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寒假作业语文试题五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151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寒假作业语文试题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寒假作业语文试题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寒假作业语文试题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寒假作业语文试题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寒假作业语文试题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寒假作业语文试题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寒假作业语文试题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寒假作业语文试题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寒假作业语文试题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寒假作业语文试题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寒假作业语文试题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寒假作业语文试题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寒假作业语文试题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寒假作业语文试题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寒假作业语文试题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寒假作业语文试题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寒假作业语文试题五Word文档格式.docx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寒假作业语文试题五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寒假作业语文试题五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寒假作业语文试题五Word文档格式.docx

屈原则不然,他要保持自己的清高和清醒,不肯同流合污。

这当然会陷入孤立,但他不怕孤立,决不会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的态度。

正如他所说的“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独立不迁”的人格还表现为对正直的追求与维护。

屈原批评那种“背绳墨以追曲”的行为,发出“伏辩以死直”的誓言。

在《涉江》中,他表示:

“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在儒家的典籍中,治水有功却被天帝处死的鲧一直是个反面人物,那么鲧到底犯了什么天条会被天帝处死呢?

《山海经》说: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原来,鲧的罪行是私自窃取了天帝的息壤去填洪水以拯救人类。

这样说来,他简直就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

屈原对这样一个英雄深表同情和赞赏,从这可以看出屈原自己人格的崇高。

屈原明知自己的结果会和鲧一样悲惨,但是他决不屈己从俗,而始终保持着“独立不迁”的人格,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啊!

 

 

(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改)

1.下列关于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独立不迁”使屈原的人格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B.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包含对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以及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而决不随波逐流两个方面。

C.“独立不迁”贯穿于屈原的一生:

坚持理想,虽遭打击而不动摇;

依恋故土,虽然不被理解而不他迁,等等。

D.“独立不迁”体现了屈原和隐者截然不同的人格:

隐者与世推移,随波逐流;

屈原决不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结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最后投身汨罗,以死明志,这是因为楚国国君没有理解他,重用他,他的“美政”理想无法实现。

B.屈原以“无求”与“苏世”的为人准则要求自己并努力践行,这使他“独立不迁”的人格更为坚实和完美。

C.屈原认为鲧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因而对他深表同情和赞赏,这也可以让人看出屈原自己崇高的人格。

D.全文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阐述了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丰富内涵,结构谨严。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体现了屈原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而毫不动摇的精神。

B.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做一个顶天立地、保持独立人格的人,这是屈原的为人准则之一。

C.文中引王逸和司马迁关于《渔父》相关资料的目的是为了证明渔夫和屈原对话是真实的,史料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D.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在《离骚》《橘颂》《涉江》等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大秦腔

孙兴运

宁静而广袤的渭北高原上,常听见有人吼两嗓子秦腔。

年过不惑的王班主很反感说“吼”秦腔,一听说就上火。

王班主说秦腔讲究丹田气壮,意味深长;

讲究气势如虹,形神兼备。

没人跟王班主辩理儿。

相貌堂堂的王班主膀大腰圆,是唱关公的名角儿。

他唱关公声音粗犷,气势豪迈,加之其体态相貌颇有神韵,在台上就像大义凛然的关二爷在世。

王班主痴迷扮演关公,他拉起的戏班子只唱关公戏。

戏台上的王班主红脸长髯,一袭长袍罩身,手提青龙偃月刀,一声断喝后站定,目光如炬,威武如神。

戏中的王班主只把自己看成关二爷,不再有王班主。

王班主把关公扮演得出神入化,人家就喊他“关二爷”。

王班主喜欢人家喊他关二爷,他常将自己看做关公转世。

大清早,王班主漱了口,往院子里一站,唱两嗓子“任尔奸来任尔狡,难逃二爷青龙刀……”,再舞弄一会儿青龙刀,就如关二爷附体一般精神抖擞。

有人笑王班主痴傻,王班主正色道:

“俺唱的是大秦腔,懂不?

大,就是大气、豪迈!

直透九霄的大秦腔!

”没人懂他的大秦腔,等懂了大秦腔的时候却是在“关二爷”的绝唱!

