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精神护理学讲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33309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5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与精神护理学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心理与精神护理学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心理与精神护理学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心理与精神护理学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心理与精神护理学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心理与精神护理学讲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心理与精神护理学讲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心理与精神护理学讲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心理与精神护理学讲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心理与精神护理学讲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心理与精神护理学讲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心理与精神护理学讲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心理与精神护理学讲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心理与精神护理学讲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心理与精神护理学讲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心理与精神护理学讲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心理与精神护理学讲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心理与精神护理学讲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心理与精神护理学讲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心理与精神护理学讲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与精神护理学讲稿.docx

《心理与精神护理学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与精神护理学讲稿.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与精神护理学讲稿.docx

心理与精神护理学讲稿

通过提问学生在她们以前的学习生活当中有没有听说过或接触过心理这个词,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介绍心理的概念,引入本课的题目心理与精神护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与精神的概述

一、心理与精神的概念

心理又称精神或心理现象,是指人在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中,与他人和内外环境外环境发生交互作用,而引起的主观活动及行为表现。

(一)心理结构

心理现象是心理结构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部分。

1、心理过程:

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也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过程。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

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者的关系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维持着心理活动的统一和完整。

2、人格:

又称个性,是在心理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包括人格倾向性、人格特征及自我意识三部分。

(二)心理的实质

1、脑是心理的物质基础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3、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

二、心理与精神健康的标准

(一)概念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中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二)原则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三)标准

1、心理活动强度

2、心里活动耐受力

3、周期节律性

4、意识水平

5、暗示性

6、康复能力

7、心理自控力

8、自信心

9、社会交往

10、环境适应能力

(四)心理健康的现状

1、国内心理健康状况:

神经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

2、国外心理健康状况:

发病年龄越来越早。

人数越来越多。

三、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

(一)概念与分类

心理问题是由现实问题引起,近期发生,持续时间不长,内容相对局限,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没有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暂时的心里不健康状态。

属于正常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1、一般心理问题:

是近期发生的由社会的现实因素激发引起的情绪波动,其特点是持续时间短,情绪反应能得到理智控制,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剧烈的心理紊乱状态,思维仍能保持严密的逻辑性,人格完整。

2、严重心理问题:

是由应激引起相对强烈的心神紊乱状态,其特点是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在一年之内、内容部分泛化,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二)精神疾病的概念

是指在各种因素影响下,造成大脑功能失调,导致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和智力、自我意识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属于异常心理。

第二节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一、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一)情绪、情感

良好的情绪状态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

(二)人格特征

培养和完善健全的人格是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心理冲突

心理冲突有利有弊。

二、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一)生活环境因素

生活习惯不当,影响健康

(二)重大生活事件

会成为导致心理失常或精神疾病的应激源。

(三)文化教育

教育因素包含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1、早期教育、家庭环境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2、儿童与父母关系父母的教养态度、教养方式、家庭的类型等也会对个体以后的心理发展和人格形成严重影响

3、学校教育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4、不同的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健康也有重大影响。

第三节心理与精神护理概述及对护士的要求

一、概述

(一)概念

是将心理学、精神病学理论和技术运用于现代护理领域,以系统化整体护理理念指导,研究各种病人的心理、行为变化规律,探寻解决病人心理、行为问题的护理技术;研究如何为病人创设安全的、愉快的、人性化的治疗环境,从而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病人的心身早日康复的科学。

(二)任务

1、研究各类病人的心理行为特点、心理行为变化规律、干预方法和技术。

2、研究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调控病人的不良情绪;在整体护理中,心理护理如何与其它护理方法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3、研究与精神病人的沟通技巧,通过护理工作和护士的言谈举止,与病人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开展心理护理。

