=55°﹣35°=20°.

故选:

C.

【点评】此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以及折叠的性质,熟练掌握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3.如图,∠ACB=90°,CD⊥AB,垂足为D,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图中有三个直角三角形B.∠1=∠2

C.∠1和∠B都是∠A的余角D.∠2=∠A

【分析】在△ABC中,∠ACB=90°,CD⊥AB,因而△ACD∽△CBD∽△AB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就可以证明各个选项.

【解答】解:

∵∠ACB=90°,CD⊥AB,垂足为D,

∴△ACD∽△CBD∽△ABC.

A、∵图中有三个直角三角形Rt△ACD、Rt△CBD、Rt△ABC;故本选项正确;

B、应为∠1=∠B、∠2=∠A;故本选项错误;

C、∵∠1=∠B、∠2=∠A,而∠B是∠A的余角,∴∠1和∠B都是∠A的余角;故本选项正确;

D、∵∠2=∠A;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把这个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4.(2016•百色)如图,△ABC中,∠C=90°,∠A=30°,AB=12,则BC=(  )

A.6B.6

C.6

D.12

【分析】根据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解.

【解答】解:

∵∠C=90°,∠A=30°,AB=12,

∴BC=

AB=12×

=6,

故答选A.

【点评】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利用合适的边角关系.

 

5.如图,Rt△ABC中,∠ABC=90°,点D为斜边AC的中点,BD=6cm,则AC的长为(  )

A.3B.6C.

D.12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AC=2BD,进而可得答案.

【解答】解:

∵∠ABC=90°,点D为斜边AC的中点,

∴AC=2BD,

∵BD=6cm,

∴AC=12cm,

故选:

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6.如图,△ABC中,AB=AC=10,AD平分∠BAC交BC于点D,点E为AC的中点,连接DE,则DE的长为(  )

A.10B.6C.8D.5

【分析】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得BD=DC,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即可求得结论.

【解答】解:

∵AB=AC=10,AD平分∠BAC,

∴BD=DC,

∵E为AC的中点,

∴DE=

AB=

×10=5,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7.一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为12和16,则斜边上中线长为(  )

A.20B.10C.18D.25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斜边长,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答案.

【解答】解:

∵两直角边分别为12和16,

∴斜边=

=20,

∴斜边上的中线的长为10,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

 

8.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相等,A、B、C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ABC的度数为(  )

A.30°B.45°C.60°D.90°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AB,BC,AC的长度,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

连接AC,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

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

AC=BC=

a,AB=

a,

∵(

a)2+(

a)2=(

a)2,

∴AC2+BC2=AB2,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45°,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利用勾股定理判断△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8小题)

9.(2016•安顺)如图,直线m∥n,△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则∠1= 45 度.

【分析】先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C的度数,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

∵△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

∴∠ABC=∠ACB=45°,

∵m∥n,

∴∠1=45°;

故答案为:

45.

【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和平行线的性质,用到的知识点是: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求出∠ABC的度数.

 

10.如图,CD是Rt△ABC斜边AB上的高,将△BCD沿CD折叠,B点恰好落在AB的中点E处,则∠A等于 30 度.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到EC=AE,从而得到∠A=∠ACE,再由折叠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到∠B=2∠A,从而不难求得∠A的度数.

【解答】解:

∵在Rt△ABC中,CE是斜边AB的中线,

∴AE=CE,

∴∠A=∠ACE,

∵△CED是由△CBD折叠而成,

∴∠B=∠CED,

∵∠CEB=∠A+∠ACE=2∠A,

∴∠B=2∠A,

∵∠A+∠B=90°,

∴∠A=30°.

故答案为:

3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

(1)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11.如图,在Rt△ABC中,∠ACB=90°,将边BC沿斜边上的中线CD折叠到CB′,若∠B=50°,则∠ACB′= 10° .

【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的度数,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出∠BCD、∠DCA的度数,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求出∠B′CD的度数,计算即可.

【解答】解:

∵∠ACB=90°,∠B=50°,

∴∠A=40°,

∵∠ACB=90°,CD是斜边上的中线,

∴CD=BD,CD=AD,

∴∠BCD=∠B=50°,∠DCA=∠A=40°,

由翻折变换的性质可知,∠B′CD=∠BCD=50°,

∴∠ACB′=∠B′CD﹣∠DCA=10°,

故答案为:

10°.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翻折变换的性质,掌握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

 

12.如图,一棵树在一次强台风中于离地面4米处折断倒下,倒下部分与地面成30°夹角,这棵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 12 米.

