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跨越百年的美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91590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跨越百年的美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8跨越百年的美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8跨越百年的美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8跨越百年的美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8跨越百年的美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18跨越百年的美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18跨越百年的美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18跨越百年的美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18跨越百年的美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18跨越百年的美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18跨越百年的美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18跨越百年的美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18跨越百年的美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跨越百年的美丽.docx

《18跨越百年的美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跨越百年的美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8跨越百年的美丽.docx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美丽怎样才能永恒?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在散文家梁衡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中找到。

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选取居里夫人长达67年生命的人生中的几个具有典型性的片断,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在于她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居里夫人曾经说过:

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

在文中,我们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她是那么坚强,那么执着。

隔着岁月厚厚的尘沙,我们看到了她的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她的人格力量,触摸到了她的精神之美。

 

1、自主认读“镭、钋”等12个生字,正确理解“放射性、融入、刚毅、执着”等词语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精神之美,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居里夫人对事业的执着与追求,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教案一

1、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板块一:

揭题感知,走向“美丽”

一、谈话揭题

1、课前谈话:

聊聊我喜欢的名人名言。

出示老师愿和大家分享我喜欢的名人名言:

“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

2、(上课)哪位同学知道,这是谁的名言?

板书:

居里夫人。

出示图片。

很多名人,他的名字总是和一些事、物、荣誉紧紧连在一起,一说起居里夫人,我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这样几个字词。

出示字词:

镭 钋放射性诺贝尔奖。

指名读,再指名读。

能用上这其中的某个字词向大家介绍居里夫人吗?

3、我国著名散文家梁衡把居里夫人和这样一个词组连在了一起,板书:

跨越百年的美丽

4、指名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再齐读。

你读出了什么疑问?

问题预设:

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

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

为什么把居里夫人和跨越百年的美丽连在一起?

……

二、整体感知

1、就让我们怀揣这些问题走进课文,走近居里夫人。

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

2、交流:

文中“跨越百年”指的是哪一段时间呢?

再读题。

是什么跨越了百年?

跨越百年的是什么?

引出“美丽”。

3、“美丽”这个词在文中不止一次的出现,作者对居里夫人的“美丽”发出了一次又一次由衷地赞叹,请你再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文中带有“美丽”的句子,大声读读。

4、指名读句子。

 

板块二:

百年回眸,定格“美丽”

1、导入:

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到1898年12月26日,走进人声鼎沸的法国科学院,我们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

她是谁?

让我们再走近一步,细细打量一番,您看到玛丽·居里穿着——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指女生读,从你的朗读中,我感觉你被吸引了。

你能说说你被什么吸引了?

(“年轻漂亮”“坚定”、“淡泊”)

2、齐读这句话。

我们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白净端庄、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的居里夫人。

在我们的心里留下了居里夫人的美丽的形象,那么,是什么使她的美丽庄重的形象定格在每个人的心里,定格在历史上呢?

(板书:

惊人的发现)

3、引读:

她的报告宣布了一项——惊人的发现,她的报告使——

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里。

是什么报告让全场震惊?

为什么这个报告令全场震惊?

让我们来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新的时代”。

出示拓展资料:

当时科学界认为,各种元素的原子是物质存在的最小单元,镭的发现证明原子是可以分裂的。

有了镭的存在,才有了后来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秘,才有了原子弹的爆炸,才有了原子时代的到来。

镭放出的射线能破坏、杀死细胞和细菌,这个发现使镭成为治疗癌症的有力手段。

在法国,镭疗术被称为“居里疗法”。

4、看了这段文字,你对居里夫人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指3至4名同学交流、朗读。

(如:

带着这份深切的体会,你再读这段话。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里。

板块三:

执着追求,感悟“美丽”

1、导入:

居里夫人的报告震惊了整个科学界,但是,由于没有镭的样品,也没有镭的原子量,当时科学界几乎没有人愿意相信这个惊世骇俗的发现。

直到有一天,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了略带蓝色的荧光。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2、这点美丽的淡蓝色荧光是什么?

