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学位论文昆仑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工业生产过程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60294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士学位论文昆仑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工业生产过程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学士学位论文昆仑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工业生产过程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学士学位论文昆仑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工业生产过程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学士学位论文昆仑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工业生产过程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学士学位论文昆仑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工业生产过程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学士学位论文昆仑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工业生产过程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学士学位论文昆仑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工业生产过程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学士学位论文昆仑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工业生产过程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学士学位论文昆仑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工业生产过程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学士学位论文昆仑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工业生产过程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学士学位论文昆仑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工业生产过程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学士学位论文昆仑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工业生产过程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学士学位论文昆仑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工业生产过程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学士学位论文昆仑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工业生产过程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学士学位论文昆仑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工业生产过程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学士学位论文昆仑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工业生产过程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学士学位论文昆仑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工业生产过程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学士学位论文昆仑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工业生产过程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学士学位论文昆仑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工业生产过程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学士学位论文昆仑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工业生产过程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士学位论文昆仑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工业生产过程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报告.docx

《学士学位论文昆仑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工业生产过程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士学位论文昆仑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工业生产过程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报告.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士学位论文昆仑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工业生产过程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报告.docx

学士学位论文昆仑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工业生产过程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报告

《工业生产过程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报告

 

名称:

昆仑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

姓名:

xx

学号:

xxxx

教师:

xx

昆仑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

 

 

 

项目名称:

昆仑加油站安全评价报告

评价机构名称:

昆之巅安全评价有限公司

日期:

2016年1月5日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中第十七条规定:

“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生产、储存、使用其它化学品的单位,应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对工程系统进行安全评价既是企业搞好安全经营的重要保证,也是政府安全监督部门管理的需要。

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开展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评价工作,进一步深化和推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督和管理的专项治理,有效监控和治理化学品生产和经营活动中的危险事故隐患,保证单位职工生命及财产的安全,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面发展。

昆仑加油站已于2015年对其化学经营情况进行了评价,并取得了危险化学品经营安全许可证。

今年,为完成安全现状评价报告,我小组对其经行了安全评价。

经过现场勘查,收集有关资料,在对该加油站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整改建议和改进措施,经过整改复查后,编制完成了该加油站的安全现状评价报告书。

 

一:

概述

1.1编制说明

昆仑加油站,经营的品种为柴油。

柴油不属于危险化学品。

柴油属于成品油,是国家管控的丙A类易燃液体,具有一定的燃烧爆炸危险性。

如何对农村加油网点进行安全评价,国家有关部门没有现成的规定和标准。

本评价将根据安全评价通则的总体要求和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参照加油站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1.2评价宗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受云南昆仑加油站的委托,对云南昆仑加油站柴油的储存、零售装置和配套设施及相关的安全管理进行安全评价。

本评价将参照云南省加油站安全评价导则(试行)的要求,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坚持服务指导的方针,完成与云南省昆明市昆仑加油站签订的安全评价技术服务合同书的各项内容。

1.3评价目的

依据《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第36号令)第九条之规定,申请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必须向发证机关提交“安全评价报告”。

评价机构依据36号令第六条规定的条件逐项进行评价,对企业储存、销售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依据国家和相关行业的法律、法规、标准,提出科学、合理的劳动卫生技术措施和管理对策,并出具安全评价报告,为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发放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提供参考意见。

1.4评价对象及范围

根据安全评价技术服务合同书的要求,本次评价为安全现状评价,评价对象为昆仑加油站成品油储存、经营开业条件及安全要求。

评价范围如下:

1)经营场所和储存设施符合国家标准;

2)主管人员和业务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上岗资格;

3)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4)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它条件;

5)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5评价依据和参考的标准

1.5.1评价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与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及其实施意见》;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85—92;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GB18265-2000;◆《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

◆《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建筑灭火器配置规范设计规范》GBJ140-90(97年版);

◆《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规范》GB15603-95;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50054-94。

1.5.2安全评价引用标准

1)《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3)《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

4)《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

5)《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GB18265-2000)

6)《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

7)《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4-1999)

