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拟推荐申报项目基本情况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28615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20 大小:5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拟推荐申报项目基本情况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拟推荐申报项目基本情况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拟推荐申报项目基本情况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拟推荐申报项目基本情况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拟推荐申报项目基本情况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拟推荐申报项目基本情况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0页
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拟推荐申报项目基本情况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0页
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拟推荐申报项目基本情况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0页
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拟推荐申报项目基本情况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0页
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拟推荐申报项目基本情况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0页
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拟推荐申报项目基本情况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0页
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拟推荐申报项目基本情况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0页
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拟推荐申报项目基本情况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0页
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拟推荐申报项目基本情况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0页
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拟推荐申报项目基本情况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0页
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拟推荐申报项目基本情况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0页
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拟推荐申报项目基本情况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0页
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拟推荐申报项目基本情况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0页
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拟推荐申报项目基本情况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0页
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拟推荐申报项目基本情况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0页
亲,该文档总共1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拟推荐申报项目基本情况表.docx

《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拟推荐申报项目基本情况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拟推荐申报项目基本情况表.docx(1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拟推荐申报项目基本情况表.docx

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拟推荐申报项目基本情况表

2018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拟推荐申报项目基本情况表

序号

项目

名称

推荐

奖种

推荐

单位

主要完

成单位

主要

完成人

项目简介

推广应用情况

主要完成人

及其贡献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及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1

福建省高速公路连拱隧道综合技术的研究

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

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福州大学

1、唐颖

2、吴超凡

3、缪圆冰

4、吴启勇

5、龙胜

6、赖锦兴

7、陈友贤

8、翁志霖

9、邓涛

10、何以群

本项目依托福建省多座高速公路连拱隧道的工程实践,综合应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控量测等手段,对常规连拱隧道、偏压连拱隧道、不对称连拱隧道及特大跨度连拱隧道设计理论和施工工艺中若干关键技术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和总结。

项目的主要创新性成果:

①针对连拱隧道整体式直中墙存在的顶部回填不密实及中墙渗漏水问题,首次提出了夹心曲中强结构型式并完善了相应的设计参数,已纳入现行隧道设计规范;②提出了东南沿海风化花岗岩地层的连拱隧道围岩压力计算修正,给出了连拱隧道深浅埋分界深度建议值;③针对浅埋花岗岩强风化层及残积土地层中的特大断面隧道,提出了双向八车道连拱隧道的双层初期支护结构体系。

本项目对各类型连拱隧道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且在连拱隧道中墙设计、荷载计算及特大跨度连拱隧道建设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在国内外连拱隧道乃至特大跨度隧道相关领域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项目成果推广的预期前景良好。

项目研究成果应用于邵三高速龙峰溪隧道、双溪口隧道、罗长高速公路马宅顶隧道、福州机场二期高速金鸡山、福州机场二期高速罗汉山隧道等5座连拱隧道,不仅提高了工程经济效益,还解决了特殊地形的设计及施工难度,提高了进洞的安全性。

经测算,其中龙峰溪隧道洞口变更设计节省造价约120万;罗汉山隧道节省造价约245万。

1、唐颖:

项目负责人,全面主持研究工作,负责制定研究大纲,完成项目立项,制定项目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组织安排项目组进行研究,把关技术指标执行情况,审核项目研究验收材料等。

2、吴超凡:

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研究大纲,制定项目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统筹负责项目技术研究的各个环节,拟定关键技术与解决方法。

组织安排项目组进行研究,把关项目总体进度,审核项目研究验收材料。

3、缪圆冰:

项目主要研究人员,协助项目负责人进行技术把关,负责技术问题的解决和技术总结,负责依托工程试验和理论研究工作,组织人员编制和审核项目验收材料。

4、吴启勇:

项目主要研究人员,负责技术问题的解决和技术总结,协助技术负责人进行进度把关,负责依托工程试验和理论研究工作,负责依托工程和室内外试验的协调工作。

5、龙胜:

项目主要研究人员,负责技术问题的解决和技术总结,负责项目研究成果在依托工程上的应用的协调工作,收集和反馈项目成果的应用情况,编制研究报告、验收报告等。

6、赖锦兴:

项目主要研究人员,负责技术问题的解决和技术总结,负责依托工程试验和理论研究工作,编制研究报告、验收报告等。

7、陈友贤:

项目主要研究人员,负责技术问题的解决和技术总结,负责依托工程的监控量测、基础参数、施工反馈等数据及信息收集,编制研究报告、验收报告等。

8、翁志霖:

项目主要研究人员,参与项目的理论研究工作,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编制研究报告、验收报告等。

9、邓涛:

项目主要研究人员:

参与项目的理论研究工作,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编制研究报告、验收报告等。

10、何以群:

项目主要研究人员:

参与项目的理论研究工作,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编制研究报告、验收报告等。

1、赖锦兴,陈晓钜.坑面兰进口“一暗一明”连拱隧道方案.公路,2003.11,第11期

2、缪圆冰,唐颖.特大跨度连拱隧道仰拱设置效应研究.现代隧道技术,2006,增刊

3、唐颖.金鸡山特大跨度连拱隧道设计.公路,2007.8,第8期

4、赖锦兴.特大跨径(2×4车道)“半明半暗”双连拱隧道设计.现代隧道技术,2007.10,第44卷第5期

5、翁志霖.大偏压连拱隧道洞口段设计.福建交通科技,2008,第3期

6、缪圆冰.双向8车道连拱隧道中墙及二衬结构分析.公路隧道,2011,第3期

7、唐颖.浅埋偏压隧道力学性态分析.公路隧道,2013,第二期

8、唐颖.公路隧道斜交正作洞口的设计.公路,2013.9,第9期

9、何以群.基于结构受力和工程造价的八车道隧道内轮廓断面的选定.福建建材,2015年,第4期.

10、陈友贤.连拱隧道斜交正作进洞设计.现代交通技术,2015.8,第12卷第4期

2

钢筋混凝土高桥墩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

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1、陈金盛

2、张利铨

3、陈阵

4、邱嘉鹏

5、林云松

6、林上顺

7、刘秋江

8、吴超凡

9、张必胜

10、苏檠

(1)对现行规范中的钢筋混凝土标准柱的曲率影响系数、偏心增大系数、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进行修正,并对国内外相关规范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比较分析。

(2)提出素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修正了规范的计算公式。

(3)提出不同边界条件下的钢筋混凝土高桥墩的计算长度取值方法。

项目提出的针对钢筋混凝土高桥墩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在福建省高速公路及国省道高桥墩桥梁的计算进行了运用,效果良好,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在项目研究期间,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福建陆海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厦门中平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福州第一分公司和中交远洲交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等在福建宁德至古田高速公路和莆炎高速等项目(存在大量高墩桥梁)进行研究并应用,研究成果不仅提高了桥梁设计的安全度、可靠性,且对新规范的修订提供了基础性数据。

经测算,四家设计单位采用本研究方法进行高桥墩设计后,产生的直接经济费用节省达到275万元。

1、陈金盛:

项目负责人,全面主持研究工作,负责制定研究大纲,完成项目立项,制定项目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组织安排项目组进行研究,依托工程和室内外试验实施总协调,审核项目研究验收材料。

2、张利铨:

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研究大纲,制定项目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总体负责项目技术研究的各个环节,拟定关键技术与解决方法。

组织安排项目组进行研究,依托工程和室内外试验实施总协调,审核项目研究验收材料。

3、陈阵:

项目主要研究人员,负责技术问题的解决和技术总结,负责依托工程试验和理论研究工作,组织人员编制和审核项目验收材料。

4、邱嘉鹏:

项目主要研究人员,负责技术问题的解决和技术总结,负责依托工程试验和理论研究工作,组织人员编制和审核项目验收材料。

5、林云松:

项目主要研究人员,负责技术问题的解决和技术总结,负责依托工程。

6、林上顺:

项目主要研究人员,负责技术问题的解决和技术总结,负责依托工程。

7、刘秋江:

项目主要研究人员,负责技术问题的解决和技术总结,负责依托工程。

8、吴超凡:

项目主要研究人员,负责技术问题的解决和技术总结,负责依托工程。

9、张必胜:

项目主要研究人员,负责技术问题的解决和技术总结,负责依托工程。

10、苏檠:

项目主要研究人员,负责技术问题的解决和技术总结,负责依托工程。

(1)林上顺,陈宝春.混凝土柱承载力按砌体柱计算的不合理性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5

(2):

173-178.