那是秋后的一个晌午,王班主正在枣村唱《出五关》和《单刀会》,他沧桑的声音摄人魂魄,仿佛于兵戈相见的沙场走来了长髯飘飘、威仪万千的关公。

枣村人都在聚精会神地看戏,没有人料到大白天竞有土匪闽进了村。

那是关中平原上最强悍的一股土匪,匪首是令人胆寒的“二疤子”,武功高强,善使长刀。

此人刁钻狡猾、心狠手辣,麾下聚集了十数个喽啰,以打家劫舍为生,行踪不定,令人防不胜防。

村人都聚在戏场,土匪洗家劫舍不费吹灰之力。

可临走时,“二疤子”觉得那是偷盗,有辱威名,于是便在村里放了把火。

大火燃起后,“二疤子”便带人来到戏场。

村内的烟火并未惊动看戏入迷的村人,直到受到惊吓的姑娘“啊”一声,村人眼光才硬拽了过来。

有人回头发现村内着火,慌忙跑了回去,被掳的姑娘危急中喊了声:

“‘关二爷’救俺!

“关二爷”正在鼓乐声中唱着《出五关》:

“任尔奸来任尔狡,难逃二爷青龙刀……”须臾,戏场人已空。

“二疤子”轻蔑地笑着说:

“你拿他当关二爷?

他是个戏子!

救不了你。

哈哈哈……”听见姑娘呼救声,“关二爷”转身用刀横指“二疤子”唱道:

“大胆毛贼!

关某在此!

”“二疤子”大笑说:

“不知死活的戏子!

俺今天就亲自宰了你!

”言毕,“二疤子”抛开掳着的姑娘,喝令喽啰们别动,只身提刀上前。

惊见变故,鼓乐声骤然停下,却见王班主立即气泄神消,手中长刀点地。

“二疤子”得意狂笑,笑声惊得鼓乐手颤抖。

有鼓槌惊落了,敲出洪亮的“咚、咚”声。

闻声,王班主神情一震,手中长刀弹起!

鼓乐手明白了,顿时,铿锵声重起。

“关二爷”又唱道:

“任尔奸来任尔狡,难逃二爷青龙刀……”霎时,“二疤子”长刀砍出,“关二爷”举刀相迎,随着一声清脆的钢音迸出,“关二爷”的刀鞘脱落了,刀头银光闪亮。

战鼓声紧起!

“关二爷”将青龙刀舞成了一团光,“二疤子”力战苦撑。

突然,“关二爷”佯败而走,“二疤子”伺机急攻,“关二爷”一招“拖刀计”将“二疤子”斩于刀下!

临死,“二疤子”也没想到“关二爷”用的是加了鞘的真刀!

更没想到他竟会使“拖刀计”!

“关二爷”的英勇震呆了大伙儿,却有一名喽啰趁大家发愣时将刀插入了“关二爷”后背!

戏班子的人冲上来时,喽啰逃走了。

奄奄一息的“关二爷”满脸的豪迈。

有人哭着喊:

“‘关二爷’,俺们给你唱大秦腔!

你听着……”

可“关二爷”再也听不见了。

此后,无论谁唱关公戏,都没人叫好了。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先勾勒人物形象,王班主反感说“吼”秦腔,只唱关公戏,喜欢别人叫他关二爷,表现了人物的自矜、自负,也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珍重、痴迷、执着。

B.“二疤子”率领匪众选择在大白天洗家劫舍,并在村中燃起大火,到戏场劫掠,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原则,不齿于乘人不备的偷盗行为,认为那样做有辱威名。

C.小说善于运用民间话本语言表现紧张、激烈的故事情节。

“顿时”“霎时”“突然”,兴起波澜,扣人心弦;

“铿锵声重起”“战鼓声紧起”,渲染出逐渐激烈的交手场面。

D.结尾一句…关二爷’,俺们给你唱大秦腔!

