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地块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4301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2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M地块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KM地块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KM地块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KM地块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KM地块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KM地块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KM地块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KM地块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KM地块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KM地块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KM地块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KM地块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KM地块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KM地块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KM地块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KM地块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KM地块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KM地块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KM地块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KM地块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M地块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

《KM地块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M地块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KM地块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

KM地块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施工准备

四、施工方法

五、模板安装质量要求

六、模板拆除要求

七、质量通病及防止措施

八、成品保护

九、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措施

一十、模板工程设计计算

一十一、柱、梁、板支撑简图

一、编制依据:

1.1设计施工图纸及结构设计说明:

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1);

1.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I30-2001);

1.4福建省建设厅关于加强模板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通知(闽建建[2003]47号)。

二、工程概况:

K地块该工程位于晋江市湖光西路南侧。

总建筑面积269052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约56695m2,上部建筑面积约212357m2,上部为19幢15-19层的框剪结构,基础共有独立基础、人工挖孔桩、预应力管桩三种。

建筑防火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

地下一层高度为4.2M,底层层高5.8M、4.45M和3M,2层层高4.45M和3.0M,上部层高3.0M。

M地块该工程位于晋江市湖光西路南侧。

总建筑面积69520.24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10843m2,上部建筑面积58677.24m2,上部为5幢18层的框剪结构,基础共有独立基础、平板式筏板基础、CFG复合桩三种。

本工程建筑等级分类为二级建筑;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七度;耐火等级地下室为一级、地上部分为二级。

地下一层高度为4.2M,底层层高5.8M、4.45M和3M,2层层高4.45M和3.0M,上部层高3.0M。

三、施工准备:

3.1技术准备:

3.1.1施工前应认真熟悉设计图纸,了解设计意图,熟悉各部位的结构做法,预留孔洞、预埋件的具体位置尺寸;

3.1.2前一道工序(柱钢筋、预埋件)经隐蔽验收合格。

3.2模板材料:

根据本工程结构特点情况,采用散支散拆的木龙骨胶合板模板,支撑体系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撑。

3.2.1材料准备:

胶合板采用1830×915×18的胶合板;支撑木方50×100;脚手架采用标准钢管Φ48×3.5;墙柱模板采用18厚胶合板,立档采用80×80杉木方。

立档间距为300,横档采用φ48双钢管,横档间距为450,蝴蝶扣M12对拉螺栓锁紧,螺栓横向间距为500。

纵向间距为500具体布置详见墙模板安装示意图。

梁底钢管立杆横向间距1.2m,纵向间距0.8m;板下立杆双向1.2m,横杆步距1.5m。

板底木方间距500mm;梁底木方间距300mm;柱模加固每500mm一道;梁高≥700mm时加Φ12对拉螺杆。

3.2.2质量要求:

钢管应顺直无裂纹,其直径、壁厚符合要求,无严重锈蚀情况;胶合板要求七成新以上,表面平整,无起皮现象;木方要求断面尺寸准确(必须刨平),顺直,无超过断面面积1/3以上疤节;原木要求断面尺寸小头直径大于70mm,顺直、无破裂。

3.3施工机具:

台锯、手提锯、手提电钻试运转正常,扳手、榔头等手头工具齐全。

3.4劳动力:

木工,架子工(有操作证)、塔吊操作及信号工(有操作证)。

四、施工方法:

4.1工艺流程:

4.1.1柱模板:

测量放线配料模板拼装模板就位柱箍安装调整对拉螺栓加固斜撑固定

4.1.2梁板模板:

支撑搭设搁置牵杠梁模安装板模装钉调整标高支撑架加固

4.2施工方法:

4.2.1测量放线:

根据投测的主控轴线在各层板面上放轴线和柱边线,分两次在该层和上一层柱筋上测出标高控制线,所投放轴线(控制线)、标高线应经复核无误后使用。

4.2.2柱模板:

柱采用18mm厚胶合板,按图纸尺寸制作侧模板(注意:

外侧板宽要加大两倍内侧板板厚,留出柱清洗口和梁口位置,梁口高度扣除板厚后加20mm,宽度加38mm)后,按放线位置钉好压脚板再安装模板,柱模板竖向背枋间距300mm,校正垂直度。

采用钢管箍加固,底部150-200mm起第一道,以上间距500mm,当柱宽超过800mm时在柱箍中间设对拉螺杆,最后将柱模板聚合在中部加设一道45度钢管斜撑加固。

4.2.3梁板模板安装:

4.2.3.1钢管满堂架搭设:

梁板部分模板满堂架采用Φ48×3.5mm钢管搭设。

梁底设双排立杆间距1200(横向)×800(纵向)mm。

板底立杆间距1200×1200mm。

立杆底部垫设200×200mm垫板;双向水平拉杆自地面起200mm设第一道,以上按竖向间距1500mm设置,最顶一道水平杆应根据水平控制线和梁起拱要求调整到位;横向端部及中间每隔三跨设一道竖向剪刀撑;在第二道水平拉杆上部设一道水平剪刀撑;立杆与水平杆用十字扣件扣接,最顶一道水平杆与立杆用双扣件加固,立杆、水平杆与剪刀撑用转角扣件扣接,在调整加固后扣件螺栓的拧距应达到40~60KN•m,立杆接长采用双扣件搭接接长,搭接部位按50%相互错开500mm以上。

4.2.3.2梁采用18mm胶合板,底枋木间距为300mm。

在柱子钉柱头托板,钉梁底模板:

按设计标高调整柱头托木的标高,然后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平。

当梁底板跨底大于及等于4000mm时,跨中梁底处应按设计要求起拱1/1000-3/1000。

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梁侧模板:

安装梁侧模板、压脚板、斜撑等。

梁侧模板制作高度应根据梁高减板厚。

梁侧模高超过500mm时,梁侧模板设横档和斜撑加固,斜撑间距500mm。

结构挑板、挑檐模板与梁模板同时支设

4.2.3.3楼面模板:

4.2.3.3.1模板的支柱和龙骨,设置支柱间距为钢管部分1200×1200mm,

4.2.3.3.2通线调节支柱的高度,将顶层水平杆找平,架设龙骨。

4.2.3.3.3铺模板时可从四周铺起,在中间收口,采用板模压梁侧模,应与梁侧板拉通线顺直钉牢固。

4.2.3.3.4楼面模板铺完后,应认真检查支架是否牢固,模板梁面、板面应清扫干净。

4.2.3.3.5拉通线检查模板的板面标高和梁起拱度、轴线位移。

4.2.3.3.6安装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4.2.3.3.7在涂刷模板隔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搓处。

4.2.3.4楼梯模板的安装:

4.2.3.4.1先立平台梁、平台板的模板。

在平台梁之间搭支撑架和牵杠,将搁栓支于牵杠上,搁栅的间距为300mm。

断面为50mm×100mm。

牵杠间距为1000mm。

然后在搁栅上铺梯段底板,底板纵向应与搁栅相垂直。

在底板上划梯段宽度线,依线立外帮板,外帮板可用夹木或斜撑固定。

在外帮板弹出梯板线,依线钉帮条及踢板,并应在梯段中加设反三角木和通长拉枋。

楼梯施工缝位置及做法如下图所示:

4.2.3.4.2模板安装前,应校核钢筋插筋位置是否准确,同时在工作面放样,弹出支撑位置线,经复核后,按线支模,并控制好标高。

4.2.3.4.3模板支设完后应根据建筑图定位钻出构造柱钢筋预留孔。

五、模板安装质量要求:

5.1模板安装前,先检查模板的质量,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不予投入使用;

5.2模板支撑体系、杆件布置间距符合方案要求:

5.3模板材料无翘曲、脱皮,模板接缝严密;

