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错在哪里修订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00344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错在哪里修订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错在哪里修订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错在哪里修订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错在哪里修订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错在哪里修订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错在哪里修订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错在哪里修订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错在哪里修订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错在哪里修订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错在哪里修订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错在哪里修订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错在哪里修订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错在哪里修订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错在哪里修订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错在哪里修订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错在哪里修订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错在哪里修订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错在哪里修订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错在哪里修订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错在哪里修订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错在哪里修订稿.docx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错在哪里修订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错在哪里修订稿.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错在哪里修订稿.docx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错在哪里修订稿

公司标准化编码[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错在哪里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错在哪里

(一)

变经

     一、怎样确定商品价值

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的按劳分配原则是按商品劳动价值进行社会分配。

企业按生产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向社会和市场索取报酬,企业职工按自己创造的劳动价值领取工资和奖金,把企业的经营和职工的劳动都推向市场,他们创造的劳动价值由市场决定。

那么,商品价值是怎样确定的呢如果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又怎样认识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是按劳动价值进行社会分配呢我们说商品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的确定要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我们怎样去认识这一客观事实呢首先,我们要知道商品具有二重性,即使用价值和劳动价值。

也就是说,任何一种商品,它不但具有我们所需要的使用价值,而且还具有生产它所支付的劳动价值。

交换商品时,也交换了彼此之间的劳动,并且彼此间交换的劳动价值要基本相等。

商品的劳动价值是人的劳动力创造的,牲口和机器人以及一切现代化生产设备,即生产资料都不会创造价值,只有人的劳动才能创造价值。

也就是说,不管我们的生产手段多么先进,自动化程度多么高,这些设备都要人来操作,只有人的劳动才能创造价值。

比如,一副精美的绣花枕套,它是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品。

在美国可以交换一辆小轿车。

(当然在我国暂时还不行,要到我国实现了现代化以后,就可以。

)为什么这样值钱呢因为用传统的手工绣一副枕套,一个人要花一个月的劳动时间,而在美国,由于生产小轿车的设备非常现代化,通过电脑控制,生产一部小轿车,平均也只花一个人一个月的劳动时间。

它们之间的劳动价值相等,所以可以进行等价交换。

另外,我们还要知道商品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里要在社会、平均、必要这几个定义的使用上去认真理解。

商品价值的确定是按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按企业和生产经营者消耗的个别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方式和手段很多,有的使用手工,有的使用一般机械,有的则通过高科技和现代化生产手段。

因此,商品价值的确定是按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既不是按手工劳动时间,也不是按高科技生产的劳动时间,而是按平均劳动时间。

前面已经谈了,生产商品都要通过劳动,任何商品,它不但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生产它所支付的劳动价值。

但是商品价值的确定是按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那些非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能算计在商品价值中。

其中,非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包括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全社会都采用了先进的生产工具,而个别企业仍然坚持不必要的原始工具所耗去的不必要劳动时间,以及企业经营和管理不善所耗去的那些无谓的劳动时间。

如那些枉然的劳动,徒劳的、被洪水冲走和日晒雨淋等因素造成所耗去的劳动等等。

在确定商品价值时,我们要区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并把它折合成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时,生产者自己要消耗必要劳动时间外,还要购买原材料,购买生产设备。

这是物化了的劳动。

我们也要把它折合成抽象劳动,并计算在商品价值中。

我们说,机器设备,即生产资料不会创造价值,但是生产机器和设备同样要消耗劳动,它本身就具有价值。

因此创造它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同样要计算在新的商品价值中。

通过以上认识,我们就知道商品价值中所包含的基本劳动成份了。

所以我们较为准确地说,商品价值是由生产它消耗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我们通过以上认识,基本上就能衡量和确定商品价值了。

但是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在生产商品时,由于企业家和广大的生产经营者,为了赢得商品竞争优势,都采用高科技和现代化生产手段,使企业和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生产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不断减少,以及还有很多自然因素等等,使商品价值发生运动和改变。

这样,交换商品时,我们就要给商品价值作一个时间性限制。

何时交换,我们就要按何时的价值来交换。

另外,商品交换都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彼此间的社会行为。

自己生产,又自己消费,不出售的产品不是商品,也没有必要去衡量它的价值。

商品价值的确定都是按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而不是按企业和生产经营者的个别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这个社会所包括的地区和范围就广泛。