8)《腐蚀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5-1999)

9)《毒害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6-1999)

10)《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GB15599-1995)

11)《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1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1997年版)

1.6评价工作程序

1.6.1签订合同

接受委托并与被评价单位签订安全评价工作合同。

1.6.2收集资料

组建安全评价组,了解被评价单位的情况,收集有关资料并索取被评价单位的营业执照或企业名称核定通知书、租赁合同和相关批准文件的复印件。

1.6.3现场检查和评价

(1)查验被评价单位所提供的文件或合同复印件的真实性;

(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

(3)根据经营单位实际情况,划分评价单元。

1.6.4进行评价

针对危险、有害因素及现场情况,选择评价方法,对现场设施、装置、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进行评价。

1.6.5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根据评价情况,提出管理和技术对策措施。

(1)管理方面(制度、组织、人员)的对策措施;

(2)仓储场所、仓库建筑、设施、装置、消防与电器等方面的对策措施。

1.6.6复查

针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问题所提出的对策措施进行复查,并做出结论。

1.6.7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2.加油站的基本情况

2.1  加油站基本情况简介

1)云南省昆明市昆仑加油站建于2015  年 7月, 占地   3000平方米,油罐储量达 90 立方米,经营品种为柴油 93#汽油、 97#汽油及润滑油,年零售量约为7000  吨。

并附设便利店。

加油站现有职工 10 名,其中高级工 1  名,中级工1 名。

2)该加油站占地约3000  m2,共有 3 个  30 m3的埋地油罐,其中 93  #汽油罐 1 个;   97#汽油罐  1个和柴油油罐  1 个, 4 台加油机, 8  枪。

为 二 级站。

3)加油站罩棚为钢架(混凝土)结构,高度为8米,面积为400平方米,其耐火极限不少于0.25h,营业室、办公室等建筑物为砖混结构,高度为6米,面积为200平方米,耐火等级为 三 级。

加油站现有员工10人,上班为两班倒

4)本站是以销售汽油、柴油、桶装润滑油为主的加油站。

上述物质,特别是汽油突然泄漏,操作失控或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存在火灾爆炸、严重事故的潜在危险。

危险物质——汽油(93#、97#),柴油(0#、-10#)

加油站站长、副站长,均经过省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的培训,取得了资格证书。

加油工经过消防部门和本单位的培训。

2.2 总平面布置图

该站站房、加油机和油罐的具体布置如下:

2.3  加油站工艺流程简介

(1)加油工艺:

该站采用自吸式加油机。

通过加油机油泵把油品从油罐中抽出,经加油机油气分离器,计量器,经加油枪加到授油器。

                                                                               

(2)卸油工艺:

该站采用密闭卸油系统。

装满油品的油罐车,到达罐区指定卸油位置停稳熄火,接好静电接地线,静止15min计量,用耐静电耐油软管将油罐车出油口和油罐进油口连接好,开始卸油。

卸空油后拆除连通软管及静电接地线,封好油罐进油口和罐车出油口,等待约5min,罐车附近油气散尽,罐车启动,缓慢离开罐区。

                                                               

2.4 安全、消防设施

站内加油机、储油罐都安装了静电接地系统,站房和罩棚采用避雷网保护,罐区附近设有避雷针;储罐通气管口设有阻火器,35公斤推车式干粉灭火器1台,8公斤推车式干粉灭火器5台,4公斤推车式干粉灭火器4台,石棉被3床,消防锹3把,消防沙3立方米,铝桶1个,铝簸萁1把。

消防设施的配备经昆明市莲花区公安消防大队验收,出具了消防安全证明。

罩棚的防雷按二类防雷建筑设防。

防雷防静电设施的配备及接地电阻,经防雷中心检验检测,并出具了防雷装置验收合格意见书。

2.5 全管理情况

该加油站建立了以站长为组长的安全管理小组,配备了两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人及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均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由省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任职资格证书。

该加油站建立了加油站站长安全职责、加油员安全职责、安全员安全职责等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和值班制度等重点部位管理制度。

制定了卸油操作规程、加油操作规程和计量操作规程,制定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6主要设备