【分析】如图,由于倒下部分与地面成30°夹角,所以∠BAC=30°,由此得到AB=2CB,而离地面米处折断倒下,即BC=4米,所以得到AB=8米,然后即可求出这棵大树在折断前的高度.

【解答】解:

如图,

∵∠BAC=30°,∠BCA=90°,

∴AB=2CB,

而BC=4米,

∴AB=8米,

∴这棵大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AB+BC=12米.

故答案为:

12.

【点评】此题主要利用了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边是斜边的一半解决问题,然后解题时要正确理解题意,把握题目的数量关系.

 

13.若一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差是20°,则其较大锐角的度数是 55° .

【分析】设较大的锐角度数是x°,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表示出较小的锐角,然后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解答】解:

设较大的锐角度数是x°,则较小的锐角为(90﹣x)°,

由题意得,x﹣(90﹣x)=20,

解得x=55,

即较大锐角的度数是55°.

故答案为:

55°.

【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熟记性质并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14.直角三角形ABC中有一个角是另一角的2倍小60°,则直角三角形中最小的角的度数为 40° .

【分析】设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为x,另一个锐角为2x﹣60°,根据两个锐角之和为90度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

设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为x,另一个锐角为2x﹣60°,

根据两个锐角之和为90°可得,

x+2x﹣60°=90°,

解的x=50°,

较小角为90°﹣50°=40°,

故答案为4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之和为90°,此题基础题.

 

15.若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和中线分别是5cm和6cm,则斜边长为 12cm ,面积为 30cm2 .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中线性质求出AB,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即可.

【解答】解:

∵CD是Rt△ACB斜边AB上的中线,

∴AB=2CD=2×6cm=12cm,

∴Rt△ACB的面积S=

AB×CE=

12cm×5cm=30cm2,

故答案为:

12cm,30cm2.

【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根据性质求出AB的长,注意: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16.如图,已知∠AOB=60°,点P在OA上,OP=8,点M、N在边OB上,PM=PN,若MN=2,则OM= 3 .

【分析】过P作PC垂直于MN,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得到MC=CN,求出MC的长,在直角三角形OPC中,利用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OC的长,由OC﹣MC求出OM的长即可.

【解答】解:

过P作PC⊥MN,

∵PM=PN,

∴C为MN中点,即MC=NC=

MN=1,

在Rt△OPC中,∠AOB=60°,

∴∠OPC=30°,

∴OC=

OP=4,

则OM=OC﹣MC=4﹣1=3,

故答案为:

3

【点评】此题考查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7.如图,在△ABC中,CE,BF是两条高,若∠A=70°,∠BCE=30°,求∠EBF与∠FBC的度数.

【分析】在Rt△ABF中,∠A=70,CE,BF是两条高,求得∠EBF的度数,在Rt△BCF中∠FBC=40°求得∠FBC的度数.

【解答】解:

在Rt△ABF中,∠A=70,CE,BF是两条高,

∴∠EBF=20°,∠ECA=20°,

又∵∠BCE=30°,

∴∠ACB=50°,

∴在Rt△BCF中∠FBC=40°.

【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8.如图,在△ACB中,∠ACB=90゜,CD⊥AB于D.

(1)求证:

∠ACD=∠B;

(2)若AF平分∠CAB分别交CD、BC于E、F,求证:

∠CEF=∠CFE.

【分析】

(1)由于∠ACD与∠B都是∠BCD的余角,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得证;

(2)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得出∠CFA=90°﹣∠CAF,∠AED=90°﹣∠DAE,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CAF=∠DAE,然后由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等量代换即可证明∠CEF=∠CFE.

【解答】证明:

(1)∵∠ACB=90゜,CD⊥AB于D,

∴∠ACD+∠BCD=90°,∠B+∠BCD=90°,

∴∠ACD=∠B;

(2)在Rt△AFC中,∠CFA=90°﹣∠CAF,

同理在Rt△AED中,∠AED=90°﹣∠DAE.

又∵AF平分∠CAB,

∴∠CAF=∠DAE,

∴∠AED=∠CFE,

又∵∠CEF=∠AED,

∴∠CEF=∠CFE.

【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定义,对顶角的性质,余角的性质,难度适中.

