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届高三各城区一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3901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2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届高三各城区一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京市届高三各城区一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京市届高三各城区一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北京市届高三各城区一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北京市届高三各城区一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北京市届高三各城区一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北京市届高三各城区一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北京市届高三各城区一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北京市届高三各城区一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北京市届高三各城区一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北京市届高三各城区一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北京市届高三各城区一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北京市届高三各城区一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北京市届高三各城区一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北京市届高三各城区一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北京市届高三各城区一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北京市届高三各城区一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届高三各城区一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

《北京市届高三各城区一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届高三各城区一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届高三各城区一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学探究》.docx

北京市届高三各城区一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学探究》

北京市2018届高三各城区一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学探究

(海淀)27.(16 分)

实验小组探究KI 与Cu(NO3)2 的反应,进行实验一:

实验一

注:

 本实验忽略Cu2+在此条件下的水解。

(1)取棕黄色清液,加入少量______溶液(试剂a),清液变为______色,说明生成了I2。

(2)探究生成I2的原因。

①甲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向2mL Imol/LKI 溶液中加入1mL______溶液( 硝酸酸化,pH=1.5 ),再加入少量试剂a,观察到与

(1)相同的现象。

甲同学由此得出结论:

 实验一中生成I2 的原因是酸性条件下,NO3- 氧化了I-。

②乙同学认为仅由甲同学的实验还不能得出相应结论。

他的理由是该实验没有排除____氧化I-的可能性。

③若要确证实验一中是NO3-氧化了I-,应在实验一的基础上进行检验______的实验。

(3)探究棕黑色沉淀的组成。

①查阅资料得知:

 CuI 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于是对棕黑色沉淀的组成提出两种假设:

a.CuI吸附I2; b.______吸附I2。

为证明上述假设是否成立,取棕黑色沉淀进行实验二:

实验二

已知:

 CuI难溶于CCl4;I2+2S2O32-=2I-+S4O62-(无色);Cu++2S2O32-=Cu(S2O3)23-(无色)。

由实验二得出结论:

 棕黑色沉淀是CuI吸附I2 形成的。

②现象ⅲ为______________。

③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产生现象ii 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

④由实验二可推知,Cu(NO3)2 与KI 反应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朝阳)28.(15分)某小组以4H++4I–+O2=2I2+2H2O为研究对象,探究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因素。

实验

气体a

编号及现象

HCl

Ⅰ.溶液迅速呈黄色

SO2

Ⅱ.溶液较快呈亮黄色

CO2

Ⅲ.长时间后,溶液呈很浅的黄色

空气

Ⅳ.长时间后,溶液无明显变化

(1)实验Ⅳ的作用是。

用CCl4萃取Ⅰ、Ⅱ、Ⅲ、Ⅳ的溶液,萃取后下层CCl4

的颜色均无明显变化。

(2)取萃取后上层溶液,用淀粉检验:

Ⅰ、Ⅲ的溶液变蓝;Ⅱ、Ⅳ的溶液未变蓝。

溶液

变蓝说明Ⅰ、Ⅲ中生成了。

(3)查阅资料:

I2易溶于KI溶液。

下列实验证实了该结论并解释Ⅰ、Ⅲ的萃取现象。

现象x是。

(4)针对Ⅱ中溶液未检出I2的原因,提出三种假设:

假设1:

溶液中c(H+)较小。

小组同学认为此假设不成立,依据是______。

假设2:

O2只氧化了SO2,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假设3:

I2不能在此溶液中存在。

(5)设计下列实验,验证了假设3,并继续探究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因素。

ⅰ.取Ⅱ中亮黄色溶液,滴入品红,红色褪去。

ⅱ.取Ⅱ中亮黄色溶液,加热,黄色褪去,经品红检验无SO2。

加入酸化的AgNO3

溶液,产生大量AgI沉淀,长时间静置,沉淀无明显变化。

ⅲ.取Ⅱ中亮黄色溶液,控制一定电压和时间进行电解,结果如下。

电解时间/min

溶液

阳极

阴极

t1

黄色变浅、有少量SO42-

检出I2,振荡后消失

H2

t2(t2>t1)

溶液无色、有大量SO42-

检出I2,振荡后消失

H2

结合化学反应,解释上表中的现象:

(6)综合实验证据说明影响I–被氧化的因素及对应关系________。

(东城)28.(16分)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

某小组同学探究I-与金属阳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过程如下。

已知同浓度的稀溶液中氧化性:

(1)根据实验I和Ⅱ,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黄色立即加深”初步判断有I2生成,选择(填试剂)进一步证实生成了I2。

②写出Fe3+与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该条件下氧化性:

Fe2+I2

(选填“>”或“<”)。

③实验Ⅱ的目的是____。

(2)实验Ⅳ中Cu2+与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甲同学得出氧化性:

Cu2+>I2。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合理,分析原因:

实验Ⅲ应有

I2生成,但却生成了Agl沉淀,因此推测实验Ⅳ中I2的生

成,与Cul沉淀有关,故不能确定氧化性:

Cu2+>I2,并用

右图装置进行验证。

K闭合后,较长时间发现两侧溶

液均无明显变化。

乙同学为了进一步判断Cu2+和I2

的氧化性强弱,将左侧电极改为Cu电极,并向右侧溶液中加入少量(填试剂),发现指针偏转,且左侧溶液颜色加深,证明该条件下氧化性:

Cu2+I2(选填“>”或“<”)。

(4)该小组同学进一步分析认为,实验Ⅲ没有发生2Ag++2I-=2Ag+I2的反应,原因是生成AgI沉淀,反应物浓度迅速降低,不利于该反应进行;请分析实验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原因是____。

(5)小组同学反思实验,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是否发生都有一定的影响。

(西城)27.(17分)某小组研究溶液中Fe2+与NO2−、NO3−的反应。

实验Ⅰ

试剂

现象

滴管

试管

2mL

1mol·L−1FeSO4

溶液

(pH=4)

1mol·L−1NaNO2溶液

(pH=8)

a.滴入1滴FeSO4溶液,溶液变黄色,继续滴加,溶液变为棕色。

2小时后,无明显变化

1mol·L−1NaNO3溶液

(加NaOH溶液至

pH=8)

b.持续滴加FeSO4溶液,无明显变化。

资料:

[Fe(NO)]2+在溶液中呈棕色。

(1)研究现象a中的黄色溶液。

①用______溶液检出溶液中含有Fe3+。

②甲认为是O2氧化了溶液中的Fe2+。

乙认为O2不是主要原因,理由是______。

③进行实验Ⅱ,装置如下图。

左侧烧杯中的溶液只变为黄色,不变为棕色,右侧电极上产生无色气泡,经检验该气体为NO。

产生NO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

实验Ⅱ的目的是______。

(2)研究现象a中的棕色溶液。

①综合实验Ⅰ和实验Ⅱ,提出假设:

现象a中溶液变为棕色可能是NO与溶液中的Fe2+或Fe3+发生了反应。

进行实验Ⅲ,证实溶液呈棕色只是因为Fe2+与NO发生了反应。

实验Ⅲ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

②加热实验Ⅰ中的棕色溶液,有气体逸出,该气体在接近试管口处变为红棕色,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解释产生红褐色沉淀的原因是______。

(3)研究酸性条件下,溶液中Fe2+与NO2−、NO3−的反应。

序号

操作

现象

取1mol·L−1的NaNO2溶液,加醋酸至pH=3,加入1mol·L−1FeSO4溶液

溶液立即变为棕色

取1mol·L−1的NaNO3溶液,加醋酸至pH=3,加入1mol·L−1FeSO4溶液

无明显变化

分别取0.5mL1mol·L−1的NaNO3溶液与1mol·L−1的FeSO4溶液,混合,小心加入0.5mL浓硫酸

液体分为两层,稍后,在两层液体界面上出现棕色环

①ⅰ中溶液变为棕色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②ⅲ中出现棕色的原因是______。

实验结论:

本实验条件下,溶液中NO2−、NO3−的氧化性与溶液的酸碱性等有关。

(房山)28.(14分)某学习小组探究铁和硝酸银溶液的反应,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将一束光亮洁净的铁丝伸入到0.1mol/L的AgNO3溶液中

铁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

取少量实验

中上层清液,滴入K3[Fe(CN)6]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甲同学认为有Fe2+生成,铁和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实验中可能生成Fe3+,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少量实验

中上层清液,滴入少量KSCN溶液,振荡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局部变红,振荡后红色消失,沉淀量增加

查阅资料:

Ag+与SCN-生成白色沉淀AgSCN

乙同学判断有Fe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继续探究红色褪去的原因,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V

