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19081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83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docx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docx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会用感官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观察。

●会使用简单工具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更细致的观察。

●会用科学词汇描述、记录岩石的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积极参加观察岩石特征的探究活动,保持对岩石的研究兴趣。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描述和记录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科学技术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自然。

二、教学过程

(一)聚焦

岩石种类繁多,它们的性质也多种多样。

让我们了解一下几种常见的岩石有什么特征。

(二)探索

1.观察下面三种常见的岩石。

要求:

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花岗岩:

颜色为黑麻肉粉色(肉红色至浅灰色不等),形状不规则,表面较无光泽。

砂岩:

颜色为土黄色,形状不规则,表面无光泽。

大理岩:

颜色为白色,形状不规则,表面有光泽。

2.更细致地观察三种岩石标本。

科学家在野外观察岩石时还采用了一些更为细致的观察方法,对认识岩石的特征很重要。

(1)仔细观察这三种岩石标本是否有纹理、分层,是否有斑点、小孔。

请学生对照岩石样本,对三种岩石进行观察,发现特征。

通过实验发现:

花岗岩无纹理、分层,有斑点,无小孔;

砂岩无纹理、分层、斑点、小孔;

大理岩无纹理、分层、斑点、小孔。

(2)用放大镜观察这三种岩石标本,它们是由颗粒组成的吗?

颗粒大小一样吗?

可以看出是由一种物质还是多种物质组成的吗?

通过实验发现:

花岗岩由颗粒组成,颗粒粗疏,可以看出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砂岩由颗粒组成,颗粒细密,可以看出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大理岩由颗粒组成,颗粒粗大,可以看出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3)用手分别触摸这三种岩石标本的表面,感觉是光滑还是粗糙的?

通过实验发现:

花岗岩粗糙,砂岩粗糙,大理岩粗糙。

(4)用手电筒分别照射花岗岩、砂岩、大理岩,观察光泽度。

发现:

花岗岩、大理岩有光泽,砂岩无光泽。

(5)分别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刻画岩石,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说明什么?

(刻画后可以用手抹擦刻画位置,避免把指甲粉末等认为成痕迹)

花岗岩用指甲刻画无痕迹,用铜钥匙刻画无痕迹,用小刀刻画无痕迹。

对照矿物硬度表,说明花岗岩很硬。

砂岩用指甲刻画无痕迹,用铜钥匙刻画有痕迹,用小刀刻画有痕迹。

对照矿物硬度表,说明砂岩较软。

大理岩用指甲刻画无痕迹,用铜钥匙刻画有痕迹,用小刀刻画有痕迹。

对照矿物硬度表,说明花岗岩较软。

(三)研讨

1.我们观察的结果,花岗岩、砂岩、大理岩各有哪些特征?

(对照表格说一说)

2.我们如何去观察、描述一种岩石?

(可以用眼睛观察,也可以借助工具观察。

描述岩石的的时候可以描述它的颜色、软硬、光滑、光泽、有无层理、气孔、斑点、条纹等等方面。

(四)拓展

请学生课下分别用小钢锉在岩石的一角锉出粉末,让粉末散落在白纸上(按颜色深的粉末)或黑纸上(按颜色浅的粉末),观察岩石的内部物质是否一样。

一、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实验综合题

1.把小灯泡各部分的名称和对应的部位连接起来。

【答案】

【解析】【解答】小灯泡从上到下的结构分别是:

玻璃泡、灯丝、连接点、金属架和连接点。

【分析】我们课堂实验中最常用的用电器就是小灯泡,本题考查的是小灯泡的结构。

2.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防止触电事故?

【答案】解:

损坏的开关、插头、电线等应尽快修理或更换,不能使用。

【解析】【解答】

(1)用电量大的电器不要共用一个插座

(2)拔掉长时间不用的电器插头(3)插头要插好(4)插头插座不能用湿布擦拭等。

【分析】触电是人体触及带电体、带电体与人体之间电弧放电时,电流经过人体流入大地或是进入其他导体构成回路的现象。

 

3.下列物体中属于导体的有哪些?

