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2轮章末检测卷第12章 化学实验基础.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12395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4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2轮章末检测卷第12章 化学实验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2轮章末检测卷第12章 化学实验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2轮章末检测卷第12章 化学实验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2轮章末检测卷第12章 化学实验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2轮章末检测卷第12章 化学实验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2轮章末检测卷第12章 化学实验基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2轮章末检测卷第12章 化学实验基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2轮章末检测卷第12章 化学实验基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2轮章末检测卷第12章 化学实验基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2轮章末检测卷第12章 化学实验基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2轮章末检测卷第12章 化学实验基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2轮章末检测卷第12章 化学实验基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2轮章末检测卷第12章 化学实验基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2轮章末检测卷第12章 化学实验基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2轮章末检测卷第12章 化学实验基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2轮章末检测卷第12章 化学实验基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2轮章末检测卷第12章 化学实验基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2轮章末检测卷第12章 化学实验基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2轮章末检测卷第12章 化学实验基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2轮章末检测卷第12章 化学实验基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2轮章末检测卷第12章 化学实验基础.docx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2轮章末检测卷第12章 化学实验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2轮章末检测卷第12章 化学实验基础.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2轮章末检测卷第12章 化学实验基础.docx

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2轮章末检测卷第12章化学实验基础

章末检测卷(十二)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

 1.实验室里不同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不尽相同,①NaOH溶液;②大理石;③NaCl溶液;④浓硝酸,四种试剂通常各自存放在下列图示的某种试剂瓶中。

按照试剂瓶的顺序存放试剂序号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D.②①③④

 2.在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括号内的实验用品都能用到的是(  )

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烧杯、胶头滴管、分液漏斗)

B.蛋白质的盐析(试管、醋酸铅溶液、鸡蛋白溶液)

C.钠的焰色反应(铂丝、氯化钠溶液、稀盐酸)

D.肥皂的制取(蒸发皿、玻璃棒、甘油)

 3.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  )

A.用裂化汽油萃取溴水中的溴

B.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将10%的氯化铁溶液变为20%的氯化铁溶液

C.用图①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

D.用图②装置验证生铁片在pH=4的雨水中发生析氢还是吸氧腐蚀

 5.制备下列气体过程中,净化除杂的有关操作(括号内是杂质)其中正确的是(  )

A.CO2(CO)——气体通过灼热的CuO

B.C2H4(SO2)——气体通过盛有溴水的洗气瓶

C.NO(NO2)——通过水洗干燥后,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D.NH3(H2O)——浓H2SO4

 6.下述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

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CO2中少量的SO2

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Na2CO3溶液

B

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

向混合物中滴加适量稀硝酸

C

证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

向AlCl3溶液中投入镁条

D

证明H2CO3酸性比HClO强

将CO2通入Ca(ClO)2溶液中

 7.下列实验设计能够成功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及现象

A

检验亚硫酸钠试样是否变质

试样

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

B

检验某盐是否为铵盐

试样

是否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C

证明酸性条件下H2O2的氧化性比I2强

NaI溶液

溶液变蓝色

D

除去氯化钠晶体中少量硝酸钾

试样

重结晶

 8.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①Na+ ②Ba2+ ③Cl- ④Br- ⑤SO

 ⑥SO

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步骤

操作

现象

(1)

用pH试纸检验

溶液的pH大于7

(2)

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

CCl4层呈橙色

(3)

向所得水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稀HN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4)

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

有白色沉淀产生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①④⑤

B.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⑥

C.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①

D.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③⑤

 9.为了证明(NH4)2Fe(SO4)2·6H2O(硫酸亚铁铵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

、Fe2+、SO

和H2O,下列实验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放入试管,加热,试管口有液体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结晶水

B.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得淡绿色溶液,滴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入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Fe2+

C.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加少量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SO

D.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放入试管,加浓NaOH溶液,加热,试管中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

10.为除去某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

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

KNO3溶液

KOH

滴入稀HNO3,同时用pH试纸测定至溶液呈中性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

H2

CO2

依次通过盛有NaOH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

NaNO3

CaCO3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1.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时,若测定结果偏高,则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