2.6.1加油机

该站有6台郑州正星科技股份公司生产的自吸式加油机。

每台加油机均符合标准。

2.6.2油罐

该站有5个50m3罐,均为埋地式钢制卧罐。

柴油罐3×50m3、汽油罐2×50m3,设计总储量250m3,总容积为3×50×0.5+2×50=175m3,按照GB50156-2002第3.0.3加油站的等级划分,折算后该加油站定义为一级加油站。

符合GB50156-2002第6.1.2条“加油站的汽油罐和柴油罐应埋地设置,严禁设在室内或地下室内”的要求。

2.6.3油罐配件及管道附件

油罐配件及管道附件主要包括:

人孔、量油孔、进油管与快速接头,出油管与底阀、通气管和阻火器、埋地管道等。

上述配件和附件的作用及安全使用条件如下:

1)人孔

埋地卧罐人孔上方通常设有操作井,以保护人孔。

人孔上设有人孔盖,其上安装有量油孔、进油管、出油管、通气管等连接管。

人孔主要供安装、清洗油罐时人员进出及通风排气用,其直径一般为700mm,平时人孔盖应严格盖紧。

2)量油孔

量油孔用于计量、采样及观察用。

常用量油孔的规格为DN100,量油孔设有铝合金制作的专用量油槽,用量油尺测量油料液面时,必须垂直沿铝合金导向槽下尺,平时应关闭并加锁,也不能敞开卸油。

3)进油管与快速接头

进油管又称卸油管,它一端通过人孔伸入罐内,距罐底200mm,另一端与软管接头相连。

快速接头又称软管接头,与进油管采用密闭连接,既可节省卸油的时间,又可减少油气蒸发,防止油品溢出,有利于安全。

4)出油管与底阀

出油管就是加油机的吸入管,一端通过人孔伸入罐内,负压卸油工艺中出油管入口端连接底阀。

底阀距罐底100~150mm。

当加油机停止加油时,阀芯靠自重下落,使底阀关闭。

加油机的底阀不同于一般油泵用底阀,它的双门阀可有效地保证管路中的油品不倒流回罐内,减少空气进入,保证加油机油泵的正常工作。

5)通气管和阻火器

通气管供卸油和加油时油罐呼吸用,其直径一般不小于50mm。

通气管一端与人孔相连,另一端通常设在营业房顶上、罩棚上或围墙附近。

通气管安装时要求高出地面4m,高出屋顶1m,距门窗3.5m以上,距围墙3m以上。

通气管口必须设阻火器,但不得安装呼吸阀。

设阻火器是为防止罐外的火源进入罐内,保证罐内油品蒸汽不发生燃烧或爆炸。

通气管口附近3m范围内不得有树枝、电力线路等穿越

2.6.4照明器具和配电箱

该加油站供电方式为380/220V三相四线制供电线路,供电负荷等级为三级。

罩棚下的照明灯具选用防护等级不低于IP44的节能型照明灯具,变配电箱及开关电器采用非防爆型的普通电气设备。

3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加油站主要负责机动车辆加注油工作。

成品油包括汽油、柴油,加油站的主要设施包括埋地油罐、加油机及所属工艺管线、消防设施,配电设施等。

现就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如下:

3.1  主要危险、有害物质及其危害

3.1.1  汽油

汽油是轻质石油产品的一大类,是无色至淡黄色的易流动、挥发的液体,具有特殊臭味,主要成分是四碳至十二碳脂肪烃和环烷烃,属于低闪点易燃液体、甲类火灾危险性物质。

是天然石油和人造石油分馏或由石油重质馏份经裂化而制得,根据用途可分为航空汽油、车用汽油、溶剂汽油三大类。

加油站所用汽油主要是车用汽油。

1)理化性质

熔点<60℃,相对密度0.7-0.79(水=1),燃烧热4351KJ/Kg,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二硫化碳、醇、脂肪。

闪点-58℃~10℃,爆炸极限1.3~6%(体积比),引燃温度415~530℃,最大爆炸压力0.813Mpa。

2)对人体危害

汽油可经吸入、食入或皮肤吸收造成中毒,损害健康。

急性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轻度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疼、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共济失调。