取少量实验

中上层清液,滴加几滴稀盐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V

取1mL Fe(NO3)3溶液,滴加2滴等浓度的KSCN溶液,振荡,再滴加少量AgNO3溶液

溶液变红;振荡溶液颜色无变化,滴加AgNO3后溶液红色褪去,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IV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实验V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认为溶液中Fe3+是Fe2+被Ag+氧化所致。

按下图连接装置并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取出左侧烧杯溶液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

其中X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实验得出Ag+和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同学的实验设计及结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丰台)28.(16分)碳酸亚铁(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备补血剂乳酸亚铁,也可用作可充电电池的电极。

某研究小组通过下列实验,寻找利用复分解反应制备FeCO3的最佳方案:

实验

试剂

现象

滴管

试管

0.8mol/LFeSO4溶液

(pH=4.5)

1mol/LNa2CO3溶液

(pH=11.9)

实验Ⅰ:

立即产生灰绿色沉淀,5min后出现明显的红褐色

0.8mol/LFeSO4溶液

(pH=4.5)

1mol/LNaHCO3溶液

(pH=8.6)

实验Ⅱ:

产生白色沉淀及少量无色气泡,2min后出现明显的灰绿色

0.8mol/L(NH4)2Fe(SO4)2

溶液(pH=4.0)

1mol/LNaHCO3溶液

(pH=8.6)

实验Ⅲ:

产生白色沉淀及无色气泡,较长时间保持白色

(1)实验I中红褐色沉淀产生的原因可用如下反应表示,请补全反应:

Fe2++

+

+

H2O

Fe(OH)3+

HCO3−

(2)实验II中产生FeCO3的离子方程式为。

(3)为了探究实验III中NH4+所起的作用,甲同学设计了实验IV进行探究:

操作

现象

实验IV

向0.8mol/LFeSO4溶液中加入,再加入一定量Na2SO4固体配制成混合溶液(已知Na+对实验无影响,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

再取该溶液一滴管,与2mL1mol/LNaHCO3溶液混合

与实验III现象相同

实验IV中加入Na2SO4固体的目的是   。

对比实验II、III、IV,甲同学得出结论:

NH4+水解产生H+,降低溶液pH,减少了副产物Fe(OH)2的产生。

乙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够严谨,应补充的对比实验操作是:

      ,再取该溶液一滴管,与2mL1mol/LNaHCO3溶液混合。

(4)小组同学进一步讨论认为,定性实验现象并不能直接证明实验III中FeCO3的纯度最高,需要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定量测定。

分别将实验I、II、III中的沉淀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然后转移至A处的广口瓶中。

①补全A中装置并标明所用试剂。

②为测定FeCO3的纯度,除样品总质量外,还需测定的物理量是。

(5)实验反思:

经测定,实验III中的FeCO3纯度高于实验I和实验II。

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制备FeCO3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

(石景山)28.(15分)研究+6价铬盐不同条件下微粒存在形式及氧化性,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

Cr2O72-(橙色)+H2O

2CrO42-(黄色)+2H+△H=+13.8kJ/mol,+6价铬盐在一定条件下可被还原为Cr3+,Cr3+在水溶液中为绿色。

(1)试管c和b对比,推测试管c的现象是________。

(2)试管a和b对比,a中溶液橙色加深。

甲认为温度也会影响平衡的移动,橙色加深不一定是c(H+)增大影响的结果;乙认为橙色加深一定是c(H+)增大对平衡的影响。

你认为是否需要再设计实验证明?

____(“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试管a、b、c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4)试管c继续滴加KI溶液、过量稀H2SO4,分析上图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写出此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5)小组同学用电解法处理含Cr2O72-废水,探究不同因素对含Cr2O72-废水处理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Cr2O72-的起始浓度,体积、电压、电解时间均相同)。

实验

是否加入Fe2(SO4)3

加入5g

是否加入H2SO4

加入1mL

加入1mL

加入1mL

电极材料

阴、阳极

均为石墨

阴、阳极

均为石墨

阴、阳极

均为石墨

阴极为石墨,

阳极为铁

Cr2O72-的去除率/%

0.922

12.7

20.8

57.3

①实验ⅱ中Cr2O72-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ⅲ中Fe3+去除Cr2O72-的机理如图所示,结合此机理,解释实验iv中Cr2O72-去除率提高较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北京市2018届高三各城区一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科学探究

参考答案

(海淀)27.(共16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

(1)淀粉蓝(两空各1分)

(2)①2mol·L−1NaNO3(或KNO3)

②溶液中的Cu2+,空气中的O2

③NO3-的还原产物(NO、NO2等)

(3)①Cu②棕黑色固体颜色变浅,溶液变为紫红色

③CuI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CuI(s)

Cu+(aq)+I-(aq),加入足量Na2S2O3溶液后,S2O32-与Cu+反应生成Cu(S2O3)23-使c(Cu+)减小,平衡右移从而使白色沉淀溶解

④2Cu2++4I-

2CuI↓+I2

(朝阳)28.