(0.1克镭,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极美丽的荧光。

3、师读:

这点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的略带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这是一个怎样美丽的生命呀?

4、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在了解居里夫人提炼镭的过程之后,相信大家会读这个美丽的生命有更深刻的理解。

画出相关语句。

交流,朗读。

引导学生重点理解:

你知道这一吨工业废渣是怎么搞到的呢?

你知道又是怎么一锅一锅冶炼的呢?

出示拓展资料:

从这段文字中,你读懂了什么?

提炼镭的沥青铀矿是一种昂贵的矿物,居里夫妇的生活相当困难,他们买不起。

经过无数次的周折,奥地利政府才正式决定,先捐赠一吨重的残矿渣给居里夫妇,居里夫妇这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他们变卖了所有值钱的东西,从朋友那里东挪西借,筹到了一笔钱。

因为他们仍须购买这种原料,并且还需要付出运到巴黎的费用。

提炼工作十分繁重,居里夫人每次把20多公斤的废矿渣放入冶炼锅里加热熔化,连续几个小时不间断地用一根粗大的铁棍搅动沸腾的渣液,而后从中提取仅含百万分之一的微量物质。

导读想象:

虽然条件如此艰难,但是居里夫人不论严冬与盛夏,不分黑夜和白天,整天紧张地工作着,在这个废弃的破棚子里,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已经足足一个月了,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都有半年了,玛丽消瘦了,病倒了,她告诉自己:

                           

评价过渡:

是的,当刺鼻的酸碱啃蚀了她柔美的双手,当呛人的烟气吹皱了她秀美的额头,她仍在坚持,因为——(出示语段,指名读。

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

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因为什么呢?

(板书:

不屈的信念、可贵的性格、高远的追求)再齐读这段话。

5、写话升华:

玛丽常对自己说:

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

正是因为玛丽生命中有着这样不屈的信念,可贵的性格,经过三年又九个月,几万次地提炼,——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这0.1克镭,引爆了科学界一场真正的革命。

历史定格了那一个瞬间,1902年的年底,(板书:

1902年)在一个废弃的破棚子里,经过三年又九个月,几万次地提炼,——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

当居里夫人凝视着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她想到了……,她还想到了……她在日记本上写道:

                           

(写话评价:

从居里夫人身上,我们读懂了人生的意义在于——坚定、刚毅、顽强的性格,远大执着的追求;为科学、为人类做出贡献。

再回读语段。

 

板块四:

整体回归,追寻“美丽”

1、1898年12月,居里夫人的伟大发现,使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2、从1898年到1902年,经过了三年有九个月,居里夫人以她不屈的信念、可贵的性格、高远追求,让人们看到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

3、从1898年到1998年,居里夫人的美丽跨越了百年。

今年,是居里夫妇发现镭110周年,她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是这历经百年的美丽越来越光鲜照人。

那么,这美丽背后还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永不褪色的高尚品格?

让它隔着岁月厚厚的尘沙,依然闪着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

让我们下节课继续追寻。

 

 

居里夫人       跨越百年的美丽

1898年   1902年     1998年  

伟大发现  不屈信念 可贵性格高远追求     

【拓展阅读】

(一)

当时科学界认为,各种元素的原子是物质存在的最小单元,镭的发现证明原子是可以分裂的。

有了镭的存在,才有了后来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秘,才有了原子弹的爆炸,才有了原子时代的到来。

镭放出的射线能破坏、杀死细胞和细菌,这个发现使镭成为治疗癌症的有力手段。

在法国,镭疗术被称为“居里疗法”。

 

(二)

提炼镭的沥青铀矿是一种昂贵的矿物,居里夫妇的生活相当困难,他们买不起。

经过无数次的周折,奥地利政府才正式决定,先捐赠一吨重的残矿渣给居里夫妇,居里夫妇这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他们变卖了所有值钱的东西,从朋友那里东挪西借,筹到了一笔钱。