(2)林上顺,陈宝春.考虑含筋率影响的弯矩增大系数计算方法[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6,37(5):

33-38.

(3)林上顺,陈宝春.等效梁柱法计算钢筋混凝土拱承载力[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4

(1):

110-114.

(4)林上顺,陈宝春.钢筋混凝土偏压构件承载力各国规范算法比较[J].广西大学学报,2014,39

(1):

88-94.

(5)林上顺.钢筋混凝土桥墩承载力计算方法讨论[J],公路交通技术,2015,

(1):

1-8.

(6)林上顺.我国桥梁结构静力分析技术研究综述[J],公路交通技术,2015,

(2):

74-77.

(7)林上顺,庄一舟,徐亮,黄福云.微型桩材料对桩—土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分析[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7,15(6):

535-539.

3

公路隧道软岩大变形灾害致灾机理及处治技术研究

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

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福州大学

1、刘秋江

2、黄明

3、王文洪

4、郑斌

5、邓涛

6、吴超凡

7、吴启勇

8、吴双良

9、龙胜

本项目依托福建省永宁高速石林隧道和漳永高速仁竹山隧道的工程实践,综合应用灾害调查、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控量测等手段,对软岩大变形灾害、软岩隧道高陡偏压段塌方灾害特征及处治技术、大变形隧道软弱围岩地下水环境下的耐久性、时效变形特性以及软岩隧道大变形灾害控制技术等展开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项目的主要创新性成果:

①通过对福建软岩隧道围岩特性、地应力、地下水、开挖方式与支护形式等大变形诱因的分析,提出了非关联诱导因子群作用下隧道底鼓量的理论估算方法;②通过对隧道大变形段软岩崩解时间随初始含水量变化趋势的试验分析,揭示了地下水PH值变化对围岩崩解的影响规律;③基于扰动状态理论,首次建立了可描述软岩蠕变的时效扰动因子演化方程和相应的流变本构模型,提出了软岩隧道理论预留变形量和最佳二次衬砌时机的计算方法。

本项目在摸清复杂环境中软岩的变形机理,建立适当的本构关系来描述软岩的受力变形过程及建立一种实用而有效的流变参数反分析方法等方面具有实质性的研究成果,借鉴性、指导性及推广预期良好。

项目研究成果应用于永宁高速石林隧道、漳林隧道、漳永高速仁竹山隧道、松建高速杜布隧道、徐屯2号隧道、虎山隧道等6座隧道,不仅提高了工程经济效益,还提高了施工进度及施工安全。

经测算,应用本项目研究成果,石林隧道节省造价约3889.3万;漳林隧道节省造价约2852.5万。

1、刘秋江:

项目负责人,全面主持研究工作,负责制定研究大纲,完成项目立项,制定项目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组织安排项目组进行研究,把关技术指标执行情况,审核项目研究验收材料等。

2、黄明:

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研究大纲,制定项目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统筹负责项目技术研究的各个环节,拟定关键技术与解决方法。

组织安排项目组进行研究,把关项目总体进度,审核项目研究验收材料。

3、王文洪:

项目主要研究人员,协助项目负责人进行技术把关,负责技术问题的解决和技术总结,负责依托工程试验和理论研究工作,组织人员编制和审核项目验收材料。

4、郑斌:

项目主要研究人员,负责技术问题的解决和技术总结,协助技术负责人进行进度把关,负责依托工程试验和理论研究工作,负责依托工程和室内外试验的协调工作。

5、邓涛:

项目主要研究人员,负责技术问题的解决和技术总结,负责项目研究成果在依托工程上的应用的协调工作,收集和反馈项目成果的应用情况,编制研究报告、验收报告等。

6、吴超凡:

