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文言文阅读二《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活版》《核舟记》教师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52924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43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2文言文阅读二《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活版》《核舟记》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02文言文阅读二《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活版》《核舟记》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02文言文阅读二《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活版》《核舟记》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02文言文阅读二《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活版》《核舟记》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02文言文阅读二《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活版》《核舟记》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02文言文阅读二《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活版》《核舟记》教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02文言文阅读二《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活版》《核舟记》教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02文言文阅读二《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活版》《核舟记》教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02文言文阅读二《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活版》《核舟记》教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02文言文阅读二《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活版》《核舟记》教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02文言文阅读二《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活版》《核舟记》教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02文言文阅读二《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活版》《核舟记》教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02文言文阅读二《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活版》《核舟记》教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02文言文阅读二《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活版》《核舟记》教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02文言文阅读二《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活版》《核舟记》教师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02文言文阅读二《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活版》《核舟记》教师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02文言文阅读二《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活版》《核舟记》教师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02文言文阅读二《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活版》《核舟记》教师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02文言文阅读二《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活版》《核舟记》教师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02文言文阅读二《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活版》《核舟记》教师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2文言文阅读二《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活版》《核舟记》教师版.docx

《02文言文阅读二《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活版》《核舟记》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文言文阅读二《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活版》《核舟记》教师版.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2文言文阅读二《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活版》《核舟记》教师版.docx

02文言文阅读二《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活版》《核舟记》教师版

中考解决方案

阅读理解&文言文

(二)

 

文言文

(二)

讲义设置

本讲义共涉及5篇文言文:

《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核舟记》《活板》。

1、第一部分—阅读讲堂,在对课文内容进行回顾复习的同时,配以习题练习,强化所学知识。

2、第二部分—对接中考,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经典题目,做到文言文学习的有的放矢。

3、第三部分—学案贴吧,给师生搭建互动交流平台,想贴就贴。

阅读讲堂

《桃花源记》

一、作者及作品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文学家,著名诗人。

自号五柳先生,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

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其诗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归隐后写了大量田园诗,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他的散文辞赋也很有特色,其中不乏名篇佳作。

陶诗具有平淡自然、语近旨远的特点。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等。

二、古汉语常识

(一)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二)古今异义

1.阡陌交通(古义:

交错相通;今义:

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2.无论魏晋(古义:

不要说,要不必说;今义:

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

妻子和儿女;今义:

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

(古义:

与世隔绝之地;今义:

没有出路的境地)

4.芳草鲜美(古义:

鲜嫩美丽;今义:

食物味道好)

(三)一词多义

1.舍:

便舍船。

(舍:

动词,丢下。

屋舍俨然。

(舍:

名词,房屋。

2.寻:

寻向所志。

(寻,动词,寻找。

寻病终。

(寻,副词,不久。

3.乃:

见渔人,乃大惊。

(乃,副词,于是。

乃不知有汉。

(乃,副词,竟然。

(四)词类活用

1.渔人甚异之。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觉得……奇怪。

2.欲穷其林。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走到……尽头。

3.处处志之。

(名词活用作动词,做标记。

4.才通人。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通过。

(五)文言句式

1.省略句。

林尽(于)水源(省略介词“于”)

(村中人)见渔人,(村中人)乃大惊。

(省略主语)

便要(之)还家(省略宾语“之”,指代渔人。

2.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也”表判断)

3.倒装句

不复出焉。

(状语后置,焉是兼词,相当于“于此”,应为“不复焉出”)

三、理解性默写

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

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

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

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例1】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第1-5题。

(共13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

(2分)

发现桃花源——()——()

2.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

(2分)

(1)悉如外人()

(2)便要还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4.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4分)

5.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案】

1.访问(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2.

(1)都

(2)通“邀”,邀请。

3.(他们)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平社会的向往之情。

教师评语!

《岳阳楼记》

一、作者及作品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

死后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

和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

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

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对着洞庭湖。

二、古汉语常识

(一)通假字

1.属予作文以记之(属:

通“嘱”,嘱托)

2.百废具兴(具:

通“俱”,全,都)

(二)古今异义

1.气象万千(古义:

事态,景象;今义:

天气变化)

2.微斯人(古义:

如果没有;今义:

微小)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

景象;今:

看)

4.横无际涯(古:

广远;今:

与“竖”相对)

5.浊浪排空(古:

冲向天空;今:

全部去除掉)

6.予观夫巴陵胜状(古:

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

丈夫,夫人)

7.前人之述备矣(古:

详尽;今:

准备)

8.增其旧制(古:

规模;今:

制度)

9.作文(古:

写文章;今:

作文)

10.至若春和景明(古:

日光;今:

景色、景物)

11.则有去国怀乡(古:

国都;今:

国家)

12.则有去国怀乡(古:

离开;今:

前往)

1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

曾经;今:

品尝)

14.越明年(古:

经过;今:

越过)

15.宠辱偕忘(古:

荣耀;今:

恩宠)

16.沙鸥翔集(古:

群鸟停息在树上;今:

集体,集中)

(三)一词多义

1.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以:

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

因为)

2.夫:

予观夫巴陵胜状(夫:

那)

嗟夫(夫:

表句尾感叹)

3.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观:

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

景象)

4.极: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极:

尽)

此乐何极(极:

穷尽)

感极而悲者矣(极:

表示程度深)

5.或:

或异二者之为(或:

或许)

而或长烟一空(或:

有时)

6.空:

浊浪排空(空:

天空)

长烟一空(空:

消散)

7.通:

政通人和(通:

顺利)

北通巫峡(通:

通向)

8.和:

政通人和(和:

和乐)

春和景明(和:

和煦)

9.居:

居庙堂之高(居:

处在)

面山而居(居:

居住)

不可久居(居:

停留)

10.一:

一碧万顷(一:

一片)

长烟一空(一:

全)

在洞庭一湖(一:

整个)

11.开:

连月不开(开:

放晴)

开我东阁门(开:

打开)

旁开小窗(开:

开设、设置)

12.则:

然则何时而乐耶(则:

那么)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则:

就是)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则:

就)

13.极:

感极而悲者矣(极:

极点)

此乐何极(极:

尽)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极:

到)

14.为:

或异二者之为(为:

行为,活动)

全石以为底(为:

作为)

(四)词类活用

1.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做郡的长官)

5.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6.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

7.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向南)

8.或异二者之为(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

(五)文言句式

倒装句

1.多会于此。

(状语后置,应为“多于此会”)

2.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定语后置,应为“居高之庙堂,处远之江湖”)

3.吾谁与归?

(宾语前置,应为“吾与谁归”)

三、理解性默写

1.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语句是:

2.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语句是:

3.借鸟欢鱼跃、花茂草盛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

,;,。

4.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

;。

5.“进”“退”分别照应:

进:

;退:

6.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

7.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

8.概括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的句子:

9.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

,。

10.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

11.“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

12.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

,,,;,。

13.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广阔浩淼的句子是:

,,,。

14.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千变万化的句子是:

,。

15.写出岳阳楼地理位置的语句:

,。

16.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17.文中采用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的句子:

,。

18.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们拥有“,”的良好心态就能正确对待人生。

(用《岳阳楼记》原句回答)

19.《岳阳楼记》中写道“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在天气晴朗时“登斯楼”就会产生“,”的愉悦心情;在阴雨连绵时“登斯楼”就会产生“,”的悲伤心情。

20.表达作者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是:

,。

21.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

,。

22.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千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

23.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

,。

24.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大声疾呼: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在本文中也有与之境界、情怀相似的句子:

,。

【答案】

1.浮光跃金。

2.静影沉璧。

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进:

居庙堂之高;退:

处江湖之远。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8.增其旧制。

9.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0.属予作文以记之。

11.唐贤今人诗赋。

1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14.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5.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16.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9.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2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2.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例2】练习

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第1-3题。

(共8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

(1)越明年越:

(2)百废具兴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

(1)属予作文以记之翻译:

(2)前人之述备矣翻译:

3.选段中能够表现洞庭湖浩渺广阔的语句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2分)

答:

【答案】

1.

(1)及,到

(2)同“俱”,全,皆。

2.

(1)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2)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2分)

教师评语!

《醉翁亭记》

一、作者及作品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六一)。

吉州永丰(现在江西永丰)人[自称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今四川绵阳),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

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

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记景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感情和主张),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二、古汉语常识

(一)古今异义

1.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

情趣。

今义:

意思或愿望)

2.至于负者歌于途。

(古义:

背着东西的人。

今义:

失败的一方)

3.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古义:

离开。

今义:

到、往)

4.颓然乎其间者。

(古义:

醉醺醺的样子。

今义:

颓废的样子)

5.野芳发而幽香。

(古义:

香花。

今义:

芳香)

6.射者中。

(古义:

投壶。

今义:

射箭)

7.佳木秀而繁阴。

(古义:

草木茂盛。

今义:

清秀)

8.非丝非竹。

(古义:

弦乐器。

今义:

蚕丝;像丝的物品)

(二)一词多义

1.之醉翁之意不在酒。

(之:

助词,的)

名之者谁。

(之:

代词,亭子)

2.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

以……为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

感到快乐的事情。

3.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

靠近)

临溪而鱼(临:

到)

(三)词类活用

1.名之者谁(名:

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

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3.山行六七里(山:

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4.杂然而前陈者(前: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翼:

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6.故自号曰醉翁也(号:

名词作动词,称呼)

7.鸣声上下(上下:

方位名词作副词,到处)

8.至于负者歌于途(歌:

名词作动词,唱歌)

9.醉能同其乐(乐:

形容词作动词,欢乐)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环滁皆山也。

(“也”表示判断语气。

译:

滁州四面都是山。

(2)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译:

这明晦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者,…也”,表示判断。

译:

有个亭子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这就是醉翁亭了。

(4)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译:

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是琅琊也。

2.倒装句:

(1)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

译:

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

(2)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

述之以文,以文述之,既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

译:

醒来后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

醉时能够同享那乐事,清醒后能够用文章记述那乐事的人,是太守。

3.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补充之后应是“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译:

领会它在心里,寄托它在饮酒上。

三、文章成语

【】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

形容宴饮尽欢。

【】亦作「山回路转」。

①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

②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酒】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后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

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野味和野菜。

【】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四、文章内容理解:

1.第二段中其乐“无穷”指何而言的?