A.滴定时,装NaOH溶液的锥形瓶未用NaOH溶液润洗

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用标准盐酸润洗

C.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而在滴定后气泡消失

D.配制NaOH溶液时,NaOH固体中混有少量KOH固体

12.已知A、B、C、D、E分别为Ca(OH)2、Ca(HCO3)2、HCl、Ba(NO3)2、Na2CO3五种溶液中的一种。

现将它们相互反应情况列表如下(表中“↓”表示生成沉淀;“↑”表示生成气体;“-”表示无现象)

A

B

C

D

E

C

B

据此可判断C是(  )

A.HClB.Ca(HCO3)2

C.Na2CO3D.Ba(NO3)2

13.某种气体可能是由CO、CO2、H2、NH3、HCl和H2O(g)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使其依次通过下列药品:

①澄清石灰水 ②Ba(OH)2溶液 ③浓H2SO4 ④灼热的CuO ⑤无水CuSO4粉末,结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①中未见浑浊,②中变浑浊,③中无明显现象,④中有红色物质产生,⑤中固体变蓝。

若以上实验中,每一步反应都充分进行,则原混合气体中(  )

A.一定有CO2和HCl,可能有H2

B.一定有H2、CO2和CO,可能有HCl

C.一定有H2、CO2和HCl,可能有CO和H2O(g),肯定无NH3

D.一定有H2,一定没有CO

14.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

A.实验Ⅰ:

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B.实验Ⅱ:

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颜色无变化

C.实验Ⅲ:

微热稀硝酸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D.实验Ⅳ:

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15.某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

Na+、NH

、Ba2+、Cl-、CO

、SO

现取两份2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收集到气体1.36g;②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12.54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4.66g。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以下推测中正确的是(  )

A.一定不存在Ba2+,可能存在NH

B.不可能存在Ba2+、Cl-

C.Na+一定存在,且c(Na+)≥0.2mol/L

D.Na+、Cl-可能存在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16.(10分)

(1)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略去),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B (填字母)。

A

B

C

D

干燥氯气

吸收NH3

石油的分馏

制取乙酸乙酯

  

(2)下图是常见的试剂瓶。

请将下列试剂的序号填写在相应试剂瓶的括号内:

①大理石 ②碳酸钠溶液 ③浓硫酸 ④氯水 ⑤酒精 ⑥浓硝酸

A

B

C

D

( )

( )

( )

( )

(3)干燥管在不同情况下常具有多种功能。

下列两种不同图示就分别代表了干燥管的不同应用。

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图甲所示的干燥管可作为气体干燥装置,下列组合中a和R都正确的是(  )

A

B

C

D

气体a

NH3

SO2

C2H4

Cl2

固体R

碱石灰

浓硫酸

高锰酸钾

碱石灰

②该甲装置还可以作为特殊情况下的气体发生装置。

例如,在常温下可用此装置来制备空气中的某种单质气体,此时气体a为 CO2 ,固体R为 Na2O2 (填化学式),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按图乙来安装,此时干燥管的作用是   防止倒吸 。

17.(10分)某化学自主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探究NO2的性质。

探究1: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NO2能否被NH3还原(K1、K2为止水夹,夹持固定装置略去)。

(1)A装置中制取NH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分别是 c 。

a.浓硫酸、碱石灰

b.碱石灰、碱石灰

c.碱石灰、无水氯化钙

d.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

(3)若NO2能够被NH3还原,预期观察到C装置中的现象是 C装置中混合气体颜色变浅(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

(4)此实验装置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是 缺少尾气吸收装置 。

探究2:

探究NO2、O2混合气体的喷泉实验。

(5)请在G装置中的虚线上描出导管实线图。

(6)G装置中浓硫酸有三种作用:

混合NO2、O2气体;干燥NO2、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将G装置上面的圆底烧瓶收集气体进行喷泉实验,若混合气体全部被吸收时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 0.036 mol/L(标准状况下,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8.(14分)

Ⅰ.在浓CaCl2溶液中通入NH3和CO2,可以制得纳米级碳酸钙和一种氮肥。

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判断所得碳酸钙是否为纳米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的气体产物成分进行研究。