5.4柱梁模内无杂物,板面清洁:

5.5楼梯柱模板不得直接支设在结构钢筋上,其底部应加设钢筋马凳;

4.6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符合下表规定: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表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轴线位置

5

尺量检查

2

底模上表面标高

±5

水准仪检查

3

截面尺寸

+4,-5

尺量检查

4

每层垂直度

6

经纬仪或吊线检查

5

相邻两板表面低差

2

尺量检查

6

表面平整度

5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7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移

3

尺量检查

8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移

3

尺量检查

9

插筋

中心线位移

5

尺量检查

外露长度

+10,0

尺量检查

10

预留洞

中心线位移

10

尺量检查

截面内部尺寸

+10,0

尺量检查

六、模板拆除要求:

6.1墙柱及梁侧模板在混凝土浇筑完24小时后方可拆除。

6.2梁板拆模强度控制:

对于局部净跨大于8m时及悬挑结构拆模时砼强度应达到100%,其余部位拆模时砼强度应达到75%以上,为了准确掌握拆模时间,必须根据混凝土拆模试块强度确定。

拆跨度较大的梁下支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拆向两端。

6.3当该层正在浇筑砼施工时,其下一层梁板模板支柱不得拆除,再下一层梁板模板支柱可拆除一部分,水平拉杆、剪刀掌可部分拆除,但应保证其支柱间距不得大于3m。

6.4模板支撑体系拆除顺序应按“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进行。

6.5模板拆除后应随即运走,不可集中堆放于楼层中或乱抛扔。

6.6砼浇筑时应派专人看护模板,注意观察模板受荷后的情况,如发生位移、胀模、下沉、漏浆、支撑松动等,应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七、质量通病的防止:

7.1梁模板:

防止梁身不平不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胀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的现象。

防范措施:

支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拉线通直后将梁侧钉固。

梁底模板按规定起拱;砼浇筑前,模板应充分用水浇透。

7.2柱模板:

防止炸模、断面尺寸鼓出、漏浆、砼不密实或蜂窝麻面、偏斜、柱身扭曲的现象。

防范措施:

根据规定的柱箍间距要求设置,按要求间距设置对拉螺杆;成排柱模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柱模;四周斜撑要牢固。

7.3板模板:

防止板中部下挠,板底砼面不平的现象。

防范措施:

楼板模板厚度要一致,搁栅木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搁栅面要平整;支撑要符合规定的模板安装质量要求,板模按规定起拱。

八、成品保护:

8.1模板每次使用后清理模板面。

8.2按楼板部位层层复安、减少损耗。

8.3材料应按编号分类堆放。

8.4模板安装及运输过程中应做好钢筋、预留预埋件等前期工序成品半成品的保护工作。

九、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措施:

9.1支模过程中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如遇途中停歇应将就位支顶、模板联结稳固,不得空架、浮搁。

拆模间歇时应将松开的部件和模板运走,防止坠下伤人。

9.2拆模时应搭设脚手架,且严格按照拆模顺序操作。

9.3拆楼层临边模板时,应有防治高空坠落的防止模板向外倒跌的措施。

9.4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须正确佩戴安全帽,高处临边作业时须正确佩戴安全带,上班期间不得穿“三鞋”。

9.5塔吊由专业人员操作,信号工指挥,其他人员不得指挥塔吊运作。

9.6台锯、手电锯由专人操作,短于250mm的木料不得直接用手推,应用短木枋推送。

9.7施工用电由现场电工专人负责,其他人员不得私拉乱接,不得将电线直接放置在湿地面或钢筋上。

9.8塔吊吊物应采用两点绑扎起吊,短小材料应装于吊斗内吊运。

9.9材料堆放处支撑应先行加固,并分散堆放。

9.10模板的制作和安装工序应在上午6点至晚上10点之间进行,严禁在夜间10时以后进行电锯锯裁和钉装模板作业,以免产生噪音对周围居民造成干扰;

