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阅读与赏析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0598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文阅读与赏析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与赏析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与赏析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与赏析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与赏析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与赏析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与赏析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与赏析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与赏析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与赏析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与赏析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与赏析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与赏析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与赏析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与赏析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与赏析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文阅读与赏析答案.docx

《初中文言文阅读与赏析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文阅读与赏析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文言文阅读与赏析答案.docx

初中文言文阅读与赏析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与赏析答案

篇一: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xt>

(一)范元琰为人善良范元琰,字伯蛙,吴郡钱唐人也。

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

然性谦故,不以所长骄人。

家贫,唯以园蔬为业。

尝出行,见人盗共菘①,元琰遽退走。

母问其故,具以实答。

母问盗者为谁,答曰:

“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

”于是母子秘之。

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

选自《南史?

隐逸下》【注释】①菘:

白菜。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元琰遽退走().

(2)母问其故,具以实答().

(3)向所以退,畏其愧耻().

(4)自是盗者大惭().

2.翻译下面句子。

走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

3.范元琰“待盗者”“遽退走”“伐木为桥以度之”的做法你是否赞同?

说说你的理由。

(二)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一日与.

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

“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

”崇宁、大观④间,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

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前后类如此().

(2)是时朝廷虽尝禁止().

(3)往往以多相夸().

3.翻译下面句子。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4.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

”这句

话的含义。

5.文段表现苏轼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6.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

品格?

(三)心不在马

赵襄主学御(驾车)于王于期(即下文的“于期”,是个善于驾车的人),俄而与于期

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

“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最

要紧的),马体安于车,人心调(谐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赶上)于臣。

夫诱道(诱导,把马引到正路上去)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通“尚”,还)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后也。

《韩非子》1.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先则恐逮于臣..b.子之教我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此君之所以后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d.先则恐逮于臣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2.下面朗读停顿不当的一项是()a.三易马/而三后b.此君之/所以后也c.先/则恐逮于臣d.马体/安于车3.翻译下面句子。

(1)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2)而先后心皆在于臣

4.赵襄主比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这个故事对你有何启发?

(四)俗以喜人面谀者曰:

“喜戴高帽”①。

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

师曰:

“外官

不易为,宜慎之。

”其人曰:

“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②,当不至有所龃龉③。

”师怒曰:

“吾辈直道事人④,何须如此!

”其人曰:

“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⑤?

”师颔其首曰⑥:

“汝言亦不为无见。

”其人出,语人曰⑦:

“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⑧。

1.文中“高帽”一词的意思是什么?

其修辞方法是什么?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俗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

2当不至有龃龉().

3.“某备有高帽一百”按现代汉语的语序应该怎样说?

4.本文就人性的弱点进行了透视,你有何感悟?

(五)曹彬仁爱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

“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

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张光祖《言行龟鉴》

【注释】蛰:

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其所居堂屋敝().

(2)吾为将().

2.翻译下面句子。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的作用是什么?

4.文章通过哪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怎样的德行?

(六)巨商蓄鹦鹉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

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

主人惜之,加意笼豢。

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

“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

家人喂饮,无失时否?

”鹦哥语曰:

“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

”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

“吾当亲送汝归。

”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

“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

”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半年方得释().

(2)就笼与语曰().

2.翻译下面句子。

遂许之曰:

“吾当亲送汝归。

3.“鹦鹉甚慧”的“慧”表现在哪些方面?

(应答出四个方面)

4.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七)观月(有删改)张孝祥①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

?

今余之游金沙堆

(1),其具是四美者与?

②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

余系船其下,尽却

(2)童隶(3)而登焉。

沙之色正黄(4),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注释】

(1)金沙堆:

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

(2)尽却:

全部退去。

(3)童隶:

书僮仆役。

(4)正黄:

纯黄。

1.翻译下面句子。

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临水之观,宜独往().

(2)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3.作者所说的“四美”具体指什么?

(请用第②段中的原句回答)

4.文中有一个四字词与“中秋”的意思完全相同,请写出这个词。

(八)

孝公①既用卫鞅②,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个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③黥④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史记?

商君列传》

【注释】①孝公:

秦孝公。

②卫鞅:

人名,即商鞅。

③虔;人名。

④黥:

古代的一种肉刑。

1.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将法太子.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篇二: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txt>2007年江苏省无锡市

田单即墨之战初,燕人攻安平,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①。

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轊折车败,为燕所擒;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

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

即墨大夫出战而死。

即墨人曰:

“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

”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

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乃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

三年而犹未下。

或谗之于燕昭王曰:

“乐毅智谋过人,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

”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之曰:

“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

汝何敢言若此!

