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诗简短.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46381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楚辞诗简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楚辞诗简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楚辞诗简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楚辞诗简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楚辞诗简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楚辞诗简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楚辞诗简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楚辞诗简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楚辞诗简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楚辞诗简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楚辞诗简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楚辞诗简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楚辞诗简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楚辞诗简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楚辞诗简短.docx

《楚辞诗简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楚辞诗简短.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楚辞诗简短.docx

楚辞诗简短

楚辞诗简短

1.楚辞的代表诗是啥全文短点

楚辞离骚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约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

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敶词:

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

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衖。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

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夫孰非义而可用兮?

孰非善而可服?

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曾?

#91;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驷玉虬以桀鹥兮,溘埃风余上征。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绁马。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

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謇修以为理。

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

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

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

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

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

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

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闺中既以邃远兮,哲。

2.有没有短一点的诗

牛汉的生活网顾城有两首:

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草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注释】离离:

蒙茸披拂的样子。

远芳:

谓芳草绵延,渐远还生。

晴翠:

阳光下碧草苍翠。

萋萋:

草茂盛的样子。

【简析】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

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

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释】绿蚁:

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醅:

没有过滤的酒。

【简析】诗意在描写雪天邀友小饮御寒,促膝夜话。

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来,遂成妙章。

语言平淡而情味盎然。

细细品味,胜于醇酒,令人身心俱醉。

后宫词白居易泪湿①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②先断,斜倚熏笼③坐到明。

【注释】①泪湿:

犹湿透。

②恩:

指皇帝对她的恩爱。

③熏笼:

薰香炉子上罩的竹笼。

【简析】诗是代宫人所作的怨词。

首句写夜来不寐,梦想君王临幸;二句写忽闻前殿歌声,君王来幸无望;三句写红颜犹在,君恩已断之苦;四句写再幻想君王可能来幸,于是斜倚熏笼,现代诗:

秋它象一个精灵在久违的梦里踩在云彩而来带着满眼的金色和一颗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心他执着地举着那从久远的时空中传下来的火把在茫茫山岗之间寻找着最后一片绿色然而这个世界却和他开着玩笑时间悄悄将绿色藏在了身后他一次次翻起路边的石头挖开山涧的澈澈清泉一次次在有风的夜里用身体呵护着烁烁的火把天亮了比最勤劳的农夫起得还早夜黑了比月亮睡得还晚他累了躺在一棵挂满果实的树下开始抱怨命运的作弄直到有一天那硕大的果实将他打醒听到勤劳的人在麦田里收获着希望的欢笑他笑了开心地笑了原来那金色是这么的美丽古代诗: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秋天风凄凄,百花都凋蔽。

《诗经·小雅·四月》秋风引-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坐待至天明,终成泡影。

语言明快自然,感情真挚而多层次,细腻地刻划了失宠宫女千回百转的心理状态。

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卞之琳《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冰心的春水墙边的野花,你在孤芳自赏里,天地就小了。

3.楚辞是怎样的一种诗歌样式

“楚辞”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一种诗歌体裁,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后来许多人模仿它作诗,所有这类诗被统称为“楚辞”。

二是指《楚辞》这本书,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学总集,原来收入了楚国人屈原、宋玉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辞赋共16篇,后来王逸又增加了自己的《九思》,达到17篇。

以屈原的作品为主,其中《离骚》、《九歌》、《天问》等篇保存了较多的历史资料和神话传说,学术参考价值很高。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

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

在屈原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者,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现存的《楚辞》总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唐勒和景差的作品大都未能流传下来。

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楚辞的特征说:

“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除此之外,《楚辞》中屈原、宋玉作品中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惯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情风格,都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

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曾任楚怀王左徒,他对内主张举贤任能,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一度深得楚怀王的信任。

上官大夫靳尚出于忌妒,趁屈原为楚怀王拟订宪令之时,在怀王面前诬陷他,怀王于是“怒而疏屈平”。

此后,楚国一再见欺于秦,屈原曾谏楚怀王杀秦使张仪,又劝谏怀王不要往秦国和秦王相会,都没有被采纳。

楚怀王死于秦后,楚襄王即位,屈原再次受到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靳尚的谗害,被楚襄王放逐。

