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优获奖教案第3课《我的四季》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14568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优获奖教案第3课《我的四季》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省优获奖教案第3课《我的四季》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省优获奖教案第3课《我的四季》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省优获奖教案第3课《我的四季》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省优获奖教案第3课《我的四季》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省优获奖教案第3课《我的四季》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省优获奖教案第3课《我的四季》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省优获奖教案第3课《我的四季》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省优获奖教案第3课《我的四季》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省优获奖教案第3课《我的四季》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省优获奖教案第3课《我的四季》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省优获奖教案第3课《我的四季》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省优获奖教案第3课《我的四季》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省优获奖教案第3课《我的四季》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省优获奖教案第3课《我的四季》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省优获奖教案第3课《我的四季》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省优获奖教案第3课《我的四季》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省优获奖教案第3课《我的四季》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省优获奖教案第3课《我的四季》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省优获奖教案第3课《我的四季》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省优获奖教案第3课《我的四季》教案.docx

《省优获奖教案第3课《我的四季》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优获奖教案第3课《我的四季》教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省优获奖教案第3课《我的四季》教案.docx

省优获奖教案第3课《我的四季》教案

1教学构想

按照新课标的特点,本课教学按“朗读、领悟、赏析、延展”四大块来层层推进。

“朗读”是基础环节,首先强调的是教师的示范作用,其次要注意多种朗读方式的灵活运用,按照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从语速、语调、重音等方面做一些指导,使学生有感情的读文,达到“美读”的要求。

在“领悟”的环节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质疑、答疑、讨论、评价,注意渗透情感、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

“赏析”就是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对句子的理解,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延展”就是将语文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密切语文课堂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同时也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培养了创新能力。

2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活动体验,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自我、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

2.学生能够结合自我体验,说出《我的四季》蕴含的人生含义。

3.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

3重点难点

1.让学生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人生的过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关于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句子的含义的理解。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导入

师:

年年有四季,但每个人的四季却又是迥异的,谈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和喜欢的理由。

点拨:

春——朝气、希望;夏——热烈、激情;秋——丰收、恬静;冬——磨练意志

活动2【讲授】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

请同学们思考:

阅读抒情散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1.阅读散文时,首先要知道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是什么。

2.抒情散文,关键是从文中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把握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这都是我们学习时要掌握的。

3.学习抒情散文,还要明白文章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例如《白杨礼赞》使用了象征的手法,表面上写的是白杨树,其实是为了赞扬北方的抗战军民。

此外,抒情散文的语言也和其他文章大有不同,在学习时,我们也要注意体会。

活动3【活动】朗读与积累

1.师范读,生边听边体会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2.生模仿老师的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生示范朗读,几名学生各选择读一季的内容,比比看谁读的最有感情。

4.举例示范朗读要点:

“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还是不值得。

“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好会是我!

这类语句感情浓烈,富有张力,情感在这种富有侵略性的语言下表现的非常强烈。

5.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试读,要求读出感情。

6,积累雅词。

活动4【活动】自读研讨

现在我们就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自读学习这篇课文。

阅读时,同学们可以参看这个自读提示,也可以互相研讨。

投影自读提示:

1.概括作者的人生四季有着怎样的特点?

2.贯穿于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是什么?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信念和人生态度?

3.划出作者对人生感悟的句子,说说这些感悟给你怎样的启示?

(学生自读研讨十分钟)

(一)通过第一遍阅读,同学们对课文有哪些发现和感受?

明确:

1.这篇散文也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作者把自己的人生比做是一年的四个季节,文章表面写的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其实是在写作者的一生经历和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

2.作者的人生之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的土地是“不毛之地”,而且她所有的是“细瘦的胳膊”和“锈钝的犁”,“土地里的石块和树根还经常磕绊着她的犁头”可见,作者的童年生活是很苦的,可是她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像一个母亲一样期待着自己希望的种子早日开花结果。

(二)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作者的另一篇文章《挖荠菜》。

《挖荠菜》所描写的情景就是作者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作者的人生之春是艰辛的,但作者没有无尽的感慨命运的不公,她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明确:

1.作者没有怨天怨地,而是意识到了自己在获得生命的同时,也应当承担起生命赋予自己的责任。

文中这样写到:

“我只有低着头,弯着腰,用尽我全身的力气压着我的犁头,我知道,每一个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耕种的土地。

”和作者相比,我们的人生之春可谓春光灿烂,那么,我们又将怎样来耕种自己这块土地呢?

