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3553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最新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最新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最新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最新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最新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最新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docx

《最新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docx

最新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中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虽然男女两性在各个领域内的差距在不断地缩小,但是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

本文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男女趋于平等的对策,以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中国;男女不平等;现状;原因;对策

     [Abstract]Nowadays,Chinaisstillattheprimarystageofsocialism.Thegapofthesexineveryfieldisreducingconstantly,butthephenomenonofinequalitybetweenmenandwomenstillexists.ThispaperstartedwiththecurrentsituationofinequalitybetweenmenandwomenintheprimarystageofsocialismaboutChina,analyzedthecauseofthisphenomenonandexploredcountermeasureswhichwouldbeusedtomakethemenandwomentendingtobeequalinordertopromotetheharmony,progressanddevelopment.

[Keywords]China;Inequalitybetweenmenandwomen;Currentsituation;Cause;Countermeasure

 

 

 

     平等,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也是世纪主题之一。

其中,男女平等是人们所追求的各种平等中最为根本的一项平等。

西方国家在这一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当然,不可否认他们的男女平等也仅是相比于其他国家而言更为平等而已,这并不表示他们已实现了完全的男女平等。

那么,作为东方国家代表之一的中国在这一方面又做地如何呢?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国女性的地位不断地提高,男女在各个领域内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然而,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着。

虽然中国在其《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等法律法规中明文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但是法律形式上的男女平等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真正实现。

女性与男性一样,都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人。

因此,针对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有必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其对策,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

   

(一)男女平等的含义

    回望历史,中国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就已经出现了“女子解放”、“男女平等”的口号。

尽管人们经常提到男女平等,作为一个概念,男女平等的意思却往往不是很清楚。

因此,人们的理解也就有所不同。

如,一种观点认为“男女平等应当指男女两性在人格、尊严、价值、权利和机会的平等”[1]。

一种观点认为“男女平等的概念包括两方面的意思:

一方面,男女平等是价值观的体现,指男女两性作为人在社会和家庭中应该受到同样的尊重和对待,而不应该存在基于性别的偏见和歧视;另一方面,男女平等是指男女两性作为人在社会和家庭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2]等。

1975年第一次世妇会《墨西哥宣言》对“男女平等”所下的定义是指男女的尊严和价值的平等以及男女权利、机会和责任的平等。

1985年第二次世妇会通过的《内罗毕战略》则进一步强调人人都有平等机会享受自己的权利,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能,以便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而且平等地享受其成果。

面对众多解释,究竟什么才是“男女平等”呢?

所谓“男女平等”,指的是“男女两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平等的尊严、价值、权利、机会和责任”[3]。

男女平等并不就是“男女都一样”。

毕竟女性与男性在生理上存在差异,这是客观事实。

因此,真正的男女平等是不存在的,所要争取的平等也只是男女趋于平等。

   

(二)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表现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中国对于男女平等的推进,不仅改善了本国女性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提高了女性的地位,也使中国的社会面貌得到极大的改变,从而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然而,这些离男女平等目标的真正实现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尤其是在中国的现阶段,伴随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转型,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该现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男女起点的不一致使女性在就业、升迁等方面的机遇小于男性。

首先,中国传统观念中的性别歧视依然存在。

如,“男主外,女主内”圈定了男女的活动范围,“男尊女卑”使人们认同女子不如男。

其次,男性仍然占据社会主要资源,用人单位的聘用与升迁以男性的偏好为主要标准,致使就业、升迁的各环节无形中有了性别歧视的底色。

再次,就目前情况而言,中国女性总体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男性致使女性在就业、升迁等方面的机遇显然小于男性,女性的权益受到损害。

大多数男性居于收入较高的行业,而大多数女性却在收入较低的行业,从而导致男女收入差距的拉大,进而加深了男女不平等的程度。

最后,女性承担人类繁衍的重任使其竞争力被削弱了。

自然,女性在体力上弱于男性也是男女起点不一致的表现。

    2、中国女性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的程度仍然偏低,在政治生活领域,对女性的偏见和排斥仍比较普遍。

中国女性在政治、经济的决策层和管理层的比例少于男性,特别是在高级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女性所占比例尤低。

社会民主政治的最大好处对于女性而言,就是她们有了更多的发言权。

可是这种发言权并不代表决策权。

“在以男性为主导的政治权力系统中,无视性别差异的公平竞争,抑制了妇女干部的成长和竞争力的发挥,女性参政仍摆脱不了‘照顾’的色彩”[4]。

由于对女性的偏见和排斥,政治管理领域中的中国女性在大多数情况下仅起到了配衬的作用。

中国女性要冲破掩饰于民主政治下的男女不平等,其道路还是漫长的。

    3、中国女性背负了家务、就业双重任务,她们的压力增大。

“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在“男女平等”的宣传倡导下有所改变。

可是,在家庭这个私人领域中,“女主内”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社会的发展使中国女性走出家门进入公共劳动领域向男性看齐迈入就业行列。

