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2797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09 大小:69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9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9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9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9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9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9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9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9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9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9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9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9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9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9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9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9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9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9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9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9页
亲,该文档总共20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20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2019年秋季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

教案(含教学反思)

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

第五单元

1.草原

15.夏天里的成长

2.丁香结

16.盼

3.古诗词三首

习作例文:

宿建德江

爸爸的计划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小站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习作:

围绕中心意思写

4.花之歌

习作:

变形记

语文园地

第二单元

第六单元

5.七律长征

17.古诗三首

6.狼牙山五壮士

浪淘沙

7.开国大典

江南春

8.灯光

书湖阴先生壁

口语交际:

演讲

18.只有一个地球

习作:

多彩的活动

19.三黑和土地

语文园地

20.青山不老

口语交际:

意见不同怎么办

习作:

学写倡议书

语文园地

第三单元

第七单元

9.竹节人

21.文言文二则

10.宇宙生命之谜

伯牙鼓琴

11.故宫博物院

书戴嵩画牛

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

22.月光曲

语文园地

23.京剧趣谈

口语交际:

聊聊书法

习作:

我的拿手好戏

语文园地

第四单元

第八单元

12.桥

24.少年闰土

13.穷人

25.好的故事

14.在柏林

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口语交际:

请你支持我

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习作:

笔尖流出的故事

习作:

有你,真好

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

快乐读书吧

第一单元

 

1、草原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绿毯、渲染、勾勒、拘束、羞涩、摔跤”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4.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5.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9个生字,理解“绿毯、渲染、勾勒”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品味课文美景,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具准备

课件:

歌曲《天堂》、老舍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2】教师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谈话导入:

这首歌唱出了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

对,是草原。

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

(板书课题:

草原)学生齐读课题“草原”。

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了解到的关于草原的资料,谈谈自己对草原的感知。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辽阔的大草原。

2.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3】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

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4、5】

(1)翠色欲流:

欲流,快要流出来。

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

(2)渲染:

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染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比喻夸大地形容。

(3)洒脱:

(言谈、举止、风格)自然,无拘无束。

(4)迂回:

回旋,环绕。

(5)一碧千里:

千里,形容宽广。

形容十分广阔的一片绿色。

(6)襟飘带舞:

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7)鄂温克: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省。

(8)羞涩:

有点难为情的样子。

(9)天涯:

形容极远的地方。

(10)勾勒:

用线条画出轮廓。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原的?

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

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板书:

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四、细读课文,品味美景

1.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第一自然段,想想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画出有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4.教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

(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按照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

后写产生的感想。

)作者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

教师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把什么比作什么?

体会比喻的生动形象。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这句话写的是草原的美丽风光给作者留下的深深感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草原的感叹和赞美。

)(板书:

风光美)

五、图片展示,欣赏美景

【出示课件6】多媒体出示“草原风景图片”,用草原歌曲《请到草原来》或《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辽阔的草原》等配乐,学生用感官来感受草原的美景。

六、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老舍先生一道欣赏了草原上的美丽风景,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大草原去看一看,去呼吸清新的空气,去仰望蔚蓝的天空。

让我们把这一切记在脑海中吧。

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究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增强热爱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谈话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领略了大草原的美丽风光。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蒙古族人民的蒙古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人民的热情与友好。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

【出示课件8】“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洒脱”这个词结合上下文来看可换成什么词?

(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3)教师描述,学生感受:

“洒脱”就是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指导朗读,表现“洒脱”:

看谁能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大家来比一比,赛一赛。

三、深读感悟,体会热情

1.导入:

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

让我们跟老舍先生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族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

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

(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纠正。

4.请同学们试试看,在这些词语的前面加上一些用“情”字组成的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板书:

人情美)

【出示课件9】

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1)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2)学生自由发言填词,教师点拨指导。

在课件上完成填空,依次填上:

热情激情盛情尽情深情

(3)交流小结:

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板书:

热情迎接盛情款待深情话别)

5.我们按照老舍先生访问草原的顺序,来一步一步地感受草原人的深情?

(1)热情迎接:

①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得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的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

——不仅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更重要的还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和马相遇的情景,如果你在场,会有什么感受?

②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民的热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激情相见:

①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

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

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

如果你听不懂,你认为他们在说什么?

②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3)盛情款待:

①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②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③有感情地朗读。

(4)尽情联欢:

①联欢的项目有什么呢?

②说明:

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5)深情话别:

①出示课件:

【出示课件10】“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②教师导引:

夕阳西下,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就要分别了。

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历历在目。

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③这正是──【出示课件1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

这句话表达了怎么的感情?

(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

草原的风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迎客待客的人情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

民族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同学们,让我们为中华民族团结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2.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借助媒体,进入美的意境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抽象为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特殊功能,可一下子把“草原风情”——草原上的精华景点场面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的美。

使学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乐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会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坚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开放性阅读理解,而不是想着怎样将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文本的理解统一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

比如在草原人民迎接远客部分,我问学生:

为什么把前来迎接的草原人民比作彩虹,学生的回答就多种多样,只要是合理的我都予以了肯定,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踊跃发言。

接下来的问题是:

蒙古族人民见到原来的客人,为什么不下马交谈,而是立刻拨转马头?