因为他们仍须购买这种原料,并且还需要付出运到巴黎的费用。

提炼工作十分繁重,居里夫人每次把20多公斤的废矿渣放入冶炼锅里加热熔化,连续几个小时不间断地用一根粗大的铁棍搅动沸腾的渣液,而后从中提取仅含百万分之一的微量物质。

经过低中高年段的教学过程,我感到我无一例外地重复着教学当中的困难。

我很有必要从这日复一日的重复里找到突破口。

一方面是我作为语文老师的知识掌握程度问题,我也要和遗忘作斗争,这是基础;另一方面,怎样用教材教,不是可以用理论概括可以教会学生的,而在于我每教一篇课文都要深思熟虑,真正深入理解,挖掘教材,并按照教材安排的目标体系来完成每一课时的教学任务。

知道这个道理很容易,我力求每次进行阅读课文教学时都抓住几个要点:

1,作者的思路,即力求在教学课文时有一个清晰的理解文字的线索;2,领会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3,和教材确定的单元的教学目标相结合,领悟作者突出的表达方法;4,积累精彩词句段;5,教学中要突出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进行阅读思维,力求让学生习得在阅读中质疑方法,学会思维。

阅读教学重要的不是学生弄明白这篇文字的内容,而在于学生由学习课文学会阅读,积累语言,习得写法,学会思维。

以上这五点是我始终努力的目标。

很遗憾的是,我一直对自己上课感到很不满意。

前天,我很是费了些心思来上《跨越百年的美丽》这一课,虽然学生似乎学得还不错,然而我依旧感觉自己处理教材不够科学,离我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还有距离。

原因在哪里呢?

我反思自己,有几点原因:

一,赶课忽略终极目标。

我总想着有好些课文必须按时上完,有时知道自己该按这五个目标去仔细揣摩教法,而实际上匆匆忙忙,没有做到严谨、扎实;二,忽略学生的学习现状。

学生读书需要给已足够的时间,思维留有余地,并且学生之间有差异性。

这些要求我在处理教材时,尽量照顾和弥补,已形成教师全班学生互动的局面。

我需要改变的固有观念是,变“我要学生怎么阅读思考”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思考自己想要弄明白什么和怎么弄明白”;三,我个人对教材理解不深,导致目标重点不突出,难点突破费力费工;四,我个人素质有待提升。

在带领学生阅读时,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策略,有足够灵活的教学机制——我感到自己在恰当地使用教师导语方面,很是薄弱。

《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很值得我和学生们去共同学习,共同挖掘。

所以,我决定推翻我前次教学当中的程序和方法,重新设计本文的教学。

教案二

1.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新课,走近居里夫人

1.播放多媒体课件,观看居里夫人的演讲录像。

2.同学们,你们知道眼前这位端庄、漂亮的女士是谁吗?

(居里夫人)

3.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相信居里夫人的形象已经定格于同学们的头脑中,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居里夫人。

4.请几名学生自由发言。

二、编写习作提纲,试写居里夫人

1.通过交流,同学们对居里夫人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现在如果让你来写居里夫人,你打算写些什么内容、怎样去写?

请同学们快速构思,列出写作提纲。

2.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作文思路。

3.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内进行交流。

三、初读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思路

1.结合学生的作文思路进行简单小结。

2.同样是写居里夫人,我们看看作者梁衡在纪念居里夫人逝世100周年时创作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怎样写的。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18课(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认读生字新词。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6.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写了有关居里夫人的哪些内容。

7.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

四、细读探究课文,理解“美丽”内涵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请从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2.根据学生的发言,机动教学。

教师边引导学生体会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有关语段,深入理解“美丽”的内涵。

(1)外表美。

重点品读下面语句。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引导学生理解“定格”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这句话。

(2)内在美。

相机出示有关语句。

①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

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居里夫人执着的探究精神。

②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有远大、执着的追求。

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体会居里夫人执着的信念与追求。

③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直到她身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从这两段话中引导学生感悟居里夫人的巨大贡献及其为科学而献身的伟大精神。

④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引导学生体会居里夫人一心想着人类的科学事业,视名利如粪土。

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居里夫人最美的地方。

五、回读通览课文,理解题目含义

1.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结合课文谈一谈什么是真正的美丽,为什么美丽能跨越百年?