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脑病。

极高浓度吸入引起意识突然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

可伴有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及化学性肺炎,部分患者出现中毒性精神病。

液体吸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溅入眼内可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

皮肤接触致接触性皮炎,甚至灼伤。

吞咽引起急性肠胃炎,重者出现类似急性吸入中毒症状,并可引起肝、肾损害。

慢性中毒会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周围神经病。

严重中毒出现中毒性脑病,症状类似精神分裂症。

 

3)急救措施

如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如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如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如食入,给饮牛奶或用植物油洗胃和灌肠,就医。

4)防护措施

汽油的生产过程要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眼睛一般也不需要特殊防护。

空气中油气浓度高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5)泄漏应急处理

一旦系统发生泄漏,应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时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或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就地焚烧。

大量泄漏时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6)消防措施

汽油蒸汽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氧化剂会发生强烈反应,遇明火或高温会引起燃烧或爆炸。

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采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等灭火剂进行灭火。

7)储存措施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罐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3.1.2  柴油

1)理化性质

本品为稍有粘性的棕色液体。

熔点-18℃,沸点282-338℃,相对密度0.87-0.9(水=1),本品易燃,引燃温度257℃,闪点38℃,其它数据无资料或无意义。

本品主要用作柴油机燃料,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破坏水生生物呼吸系统。

 

2)对人体危害

本品侵入途径为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皮肤接触可为主要吸收途径,可致急性肾脏损害。

柴油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油性痤疮。

吸入其雾滴或液体呛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

能经胎盘进入胎儿血中。

柴油废气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晕及头痛。

3)急救措施

如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如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就医。

如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如食入,尽快彻底洗胃,就医。

4)防护措施

生产过程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一般作业防护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5)泄漏应急处理

一旦系统发生泄漏,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6)消防措施

本品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7)储存措施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罐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3.2  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2.1  加油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加油区危险源为加油机和油品管道。

汽油、柴油均为易燃液体,尤其是汽油,易挥发,蒸汽密度比空气大,闪点低,爆炸下限低,因此汽油是引起燃烧爆炸的物质基础。

引起汽油挥发、聚集的因素有:

一是加油时无油气回收装置,使汽车油箱中油气因不断加油而被挤出来;二是加油时不慎或不按操作规程操作,使汽油喷溅或洒漏地面上;三是油管路、阀门、加油机接口处不严密造成汽油跑、冒、滴、漏,使汽油聚集在地面及低洼处。

由前述油品危险性分析可知,汽油和柴油均为易燃液体,尤其是汽油,密度比空气高,闪点和爆炸极限极低,加油操作时如因操作人员不按规程操作,责任心不强或因管道、阀门、加油机等连接处密封不良造成溢油洒漏,挥发出的油气将沿地面扩散,若通风不好,将导致局部油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静电火花、雷击等引起燃烧爆炸。

因此,加油机应安装在室外罩棚下面,距房屋的门窗应保持5m以上的距离,以免油气扩散到房间内。

加油站的管沟,特别是无断墙的通行管沟,容易引起和扩大火灾事故。

因为管沟内易于积聚油气,沟内油气浓度经常处于爆炸极限之内,一遇明火,就会引起爆炸起火。

因此,加油站内的管道线及电缆电线应直接埋地敷设,不应采用管沟。

如果一定采用管沟时,必须用砂、土将管沟填满或者用实体墙将其与建筑物、构筑物隔开。

此外,加油站内不宜设置坑、井、渠或其它暗沟以免积聚油气。

可能引起爆炸性混合气体的明火包括:

站内吸烟、电气焊、电气火花、撞击火花、未熄火机动车辆排气管喷火。

静电包括:

加油枪向受油容器加油时油品在管道中超速流动产生的静电,加油枪阀门等处的密封不严造成油品高速喷出时产生的静电,向塑料桶内加油时,油品互相摩擦产生的静电,加油人员穿化纤衣服时引起的静电等。

