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 狂刷09 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9947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8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 狂刷09 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 狂刷09 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 狂刷09 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 狂刷09 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 狂刷09 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 狂刷09 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 狂刷09 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 狂刷09 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 狂刷09 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 狂刷09 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 狂刷09 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 狂刷09 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 狂刷09 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 狂刷09 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 狂刷09 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 狂刷09 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 狂刷09 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 狂刷09 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docx

《学年高中地理 狂刷09 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 狂刷09 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 狂刷09 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docx

学年高中地理狂刷09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狂刷09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

 

知识点1相互联系的水体

读三种陆地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回答1—3题。

1.甲代表的水体是

A.雨水B.潜水

C.冰川融水D.承压水

2.箭头a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A.1—2月B.3—4月

C.6—7月D.11—12月

3.近年来,鄱阳湖区实行退耕还湖,由此导致的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A.a、b都变小B.a、b都不变

C.a在丰水期变小D.b在枯水期变大

【答案】1.B2.C3.D

【解析】1.长江与鄱阳湖之间水体补给有两种主要方式:

一是地表水的互相补给,另一种是通过地下水互相补给;地下水包括潜水和承压水,而由于承压水被不透水的隔水层覆盖,所以不能与地表水直接互为补给,故甲是潜水。

故本题选B。

2.a、b表示地表水体之间的补给。

一般长江汛期出现a情况、枯水期出现b情况,即鄱阳湖对长江水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a由长江水补给鄱阳湖,应该是长江水位较高时的情况,每年夏季是长江的汛期,故6—7月一般长江水流向鄱阳湖。

故本题选C。

3.近年来鄱阳湖实行退耕还湖使湖区面积扩大,则鄱阳湖的容水量增加,必然出现的变化是鄱阳湖对长江水的调节作用增强,即a、b数值都变大。

故本题选D。

“一滴水从波涛汹涌的大海,化为天上的白云,再到漫天的大雪,使地面银装素裹,融化后渗入地下,被植物的根系吸收。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这段描述涉及的水循环的环节依次是

①蒸发②降水③水汽输送④下渗

A.①③②④B.①②④③

C.②③④①D.①③④②

5.水循环联系的地球圈层有

①水圈②软流层③生物圈④大气圈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4.A5.D

知识点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读图,回答6—7题。

6.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的模式图,则最能代表台风登陆我国的环节是

A.①B.②C.③D.④

7.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的模式图,目前人类可以在某些地区某些时候施加一定影响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6.B7.D

下列两幅图表现了雨水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左图利用雨棚收集雨水,右图将雨水直接引入地下。

读图完成8—9题。

8.左图表现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良性作用是

①加强城市涝灾②缓解城市缺水

③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④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

⑤完善城市区域的水循环⑥恶化城市的水生态环境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D.①②⑤⑥

9.右图显示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A.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下渗B.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径流

C.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蒸发D.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蒸腾

【答案】8.B9.A

【解析】8.左图采用雨棚收集雨水,实现了雨水的资源化,既能减少地表径流,又能缓解缺水状况;这种模式和洪涝灾害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故本题选B。

9.把雨水引入地下有利于增加雨水的下渗。

故本题选A。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一条河流受三种不同水体补给而形成的全年流量曲线图。

读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关于河流补给水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雨水B.②是高山冰雪融水

C.③是地下水D.积雪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

11.由统计资料可知

A.曲线a是修坝前测得的径流量年变化B.河流有两次汛期且都与气温有关

C.该河流位于华北地区D.河流含沙量小,有结冰期

【答案】10.C 11.D 

玛纳斯绿洲是新疆最大的绿洲农耕区和国内第四大灌溉农业区,在玛纳斯河冲积扇边缘有一条狭长的泉水溢出带,有“千泉”之称。

人们以此湿地中的湖泊或洼地为库址,修建多个水库,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它上接大河、下通灌区。

下图为玛纳斯冲积扇及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

据此完成12—14题。

12.冲积扇边缘“千泉”的直接补给水源是

A.高山冰雪融水B.玛纳斯河水

C.大气降水D.地下水

13.该地的泉水具有“天旱年水不少,多雨年水不多”的特点,直接反映了

A.湿地水库群的调节作用B.泉水流量年际变化小

C.天山冰雪融水补给稳定D.流域内气温年较差小

14.湿地水库群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体现在

A.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减少旱涝灾害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温差变小,湿度增大,降水增多

D.减轻土地荒漠化

【答案】12.D 13.B 14.C

【解析】12.泉水是地下水在地势相对较低的地区出露地表形成的,故泉水的直接补给水源是地下水,D项正确;高山冰雪融水是该地区河流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水源,A项错误;河水本身是地表水,不会直接补给泉水,B项错误;大气降水是该地区陆地水体的最终来源,C项错误。

14.湿地水库群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水域面积增大,热容量增大,气温变化减小,蒸发加大,空气湿度增加,降水增多,C项正确;涵养水源是对河流的调节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对生物的影响,减轻土地荒漠化是对土地资源的影响,这些均不属于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故A、B、D项错误。

潜水是指地下水中,埋藏在第一隔水层(不透水层)之上含水层中的水。

潜水等水位线是指地下自由水面海拔相同点的连线。

一般地势越高,潜水位越高。

读我国华北平原某地潜水等水位线分布示意图(单位:

米),完成15—16题。

15.对图示河流分析可信的是

A.P处潜水补给河水B.Q处河水补给潜水

C.为地上悬河,有凌汛D.大致流向为自东向西

16.下列对M区的分析正确的是

A.若a值大于b值,M区可能为高岗地B.若a值小于b值,M区可能为井灌区

C.若M区硬化面积扩大,a、b数值减小D.若M区绿化面积扩大,a、b数值减小

【答案】15.D16.C

【解析】15.过P点作一个箭头,由潜水位高的地方指向低的地方,由于水往低处流,故在P点以南潜水补给河水,而P点以北则为河水补给潜水,故A错;同样,在Q点两侧,由高值指向低值,并垂直等潜水位线作两个箭头,发现箭头直线河流,说明此处为潜水补给河流,故B错;P点潜水位为12,Q点潜水位介于6—8之间,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结合指向标可判读出河流大致流向为自东向西,故D对;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河流自南向北流,有结冰期,而上图为华北平原的小范围局部图,且河流大致自东向西流,无凌汛,故C错。

本题选D。

潜在蒸发量是指充分供水的下垫面(即充分湿润的表面或开阔水体)蒸发或蒸腾到空气中的水量,又称可能蒸发量或蒸发能力。

下图是陕西省部分城镇多年平均潜在蒸发量空间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下列关于图示潜在蒸发量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增B.存在一定的季节变化

C.与河流分布呈正相关D.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

18.榆林地区的潜在蒸发量明显高于安康地区,可能是因为榆林地区

A.年平均气温更高B.相对湿度更大

C.平均风速更小D.年日照时数更多

【答案】17.B18.B

(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

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9—21题。

19.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000毫米B.约为2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

20.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

21.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

【答案】19.C20.A21.B

【解析】19.注意题干的关键词,“该流域”而不是“湖面”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盐湖面积变化取决于该流域的蒸发和降水,蒸发量大,则水域面积减小,降水量大,则水域面积增加。

题目中提到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蒸发量和降水量应一致,所以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和降水量数值差不多,约为210毫米,否则会引起盐湖面积的扩大或缩小。

21.耐旱植物只能在坡面、洪积扇和河谷三地种植,不论在哪种植均会拦截到达盐湖的水量,破坏原有平衡,使湖水减少,但由于此湖水盐度已成饱和状态(材料中有关键信息:

盐度饱和),所在湖水盐度并不会增高,只能使湖面缩小。

而湖水富营养化与氮磷物质相关。

故正确选项为B。

(2017·新课标全国卷Ⅲ)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

据此完成22—24题。

22.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D.递增

23.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

24.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答案】22.D23.C24.A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

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

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

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

据此完成25—27题。

25.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月B.3—6月C.6—9月D.9—12月

26.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B.河道淤积C.流速加快D.河床展宽

27.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答案】25.D26.B27.A

【解析】25.据图可知,从甲到乙河床抬高,泥沙淤积强度大于河道被冲刷强度;结合文字材料可知,河床泥沙淤积主要发生在枯水期,位于浙江东部的该河流枯水期出现在9—12月,此时段海潮携带的泥沙在河道淤塞,使河床逐渐被抬高。

27.结合上题结论可知,水库建成后,由于泥沙淤积,河床不断抬高。

为应对由此而产生的各类问题,需要对河道泥沙的沉积作用进行控制,而河道沉积的泥沙主要由潮流从海洋中带来,故在河口建设水闸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泥沙进入河道。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28—30题。

28.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

29.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0.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答案】28.B29.C30.D

【解析】28.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类似于水库的调节作用;雨季植被可以将吸纳的降水转化为地下水,旱季地下水补给河流水,使得河流径流量变化较小。

植被遭破坏后,涵养水源功能变差,降水更多地转化为坡面径流,转化为地下水的比例降低。

降水变率大小和植被状况关系不大。

河道淤积不会造成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

30.由于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在植被恢复后,坡面下渗量增加,降水更多地转化为地下水,通过地下水的形式补给河流。

从图中透水岩层和不透水岩层的倾斜情况来看,更多的坡面降水通过地下水补给到乙河流,所以乙河流流量增加;由于植被恢复,降水转化为地下水的比例增加,而地下水并不是都补给地表河流,所以甲、乙两河流的流量总体减少。

(2016·天津卷)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

据材料回答31—32题。

31.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上游水电站增多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

C.下游降水量减少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

32.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

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

【答案】31.D32.B

【解析】31.根据材料,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随着时间推移,黄河中上游来水量在减少,流域内用水量不断增多,是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呈下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上游水电站增多,只是改变黄河流量的季节变化,对黄河入海水量影响不大;中游水土流失加剧,使得黄河含沙量增加,对水量影响小;从1951年到2010年,黄河下游降水量没有明显减少,不是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原因。

32.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泥沙也减少,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减少,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会出现海水倒灌现象,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加重,对河口地区的气候影响不大,气候不会变干。

(2016·江苏卷)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

读图回答33—34题。

33.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34.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A.蒸发B.下渗C.蒸腾D.地下径流

【答案】33.D34.B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35—37题。

35.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

36.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7.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保护生物多样性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调节局地小气候

【答案】35.D36.B37.C

(2015•海南卷)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

据此完成38—39题。

38.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径流

39.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

A.基本不变B.总趋势为增加

C.总趋势为降低D.在冰期相对较低

【答案】38.D39.B

【解析】38.通过河流、地下径流等途径,陆地矿物质被搬运到海洋,因此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

39.从上题分析可知,随着陆地矿物质不断被河流、地下水等途径搬运到海洋,导致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逐渐增加。

(2014·新课标全国卷II)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

回答40—41题。

40.下列河流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A.塔里木河流域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D.黑龙江流域

41.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

A.水田改旱田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D.修建梯田

【答案】40.A41.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