项目主要研究人员,负责技术问题的解决和技术总结,负责现场灾害调查,依托工程试验和理论研究工作,数值模拟分析,编制研究报告、验收报告等。

7、吴启勇:

项目主要研究人员,负责技术问题的解决和技术总结,负责依托工程的监控量测、基础参数、施工反馈等数据及信息收集,数值模拟分析,编制研究报告、验收报告等。

8、吴双良:

项目主要研究人员,参与项目的理论研究工作,现场灾害调查,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编制研究报告、验收报告等。

9、龙胜:

项目主要研究人员:

参与项目的理论研究工作,现场灾害调查,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编制研究报告、验收报告等。

一、专利:

1、分离式隧道下穿高陡V型冲沟偏压段的半盖半暗施工方法.ZL201410102254.4

2、发明专利:

一种模拟衬砌壁后空洞的卧式隧道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ZL201610153162.8

二、论文

1、黄明,刘新荣,邓涛.基于含水劣化特性的隧道围岩时效变形数值计算.岩土力学,2012,33(6):

1876-1882

2、黄明,刘新荣,邓涛.考虑含水劣化的泥质粉砂岩单轴蠕变特性研究.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3:

0399-406

3、邓涛,黄明,詹金武.不同pH环境下黏土类岩崩解过程分形演化规律.同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4,42(10):

1480-1485

4、邓涛,黄明,詹金武,等.石林隧道底鼓灾害的特征与机理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4,22

(1):

173-179.

5、邓涛,詹金武,黄明.酸碱环境下红层软岩—泥质页岩的崩解特性试验研究.工程地质学报,2014,22

(2):

238-244.

6、刘秋江.石林隧道合理支护时机的数值模拟研究.公路,2015

(1):

228-232

7、刘秋江.粘弹塑性位移反分析在石林隧道大变形中的应用.公路交通科技:

应用技术版》,2015

(2):

23-27

8、黄明,詹金武.酸碱溶液环境中软岩的崩解试验及能量耗散特征研究.岩土力学,2015,36(9):

2607-2612

9、张乃烊,黄明,郑斌,王少杰,刘秋江.泥质页岩注浆结石体的蠕变特性试验研究.有色金属:

矿山部分,2016,68

(1):

52-56

4

山区高速公路特殊路段运营期养护作业区交通安全保障技术研究报告

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

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1、简注清

2、周健

3、陈裕平

4、吴宜淞

5、陈长勇

6、刘雁斌

7、马璐

8、林涵斌

9、安文娟

10、谢耀华

项目依托国家山区公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台,通过实地观测、调研、统计、仿真实验等分析方法,对山区高速公路特殊路段养护作业区交通安全保障若干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总结,编制了山区高速公路特殊路段养护作业交通安全设施配置及管理指南与安全设施配置专家决策系统软件,主要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成果:

1、山区高速公路养护作业区交通安全对策:

通过收集山区高速公路养护作业区交通事故信息资料,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得到交通事故的时空分布、事故形态、事故致因等事故特征,根据山区高速公路养护作业区交通特征分析,提出了交通安全对策。

2、提出了山区高速公路特殊路段养护作业区限速方法:

以山区高速公路养护作业区交通特征分析技术为基础,通过VISSIM进行了作业区交通仿真,提出了基于驾驶员信息处理能力的限速方法,用于确定山区高速公路特殊路段养护作业区限速标准。

3、山区高速公路特殊路段养护作业区安全设施配置方案和专家决策系统:

以现场实地调研、实测以及UC-win/Road交通模拟仿真为基础,得出了山区高速公路特殊路段养护作业区交通影响范围和山区高速公路特殊路段养护作业区限速标准,从而得到了山区高速公路特殊路段养护作业区安全设施设计优化方案,并实现了方案的软件化,包括对标志布设位置、前置距离、色彩、内容、类型等各项优化方案;开发了高速公路养护作业交通安全设施配置专家决策系统,并申请了软件著作权。

