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92089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4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答案.docx

《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答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答案.docx

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答案

《形式逻辑》(金岳霖)课后习题

第二章概念

1.01说明概念的特征和作用。

答:

特征:

概念具有抽象性、普遍性的特征。

作用:

a.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

b.概念是判断、推理与论证的基础,是思维的起点;

c.概念是判断、推理与论证的结晶,概念又是人们某个阶段人士的终结。

1.02形式逻辑为明确概念和准确地使用概念提出了那些方法?

明确概念和准确地使用概念要注意那些问题?

答:

方法:

形式逻辑为明确概念和准确的使用概念提出了概念的扩大法和概念的限制法。

注意的问题: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呈反比关系,即:

如果一个概念a的内涵比另一个概念b的内涵多,那么,a的外延就比b的外延少;同时,如果a的内涵比b的内涵少,那么,a的外延就比b的外延多。

1.03说明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答:

而者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

1.04为什么说概念的内涵是对事物特有属性的反映,而不是事物特有属性本身?

答:

概念的内涵与事物特有属性是有区别的。

概念的内涵是属于思想方面的认识内容,而事物的特有属性是属于事物方面的认识对象。

概念的内涵要依据事物的特有属性,并且日益正确的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但是,二者仍然不是等同的。

首先,概念的内涵就有是否正确反应事物的特有属性的问题。

属于思想方面的概念内涵与属于事物方面的特有属性不是等同的。

其次,由于实践要求的不同,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认识同一类事物,因而,对于同一类事物,人们就可以形成几个不同的概念;这些不同概念的内涵,分别地反映同一类事物不同方面地特有属性。

1.05指出下列各概念的内涵和某些外延:

(1)鸟

内涵:

有羽毛的会飞的卵生动物。

外延:

黄鹂、麻雀等。

(2)中国文学家

内涵:

有中国国籍的文学方面的专家。

外延:

朱自清、鲁迅等。

1.06指出下列各句中,括号里的话是由内涵方面或外延方面,来说明标有横线的概念的:

(1)军队、警察、法庭等项国家机器是(阶级压迫阶级的工具)。

答:

是由内涵方面来说明的。

(2)战争是(暴力所表现的最尖锐的形式。

一种是国内战争,一种是国外战争)。

答:

是由外延方面来说明的。

1.07对下列各概念进行一次限制和一次扩大:

(1)学校。

答:

限制:

中国的天津市河东区的名为天津工业大学的学校

扩大:

教育机构

(2)剧本。

答:

限制:

着名的文学家鲁迅写的名为《呐喊》的剧本

扩大:

文学作品

1.08下列各组概念从前到后,作为连续的限制或扩大,是否正确,为什么?

(1)亚洲-中国-河北省-石家庄。

答:

正确:

是概念的连续的限制。

(2)镇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代表大会-省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答:

正确:

是概念的连续的扩大,因为其中为不同级别的代表大会,所以是正确的。

1.09说明下列各句中带括号的概念是哪一种概念:

(1)(我国最大的城市)位于长江口。

答:

我国最大的城市是一个单独概念

(2)国际劳动节是(五月的第一天)。

答:

五月的第一天是一个集合概念

(3)(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答:

月球是一个单独概念,地球的卫星是一个相对概念。

(4)(地球的那个卫星)就是(月球)。

答:

地球的那个卫星是一个单独概念,月球是一个单独概念

(5)(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都是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

答: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是一个普遍概念

(6)(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军队。

答: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个集合概念

(7)(《红旗》)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刊物。

答:

《红旗》是一个单独概念

(8)我们每个人都拿着几本(《红旗》)。

答:

《红旗》是一个普遍概念

(9)有的类的分子是(有穷的),有的类的分子是(无穷的)。

答:

有穷的是一个相对概念,无穷的是一个绝对概念

(10)某学生是(全班成绩最好的)学生,但不一定是(全校成绩最好的)学生。

答:

全班成绩最好的是一个正概念,全校成绩最好的是一个正概念

1.10什么是形式逻辑所研究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说明下列各句子中带括号的概念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答:

两类之间的同异关系,是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

(1)(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答:

交叉关系:

因为有的反对派就是帝国主义,有的反对派又不是帝国主义,那

反对派与帝国主义就有交叉关系。

(2)有些(社会主义国家)在(亚洲)。

答:

社会主义国家和亚洲之间是交叉关系。

因为社会主义国家不全在亚洲,亚洲也不都是社会主义国家。

(3)(昆虫)和(鱼)都是(动物)

答:

昆虫和鱼之间是全异关系中的排斥关系,因为昆虫都不是鱼;昆虫和动物之间

种属关系,因为昆虫都是动物但是动物不都是指昆虫;鱼和动物之间是下属关系,

因为鱼都是动物但是动物不都是鱼。

(4)在社会主义国家里,(马克思主义)的地位不同了。

但是就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有(非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存在,也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存在。

答:

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之间是全异关系中的反对关系,因为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都下属于主义类中,而且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是全异关系,又由于在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之外还有别的主义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少于主义类;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之间是全异关系,因为马克思主义都不是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之间是上属关系,因为反马克思主义都是非马克思主义,但是非马克思主义不都是反马克思主义。

1.11指出下列各概念的矛盾概念和反对概念:

(1)中国人;

答:

矛盾概念:

非中国人(外国人)

反对概念:

韩国人、美国人

(2)非资产阶级。

答:

矛盾概念:

资产阶级

反对概念:

无产阶级

1.12什么是论域?

下列各句中带括号的概念的论域是什么?

答:

论域就是指一个负概念所相对的范围。

(1)(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都是矛盾。

答:

对抗性矛盾没有论域,非对抗性矛盾的论域是矛盾。

(2)(“气体”)和(“液体”)都是物理学名词。

答:

气体、液体没有论域。

1.13说明真实定义和语词定义的区别和作用。

答:

区别:

1.定义项不同:

从语言表达方面说,真实定义的被定义项是一个词或词组,它表示了一类事物也表达了一个概念。

用DS表示。

语词定义的被定义项是一个词或词组,它只表示它自身而不表示别的事物,从而也不表达关于别的事物的概念。

用“DS”表示。

2.定义联项不同:

真实定义的定义联项(“就是”),是表示事物与属性之间或者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

语词定义的定义联项(“表示”),是表示语词与事物之间或者语词与属性之间的人为地规

地关系。

3.被定义项的意义不同:

真实定义的被定义项,在独立于定义项的情形下,是有意义的。

语词定义的被定义项,在独立于定义项的情形下,却是没有意义的。

4.判断的真假不同:

真实定义都是关于事物的判断,总是有真有假的。

规定的语词定义,却不是一个判断,是没有真假问题的。

5.真实定义为语词定义做了意义上的准备。

作用:

总的来说是起到了明确概念的作用。

1.14下列各句话表达了真实定义,还是语词定义?

(1)“五多”就是任务多,会议集训多,公文报告表册多,组织多,积极分子兼职多。

答:

语词定义。

(2)所谓主观性,就是不知道客观地看问题,也就是不知道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问题。

答:

真实定义。

1.15设下列各句话都表达真实定义,是否正确?

为什么?

(1)民主主义者就是信仰民主主义的人。

答:

不正确,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

(2)偶数是由奇数加1而成的数;奇数是由偶数加1而成的数。

答:

不正确,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

(3)数n的平方根就是自乘得出n的数。

答:

不正确,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

(4)集体主义者就是没有自由散漫作风的人。

答:

不正确,犯了负概念的错误。

(5)植物就是不能独立移动的生物。

答:

不正确,犯了定义太宽的错误,定义项的外延多于被定义。

(6)革命就是历史的火车头。

答:

不正确,包括含混的概念或语词。

这是个比喻,定义时不能用比喻,因此这不是定义。

(7)宪法就是国家的法律。

答:

不正确,外延太大、定义太宽。

1.16根据下列各段文章的内容分别找出“片面性”和“革命”的定义,并说明这个定义是合乎定义规则的:

(1)所谓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看问题。

例如:

只了解中国一方,不了解日本一方,……如此等等。

一句话,不了解矛盾各方的特点,这就叫做不-片面地看问题。

或者叫做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

答:

所谓片面性,就是指从局部性看问题。

这个定义项中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包含被定义项;定义项中没有包含负概念;定义项中没有包含含混的概念或语词;定义项的外延与被定义项的外延是全同的。

(2)革命是本国被压迫人民推翻压迫阶级的问题,而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来说,首先是推翻外国压迫者即帝国主义者的问题。

意味着被压迫阶级使用革命的暴力,意味着革命战争。

答:

所谓革命就是被压迫人民推翻压迫者的暴力问题。

这个定义项中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包含被定义项;定义项中没有包含负概念;定义项中没有包含含混的概念或语词;定义项的外延与被定义项的外延是全同的。

1.17设下列各句话都各表示一个划分。

作为划分,它们是否正确?

为什么?

(1)语句基本上分为主语和谓语。

答:

不正确,还包括宾语,主语和谓语之和没有穷尽母项。

(2)邮件有航空的、平寄的、国内的、国际的几类。

答:

不正确,每次划分必须按同一标准划分,这个划分没有按同一标准划分。

(3)现在世界上的国家分为社会主义国家和帝国主义国家。

答:

不正确。

,社会主义国家和帝国主义国家之和没有穷尽母项。

(4)生物分为:

植物、脊椎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线性动物、扁行动

肛肠动物和原生动物。

(提示:

动物分为脊椎动物等八类,并无遗漏。

答:

不正确,每次划分必须按同一标准划分,这个划分没有按同一标准划分。

1.18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这是不是二分法?

如果不是二分法,则把它改为二分法。

答:

这不是二分法,改成生物分为动物和非动物。

1.19指出下列各段话明确了哪些概念,主要是用哪些方法明确的?

(1)战争是从有私有财产和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

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史上的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

后一类战争,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双方都是为帝国主义利益而战。

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是非正义的,而我们的抗战是神圣的、正义的,是进步的、求和平的。

答:

明确了战争的概念,应用了概念的扩大法和概念的限制法来明确的。

(2)什么叫集中?

首先是要集中正确的意见。

在集中正确意见的基础上,做到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指挥,同一行动,叫做集中统一。

答:

明确了集中的概念,应用了概念的限制法来明确的。

第三章判断

2.04指出下到各判断是哪一种性质判断,并指出它们的主谓项。

(1)无论什么困难都不是不可克服的。

全称否定判断。

主项:

“无论什么困难”。

(即“所有困难”)

谓项:

“不可克服的”。

(2)这棵树不是枣树。

单称否定判断。

主项:

“这棵树”。

谓项:

“枣树”。

(3)没有无因之果。

全称否定判断。

主项:

所有的果。

谓项:

“无因之果”。

联项:

不是。

(4)个个是英雄。

全称肯定判断。

主项:

“个个”。

谓项:

“英雄”。

(5)有的矛盾不是非对抗性的。

特称否定判断。

主项:

“有的矛盾”。

谓项:

“非对抗性的”。

(6)鱼目焉能混珠。

全称否定判断。

主项:

“鱼目”。

谓项:

“混珠”。

联项:

“焉能”(不能)。

(7)木星的所有卫星都是绕木星由西向东运行的。

全称肯定判断。

主项:

“木星的所有卫星”。

谓项:

“绕木星由西向东运行的”。

(8)没有一个资本家不是唯利是图的。

全称否定判断。

主项(省):

“所有资本家”(即由“没有一个资本家不是”推导而来)。

谓项:

“一个资本家不是唯利是图的”。

联项:

“没有”。

注:

此题有多解,又如:

全称肯定判断。

主项(省):

“所有资本家”(即由“没有一个资本家不是”推导而来)。

谓项:

“唯利是图的”。

联项:

都是(即由“没有┅┅不是”推导而来)

(9)这种基于实践的由浅入深的辩证唯物论的关于认识发展过程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以前,是没有一个人这样解决过的。

单称肯定判断。

主项:

“这种基于实践的由浅入深的辩证唯物论的关于认识发展过程

的理论。

谓项:

“没有一个人这样解决过的”。

联项:

“是”。

(10)至少有一种金属比水轻。

特称肯定判断。

主项:

“至少有一种金属”。

谓项:

“比水轻”。

联项:

无。

(实际应为“关系判断”)

2.05

(1)断定“有的鸟是食肉的”是假的与断定“有的鸟不是食肉”是真的,是否相同,为什么

不相同。

“有的鸟是食肉的"是SIP判断,“有的鸟不是食肉的”是

SOP判断。

由“有的鸟是食肉的"(SIP判断)假,推知“所有的鸟不

是食肉”(SEP判断)必真(矛盾关系)。

由“所有的鸟不是食

肉”(SEP判断)真,推知“有的鸟不是食肉的”(SOP判断)

必真(差等关系)。

所以“有的鸟不是食肉的”(SOP判断)必

真。

由“有的鸟不是食肉的"(SOP判断)真,推知“所有的鸟

不是食肉的”(SAP判断)必假(矛盾关系)。

由“所有的鸟不

是食肉的”(SAP判断)假推知“有的鸟是食肉的”(SIP判断)

真假不定(差等关系)。

所以“有的鸟是食肉的”(SIP判断)真

假不定。

因为断定“有的鸟是食肉的”是假的,其实是断定这个判

断可真可假;而断定“有的鸟不是食肉的”是真的,其实是断

定这个判断必定是真的。

一个是“不一定假”(可真可假),一

个是“一定真”(必真),所以这里的“真”“假”是不同的。

同在于:

“真”是一定的;“假”是不一定的。

(2)断定“一切知识都是来源于实践的”是真的与断定“所有知识都不是来源于实践的”是假的,是否相同,为什么。

不相同。

“一切知识都是来源于实践的”是SAP判断,“所有知识

都不是来源于实践的”是SEP判断。

由“一切知识都是来源于实践的”(SAP判断)是真的,推

知“有的知识不是来源于实践的”(SOP判断)必假(矛盾关系)。

由“有的知识不是来源于实践的”(SOP判断)假,推知“所有

知识都不是来源于实践的”(SEP判断)必假(差等关系)。

以“所有知识都不是来源于实践的”(SEP判断)必假。

由“所有知识都不是来源于实践的”(SEP判断)假,推知

“有的知识是来源于实践的”(SIP判断)必真(矛盾关系)。

由“有的知识是来源于实践的”(SIP判断)真,推知“一切知

识都是来源于实践的”(SAP判断)真假不定。

所以“一切知识

都是来源于实践的”(SAP判断)真假不定。

因为断定“一切知识都是来源于实践的”是真的,其实是

断定其可真可假;而断定“所有知识都不是来源于实践的”是

假的,其实是断定其必假。

一个是“不一定真”(可真可假),

一个是“一定假”(必假),所以这里的“真”“假”是不同的。

不同在于:

“真”是不一定的;“假”是一定的。

2.06

(1)已知SAP与SIP有差等关系,SIP与SEP有矛盾关系,问SAP与SEP有什么关系

第一步,由A看E:

由A真知I真(差等)

由I真知E假(矛盾)

所以A真则E假

由A假,知I不定(差等)

由I不定知E不定(矛盾)

所以A假则E不定

第一步由A看E的结论是:

A真则E假,A假则E不定。

第二步,由E看A:

由E真知I假(矛盾)

由I假知A假(差等)