要区分国内和国外,也要区分北京地区和南方的广州地区,还要识别在东部沿海,还是在中西部地区,也就是商品流通和交换所涉及的地区和范围。

比如冬天北京的蔬菜很多是大棚蔬菜,而南方是露天蔬菜。

它们之间的价值就不同。

由此,我们确定商品价值,不但要受时间,而且还要受地区和空间限制,脱离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商品价值是不成立的。

也就是说,我们在何时何地交换商品,我们就要按何时何地的商品价值来进行交换。

如果时间和空间变了,商品价值就改变了。

比如我们在上海交换商品,我们就要按上海的行情交换,在广州交换商品,我们就要按广州的市场行情来交换。

在北京购物不同,在成都购物又不同,在城东购物与城西购物也不同。

去年交换商品,我们就要按去年的价值交换,今年交换商品,我们就要按今年的价值进行交换,当然,到明年又再说。

总之,脱离了一定时间和空间,各种商品之间,彼此的价值是不成立的。

所以我们说,商品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商品价值的确定要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二、商品价值运动和利润本质 

改革开放初期,一个乡镇企业中的兴华砖瓦厂,原是一个用手工操作生产的土窑群,共有职工100名,每年创造价值20万元,五年时间该厂只能创造价值100万元,只够100名职工的工资。

李某获得该厂承包经营权后,通过银行贷款和本厂职工私人多渠道集资,用了100万元去购置了一套先进设备,并且加盖了新的厂房。

这100万元投资相当于该厂100名职工在投资前5年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通过5年时间的承包经营,机器和厂房一次性磨损完,该厂共计创造价值500万元。

创造这500万元价值共计花去了1000个全年工。

其中,在购置了先进设备后,100名职工劳动了5年,合计500个全年工。

这是新增殖的劳动时间。

另外生产垫支资本C100万元,即购置先进设备的钱,相当于该厂100名职工投资前五年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有的私人集资,就把前五年劳动时间获得的工资全投进去了。

所以创造这500万元的价值共计花费了1000个全年工。

他们按劳动时间进行分配。

李某和私人投资者分得250万元。

100名职工分得250万元。

他们之间谁也没有占有谁的劳动时间,不存在剥削。

但是李某和该厂私人投资者,投资不变资本C100万元,获利150万元。

100名职工分得250万元,除去五年劳动时间应该分得可变资本V100万元之基本工资外,还分得150万元奖金和新增加的工资.。

这150万元奖金和新增加的工资是采用先进技术后,相对减少了生产V100万元的劳动时间后,剩余的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劳动价值。

由于该厂采用了先进生产设备,在投资前与投资后相比,实际获利300万元。

按劳资两利的利润分配原则,李某分得利润150万元,100名职工分得150万元奖金和新增加的工资。

他们之间是按劳动时间进行分配,在利润分配中,谁也没有占有谁的劳动时间,不存在剥削。

由于采用了先进技术,相对减少了100名职工生产V100万元的必要劳动时间。

100名职工只用了两年劳动时间就把原来V100万元的基本工资的价值创造出来了,最后还剩下三年的剩余劳动时间,因此产生了150万元的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李某把这150万元剩余劳动价值全部作为奖金和新增加的工资,支付给了100名职工。

兴华砖瓦厂通过李某的承包经营,实现了劳资两利。

李某和私人投资者投资C100万元,获得150万元利润。

该厂在利润分配中,没有剥削。

因为他们彼此没有占有对方的劳动时间。

这个例子证明,300万元利润中,包含两种成份,即李某和私人投资者获得的150万元部份和100名职工获得的150万元之剩余价值奖金部份。

作者把李某获得的那一部份利润称为再现劳动价值利润。

(请详《论计划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一书。

1987年印刷。

利润是300万元,剩余价值只有150万元,利润与剩余价值不是同一个量,利润的本质也不是剩余价值。

那么,马克思错在什么地方呢

(1)如果按马克思的观点:

  W500万元=C100万元+V100万元+m300万元

  m300万元=W500万元-C100万元-V100万元

在这里马克思把m300万元利润全部认定为剩余价值。

马克思认为牲口和一切现代化生产设备,即生产资料都不会创造价值。

只有人的劳动才能创造价值。

对于这一认识,马克思比起古典经济学派是大进了一步。

并且在这一认识基础上,便在资本中,把生产资料部份分为不变资本C,又把职工工资部份分为可变资本V,同时还认为,C的价值不发生增殖,只有V的价值才发生增殖。

这些都可以说是马克思比较成功的地方。

于是在马克思不知道商品价值要发生运动和变化,商品价值的确定要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条件下,根据他自己对劳动价值理论的新认识和对C和V的区分,便认为生产资料即C不会创造价值,只有可变资本V才是价值增殖的唯一泉源。