①铁;②湿抹布;③硬币;④铜丝;⑤纸屑;⑥人体;⑦玻璃;

【答案】下列物体中属于导体的有:

①②③④⑥

【解析】【解答】铁、硬币、铜丝属于金属,金属导电,而湿抹布带水,水能导电,人体本身就是导体。

【分析】本题考查导体。

4.用导线把下图中的电池和灯泡连起来,使左图的灯泡比右图的灯泡亮。

【答案】

【解析】【解答】(连接如图)一个完整的电路中,两个灯泡串联下的电路的电压伏数是1个灯泡的电压伏数的两倍,所以串联的灯泡比并联的灯泡更亮一点。

【分析】本题考查电路的连接和不同连接方式下的差别。

5.说说下图是哪两种电路连接方式,哪一种连接方式的小灯泡更亮。

   

【答案】第一图是串联,第二图是并联,串联的灯泡比并联的灯泡更亮。

【解析】【解答】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3V,所有小灯泡会特别亮。

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有小灯泡不太亮。

【分析】本题考查并联电路对电流的影响。

6.家中有哪些常用电器?

有哪些电器是用电池作电源的?

【答案】电话机、电脑、电视遥控器、电风扇等等,其中电话机、电视遥控器是用电池作为电源的。

【解析】【解答】家庭中,不仅使用电插座为电源的,而且也有使用电池为电源的,比如有电话机、电视遥控器、计算器等等。

【分析】本题考查电池的使用广度。

7.什么是电池短路,短路时会发生怎样的现象?

【答案】当电池的两端直接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电池短路。

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就会被损坏。

【解析】【解答】当电池的两端直接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电池短路。

当电池使用不当时容易发生,而在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就会被损坏。

【分析】本题考查电池的短路现象。

8.想一想,能使小灯泡发光的连接方式的共同特点。

【答案】电池中的铜帽与锌壳以及小灯泡中的金属头与金属螺纹这四个点中,灯泡中的一个点与电池中的一个点连接,其他两个点用一根导线连接的方式能使小灯泡发光。

【解析】【解答】灯泡发光的连接方式的共同特点主要是将灯泡的连接点和电池的两端用导线连接起来。

【分析】本题考查灯泡发光。

9.如图所示电路中,各连接点及开关接触完好,按下开关。

(1)根据连接是否正确,可判断(   )应该会亮。

A.A灯泡

B.B灯泡

C.两个灯泡都

(2)观察分析:

线路连接有无错误?

若有错误,请把错误的线段用“×”去掉,用线段重新连接。

(3)若两个灯泡都不会亮,可能是哪些原因?

(写两种)

【答案】

(1)A

(2)有

(3)①A灯泡坏了;②电池没电了(或导线断了,开关坏了等)

【解析】【解答】只有将灯泡的两个连接点都接入电路,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如果小灯泡不亮可能出现的原因有:

A灯泡坏掉了,电池没电了或者是导线有断开处。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故障电路的分析方法。

10.实验题

爸爸妈妈经常叮我们千万不要用湿手去摸开关,否则容易触电,为什么湿手容易触电呢?

是因为水导电吗?

让我们通过一个小实验来揭开谜底。

实验材料:

电路检测器、食盐、一杯纯净水、一个汤勺。

实验步骤:

①将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放人杯中的纯净水中,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②向杯中加入一勺食盐搅拌均匀,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实验现象:

没加入食盐之前,小灯泡不发光;加入食盐搅拌均匀后,小灯泡发出微弱的光。

(1)将实验分析补充完整。

实验分析:

在这个实验中,纯净水是不导电的,所以灯泡不会变亮。

纯净水________了食盐之后就变成了导体,因此小灯泡会发光。

人手上皮肤分泌的汗液里有盐分,手上沾水后盐分________在水里,湿手就变成了导体。

因此用湿手去触碰开关容易触电。

实验结论:

纯净水是________,加入食盐后就会变成________。

(2)电路检测器是由哪些电器元件组成的?

(3)通过这个小实验,请你提出三点安全用电的建议。

【答案】

(1)溶解;溶解;绝缘体;导体

(2)解:

三根导线,一个电池盒,一节电池,一个灯泡,一个灯座

(3)解:

合理即可,示例:

不用湿手去触摸电器;电器使用完后应拔掉插头;不要随意拆卸电路。

【解析】【解答】经过实验证明:

纯净水属于绝缘体,但是部分物质溶解到水中,就可以导电,变成了导体。

【分析】根据物体能否导电可以将物体分为导体和绝缘体。

可以使电流通过的物体叫做导体,不能使电流通过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11.有一个带有4个接线柱的接线盒,一位同学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后,把接线柱之间的连接状态记录在表中,结果如下:

连接

 A—B

 A—C

 A—D

 B—C

 B—D

 C D

 通路

   √

   √

   √

 断路

   √

   √

   √

请你根据测试记录,推测接线盒里面是怎样连接的,在下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表示你的推测结果(有几种画几种)。

【答案】

【解析】【解答】根据测试结果可知,通过导线相连的才能为通路,而不通过导线相连的就是断路。

【分析】根据几个测试的结果,可以画出来接线柱之间的几种连接方式。

12.科学探究题。

有一个4个接线柱的接线盒,小明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后把接线柱之间的连接状态记录在下表中:

 接线

1—2

1—3

1—4

 2—3

 2—4

 3—4

 通路

 √

 √

 √

 断路

 √

 √

 √

请你根据测试记录,推测里面的电路是怎么连接的,在下面图中用线表示你的推测结果。

【答案】

【解析】【解答】根据我们所掌握的电路知识,可知,在电路中,相连接的接线柱才能构成通路,根据对表中所记录的状态可以推出各接线柱之间的连接关系。

【分析】相互连接的接线柱才能构成通路。

13.下图画的是乐乐同学连接的电路,小灯泡能亮吗?

怎样改动才正确?

改正后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图。

【答案】不亮|将C处的一根导线连接到d处 

【解析】【解答】这个连接的线路是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的,应该将c处的导线连到d处。

将对应电路中的各个部分画出简单电路就可以了。

【分析】图上c处连接的地方没有使电流流过电池,所以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

14.用导线把下图中的电池和灯泡连接起来,并使左图中的灯泡比右图中的灯泡亮。

【答案】

【解析】【解答】如果要使左图的灯泡比右图的亮,应该使左图为并联,而右图为串联。

【分析】几个电路元件沿着单一路径互相连接,每个节点最多只连接两个元件,此种连接方式称为串联。

以串联方式连接的电路称为串联电路;并联是元件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其特点是将2个同类或不同类的元件、器件等首首相接,同时尾尾亦相连的一种连接方式。

通常是用来指电路中电子元件的连接方式,即并联电路。

15.用毛皮轻轻摩擦气球时,接着带电的气球接触荧光灯管任意一端的触点时,灯管即刻被点亮(如图所示),只是发光不到一秒钟,且灯光暗淡。

(1)在用毛皮摩擦气球时,负电荷从毛皮转移到了气球上,使气球带________(填“正电”或“负电’’)。

(2)灯管被点亮,说明灯管内的灯丝________(填“有”或“无")电流通过。

(3)灯管发光不到一秒钟,且灯光暗淡的原因是        .

【答案】

(1)负电

(2)有

(3)电荷数量少,电流较小

【解析】【解答】负电荷从毛皮转移到了气球,气球就带负电;灯管被点亮就说明灯丝中有电流经过;灯管发光不到一秒钟,且灯光暗淡的原因是电荷数量少,电流较小。

【分析】根据电路的特点对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就可以解决本题。

16.有一个4个接线头的盒子,小明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后把接线头之间的连接状态记录在下表中:

接线头

1-2

1-3

1-4

2-3

2-4

3-4

通路

 

 

 

断路

 

 

 

请你根据测试记录,推测里面的电路是怎么连接的,在下面图中用线表示你的推测结果。

(能画几种画几种)

【答案】

【解析】【解答】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得出,123之间是接通的,每个接头和4接头都是断开的。

【分析】分析题目时,把通路这一行划对号的两个接通之间用一条直线相连,短路这一行中划对号的两个接头之间一定是不能划直线的。

17.物体的导电性。

【答案】

【解析】【解答】在几种物体中,属于绝缘体的是:

干木块、橡胶和玻璃;属于导体的是:

铁钉、铅笔芯和硬币。

【分析】根据物体是否具有导电性可以将物体分为导体和绝缘体,善于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

18.下面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请在物体名称与类别之间连线。

【答案】

【解析】【解答】根据对物体导电性的分析,可知橡皮、胶布、塑料尺和开关底座不善于导电,属于绝缘体;铁钉、铝片、回形针、人体和水善于导电,属于导体。

【分析】善于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

19.正电(+)与正电(+)   相互吸引

   正电(+)与负电

(一)

   负电

(一)与负电

(一)   互相排斥

【答案】

【解析】【解答】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祥和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根据这种规则,可以判断出正电荷与负电荷相互吸引,而正电荷与正电荷互相排斥,负电荷与负电荷互相排斥。

【分析】把握同种电荷互相吸引,异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然后做出判断。

20.陶瓷   导体

   钢管

   铜丝

   硬币   绝缘体

   纸   .

