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果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36123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龙果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火龙果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火龙果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火龙果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火龙果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火龙果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火龙果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火龙果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火龙果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火龙果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火龙果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火龙果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龙果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火龙果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火龙果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寒地红肉高糖分火龙果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研究开发的目的、意义。

火龙果,又称红龙果、仙蜜果、仙人掌果,属蔓藤类仙人掌科量天尺属热带水果植物。

原产于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地,是当地传统的食物来源和经济作物。

在亚洲,火龙果主要分布于越南和我国台湾省。

近年来我国大陆地区的海南、广东、福建、广西、云南等省自治区开始了引种,进行成区栽培发展迅速。

火龙果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含有一般植物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及花青素,丰富的维生素和水溶性膳食纤维,根据台湾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报告,每百克火龙果果肉中,含水分83.75克,灰分0.34克、粗脂肪0.17克、粗蛋白0.62克、粗纤维1.21克、碳水化合物13.91克、热量59.65千卡、膳食纤维1.62克、VC5.22克、果糖2.83克、葡萄糖7.83克,含钙6.3-8.8毫克,含磷30.2-36.1毫克、含铁0.55-0.65毫克和大量的花青素,(红肉果品种最丰)植物白蛋白等,对人体健康有非常好的功效。

白蛋白是具黏性胶质性物质,对重金属和工业污染具有解毒功效,对胃壁有保护作用,而且火龙果的白蛋白十分优良,稳定性强。

同时火龙果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丰富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具有美白皮肤、预防大肠癌的作用。

因此,火龙果营养十分丰富,是重要的保健热带水果。

火龙果还具有预防贫血,促进眼保健,增加骨密度,降低胆固醇,对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有食疗效果,而且没有副作用,具有广泛的药用效果。

特别是红肉火龙果果实中的花青素含量最高,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抗自由基、抗衰老的作用,可预防脑细胞变性,抑制痴呆症的发生。

火龙果果实可制成多种加工品,花、茎可为上等蔬菜。

火龙果生长迅速,第二年就可开花结果,果实耐贮运。

火龙果病虫害极少,适宜无公害绿色栽培,同时株形奇特、花大色白、果硕色艳、果形美观,其果、花、茎皆可食用和观赏,是集果树、花卉、蔬菜特点于一体的特色植物,极具观赏价值,是北方观赏农业和设施生态型不可多得的观赏植物,种植火龙果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

由于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栽培设施水平和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寒地果树设施栽培迅猛发展,面积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使得南果北栽的呼声日益增多,许多单位纷纷试种并获得成功。

但是,火龙果在寒地栽培刚刚起步,无论品种选择、栽培技术,还是设施管理都存在许多问题。

缺乏在北方设施栽培条件下生理生态、生长发育规律、对栽培管理的需求等系统的研究,缺乏优良品种适应性、良种苗木繁育定植技术的研究,缺乏集约化栽培、龙头企业示范、对种植农户的培训提高等技术配套,是制约火龙果在引种推广的瓶颈。

通过开展寒地红肉高糖火龙果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引入台湾选育的红肉、含糖量达到14%左右的新品种,进行生产示范研究,利用我省早晚温差大、光照足的特点进一步提高火龙果的品质。

1、红肉高糖分火龙果的花期长,花朵特大,花香浓郁极具观赏价值,其花在观赏后,具有一定疗效的营养食物。

利用盆式栽培,可以进入家庭,既可以在夜晚释放出氧气,改善夜晚空气质量,又可以观赏美丽的花朵、品尝优质的果实,被称之为“吉祥果”、“吉祥树”,拓展北方家庭农业的空间。

2、火龙果生长对空气环境、化肥、农药使用无特殊的要求,环境污染小,从而调整我省的温室生产品种结构,改善土壤环境,增强土壤的持续生产能力。

3、红肉高糖分火龙果上市期长、贮存方便,可以实现最佳的销售价格,使农户增收有了可靠保障。

4、火龙果除鲜食外,果、枝、花鲜榨汁是最新的高级饮料;果实还可以制造冰激凌原料,保健酒、果酱等等,对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火龙果栽培管理容易,能实现南方水果在北方成熟上市,经济效益显著,是北方设施栽培中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二.国内外相关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国外