”令人动容,说明村民终于懂得了王班主的大秦腔,这寓示了一个艺术真理:

优秀的艺术是引起人共鸣、触及人的灵魂的。

5.小说题为“大秦腔”,其中的“大”在文中是指什么?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5分)

6.小说结尾“关二爷”使“拖刀计”用真刀斩杀“二疤子”,结合原文,简要分析这一情节的合理性。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被遮蔽的巴金

祝勇

2005年10月17日,巴金走完了他101年的人生之路,不仅他的生命长度在中国作家中颇为罕见,他的精神阅历也绝无仅有。

对巴金的评价常常存在着某种深刻的矛盾,一方面他被推崇为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另一方面,他的文学地位不断受到质疑。

许多人认为,无论《家》、《春》、《秋》、《寒夜》、《第四病室》,还是他晚年引起关注的《随想录》,都无法代表中国文学的最高水准。

所以,将巴金推向神坛,反而遮蔽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真实价值。

实际上,巴金自身同样处于遮蔽之中。

这种遮蔽,使我们不能在完整的意义上认识巴金。

当然,这种遮蔽,是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宿命,诸如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等,在很长时期内,被彻底排除在主流言说体系之外,而巴金,似乎比他们幸运,他的作品几乎没有停止过传播。

然而,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被传播的巴金,是经过主流意识形态编辑和修饰的巴金,而在被修饰的巴金和真实的巴金之间,存在着一个不小的距离。

这个距离,首先来自对他思想者身份的忽略。

正如我们不能单以小说的成就来衡量鲁迅的文化价值一样,巴金首先是作为一个思想者存在的。

自从十五岁时读过克鲁泡特金的《告少年》之后,巴金就开始了对人类幸福世界的幻想,安那其主义(又称“无政府主义”)也因此成为他一生坚持的基本主张。

在从事小说创作之前,巴金就已经写下了大量文章,如《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爱国主义与中国人到幸福的路》等,对政府、私有制进行批判,而这,正是安那其主义的出发点。

当我们从思想史的视角观察巴金,巴金的文本便会发生奇特变化,它们不再是像某些人指责的那样纯属党派政治宣传品、是对阶级斗争的简单图解,而是始终包含着对人类合理的社会秩序的探寻,而这种探寻,自始至终都是从一个独立的知识分子的立场出发,而不是服从他人的意志。

他对作家职业的选择,也归因于安那其主义者相信在社会革命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通过教育将个人从强权中解放出来,恢复人类本能的社会性。

从这里出发,,巴金的文学道路才变得易于理解。

而他笔下所有的爱恨情仇,都是巴金思想体系的一个局部,单从文本意义上考察,把他们从巴金的思想体系中剥离出来,它们的价值当然会大打折扣。

此外,被传播的巴金,对于巴金而言,只是冰山一角。

即使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二十六卷本的《巴金全集》,也是遗漏颇多。

这些“遗漏”,除了史料搜集的难度外,自然也有人为的成分。

比如他的理论专著《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就未能收入全集。

对巴金的思想背景讳莫如深,为解读其文本制造了困难。

巴金的文学活动,一以贯之地坚持着安那其主义立场,以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作为轴心,来关注被压抑的人们,并构建他理想中的社会图景。

如果说有所中断,便是在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这段时期,这成为晚年巴金痛悔不已的不洁史和他撰写《随想录》的主要动机。

他的晚年巨著《随想录》,与其说是一次道德忏悔,不如说是知识分子在历经改造之后重新进行的自我发现,是与五四相衔接的一次解放过程。

与“文革”中的非人性的社会现实相对照,是他对自己的一生主动进行的思想总结,也是他的思想遗嘱。

【相关链接】

巴金的《随想录》不仅仅是在讲真话,而且是通过几十年的感受,让人们明白“文革”的破坏性,其中有反思,也有批判,巴金的《随想录》起到了社会良知的作用。

巴金连续8年书写《随想录》的过程,就是一个进行思想解放的普及过程。

巴金通过这些散文一篇一篇地展开话题,阐述思想解放的立场。

(复旦大学陈思和)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巴金以中国作家中颇为罕见的生命长度和绝无仅有的精神阅历,被推崇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

B.尽管巴金的作品广为传播,但由于其长期为主流意识形态所编辑和修饰,我们不能完整认识巴金。

C.受克鲁泡特金的影响,巴金年轻时就幻想过人类幸福的世界,后来大量的文章巴金是以一个思想者的姿态完成的。

D.晚年的巴金,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思想总结、反思,并通过巨著《随想录》不断阐述思想解放的立场。