 

19.如图,树AB垂直于地面,为测树高,小明在C处,测得∠ACB=15°,他沿CB方向走了20米,到达D处,测得∠ADB=30°,你能帮助小明计算出树的高度吗?

【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到∠CAD=∠ADB﹣∠ACB=15°,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CD=20,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

∵∠ADB=30°,∠ACB=15°,

∴∠CAD=∠ADB﹣∠ACB=15°,

∴∠ACB=∠CAD,

∴AD=CD=20,

又∵∠ABD=90°,

∴AB=

AD=10,

∴树的高度为10米.

【点评】本题考查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0.如图,在Rt△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中线,DE⊥AB于点D,交AC于点E.

(1)若BC=3,AC=4,求CD的长;

(2)求证:

∠1=∠2.

【分析】

(1)由勾股定理求出AB,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即可;

(2)由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关系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

(1)解:

∵∠ACB=90°,BC=3,AC=4,

∴AB=

=5,

∵CD是AB边上的中线,

∴CD=

AB=2.5;

(2)证明:

∵∠ACB=90°,

∴∠A+∠B=90°,

∵DE⊥AB,

∴∠A+∠1=90°,

∴∠B=∠1,

∵CD是AB边上的中线,

∴BD=CD,

∴∠B=∠2,

∴∠1=∠2.

【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1.在△ABC中,CE,BD分别是边AB,AC上的高,F是BC边上的中点.

(1)指出图中的一个等腰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2)若∠A=x°,求∠EFD的度数(用含x的代数式表达).

【分析】

(1)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F=

BC,DF=

BC,等量代换即可;

(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计算;

【解答】解:

(1)△DEF是等腰三角形.

∵CE,BD分别是边AB,AC上的高,F是BC边上的中点,

∴EF=

BC,DF=

BC,

∴EF=DF,

∴△DEF是等腰三角形;

(2)∵FE=FB,FD=FC,

∴∠FEB=∠FBE,∠FDC=∠FCD,

∴∠FEB+∠FDC=∠FBE+∠FCD=180°﹣∠A=180°﹣x°,

∠AED+∠ADE=180°﹣∠A=180°﹣x°,

∴∠FED+∠FDE=360°﹣(180°﹣x°)﹣(180°﹣x°)=2x°,

∴∠EFD=180°﹣2x°;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掌握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

四.回顾与思考(1小题)

22.(2016•北京)在等边△ABC中,

(1)如图1,P,Q是BC边上的两点,AP=AQ,∠BAP=20°,求∠AQB的度数;

(2)点P,Q是BC边上的两个动点(不与点B,C重合),点P在点Q的左侧,且AP=AQ,点Q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为M,连接AM,PM.

①依题意将图2补全;

②小茹通过观察、实验提出猜想:

在点P,Q运动的过程中,始终有PA=PM,小茹把这个猜想与同学们进行交流,通过讨论,形成了证明该猜想的几种想法:

想法1:

要证明PA=PM,只需证△APM是等边三角形;

想法2:

在BA上取一点N,使得BN=BP,要证明PA=PM,只需证△ANP≌△PCM;

想法3:

将线段BP绕点B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K,要证PA=PM,只需证PA=CK,PM=CK…

请你参考上面的想法,帮助小茹证明PA=PM(一种方法即可).

【分析】

(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PQ=∠AQP,由邻补角的定义得到∠APB=∠AQC,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2)如图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PQ=∠AQP,由邻补角的定义得到∠APB=∠AQC,由点Q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为M,得到AQ=AM,∠OAC=∠MAC,等量代换得到∠MAC=∠BAP,推出△APM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

(1)∵AP=AQ,

∴∠APQ=∠AQP,

∴∠APB=∠AQC,

∵△ABC是等边三角形,

∴∠B=∠C=60°,

∴∠BAP=∠CAQ=20°,

∴∠AQB=∠APQ=∠BAP+∠B=80°;

(2)如图2,∵AP=AQ,

∴∠APQ=∠AQP,

∴∠APB=∠AQC,

∵△ABC是等边三角形,

∴∠B=∠C=60°,

∴∠BAP=∠CAQ,

∵点Q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为M,

∴AQ=AM,∠QAC=∠MAC,

∴∠MAC=∠BAP,

∴∠BAP+∠PAC=∠MAC+∠CAP=60°,

∴∠PAM=60°,

∵AP=AQ,

∴AP=AM,

∴△APM是等边三角形,

∴AP=PM.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