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7776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docx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必须用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答卷,否则将从总得分中扣除10分;

3、答案必须答在规定的答题区域,否则答案无效。

一、基础知识。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庇护        秕谷      臂膀        筚路蓝缕        笔墨官司

B.荟萃        市侩        污秽        脍炙人口        绘声绘色

C.砒霜    纰漏    砖坯    披肝沥胆    劈波斩浪

D.甲壳    讥诮      撬动      翘首以待      七窍生烟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西方国家元首习惯在圣诞新年期间对国民讲话,祝愿来年顺利。

不过,在春节这个中国的新年节日,他们同样会向华人拜年。

②他们强化招商引资,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全区已建成10个各具特色的新型小城镇,就地农民5万余人。

③来自中国银监会的信息显示,四大银行的上市时间表基本排定,并以先海外、后国内的顺序进行。

A、专诚吸收大概B、专程吸收大概

C、专诚吸纳大致  D、专程吸纳大致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是(3分)

A.网络设计得了大奖后,面对大家的赞扬,他谦虚地说自己只是略通一二,远远谈不上登堂入室。

B.再过几个月就要高中毕业了,三年时光,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好像漫长得长,可现在回头一想,却如白驹过隙一般。

C.有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会突然在脑海中闪现,于是问题便茅塞顿开,这种一下子使问题解决的顿悟,便是所谓的灵感。

D.那本介绍学习方法的书出版后,受到中小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B、近几年,非法职业中介活动越来越多,每逢节后民工大量进城,就是黑中介机构编造虚假信息,骗取民工钱财猖獗之时。

C、如今的手机已不再是单纯的通信工具,因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贴身伴侣,用来尽情表现个人品位。

D、这个村很好地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近两年不但实行了种植结构改革,而且还没有抛荒一分一亩的土地。

二、本大题7小题,共37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5—9题。

苏绰字令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

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周文帝饯于都门外。

临别,谓曰:

“卿家子弟中,谁可任用者?

”让因荐绰。

文帝乃召为行台郎中。

在官岁余,未见知。

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

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

台中咸称其能。

文帝与仆射周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

乃召绰,告之以事,绰即为量定。

惠达入呈,文帝称善,谓曰:

“谁与卿为此议者?

”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佐王才。

文帝曰:

“吾亦闻之久矣。

”寻除著作佐郎。

文帝曾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行至城西汉故仓池,顾问左右,莫有知者。

或曰:

“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

”文帝乃召绰问,具以状对。

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

文帝益嘉之,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

遂留绰至夜,问以政道,文帝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

语遂达曙不厌。

诘朝,谓周惠达曰:

“苏绰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

”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

自是宠遇日隆。

文帝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

又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

其一先修心,其二敦教化,其三尽地利,其四擢贤良,其五恤狱讼,其六均赋役。

文帝甚重之,常置诸坐右。

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

 绰性俭素不事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政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

文帝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焉。

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

及还,启知而已。

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

积思劳倦,遂成气疾。

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北史·苏绰传》)

5.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寻除著作佐郎。

除:

免职。

B.其五恤狱讼。

狱:

案件。

C.文帝整衣危坐。

危:

高高地。

D.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

处分:

处罚。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皆询于绰而后定②赵氏求救于齐

B.①台中咸称其能②余嘉其能行古道

C.①因称其有佐王才②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D.①乃召绰,告之以事②予以愚获罪,谪潇水上

7.下列句子中,是被动句的一句是()

A.从兄让为汾州刺史。

B.在官岁余,未见知。

C.周文帝饯于都门外。

D.自是宠遇日隆。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绰博览群书,擅长计算之法,先后受到他的从兄苏让和仆射周惠达的推荐,周文帝当即任命他为汾州刺史,使他得以充分表现出色的才能。

