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作业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5873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作业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作业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作业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作业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作业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作业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作业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作业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作业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作业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作业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作业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作业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作业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作业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作业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作业设计.docx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作业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作业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作业设计.docx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作业设计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作业设计

26小石潭记

●作业导航

1.把握课文的顺序;

2.品味写景的语言;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篁竹(huánɡ)清冽(liè)

B.为坻(chí)为嵁(kān)

C.参差(cēncī)佁然(yí)

D.俶尔(shū)翕忽(xī)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B.潭中鱼可百许头。

——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多条。

.

C.佁然不动。

——(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D.凄神寒骨。

——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阅读下文,完成5~10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5.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河东人,________代文学家,他和___________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列________________之首。

6.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7.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

用的什么写法?

好处是什么?

8.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9.作者为何说小溪的“明灭可见”?

10.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近腊月下,夜登华子冈,辋水①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者②,携手赋诗,步仄迳③,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儵④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⑤,麦陇朝雊⑥。

斯之不远,傥⑦能从我游乎?

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有删节)

注:

①辋(wǎnɡ)水:

车轮状的湖水。

②曩(nǎnɡ)者:

从前。

③仄(zè)迳:

狭窄的小路。

④鯈(tiáo):

一种条状的鱼。

⑤皋(ɡǎo):

水边的高地。

⑥雊(ɡòu):

雉鸡叫。

⑦傥(tǎnɡ):

同“倘”,假使,如果。

11.给加点字注音。

村墟()夜舂()

僮仆()吠声()

12.解释加点的词。

当待春中:

白鸥矫翼:

斯之不远:

从我游乎:

13.翻译下列句子。

(1)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2)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14.简析王维游华子冈的思想感情。

★试一试

15.在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并与画线句构成排比句。

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

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参考答案:

一、1.Dchù

2.略

4.B(大约有一百来条)

5.柳宗元子厚唐韩愈唐宋八大家

6.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周围气氛。

7.清、澄;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8.略

9.因为小溪是曲折的,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

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景色的特征。

10.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

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二、11.xūchōnɡtónɡfèi

12.春天里强壮的羽翼这样的时间跟随

13.

(1)寒冷的山间那远处的火光,在山林处忽隐忽现。

(2)村落那夜间舂米的声音,又同稀疏的钟声相间。

14.作者游华子冈虽然是在深冬寒夜,却描绘了众多的景物,而且这些景物动静相映,音响和谐,极具活力,并引起作者对更加美好的春天的憧憬。

因此,可以推断王维当时是充满激情而富于朝气的。

15.示例:

见了大海的浩瀚而没有领略平原的广阔依旧遗憾见了平原的广阔而没有领略小溪的涓涓细流还是遗憾

27岳阳楼记

●作业导航

1.体味先忧后乐的拳拳心语;

2.掌握“具”“属”“去”“景”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3.了解作者的生平简况。

一、基础部分

1.下列汉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谪(dí)晖(huēi)

B.霏(fēi)谗(chán)

C.汀(tīnɡ)楫(jí)

D.芷(zhǐ)汤(shānɡ)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百废具兴:

(2)属予作文以记之:

(3)薄暮冥冥:

(4)把酒临风:

(5)去国怀乡:

(6)宠辱偕忘:

(7)长烟一空:

(8)春和景明:

3.指出停顿有误的一项()

A.滕子京/谪守/巴陵郡B.属予/作文/以记之

C.予观夫/巴陵/胜状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填空题。

(1)《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_______,字______,________朝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__家。

在本文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岳阳楼记》中两个相连的四字短语填写)

阅读下文,完成5~12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属:

作文:

胜:

晖:

观:

极:

6.下列句子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A.百废具兴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属予作文以记之D.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7.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前人之述备矣。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8.概括第二段文字的中心。

9.“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什么?

10.“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一句和岳阳楼有何关系?

11.“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用词极妙,妙在哪里?

12.“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的原因是什么?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6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3.首联和颔联:

(1)哪些字句暗示了主观情?

(2)情景交融创设了哪些背景色调?

14.颈联和尾联直抒胸臆是因何而起?

15.这是一首________诗。

反映了作者的________风格。

16.赏析颔联。

★试一试

17.同写岳阳楼,和杜甫诗风相比,李白的诗风是怎样的?

请结合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进行分析。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不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参考答案:

一、1.A(zhéhuī)

2.略3.D

4.

(1)范仲淹希文北宋政治军事文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5.通“嘱”,嘱咐写文章美好日光景象尽

6.B

7.

(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2)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3)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

(4)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8.写洞庭湖全景。

9.唐贤今人诗赋。

10.暗切岳阳楼,站在岳阳楼上观巴陵最好的景色——洞庭湖全景。

11.用拟人写法把洞庭湖这一无生命之物写得极具生命之感,活灵活现地表现了“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突出了洞庭湖的气势。

12.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二、13.