然而,她们仍是家务劳动的最主要承担者。

根据2002年第二期妇女社会地位社会调查的数据分析就可看出家庭男女的家务分工是极不平等的。

女性的工作量几乎是男性工作量的3倍,女性用在家务上的平均时间超过了4小时,而男性的家务平均时间仅为1小时27分钟。

社会所倡导的“男女平等”鼓励女性就业。

女性在忙于家务的同时,又极为想获得社会的认同,精力被分散,办事的效果会因此而大打折扣。

中国女性为了家务而忙碌着,为了就业而努力着。

可是,“男性可以只忙于工作,还可因此获得美誉,而只忙于工作的女性却被人们加以微词”[5]。

由此可见,男女是多么地不平等。

    4、中国女性在以男性欣赏为标准下逐渐商品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女性的主体意识在不断加强。

自然美、内在美是她们最高欣赏水平的诠释。

但是这种诠释也逃离不了以男性为中心的阴影。

特别是在现阶段的中国,商业文化和消费文化的影响使社会将女性的外在美作为商品来不断迎合从属于男性需求的商业社会的发展。

比如,女性化什么样的妆才算是美,穿什么样的衣服才算是美,说什么样的话才算是美等等。

女性的美以男性的欣赏为标准。

只有符合了这样的标准,女性似乎才能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如果有人要问世界上什么人的钱最好赚,回答十有八九是女人。

利用女性的资本来赚女性的钱,而女性却不自知,甚至是沉溺于这种男权意识的欣赏标准之中。

女性自身的觉悟意识在其影响下被削弱了。

如此状况,还能说是男女平等吗?

 (三)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实质

    现阶段的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

正经历着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的社会结构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变。

这种状况对于男女平等的推进有重大影响。

在市场经济下,应该是市场在自动的调节、完善经济发展。

当然,这也包括推进男女平等。

可是在其初期,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存在市场失灵的缺陷。

在此,这种市场失灵就是指市场没有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以促进男女的平等。

传统的性别歧视观念和现代文化的冲击与纠缠又导致了文化的失调。

现实生活超前于思想理论使得男女平等的实现面临新的困难。

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究其实质,它“并非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产物,而是现代化过程中市场失灵与文化失调综合作用的表征”[6]。

它是基于中国国情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中国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离不开政府的调控,如此才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从而有助于男女平等的推进。

中国女性自身的努力也更为重要。

多方面力量的结合才能离男女趋于平等的目标更接近。

    二、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原因

    每一个事物的存在必有其存在的理由。

那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现象存在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其存在原因如下:

(一)传统观念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观念无不体现在性别分工和阶层分化上。

“男主外,女主内”就是一种性别分工。

“男尊女卑”就是一种阶层分化。

性别分工将中国女性置于男性的从属地位。

男子可以在“外”考科举、坐官位,而女子只能在“内”工女红、修妇德。

处于传统中的中国女性被一本《女儿经》牵住了心性,因三寸绣花鞋裹住了脚步。

传统把中国女性围困在了斗室之中。

而阶层分化更是禁锢了中国女性的脚步。

阶层分化不仅是男女两个大的阶层的分化,更是女性中不同阶层的分化。

虽然中国女性中的贵族比起普通女性而言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是她们的言行依然在父权制的约束下。

时代在变,然而这些已经深入骨子的东西却已深深的沉淀在了人们的文化心理结构中。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对女性的评价仍然跳不出“男主外,女主内”的框架,大男子主义的优越感也没消失。

大部分的中国女性依然围绕着厨房转,“社会对妇女家庭角色的期望不但没有改变传统的要求,而且又加上更多的内容”[7],女性生活充满矛盾与冲突,她们在社会转型期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二)中国女性意识的缺乏

传统观念中的“男尊女卑”思想压抑了中国女性几千年。

“女性卑贱的观念和习俗对女人造成的心理暗示和外在奴役,使女人在男人面前越来越少自信,越来越逆来顺受,甚至沦为男人的附庸”[8]。

随着历史的车轮,中国女性自省的觉悟逐渐萌苏,其地位在不断地改善。

直至现阶段,女性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

可是,现阶段的中国女性自身的主体意识还很缺乏。

她们的依赖心理还很强,缺乏独立自主性,自我评价能力和定位低,竞争意识不强,参政意识和法律意识也不强。

这种意识上的缺乏其关键所在就是女性受教育问题。

教育开,思想才能开。

而中国女性人口中文盲所占比重大,许多女性的教育受到限制。

她们受教育的机会少,受教育的时间短。

女性的文化程度普遍低于男性,女性在受教育方面相比于男性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中国女性的思想没能得到很好的启萌与发展。