4、不断地研究和完善对各种躯体疾病病人的具体护理方法。

5、研究如何理解和识别精神病人内心病态体验和正常的心理需要。

6、研究如何在社区开展对病人、亚健康、和健康人群及家庭的健康咨询服务,如何对精神病人家庭康复进行护理工作。

7、研究如何培养和训练病人的生活技能、人际交往的技巧等,使病人在疾病好转后能及时回归家庭和社会。

二、心理与精神护理工作对护士的要求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坚实的专业知识

(三)稳定的心理素质

(四)娴熟的心理与精神护理技巧

1、学会共情

2、善于倾听

3、善于使用肢体语言

第二章心理过程与人格

第一节心理过程

一、认识过程

(一)感觉

概述

1、定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剥夺实验

2、感觉的种类

1)外部感觉:

包括: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2)内部感觉:

包括:

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觉)。

3、感觉的重要意义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较复杂的心理现象都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感觉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第一步,是我们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

感觉的基本特性

1、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

如视觉适应(暗适应、明适应)、味觉适应、嗅觉适应、听觉适应

2、感觉对比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3、联觉

4、感觉的发展与补偿

5、感觉后像

(二)知觉

概述

1、定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P78、-1)

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产生的。

它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综合反映。

2、知觉的种类

(1)空间知觉

(2)时间知觉(3)运动知觉

知觉的基本特性

1、知觉的整体性

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把不同部分的刺激信息作为整体反映的过程。

(P90、3)

人在作整体性知觉过程中遵循以下组织原则:

(P87-89)相似原则、接近原则、闭合原则、连续原则。

2、知觉的选择性

从背景中选择知觉对象的过程。

知觉对象与背景可以互换:

双关图实验。

3、知觉的理解性

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言加以概括、赋予意义的过程。

(P92、2)如:

两可图:

老妇与少女

4、知觉的恒常性

由于个体的知识经验的参与,知觉并不因知觉条件(如距离、角度、光亮等)的变化而变化,仍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特征。

包括:

大小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等。

错觉错觉是歪曲的知觉

1、常见的错觉

(1)图形错觉

(2)大小错觉(3)形重错觉

2、错觉产生原因与意义

痛觉痛觉是极其复杂的感觉,痛觉与医学的关系密切。

强烈的疼痛:

1.导致躯体功能的紊乱,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2.对日常生活和心理造成很大伤害。

痛觉特征:

无特定的适宜刺激。

主观体验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性,痛觉体验包括了痛知觉和痛反应。

痛觉与情绪的关系是单极的:

痛觉——不愉快情绪——逃避行为。

痛觉评估

患者主诉法

视觉模拟法

口述评分法

马盖尔问答法

0=无痛

1=有疼痛感,但不严重

2=轻微疼痛,病人不舒适

3=疼痛,病人痛苦

4=疼痛较剧,有恐惧感

5=剧痛

其他:

临床实践中,对病人疼痛的评估,还需结合病人的表情、活动、睡眠以及饮食情况等。

疼痛剧烈时,病人面部有皱眉、咧嘴等痛苦表情;有呻吟、呼叫或痛哭;躯体有扭曲或在床上辗转反侧;有时伴大汗淋漓、失眠、纳差等表现。

这些都是重要的疼痛评估的客观指标。

痛觉感受性质的影响因素:

生理因素:

受损伤程度、部位、年龄、性别等

心理因素:

对疼痛的态度、注意、暗示、情绪等。

1、意义

2、影响疼痛的心理社会因素

(三)记忆

1.记忆的概念:

以往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2.记忆的分类

按记忆形式(内容):

形象记忆

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

运动记忆

按信息存留的时间:

瞬时记忆(感觉性记忆):

0.25~1秒

短时记忆(工作记忆):

几秒至1分钟

长时记忆:

几分钟至几年,甚至终生

3.记忆过程

识记-保持-再现(再认和回忆)

4.遗忘及其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复习点的确定

(1)从中观察时间间隔20分钟,1小时,8-9小时,1天,2天我们不复习会记得所学的百分之多少,对此先给一个复习的方法。

(2)人的记忆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种

第一个记忆周期是5分钟

第二个记忆周期是30分钟

第三个记忆周期是12小时

这三个记忆周期属于短期记忆的范畴

(3)下面是几个比较重要的周期:

第四个记忆周期是1天

第五个记忆周期是2天

第六个记忆周期是4天

第七个记忆周期是7天

第八个记忆周期是15天

思考题:

⏹如果你必须记忆一些术语或定义,通过看(例如阅读印刷的卡片)来记忆或通过听(例如出声地朗读)来记忆,哪种方式效果更好?