9.11模板制作产生的锯末及碎木材须及时从作业面清理干净,每班作业完后应将毁弃的材料分类堆放到垃圾场,不得在施工现场焚烧废弃木材或锯末。

十、模板及支撑设计验算

10.1、模板工程的材料特性

10.1.1模板材料选用:

模板采用1830×915×18胶合板,梁底搁栅采用50×100松木方,牵杠采用100×100杉木方,墙柱立档采用80×80杉木方,楼板下搁栅采用80×80杉木方。

10.1.2支撑体系选用:

采用φ48扣件钢管搭设模板支撑。

10.1.3材料力学特性

(1)胶合板:

[σ]=16.9N/mm2[ω]=L/250E=0.9×104N/mm2

(2)木方:

[σ]=16.9N/mm2[ω]=L/250E=0.9×104N/mm2

(3)钢管:

[σ]=167N/mm2[ω]=L/250A=489mm2

W=5080mm3E=2.06×105N/mm2I=121900mm4

(4)扣件抗滑力:

[F]=7KN

10.2、模板荷载及荷载分项系数的取值与组合

10.2.1模板荷载及荷载分项系数的取值:

(1)模板及支架自重:

系数:

1.2

平板的模板及小楞的自重:

0.3KN/m2

楼板模板自重(其中包括梁的模板):

0.5KN/m2

楼板模板及支架的自重;0.75KN/m2

(2)新浇筑砼自重:

24KN/m3系数:

1.2

(3)钢筋自重:

系数:

1.2

楼板:

1.1KN/m2

梁:

1.5KN/m2

(4)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的自重:

系数:

1.4

计算模板及搁栅时:

2.5KN/m2或2.5KN

计算支撑搁栅的牵杠时:

1.5KN/m2

计算支撑时:

1.0KN/m2

(5)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

系数:

1.4

对水平面模板为:

2.0KN/m2

对垂直面模板为:

4.0KN/m2

(6)新浇筑砼对模板侧面的压力:

系数:

1.2

F=0.22γt0β1β2V1/2F=24H取两者小值

其中F——新浇筑砼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m2);

γ——砼的重力密度,取24KN/m3;

t0——新浇筑砼的初凝时间(h),取t0=4h;

V——砼的浇筑速度(m/h);

H——砼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筑砼顶面的总高度(m);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

不掺外加剂时取1.0,掺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1.2;

β2——砼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

当坍落度小于30mm时取0.85;50~90mm时取1.0;110~150mm时取1.15。

(7)倾倒砼时产生的侧压力:

本工程塔吊用容量大于0.8m3的砼料斗、底板采用地泵输送砼下料,侧压力值为6KN/m3。

10.2.2荷载组合

项目

荷载类别

计算承载能力

验算刚度

平板和壳体的模及其支架

(1)+

(2)+(3)+(4)

(1)+

(2)+(3)

梁和拱模板的底板及支架

(1)+

(2)+(3)+(4)

(1)+

(2)+(3)

梁、拱、柱(边长≤300mm)、墙(厚≤100mm)的侧面模板

(5)+(6)

(6)

大体积结构、柱(边长>300mm)、墙(厚>100mm)的侧面模板

(6)+(7)

(6)

10.3、柱模及柱箍计算

取截面950×950mm柱进行计算,底层柱一次浇筑高度为3.9m。

(柱截面尺寸有多种,取最大截面尺寸计算)

10.3.1荷载:

(1)新浇筑砼对模板的侧压力(以下两者取小值):

F=24H=24×3.9=93.6KN/m2

F=0.22γt0β1β2V1/2

=0.22×24×4×1.0×1.15×7.21/2

=65.17KN/m2

以上两者取小值则为F=65.17KN/m2

(2)倾倒砼时对模板的侧压力:

F=6KN/m2

(3)荷载组合

F=1.2×65.17+1.4×6=86.60KN/m2

10.3.2柱模板计算

按立档最大间距取300mm,取1m板高度,按三跨梁计算,

(1)强度计算:

查表得Km=0.100、Kf=0.677,

M=KmPL2=0.100×86.60×0.32=0.78kN.m

W=bh2/6=1000×182/6=54000

σ=M/W=0.78×106/54000=14.44N/mm2<[σ]=16.9N/mm满足要求。

(2)刚度验算:

ω=KfqL4/(100EI)

=0.677×36.06×3004/(100×0.9×104×1000×183/12)

=0.46mm<[ω]=[300/250]=1.2mm满足要求。

10.3.3计算柱箍间距

柱箍前后两方向采用双根钢管、左右两方向采用对拉螺栓进行加固,荷载折算为均布荷载计算,柱箍按单跨简支梁计算。

按柱箍强度计算:

a≤8[σ]WA/[F(b2A+bw)]

=8×167×5080×489×2/[0.03606×(9502×+950×5080)]

=412mm

按挠度计算:

a≤2×384EI[f]/(5Fb4)

=2×384×2.06×105×121900×(950/250)/5×0.03606×9504)

=499mm

故取小值为a=412mm,按400mm施工。

10.3.4立档验算:

采用80×80mm的方料,按五跨梁计算,

查表得:

Km=0.105、Kf=0.664

(1)、荷载计算:

P=0.3F=0.3×36.06=10.818KN/m

(2)、强度验算:

M=KmPL2=0.105×10.818×0.42=0.182KN·m

W=bh2/6=803/6=85333mm3

σ=M/W=0.182×106/85333=2.13N/mm2<[σ]满足要求。

(3)、刚度验算:

ω=KfqL4/(100EI)

=0.644×10.818×4004/(100×0.9×104×804/12)

=0.048mm<[ω]=[350/250]=1.4mm满足要求。

10.3.5对拉螺栓:

拉力F=0.5pb=0.5×10.818×0.95=5.14KN

采用M12螺栓,其容许拉力为12.9KN,可以满足要求。

采用钢管扣件,扣件抗滑力为7KN,可以满足要求。

10.4、墙模板及加固计算:

底层墙一次浇筑高度为3.9m。

(墙厚度与计算结果无关)

10.4.1荷载:

(1)、新浇筑砼对模板的侧压力(以下两者取小值):

F=24H=24×3.9=93.6KN/m2

F=0.22γtoβ1β2V1/2

=0.22×24×4×1.0×1.15×0.91/2

=23.05KN/m2

以上两者取小值则为F=23.05KN/m2

(2)、倾倒砼时对模板的侧压力:

F=6KN/m2

(3)、荷载组合:

F=1.2×23.05+1.4×6=36.06KN/m2

10.4.2墙侧模板计算:

按立档最大间距取300mm,取1m板高度,按二跨梁计算,

查表得Km=0.100、Kf=0.677。

(1)、强度验算:

Mmax=kmPL2=0.100×36.06×0.32=0.325kN·m

W=bh2/6=1000×182/6=54000

σ=M/W=0.325×106/54000=6.03N/mm2<[σ]满足要求。

(2)、刚度验算:

ω=KfqL4/(100EI)

=0.677×36.06×3004/(100×0.9×104×1000×183/12)

=0.46mm<[σ]=[300/250]=1.2mm满足要求。

20.4.3立档验算:

立档采用80×80mm杉木方,横档采用两根钢管,对拉螺栓固定,横档上下间距取500mm,立档按两跨梁计算,

查表得:

Km=0.125、Kf=0.521

(1)、强度验算:

M=KmPL2=0.125×36.06×0.3×0.52=0.274kN·m

W=bh2/6=803/6=85333mm3

σ=M/W=0.274×106/83333=3.3N/mm2<[σ]满足要求。

(2)、刚度验算:

ω=KfqL4/(100EI)