如果中国女性意识不能足够自省,那么男女平等的目标就只能是目标。

即使目标成为现实,那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三)中国法律保障体系的不完善

中国在保障女性权益,推进男女平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单从制定的法律、政策就可看出。

例如,在其《宪法》中规定妇女在各个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在《妇女权益保障法》中规定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文化教育权利,在1995年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行动纲领》中也明确提出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

这些对于中国女性而言,无疑是令人深受鼓舞的。

法律、政策的好并不是说写得好就认为好,人们更重视它的落实情况。

然而,现阶段中国有关男女平等的法律、政策却“有时由于执法人员缺少对社会性别意识而忽视了违法的性别歧视行为,使得法律上关于男女平等的规定还没有真正落实”[9]。

法律、政策的不完善,执法不力,再加上监督机制的缺乏,这都影响了男女平等的推进。

因为其间涉及的受害女性的权益往往得不到应有保护。

中国法律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也是因为现阶段中国的国情使然。

中国处于转型期对于中国女性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她们会面临新的问题。

可是针对问题就需要解决问题的法律、政策的出台,这又需要时间。

女性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从而影响了男女平等的实现。

(四)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但是大众传媒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却损害了女性的利益。

女性被大众传媒商品化。

大众传媒通过各种方式制造社会期待中的女型形象,从而使女性商品化,成为商业卖点。

这种促销手段大多参杂了腐朽、没落的思想观念,在美化生活的幌子下兜售的是庸俗、落后的妇女观。

“有些媒体不厌其烦地宣传贤妻良母,夸张母爱,以拔高女性的家庭形象去贬低她们的社会形象,甚至将有些高官腐化变质的原因单纯归咎于妖艳女性的诱导,隐含美女致祸的陈词滥调”[10]。

大众传媒在利益的驱动下借用女性形象来迎合看众需求的做法严重损害了女性利益。

女性成了“被看”的对象。

这种“被看”是父权制与商业性的合谋,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社会的“窥视欲”,但是却轻视了女性主体意识的感受。

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在某种程度上被大众传媒加剧了。

大众传媒在弱化了女性的主体意识的同时却加固了父权制。

这也是造成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原因之一。

(五)中国妇女组织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中国妇女组织包括中国妇联和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

在中国,妇联是维护女性权益最有影响,也是最有权威的妇女组织。

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各界妇女为争取进一步解放而联合起来的社会群众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11]。

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包括团体会员制,联谊会和协会性质,学术、研究型以及服务性、综合性四种类型。

中国妇女组织对于争取男女平等,推动女性解放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可是在中国转型期却没能完全适应该时期带来的挑战。

特别是妇联,表现出了工作力上的不足。

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得妇联的维权力度减弱。

加之政府机构的精简影响了妇联的组织结构,一些基层女性干部出现了空缺,对于女性权益的维护不足。

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也作出了努力,但是影响还不够,面向众多女性的支援显得力不从心。

中国妇女组织作用的未充分发挥影响了男女平等的推进。

     三、实现男女趋于平等的对策

男女平等的实现必须以尊重男女生理上的差异为前提。

正是因为男女在生理上存在差异,所以说真正的男女平等是不存在的。

比较确切的说法只能是男女趋于平等。

那么,现阶段的中国如何才能使男女趋于平等呢?

其对策归结如下:

(一)加大男女平等的宣传力度

针对中国传统观念中的“男主外、女主内”、“男尊女卑”等根深蒂固的没落、腐朽思想,应该加大电视、书刊、广播、网络等传媒宣传男女平等思想的力度。

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中国女性的地位、作用以及成就,还有就是中国女性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等等。

如同明明白白消费一样,中国女性也应该首先清楚自身的状况。

通过他人的宣传,通过自己的宣传来引起女性大众的警醒,引起社会各界对女性的深度关注。

使人们在家庭中就“要从观念上认识到女性没有义务专事家务,也没有义务多承担家务”[12]。

妻子可以把部分家务让渡与丈夫和孩子,大家共同承担家务,男女平等的意识也就在无形中渗入了。

在学校中,培养女性学生自主独立的主体意识,鼓励女性学生通过学习知识来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价值,进而达到改变社会中女性地位、促进男女平等的目的。

宣传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消除传统观念中的性别歧视、性别偏见的残渣,树立起中国女性自尊、自信、自立以及自强的精神,走出以男性视角“看”女性的困境,从而促进男女趋于平等的实现。

