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测评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7078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语文测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七上语文测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七上语文测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七上语文测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七上语文测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七上语文测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七上语文测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七上语文测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七上语文测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七上语文测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七上语文测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七上语文测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七上语文测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七上语文测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七上语文测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七上语文测评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七上语文测评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七上语文测评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七上语文测评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七上语文测评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上语文测评答案.docx

《七上语文测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语文测评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上语文测评答案.docx

七上语文测评答案

七上语文测评答案

【篇一: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ass=txt>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25分)

1、下面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水波粼粼分歧刹时瘫涣b、宽宏大量脸颊阴蔽感概

c、小心翼翼绽开怂涌威摄d、洗耳恭听诀别发髻啜泣

2、下列词语含义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匿笑(偷偷地笑)喙(鸟和昆虫的嘴)忍俊不禁(忍住笑)

b、乌有(虚幻,不存在)倏忽(忽然,很快)栖息(停留,休息,多指兽类)

c、清冽(水清凉)枯涸(干涸,没有水)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d、伫立(长时间站立)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滑稽(狡猾,引人发笑)

3、2011年5月12日故宫博物院向北京市公安局送了一面锦旗,锦旗上有八个字“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错将“捍”字写成了“撼”字。

照片曝光后,网民一片声讨。

17日故宫博物院在网上公布了一封致歉信,致歉信内容如下。

(5分)

尊敬的各位公众:

由于我们工作的疏漏,在5月13日向北京市公安局赠送的锦旗上出现错字,谨向公众致歉。

此次赠送的锦旗由院保卫部门负责联系制作。

由于时间紧,锦旗从制作场地直接锦旗带到赠送现场,未再交院里检查。

下午媒体播出后,院里才发现把“捍”写成“撼”的严重错误。

尤其错误的是,在媒体质疑时,该部门仍未请示院领导,继续坚持错误,乃至强词夺理。

不仅误导公众,而且使故宫声誉受到严重影响。

事情发生后,院里进行了认真调查,给予当事人严肃的批评教育,并采取了补救措施。

故宫博物院现正组织全院各部门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堵塞漏洞,增强工作责任心,进行全面整改。

①、第一段划线句子缺主语,请在合适的地方补上。

②、最后一句有个词使用不当,请去掉,这个词是

③、从书信写作格式看,还少了什么,请补上。

4、名著阅读。

(8分)

(3)依照下面的诗仿写。

(3分)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谷底的树,

5、古诗词填空。

(8分)

①、,。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②、问渠那得清如许,。

③、,归雁洛阳边。

④、《论语》中讲到“学思”关系的句子是,。

⑤、《夜雨寄北》中诗人想像与友人团聚的句子是,。

二、现代文阅读。

(24分)

(一)十年前妈妈(10分)

那是在十年前的一天,当这位老师正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在家里睡觉时,突然间,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却传出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

“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你快来啊!

”在话筒里还传出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边人的呵斥声。

她回头眺望着一边正在看电视的唯一女儿,心中立即就明白过来。

肯定是有一位小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编了一个电话号码,才碰巧打到这里。

她当然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有任何关系。

但自己是老师,说不定她就是自己的学生呢?

透过电话,她隐约可以设想出,那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可怕的境地。

犹豫了片刻之后,她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对了,就这样做。

于是,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之后,就赶了过去。

正如她预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立着一位满脸泪迹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的大声斥责着。

她一下冲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道:

“有什么跟我说吧,不要吓着孩子。

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几十元罚款,才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并看清楚了那张被泪水与惊恐,弄得一塌糊涂的脸。

她笑了起来,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就让小女孩离开了,临走时,她还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里面有好多书呢。

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的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的跑走了,便再也没有出现。

时间如流水匆匆而过,不知不觉间,十年的光阴,一晃而过,她早已忘记了这件事,依旧住在这里,过着平静安祥的生活。

有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

当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露着满脸的笑容,手中还捧着一大堆礼物。

“你找谁?

