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 训练50带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9841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 训练50带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 训练50带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 训练50带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 训练50带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 训练50带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 训练50带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 训练50带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 训练50带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 训练50带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 训练50带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 训练50带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 训练50带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 训练50带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 训练50带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 训练50带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 训练50带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 训练50带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 训练50带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 训练50带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 训练50带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 训练50带答案解析.doc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 训练50带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 训练50带答案解析.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 训练50带答案解析.doc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训练50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训练50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

1.课外阅读

夏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①金黄杏子肥②,麦花③雪白菜花④稀。

日长篱落⑤无人过,惟有⑥蜻蜓蛱蝶⑦飞。

【注释】①梅子:

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②肥:

指果肉肥厚。

③麦花:

荞麦

花。

④菜花:

油菜花。

⑤篱落:

中午篱笆的影子。

⑥惟有:

只有。

⑦蛱(jiá)蝶:

菜粉蝶。

(1)“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2)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3)“日长篱落无人过”的原因是(  )

A.人们都在家休息,没有出来走动。

B.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4)诗的三、四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阅读练习

马诗

【唐】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释】①房星: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瑞应图》说:

“马为房星之精。

”古人迷信,认为地下非凡的人或物与天上的星宿相应,称马对应的星宿为房星。

②瘦骨:

清瘦的骨头。

③铜声:

铜器发出的声音,这里形容马骨的坚劲。

薛综注张衡《东京赋》“天马半汉”中“天马,即铜马。

(1)本诗的作者李贺与(   )一起被称为“小李杜”。

A.杜甫

B.杜牧

C.杜荀鹤

(2)下面的朗读停顿最恰当的是(   )

A.此/马非/凡马

B.此马/非凡/马

C.此马/非/凡马

(3)根据注释,把“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改写成现代汉语。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诗中的“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

②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马,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

①这首诗委婉地表达出诗人郁积心中的怀才不遇怨愤之情。

3.课内阅读。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1)“黄鸡”的本意是什么?

在词中是指什么?

苏轼在这里却说“休将白发唱黄鸡”,有何用意?

(2)下阕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表达了什么?

(3)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课内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

体裁是________,“卜算子”是________,“送鲍浩然之浙东”是________。

(2)“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抒写了词人________。

这句既写送________,又送________,表达了词人对________的留恋,对________的深情。

(3)“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这两句写出了词人________溢于言表,对友人鲍浩然的________也隐藏在词句中。

(4)“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几句中,词人把水比作________,把山比喻为________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________。

5.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A.您笑着用温暖的大手握住我的小手,把我带到座位上,对我说:

“我是方老师。

B.……然后握着我的手,捏着笔杆慢慢地在纸上移动,几个端庄整齐的汉字便出现在了本子上。

C.遇到没发挥好的运动员,您会拉住他的手,温柔地鼓励他别放弃。

(1)通过这三句话可以看出,作者着重对方老师的________进行了动作描写,写出了一个________的方老师。

(2)请对你难忘的一位老师进行一处重点的动作描写,并通过一个情境突出老师的特点。

6.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回答问题。

石灰吟

____________,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

(2)在横线上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___千锤万凿,________烈火焚身,__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A.即使     B.不管     C.无论     D.也

7.诗词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诗的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你也用相同的手法,以“春雨”为描写对象,写一句话。

(2)“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联想到“________”的格言。

(提示:

《春》文中一句话)

(3)请你谈一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8.课外阅读。

瀑布联句

[唐]香严闲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1)诗以言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什么志向?

采用了什么手法?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

“不辞劳”三个字有强烈的拟人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

B.近看瀑布砯崖转石,跳珠倒溅;远观瀑布发现其有着高远的目标。

此二句刻画了瀑布的突出特征,为后两句蓄势。

C.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中的“千岩万壑”,是说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

然而小小的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

D.“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作波涛”三字语极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

9.课外阅读。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①向日金鳞开②。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③易水,霜重鼓寒④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⑤为君死。

【注释】①甲光:

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②金鳞开:

(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

③临:

逼近,到,临近。

④霜重鼓寒:

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⑤玉龙:

宝剑的代称。

(1)解释加下划线的字。

①黑云压城城欲摧。

________

②甲光向日金鳞开。

________

③霜重鼓寒声不起。

________

(2)用原句填空。

①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________

②表现誓死也要忠心报国的诗句是________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

“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________的《易水歌》:

________。

(4)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中的“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中的“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光。

B.第四句中的“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中的“鼓寒”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10.课内阅读。

寒 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诗歌描写的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第一、二句写________,第三、四句写________,________则是转折。

(2)诗歌第一句中的“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

为什么?

