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好学阅读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3828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冕好学阅读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王冕好学阅读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王冕好学阅读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王冕好学阅读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王冕好学阅读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王冕好学阅读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王冕好学阅读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王冕好学阅读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王冕好学阅读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王冕好学阅读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王冕好学阅读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王冕好学阅读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王冕好学阅读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王冕好学阅读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王冕好学阅读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王冕好学阅读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王冕好学阅读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王冕好学阅读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王冕好学阅读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冕好学阅读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王冕好学阅读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王冕是一个好学不倦,勤奋刻苦,孝顺的人。

王冕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都能勤奋刻苦,好学不倦,用心致志地读书,我们也应当向他学习,学习他坚决的志向,坚韧的学习精神。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到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同学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悄悄地记住。

晚上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遗忘了。

父亲大怒,打了他一顿。

过后,他仍是这样。

他的母亲说:

“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

”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悄悄地走出去,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亮光诵读,书声琅琅始终读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凶恶凶狠,令人可怕。

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宁静,似乎没有观察似的。

安阳的韩性听说这件事,对此感到很惊诧,将他收作同学,王冕发奋学习最终成为一个博学多通的儒生,韩性死后,他的门人侍奉王冕就像侍奉韩性一样。

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了,

于是王冕把自己的母亲迎接到越城赡养。

时间长了,母亲想要归还老家,王冕就买牛来架母亲的车,自己亲自穿着古代的衣服跟在车后。

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自己也笑。

篇二:

文言文阅读练习(带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

练习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听已,辄默记。

或牵牛来责蹊田。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

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宋濂《王冕传》

1.分别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说明正确的项。

①窃入学舍A.偷东西B.偷偷地C.私自(谦辞)(B).

②儿痴如此A.痴呆B.痴迷C.白痴(B).

③恬若不见A.宁静B.安适C.坦然(C).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两个?

其?

都是代词?

那个?

A.暮归,忘其牛查无其人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而)喻之以理(用)....

C.执策映长明灯读之(它)赤子之心(的)D.录为弟子(作为)为虎作伥(替,给)....

3.文中“儿痴如此”的“此”指代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D指?

父怒,挞之?

,仍如从前一样)

A.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B.暮归,忘其牛。

C.或牵牛来责蹊田。

D.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

王冕白天放牛?

,不合文意)

A.王冕放牛而跑到学堂听同学读书,直到傍晚才回家,遗忘了放牛的事。

B.因牛踩坏了农田,王冕遭到父亲责打,可过后他仍旧如从前一样去听同学读书而忘了放牛。

C

D.韩性听到了王冕好学苦读的事,收王冕做弟子,王冕后来成为博通的学者。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或牵牛来责蹊田。

译文:

有的人牵着牛来责怪牛踩了地里的庄稼。

(?

责?

是?

责怪?

之义)

②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译文:

安阳人韩性听说此事以后认为王冕别出心裁(?

异之?

以之为

异?

练习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楚)宣王问群臣曰:

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楚将)也,果诚何如?

群臣莫对。

江一对曰: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

‘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通?

嘱?

,交给)之昭奚恤。

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战国策〃楚策》)

1.说明文中加线的词语

①求:

②信:

③走:

④地方:

土地方圆⑤其实:

他们实际⑥犹:

犹如

2.把下列句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归为一类(可归为四类)

A.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B.虎求百兽而食之

C.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D.故遂与之行

E.兽见之皆走F.今王之地方五千里

G.而专属之昭奚恤H.其实畏王之甲兵也

I.犹百兽之畏虎也

第一类(相当于“它”“他”,作代词)有:

其次类(相当于“它们”“他们”,代词)有:

第三类(相当于“的”,助词)有:

第四类(主谓短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翻译时不译,助词)有:

3.这则寓言要表达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D)

A.讽刺楚宣王看事情愚蠢。

B.讽刺楚宣王上了昭奚恤的当。

C.说明要有强大军队的缘由。

D.说明北方国家怕昭奚恤的缘由。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果诚何如译文:

果真怎么样(何如:

怎么样)

②虎以为然译文:

老虎认为它说的对(然:

对)

③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译文:

天帝让我做百兽的首领,现在您要吃我,这是违反天帝的指令!