【答案】

【解析】【解答】导体包括各种金属,铅芯等;绝缘体包括陶瓷,纸,干塑料等。

所以,判断出钢管、铜丝、硬币都是金属所以都是导体,而陶瓷和纸属于绝缘体。

【分析】要牢记生活中常见的绝缘体和导体。

21.用导线把下图中的电池和灯泡连起来,并使A图中的灯泡比B图中的灯泡亮。

【答案】

【解析】【解答】AB图中都给出了两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所以两种情况下电源是固定的,即电压一定。

我们学过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串联电路各部分的电压相加为总电压。

所以,根据题意,A图灯泡要更亮一些的前提是电压更大,通过的电流也就更大,选择两个灯泡并联的方式接入电路;B图选择两个灯泡串联的方式接入电路。

【分析】做这类型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电压和电流的特点。

22.下面是小明同学对一株凤仙花生长过程中茎的高度(植株生长高度)统计图,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什么时期茎的生长速度最快?

什么时期茎的生长速度比较慢?

(2)如果小明希望自己种植的凤仙花长得更高,应该在哪个时期给它适当增加养料?

请说明理由。

【答案】

(1)解:

茎生长最快的时期是从生长期到花蕾期,生长速度比较慢的时期是从播种期到发芽期和从开花期到结果期。

(2)解:

应该在生长期给它适当增加养料,因为生长期植株高度增长最快,需要的养料最多。

【解析】【解答】从图中数据显示,茎生长最快的时期是从生长期到花蕾期,生长速度比较慢的时期是从播种期到发芽期和从开花期到结果期。

如果小明希望自己种植的凤仙花长得更高,应该在生长期给它适当增加养料,因为生长期植株高度增长最快,需要的养料最多。

【分析】茎生长最快的时期是从生长期到花蕾期,生长速度比较慢的时期是从播种期到发芽期和从开花期到结果期。

应该在生长期给它适当增加养料,因为生长期植株高度增长最快,需要的养料最多。

23.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种植凤仙花了,为了更好地种植凤仙花,在播种之前,你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

【答案】解:

(1)准备一些凤仙花的种子。

(2)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3)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解析】【解答】

(1)准备一些凤仙花的种子。

(2)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3)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分析】播种凤仙花的方法:

1、选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

2、种子埋的深度约为1厘米。

3、要浇适量的水。

24.简述叶子的生长变化过程?

【答案】叶在植物体上的生长的过程,即叶的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

也就是从叶芽开始到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和将枯的叶几个阶段。

【解析】【解答】春天发芽;夏天枝叶茂盛;秋天叶变枯黄,开始落叶;冬天树叶落尽。

【分析】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25.从一棵树的树叶大小、软硬不同和颜色的变化中,发现了什么?

【答案】从一棵树的树叶大小、软硬程度不同中,知道也在不断生长变化着;从一片树叶的颜看,知道叶会衰老直至死亡.

【解析】【解答】一棵树的树叶大小、软硬程度不同中,知道也在不断生长变化着;从一片树叶的颜看,知道叶会衰老直至死亡.

【分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每天都在不断的变化。

26.请你试着画一画或写一写油菜花花蕾的变化。

【答案】花蕾——盛开的花——油菜花凋谢并长出小果荚——小果荚长成油菜荚

【解析】【解答】油菜花的形状:

花两性,呈辐射对称,花瓣4枚,呈十字形排列,雄蕊通常6枚,4长2短。

其花蕾变化为:

花蕾、盛开的花,花凋谢并长出小果荚,小果荚长成油菜荚。

【分析】油菜花花蕾的变化过程也就是绿色植物开花结果的过程。

27.科学探究题。

                      

(1)各取10粒不同植物的种子,分别放到盛有200毫升水的烧杯中,浸泡1~2天,观察各种子的变化,测量种子吸收了多少水分。

 种子名称

 实验前水量

 实验后水量

 种子的变化

 蚕 豆

   200mL

   油 菜

   200mL

   黄 豆

   200mL

   200mL

   200mL

此实验的现象说明了________

(2)将浸泡后的蚕豆种子放在一个铺有棉花的盘子里,保持棉花湿润,持续观察并记录种子各部分的变化。

①通过观察子叶出现了________现象。

②此现象说明子叶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呢________?