B.周文帝与仆射周惠达讨论政事,惠达不能回答,于是叫来苏绰,把讨论的事情告诉他,苏绰立即为他裁定。

惠达再进入里面呈报,周文帝叫好。

C.周文帝去昆明池看鱼,骑在马上与苏绰交谈,结果连网也没张就回长安城,夜里将苏绰留下来继续询问治理国家的方略,一直谈到天亮。

D.苏绰辅佐周文帝进行改革,拟了“先修心”“敦教化”等六条诏书,周文帝非常重视,自己经常放在身边,并命各部门官员熟读通晓。

9.断句和翻译。

(11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3分)

绰性俭素不事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政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文帝乃召绰问,具以状对。

②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

③所以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闻砧①

孟郊

  杜鹃声不哀,断猿②啼不切。

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

  杵③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

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悲。

【注】①砧:

古代妇女捣衣用的砧板。

②断猿:

即断肠之猿。

③杵:

古代妇女捣衣用的棒槌。

⑴本诗开头“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语言浅白而内涵丰富,请联系下文作简要赏析。

(3分)

⑵后四句主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3分)

 

1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

(任选4题,多选则按前4题计分每空1分,共8分)

①,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形影相吊。

②但以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④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⑤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谈作文

朱光潜

我们对于许多事,自己愈不会做,愈望朋友做得好。

我生平最大憾事就是对于美术和运动都一无所长。

幼时薄视艺事为小技,此时亦偶发宏愿去学习,终苦于心劳力拙,怏怏然废去。

所以每遇年幼好友,就劝他趁早学一种音乐,学一项运动。

其次,我极羡慕他人做得好文章。

每读到一种好作品,看见自己所久想说出而说不出的话,被他人轻轻易易地说出来了,一方面固然以作者“先获我心”为快,而另一方面也不免心怀惭怍,惟其惭怍,所以每遇年幼好友,也苦口劝他练习作文,虽然明明知道人家会奚落我说:

“你这样起劲谈作文,你自己的文章就做得‘蹩脚!

’”

文章是可以练习的么?

迷信天才的人自然嗤着鼻子这样问。

但是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废。

古今许多第一流作者大半都经过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训练。

法国福楼拜尝费三个月的功夫做成一句文章;莫泊桑尝登门请教,福楼拜叫他把十年辛苦成就的稿本付之一炬,从新起首学描实境。

我们读莫泊桑那样的极自然极轻巧极流利的小说,谁想到他的文字也是费功夫作出来的呢?

小泉八云给张伯伦教授的信也有一段很好的自白,他说:

“题目择定,我先不去运思,因为恐怕易生厌倦。

我作文只是整理笔记。

我不管层次,把最得意的一部分先急忙地信笔写下。

写好了,便把稿子丢开,去做其他较适宜的工作。

到第二天,我再把昨天所写的稿子读一遍,仔细改过,再从头至尾誊清一遍,在誊清中,新的意思自然源源而来,错误也呈现了,改正了。

于是我又把他搁起,再过一天,我又修改第三遍。

这一次是最重要的,结果总比原稿大有进步,可是还不能说完善。

我再拿一片干净纸作最后的誊清,有时须誊两遍。

经过这四五次修改以后,全篇的意思自然各归其所,而风格也就改定妥帖了。

小泉八云以美文著名,我们读他这封信,才知道他的成功秘诀。

一般人也许以为这样咬文嚼字近于迂腐。

在青年心目中,这种训练尤其不合胃口。

他们总以为能倚马千言不加点窜的才算好脚色。

这种念头不知误尽多少苍生!

在艺术田地里比在道德田地里,我们尤其要讲良心。

稍有苟且,便不忠实。

听说印度的甘地主办一种报纸,每逢作文之先,必斋戒静坐沉思一日一夜然后动笔。

我们以文字骗饭吃的人们对此能不愧死么?