所以E真则A假

由E假知I真(矛盾)

由I真知A不定(差等)

所以E假则A不定

第二步由E看A的结论是:

E真则A假,E假则A不定。

综和第一步、第二步结论得出A与E的真假关系是:

一真另一必假:

一假另一不定。

所以A与E是反对关系。

(2)已知SAP与SOP有矛盾关系,SEP与SAP有反对关系,问SEP与SOP有什么关系

第一步,由E看O:

由E真知A假(反对)

由A假知O真(矛盾)

所以E真则O真

由E假知A不定(反对)由A不定知O不定(矛盾)

所以E假则O不定

第一步由E看O的结论是:

E真则O真,E假则O不定。

第二步:

由O看E:

由O真知A假(矛盾)

由A假知E不定(反对)

所以O真则E不定

由O假知A真(矛盾)

由A真知E假(反对)

所以O假则E假

第二步由O看E的结论是:

O真则E不定,O假则E假。

综合第一步、第二步结论得出E与O的关系是:

上位真则下位真;上位假则下位不定。

下位真则上位不定,下位假则上位也假。

所以E与O是差等关系。

2.07什么叫做周延?

为什么肯定判断的谓项不周延而否定判断的谓项周延?

2.08下列各关系是对称的或传递的吗

(1)不相等;

对称;传递。

(2)选举;

非对称;非传递。

(3)分子和类之间的属于关系。

反对称;传递。

2.09下列各组判断之间有什么真假关系

(1)1.有人拥护所有的侯选人。

2.所有的候选人都有人拥护。

答:

这是一组“对称关系”的“关系判断”。

当aRb真时,bRa也真。

(注:

“有人”为“a”,“拥护”为“R”,“所有的侯选人”为“b”)所以,当“有人拥护所有的侯选人”为真时,“所有的候选人都有人拥护”也真。

(2)1.所有参观者都欣赏全部陈列品。

2.有的参观者欣赏每件陈列品。

答:

这是一组“差等关系”的性质判断。

“所有参观者都欣赏全部陈列品”为全称肯定判断,为SAP判断,是“差等关系”中的上位判断。

“有的参观者欣赏每件陈列品”为特称肯定判断,为SIP判断,是“差等关系”中的下位判断。

因为“差等关系”的真假关系是:

上位真,下位必真。

所以当上位判断“所有参观者都欣赏全部陈列品”为真时,下位判断“有的参观者欣赏每件陈列品”必真。

因为“差等关系”的真假关系是:

上位假,下位真假不定。

所以当上位判断“所有参观者都欣赏全部陈列品”为假时,下位判断“有的参观者欣赏每件陈列品”真假不定。

因为“差等关系”的真假关系是:

下位真,上位真假不定。

所以当下位判断“有的参观者欣赏每件陈列品”为真时,上位判断“所有参观者都欣赏全部陈列品”真假不定。

因为“差等关系”的真假关系是:

下位假,上位必假。

所以当下位判断“有的参观者欣赏每件陈列品”为假时,上位判断“所有参观者都欣赏全部陈列品”必假。

2.10从关系的逻辑性质方面,指出下列两句话中的逻辑错误:

(1)A离B很近,B离C很近,因之,A离C也很近。

答:

这是“非传递关系”的“关系判断”。

当ARB真且BRC真时,ARC就真假不定。

所以

由“A离B很近”真且“B离C很近”真不能推出“A离C也很近”一定真。

这里把“非传递关系”当成了“传递关系”。

(2)某甲是乙会的会员,乙会是丙会的团体会员,由此可见某甲是丙会的

答:

会员。

这是“反传递关系”的“关系判断”。

当aRb真且bRa真时,则aRc就必假。

所以当“某甲是乙会的会员”真且“乙会是丙会的团体会员”真时,“某甲是丙会的会员”必假。

这里把“反传递关系”当成了“传递关系”。

2.11断定了一个复合判断,是否必然地断定了它的肢判断,为什么?