(1)提出假设:

①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CO2;

②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CO;

③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 CO2和CO的混合物 。

(2)设计方案:

如图所示,将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3)查阅资料:

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

实验室可以用氯化铵饱和溶液和亚硝酸钠(NaNO2)饱和溶液混合加热反应制得氮气。

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步骤:

①按上图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称取3.20g氧化铁、2.00g碳粉混合均匀,放入48.48g的硬质玻璃管中;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③停止通入N2后,夹紧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足量)变浑浊;④待反应结束,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

冷却至室温,称得硬质玻璃管和固体总质量为52.24g;⑤过滤出石灰水中的沉淀,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2.00g。

步骤②、④中都分别通入N2,其作用分别为 步骤②中是为了排除空气中的CO2,步骤④是为了赶出所有的CO2,确保完全吸收 。

(5)数据处理:

试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写出该实验中氧化铁与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优化:

学习小组有同学认为应对实验装置进一步完善。

①甲同学认为:

应将澄清石灰水换成Ba(OH)2溶液,其理由是 Ba(OH)2溶解度大,浓度大,使CO2被吸收的更完全;M(BaCO3)>M(CaCO3),称量时相对误差小 。

②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请你再提出一个优化方案将此实验装置进一步完善 在尾气出口处加一点燃的酒精灯或增加一尾气处理装置 。

19.(10分)实验室可用下图装置制取少量NaHSO3。

(1)装置乙的作用是 防止丙中液体倒吸入装置甲中(或缓冲瓶的作用) 。

(2)装置丁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过程中,将丙中滴管里的品红溶液滴入锥形瓶,若现象为 品红溶液褪色 ,则溶液中的NaOH完全转化为了NaHSO3。

(4)若丙中没有加入品红溶液,则不能准确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完全转化。

现有可供选择的仪器和试剂:

烧杯、试管、玻璃棒、胶头滴管;2mol/L盐酸、2mol/L硝酸、1mol/L氯化钡溶液、1mol/L氢氧化钡溶液、品红溶液、蒸馏水。

请设计实验探究吸收后产物中是否存在NaHSO3和Na2SO3,将实验操作、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填在表中。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待测液放入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产生 白色沉淀(或浑浊) (填实验现象),则产物中存在 Na2SO3,否则无该物质。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产生 白色沉淀(或浑浊)     (填实验现象),则产物中存在 NaHSO3 ,否则无该物质。

20.(11分)某化学小组用下列装置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探究,回答有关问题:

(1)该小组同学想制得氢氧化亚铁并保存较长时间,按下图

(1)所示装置对其进行操作。

①某同学的操作是:

先夹紧止水夹a,再使A管开始反应,实验中在B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A中溶液进入B中,开始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变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

②为达到实验目的,正确的操作是 打开止水夹a,使A管反应一段时间至B处产生气体纯净后再夹紧止水夹a ,B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上述装置的实验结束后,取A管内反应所得的溶液,隔绝空气小心蒸干后得到FeSO4,再高温煅烧(有关装置和操作均已略去),最后留下红棕色固体,将分解时产生的气体按图

(2)所示装置依次通过洗气装置,结果试管甲内出现白色沉淀,试管乙内品红溶液红色褪去,回答:

①用方程式表示试管甲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验证红棕色固体成分,可进行如下操作 取固体溶于盐酸后,再滴加KSCN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色 。

③图

(2)中丙装置的作用是 吸收SO2 。

④根据实验现象写出A管内溶液蒸干后,在高温煅烧分解时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章末检测卷(十二)

1.D 解析:

一般来说,固体物质存放于广口瓶中,而液态物质存放于细口瓶中。

大理石为块状试剂,应盛放在广口瓶中;NaOH溶液易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应存放于带橡胶塞的玻璃细口瓶中;浓硝酸见光易分解,应保存于棕色试剂瓶中。

2.C 解析:

A选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不使用分液漏斗;B选项醋酸铅是重金属盐,会使蛋白质变性,在蛋白质的盐析实验中不会用到;D选项肥皂的制备中用到的药品是氢氧化钠不是甘油。