(3)诗歌第三、四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

为什么?

(4)你知道寒食节有哪些习俗吗?

11.阅读与欣赏。

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我歌唱早晨,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我歌唱希望,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或者一片阳光。

   我的歌呵,轻轻地从我琴弦上

   你飞吧,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飞到年轻人的心中我重新变得年轻了,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我的血流得很快,

   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1)“歌唱”的意思是________,“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实则是________。

(2)诗歌中揭示主题的诗句是:

________。

(3)最后一节中,“梦想”和“渴望”的含义是什么?

(4)四节诗分别应怎样来朗读?

请选填。

A.真挚炽热    B.舒缓欣慰  C.活泼明快  D.深情祝福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1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我的歌词,

你飞吧,

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1)“我的歌词”,诗人这里所要唱的是什么歌?

(2)诗人为什么希望它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13.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做题。

                    ,                   。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

                    ,                   。

                    ,                   。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找出中心句。

(3)“千山”在诗句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万水”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是的作者是________。

这首诗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________的英雄气概和________精神。

其中表现红军把乐观主义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①白登②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①下:

指出兵。

②白登:

古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

汉代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1)这首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有何作用?

(2)请简要分析整首诗所表达的情感。

(3)诗人借思妇月夜高楼的叹息来抒发戍人________的情感。

15.补全诗句,完成练习。

春   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________________。

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

(1)补全诗句。

(2)朱熹的这首诗表面描绘了________(季节)的美丽景色,实则是一首________(咏物哲理)涛,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3)从“_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从“________”一词可以知道作者是去踏青。

作者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________”(诗句),由此发出赞叹:

________,________。

16.第二部分:

阅读

古诗赏析。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________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________

17.读古诗,完成练习。

雨过山村

[唐]王建

两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根据解释,从诗中找出对应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小溪旁长着翠竹。

________

互相呼唤。

________

庭院中间。

________

(2)本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村________图景。

(3)本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第三句写________,第四句通过写作者的“闲看”来反衬________。

(4)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了自己对________的喜爱之情。

18.读古诗《宿建德江》,完成题目。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________。

本诗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

诗的前两句的大意是________。

(2)展开想象,诗中“日暮客愁新”和“江清月近人”的日月之景,带给读者的感受是________。

(3)诗中侧重借景抒情的是第________、________句,侧重叙事写景的是第________、________句。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之情。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其一)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对“如今直上银河去”句中“直上”一词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直上”,即往上、往前,含有速度迅捷、持续不停之意。

B.“直上”不仅表明了方向和速度,更有不惧黄河惊涛骇浪的惊人胆魄。

C.“直上”一词是整首诗视角的转折之处,把读者从仰望黄河的常态视角转换为俯视,从地下的现实世界进入天上的神话世界。

D.与王之涣的《凉州词》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对“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与本诗的曲名“浪淘沙”呼应,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曲折蜿蜒、气势磅礴、浩渺绵长的特点。

B.“九曲”和“万里”二词突出了黄河的曲折蜿蜒、气势磅礴。

C.“浪淘风簸”写黄河上风沙之大,波涛滚滚。

D.“自天涯”形容黄河绵长,一望无际。

(3)对诗歌后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后两句由前面的“实境”幻化成“仙境”,把读者带入奇异的神话世界。

B.“如今直上”有沿着黄河道逆流而上之意,体现出诗人不畏艰险的豪迈气概。

C.诗人想象去拜访勤劳善良的牛郎织女一家,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诗人在叙写离开黄河“直上银河去”的愿望中,流露出了消极避世的思想。

20.课内阅读。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通过阅读本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是诗人题写在________庭院的墙壁上的。

(2)结合诗句,写出下面字词的意思。

书:

________     茅檐:

________

无苔:

________     成畦:

________

排闼:

________

(3)对诗歌内容和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多选)

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香雅、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渴望而不可得的无奈和苦痛。

C.诗歌描写景物极具层次,从院内写到了院外,多角度观察,由远及近,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4)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后所作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1.课内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和“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兴”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兴奋

B.振兴

C.高兴

D.兴盛

(2)“村庄儿女各当家”中“儿女”的意思是()

A.子女

B.指青年男女

C.哥哥和姐姐

D.儿子和女儿

(3)“童孙未解供耕织”中“耕”和上句诗中的“________”相对应,“织”和上句诗中的“________”相对应,通过所填的这两个词语,我们体会到农家人________的特点。