这样,马克思便认为不变资本C100万元只能原封不动地转移到新的500万元价值中去,一分钱价值也不会增殖。

只有可变资本V,即100名职工的基本工资100万元才能发生价值增殖。

因此,马克思认定300万元利润是100名职工由于采用了先进技术后,在新的价值中,扣除可变资本V100万元和不变资本C100万元,合计200万元后的剩余劳动价值。

马克思认为,300万元利润与剩余价值是同一个量,利润的本质就是剩余价值。

李某和投资者赚钱获利就是一种剥削,因为他占有100名职工的剩余劳动价值。

马克思在创立剩余价值理论过程中,最精彩的地方就是把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区分开来了。

即:

 

利润率=m÷(C+V)=300万元÷(100万元+100万元)

   而剩余价值率=m÷v

=300万元÷100万元

显然剩余价值率大于利润率,从面更加扩大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如果商品价值不发生运动和变化,商品价值的确定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那么马克思的这个公式是成立的。

但是商品价值要发生运动和变化,商品价值的确定要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因此马克思在计算剩余价值时的方法,即:

  m=W-(C+V)

300万元=500万元-(100万元+100万元)

这个公式是不成立的。

W500万元是价值,C100万元和V100万元也是价值。

但是他们之间是不同质之间的价值量。

价值发生了运动和变化。

创造W500万元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是1,000个全年工,创造投资前C+V=200万元的价值所消耗的劳动时间也是1,000个全年工。

它们是不同质之间的价值量。

不同质之间的价值量是不能相加减的。

比如500美元与200元人民币之间是不同质之间的量,不同质之间的量是不能相加减的。

根据外汇市场,它们之间的比率是8∶1,要换算成4,000与200之间才能相加减。

马克思在计算剩余价值时,只用了简单的加减法,我计算剩余价值是应用四则运算,还用了乘除法。

W500万元是价值发生运动后的相对价值,也是该厂五年时间的产值。

(关于相对价值的论述,请详《论计划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一书。

1987年印刷。

产值减去生产成本后就是利润了。

因此:

  W-(C+V)=m

这个公式用来计算利润是成立的,用来计算剩余价值是不成立的。

因为利润的本质不是剩余价值。

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计算方法也与马克思的计算方法不同:

  利润率=m÷(c+v)=300万元÷(100万元+100万元)

  

  剩余价值率=资金和新增加的工资150万元÷V100万元

很显然,通过我那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剩余价值量与马克思计算出来的剩余价值量相比,少了许多。

它就只有企业奖金和新增加的工资那么一点点,然而很多利润被投资者拿走了。

可见马克思在创立剩余价值理论过程中,最精彩的地方,正是他最错误的地方。

他太误扩了剩余价值的量了,也太夸大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了。

作者在研究《资本论》时,被马克思最精采的地方所打动,然而发现马克思的错误也是从他最精彩的地方开始的。

(2)现在我们来看看:

W=C+V+m这个公式中,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在商品价值运动中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先区分劳动价值的提高和劳动价值的增殖两个概念。

提高劳动价值是劳动时间不增殖,因为科学技术的应用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的劳动价值运动和变化。

价值的增殖是劳动时间的增殖而产生的价值。

比如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月平均工资是100元,10年后提高到200元,现在月平均工资是500元。

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劳动价值从月平均工资100元提高到500元,不能说劳动价值从100元增殖到500元,然而马克思就是这样认为的,即100元增殖到500元。

生产资料C是不变资本,不能创造价值,这一点是无疑问的。

它的劳动时间没有变化,既没有增殖,也没有减少,它只有本身具备价值和提高它自身价值的能力。

只有可变资本V能增殖劳动时间和创造价值,这一点也是作者承认的。

然而兴华瓦厂采用的是先进技术才能给C和V带来利润。

如果不采用先进技术,在价值运动过程中,有相当一部份劳动时间不能被社会承认而被排除在商品价值外。

也就是说,100名职工,五年的劳动时间中,有许多非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能创造价值。

马克思只知道,只有人的劳动力才能创造价值,但是我们还应该知道,有些非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能创造价值。

这样可变资本V的价值真的要变了。

这里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问题。

前面我们谈了,冬天北京蔬菜中有很多是大棚蔬菜,而南方是露天蔬菜,它们之间的价值不相同。

冬天一个火车司机从广州拖了20多车厢海南岛的露天蔬菜到北京去卖。

结果两天赚了10万元。

然而一个体力很强的男子用箩筐挑了100斤蔬菜从广州出发,准备担运到北京去卖。

他要用一个多月,甚至更多时间才能到达北京。

两者之间的利润比例大概是十万分之一。

因此这个壮年男子一个多月的个别劳动时间中,与这个火车司机相比,只有十万分之一的劳动时间才被社会承认为必要劳动时间产生价值,其它为非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能创造价值。