(长,首领;

是,这)

练习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

为(为,相当于?

于?

)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

‘何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

’王曰:

‘何坐(坐,犯罪)?

’曰:

‘坐盗。

’?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诣,到)王。

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枳zhǐ,枳树,果实酸苦)。

叶徒相像,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有?

唯恐?

也许?

之意)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

熙?

通?

戏?

)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春秋》)

①习辞:

擅长辞令②方:

将要③固:

原来

④徒:

只是⑤其实:

它们的果实

2.说明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吾欲辱之,何以也(用,介词)②为其来也(他,代词)..

③橘生淮南则为橘(那么,连词)④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在,介词)..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相同的一组是(D,转折)

①吾欲辱之,何以也?

(假设)②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并列)

③叶徒相像,其实味不同④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①过王而行译文:

经过大王面前行走(过,经过)

②所以然者何?

这样的缘由是什么(所以,表缘由)③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练习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起兵反秦)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文字)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即敌一人,对抗一个人)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竟学。

……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

毋妄言!

族矣!

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史记》

1.上面文言文中消失的人名、地名分别是

人名:

地名:

2.下列句中加线字的意义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B,妄,胡乱)

A竟:

完毕。

B.毋妄言妄:

傲慢。

C奇:

这里是“认为?

特别”之意。

D惮:

畏惧。

3.说明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写在括号内)

(1他的,代词)(2就是,副词关心推断)

(3(他,代词)(4就,副词)

(5(其中的,代词)(6由于,介词)

(7)虽吴中子弟(即使,连词)

4.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最终学完了兵法,不合文意)

A.项羽的祖父是楚将项燕,他是被秦将王翦杀死的。

B

C.秦始皇游会稽时,项羽竟说“彼可取而代也”,可看出他有大志与士气。

D.项羽的身材、力气超过一般人,他在吴中青年人中很有威望。

(1)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杀死的

(2)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学文字,能够记写名姓就行了

(3)彼可取而代也他可以取而代之

(4)籍长八尺余,才气过人项籍身高八尺多,力气能举起大鼎

练习五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汉)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管理皇族事务的官)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

以河内守(周)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驱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gò

u,拉开弓)___,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

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

将军令曰: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符节)诏将军:

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介胄(介,铠甲;

胄,头盔)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入称谢:

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

嗟乎,此真将军矣!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称善者久之。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C,使动)

A.上自劳军自:

亲自B.军士吏被甲被:

披..

C.锐兵刃锐:

锐利D.曩者霸上曩:

以前..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

亚夫为将军,军细柳(担当)已而之细柳(到,动词)..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被动)称善者久之(音节衬词)..

A.两个“为”不同,两个“之”也不同。

B.两个“为”不同,两个“之”相同。

C.两个“为”相同,两个“之”不同。

D.两个“为”相同,两个“之”也相同。

3.对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彀___,持满持满:

把弓拉满。

..

B.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按辔:

控着缰绳。

C.天子为动,改容式车式车:

将身子俯在车前横木上表示敬意。

D.皇帝敬劳将军敬劳:

尊敬地慰问。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周亚夫治军严谨的一组是(B)

①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___,持满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③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将军之诏④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⑤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⑥皇帝敬劳将军

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②④⑥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

A.没写周亚夫如何冲锋陷阵,也没有写他军事方面的卓识宏论,只是描写在匈奴大举入边的状况下,细柳营的一级战备状态,便充分表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严格的治军作风。

B.汉文帝在大敌当前,布置好防务后,亲自劳军,在细柳营中接连受到“非礼”,他不但未发龙威贬谪周亚夫,反而“称善者久之”,足见汉文帝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爱才、识才、任才的君主。

C.周亚夫下令开营门,天子车马才进入军营而慢行,文帝派人向周亚夫赔礼致敬。

D.文章结尾既是汉文帝劳军后的结论,也是对周亚夫的评价,一褒一贬的对比出自皇帝之口,不仅有鲜亮的艺术效果,也使人感到有一种不行替代的权威性,从而加深读者对周亚夫形象的认识。

6.翻译下列语句。

(1)天子先驱至译文:

天子的先头卫队到了

(2)成礼而去译文:

完成礼仪就离开了

(3)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军队中听将军指令,不听天子的诏令

练习六

太祖(曹操)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

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

冲(曹冲)谓....