如果材料以视觉(例如书)或言语(例如演讲)形式呈现,你能更好地记忆吗?

你如何根据自己的感觉偏好来安排自己的学习?

(四)注意

1.注意的概念:

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贯穿于心理活动的始终。

2.注意的品质

广度:

8-9个黑色圆点

(范围)4-6个英文字母

3.注意的分类

1)不随意注意:

即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2)随意注意:

即有意注意,又目的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在不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受意志支配的注意。

3)随意后注意:

随意后注意是指向一个对象后期所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有一定的目的,但又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

4.注意的特征

1)注意的广度

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观察到对象的数量。

2)注意稳定性

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上的特征。

3)注意的分配

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左手画圆,右手画方。

4)注意的转移

人有意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

(五)思维

1.思维的概念:

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

2.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六)想象与创造

1.表象(形象记忆):

人脑中出现的事物的形象或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人脑中再现的过程。

2.想象:

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改造,形成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3.想象的其他实例和应用

念动、梦、幻觉、生物反馈技术

二、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什么是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二)、情绪情感的特点

1、是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

2、是一种体验

3、需要是其产生的基础

⑴、以需要为中介的。

⑵、随着需要的变化而变化。

(三)、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⑴、稳定性不同

⑵、强度不同

⑶、赖以产生的需要不同

2、联系:

情感要靠情绪表达,情绪总是体现着复杂的情感。

(四)情绪与情感的种类

1、按情绪的性质分

我国古代:

喜、怒、哀、欲、爱、恶、惧。

祖国医学:

喜、怒、忧、思、悲、恐、惊。

现代西方心理学界:

快乐、悲哀、愤怒、恐惧

2、情绪状态:

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1)激情:

是指那种时间短暂,但爆发力强的情绪状态。

2)应激(Stress)是指出乎意料的紧张事件(情况)所引起的极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3、高级情感

道德感(moralfeeling)是人对自己或他人的思想言行是否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理智感(rationalfeeling)是人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aestheticfeeling)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对美的需要而产生的情感。

(五)情绪与机体变化

1情绪状态下的生理变化

2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

二、意志过程

(一)意志概述

1、意志的概念: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并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意志的特征

明确的目的

克服困难

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3、意志的调节:

发动与制止

(二)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1、采取决定阶段

确定目的

方法选择

2、执行决定阶段

目标坚定、克服干扰

随现实变化审视决定,随机应变

(三)意志品质的培养

意志的基本品质

1.自觉性2.顽强性3.果断性4.自制性

第三节人格

人格的概念和特征

人格:

个体在适应社会生活的成长过程中,经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稳定而独特的身心结构。

人格的心理结构:

倾向性:

需求、动机、兴趣、情感反应、认知能力。

个人类型特点:

性格、气质、能力

自我意识

人格的特征

稳定性和可变性

特性与共性

完整性

复杂性

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在不同的人身上具体表现时所呈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

需要是指个体对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备条件的渴望和欲求。

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从低到高

生理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动机是指能引起、为此一个人的行动,并将该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意念活动。

兴趣是个体对一定事物所特有的稳定而积极的态度倾向。

能力:

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只有水平高低之分,并无好坏之分。

气质:

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气质只有急与慢,动与静,积极与消极的区分,也没有好与坏之分。

性格:

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即为人处事的态度和方式,有好坏之分,具有社会评价意义。

第三章心理应激与应对

第一节心理应激

一、概念

是个体察觉需求和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紧张状态,其结果为适应或适应不良。

二、过程

(一)应激源

是指能够引起心理应激反应的各种内外环境刺激因素

1、躯体性应激源

2、心理性应激源

(1)挫折

(2)动机冲突

3、社会性应激源

4、文化性应激源

(二)中介机制

1、心理中介机制

2、生理中介机制

(三)应激反应

1、生理反应

2、心理反应

(1)积极的心理反应

(2)消极的心理反应

3、行为反应

三、心理应激与健康

1、积极影响

(1)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维持正常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