读了这篇文章后,给我的启示很大。

最主要的就是现在我懂得了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每一天负责,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2.从文中还可以看出,作者在年轻的时候一定经受了很多磨难。

课文中,写到作者在夏季里,遇到过干旱,他的幼苗还遭受过狂风、暴雨、冰雹的袭击,我想表面是在写自然界,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作者青年时代很苦。

3.还能从文中感觉到,作者在最初遇到困难时,也曾在思想上走过误区。

“在遇到干旱时,她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而且,那是怎样的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哪!

”可见,刚开始时,作者是把战胜困难的希望寄托在了别人或别的力量上了,在失败过后,她明白了:

必须在自己的土地上寻找水源。

也就是说,任何困难都得靠自己。

4.从文中我看出作者也曾犯过错误。

“在找到水源后才发现自己忘了带盛水的容器”我更发现作者在犯了错误之后,知道如何检点自己。

她说:

不要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检点自己。

我也明白:

人无完人,错误和失败是难免的,最关键的是我们如何去面对。

5.从“弱者,即使你替他挡过了这次风雨,但终有一次会被淘汰,只有强者,会留下来继续走完自己的路。

”这句话我们可以以体会到在作者的人生夏季里,充满了困难,挫折,磨难,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而是要做生活的强者。

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

活动5【讲授】领悟

1.师:

文章以“生命的四季”点明题旨,那么“春、夏、秋、冬”各喻人生哪些时期?

点拨:

春——少年时期;夏——青年时期;秋——中年时期;冬——老年时期。

2.作者给“四季”赋予了深刻的寓意,结合课文思考每个季节具有怎样的生命特点,从文中找到依据。

同时谈谈每个季节中作者所持的人生态度。

点拨:

春——播种劳作

依据——“怀着希望播种,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拼却全身的力气”等等。

人生态度——不自艾自怜命运,为自己的生命负责,朝目标奋力以赴。

夏——艰难探索

依据——“焦灼的盼,望眼欲穿,不再妄想”,找水源未带容器,无情冰雹使谷穗夭折等等。

人生态度——面对挫折赶紧振作精神,继续走完自己的路。

秋——获取收获

依据——“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捧在手里,贴近心窝”等等。

人生态度——生命的收获在于只要认真负责耕耘过,无愧付出过,从中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不必用尺度来衡量。

冬——检点品味

依据——“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等等。

人生态度:

人生的最后也应认真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及时纠正或告诫别人勿犯,这样的一生将永不后悔。

3.师:

大家有过作者这样的人生感悟吗?

请选择你最有感受的一季,写一段话说说你在这一时期将如何去做?

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相互交流讨论

活动6【活动】赏析语言

师:

本文许多语言富有生活哲理,能够引发人们对人生诸多思考,请同学们从文中选择你欣赏的语句,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或欣赏的理由。

点拨:

“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每个人在这世上,都有一份自己的责任,既然拥有了生命就必须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不应该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留给我检点自己!

——每个人都可能有人生的失误,重要的是振作精神重新开始,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来反省自己的错误。

“我曾张开我的双臂,愿将我全身的皮肉,碾成一张大幕,为我的青苗遮挡狂风、暴雨、冰雹……善良过分就会变成糊涂和愚昧。

——人生中必然会遇到艰辛与自己所犯的错误,一味逃避和想求得庇护是不能得到人生体验的。

“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只要真正的为生命认真负责耕耘过,只要真正体验过,就是生命的收获,而且收获多于劳作。

“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

——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是认真的做过,付出过,收获了属于自己该收获的果实,有属于自己的人生体验。

活动7【活动】人生启示

记得奥斯特洛夫斯基说:

生命就像奔涌的洪流,如果没有岛屿或暗礁,又岂能激起美丽的浪花?

是啊,不经历风雨,又怎能看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老师也真心希望每一位同学,能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发?

明确:

作者在人生的秋季里,收获的果实是干瘪的,但是,她没有灰心丧气。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我有了一种独特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

我认真的生活过,无悔的付出过,和谷物一起收获的还有人生。

”从这些内容中,我们感到作者能正确面对人生。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

“人生最大的快乐不是最终占有什么,收获什么,而是在于追求什么的过成。

”我想在今后,我们的努力也许得到的结果会不尽人意,但我们也会正确面对。

(四)如果我们在辛勤的耕耘过后,我们的未来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辉煌,那就让我们像雷锋那样做一颗普通的螺丝钉吧,像李素丽那样做一个平凡的劳动者吧,因为平凡也是一种美丽,难道不是吗?