曰:

待三日中,然后自归。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太祖问之,冲对曰:

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

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太祖曰:

此妄言耳,无所苦也。

..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

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县,通?

悬?

)柱乎?

一无所问。

....

——《三国志〃魏书》

1.说明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啮:

咬。

②首罪:

自首请罪③免:

赦免

④以为:

认为⑤忧戚:

哀痛⑥俄而:

片刻,一会儿⑦闻:

告知,使……听到⑧一:

完全

2.比较下列两句中的“以”字意义和用法,并作说明。

(1用,介词。

(2把,介词。

3.下列两句属于文言文哪种特别句式?

说说它们的句式标记是什么。

(1)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

(2)今单衣见啮

属于

句式标记:

(1)

(2)4.对此文主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A、C、D都有不确之处。

A.曹操能严明执法,但在曹冲的劝告下,能宽恕因客观缘由犯错误的官吏。

B.曹操法纪严明,曹冲奇妙设法关心犯错误的官吏免于受严惩。

C.曹操法纪严明,但因宠爱曹冲而宽恕了犯错误的官吏。

D.曹操能严明执法,曹冲奇妙设法使曹操没有发觉官吏所犯的错误。

(1)待三日中,然后自归

等到第三天里,然后去自首(?

自归?

自首?

(2)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装做不兴奋,脸上露出愁容(?

谬?

装作?

之义,?

愁色?

愁容?

(3)此妄言耳,无所苦也。

这是傲慢的话罢了,没有什么苦痛的(?

妄?

胡乱?

苦?

指?

苦恼?

练习七

戊子,上(唐太宗)谓侍臣曰:

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

魏征对曰:

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

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

上曰:

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资治通鉴》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犹当虚己以受人”的“虚”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使动用法)

A.故智者献其谋B.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篇三:

“王冕(人名),字元章”阅读答案

王冕(人名),字元章。

幼贫,父使牧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打)之,已而(不久)复然。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夜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

会稽(地名)韩性(人名)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称通儒(博通经典的儒士)。

性卒(死),门人事冕如事性。

(2021年杭州中考加试题)

1、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暮乃反(同返)

B、会稽韩性闻而异之(认为别出心裁)

C、亡其牛(杀死)

D、冕因去依僧寺(前往)

2、下列加点的词语,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冕因去依僧寺(由于)

B、已而复然(这样)

C、暮乃反(才)

D、遂称通儒(于是,就)

3、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暗暗地进同学宿舍去听同学们读书。

B、暗暗地进同学宿舍去听老师们上课。

C、偷偷地进学校去听老师们上课。

D、偷偷地进学校去听同学们读书。

4、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这孩子对读书如此入迷,不能再让他这样做了吧?

B、这孩子傻到这样的地步,不能再让他这样做了吧?

C、这孩子对读书如此入迷,为什么不就让他读书呢?

D、这孩子对读书如此入迷,为什么不就让他读书呢?

5、下列分析,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王冕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乃反,夜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这些事例都表明他有深厚的学习爱好。

B、王冕好学,是由于老师的教导使他从小懂得这样的道理:

只要主动刻苦地学习,就会有所成就。

他因此而成为德高望重的人,受到全___的敬重。

C、王冕的好学精神,首先感到了他的母亲,然后又感动了韩性,他因此走上了学习之路,最终成为博通经典的儒士。

D、王冕博通经典,是博学之士,所以在韩性死后,韩性的同学就以王冕为师,跟他学习。

答案:

1、C2、A3、D4、C5、B

《王冕好学阅读答案》由:

创业找项目整理

链接地址:

l

转载请保留,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