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古诗文校本课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1458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古诗文校本课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小学六年级古诗文校本课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小学六年级古诗文校本课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小学六年级古诗文校本课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小学六年级古诗文校本课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小学六年级古诗文校本课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小学六年级古诗文校本课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小学六年级古诗文校本课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小学六年级古诗文校本课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小学六年级古诗文校本课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小学六年级古诗文校本课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小学六年级古诗文校本课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小学六年级古诗文校本课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小学六年级古诗文校本课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小学六年级古诗文校本课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小学六年级古诗文校本课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小学六年级古诗文校本课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小学六年级古诗文校本课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小学六年级古诗文校本课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小学六年级古诗文校本课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古诗文校本课程.docx

《小学六年级古诗文校本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古诗文校本课程.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六年级古诗文校本课程.docx

小学六年级古诗文校本课程

1、枫桥夜泊张继

教学目标:

1、背诵。

2、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出示古诗

yuèluòwūtíshuāngmǎntiān 

月落乌啼霜满天,

jiāngfēngyúhuǒduìchóumián 

江枫渔火对愁眠。

gūsūchéngwàihánshānsì 

姑苏城外寒山寺,

yèbànzhōngshēngdàokèchuán 

夜半钟声到客船。

二、读中感悟

作者背景

  张继(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

他的诗多登临记行,不假雕琢。

《枫桥夜泊》是广为流传的名作。

注词释义

  枫桥:

在今江苏苏州西部的一座桥。

  愁眠:

怀着旅愁,似睡非睡。

  姑苏:

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

在今苏州西枫桥附近的一座古寺,因唐初著名诗僧寒山曾住这里而得名。

  夜半钟声:

唐代寺院的半夜打钟声音。

古诗今译

  月已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江边枫树渔火点点对愁而眠。

姑苏城外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钟声悠扬传到了客船。

名句赏析——“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

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

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

但此诗更具神韵的却是后两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际遐想。

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

三、背诵

 

2、渔歌子

张志和

教学目标:

1、背诵。

2、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出示古诗

xīsàishānqiánbáilùfēi 

西塞山前白鹭飞,

táohuāliúshuǐguìyúféi 

桃花流水鳜鱼肥。

qīngruòlì lǜsuōyī 

青箬笠,绿蓑衣,

xiéfēngxìyǔbùxūguī 

斜风细雨不须归。

二、读中感悟

作者背景

  张志和(约730-约810),唐代诗人。

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

少年有才学,擅长音乐和书画,很受唐肃宗重视,后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作品多写闲散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

注词释义

  渔歌子:

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

在今浙江吴兴县西南。

  鳜鱼:

即民间所说桂鱼,细鳞,淡黄带褐色斑纹,味道鲜美。

  箬:

斗笠。

用竹片和竹叶编制的帽子,用来挡雨。

  蓑衣:

用茅草和棕麻编制的防雨衣服。

古诗今译

  西塞山前群群白鹭高飞,桃花盛开水中鳜鱼肥美。

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在斜细雨中流连不归。

名句赏析——“桃花流水鳜鱼肥。

  这是一首传唱悠远的词,所描写的是西塞山边的景色:

空中有白鹭高飞,而山下的小溪边,盛开着丛丛鲜艳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条条鲜活肥美的鳜鱼,还有那温和的斜风细雨,这是一幅多么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生机勃勃,而且充满了喜气。

而春色中的人,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洒浴在斜风细雨之中,享受着美好的自然景象,他自己也成为这景色的一部分。

这风、这雨也是美好的,古人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难怪他要流连忘返了。

“不须归”除了指不回家外,还指弃官隐居,一去不返。

那个穿蓑戴笠的人就是品行高洁、不愿做官的隐居者,也是诗人自己。

他热爱淳朴美丽的大自然,认定这美丽的自然中包含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他要让自己悄然溶入这自然之中,所以才能对自然有如此深深的感触和依恋。

三、背诵

 

3、寒 食

韩 翃

教学目标:

1、背诵。

2、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出示古诗

  

chūnchéngwúchùbùfēihuā 

春城无处不飞花,

hánshídōngfēngyùliǔxié 

寒食东风御柳斜。

rìmòhàngōngchuánlàzhú 

日暮汉宫传蜡烛,

qīngyānsànrùwǔhóujiā 

轻烟散入五侯家。

二、读中感悟 

作者背景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唐代诗人。

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与钱起等诗人齐名,时称“大历十才子”。

后来皇帝选拔他担任起草诏令的中书舍人,当时有两个韩翃,大臣问选谁,皇帝说要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那个韩翃,可见这首诗在当时是多么有名。