同学们从文中获得了很多启示,很好。

哪位同学能概括作者人生四季的特点?

明确:

1.作者的人生春季是生活艰辛但仍充满希望;夏天是历经磨难仍不放弃;秋天是感悟收获但不后悔;冬天是人生黄昏仍老有所为。

2.春季,播种希望;夏天,战胜磨难;秋天,感悟收获;冬天,发挥余热。

3.从文中可见作者的执着追求的人生信念和永不退缩的人生态度。

贯穿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就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明月几时有》选自初中语文新课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一首词。

本单元词曲五首形式不同,风格各异。

都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篇。

古代诗词是我国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诗词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习和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并能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感情。

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能受到思想教育。

苏轼,北宋中期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宋代文学史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即位任太常博士,开封府推官。

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请求外任。

元封二年,御使台有人摘引其非议新法的诗句,因此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

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使,写此诗时年41岁。

除政治不得意外,与弟弟分别达七年之久,无缘相见,时值中秋,月圆人不圆加上政治不得意,心情抑郁写下此词。

2、学情分析

本班为农村班,学生在校时间长,课外我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古诗词。

在学这首词之前,我们已学了胸襟豁达刘禹锡、怀才不遇杜牧、以死明志文天祥的代表作品。

学生已获得一些读词的体验,对词中常见的意象有一定的理解,掌握了一些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联想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训练其联想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的朗读、教师的引导点拨,让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师生共同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走进苏轼,体会他豪放的词风,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

1、训练朗读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诗词间运用,培

养学生的想象力。

2、积累名句,增强语言感悟能力,丰富语言宝库逐步提高欣赏品位。

难点:

1、深刻体会作品传递的情感,理解诗人胸襟抱负。

2、借助想象感悟意境。

四、设计思路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指导预习、查询。

2.让音乐绘画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的美感。

3.朗读。

词曲的朗诵和背诵是认识意象、感悟意境的有效方法。

4.学法指导:

教师点拨,学生勤于思考,自主鉴赏。

教学方案

一、激情导入:

“一切景语皆情语”,大自然的万物在作家笔下都是一首浪漫

的歌、一首美丽的诗。

团圆之中秋佳节、浩瀚深蓝天空中那轮明

月本就牵动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怀。

赏月玩月便成了人们久谈不衰

的话题,有诗道:

明月四时有,何时喜中秋。

为何人们独独钟情

于中秋赏月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苏轼的怀秋思绪吧。

二.颂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要读得流畅,读准字音和节奏。

2.齐读体会情感。

3.配和读男生读上阙,女生读下阙。

三.整体把握深入理解

(先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看法。

思考探究

1、词前小序有什么作用?

2、开头两句有何意蕴?

3、“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只是赞美月夜吗?

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矛盾心理?

5、“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如何理解?

6、苏轼原在朝廷做官,由于党派相争受到排挤,背贬为地方官,加上与其弟分别六年之久,面对中秋圆月他的心情会怎样?

7、作者多想离开令他伤心的尘世,飞向美丽的月宫,他的思想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标志苏轼思想起伏变化的关键词有那些?

老师小结:

高处不胜寒内涵非常丰富,确实表达了作者禁不住朝廷党派之争相互排挤的打击,害怕回去没有立身之地的思想感情。

但在人间也不错,做个地方官,逍遥自在。

同样可以为国家效力,为百姓造福。

于是苏轼化解了心中的苦闷,抑郁之情。

翩翩起舞。

8、哪几句由望月过渡到怀人?

9、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一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

10、讨论对待政治上的失意,作者如此豁达、襟胸坦荡,皓月当空,但骨肉分离。

作者如何看待这件事的?

11、结尾两句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

12、全班齐读:

归纳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

老师板书

讨论明确:

(苦闷——矛盾——豁达——祝愿)

四、品位赏析

1播放王菲的歌曲《明月几时有》

2同学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提示学身生从思想内容、修辞表达及词语内涵等多角度去发现、品位。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词、唱词。

五、拓展延伸

1、你们生活中是不是也遇到过遗憾无法解决的事,你是怎样做的,心情如何?