”她疑惑的问道,那女孩激动的说出一大堆话。

好不容易,她才从那个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发现,原来她就是当年的那个小女孩,十年之后,已经顺利从大学毕业,现在还特意来看望自己。

这个年轻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

“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冒充我妈妈,解救了我,但我总觉得,这十年来,一直都想喊您一声,妈妈。

老师的眼睛里,也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的问道:

“如果那天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

”女孩的脸上,立即变得阴沉下来,轻轻摇着头说道:

“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是去死。

老师的心中猛然一颤,开始暗暗庆幸。

自己当年在一念之间所做出的决定,竟然可以如此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

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一起笑了起来。

6、当这位老师接到电话得知事情完全与自己无关,但她还是作出了施以帮助的决定,她作出这种决定的原因是什么?

答出两个原因。

(2分)

7、“她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请问“这个念头”指什么?

(2分)

8、结合加点词,谈谈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2分)她一下冲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

..

9、文章开头为什么不从小女孩偷书写起,而是从这位老师接到电话开始?

(2分)

10、找出文章中与标题照应的一句话。

(2分)

(二)生命化妆(14分)

林清玄

(1)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

(2)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表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3)因此,我忍不住问她:

“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

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4)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浅浅的微笑。

她说:

“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

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

次级的化妆是把人凸现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

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和年龄的。

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

(5)没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

(6)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

“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

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

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

最好的文章,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7)多么有智慧的人呀!

可是,“到底做化妆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

”我感叹地说。

(8)“不对的。

”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

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

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

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

我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明:

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9)化妆师接着做了这样的结论:

“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

三流的文章是文章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

这样,你懂化妆了吗?

”..

(10)我为这位女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并深为我最初对化妆的观点感到惭愧。

(11)告别了化妆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方,有了这样深刻的体悟:

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上下功

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12)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

11、联系上下文,揣摩第

(1)、(9)段中加点词语“化妆”的具体含义。

(3分)

①以化妆闻名:

②生命的化妆:

12、在与化妆师的交流中,“我”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2分)

好奇轻视→刮目相看→→致敬→→体悟。

13、第(5)段中说“化妆的最高境界是无妆的,是自然”,第(8)段中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

”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

为什么?

(4分)

14、文章最后一句“可惜,在表象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中的“这个道理”指什么?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分)

15、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2分)

a.化师认为最底层的化妆扭曲了人的个性,而拙劣的文章也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

b.第(5)段中“我”“刮目相看”的原因是:

听了化妆师的叙述后,“我”对化妆和化妆师有了新的认识。

c.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和营养,可改变体质。

d.从与化妆师的交流中,“我”体悟到,一切的表象都不是独立自存的,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是从内在里改革。

e.全文以“我”对化妆认识为线索,突出了在表象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人的生命是最可贵的这一主题。

三、古诗文阅读。

(21分)

(一)阅读下列诗歌答题。

(6分)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6、诗歌的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4分)

17、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篇二:

七年级语文试卷与答案】

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14.1

同学们,进入初中以来,大家的语文学习一定取得不少的收获吧,下面请你借这份练

习来展示你学习的能力和成果,相信自己,细心答卷,祝你取得好成绩!

第一部分:

基础积累运用(37分)

1.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2分)

2.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3分)

a.我们的初一语文老师非常可爱,看上去十八、九岁的样子。

b.“我喜欢孩子们,”月亮说:

“特别是那些非常有趣的小不点们。

c.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d.安倍是真的没有听到国内人民的心声呢?

还是故意装作没听见?

3.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读书非常地认真,总是咬文嚼字。

....

b.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真是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

c.每天早晨,他都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

d.王平是一个优秀的学员,他经常向教练请教,真可谓是不耻下问。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防止禽流感疫情不再大规模扩散,各级政府都及时采取了措施。

b.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升写作水平的基础。

c.今天想来,她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d.通过“学会感恩”主题班会活动,同学们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5.下面对课文内容和文体知识解读正确的一项()(3分)

a.《端午日》和《本命年的回想》都是名家散文,作者分别是沈从文和刘绍棠,他们都致

力于“民族风格,乡土特色”。

b.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母亲》《成功的花》

都是以母爱为主题的抒情短诗。

c.《蔚蓝的王国》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这篇散文诗通过想象描写梦中神奇美丽的

大海,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热爱之情。

d.《幼时记趣》出自明代作家沈复的《浮生六记》。

本文紧扣“物外之趣”,写了三个场面。

6.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7

(1)晴空一鹤排云上,。

(2)青山有幸埋忠骨,。

(3)梅雪争春未肯降,。

(4),自将磨洗认前朝。

(5)“”,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6)春冬之时,则,。

(7)《论语》中辩证论述学习和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8.名著阅读(5分)