加油机是加油站的主要设备,如果加油机的质量不好,会影响加油站的安全。

如有的加油机电机易于发热,有的油泵易于磨损。

经常修理加油机是加油站火灾隐患之一,因为拆卸一次加油机,难免洒出一些油品,又要使用工具敲敲打打,容易引起火花,引燃油品。

我国曾有几起因修理加油机而引起着火的事故。

所以加油站应选用质量较好的加油机。

加油区是车辆出入频繁的场所,不仅会因外来人员繁杂,防火意识不强带来火种,还会因站场道路和出入口设置不当,可能会造成车辆伤害。

此外,加油站的电气设备一定要严格按爆炸危险场所划分的等级选用,否则易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如果加油站配电间和发电间的配电盘上的电气设备不防爆,必须设在爆炸危险场所以外。

卸油时油罐车应与储油罐作电气连接,否则易产生静电,导致事故发生。

3.2.2  储油罐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储油区油罐是重大危险源,比加油区加油机要危险多,危险大。

为保证安全,应按规范不设地上油罐,更不许将油罐设在室内或地下室内。

 

由于汽油、柴油都是烃类混合物,不但闪点低,而且具有较宽的爆炸极限,在储存的环境温度下,油品的轻质馏分很容易挥发成油蒸气,并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储存的环境温度接近油品闪点时,着火或爆炸的危险性就达到了临界状态。

产品的闪点、燃点越低,危险性越大。

各类油品的闪点、爆炸极限、储罐气相空间的大小,与储存油品的环境、温度范围等都是引起油罐发生火灾的重要因素。

储油罐是加油站的核心,油罐不宜制造得太大。

根据《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2006年版〉,要求汽油罐和柴油罐均埋地设置,不但造价低,而且油品泄漏时不致流到地面,或向外漫流。

这样即使在油罐人孔处发生着火,比较容易控制,能及时扑灭不致造成大的灾害。

油罐若设置在室内或地下室内,积聚油气不能及时扩散,将加大火灾爆炸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应该严禁。

油罐呼吸管:

影响加油站安全的关键部件之一。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2006年版〉规定,呼吸管的直径不应小于50mm。

这样,油气排出时阻力小,油气才能顺利的排到空中扩散掉。

如果管径细,卸油时油气排出不畅,就有可能从卸油口的缝隙中向外排气,夹带一些油珠,不但油品损耗大,还会使油气沿地面扩散,容易造成事故。

另外,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2006年版〉要求,呼吸管排出口的位置要选用适当,并应高出地面不小于4m,同时排出口的位置应该开阔,不能窝风,否则易于积聚油气,不利于安全。

呼吸管的排出口不宜安装呼吸阀,因为埋地油罐不会产生小呼吸。

对于大呼吸,呼吸阀反而使排气不畅,延长了自流卸车时间。

但呼吸管口应安装阻火器,以防止外来火源引入罐内。

加油站的油罐车卸油若不采用密闭卸油方式,而敞开式卸油,易造成油品的挥发,增加损耗,油气还会沿地面扩散,遇火源极易产生火灾。

因此卸油管与油罐进油管的连接应采用快速接头。

喷溅式卸油容易使油品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着火。

所以,加油站的埋地油罐在设计安装时,必须按《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2006年版〉的要求,即油罐的进油管,应向下伸至罐内至罐底0.2m处,同时在卸油时严格控制油的流速,防止流速过快而产生静电。

另外,油罐输油管道由于腐蚀、制造缺陷、法兰未紧固等原因,也可能使油品泄漏。

由于卸油胶管破裂、密封垫损坏、快速接口紧固栓松动等原因,也可能使油品滴落到地面挥发。

卸油操作时油罐车不熄火,不接好静电接地线导走油罐车静电直接卸油,或因操作人员身着化纤衣服,子鞋引起静电火花等,均可能引起油气的燃烧爆炸。

卸油时静电接地不良或漏接或报警仪失灵,造成静电火花。

卸油流速过快,管道油罐接地不良,静电集聚造成火花。

外人进入储罐区带来火种、接打手机、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