(1)对照组,证明只有

时很难氧化

(2)

(3)上层黄色,下层无色

(4)假设1:

在水中的溶解度比

大,且

的酸性强于

,因此溶液

酸性更强假设2:

(5)阳极发生

,生成的

与溶液中的

发生反应:

,以上过程循环进行,

减少,

增多。

(6)通过Ⅰ、Ⅲ、Ⅳ,说明c(H+)越大,I-越易被氧化;在酸性条件下,KI比AgI易氧化,说明

越大(或指出与碘离子的存在形式有关亦可),越易被氧化;与反应条件有关,相同条件下,电解时检出I2,未电解时未检出I2。

(其他分析合理给分)

(东城)

(西城)27.(17分,(3)①第二个离子方程式1分,其它每空2分)

(1)①KSCN

②两个实验过程均有O2,但NaNO3溶液中无明显变化

③NO2−+e−+H2O==NO↑+2OH−

证实Fe2+被NO2−氧化生成Fe3+

(2)①将NO通入FeSO4溶液中,溶液由浅绿色变黄色最后变棕色,将NO通入Fe2(SO4)3溶液中,无明显变化

②棕色溶液中的[Fe(NO)]2+受热生成Fe2+,加热有利于Fe2+被氧化为Fe3+,促进Fe3+水解,产生Fe(OH)3沉淀

(3)①Fe2++NO2−+2CH3COOH==Fe3++NO↑+H2O+2CH3COO−

Fe2++NO==[Fe(NO)]2+

②两层液体界面上H+、NO3−与Fe2+反应,生成棕色的[Fe(NO)]2+

(房山)28.(14分)

(1)2Ag++Fe====Fe2++2Ag

(2)溶液局部变红

(3)

证明实验I上层清液中存在Ag+

Fe3++3SCN-

Fe(SCN)3,加入硝酸银后,Ag+与SCN-生成白色沉淀AgSCN,SCN-浓度降低促使平衡逆向移动红色褪去。

(4)

Fe(NO3)2(aq)

Ag++Fe2+====Ag+Fe3+

不合理,有可能空气中的氧气将Fe2+氧化为Fe3+(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丰台)28.(16分,合理即给分)

(1)4Fe2++8CO32−+O2+10H2O

4Fe(OH)3+8HCO3−(2分)

(2)Fe2++2HCO3−

FeCO3↓+CO2↑+H2O(2分)

(3)硫酸至pH=4.0(2分)

控制SO42-浓度,排除干扰(2分)

向0.8mol/LFeSO4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至c(SO42-)=1.6mol/L(2分)

 

(4)(2分)

C中U形管的增重(2分)

(5)调节溶液pH(2分)

(石景山)28.(15分)(除特别注明,均每空2分)

(1)溶液变黄色(2分)

(2)否(1分)

Cr2O72-(橙色)+H2O

2CrO42-(黄色)+2H+正向是吸热反应,若因浓H2SO4溶于水而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溶液变为黄色。

而实际的实验现象是溶液橙色加深,说明橙色加深就是增大c(H+)平衡逆向移动的结果。

(2分)

(3)碱性条件下,+6价铬主要以CrO42-存在;酸性条件下,主要以Cr2O72-存在。

(2分)

(4)碱性条件下,CrO42-不能氧化I-;酸性条件下,Cr2O72-能氧化I-。

(或Cr2O72-氧化

性强于CrO42-)……(2分)

6I-+Cr2O72-+14H+==3I2+2Cr3++7H2O(2分)

(5)①Cr2O72-+6e一+14H+==2Cr3++7H2O(2分)

②阳极Fe失电子生成Fe2+,Fe2+与Cr2O72-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Fe3+,Fe3+在阴极得电子生成Fe2+,继续还原Cr2O72-,Fe2+循环利用提高了Cr2O72-的去除率。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