”乃斩之。

立乐毅为齐王。

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4分)

①皆以轊折车败败:

②期年不克克:

3各去城九里而为垒去:

4南面而王耳王:

9.下列句中的“之”与“或谗之于燕昭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陋之有b.将军宜枉驾顾之c.辍耕之垄上d.怅恨久之10.翻译下列句子。

(3分)①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

译:

②汝何敢言若此!

译:

11.文中的燕昭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8.(4分)①坏:

损坏②攻下;战胜③距离;离开④称王

9.(2分)b(代词,代人)

10.(3分)

1(2分)田单让家族的人都用铁皮包裹车轴头。

(得分点:

以、笼)句子基本正确,两句都无标点扣1分,错别字不计

2(1分)你怎么敢说这样的话!

(得分点:

何、句式)(在翻译基本正确的基础上,按得分点给分)

11.(2分)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不轻信谗言、办事果断(学生如从反面答“善用权术”也算对)(答对一点得全分)意思对即可。

13.2007年江苏省扬州市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l2~l5题。

(14分)

[甲]晏子使楚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日:

“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

”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日: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辞千金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

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

使者反,言之公。

公日:

“嘻!

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

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

晏子辞。

三致之,终再拜而辞。

(选自《晏子春秋》)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4分)

(1)坐盗()

(2)其实味不同()

(3)生于淮北则为枳()(4)使者反()

13.请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

(2分)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齐人固善盗乎?

译文:

(2)景公使使者至。

译文:

15.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

(4分)参考答案:

12.

(1)犯罪,

(2)它的果实,(3)在,(4)同“反”,返回

13.是寡人之过也

14.

(1)齐国的人本来善于偷窃吗?

(2)景公派使者到了。

15.机智、善辩、清廉、简朴。

(意思对即可)

14.2007年江西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4题。

(12分)秦王坚①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②为御史中丞③。

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④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

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⑤之弟也,酗酒,豪横⑥,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

猛下车收⑦德,奏未及报⑧,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

与邓羌同志⑨,疾恶纠案⑩,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⑾者二十馀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

坚叹曰:

“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选自《资治通鉴》第22卷)

[注释:

①秦王坚:

指前秦世祖符坚。

河东:

郡名。

②邓羌:

人名。

③御史中丞:

官职名。

下文的“侍中”“中书令”“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均指官职名。

④王猛:

人名。

⑤太后:

符坚的伯母。

⑥豪横:

恃强横暴。

⑦收:

拘捕。

⑧报:

答复。

⑨同志:

志趣相同。

⑩纠案:

举发其罪,考问其实。

⑾刑免:

判罪免官。

]9.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1分)

秦王坚自河东还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

(1)为()

(2)患()(3)市()

11.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12.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王猛严惩强德的原因。

(2分)

13.王猛严惩违法官员取得了什么成效?

请用原文回答。

(2分)14.读了选文,你对王猛有何评价?

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2分)参考答案:

9.秦王坚/自河东还

10.

(1)做、担任

(2)祸害(3)集市(3分,每小题1分)

11.我到现在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

(2分,答到大意即可)

12.强德恃强横暴,抢夺别人的财物,掳掠他人的子女,成为百姓的祸害。

(2分,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13.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

(2分,答到一处给1分,答到两处即给满分)

14.略(2分,评价要扣住人物性格特点等,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

示例:

嫉恶如仇,执法如山,雷厉风行等)

15.2007年辽宁省大连市

自新①少读书,敏慧绝出。

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

性方简②,无文饰。

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

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③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兄为里长④,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掠无宗肤。

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

县吏怪其意气⑤,方授杖,辄止之,曰:

“而何人者?

”自新曰:

“里长,实书生也。

”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

弱冠⑥,授徒他所。

岁归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为大乐。

(节选自归有光《张自新传》)

9.下面与文中“岁归省三四”一句中的“归”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男有分,女有归。

(《大道之行也》)

b.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塞翁失马》)

c.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d.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10.将文中画直接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

译句:

1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2分)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12.文中自新“性方简,无文饰”具体表现在哪里?

(2分)

答:

参考答案:

9.b(2分

10.自新就到县吏(那里)自己替代兄长(受过),却把他的兄长藏

在别的地方。

(2分,“诣”字译出得1分,句子通顺得1分)

11.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儿/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2分,画对一处、两处得1分,画对三处得满分;画五上以上不得分)

【篇三: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

txt>目录

1.愚人食盐

3.王右军诈睡

4.戴震难师

5.曾子杀猪

6.千金市骨

7.高帽子

8.赵威后问齐使

9.学弈

10.永某氏之鼠

11.魏文侯从谏

12.原谷谏父

13.截竿进城

14.陈太丘与友期行

15.乐羊子妻16.子产不毁乡校17.习惯说18.陈实与梁上君子19.割席分坐20.临江之麋21.木兰从军22.《李将军列传》(节选)23.当止不止24.《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节选25.工之侨为琴26.三人成虎27.郢书燕悦28.赵普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遂自念