A.勤劳能干B.悠闲自在C.艰苦朴素D.勤俭节约

(4)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中的小孩儿太顽皮、太不懂事了。

C.这首诗写出了农民在初夏繁忙时节紧张劳作的气氛。

22.日积月累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联系诗句解释下列词语。

布:

________ 徒:

________

(3)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的诗句是:

________

(4)这首诗告诉我们:

________

23.美丽江南——《江南春》

①千里莺啼绿映红,②____________。

③南朝四百八十寺,④____________。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第________句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无边的画面;第________句给江南春色增添了一份迷离的美。

(填序号)

(3)第①②句从________觉、________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江南莺歌燕舞、桃红柳绿、酒旗招展的景象。

(4)“________”和“________”二字把莺歌燕舞、桃红柳绿的美丽景色写得有声有色。

(5)第①②句的描写角度是________,第③④句的描写角度是________。

A.时间角度           B.空间角度

(6)为了突出江南春色,作者选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具有江南特色的景物,赞美了________。

(7)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24.阅读与理解。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首句像往日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告诉了我们事情起因。

“具”的意思是 ① 。

这个“具”字让我们感受到田家朋友的热情好客。

第二句由近及远写的是“故人庄”的自然之景。

读着这么有画面感的诗句,我仿佛看到了 ② 。

带着这样的想象读,我觉得古诗词更有味道了。

“话”字,让我想到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谈话非常愉快,农家生活的闲逸和乐趣让诗人产生了共鸣。

我想他们除了聊“桑麻之事”,可能还会聊③ ,聊 ④  ,聊 ⑤ 。

这种淳朴真挚的友情,这种恬静美丽的田园生活,真让人向往啊!

[注释]过:

拜访。

具:

准备。

场圃:

农家的小院。

就:

赴。

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1)阅读全诗,根据提示,补全课堂笔记。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阅读全诗,根据提示,补全课堂笔记。

③聊________ ④聊________⑤聊________

25.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①等闲:

________

②逶迤:

________

③磅礴:

________

④云崖:

________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

________。

2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下列对《登飞来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

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C.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看是写自然现象,实际暗指社会现象。

这里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阻挠。

D.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2)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3)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2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

(1)请把诗句补充完整。

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

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

(2)“元”同“原”,是________的意思;“翁”在字典中查________部,诗中“翁”指________。

(3)《示儿》是南宋诗人________临终时的作品,他逝世前最牵挂的事是________。

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也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2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四季的路

春对种子说:

刚抽芽你就笑了,

你还没有一把绿伞呢,

怎么度过炎热的夏天?

夏对绿苗说:

刚举起小绿伞你就乐了,

你还没有果实呢,

可不能空手走向秋天。

秋对稻穗说:

结果不是终点,

这一站有成熟的喜悦,

下一站有严寒的考验。

冬对稻谷说:

进仓不是让你休眠,

你要为下一代,

孵育蓬勃的童年。

(1)诗中划线的“绿伞”“空手”“下一代”各指什么?

“绿伞”指________;“空手”指________;“下一代”指________。

(2)第三节中的“这一站”和“下一站”各指的是哪个季节?

“这一站”指的是________季

“下一站”指的是________季

(3)诗题中的“路’该怎样理解?

作者通过对“四季的路”的描写,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9.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课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这首诗写了什么时间,谁在那个地方的什么事?

请用一句话来回答。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在他乡,遇到佳节,________的思想感情,因此朗读时语速要(慢 快)________,声音应稍(低缓 高昂)________。

假如你的亲人在外地工作,春节即将来到,你把自己最想对亲人说的话浓缩为一句话________。

30.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老   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前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一九三二年四月

   【背景资料】《老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烙印》中的名篇之一。

作者曾说: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

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

”作者亲眼看到了一匹命运悲惨令人同情的老马,不写出来,心里就有一种压力。

(1)“它有泪只往心里咽”一句中,“咽”字如何理解?

(2)老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却“横竖不说一句话”,对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老马十分温顺,完全忠于人类。

B.老马一向是逆来顺受,喜欢这种压力。

C.老马默默忍受着,是因为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能任人宰割。

(3)对《老马》这首诗,臧克家曾说:

“写老马就是写老马本身,读者如何理解,那是读者的事,见仁见智,也不全相同。

”你认为“老马”的形象代表着什么?

(4)评论家对于诗中“眼前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的理解向来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