2、消极影响:

会生病

3、应对

(1)应对资源

(2)应对策略(3)应对方式

第二节心理危机干预

一、概念

危机的干预就是给应激障碍病人或处于紊乱状态的人提供及时的帮助,使其安全渡过危机,预防不测的发生,迅速恢复到应激前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水平。

二、常见原因

(一)性质

1、数量和可控性

2、危急性

(二)生物因素

(三)心理因素

(四)社会生态因素

三、常见心理危机及干预技术

(一)常见的心理危机

1、发展性危机

2、境遇性危机

3、存在性危机

4、特殊危机

(二)危机发生的结果:

能够正确处理应对

(三)干预技术

1、评估阶段

2、制定干预计划

3、实施阶段

第三节护理工作中的应激现象

一、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应激源

(一)常见应激源

1、工作环境

2、角色应激

3、人际关系因素

4、职业发展

5、家庭因素

(二)护理工作的应激表现

1、心理症状

2、生理症状

二、护理工作中应激的应对

1、建立心理互助小组

2、保证足够的休息

3、保持良好的组织环境和工作程序

4、要有良好的心身健康状态

5、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高超的技术水平

6、认知评价

7、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8、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

9、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

第四章心理评估

第一节概述

一、概念

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对人的心理状态、行为等心理现象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分类、鉴别与诊断的过程。

二、常用方法

1、调查法

2、观察法

3、会谈法

4、作品分析法

5、心理测验法

第二节心理测验

一、概念

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评估方法,指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对个体的心理现象或行为进行数量化的客观分析和描述的技术方法。

主要形式是问卷量表。

通常按其目的和功能可分为能力测验、人格测验、神经心理测验、临床评定量表和职业咨询测验等。

二、分类

(一)按测验目的划分

1、智力测验

2、人格测验

3、特殊能力测验

4、症状评定量表

5、神经心理测验

(二)按测验方法划分

1、问卷法

2、操作法

3、投射法

(三)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划分

1、文字测验

2、非文字测验

(四)按测验的组织方式划分

1、个别测验

2、团体测验

三、心理测验的条件

(一)心理测验的工具要求

1、标准化

2、信度

3、效度

4、常模

(二)心理测验的实施要求

1、慎重选择测验

2、对主试的要求

3、对被试的要求

4、施测环境

5、注意保密

四、常用的心理测验

(一)智力测验

(二)人格测验

(三)临床常用心理自评量表

第五章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第一节心理咨询

一、概念

是心理咨询师对救助者进行心理上指导和帮助的过程。

二、形式

(一)门诊心理咨询

(二)电话咨询

(三)信函咨询

(四)现场心理咨询

(五)专题心理咨询

(六)互联网心理咨询

三、过程

(一)搜集资料、探索问题阶段

(二)进行诊断、拟定方案阶段

(三)调节行为、改善心态阶段

(四)巩固成效、结束咨询阶段

四、心理咨询技术

(一)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方式

1、尊重

2、真诚

3、同感

(二)参与性技术

1、倾听

2、提问

3、鼓励和重复

4、释义

5、情感反应

6、具体化

7、总结

(三)影响性技术

1、解释

2、指导

3、情感表达

4、内容表达

5、自我开放

(四)消除阻抗的方法

1、表现形式

2、消除技术

第二节心理治疗

一、概述

(一)概念

建立在彼此良好关系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对病人的心理障碍和异常行为进行治疗,以达到改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的治疗过程。

(二)适应症

二、原则

1、良好的医患关系原则

2、计划性原则

3、针对性原则

4、灵活性原则

5、综合性原则

6、保密性原则

三、类型

(一)个别心理治疗

(二)集体心理治疗

(三)家庭心理治疗

(四)社会心理治疗

四、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一)一般性治疗方法

1、解释和指导

2、鼓励与安慰

3、保证和支持

4、教育及疏导

(二)精神分析疗法

(三)行为疗法

(四)询者中心疗法

(五)认知疗法

(六)其他疗法

 