也就是,这个壮年男子,一个多月的劳动时间中,最多只有一个小时才能创造价值,其它劳动时间不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能创造价值。

即使这个壮年男子肩挑的这100斤菜运到北京,其利润也只够他吃一顿饭,结果他从广州出发,第一顿饭就把利润吃了,然后住宿,第二天又吃饭,乃至于这个壮年男子还未走出广州市郊就连本带利吃得个净光。

他根本到不了北京,更不可能赚钱了,甚至于更谈不上一个多月时间后,蔬菜要烂了。

可见劳动虽然能创造价值,但劳动的价值有高有低。

如果这个壮年男子就在广州市内,从批发市场的东城挑到零售蔬菜的西城去卖,他都可能赚钱,他的很多劳动时间都会成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在资本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兴华瓦厂的李某在采用先进技术后,100名职工五年的劳动时间中,有很多劳动时间被作为非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被削减了。

他是通过什么途径来削减这些非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呢?

这就是李某在采用先进技术后,通过减员和下岗,把100名职工裁减了一半,同时又把职工的人平工资增加了一倍。

这样可变资本V的量没有变,但价值却变了。

这说明增殖劳动时间虽然是通过可变资本V来实现的,但是由于采用先进技术,相对减少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必要劳动时间也是通过可变资本V来实现的。

创造不变资本C的劳动时间不增殖,也不减少,但是由于先进技术的应用和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它的价值提高了,因而能带来利润。

这就是资本的实际运作。

也就是说,企业增殖劳动时间是通过可变资本V来实现的,企业提高劳动价值,增加利润是通过不变资本C来实现的。

由此可以将得出结论,利润是不变资本C带来的,是采用先进技术带来的,如果否定不变资本C的作用,也就否定了科学技术的作用。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劳动创造价值,科学技术带来(创造)利润。

利润的本质不是企业职工剩余劳动价值。

既然商品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新消耗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个别企业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那么就有个别企业和生产经营者的劳动时间要作为非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被排除在创造商品价值之外。

或者说一些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中有些是非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能创造价值。

那么有了这个认识,我们自然就知道不变资本C虽然不能增殖劳动时间,但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对劳动价值的提高,既可以提高企业新增殖的劳动时间的价值,也可以提高创造不变资本C自身的劳动时间的价值,并使创造不变资本C自身的劳动时间全部被社会承认为创造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获取利润了。

(3)在W=C+V+m这个公式中,我们知道m中包含两种成份,又知道C和V在商品价值运动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现在我们来研究W的性质。

W500万元是兴华瓦厂五年时间创造的相对价值,也是该厂的产值。

然而马克思则把W称为生产价格。

同时指出商品交换是按生产价格进行交换,生产价格等于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

即C+V+m。

《资本论》第三卷出版后,西方国家一些经济学家曾经指出,马克思的生产价格与他的商品劳动价值理论之间是矛盾的,统一不起来。

作者看来的确如此。

既然商品按劳动价值进行交换,为什么又来了一个按生产价格进行交换呢

作者在《论计划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一书中对商品价值的运动规律进行研究后提出商品是按相对价值进行交换。

商品的相对价值等于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

即C+V+m。

商品的相对价值是商品因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生产各种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后,商品价值发生运动和变化后产生的价值。

商品交换是按商品的相对价值进行交换。

平均利润的产生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形成的,不是企业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形成的。

也就是说,商品价值发生运动后,其交换仍然按生产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进行等价交换,只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生产各种商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了而已。

众所周知,价格与价值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的矛盾造成的,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因此W不是生产价格,而是商品价值发生运动后的相对价值。

商品的相对价值减去生产成本C和V后就是平均利润了。

当然,正如前面所说,平均利润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带来的。

兴华瓦厂W500万元是该厂的产值,也是该厂1000个全年工创造的相对价值。

W500万元是价值,C100万元和V100万元也是价值。

但是这是不同质之间的价值。

创造W500万元是1000个全年工。

创造C100万元和V100万元,合计200万元也消耗了1000个全年工。

因此是不同质之间的价值。

我在《论计划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把W500万元称为相对价值,这是运动和变化了的价值,把运动前C和V的价值称为绝对价值。