1、研究进展

国外对火龙果的研究相对国内较早。

Nerd等对火龙果授粉技术研究表明,火龙果自花授粉比异花授粉坐果率低,且人工授粉后果实单重显著高于蜜蜂授粉;Nerd等对火龙果采收及贮藏技术研究表明,火龙果最佳采收时间为开花后28~30d,贮藏温度一般在6~10℃至少可以保存2周。

Reveh等对火龙果产量研究表明,以色列种植后第2年产量达到16t/hm2,尼加拉瓜种植5a后,火龙果产量达10~12t/hm2,而越南火龙果丰产期可达30t/hm2。

Thomson对同类仙人掌科植物研究表明,火龙果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8~25℃,当温度长时间(大于12h)低于-2℃,火龙果植株会受到严重伤害,当温度低于-4℃,整个植物将会死亡。

Rebecca等对火龙果色素提取条件及稳定性研究表明,火龙果色素提取的最佳温度为100℃,最适pH为5的柠檬酸溶液,保持色素稳定性的最佳温度是-20℃。

Lichtenzveig等对仙人掌科量天尺属和蛇鞭柱属植物的细胞学研究表明,量天尺属植物为2倍体(2n=22)自交不亲和,蛇鞭柱属植物为4倍体(2n=44)自交不亲和现象相对较弱。

通过属间杂交试验表明,蛇鞭柱属植物可能是通过量天尺属植物进化而来。

Masyahit等首次报道了火龙果炭疽病是由刺盘孢(番茄等蔬菜炭疽病原菌)引起。

尽管国外对火龙果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大多数研究集中在火龙果的栽培及生物学特性、贮藏保鲜技术等方面,对火龙果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色素提取、植物病害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而有关火龙果的新品种选育、采后生理、产品加工以及需肥特性等方面研究文献相当有限。

因此,今后有待进一步加强。

2、生产现状

火龙果原产于巴西、墨西哥等中美州地区,是当地普遍的水果类型。

在亚洲地区,该物种作为水果主要分布台湾和越南。

火龙果在越南已有上百年的栽培历史,但近年来才受到世界其他地区种植户的青睐。

目前火龙果已用于商业栽培的国家主要有尼加拉瓜、哥伦比亚、以色列和越南等,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火龙果产业才刚刚起步。

在美国,尽管火龙果产业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由于报刊、杂志等的宣传作用,特别是厨师、高档餐馆和酒店对火龙果的宣传,激起了广大消费者的浓厚兴趣,其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仅有10~15hm2用于商业栽培,目前,美国市售的火龙果大部分来自亚洲,其售价在13~22美元/kg,而越南出口到中国的火龙果,其售价一般在6~18元/kg,产品价格随季节变化较大。

(二)、国内

1、研究进展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台湾开始引进火龙果试种,并开始进行立项研究,内容涉及品种收集、火龙果生育及栽培管理研究、果实采收后处理及利用研究、火龙果病害研究等。

近年来,火龙果已陆续引种到广西、广东、海南、福建、云南、贵州等省区种植。

目前,国内有关火龙果研究报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韦茜等[20]对火龙果的引种栽培、生物学特性及生态适应性进行观察研究,鉴选出适宜贵州露地种植的火龙果新品系。

来宽忍等对北方火龙果保护地栽培技术研究表明,根据火龙果的生长条件,北方需采用日光温室或人工加温等栽培技术,以满足火龙果生产光照与温度的要求。

李德勇的研究表明,在火龙果生产上应“勤施薄施”,加强水肥管理,重施有机肥,氮、磷、钾三要素均衡的复合肥要长期施用,开花结果期应增补钾肥、镁肥,以促进果实中糖分的积累,增加甜度。

郑伟等研究了2种栽培基质对火龙果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层河沙下层营养土基质的基质火龙果种子出苗率高,幼苗长势较好。

李仕品等通过扦插、嫁接、种子育苗等方法研究了火龙果的苗木繁育技术,结果表明,扦插繁殖技术简单、繁殖速度快、容易掌握,又能保持原有的品种特性,最适合大面积推广。

张居伟等从广西、福建引进的23个红肉火龙果品种资源中成功选育出1个果形端正、色泽鲜红、抗逆性强、优质丰产、适于北方设施栽培的火龙果新品种“长龙果”。

其他有关火龙果新品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卢琨对火龙果采后的保鲜贮运技术研究表明,火龙果的最佳采收时间为谢花后25~28d;对于供应当地市场的火龙果,最佳采收时间宜为谢花后29~30d。