(1)“昔闻”“今上”表达了作者从过去到现在的数十年的心路历程,山水风景虽佳,但一路坎坷,心境悲凉。

“坼”和“浮”无限地拓展了想象的空间,也表现了诗人的拿云心事。

(2)涂上一层苍凉广袤的底色。

14.由个人的无所依傍、年老多病到展望国家社稷支离破碎,诗人的悲痛之情终于难以克制,不禁老泪纵横。

15.律沉郁

16.颔联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

它表明,广阔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楚的疆界,日月星辰若浮其中。

17.提示:

豪放飘逸。

能说出一两点进行分析即可。

28醉翁亭记

一、做客“联想吧”

请同学们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与“亭”有关的诗句。

(含“亭”即可,加油啊!

二、测测你的注音速度!

(既快又准哦!

环滁()琅()琊()饮少辄()醉林霏()

岩穴()山肴()野蔌()弈()者胜阴翳()

翼()然酒洌()

三、验验你的写字速度!

(相信你!

没错的!

林hè_____wèi_____然水声chánchán_____

tuí_____然岩穴mínɡ_____huì_____明变化

yǔ_____lǚ_____提携ɡōnɡ_____chóu_____交错宴hān_____之乐

四、速配(请将下列加点的词语与它们相应的释义连线搭配!

蔚然遮盖

翼然临于泉上茂盛的样子

醉翁之意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佳木秀靠近

颓然情趣

阴翳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

五、来,做个小翻译!

(你一定能准确翻译下列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六、你一定能准确解释语段后的问题!

(相信我,你能行!

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足原文。

2.《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我国_____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________。

3.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描写“山间四时”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4.归纳第②自然段的段意。

5.第③自然段可分为四层,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核心为________。

七、明察秋毫

《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8醉翁亭记

一、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二、chúlánɡyázhéfēixuéyáosùyìyìyìliè

三、壑蔚潺潺颓暝晦伛偻觥筹酣

四、

五、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早晨进山,晚上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六、1.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宋欧阳修

3.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2)太守之乐其乐

4.写山间早晚和四季的景色及其带给游人的无穷乐趣。

5.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醉

七、相同的是:

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

《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

《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抒发了与山水同乐的思想感情。

不同的是:

《岳阳楼记》的作者“不以己悲”,以此规劝友人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

而《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

29满井游记

●作业导航

1.领悟喻示读者的人生哲理;

2.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廿二日天稍和(ɡān)

B.燕地寒(yān)

C.若脱笼之鹄(hú)

D.恶能无纪?

(wū)

2.解释加点的词。

(1)冻风时作:

(2)土膏微润:

(3)泉而茗者:

(4)呷浪之鳞:

3.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

土膏微润,一望空阔

A.一男附书至B.一鼓作气

C.长烟一空D.在洞庭一湖

4.“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中的两个“之”字的正确义项是()

A.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助词,的,两个“之”一样。

C.两个“之”都是代词,它。

D.两个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阅读下文,完成5~10题。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

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6.本段所写的时间、地点是。

7.文中哪些语句写出“天稍和”这一特点?

8.文中准确地描写出作者心情的句子是。

9.从文中找出写水、山的比喻句。

10.文中写了哪些人?

哪句话描绘了鱼、鸟的神情?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1~17题。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

款款聱聱,声在橐中。

曰:

“嘻!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惊曰:

“是方啮也,而遽死耶?

向为何声,岂其鬼耶?

”覆而出之,堕地___________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

“异哉!

是鼠之黠也。

闭于橐中,坚而不可穴也。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

乌在其为智也。

坐而假寐,私念其故。

若有告余者曰:

“汝惟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

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

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此不一之患也。

言出于汝,而忘之耶?

”余俯而笑,仰而觉。

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11.解释加点的词。

既止复作

以声致人

12.最符合“莫措其手”原意的一项是…()

A.没办法动手B.没机会动手

C.来不及动手D.想不到动手

13.文中与“使童子烛之”中“烛”字用法相同的另两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最恰当的虚词是……()

A.乃B.而

C.以D.辄

1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一句。

16.与文中画曲线句子相照应的一句是。

17.最符合文章寓意的一项是()

A.人虽聪明,但欲要成功,必须专一,如不专一,必致失败。

B.人虽聪明,但有时也会被假象所迷惑。

C.人虽聪明,但要警惕诡计多端的坏人。

D.人虽聪明,但也会有失误的时候。

★试一试

18.翻译下面一则短文,并说说蕴含其中的道理。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

参考答案:

一、1.A(niàn)

2.

(1)起

(2)肥沃(3)茶,动词(4)吸而饮

3.C4.D

5.

(1)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

(2)(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6.廿二日、满井

7.土膏微润;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柳条将舒未舒……寸许。

8.若脱笼之鹄

9.晶晶然……匣也;如倩女……始掠也。

10.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二、11.已经招引

12.C13.穴君14.A

15.没有死却装死,以装死的样子来求得逃脱。

16.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17.A

18.翻译略。

朋友要志同道合,学习要专心致志。

能说出一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