=0.521×36.06×0.3×4504/(100×0.9×104×804/12)

=0.10mm<[ω]=[450/250]=1.8mm满足要求。

10.4.4对拉螺栓:

根据F=36.06KN/m2及横档间距5000mm,取对拉螺栓水平间距为500mm

拉力F=36.06×0.5×0.5=8.1KN

采用M12螺栓,其容许拉力为12.9KN,可以满足要求。

10.4.5横档验算:

横档采用两根钢管,简化为均布荷载,按五跨梁计算,

查表得:

Km=0.105、Kf=0.644

(1)、强度验算:

M=KmPL2=0.105×36.06×0.5×0.52=0.50kN·m

W=bh2/6=50×1002/6=83333mm3

σ=M/W=0.50×106/83333=6.01N/mm2<[σ] 满足要求。

(2)、刚度验算:

ω=KfqL4/(100EI)

=0.644×36.06×0.45×5004/(100×2.06×105×121900)

=0.31mm<[ω]=[500/250]=2.0mm 满足要求。

10.5、梁模板及支撑计算:

取截面为300×750的梁进行计算:

10.5.1梁底模板计算:

设搁栅间距为300mm,按五跨梁计算。

(1)、荷载计算:

恒载:

g=1.2×(0.5×0.3+24×0.3×0.75+1.5×0.3×0.75)=7.06kN/m

活载:

q=1.4×2.0×0.3=0.84kN/m

(2)、强度验算:

恒载与均布活载作用时,查表得:

K1=0.105、k2=0.119,

M=(K1g+K2q)L2=(0.105×7.06+0.119×0.84)×0.32=0.076kN·M

W=bh2/6=300×182/6=16200mm3

σ=M/W=0.076×106/16200=4.7N/mm2<[σ]满足要求。

(3)、刚度验算:

恒载作用时,查表得:

K1=0.644、K2=0.973,

ω=(K1g+k2q)L4/(100EI)

=(0.644×706+0.973×0.84)×3004/(100×0.9×104×300×183/12)

=0.3mm<[ω]=300/250=1.2mm满足要求。

10.5.2梁底搁栅计算:

当采用满堂脚手架时,设牵杠间距为1200mm,搁栅采用50×100mm木方,按单跨简支梁计算,荷载简化为跨中集中荷载,则:

(1):

荷载计算:

恒载:

g=1.2×[0.5+(24+1.5)×0.75]×0.3×0.3=2.12KN

集中活载:

q=1.4×2.0×0.3×0.3=0.25KN

(2)、强度验算:

查表得:

K=0.250,

M=K(g+q)L=0.250×2.37×1.4=0.711kN.m

W=bh2/6=50×1002/6=83333mm3

σ=M/W=0.711×106/83333=8.53N/mm2<[σ]满足要求。

(3)、刚度验算:

查表得:

K=2.083

ω=KgL2/(100EI)=2.083×2.12×12002/(100×0.9×104×50×1003/12)

=2×106mm<[ω]=1200/250=4.8mm满足要求。

10.5.3牵杠计算:

牵杆采用100×100杉木方,设支架纵向间距(即牵杠跨度)为800mm,由两根牵杠传至支架,牵杠按五跨梁计算,荷载简化为均布荷载。

(1)、荷载计算:

恒载:

g=1.2×[0.5+(24+1.5)×0.75]×0.3/2=3.53KN

均布活载:

q=1.4×2.0×0.3/2=0.42KN/m

(2)、强度验算:

查表得:

K1=0.105、K2=0.119

M=(K1g+K2q)L2=(0.105×3.53+0.119×0.42)×0.82=0.15kN·m

W=bh2/6=100×1002/6=166666mm3

σ=M/W=0.15×106/166666=0.94N/mm2<[σ]满足要求。

(3)、刚度验算:

查表得:

K1=0.644、K2=0.973

ω=(K1g+K2q)L4/(100EI)=(0.6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