文章像其他艺术一样,“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精微奥妙都不可言传,所可言传的全是糟粕。

不过初学作文也应该认清路径,而这种路径是不难指点的。

学文如学画,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

在这两条路中间,写生自然较为重要。

可是临帖也不可一笔勾销,笔法和意境在初学时总须从临帖中领会。

从前中国文人学文大半全用临帖法。

每人总须读过几百篇或几千篇名著,揣摩呻吟,至能背诵,然后执笔为文,手腕自然纯熟。

欧洲文人虽亦重读书,而近代第一流作者大半由写生入手。

莫泊桑初请教于福楼拜,福楼拜叫他描写一百个不同的面孔。

可是这并非说他们完全不临帖。

许多第一流作者起初都经过模仿的阶段。

莎士比亚起初模仿英国旧戏剧作者。

布朗宁起初模仿雪莱。

陀思妥也夫斯基和许多俄国小说家都模仿雨果。

我以为向一般人说法,临帖和写生都不可偏废。

读书只是一步预备的工夫,真正学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写生。

要写生,须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

中国国文教员们常埋怨学生们不会做议论文。

我以为这并不算奇怪。

中学生的理解和知识大半都很贫弱,胸中没有议论,何能做得出议论文?

许多国文教员们叫学生入手就做议论文,这是没有脱去科举时代的陋习。

初学作议论文是容易走入空疏俗滥的路上去。

我以为初学作文应该从描写文和记叙文入手,这两种文做好了,议论文是很容易办的。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学美术,学运动,都必须从小开始学,成人之后再学,就必然事倍功半,只能“怏怏然废去”。

B.作者羡慕他人善于写作,并不是因为他的写作真的很“蹩脚”,而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

C.有人认为写文章主要靠天资,刻苦练习没有意义,作者认为天资固然重要,练习也必不可少。

D.对莫泊桑这样的天才来说,费尽心力去写反而写不好,所以福楼拜让他烧掉写了十年的书稿。

E.莎士比亚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之所以能成为一流作家,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起初的模仿阶段。

13.关于写作,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善于写作,可以看看他能不能轻而易举地写出别人早就想写,但又写不出来的语句。

B.写作有技巧,但说得出来的技巧都不是真正的技巧,真正的技巧是无法传达的,这就是所谓妙不可言。

C.写作离不开模仿,中国文人和欧洲文人在这一点上完全相同,都是从模仿别人的作品开始学习写作的。

D.封建社会科举考试主要考议论文,影响到现代的写作训练,入手就写议论文,容易犯空疏俗滥的毛病。

14.请从如何成为一流作者、如何写出优秀作品两方面,概括小泉八云的例子所揭示的道理。

(4分)

15.请根据文意,具体说说作者给初学作文的人指点了怎样的路径。

(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在答题卡上给你所选的文体打“√”。

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翻浆

毕淑敏

那年,我从西藏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10天,到了一处戈壁。

正是春天,道路翻浆。

 突然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

”司机破口大骂。

我这才看清是一个人。

浑身是土的人。

他穿着一件尿碱黄色的旧大衣,拎着一个姜黄色的破袋子,袋口绑着一缕骆驼黄色的绳子。

“我不是找死。

我要搭车。

我得回家。

“不搭!

你没长眼睛吗?

司机楼子已经坐满,哪有你的地方!

”司机愤愤地说。

“我没想坐司机楼子。

我蹲大厢板就行……我爱人生孩子了……没有奶……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赶不回去,孩子就饿死了……。

为了那个女婴,我一咬牙说:

“你上车吧。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

司机说:

“我有一个同事,一天突然消失了。

原来是个知青,化装成可怜的人,拦了师傅的车。

上车后把师傅杀死,甩在沙漠,自己把车开回了上海。

从此我们车队绝不搭任何不认识的人。

”[

我立刻心里一沉。

我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

朦胧的月晕中,那个土色的男子如一团肮脏的雾,抱着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遗弃的篮球,被橡胶击得嘭嘭作响。

“他好像有点冷。

别的就看不出什么了。

”我说。

“再仔细瞅瞅。

这一次,我看到搭车人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

“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狠踩一脚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

车速接近极限。

我从小洞窥探,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

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我把所见同司机讲了,他笑了,说:

“这就对了,他偷了东西,原本要跳车的,现在车速这么快,他若是跳下去就是找死。

他不敢动了”

路面变得汹涌澎湃,车速减慢了。

大厢上的人也很灵敏地觉察了速度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司机说:

“扶好你的脑袋。

”在他的右脚残忍地踩下去的前一秒,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

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大厢板上的男人,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几乎被卸成零件。

“最低也是个脑震荡。

看他还有没有劲头偷东西。

”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那男人艰难地在轮胎缝里爬,不时地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

那边,他扎在小米口袋上的骆驼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的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到了。

”司机干巴巴地说。

到兵站。

这是我们今晚的宿营地,那个贼娃子住的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

那个人挽着他的黄口袋,像个木偶似地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

不过个把时辰,他苍老得分辨不出年龄了。

除了原有的赭黄之外,脸上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学”。

[来源:

]

他说:

“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怕我的小女儿喝不上米汤,现在到天亮前,我赶得到家了……学学……”他抹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

看着他准备赶路的蹒跚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

“你停下!

“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

”我很严正地对他说。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那个土黄色的人孤独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负重荷的样子。

我爬上大厢板,我看到了我的提包,它像一个胖胖的婴儿,安适地躺在黝黑的轮胎中。

不放心地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

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

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

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选自《毕淑敏文集》,有删改)

【注】翻浆,指春暖解冻的时候,地面或者道路出现裂纹并渗出水分和泥浆。

16.文中描写搭车人“孤独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负重荷的样子”,为什么会“不负重荷”呢?

(4分)

17.文中三次写到“骆驼黄的绳头”,这样写分别有何作用?

(5分)

18.“我”与司机这两个形象有什么共同点?

作者这样写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2009年网瘾调查报告

朱磊

今天上午,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京发布《2009年青少年同瘾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表明青少年网瘾状况并不让人乐观。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城市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的14.1%,人数约为2404.2万人,其中年龄在18至23岁的青少年网瘾比例最高,其次是24至29岁。

而网瘾青少年主要是“网络游戏成瘾”,其次是“网络关系成瘾”。

近一半网瘾青少年(47.9%)把“玩网络游戏”作为其上网的主要目的并且花费的时间最长,属于“网络游戏成瘾”;13.2%的网瘾青少年在“聊天或交友”上花费的时间最长,属于“网络关系成瘾”。

在上网目的方面,网瘾青少年中选择以“玩网络游戏”为主要上网目的的比例(47.9%)远远高于非网瘾青少年中选择这一选项的比例(21.1%);而非网瘾青少年中以“学习和工作”(45.5%)为主要上网目的的比例则显著高于网瘾青少年(31.5%)。

  此外,调查发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城市,网瘾青少年比例高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

调查人员分析认为,发展水平高的城市青少年接触网络频度较高、时间较早,在对网络的认识和使用方面,较不发达城市更为成熟。

此外,发达城市青少年所接触的教育及课外活动资源比较丰富。

青少年在课余时间会被安排更多与网络无关的事项。

而不发达城市的青少年如果对于学习或生活感到厌烦。

没有其它地方可去,也没有其它事情可做,他们更容易到网吧上网,导致网瘾。

  本次调查中还发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网瘾青少年中有60%的人使用过手机上网,非网瘾青少年使用过手机上网的比例仅为49.4%,网瘾青少年更多地尝试过使用手机上网。

而在使用过手机上网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比例为16.2%,高于全体青少年网民中的网瘾比例(14.1%)。

   “随着手机上网越来越便利.手机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手机上网有可能会成为青少年网瘾的一个新动向。

”报告说。

                                                  

青少年为什么热衷上网?