答:

不。

因为肢判断的真假,不能完全决定一个复合判断的真假。

2.12下列各判断是哪种复合判断,并指出它们的判断联项和肢判断。

(1)只要有决心,困难是可以克服的。

假言(必要)。

只要┅┅(就)┅┅。

(2)理论一旦掌握群众,就变成物质力量。

假言(充分)。

一旦┅┅就┅┅。

(3)谁不接受这个教训,谁就要碰得头破血流。

假言(充分)。

不┅┅就┅┅。

(4)哪里有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的压迫,哪里就有人民的反抗。

假言(充分)。

有┅┅就有┅┅。

(5)当气体的质量一定时,气体的体积和压力的乘积,跟它的绝对温度成正比。

假言(充要)。

当┅┅时,(就)┅┅。

(6)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联言。

省略判断联项。

(7)会憎,才会爱。

假言(必要)。

(只有)┅┅,才┅┅。

(8)要作一个人民的作家,必须熟悉人民的语言。

假言(充分)。

要┅┅,(就)必须┅┅。

(9)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假言(充分)。

若要┅┅,除非┅┅。

(10)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第四章复合判断假言(充分)。

没有┅┅,就没有┅┅。

(11)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联言。

省略判断联项。

各肢判断为假言(充分)。

(1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假言(充分)。

不┅┅,(就)不(焉)┅┅。

(13)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联言。

省略判断联项。

第一个肢判断为假言(必要),第二个

肢判断为假言(充分)。

(14)液体沸腾的原因是温度增高,或者是压力下降。

选言(相容)。

或者。

(15)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选言(不相容)。

不是┅┅,就是┅┅。

(16)要么走社会主义道路,要么走资本主义道路。

选言(不相容)。

要么┅┅,要么┅┅。

(17)现在不是西风压倒东风,而是东风压倒西风。

联言。

不是┅┅,而是┅┅。

(18)中国共产党不仅有武装斗争的丰富经验,也有和平斗争的丰富经验。

联言。

不仅┅┅,也┅┅。

(19)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联言。

省略判断联项。

(20)并非所有参加民主运动的人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负判断。

并非SAP。

2.13分析下列各判断的形式(不必分析到判断的内部结构,即主项、谓项等):

(1)如果马克思主义害怕批评,如果可以批评倒,那末马克思主义就没有用了。

假言(充分)。

两个条件句(如果┅┅,如果┅┅,)为联言。

(2)你是资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无产阶级而歌颂资产阶级;你是无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资产阶级而歌颂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

二者必居其一。

选言(不相容)。

两个选言肢都为假言(充分)。

2.14给出与下列各判断的负判断等值的判断:

(1)如果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就不能施工。

负充分(假言):

“并非(如果p,那么q)”等值于“P,但是非q”。

即使气温降到

摄氏零度以下,还要施工。

(2)只有下雨,我才不来。

负充要(假言):

“并非(当且仅当P,则q)”等值于“P并且非q”。

又等值于“非p

并且q”。

即使下雨,我也来。

即使不下雨,我也不来。

(3)某厂产品质量、数量都超过了原定计划。

负单称肯定判断的等值判断:

变质。

(把单称肯定判断变为单称否定判断)

某厂产品质量、数量都没有超过了原定计划。

(4)那封信或是航空信,或是平信。

负选言(不相容):

“并非(p或q)”等值于“非p且非q”。

那封信既不是航空信,也不是平信。

2.15“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觉悟高,那么他不会计较名誉地位”具有“如p则q”的形式,请改变为具有下列各形式:

(1)如非p则非q。

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觉悟不高,那么他会计较名誉地位。

(2)只有p才q。

只有一个人的思想觉悟高,他才不会计较名誉地位。

2.16把下列各判断改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1)一个人犯错误或是由于立场有问题,或是由于思想方法有问题。

如果一个人立场有问题,或是思想方法有问题,那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