2.小结:

外在的美是短暂的、易逝的,只有内在的美才会是永恒的,不变的。

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表现在她美丽的容颜,更重要的表现在她那坚定执着的信念与追求、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上。

所以,她的美丽才会牢牢铭刻在人们心中,才会跨越百年,甚至是永远。

六、自主完成作业,课外拓展阅读

1.写会本课生字新词,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2.阅读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原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新词,回顾课文内容

1.听写下面词语:

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

2.同桌互查,自我改正,教师指导普遍存在问题。

3.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二、互相质疑解疑,深入探究文本

1.请同学们再来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是否还有不懂的问题,在课文中做出标记。

2.提出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与同学们一起进行探究。

3.共同探究:

具备怎样的品质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

(此处可补充阅读玛丽·居里《我的信念》一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

三、欣赏品析课文,感悟表达方法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特别好,做出标注。

2.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说明理由,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

教师相机出示有关语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特点。

3.上节课老师让大家试写居里夫人,列出写作提纲,现在对照你的提纲,想一想这篇课文在布局谋篇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4.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作者选取了居里夫人人生中具有典型性的片段,由表及里,应用多种手法对居里夫人的形象、人格及心灵、精神进行了盛赞,使居里夫人的形象跃然纸上,熠熠生辉。

作者的写作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四、进行随文练笔,提升内心感受

1.下面让我们也拿起笔来,把你心中对居里夫人的赞美之词写下来。

2.读一读刚才写下来的对居里夫人的赞美之词,共同赏评。

五、课外拓展阅读,自由进行习作

作业超市,任选一题。

1.继续搜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写一篇有关居里夫人的短文,可以按照原来拟定的提纲写,也可以结合自己阅读《跨越百年的美丽》和爱因斯坦写的《悼念玛丽·居里》后所受到的启发,重新构思并完成作文。

2.搜集其他一些科学家、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仿照《跨越百年的美丽》写一写你心目中最崇敬的一位科学家或历史文化名人。

《跨越百年的美丽》讲述了居里夫人完成放射性元素镭的伟大的科学发现的过程,表现了她献身科学、为人类造福、视名利如粪土的伟大人格魅力。

文章字里行间含着作者对居里夫人的满腔赞誉、钦佩之情。

我在备课时想力求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章中深刻意涵,用有感情地朗读来表达出学生的感悟和体会,进而真正明白“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上完课后,第一感觉就是没能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情感。

尽管对这班学生知之甚深,这种情况也在预料中,但这么沉闷还是出乎意料,我很努力地用语言激励、启发,但是感觉孩子们一直很拘束,不能以轻松的状态面对课堂生活,真是没话说。

这一节课的教学中自己感觉还算满意的是尽管学生不能用丰富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但是从他们的眼神里我感受到课堂内为他们展示的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美丽还是征服了他们的心。

如果在课堂上再多给一点具体的引导,再多给一点时间,让他们从容地思考,从容地表达就更好了。

很多习惯需要在一日一日的课堂学习中慢慢渗透的。

还有一个课堂上的临时发挥觉得处理得较好。

因为考虑时间的问题,出示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我没有主动去提问分析,而是让学生自己默读这段话,看看自己有什么疑问?

果然孩子们提出了文章的核心问题:

“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原的追求,使玛丽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人生意义的发现是什么?

可以感受到学生的思维开始在起火花了,只要给他们时间去思考,智慧的火花就会绽放。

其实只要顺着学生的这个问题让他们回到文中去细读课文答案就会自然出来。

课堂上给孩子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训练。

一节课总是有很多的遗憾,尽力而为,往理想里走,往美好里去。

和学生共同享受课堂生活的乐趣应是我们教研活动的追求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