屈原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的主张是符合中原传统文化精神的,因此,屈原对自己的理想和行为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而对自己遭到的不公正待遇充满了哀怨、愤激之情,不得已借诗歌宣泄出来。

屈原的一生是坚贞不屈的、悲剧性的一生,他的《九歌》、《离骚》、《天问》、《招魂》、《九章》等,都铭刻着他一生的心迹。

“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这时“楚辞”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六经”并列。

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

进一步说,楚辞的直接渊源应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

《九歌》原为祭祀时所唱之巫歌,后经屈原加工而保留下来,《离骚》等其他作品则是在这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因此,南方祭歌那神奇迷离的内容爱境和浪漫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甚至决定了楚辞的表现方法及风格特征。

由于楚辞和汉代赋作之间的渊源关系,所以屈原作品又有“屈赋”之称。

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

《汉书?

艺文志》记载屈原赋25篇,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认为屈原所作有《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远游》、《卜居》等共24篇。

至于《渔父》、《大招》,王逸“疑不能明”,持两可的态度。

还有《招魂》一篇,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明确说为屈原所作,却被王逸归在宋玉名下。

在楚辞的研究史上,除了《离骚》、《天问》、《九章》的部分篇章之外,其他篇的作者问题都引起过争论。

现在看来,《大招》是对《招魂》的模拟;《远游》中有浓重的求仙色彩,甚至采用了后世之典故,显然出自汉人之手;《卜居》、《渔父》是后人为追述屈原事迹而作。

基本可以肯定这些都不是屈原的作品。

此外,《九章》中的部分诗篇,如《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等,在证据不是十分充足的情况下,还是肯定皆为屈原所作更为适宜。

我们基本可以认定,王逸《楚辞章句》的目录中,除去《远游》、《卜居》、《渔父》、《大招》,屈原的作品共计23篇。

正是这23篇奠定了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与《诗经》并称,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

尤其是屈原的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浓郁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瑰丽的文辞,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它的比兴寄托手法,不仅运用在遣词造句上,且能开拓到篇章构思方面,为后人提供了创作的楷模。

楚辞对其后的赋体、骈文、五七言诗的形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关于楚辞的诗歌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年代:

唐作者:

李贺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脉生。

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年代:

宋作者:

苏轼

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渚宫》

年代:

宋作者:

苏轼

渚宫寂莫依古郢,楚地荒茫非故基。

二王台阁已卤莽,何况远问纵横时。

楚王猎罢击灵鼓,猛士操舟张水嬉。

钓鱼不复数鱼鳖,大鼎千石烹蛟螭。

当时郢人架宫殿,意思绝妙般与倕。

飞楼百尺照湖水,上有燕赵千蛾眉。

临风扬扬意自得,长使宋玉作楚辞。

秦兵西来取钟卢,故宫禾黍秋离离。

千年壮观不可复,今之存者盖已卑。

池空野迥楼阁小,惟有深竹藏狐狸。

台中绛帐谁复见,台下野水浮清漪。

绿窗朱户春画闭,想见深屋弹朱丝。

腐儒亦解爱声色,何用白首谈孔姬。

沙泉半涸草堂在,破窗无纸风颸颸。

陈公踪迹最未远,七瑞寥落今何之。

百年人事知几变,直恐荒废成空陂。

谁能为我访遗迹,草间应有湘东碑。

5.楚辞诗歌起源

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歌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

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楚国文学)。

楚辞的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它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且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

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较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严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酷吏列传》。

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

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

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论》)。

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

这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

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

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

《史记》中已说屈原“作《怀沙》之赋”《汉书·艺文志》中也列有“屈原赋”、“宋玉赋”等名目。

在汉代,楚辞也被称为辞或辞赋。

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辑录成集,定名为《楚辞》。

楚辞遂又成为诗歌总集的名称。

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

6.请查一查我国诗歌的历史并简单介绍一下其中有影响的《诗经》《楚

在中华文化光辉灿烂的五千年历程中,诗歌无疑是备具华彩的一章,尤其是唐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完备形式,甚至成为整个诗歌史乃至中华文化的代表。

这一文明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

从先秦诗歌的初步发展,到唐代诗歌的繁盛,期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也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的发展。

那么,自有诗以来至唐诗之前,诗歌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呢?

是怎样的变化使诗歌逐渐展现出唐时的风貌?