      

调查人员在访谈中发现,青少年认为网络是一个逃避消极情绪的良好处所,给予了他们逃避现实、减轻心理压力、填补空虚生活的机会。

网络在青少年眼中还是一个与他人交流的良好平台,让他们可以“更自信”、“更舒适”。

而网瘾青少年将“成就感”和“满足感”视为他们从网上得到的最快乐的东西,网瘾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性更强。

   

调查显示,网瘾青少年中“平常不主动与人交往”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网瘾青少年。

在非网瘾青少年中,有29.1%的青少年“平常不主动与人交往”;而在网瘾青少年中,这一比例达到38.0%。

   

此外,网瘾青少年与非网瘾青少年在家庭结构和家庭氛围上有显著差别:

在网瘾青少年中身处单亲家庭的孩子比较多;网瘾青少年往往与家长缺乏交流沟通,或者互相不能理解。

  ③

此次调查还发现,目前网瘾治疗行业情况不容乐观。

多数治疗机构存在着网瘾判定标准不明确、网瘾形成原因研究不深入、网瘾治疗的方法没有针对性、网瘾治疗机构师资力量难以保证等问题,甚至还有些机构仅仅把治疗网瘾当成赚钱的工具。

而很多在这些机构中接受治疗的青少年对于自己出去后能否彻底戒除网瘾并不抱有很大信心。

调研人员认为,随着网瘾问题愈来愈广泛地进入公众视野,对这一行业的规范和管理亟待加强。

   

在网瘾戒除和预防方面,调查显示,72.6%的青少年网民认为应该由政府来出资建立国家级网瘾预防和救助基金,51.3%的青少年网民认为需要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

 报告谈到,我国已经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涉度到采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

但是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以往的条款已经元法保证青少年健康上网,制定专门的来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已迫在眉睫。

   

“网瘾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它涉及个人、家庭、学校、治疗机构等社会多方面因素,需要各方的合作才能解决。

”报告总结说。

(节选自《法制日报》,2010年2月2日)

19.请用简洁的语言为文中的三个小节分别拟一个小标题,填入横线上。

(4分)

20.列数据是报告常用的方法。

以第一小节的第二段为例,说说其表达作用。

(5分)                                                                                  

21.报告中说网瘾“涉及个人、家庭、学校、治疗机构等社会多方面因素,需要各方的合作才能解决。

”请你根据对报告的理解,给出至少五点建议。

(6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0分。

22、学习古典诗歌,我们徜徉在诗歌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我们仰视历史天空灿烂的诗星,我们鉴赏诗歌,解读人品,体验真情。

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造例句续写两组句子,构成排比。

(4分)

例句:

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

(1)

(2)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西游记》被多次翻拍;《红楼梦》翻拍海选刚落幕;《四世同堂》翻拍已经完成,4月28日中央一套开始播出。

材料二:

1985版的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被认为代表中国本土电视剧“正史”的开端。

新版刚播出一集,新旧版的对比就越来越热闹,甚至有人直言翻拍多余,超越经典是妄想。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内容。

(2分)

(2)对上面材料反映的问题,你是怎么看的?

(100字左右)。

(4分)

六、作文。

(60分)

24.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所接受的教育都是爱祖国爱人民爱他人,“爱自己”似乎成了自私、自恋的代名词其实爱自己不是自私,不是自我中心,而是我们感受幸福的前提,也是爱他人的先决条件。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是否懂得爱自己?

你认为怎样做才是真正爱自己?

请以“爱自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中山市第一中学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第一次段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A.庇(bì)护  秕(bǐ)谷  臂(bì)膀    筚(bì)路蓝缕  笔(bǐ)墨官司B.“侩”、“脍”读kuài,其余读huì。

D.翘首以待qiáo)

2、C(“专诚”指特地,“专程”是专为某事而到达某地。

“吸收”指物体或有机体等把外界的物质吸到内部,“吸纳”是吸收、接纳。

“大致”和“大概”都是副词,表示推测语气,用于对情况和数量的推测。

“大概”在表示推测语气时,比“大致”多偏重于猜测,而不是肯定;“大致”在表示推测语气时,比“大概”多偏重于肯定,而不是推测。

3、C(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境界;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茅塞顿开”指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

形容忽然理解、领会;洛阳纸贵比喻著作风行,广为流传;

4、A(B、“每逢民工进城……就是……之时”,主宾搭配不当。

C、不合逻辑,上下句无充分的因果关系D、分句语序不当,复句的分句位置互换。

5.B(A除:

授官;C危:

正,端正;D处分:

处理安排。

6.D(以:

把/因为A向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