说来大家听听。

2人生太多不如意,学了这首词后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谈谈自己看法?

(学生畅所语言,各抒己见)

小结

六、布置作业

1、熟读成诵

2、课外阅读李白的《把酒问月》和《月下独酌》与课文诗句比较,你能发现什么?

七、板书设计

怀子由——离愁别恨

月叹人生——失意矛盾

悟真谛——豁达豪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必要的文言词语    疏通词的大意   落实背诵 

能力目标;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  品位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感悟词创设的完美意境 

情感目标:

理解苏轼因政治失意,手足分离而心情抑郁惆怅,最终心胸开阔豁达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材分析

小序点明创作的时间,背景 

上片:

借月自喻、起舞弄影、愤世独立、自现孤高 

下片:

用月衬情、旨在怀人、意境豁达、以理遣情 

教学创意

美读      品味      积累

为了培养学生品读诗词意境,提高审美情趣,能让学生体会作者强烈的苦闷心情和豪放自信的性格,把这节课定位于——鉴赏诵读课。

 

赏月——读月——写月——品月 

教学过程

一、赏月

导入:

请欣赏一组美仑美奂的月亮图片,打开记忆的闸门,搜寻与月亮有关的诗句,并朗诵。

 

二、读月

1.听读——听配乐朗诵

要求:

注意听朗诵的语速、语气、语调、重音、停顿、感情等。

 

2.齐读

要求:

男生齐读上阕,女生齐读下阕 

3.译读

要求:

对照课下注释,读懂词的意思 

4.点读

要求:

以“月”为中心,从词中挑选几个动词,放在“月”的前面,构成一组短语,看看苏轼对月做了些什么?

  (如:

问月、归月、怨月、共月) 

活动一:

联系组成的与月亮有关的短语,挑选词中的句子,按下列句式说话:

透过诗句……,我读到了苏轼……”

例如:

“透过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我读到了苏轼怀念兄弟的抑郁”

“透过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读到了苏轼豁达的胸怀。

5.自读

要求:

把自己想象成苏轼,以内心独白式朗读。

活动二:

请填入一组或几组反义词

《水调歌头》是一曲﹏﹏而不失﹏﹏的音乐。

(如:

抑郁VS旷达、惆怅VS乐观、悲伤VS舒展)

6.背读

要求:

在五分钟内背诵词的上阕或是下阕,也可以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三、写月

欣赏文学作品,不能只停留在浅层次的阅读,特别是对于诗词歌赋的阅读,还应能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活动三:

改写:

请将词的上阕或下阕,改写成抒情的散文片段 

四、品月

学习诗词 要懂得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听--认真听朗诵,正字音,划节奏

2.读--对照注释读懂诗歌

3.找--找出两首诗歌意境相通的诗句

4.说--请说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简要赏析

结束语:

让我们用音乐来演绎这首流传几百年的中秋咏月词!

请听歌曲《明月几时有》

本文转自【我的范文网】

1.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注释,通过质疑,小组互动学习,大致了解本词的内容,体会具有生命力词句的思想感情。

 

2.借诵读感受词所描绘的景致和所抒发的感情 

3.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学会使用本词中的词句,逐步提高在写作时运用古诗词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感悟词作。

2.背诵全文、运用名句。

教学难点:

1.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词作丰富深刻的意蕴。

2.品味精妙的诗歌语言。

如: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教学设想 

教学时按照“读——品——背——用”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感。

媒体设计

教师配乐朗读,播放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长久》并演示该课文稿。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设计 

李白有一首《静夜思》,大家可能都背得出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让生齐背)这是一首思乡诗,古诗词中有很多是的。

现代还有歌一些也是表达思念之情,让我们先听一首歌(师播放并演示部分文稿)明确:

这是王菲演唱的歌,它的歌名叫《但愿人长久》,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一句,歌词也与本课的内容有关。

(板书课题作者)

二、简介宋词 

词,是一种配合乐曲用来歌唱的诗体,产生于隋唐,宋朝进入兴盛时期,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

豪放词派与婉约词派是我国古代词的两大流派。

婉约词派产生较早,代表人物有欧阳修、柳永、李清照等。

苏轼开创了豪放词派,其词题材广泛,表现方法以铺叙、直抒为主,风格大气、恢宏,这是相对于柳永的婉约派来说的,他的词少了一份缠绵绯恻,多了一份豪迈与豁达。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师生朗读,理清行文思路。

(1)简介作者 

师:

苏轼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请哪位同学先来介绍一下苏轼?