注词释义

  春城:

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

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

皇城中的柳树。

  斜:

为了押韵,此处可以按古音读作xi。

  汉宫:

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

赐给。

  五侯:

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极、王逢时五人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古诗今译

  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官中的柳树。

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轻烟先升起在皇帝贵戚家。

名句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

  这是一首寓意非常委婉的讽刺诗。

在唐代以前,汉朝最为强大,所以唐人做诗都喜欢借汉来比唐,这里也是借汉代的故事来讽刺本朝。

寒食三天焚火,本应第四天才可用火。

但皇宫里在第三天的黄昏就将传火种的蜡烛赐给了皇帝贵戚。

这件小事说明皇帝对贵戚近臣的特别恩宠,但诗人写得很委婉,而且用春城飞花的奇丽景致开头,用东风拂柳的描写自然引出皇官,好像是在称颂皇上的恩典,所以连皇帝都很喜欢。

像这样不用一字指斥,就达到讽刺效果的写法,就叫含蓄。

我们仔细一琢磨,就能品味到里面暗含的讽刺意味。

三、背诵

 

4、滁州西涧

韦应物

教学目标:

1、背诵。

2、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出示古诗

dúliányōucǎojiànbiānshēng 

独怜幽草涧边生,

shàngyǎuhuánglíshēnshùmíng 

上有黄鹂深树鸣。

chūncháodàiyǔwǎnláijí 

春潮带雨晚来急,

yědùwúrénzhōuzìhéng 

野渡无人舟自横。

二、读中感悟  

作者背景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贵族出身,曾为唐玄宗侍卫,后来发奋读书,成为有名的诗人。

其诗多写田园风物,以古风和五律最受人推崇,风格古淡隽永,后人将他与柳宗元并称为“韦柳”。

注词释义

  滁州:

今安徽滁县,诗人曾任州刺史。

  西涧:

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

  独怜:

最爱,只爱。

  春潮:

春雨。

  野渡:

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横:

指随意飘浮。

古诗今译

  涧边丛生的幽草特别让人喜爱,密林中还有黄鹂鸟在婉转啼鸣。

带雨的春潮在傍晚来势更湍急,荒郊野渡寂无人影只有船空横。

名句赏析——“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人在滁州做官时,最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经常一个人到涧边散步。

岸边的绿草、树丛中的黄鹂,所闻所见都赏心悦目,让人流连忘返。

一场突如其来的急雨,使春天原来就高涨的涧水更加湍急,渡口的艄公已去避雨,小船被水流冲得横在岸边。

一船来说,船渡往对岸的方向是纵,水流的方向是横。

船是被拴住的,水流一冲就横在水中了。

诗人所用的字句都很平常,但因捕捉到一个特殊的情景,描绘出小船横在水流中的画面。

所以格外生动。

从前两句的描写来看,诗人的心情很悠闲,但后两句的风景又有点寂寥的感觉。

三、背诵

 

5、塞下曲

卢 纶

教学目标:

1、背诵。

2、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出示古诗

jínàncǎojīngfēng 

林暗草惊风,

jiāngjūnyèyǐngōng 

将军夜引弓。

píngmíngxúnbáiyǔ 

平明寻白羽,

mòzàishíléngzhōng 

没在石棱中。

二、读中感悟

作者背景

  卢纶(748-800),唐代诗人。

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送别诗、写景诗很有特色。

注词释义

  引弓:

拉弓,开弓。

  平明:

清早。

  白羽:

本指箭秆上的羽毛,这里借指箭。

  没:

陷入。

指箭射入很深。

古诗今译

  黑暗的林中风吹草动,将军深夜拉动了强弓。

黎明时寻找射出的箭,发现它深陷在巨石中。

名句赏析——“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这是卢纶反映军士生活最有名一首诗。

塑造了一位将军的勇猛形象,篇幅极为简短,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前两句写黑暗的夜晚,林深草密,惊风阵阵。

诗中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为将军拉弓射箭的壮举作了铺垫。

传说汉代名将李广出猎时,远远看到草丛中的一块大石,以为是一只猛虎,急忙拉弓射去,箭头居然稳稳地扎入石头之中。

这里借用李广的故事,来形容将军的勇猛和神力,的确是非常恰当的。

全诗语言精练准确,描写生动传神。

三、背诵

 

6、游子吟

孟 郊

教学目标:

1、背诵。

2、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出示古诗

címǔshǒuzhōngxiàn 

慈母手中线,

yóuzǐshēnshàngyī 

游子身上衣。

línxíngmìmìféng 

临行密密缝,

yìkǒngchíchíquī 

意恐迟迟归。

shuíyáncùncǎoxīn 

谁言寸草心,

bàodésānchūnhuī 

报得三春晖?