一、诗歌形式的演变

(一)五言诗的出现与定型作为先秦时期出现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代表了当时诗歌的艺术成就。

从形式来看,《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这是当时诗歌的主要形式,与唐诗的五言、七言句式截然不同。

五言诗产生于汉代,两汉乐府诗对中国古代诗歌样式的嬗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了由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渡。

五言诗最早为当时民间流行的五言歌谣,如李延年为武帝演唱的“北方有佳人”六句歌诗,有五句为五言,成帝时长安流传的歌谣《尹赏歌》《邪经败良田》都已经是标准的五言诗。

西汉乐府广泛搜集各地歌谣,其中肯定会有相当比例的五言诗,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虽为长篇,但全篇采用五言句式,可见在民歌中五言句的应用已趋成熟。

这种五言歌谣虽已引起文人的注意,但当时文人创作的并不多,乐府诗歌中更多的是三言、五言、七言不等的杂言诗。

直到东汉,才开始有较多的文人创作五言诗,如班固、张衡、秦嘉等。

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

秦嘉的《赠妇诗》三首,则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

而文人创作的《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1),对后世文人如曹植、陆机、鲍照等的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从西汉五言歌谣到乐府五言诗,再到文人五言诗,这是早期五言诗发展的基本轨迹。

五言诗的大量创作并最终取代四言诗而基本定型则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期,这种自觉表现在:

一、作家主体自身的自觉;二、对五言、七言诗规律的把握。

(2)这一时期,一方面文人主体意识觉醒,个人意识开始介入文学创作,另一方面,对五言诗、七言诗进行了大量自觉创作。

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他现存诗歌九十余首,其中有六十多首是五言诗(3).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钟嵘《诗品》),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成功地完成了由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其时的建安七子对五言诗的创作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比较突出的表现就是对诗歌题材的开拓,这在后面将会讲到。

作为文人创作,邺下诗歌使五言诗第一次获得了强烈的个性特征,形成了鲜明的个性风格。

“新声起于邺中”(唐·卢照邻《乐府杂诗序》),邺下文人的五言诗创作,正在进行着汉诗走向近体诗的历史大转变。

在这之后,五言诗的创作明显增多而渐趋成熟,如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全为五言;陆机的《拟古诗》、左思的《咏史》、刘琨的《扶风歌》、郭璞的《游仙诗》等,“皆五言之警策者也”(钟嵘《诗品序》)。

陶渊明的田园诗,则自成风格,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成就。

到南朝,五言诗则真正取代四言诗,成为其后长达两千年的独立文学样式。

经过南朝诗人的努力,特别是齐梁时期“永明体”的兴起与发展,讲究声律与对偶,符合近体格律的律、绝形式,已经产生并被普遍运用,出现了不少基本符合近体格律的作品,如谢朓的《离夜》“玉绳隐高树,斜汉耿层台。

离堂华竹尽,别幌清琴哀。

翻潮尚知恨,客思渺难裁。

山川不可尽,况乃故人怀”。

这首诗除个别地方不合格律,基本上已是律诗。

而这时的绝句,不仅已经成熟,并且也已定名。

徐陵编《玉台新咏》,卷十基本选录绝句,明确称呼的就有《古绝句》四首,所选诗皆五言四句,其风格、意味已与近体绝句无大差异,如陶弘景《诏问山中向所有赋诗以答》:

“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诗歌发展到这时,虽然声律方面还不够成熟,但已可窥见唐诗风貌。

五言诗之所以取代四言诗并长期发展而兴盛不衰的原因,钟嵘《诗品序》说:

“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

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

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

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

”(4)即是说四言形制短促,容量有限,不能充分表情达意。

而随着时代发展,“文繁而意少”的四言诗不适合时代需求,而“居文词之要”的五言诗则能够满足“指事造形,穷情写物”的需要,故最终取而代之。

对于这一问题,傅刚先生在其《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论》的绪论中曾有明确阐释,他根据台湾学者郑靖时的“诗歌句型节奏说”及杨国枢先生的《中国旧诗每句字数及其快感价值之关系》一文,认为《诗经》时代由于去古未远,还因袭着原始劳动诗歌一反一复的两拍子节奏,故诗的形式以四言为主,而汉魏及整个封建社会,五言诗、七言诗则因其体制最符合当时士庶人民传情达意的需要被最终选择。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