(指朝暮四时的游玩之乐)

2.第三段中太守为什么“醉”呢?

用自己的话概括。

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

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

或:

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游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

3.在欧阳修的治理下,滁州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请你结合选文第三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对“滁人游”的景象加以描写(50-80字,不得翻译原文)。

可适当发挥想象,合理即可。

示例:

琅琊山上人来人往,人们抚老携幼,有说有笑,尽情游玩。

有的引吭高歌,有的游客前呼后拥,一派欢乐热闹的景象。

4.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

所谓“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壹酒、一张琴、一局棋、一醉翁。

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性格特点。

(悠怨自得,豁达大度,宠辱不惊,随遇而安,旷达)

5.《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你从本文中学到了什么。

(提示:

简洁凝炼,含义丰富,生动传神,参差多变)

6.《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

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四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与民同乐的和谐之声。

《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气。

《桃花源记》飘逸着宁静祥和的理想之风。

7.文章第二自然段不仅写出了朝暮之景,还描绘了四时的景物变化,作者抓住了四时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山水之美?

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春天野花盛开,夏天树林茂盛,秋天风高霜洁,冬天水落石出)或答“野花,树林,风霜,水石)

8.作者为我们展示了风光绮丽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三自然段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从宾欢”、“太守醉”四幅图画。

请体会作者为什么首先描绘“滁人游”这幅画面。

(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写这些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太守醉”)

9.“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

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围绕“热爱山水,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同乐,排遣抑郁”回答:

①表现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②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③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10.“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另一件事情上,也指别有企图。

11.《醉》文语言优美,尤其是对偶句,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对联上联:

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下联:

范仲淹以天下为忧(替君主分忧)(先天下而忧)。

12.第三段写了四种情景,以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

①滁人游;②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

13.本文也具有《岳阳楼记》中展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14.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予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

醉翁亭在滁州西南方向的琅琊山中,沿山行六七里处的醉泉之上。

15.④段中“太守之乐其乐”中太守“乐”的含义是什么?

(a、寄情山水之乐;b、与民同乐之乐)

16.总领山水自然环境描写的一句是:

环滁皆山也。

②段写春夏秋冬之景的句子分别是春:

野芳发而幽香 夏:

佳木秀而繁阴秋:

风霜高洁冬:

水落而石出

文中最能说明醉翁命名之意的句子是: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文中生动刻画太守外貌特征,醉酒神态的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②段写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螟。

五.文章主旨

  本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

  作者对滁州优美山水风景的讴歌,对建设和平安定、与民同乐的理想社会的努力和向往,尤其是作者委婉而含蓄地所吐露的苦闷,这对宋仁宗时代的昏暗政治,无疑在客观上是一种揭露,这些自然都闪烁着思想光芒。

尤其是这篇文章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优美,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全文重复运用“……者……也”的句式,并且连用二十一个“也”字,增强文章特有的韵律。

  中心思想:

通过描写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太守宴游地场面,表现诗人被贬后的旷达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例3】练习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

(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临: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之:

2.分别写出“穷”字的意思。

(2分)

(1)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穷:

(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穷:

3.太守为什么“醉”呢?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

【答案】

1.

(1)到、靠近

(2)的(2分。

每小题1分)

2.

(1)穷尽、完结

(2)贫穷(穷困)(2分。

每小题1分)

3.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

(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2分)

教师评语!

《核舟记》

一、作者及作品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在浙江嘉兴)人。

本文选自清代张潮编选得《虞初新志》,略有删节。

“记”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

以叙事为主,也可以抒情和议论。

本文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

二、古汉语常识

(一)通假字

1.诎右臂支船。

(通“屈”,弯曲)

2.左手倚一衡木。

(通“横”,横着)

3.为字共三十有四。

(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与字之后。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通“拣”,挑拣。

(二)古今异义

1.卧右膝。

(古义: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今义:

躺下,躺着的样子。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古义:

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髯,胡子。

今义:

峨眉山之顶。

3.其两膝相比者。

(古义:

靠近;今义:

两个事物进行比较。

4.高可二黍许。

(古义:

可,大约;许:

左右。

今义:

可以。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古义:

通“拣”,挑拣;今义:

简单,容易。

(三)一字多义

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异、罕见、(手艺)奇妙,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余数。

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表存在的动词,与“无”相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为:

为宫室、器皿、人物。

(雕刻。

中轩敞者为舱。

(是)

为人五。

(刻有。

可:

高可二黍许。

(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

端:

东坡右手执卷端。

(名词,“画卷的右端”)

其人视端容寂。

(形容词,“端正、正”)

木:

能以径寸之木。

(木块)

以至鸟兽、木石。

(树木)

者:

中轩敞者为舱。

(......的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