二、读中感悟

作者背景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

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少年时居蒿山,与韩愈是好朋友。

一生穷困,近50岁时才中进士。

孟郊写诗以寒苦之音著称,追求奇特的构思和瘦硬的语言风格,多表现下层民众和自己的贫寒生活及遭遇,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注词释义

  游子:

离家远游的人。

  意恐:

担心。

  寸草:

小草。

寸草心:

此处指游子的心。

  三春晖:

春天的阳光。

这里比喻母爱。

三春,初春、仲春、暮春,泛指整个春天。

晖,阳光。

古诗今译

  慈爱的母亲手中的针线,离家远行人身上的衣服。

要远行时密密地缝呵缝,心中担忧儿子迟迟才回。

谁说幼小的青草的心意,能报答得了春天的光辉?

名句赏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50岁才中进士,当上溧阳县尉,这样一个小官,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

这首诗就写于此时。

诗以一个极为平常而又十分典型的生活细节揭示了母爱的伟大:

老母牵针引线为临行的儿子缝补衣裳,由于担心儿子长时间不回来,就把针脚缝得非常细密,希望它能结实一点,更结实一点。

慈母对儿子的笃爱之情,就这样一针一线地缝进衣服中,随着儿子千里万里。

这一平常而充满了骨肉亲情的生活场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所以能引起每一个读者的共鸣,引起我们对母亲的种种回忆和依恋。

母爱是不期望报答,也是儿女所报答不完的,因为它像三春的阳光对小草的哺育,是无穷无尽的。

诗歌画面简洁,语言朴素,而内涵深厚,动人心弦,所以能脍炙人口,千古流传。

三、背诵

 

7、竹枝词

刘禹锡

教学目标:

1、背诵。

2、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出示古诗

yángliǔqīngqīngjiāngshuǐpíng 

杨柳青青江水平,

wénlángjiāngshàngchànggēshēng 

闻郎江上唱歌声。

dōngbiānrìchūxībiānyǔ 

东边日出西边雨,

dàoshìwúqíngquèyǎuqíng 

道是无晴却有晴。

二、读中感悟  

作者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注词释义

  竹枝词:

古代四川的民歌。

  唱:

亦作“踏”,“踏歌”,唱歌以脚踏地为节拍。

  晴:

与“情”同音,谐音双关。

这一句语意双关,既写江上晴雨天气,又写出了好的心情。

古诗今译

  岸上杨柳青青江水平平,听到情郎在江上的歌声。

东边出太阳西边下着雨,以为它没晴原来却有晴。

名句赏析——“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是采用民歌体裁写作的绝句,运用了民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谐音双关。

夏天的午后常有一边出太阳一边下雨的奇妙天气,俗称“太阳雨”。

正是一场太阳雨后,杨柳被沐浴得更加翠绿,江水高涨,平如镜面。

突然从江上传来一阵歌声,岸边的姑娘听出是自己喜欢的小伙子所唱。

好久没有他的音讯,以为他已忘记了自己,听到歌声,才知道他就像夏日晴雨不定的天气,以为没情,原来却是有情的。

这里的“晴”是“情”的双关语,由上面的“东边日出西边雨”引出,写出姑娘的心理活动。

诗人只用七个字就把姑娘微妙的心理变化写出了出来,让我们仿佛看到她怦然心动由怨转喜的表情,显示出了高超的艺术功力。

三、背诵

 

8、乌衣巷

刘禹锡

教学目标:

1、背诵。

2、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出示古诗

hūquèqiáobiānyěcǎohuā 

朱雀桥边野草花,

wūyīxiàngkǒuxīyángxié 

乌衣巷口夕阳斜。

jiùshíwángxiètángqiányàn 

旧时王谢堂前燕,

fēirùxúnchángbǎixìngjiā 

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读中感悟  

作者背景

  见《竹枝词》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乌衣巷:

在今江苏南京市秦淮河南岸。

六朝时为贵族聚居的地方。

  朱雀桥:

在南京城秦淮河上。

  花:

作动词用,即开花的意思。

  斜:

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xiá。

  王谢:

东晋时声望、权势最显赫的王导、谢安两大贵族世家。

  寻常:

普通。

古诗今译

  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惟有夕阳斜挂。

当年豪门檐下的燕子啊,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里。

名句赏析——“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

  这是诗人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

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

诗人当时还没到过金陵,始终对这个六朝古都怀着憧憬,正好有友人将自己写的五首咏金陵古迹诗给他看,他便乘兴和了五首。

金陵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演出了无数历史故事,唐代诗人游览金陵,最易引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

过去栖息在王、谢豪门雕梁画栋上的燕子,现在都飞到普通百姓的房子里去了。

诗人没有直接描写乌衣巷一带的萧条景象,只写野草、夕阳、燕子,唤起了读者的想象,从侧面暗示了乌衣巷的衰落,而历史兴亡之感也就在乌衣巷的今昔对比中表达出来,笔调含蓄蕴藉,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三、背诵

 

9、望洞庭

刘禹锡

教学目标:

1、背诵。

2、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出示古诗

húguāngqiūyuèliǎngxiānghé 

湖光秋月两相和,

tánmiànwúfēngjìngwèimó 

潭面无风镜未磨。

yáowàngdòngtíngshānshuǐcuì 

遥望洞庭山水翠,

báiyínpánlǐyīqīngluó 

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读中感悟

 作者背景

  见《竹枝词》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和:

协调,这里指水天一色。

  潭:

指洞庭湖。

  磨:

磨拭。

  翠:

绿色。

古诗今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名句赏析——“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是一首山水小诗,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寥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面集中到君山一点,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此时山更翠,山更清。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足见诗人的浪漫色彩。

三、背诵

 

10、浪淘沙

刘禹锡

教学目标:

1、背诵。

2、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出示古诗

iǔqūhuánghéwànlǐshā 

九曲黄河万里沙,

làngtáofēngbǒzìtiānyá 

浪淘风簸自天涯。

rújīnzhíshàngyínhéqù 

如今直上银河去,

tóngdàoqiānniúzhīnǚjiā 

同到牵牛织女家。

二、读中感悟

作者背景

  见《竹枝词》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浪淘沙:

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

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

波浪淘洗。

  簸:

掀翻。

  牵牛织女:

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古诗今译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名句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

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

三、背诵

 

11、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教学目标:

1、背诵。

2、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出示古诗

lílíyuánshàngcǎo 

离离原上草,

yìsuìyìkūróng 

一岁一枯荣。

yěhuǒshāobùjìn 

野火烧不尽,

chūnfēngchuīyòushēng 

春风吹又生。

yuǎnfāngqīngǔdào 

远芳侵古道,

qíngcuìjiēhuāngchéng 

晴翠接荒城,

yòusòngwángsūnqù 

又送王孙去,

qīqīmǎnbiéqíng 

萋萋满别情。

二、读中感悟

作者背景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出生在新郑(今河南新郑)。

他的诗风格平易清新,质朴自然,常以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和人民的痛苦生活题材,如《新乐府》、《秦中吟》等均为反映社会疾苦的优秀之作。

其他如《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歌行,传诵尤广。

注词释义

  赋得:

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按惯例要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古原:

古原野。

  离离:

青草茂盛的样子。

  枯:

枯萎。

  荣:

茂盛。

  远芳:

草香远播。

  晴翠:

阳光下翠绿的野草。

  王孙:

本指贵族后代,这里指离定远游的友人。

  萋萋:

青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古诗今译

  茂盛的野草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

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新获生命。

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

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

名句赏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白居易十六岁的作品,也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他历来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无所寄托的作品,在这诗中诗人将春草和送别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首句紧扣题目,写出眼前景色,同时又交待出送别时的特定环境:

古原上青草茂盛,正是一派春日景象。

第二句进一步写出原上野草的的生长规律,暗寓深长的感叹。

三、四两句由上句生发开来,歌颂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

野火虽烧而“不尽”,春风吹过则“又生”,野火之貌似强大,春风之温润强劲,春草之顽强坚韧,作者仅用十个字就精炼地表现了出来,从而使这两句诗成为寓意深刻、极富哲理的名句。

五、六两句进一步描写春草的勃勃生机:

生机的野草的芳香播散在古老的道路上,阳光下的绿色一望无际,远远连接着荒凉的古城。

“侵”、“接”二字用得生动形象,十分精当。

最后两句补足“送别”之意,感情深沉而并不悲伤,是意味深长的绝好结尾。

三、背诵

12、清 明

杜 牧

 教学目标:

1、背诵。

2、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出示古诗

qīngmíngshíjiéyǔfēnfēn 

清明时节雨纷纷,

lùshàngxíngrényùduànhún 

路上行人欲断魂。

jièwènjiǔjiāhé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