曰: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食已口爽,反为

其患。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至于他家()②更为益盐()..③既得盐美④缘有盐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译】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愚人的“愚”体现在哪些方面。

【译】

4.从愚人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①到②改变③已经④因为

2.①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盐。

②就空口吃盐,吃得口味败坏,结果反被盐所害。

3.①语言: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或者,动作:

“愚

人无智,便空食盐。

”②他以为菜的味道好,就是靠盐,于是只吃盐,不吃菜。

4.启示:

①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过与不及都不合度,食盐的愚人之所以

愚,就在于不懂得合度的道理。

2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限度,恰到好处是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

怕是好事也会弄得很糟。

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卞庄子将刺之。

管与止之,曰:

“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

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无刺一虎之劳,

而有刺两虎之名。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管与止之()②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3小者必死()④而有刺两虎之名。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人者,甘饵也

【译】

2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译】

3.文章的寓意是什么?

【答】

4.概括说说你从文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

【参考答案】

1.①卞庄子(代词)②那么③小的老虎④却

2.①人是老虎最美好的食物。

②你只需等待时机去刺杀负伤的老虎,那就是

一举而能获得两只老虎了。

3.文章的寓意:

智慧带来胜利和荣耀事半功倍或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4.启示:

我们做事情要运用智慧,善于观察,仔细思考,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就可以提高效率,甚至是事半功倍

王右军诈睡王右军①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②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臾,钱凤③入,屏人论事。

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

“不得不除之!

”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

于时人称其有智。

【注】①王右军:

王羲之②大将军:

晋朝大将王敦③钱凤:

为王敦的参军,助敦

叛晋,后被诛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王右军年减十岁时()②方忆右军未起()..

3相与大惊曰()④及开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

【译】

②信其实熟眠

【译】

3.王敦为什么认为“不得不除之”?

【答】

4.“于时人称其有智”,你认为王右军的智表现在什么地方?

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答】

【参考答案】

1.①不满②才③一起④等到

2.①王羲之睡醒,已经听到他们谈论的话,知道(自己)没有活的道理。

②相信他确实还在熟睡。

3.因为王敦与钱凤商议的是叛逆的阴谋(便言逆节之谋),一旦泄露出去可是要灭九族的,所以如果睡在帐中的王羲之知道此事,必是要除去的。

4.睡在帐中的王羲之无意中听到了王敦与钱凤商议叛逆的阴谋,知道没有活路了,不满十岁的他没有惊慌失措,就佯装出熟睡的状态(假装呕吐弄脏脸和被子都全然不知),骗过了王敦与钱凤的眼睛。

这是他机智过人的地方。

戴震难师先生①是年②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就傅③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

“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

”师应之曰:

“此朱文公所说。

”即问:

“朱文公何时人也?

“曰:

宋朝人。

“孔子、曾子何时人?

“曰:

”周朝人。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曰:

”几④二千年矣。

“”然则⑤朱文公何以知然?

“师无以应,曰:

“此非常儿也。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蕴蓄者久矣().②日数千言不肯休().③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记之?

【译】②师无以应,曰:

“此非常儿也。

【译】

3.文中戴震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与《论语》所提倡的哪些观点相一致?

请你各列举一句。

【答】

4.塾师为什么把戴震评价为“非常儿”?

【答】

【参考答案】

1.①积蓄,积累②每日,每天③距离④这些2.①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而由曾子记述的?

②老师无法回答,说:

“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孩子啊。

3.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习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

4.“非常”一词蕴含对比,说明戴震与其他的学生不一样。

他敢于质疑,凡事都大胆的问一个为什么;不盲目听从,能积极的独立思考问题。

(意思对即可)

曾子杀猪

【注】①彘:

小猪②特:

只不过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其子随之而泣()..

3顾反为女杀彘()④子而不信其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译】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译】

3.对于该不该杀猪,曾子和他的妻子持不同的观点,试分析他们各自的理由。

【答】

4.由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曾子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答】

【参考答案】

1.①到②跟随③同“返”,返回④于是,就

2.①妻子制止他说:

“我只不过是和小孩子开开玩笑罢了”

①现在你欺骗他,这是在交给他欺骗啊。

3.曾子的妻子认为不该杀,理由是说杀猪只是跟儿子开个玩笑,好哄孩子回去,不让他跟自己去集市,不必当真。

曾子认为该杀,理由是答应了孩子的事要实现,否则没有办法教孩子诚信。

4.曾子是一位言而有信(诚信,诚实)的父亲,同时他通过细小之处“以身作则”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可以说教子有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