它们之间的价值已发生了改变,所消耗的劳动时间不同。

总起说来,由于商品价值是运动的,W=C+V+m这个公式用来计算利润和利润率是成立的。

但是用来计算剩余价值,这个公式是不成立的。

通过前面分析结果认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存在严重错误,也由此导致了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认识发生了严重错误。

作为观念形态的货币,其本质仍是一种商品。

商品价值是运动的,货币价值也是运动的。

由于自然能源的利用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生产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都会减少,各种商品价值都要发生运动和变化。

观念形态的货币,其本质是一种商品,但是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在众多商品价值运动中,只有货币的价值运动才能长期保持与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同步运行,因此我们就可以把它作为衡量所有商品的价值尺度。

生产其它商品的企业,个别劳动生产率有的提高多,有的提高少,很难与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同步运行。

货币价值运动与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同步,因此它体现了社会平均劳动价值的运动。

比如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人平月工资是100元,10年后,人平月工资是200元,现在人平月工资是500元。

这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我国平均劳动价值的提高。

从月平均工资100元提高到500元。

由于货币的这种价值运动和改变,改革开放初期借贷100元,现在应该偿还500元,获利400元。

否则,我们就不能实现两者之间的价值平衡。

因为改革开放初期,创造100元价值所消耗的劳动时间不同,现在创造100元价值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又不同。

它们是不同质之间的价值量。

借贷如此,投资又该不该获利呢可见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多么的错误。

也是多么容易和简单地就可以知道这一错误的存在。

当然,要证明和清理马克思经济思想中的混乱,的确也费功夫。

如果不结合客观实际,不对劳动价值理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也不容易发现马克思的错误。

2002年3月

(作者联系邮箱: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错在哪里

(二)

变经

三、资本增殖与资本扩张

兴华瓦厂C的劳动时间并没有增值,也不可能增殖,它始终只能是500个全年工,因为作为生产资料的机器设备不是人,不能创造价值。

该厂劳动时间的增殖只有靠劳动力的劳动才能发生增殖。

所以兴华瓦厂的价值增殖是靠的可变资本V即100名职工的劳动来增殖的。

兴华瓦厂的劳动从500个全年工增殖到1,000个全年工。

也就是说,瓦厂W500万元是投资者C的500个全年工和V新增殖的500个全年工,合计1,000个全年工创造的。

由于采用了先进技术,C的500个全年工的劳动价值从100万元提高到250万元,V的500个全年工的价值也从100万元提高到250万元。

C分得的250万元不是新增殖的价值,而是C本身就具有500个全年工的价值,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后,它自身的价值从100万元提高到250万元。

V新增殖的500个全年工的劳动时间原来只能创造100万元价值,由于采用了先进技术后提高到250万元。

这种劳动价值的提高,使100名职工只用了两年劳动时间就把V100万元的基本工资生产出来了,还余三年的劳动时间,所以又创造了剩余的这三年劳动时间创造的150万元的剩余劳动价值。

最后李某把这150万元剩余价值作为奖金和新增加的工资支付给了100名职工,没有剥削他们。

瓦厂C100万元和V100万元,合计200万元资本是怎样变成W500万元的呢?

这就是通过资本的扩张和增殖而来的。

资本的扩张是通过不变资本C来实现的,资本的增殖通过可变资本V来实现的,不是简单地从200万元增殖到500万元。

资本的扩张是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后,劳动价值运动和提高来实现的,资本的增殖是靠的100名职工的劳动时间增殖来实现的。

这里500万元中,既有提高后的劳动价值成份,又有新增殖的劳动价值成份。

马克思之所以用W-(C+V)=m这个公式来计算剩余价值,并且把扩张和增殖的W500万元价值的形成说成是通过V100万元增殖到400万元,再加原封不动的C100万元,最后就是W500万元。

500万元减去C100万元和V100万元,这样在马克思看来剩余价值就是m300万元了。

在计算剩余价值过程中,马克思完全没有考虑到商品价值要发生运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要提高劳动价值。

而是把所有不同质之间的价值量都认为是相同质之间的价值量来计算剩余价值。

W500万元,C100万元,V100万元,m300万元,这其中每100万元,乃至每10元,每1元中究竟包含多少劳动时间,它们是不同质之间的价值量,能不能相加减,马克思是没有搞清楚的。

或者说,马克思是忽视了的。

另外,马克思在计算剩余价值时,只考虑V即100名职工新增殖的劳动时间才能创造价值,没有考虑到创造C要消耗的劳动时间在新的生产过程中,应该具有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