如果在1~10℃的低温下保存,火龙果不皱折、不失水、不过熟的保鲜期可以超过40d。

尽管目前报道的有关火龙果的产品较多,但大多数研究都是对其加工工艺过程进行探索,其产品还停留在试验阶段,并无市售的火龙果加工品。

王彬等对火龙果的氨基酸组分分析表明,火龙果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儿童必需氨基酸含量在10种热带亚热带果树(芒果、人参果、菠萝等)中都名列前茅。

红皮红肉火龙果含有丰富的天然红色素。

研究认为,火龙果色素中有花色苷和原花色素,而花色苷具有抗氧化、降血脂、抗肿瘤等作用。

刘小玲等的研究结果还表明,火龙果果肉、果皮色素同为甜菜苷类色素,目前已从果肉中分离出4种甜菜苷色素,果皮中分离出2种甜菜苷色素。

目前,有关火龙果药用价值的综述文献较多,而其研究性文献相当缺乏,火龙果的药用价值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火龙果是很好的园林和室内观赏植物。

植株呈三角柱状,有鲜亮的巨大花朵,花冠直径25cm,全长45cm,单花重达600~800g,被称之为“大花王”。

火龙果美丽的大花绽放时,香味扑鼻,有夜晚开放、清晨闭合、日出凋谢的特性,类似昙花,有“夜仙子”的美称。

2、生产现状

火龙果是近年来引入我国发展的新型热带水果,商品化种植主要集中在海南和广西等地。

据相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截止2009年,全国(除台湾外)火龙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239.3hm2左右。

其中,海南省约653.3hm2,广东约200hm2,广西约1600hm2,福建、云南等省区约333.3hm2,贵州约450hm2。

尽管火龙果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但由于受地理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推广区域相对狭窄,主产区集中在海南、广西等少数南亚热带气候地区,市场缺口较大。

据统计,2002年我国从越南进口火龙果20万t,折合人民币18亿元;2007年我国火龙果进口量达2.7万t,进口额超过1400万美元。

如今国内各地市场出售的火龙果大多数来自越南和泰国,以红皮白肉为主,且含糖量和含水率都较低,口感较差,其售价为9~15元/kg。

国内生产的火龙果平均价格在10元/kg左右,优质火龙果的价格为18~20元/kg,由于其产量有限,目前还未完全进入市场。

三.用途与应用领域

1、广泛用于寒地温室生产栽培,提高农民收入,丰富市民消费需求,改善火龙果的品质。

2、大力推广盆式栽培,进入家庭,拓展寒地家庭农业的内含。

四.研究内容、总体目标、关键技术内容、需解决的技术瓶颈、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1、不同环境条件对红肉火龙果生长发育、高产优质的影响

1.1光强对火龙果生长发育、高产优质的影响;

1.2温度对火龙果生长发育、高产优质的影响;

1.3水分对火龙果生长发育、高产优质的影响;

1.4肥料对火龙果生长发育、高产优质的影响;

2、不同管理技术对火龙果生长发育、高产优质的影响

2.1授粉及花期调控技术;

2.2修剪对火龙果生长发育、高产优质的影响;

2.3不同架式、架材对火龙果高产优质的影响;

2.4土质处理、耕作对火龙果生长发育、高产优质的影响;

2.5火龙果病虫害防治技术;

2.6火龙果成果的采收;

(二)、总体目标

1、寒地红肉高糖分火龙果生长发育规律;

2、环境调控措施加快火龙果生长速度及丰产栽培技术;

3、寒地温室栽培架式及修剪技术。

对寒地火龙果的植物学特性、物候期、树体发育状况、果实经济性状、生长结果习性、早期丰产性、抗病性等进行详细调查,并研究繁殖、定植方法,以及定植后的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采收贮运等技术,明确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提出规范化栽培技术。

(三)、关键技术内容

1、火龙果的花期调控与果实成熟期的选择;

2、糖分提高的环境控制与产量提升技术;