汤姆叫醒其他两个海盗,三个人大叫一声往外跑。

不到一两分钟,他们已经脱光了衣

服,在白色沙洲边清澈的浅水里追逐、嬉戏打闹了。

他们毫不想念远处这片浩荡的河水那

一边沉睡着的小镇。

也许是一股游移不定的水流,也许是稍稍上涨了的河水把他们的筏子

带走了;不过这只会叫他们高兴,因为筏子一漂走,正如他们和文明之间的桥梁给烧掉了

一般,断了后路。

①这段文字出自小说《》,该语段中的其他两个海盗

是:

,。

(3分)

②这一段文字描述了主人公和小伙伴当了“海盗”以后的生活。

请简要说明这段文字表现

了他们哪些心愿。

(2分)

答:

9.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5分)

(1)请写出汉语里有关“狼”的成语和谚语各一个。

(2分)

①成语:

②谚语:

(2)“小荷”文学社的学员们来到学校图书馆,查找有关“狼”的资料。

他们寻找到了下

面几则材料。

材料一:

狼,食肉目犬科犬属的一种。

性残忍而机警,极善奔跑,常采用穷追方式获

得猎物。

——《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

100多年前,在凯巴伯森林里狼总是伺机猎杀可爱的鹿。

当地居民恨透了狼,

他们组成了狩猎队,专门捕杀狼。

25年后,狼总共被杀掉6000多只。

凯巴伯森林成了鹿

的“自由王国”。

很快,鹿的数量就超过了10万只。

仅仅两个冬天,饥荒、疾病就让鹿死

去了6万只。

人们最终请回了狼,凯巴伯森林又恢复了生机。

——《作恶的鹿与冤屈的狼》

请你就上面的两则材料,多角度阐述你对“狼”的认识。

(不少于两点)(3分)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第10—11小题。

(5分)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0.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

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2分)

1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两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3分)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

(15分)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

“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

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喻皓造塔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①甚精,都料匠喻皓所造也。

塔初成,望之不

正而势倾西北。

人怪而问之,皓曰:

“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上百年,当正也。

其用心之精盖如此!

注释:

①制度,规划,设计。

12.解释加点的词(4分)

(1)患其塔动

(2)匠师如其言..

(3)盖钉板上下弥束(4)人怪而问之..

13.翻译下列语句。

(4分)

(1)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2)其用心之精盖如此!

14.下列加点的“之”字中,意思与例句中“之”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

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

a.问塔动之因b.是吾剑之所从坠..

c.驱之别院d.其虫旧曾有之..

15.《梵天寺木塔》中,喻皓是采用什么方法解决塔动问题的?

(用文中的两个词语回答)

并结合两篇文章内容说说喻皓是个怎样的人。

(4分)

(三)、阅读《济南的冬天》的片段,完成16-20题。

(14分)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

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

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

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②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

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16.选文第①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景的?

写出能体现作者观察顺序的词语。

(3分)

17.“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阅读①段,你认为“妙”具体表现在哪里?

(3分)

18.第①段划线句是运用了想象还是联想的写作手法,“更美的山的肌肤”是指什么时候

的景色?

用一两句话描绘一下这时候的景色。

(3分)

19.“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感?

(2分)

20.选文语言准确生动,多处运用了修辞方法,请找出一处,写出它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并赏析其好在哪里?