目前,我国还缺乏专门的高速公路养护作业区安全保障技术,本项目在国内首次从系统的角度对山区高速公路特殊路段养护作业区安全保障技术的专项问题加以研究。

课题研究成果以相关技术指南和专家决策系统软件的形式提交,不但可直接应用于项目依托工程,也通过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形式推广至全国各地交通管理单位、高速公路业主单位、公路设计单位及部分社会应用机构。

课题的研究成果可提高对养护作业区事故的控制、安全保障能力,提高养护作业区通行能力和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全面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科学化管理控制水平,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课题成果依托宁武高速宁德段进行了工程应用,效果良好。

我国高速公路行业正在从大规模建设期向运营管理和养护期逐渐过渡,未来养护规模将呈现爆发式增长的局面。

而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在规范化、标准化、安全化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1、简注清:

项目总负责,负责项目总体策划与协调,参与特殊路段养护作业区交通安全设施标准子课题研究,凝练子课题研究成果,并参与交通安全设施配置标准指南编写。

2、周健:

项目技术总负责,负责组织开展各项技术攻关,凝练课题研究成果。

制定项目研究技术路线与目标,并参与山区高速公路养护作业安全保障专家决策系统子题研究,软件总体架构。

3、陈裕平:

负责协调依托工程,参与山区高速公路特殊路段养护作业管理指南编制,凝练课题研究成果,落实跟踪研究成果在依托工程的实施情况。

4、吴宜淞:

课题协调组织,参与子题特殊路段线形下养护作业区交通安全影响研究和特殊路段作业区安全保障体系研究,凝练子题研究成果,编制相关报告。

5、陈长勇:

参与特殊路段线形下养护作业区交通安全影响子题研究,凝练子题研究成果,相关报告编制,协助研究成果在依托工程的实施。

6、刘雁斌:

参与特殊路段线形下养护作业区交通安全影响和特殊路段养护作业区交通安全设施标准子题研究,凝练子题研究成果,并相关报告编制。

7、马璐:

负责特殊路段线形下养护作业区交通安全影响子题研究,相关报告编制,负责凝练该子题研究成果。

8、林涵斌:

参与特殊路段线形下养护作业区交通安全影响和特殊路段作业区安全保障体系研究子题研究,凝练子题研究成果,并相关报告编制。

9、安文娟:

负责高速公路特殊路段运营期养护作业区交通安全保障体系子课题的研究及相关报告编制,凝练该子题研究成果。

10、谢耀华:

负责山区高速公路养护作业安全保障专家决策系统子题研究,相关报告编制,软件开发与调试,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

1、代表性论文:

[1]周健,凌泽权,高建平,安文娟.不同路段作业区驾驶员反应特性对比研究.公路交通技术,2017,第6期.

[2]高建平,朱贺贤,张续光.高速公路养护作业工作区车道保持行为安全性研究.中外公路,2018.

2、软件著作权:

软件名称“高速公路特殊路养护作业安全设施配置专家决策系统1.0”,开发完成时间2016年10月1日,登记号:

2016SR347343,原始取得全部权利。

5

深基槽重力式码头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

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天津大学

1、寇军

2、黄泽宪

3、张炜煌

4、郑清松

5、许文贵

6、别社安

7、张成光

8、黄彬

9、丁泽祥

10、施灿斌

一、项目以福州港平潭港区金井作业区1#~5#泊位工程为依托,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模型试验、计算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依托工程开展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取得如下创新成果:

1、系统研究了基槽抛石体的沉降机理及沉降量组成,改进了码头沉降量计算方法,可用于施工期和使用期等不同工况的沉降预测。

2、首次揭示了深基槽重力式码头抛石基床内应力分布规律,提出了抛石基床应力改进算法。

3、提出了深基槽重力式码头基槽开挖底宽的上、下限合理取值范围、设计方法及地基承载力分层分段验算方法。

4、系统开展了深基槽重力式码头基础持力层选择、基槽开挖底宽设计、基底应力控制、沉降量控制等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开展了基槽、基床等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了完善的设计、施工成套技术。