第六章病人心理与心理护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心理护理的概念、目标与原则。

2.掌握心理护理的主要程序。

3.熟悉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状态病人、不同临床各科病人心理护理的要点。

重点:

心理护理的概念、目标与原则、主要程序。

难点:

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状态病人、不同临床各科病人心理护理的要点。

什么是心理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根据医护心理学的理论,通过人际交往,影响或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疾病的康复或向健康方向发展。

是在病人康复过程的护理,不限于专职护士,也包括医生、工作人员、家属及亲友。

对象不只是临床各科的病人,还包括疗养院的休养人员、养老院的孤寡老人等。

狭义的心理护理指专业的护理工作者根据护理心理学的理论,采取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的过程。

心理护理的目标

指心理护理的实施者在护理过程中通过积极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促使其疾病或适应不良得到改善。

1.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2.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

3.消除不良情绪反应

4.提高病人的适应能力

心理护理的原则

1.交往的原则:

交流感情、协调关系、满足需要、减少孤寂。

2.启迪的原则:

宣传解释,消除错误观念、错误认识。

3.针对性的原则:

无统一固定模式,要有针对性的采取对策。

4.自我护理的原则:

自我护理是一种为了自己的生存、健康及舒适所进行的自我实践活动。

包括维持健康、自我诊断、自我用药、自我治疗、预防疾病、参加保健工作等。

良好的自我护理被认为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护理程序

指在一系列的护理活动中,在评估病人的基础上,采取系统的、连续的措施以实现护理目标,并使用评价和反馈来指导行为以解决病人的问题。

1955年由美国首先提出。

强调四点,从事于病人,给予病人,为了病人,与病人在一起。

护理程序四个步骤:

评估、计划、实施、评价。

系统化整体护理在1994年引进我国,它以整体医学观为指导,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将护理临床业务与护理管理的各环节系统化,突出了护理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整体性。

心理护理是整体化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兼顾病人身心的各个方面,遵循心理学“问题-解决”的过程。

了解和分析病人的需要

了解病人的需要:

通过观察、交谈、调查等手段,收集各种信息。

分析病人的需要:

不同病人在不同时期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需要。

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设计如何解决问题的护理干预手段,是运用专业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

心理护理的实施

心理护理的实施,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是付诸实践的过程。

除决策正确之外,心理护理技巧起决定作用。

心理护理的效果评价

心理护理程序的核心是要确定这次心理护理的目标,即通过了解与分析,从病人的大量心理需要中选择最主要、最关键的需要作为解决的问题,然后确定最佳护理干预手段。

心理护理的效果评价

心理护理程序的核心是要确定这次心理护理的目标,即通过了解与分析,从病人的大量心理需要中选择最主要、最关键的需要作为解决的问题,然后确定最佳护理干预手段。

儿童病人的心理特点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年龄小,对疾病缺乏深刻认识,心理活动多随治疗情境而迅速发生变化。

新生儿期:

以敏捷、熟练、轻巧的动作以减轻刺激

婴儿期:

爱抚和亲近

幼儿期: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学龄前期:

具体分析

学龄期:

以热安慰、有的放矢

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

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家长的心理支持。

儿科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机智灵敏,善于从观察到的细微变化中发现问题,采取措施,防止突然事故发生。

对儿童要多加鼓励,不要训斥,保护儿童的自尊心,成为儿童的贴心人。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在心理上突出表现为无价值感和孤独感。

突出的要求是被重视、受尊敬。

心理护理要耐心、温和、不厌其烦,称呼需有尊敬之意,听他们说话要专心,回答询问要慢,声音要大些等。

多让子女探望、照顾生活习惯,创造安静舒适环境等。

焦虑与心理护理

焦虑是一个人感到威胁而产生的恐惧和忧郁。

(一)产生焦虑的原因:

1.人际关系紧张,环境陌生

2.诊断不明确

3.疗效不明显

4.病人是家庭支柱,对老人孩子牵挂惦念

5.经济负担重

6.恐惧情绪的延续

7.疼痛

8.怕失去事业,怕失去生活能力,怕失去爱情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