(3分)

原句(修辞手法)赏析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5题。

(16分)

不卖

范春歌

(1)我有朋友是个收藏爱好者,尤其喜欢收集民间工艺品。

看了他琳琅满目的收藏品,

很是羡慕。

他曾得意地说,只要肯出大价钱,没有买不来的宝贝。

(2)那天朋友到家来小坐,进门直摇头,以为他淘宝看走了眼,一问,讲了这么件事。

(3)路上,他遇到一对抱着小孩操乡村口音的年轻夫妇站在天桥下问路,朋友也是个

热心人,给指了路。

但那对夫妇好像是第一次到武汉,尽管他说得很详细了,他们还是一

副找不着北的样子。

天冷,风大,小孩冻得直咧嘴。

朋友拿出笔给他们简单画了个路线图。

(4)当那对夫妇要转身的时候,他忽然发现对方提的一个塑料袋里露出一对虎头鞋。

虎头做得粗眉圆眼,古朴可爱,虎身的刺绣也十分少见,便动了心思,问对方能否卖给他。

(5)夫妇俩愣了一下,互相看了一眼笑道,这是孩子他太姥姥做的。

(6)他又问,老人多大岁数了,夫妇俩说八十多啦。

他摸摸虎头鞋说,二十块钱卖给

我怎么样。

年轻的夫妇只是说,孩子他太姥姥做的。

(7)他将虎头鞋拎到手里看了又看:

五十块。

夫妇俩有点不知所措:

师傅,这是孩子

他太姥姥~~

(8)他有点发急地打断他们的话,掏出几张钞票:

好,不说了,一百!

(9)年轻的夫妇没有接钱,从他手里拿过虎头鞋,俩人站在路边轻声商量着什么。

不甘心地喊:

一百二十。

(10)朋友给我们讲到这里,因为激动脸都微微泛红,说当时真有些生气了,虎头鞋虽

好,但就值这个价了,也应该是让这对乡村夫妻动心的价格,足可以给小孩买双上好的皮

鞋。

(11)夫妇俩商量了一会儿,拿着虎头鞋微笑着走向他:

师傅,你这么喜欢,就送给你

好了。

说实话,我们一路问路,就数你最热情,还给画张图。

唉,怎么谢你好呢!

【篇三: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笸箩悬念所然无味人情世故

b、虐杀荡漾风花雪月微不足道

c、嫌恶嘈杂苦心孤诣趾高气杨

d、奸笑诽傍恍然大悟若有所失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们要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不要怨天尤人。

....

b、我早想制作一个航空模型,但多次努力均告失败,只能趋之如归了。

....

c、你我萍水相逢,怎么好意思麻烦你呢?

....

d、做任何事情我们都不能一时心血来潮,而要三思而后行。

....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1)为了__________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那袋麦子搬到屋外晒晒太阳。

(2)今年粮食__________不错,家家麦囤里堆的满满的。

(3)夜幕__________了,草叶上、花朵上、禾苗上出现了一颗颗小露珠。

(4)明天,我和爸爸要去体育馆__________一场足球比赛。

a、防止收成降临观看b、阻止收成降临观赏

c、防止收获降临观赏d、阻止收成降落观看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使我们的英语口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b、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d、只要有勤奋、肯吃苦的决心,什么样的问题都难不倒你。

6、走近名著。

(2分)

①《三国演义》、《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中的两部,另外两部是:

_________、_________②《童年》的作者是_________,作品主要讲述主人公______从3岁到10岁之间的童年生活。

7、仿写句子(2分)

如果没有想象,思维就像花儿失去了营养;如果没有想象,思维就像鸟儿折断了翅膀;如果没有想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文填空(6分)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十年归。

(3)数声风笛离亭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来日绮窗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现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永恒的,这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12分)

【乙】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①有盛名,为司隶校尉②。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③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

“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④坐。

元礼问曰:

“君与仆有何亲?

”对曰: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⑥有师资之尊⑤是仆与君奕世⑦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

“小时了了⑧,大未必佳。

”文举曰:

“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⑨。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与友期行

(2)太丘舍去..

(3)下车引之(4)入门不顾..

(5)诣门者(6)人以其语语之..

10、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尊君在不?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1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12、从选文可以看出孔融与元方两位少年共同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2分)

(二)风筝(节选)(13分)

①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