【答案】

(1)(答案合理即可)种子萌发需要水,各种种子对水的需求量是不一样的。

(2)萎缩;子叶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能够提供营养物质

【解析】【解答】1、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合适的温度,适量的水分以及空气。

且不同的植物所需要的水分不同。

2、子叶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提供营养物质,因而子叶会萎缩。

【分析】种子萌发需要足够的水分和空气,有适宜的温度,还需要一颗完整的种子。

蚕豆种子的构造分种皮、胚芽、胚根、子叶等部分。

种皮起到保护种子的作用。

胚芽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根,子叶为种子发芽提供营养。

种子萌芽时通常是胚根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根,然后胚芽突破种皮向上生长,伸出土面形成茎和叶。

28.科学探究题。

解剖一朵油菜花并记录下来。

(1)完成下表

 主要部分

 数量

 颜色

 气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我解剖了一朵油菜花,发现:

________

(3) 我还观察了整株油菜,还发现:

________

【答案】

(1)萼片;4;绿色;清香;花瓣;4;黄色;清香;雄蕊;6;黄色;清香;雌蕊;1;绿色;清香

(2)油菜花呈旋叠状,辐射对称,花瓣呈十字形排列,雄蕊四长两短,雌蕊由二心皮构成。

(3)油菜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构成,茎生叶,一般是互生,没有托叶。

茎圆柱形,多分枝。

叶大,呈浓绿色,无叶柄及托叶。

果实

为长角果,成熟时,开裂散出种子,紫黑色,也有黄色。

【解析】【解答】 一朵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解剖时用镊子尖轻轻地夹住花的基部撕下来。

 解剖时注意顺序:

从外到里,即按萼片、 花瓣、雄蕊、雌蕊的顺序解剖。

 油菜花是十字花科,有4个花瓣,6个雄蕊,1个雌蕊。

 

【分析】本题主要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以及记录能力,培养其科学探究素养。

29.我们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的时候,为什么要先把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看灯泡是否发光?

【答案】解:

主要是检测电路检测器是否能够正常工作,若电路检测器不能正常工作,那么用它进行检测所得到的结果都是错误的。

【解析】【解答】因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检测电路检测器能否正常工作,只有电路检测器可以正常工作,才能检验灯泡能否发光。

【分析】在使用电路检测器时,首先要保证电路检测器可以正常工作。

30.岩石和矿物在有很多应用:

(1)大理岩和石灰岩滴稀盐酸后有何变化?

(2)为什么条痕比颜色更固定?

(3)人们发现喜马拉雅山上有海洋动物的化石,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4)矿物硬度的简易测试方法。

(即写明所用工具与判别方法)

【答案】

(1)答:

大理岩和石灰岩滴稀盐酸后会冒气泡

(2)答:

由于条痕可以消除杂质和其他一些物理因素的影响,所以矿物条痕的颜色更加固定、可靠。

比如赤铁矿的颜色有铁黑色和红褐色等,但条痕的颜色总是樱红色。

(3)答:

喜马拉雅山以前是海洋地形。

(4)答:

软-能用指甲刻画出痕迹;较软一_不能用指甲刻画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回形针)刻画出痕迹;较硬一不能用铜钥匙刻画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画出痕迹;硬一用铜钥匙、小刀都不能刻画出痕迹。

【解析】【分析】大理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盐酸会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用划刻的方法来比较矿物的硬度。

31.在括号里填出小灯泡各部分的名称。

【答案】

【解析】【解答】电灯泡从上到下的结构是:

玻璃泡、灯丝、金属架和两个连接点。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金属的结构。

32.请在下图中写出小灯泡各部分的名称。

【答案】(从上到下)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

【解析】【解答】灯泡从上到下各部分的结构依次是:

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

【分析】灯泡主要由灯丝、玻璃泡、金属架等几部分组成。

灯泡中的金属材料都是导体,而玻璃泡等部分是绝缘体。

33.阅读下段材料,回答问题。

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就是生物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

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

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

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

通过研究化石,科学家可以逐渐认识遥远的过去生物的形态、结构、类别,可以推测出亿万年来生物起源、演化、发展的过程,还可以恢复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各个阶段地球的生态环境。

你获得了关于化石的哪些信息?

请写出4条。

【答案】解:

(1)化石是由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生活遗留下来的痕迹变成的石头;

(2)通过研究化石,可以认识遥远的过去生物的形态、结构、类别;(3)推测出亿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