3.A 解析:

A项,长颈漏斗未液封,气体会逸出,A项错误;B项装置中,反应的热效应直接与试管内气体相连进行热传递,可通过该密闭气体压强的变化(红墨水的移动来反映)验证,B项合理;C项装置中连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据氧化性的传递性即可判断,C项合理;SiO2加热不变化,NH4Cl受热分解,遇冷水重新化合成晶体附着在烧瓶底部即可分离,D项合理。

4.D 解析:

裂化汽油中含有烯烃,与溴发生加成反应,A项错误;加热蒸发氯化铁溶液时,促进氯化铁的水解:

FeCl3+3H2O===Fe(OH)3+3HCl,生成的氯化氢挥发比水挥发快,更有利于平衡右移,生成Fe(OH)3沉淀,B项错误;用图①所示装置不能收集比空气密度小的氨气,而且吸收氨气还可能倒吸,C项错误。

5.A 解析:

溴水会吸收C2H4,B不正确;NO会与O2反应,C不正确;浓H2SO4吸收NH3,D不正确。

6.D 解析:

除去CO2中少量的SO2应通入饱和的NaHCO3溶液,A选项错误;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应通入氢气加热还原,B选项错误;可以通过镁和铝分别和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来比较两者的金属活动性强弱,C选项错误;将CO2通入Ca(ClO)2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此实验可以证明H2CO3酸性比HClO强,D选项正确。

7.D 解析:

A项稀硝酸能将生成的亚硫酸钡沉淀氧化,可用氯化钡溶液与稀盐酸来检验;B项应在试样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加热;C项生成的碘单质可能是由硝酸氧化I-生成的,该方案不合理。

8.A 解析:

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7,故肯定存在SO

,因有SO

存在,肯定无Ba2+,因无Ba2+,考虑溶液中电荷守恒,肯定存在Na+;加入氯水,CCl4层呈橙色,肯定存在Br-;加入Ba(NO3)2溶液、稀HNO3有白色沉淀,不能肯定有SO

存在,因SO

可被氧化成SO

;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生成,也不能肯定有Cl-,因在

(2)中已加入氯水。

故肯定有的是:

Na+、Br-、SO

,肯定没有的是:

Ba2+,不能确定的是:

SO

、Cl-。

9.D 解析:

D项中检验NH

时,加入NaOH溶液,加热,能产生NH3,NH3可使试管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因为氨气遇水能生成显碱性的NH3·H2O,故D不正确。

10.D 解析:

KOH与硝酸反应生成KNO3和H2O;CuSO4与铁粉反应生成FeSO4和Cu;CO2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CaCO3不溶于水。

11.C 解析:

滴定时,锥形瓶不能用待装液润洗,也不需要干燥,只要洁净即可,A项操作正确,不会引起误差;滴定管要用待装液润洗,B项操作正确,不会引起误差;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而在滴定后气泡消失,读数时会偏大,即消耗盐酸体积比实际消耗盐酸的体积偏大,会引起测定结果偏高,C项符合题意;D项会引起测定结果偏低。

12.B 解析:

D能与B、C产生气体,故D为HCl,B、C分别为Ca(HCO3)2、Na2CO3,B能与另三种生成沉淀,而Ca(HCO3)2与Ba(NO3)2不反应,即C是Ca(HCO3)2。

13.C 解析:

气体通过①②的现象说明气体中含有HCl和CO2,HCl和CO2在与碱反应时,强酸性气体HCl先与碱反应,气体中含HCl,一定不含NH3,气体通过③后,得到的气体一定是干燥的,此气体通过灼热的CuO,有红色物质产生说明气体中有CO或H2,而得到的气体再通过无水CuSO4粉末,固体变蓝,说明气体中含有H2,CO和H2O(g)不能确定。

14.D 解析:

A项振荡后静置,Br2与NaOH反应,上层溶液颜色褪去;B项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CO2,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C项微热稀硝酸片刻,生成NO,溶液中有气泡产生,由于NO与O2反应生成NO2,广口瓶内气体变为红棕色;D项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15.C 解析:

由题干①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