学生们同样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我与学生共同评价,教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想象,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生想象的内容丰富了,语言表达也更切合内心实际了。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

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好。

老师在二至五段的学习中放手不够,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2.面对学生出色的表现,我不能及时地找出更为合适的评价用语,有时候,明明知道学生表现很好,但却急于找不到合适的话语进行评价。

那些用惯了的“你真棒”“好极了”等,在我看来一遍足以,如果反复使用则会变的枯燥无味,失去了表扬的意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从指导者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认真学习课堂评价语言,争取恰如其分,及时到位地评价学生。

2、丁香结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缀满、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

2.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3.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学重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缀满、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

课件:

图片梅花、菊花、牡丹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2】(出示图片梅花、菊花、牡丹等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呢?

【课件出示3:

丁香图片】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板书:

丁香结)

3.介绍作者。

【课件出示4】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

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

《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5】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

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1)认读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6】

出示字词:

缀窥幽雅浑浊笨拙单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断断续续模糊

指名读。

男女生读。

全班齐读。

(2)学写字词。

师指导书写“幽、薄、缀、雅”。

学生练写,个别展示,集体评议。

(3)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7】

幽雅:

幽静而雅致。

笨拙:

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的、动作难看的。

单薄:

指身体瘦弱;不强壮。

愁怨:

忧愁怨恨。

断断续续:

不连续的。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分段并概括段意。

师:

这篇课文一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部分?

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师总结如下:

【课件出示8】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描写了丁香花。

(主体写丁香花样貌。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

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浮想联翩描写了丁香花。

最后以一个反问句作为总结,意义深远,告诉了读者要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

(主体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

我们读了课文,你能说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指名回答,师适时呈现:

【课件出示9】

《丁香结》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

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

四、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总结感悟

师:

谁说草木无情?

它们也各有自己的品性与精神。

宗璞笔下的丁香就是如此。

作者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丁香花的形象,丰富了丁香花的内涵,不禁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一簇簇的可爱的丁香花。

这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你喜欢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吗?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1)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2.布置作业

(1)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2.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

3.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谈话导入新课:

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

又赋予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呢?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丁香结》。

二、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2.思考:

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各是怎样的?

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

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学生汇报。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校园里的丁香花;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我家屋外的三棵白丁香。

师适时呈现:

(1)【课件出示1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好在哪里?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丁香花呈现的样貌,“探”“窥”两个动词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体态娇小,姿态动人。

(2)【课件出示12】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你从这句中,能知道什么?

(丁香花的颜色、气味。

)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

(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

(3)【课件出示13】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

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

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

(丁香花。

)“香气直透毫端”说明了什么?

(说明香气非常浓郁。

)【课件出示14】为什么说“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丁香花虽然微小却繁多,单个的固然单薄,可是众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许多簇,使整棵树耀眼夺目。

5.思考:

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学生回答。

师梳理:

(1)形状:

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2)颜色:

紫色、白色;

(3)气味:

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从感觉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

(视觉、嗅觉)

(板书:

形状颜色气味(视觉嗅觉))

作者赋予丁香什么样的品格?

(结合课文,圈划出关键词,总结归纳)

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

6.再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4至6自然段。

思考:

在这部分,哪些是作者对丁香花的具体描写?

哪些是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读后小组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研读第4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

(1))雨中的丁香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

师适时呈现:

【课件出示15】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

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师:

在这几句中,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

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雨中的丁香?

(格外妩媚,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表现了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

(2)师适时呈现:

【课件出示16】

代赠二首(其一)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摊破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思考:

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

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诗句,引用它有什么作用?

指名回答。

师:

“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

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

3.研读第5自然段,思考:

什么是丁香结?

它有什么象征意义?

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

(1)交流。

(2)师指名朗读:

【课件出示17】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本义: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象征意义:

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

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3)作者多年赏花,为什么今年突然明白了丁香结的内涵?

雨后赏花的触动。

补充介绍:

作者自身经历的感悟。

(经受病痛折磨。

4.研读第6自然段。

(1)默读第6自然段,思考:

作者对丁香结什么态度?

你从哪里能看出来?

交流,师适时点拨:

作者对丁香结的态度是从容、豁达、积极的。

师适时呈现:

【课件出示18】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师:

古人寄托在丁香结的情感是愁思,是忧怨,这从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就可以体会到。

而作者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阔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2)【课件出示19】出示: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指名读,全班齐读。

师:

谁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交流。

师呈现:

【课件出示20】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生的问题也是永远也解不完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永远也解不完的结,我们的人生才充满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灿烂。

(3)师:

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学完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学生发言。

(4)全班齐读第六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师总结:

丁香的脉脉香气驰骋了作者的想象,也给了我们尺幅千里的功效,让我们感受到了因丁香而带来的欢愉。

多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