8.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如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等也曾长时间地受到遮蔽,但这与巴金受到的遮蔽有所不同。

B.巴金作品一度受到指责,认为它是对阶级斗争的简单图解,这是因为持这种观点的人缺乏足够的思想高度。

C.巴金的文学创作始终从独立的知识分子立场出发,探寻人类合理的社会秩序,这是巴金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D.阅读巴金的作品应从文本意义考察,但由于人为的因素,《巴金全集》遗漏颇多,他思想者的身份也一度被忽略。

E.巴金在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的人生经历,与他理想中的社会图景背道而驰,对此他痛悔不已,称之为“不洁史”。

9.巴金“被遮蔽”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

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

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

陆生因说佗曰:

“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

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

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

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

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

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

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

”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

“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

”因问陆生曰:

“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

”陆生曰:

“王似贤。

”复问:

“我孰与皇帝贤?

”陆曰:

“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

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

”尉佗大笑曰: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

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

曰:

“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

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

秦时已并天下。

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

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

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

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

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

南越列传》)

[注]①椎结:

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

《战国策•燕策三》: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B.足下,敬词。

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

《战国策•秦策二》:

“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C.剖符,符,凭信。

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

《史记》: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D.北面,面北,面向北。

指臣服于人。

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

《史记•项羽本纪》:

“汉王曰:

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

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

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自傲自大。

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

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

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

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

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13.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一15题。

(11分)

唐崇徽公主手痕①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

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

生卒年不详。

手痕:

在今山西灵台。

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

B.诗从对比开始,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呜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

C.颔联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

诗人在这里化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

D.颈联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

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

“以诗言之,第一等诗;

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

E.全诗随着诗人感情的变化而发展,从怜惜到愤慨,戛然而止,把读者的感情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情冲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中。

15.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的思想情感?

是如何表现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每空1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认为:

“   

,   

”的人才能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而无需有所待。

(2分)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尽九月之景,有色彩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   

”。

(2分)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描写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的一个句子是:

(1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从众星捧月到被冷落一旁,一些退休官员认为周围的一切都改变了,甚至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的状况。

②在儒家传统中,孔子和孟子总是形影相吊:

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③在亘古而苍茫的宇宙间,路遥《平凡的世界》发出的虽是平凡的声音,但这种声音荡气回肠。

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也不能用一饭千金的方式去挥霍浪费。

⑤作者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养成读写的好习惯。

⑥我头上树木的宏伟、四周灌木的纤丽、脚下花草的纷繁使我目不转睛,不知道应该观赏还是赞叹。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长期以来,有关领域的专家一直为提高我国规避、观测空间碎片的能力,控制空间碎片的增加而进行着卓有成效的工作。

B.教育部要求,加强对高中学生军事训练情况、军事素养和国防意识的考核,并将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记入档案。

C.在人们看来,“金砖合作”是一个创新,超越了政治和军事结盟的老套路,建立了结伴不结盟的新思路。

D.科学家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孜孜以求,常人往往认为是苦,其实在顿悟和突破后能获得极大的快感。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他是我的本家侄子,是你的研究课题方面的专家,有什么不懂的你可以问他,他将不吝赐教。

B.女子吃惊地看了看眼前这位汉子,转而又款款笑道:

“先生能否告知家父是何人?

贵乡在何处?

C.孔明的岳父黄承彦对刘备说:

“我见小婿所作《梁甫吟》,记得几句,故此吟诵,不料想为尊容所闻。

D.这本《唐诗三百首》是我语文启蒙老师惠赠给我的,虽然时过多年而且破损不堪,但我一直珍藏着它。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①,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现实的世界人人都有,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

由此我又想,②,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

世间有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平等。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加,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和陶冶。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所以,我说,③。

21.下面是出自滕王阁的一副已经打乱顺序的对联。

请按照对联的要求进行重组,只填序号。

①珠帘卷雨 

②铁柱凌霄③湖山无恙,擅楚尾吴头之胜 

④阅世千年,依然见画栋飞云⑤凭栏四顾,况更睹金绳摩汉 

⑥文章有神,载地灵天宝以传

上联:

下联: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的研究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尽管长达10多年的青蒿素研究是协作攻关的集体结晶,但诺贝尔评奖委员会之所以把奖颁给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