二、项目通过系统性的开展深基槽重力式码头受力状态、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的研究,较好的解决了深基槽重力式码头质量安全控制难度大,结构断面过大过深导致投资浪费,影响方案决策等难题,是对《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S167-2-2009)和《码头结构设计规范》(JTS167-2018)的深化和补充,可优化深基槽重力式码头结构断面尺度,节约工程投资,扩宽重力式码头结构适用范围,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和使用前景。

1、依托工程福州港平潭港区金井作业区1#~5#泊位工程具有建设规模大、泊位功能多、投资总额大、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和技术难度高等特点。

该项目在码头区覆盖土层厚、强风化花岗岩面埋深大条件下,采用了深基槽重力式码头结构,码头基槽开挖底标高达-35.0~-51.5m,基槽开挖施工最大水深38.7~55.2m。

基槽抛石厚度23.6~40.1m,平均抛石厚度达31.5m,是目前国内平均基槽挖深和平均基槽抛石厚度最大的重力式码头。

在码头建设过程中,设计单位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联合施工单位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天津大学,组织开展了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深基槽重力式码头建设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并积极将研究成果运用于该项目建设。

目前,该项目2#泊位已部分建成,3#泊位竣工投产,4#、5#泊位码头水工主体通过交工验收,码头结构建设质量优良,前沿线平直,沉降位移量微小可控,根据省交通质监局质量鉴定意见,2#~5#泊位码头主体结构观感质量评价综合得分率达88.5%~92.8%,方案经实践检验获得成功。

该项目通过采用深基槽重力式码头方案,与高桩码头方案相比,增加了港区用地面积329亩;同时,与规范设计断面相比,码头基槽断面开挖宽度减小14m以上,减少基槽开挖量约87.6万方,减少基槽内抛石量约7.2万方,减少前侧回填砂量约64.3万方,节约直接工程投资约3054.6万元。

2、该成果在平潭娘宫海域码头岸壁工程、福州港平潭港区澳前作业区海峡客滚码头二工程中进行推广应用,效果良好。

1、寇军:

项目负责人,全面主持研究工作,负责制定研究大纲,完成项目立项,制定项目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组织安排项目组进行研究,总协调项目进展,审核项目研究验收材料。

2、黄泽宪:

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定研究大纲,制定项目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拟定关键技术与解决方法。

参与组织进行研究,参与协调项目进展情况,审核项目研究验收材料。

3、张炜煌:

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定研究大纲,制定项目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拟定关键技术与解决方法,负责项目技术研究的日常实施,协负责各参加单位的工作协调等,负责协调课题有关的理论分析和设计创新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报告,审核项目研究验收材料。

4、郑清松:

项目主要研究人员,协助制定研究大纲,参与制定项目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承担设计技术部分成果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5、许文贵:

项目主要研究人员,协助制定研究大纲,参与制定项目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负责施工方面技术问题研究,组织依托项目现场实施,撰写研究报告,审核部分验收材料。

6、别社安:

项目主要研究人员,协助制定研究大纲,参与制定项目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负责码头基床受力、数值模拟、模型试验、计算方法研究等工作,撰写研究报告,审核部分验收材料。

7、张成光:

项目主要研究人员,承担设计技术部分成果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8、黄彬:

项目主要研究人员,承担设计技术部分成果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9、丁泽祥:

项目主要研究人员,承担设计技术部分成果研究,撰写研究报告,汇总研究报告。

10、施灿斌:

项目主要研究人员,承担施工工艺方面研究,组织开展沉降观测,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期刊论文:

1、郭林林、别社安、寇军、张炜煌,重力式码头抛石基床压缩特性和变形参数试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审稿中),2018.

2、张炜煌.超深基槽重力式码头结构选型与设计关键技术.水运工程,2014,第4期.

3、张榕.厚基床重力式码头工程造价分析与控制.福建交通科技.2014.第1期.

 

6

双排抗滑圆桩受力机理及计算方法研究

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

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福州大学

1、卢才金

2、戴自航

3、秦志清

4、顾中华

5、周镇勇

6、罗戌

7、李一帆

8、邹盛堂

9、尤涛

本项目研究主要开展滑坡推力对双排抗滑圆桩的作用机理研究、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双排抗滑圆桩设计计算方法研究,综合分析模型试验,提出滑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