明确:

①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四川眉山人。

他在诗、词、文、画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

②他既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家,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③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④学过他的文章,如《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记承天寺夜游》等。

 

(2)介绍写作背景:

要求学生齐读词的小序,并阅读注解。

教师适当补充,让学生明确本词是一篇中秋思念亲人而生发感想的文章(板书:

思念亲人)。

虽然他的文学造诣很高,但是他的仕途坎坷,政治上很失意。

曾多次贬官,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水调歌头》就是他在贬官时所作,而且当时他与他弟弟已有七年没见 

(3)让同学们有感情地散读课文,并结合注释弄清词作大意,初步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以及其中的语气和语调该如何处理。

(4) 请一同学起来把这首词读一下,注意语速、语气、语调等问题。

(5) 下面请同学们听我来读一下(教师配乐范读),思考:

本词以什么为线索?

它在上、下阕各起到什么作用?

 (让学生相互讨论再回答)

明确:

本词通篇咏月,明月是词的中心形象和红线,它以“明月”开端,以“婵娟”收尾。

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可以说是借明月自喻清高(板书),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可以说是用圆月来衬托别离、升华为美好的祝愿(板书)

(3)学生齐读全文(配以音乐)

2.小组互动,质疑解难,突出重点难点。

师导:

这首词是古往今来最为著名的中秋词,就词的内容来说,有一定难度。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作者的词的风格、写作背景,就这首词的大致意思讨论一下,讨论中的疑问等会在大组交流中提出来,并且在讨论过程中,告诉同组的人,你最喜欢那句词句,为什么?

好,下面请以四人一小组展开讨论。

同学们可能会有这些问题:

(1)《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其豪放词风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的?

(让学生相互之间先讨论再回答)

明确:

中秋佳节,作者望月思人,不免孤单寂寞,满腹疑问无人倾诉,乘着酒兴,质问青天——“明月见时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长向别时圆”。

将青天拟人化,人与天对话,想像大胆奇特,感情奔放豪迈,笔墨酣畅淋漓。

“把酒”“归去”“弄清影”几个词语同样有一种挥洒自如的气派。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作者自比神仙,一个“欲”,一个“恐”字,表示他想去月中宫殿,但终因害怕那儿的寒舍,一进一退,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

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在吸引着他,使他处于矛盾之中。

(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

①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真令词人陶醉。

这句写出了他对着自己的影子,说明当时没有别人,表达他当时孤独心情,“何似在人间”,词人觉得在人间乘着皎洁的月光翩翩起舞的情景,哪像在人间,但较独处琼楼玉宇又更富有意兴和情趣。

有了这样人生境界的感受,也就摆脱了这一人生的矛盾了。

②因为当时作者被贬官了,所以认为这里“何似在人间”,还有对现今的生活的满足,安于现状。

师导:

你们觉得文中还有哪些好词好句值得我们去品味、欣赏呢?

(4)“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明确:

词人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地发问:

明月不应有什么感情缺憾,使它在人间离别相思之时,又亮又圆,使人更加愁情难遣,真是有“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明确:

这是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明确:

这句话表达对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是关于祝福流传千古的名句。

总结:

好。

大家刚才很积极地参与到了我们的课堂讨论中,我想通过讨论,大家一定对这首词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夜思念弟弟而作,把兄弟之情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

下面我们一起来再读一遍。

(生齐读)

三、能力迁移

1、师导:

同学们,我们读前人的古诗词文,一方面是为了增加我们的文化积淀,感悟前人在古诗词文中的意韵,感受古人的遣词造句;另一方面,我们背诵积累的目的在于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我们所积累的古诗文,增加文章的语言色彩,并为自己文章的中心所服务。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语段,请同学们根据语境,填入《水调歌头》中的词句,并思考概括这样的词句可用于怎样的语境中。

(发下讲义,学生读读议议,开始练习)

语段一:

李意民还是那样,极度的表现欲,史见他将袖子捋得老高,端起啤酒瓶:

“哥们,来,干了它,虽说我们已经五六年没见了,但我仍时常怀念当年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与浪漫。

说完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