3、家庭栽培技术指导与市场推广。

(四)、解决的关键技术与创新点

1、目前在生产上选用的都是白肉火龙果品种,本项目选用红肉高糖分的优质火龙果品种。

2、对寒地火龙果的光温水肥等环境调控技术、温室管理技术等进行详细研究,形成寒地高效配套栽培技术,以达到在寒地温室早期丰产、高效栽培。

3、将红肉高糖分火龙果品种利用盆式栽培,推广到寒地家庭,极大的拓展寒地家庭农业的发展空间。

五.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工艺、流程)及进度、知识产权应用、转化转移方案

(一)、研究方法

1、对寒地种植的火龙果的枝条、根系、花、果实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详细调查,并以光照、温度、水分、肥料等环境条件对火龙果生长发育、植物学性状等的影响研究为基础,明确火龙果栽培过程中对光照、温度、水分、肥料等的要求。

2、制定火龙果寒地高效栽培技术指标。

3、对不同管理技术如授粉、花期调控、修剪、架式架材、土质处理等对火龙果生长发育、高产优质的影响进行研究,明确不同管理技术对火龙果高产优质的影响。

4、根据花及幼果外部形态确定能否坐果及授粉坐果的数量和位置。

(二)、技术路线

红肉高糖分火龙果品种引进

种植(温室、花盆)

↙↓↘

环境调控生物学指标综合配套

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栽培繁育

↘↓↙

高效栽培体系建立

技术示范与产业化开发

 

(三)、进度

2013年品种引进与栽培实验,营养生长期各性状与环境的调控研究;

2014年生殖生长期各项指标的研究与高效栽培技术组装;

2015年高效生产技术示范与家庭推广。

六.对所属领域的产业作用与影响

由于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栽培设施水平和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寒地果树设施栽培迅猛发展,面积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使得南果北栽的呼声日益增多,通过项目实施,以作为农村种植结构调整、生态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

推动火龙果的栽培向北部推移,扩展生产区域,推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与收入。

七.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等措施

火龙果病虫害极少,火龙果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很强,但偶有红蜘蛛为害。

可从改善栽培条件入手,人为地创造净洁、通风、光照充足、温湿度适宜的环境,使植株健康生长,提高抗病虫能力。

八.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市场前景及效益

(一)、技术经济指标

1、形成寒地红肉高糖分火龙果高效栽培技术规范;

2、寒地温室栽培架式及修剪技术;

3、盆式栽培技术规范;

4、示范3亩,推广家庭盆栽50余户,实现效益10万元。

(二)、市场前景与效益

火龙果在栽后12个月内,即可开花挂果。

栽后第二周年,平均每亩可挂果1000粒,第三周年可挂果1200粒,第四周年可挂果2000粒,从第五周年开始进入稳产期,每亩挂果3000粒以上。

可以方便地实现年产果1500公斤/亩以上,与此同时,年产花量大于3500朵/亩。

目前为止,发展火龙果的地方,仅仅包括海南的少量县市、广东的雷州半岛地区、福建的漳州地区以及广西的南宁和钦州,火龙果社会总产量是供不应求的。

据市场调查,销售价格在每斤10—40元不等(主要区别于品种和季节),且大多含糖低、品味淡的白肉品种,优良的红皮红肉火龙果在北京燕京商场销价最高达到了120元/斤。

按比较保守的估计,红皮红肉、含糖量在14度以上的火龙果的批发价格应在每斤10元左右,按每亩平均产量3000斤计,平均每亩年产值可达30000元,是传统农业收入的10倍以上。

火龙果栽培对环境美化、生态保护、物种繁盛有着不可低估的社会价值,同时在观光旅游、种苗供给等综合农业开发上,具备很大的潜力与商机。

九.已具备的研究条件

已从台湾引进红肉高糖分火龙果品种,开展了前期的试种。

目前成活率高,长势良好,适应性强,并收集了许多相关的资料。

配备了专门技术人员跟踪、观察、试验,开展了适应性、地域性、品质变异等多方面的试验。

 

十.项目经费预算

预计经费18万元

名称

内容

金额(万元)

备注

材料费

架杆、肥料、药品试剂

4

工费

1个人

3

专家技术指导费

2

能源费

5

灌溉设备

1

种苗费

3

合计

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