(二)全面提高中国女性的素质,增强女性主体意识

首先,提升中国女性的文化素质。

这就需要国家为女性学习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使众多女性能有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

当然,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最主要的还是自己要有一种学习的观念,一种终身学习的的观念。

对于会学习的人来说,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

通过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其次,提高中国女性的心理素质。

面对社会发展要有竞争意识。

不要因为一次次就业中的挫败就轻言放弃。

在社会竞争中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要敢于面对社会中的性别歧视与性别偏见。

要争取属于自己的应得权益就要从心理上去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去坚定自己的目标。

最后,注意身体素质的提高。

有一个好的身体,才有可能给自己带来梦想的成功。

中国女性的身体素质普遍低,从而影响了公共活动中的竞争力。

要提高身体素质,一要借助于国家对女性医疗保健的优惠政策的制定,二要靠自身来加强锻炼。

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素质的提升,以增强女性的独立、自主性,进而推进男女的平等。

(三)完善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

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势必会面临新的问题。

男女平等的进程会因为这些新问题而受到影响。

因此,就有必要完善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以促进男女平等的进程。

首先,在法律法规的制定上要使各种法律法规体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一致性,要注重性别分析,尽可能的考虑到事发性,重视女性利益,细化禁止和惩治危害女性利益的法律条款。

其次,在法律执行过程中加强对危害女性合法权益的打击力度,严肃对待以正法律的严明。

最后,健全监督机制。

一是要发挥各级人大的积极作用。

中国各级人大代表的是人民意志,自然也代表广大中国女性的意志。

其对于宪法中规定的男女平等能否一致性的体现在各项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各级人大应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听取女性呼声,做好监督工作。

二要引导民众监督。

对于生活中有损女性合法利益的行为积极举报、投诉,以维护女性利益,进而推进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

完善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就是为了维护女性在受教育、就业、参政等方面的应得利益,从而使男女趋于平等,提高社会发展的文明度。

(四)发挥中国政府职能,规范、引导大众传媒的发展

国家政府是最有能力、最有权威的行为者。

由政府出面规范、引导大众传媒的市场发展,对于提升女性社会地位,促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实现而言,其收效应是显著的。

国家政府需要“珍视女性独特的经验和想法,倾听和记录女性声音”[13],在传媒中广泛塑造自信、快乐、主动、独立的女性形象。

增设传媒中女性的位置,让女性利用传媒来宣传自己,倡导男女平等的主流。

对于传媒中所渲染的用传统观念中性别歧视、性别偏见等庸俗、落后的妇女观来诋毁女性形象,阻碍男女平等进程的商业运作,国家政府需要正确对待。

大众传媒的商业运作是应该追求利润,但却不应该使自己的追求仍局限于父权制下来迎合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需求,以牺牲女性的最大利益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国家政府需要严格规范大众传媒的商业行为,加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意识,正确引导大众传媒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以促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实现,从而形成社会和谐的美好态势。

(五)充分发挥中国妇女组织的作用以推进男女的平等

一方面,作为承担着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的重要职责的中国妇联需要尽快适应社会的发展速度,加强妇联组织机构的管理,及时反映女性的意愿和呼声,努力提高参政的能力和议政的水平,力争能在高层次参与立法和决策中发挥更为重要。

另一方面,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利用自己组建的组织来帮助广大女性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鼓励和支持广大女性积极应对教育、参政及就业等,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利,尽最大努力帮助她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

无论是中国妇联,还是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都是推进男女平等的有效因素。

中国妇女组织在引导女性自主、独立起来的同时,也是在健全人类的社会心理。

男女平等需要得到人们骨子里的认同,这样才能更好的将男女平等付诸于行动。

在现阶段的中国,十分需要妇女组织充分发挥作用,推进男女平等。

当然,要使男女趋于平等,不仅要有女性的努力,也离不开男性的参与。

“如果男女两性只去关注各自的权益,都只把对方作为自己获取目的的手段,继续承受伤害将是必然的”[14]。

在现阶段的中国,父权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还占有相当地位,“这就需要我们认识到父权文化在伤害女性的同时也伤害着男性”[15]。

其实,女性在“拯救”自己的同时,也是在“拯救”男性。

现阶段的中国,不仅需要男性的发展、女性的发展,更需要男女两性的共同发展。

男女两性携手会更快地推进男女平等,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人类社会的文明也会因此而添光溢彩。

谢辞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终于完成了毕业论文。

在论文写作期间有许多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众多的帮助,借此机会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首先感谢指导我毕业论文设计的曹勇老师,感谢他给予我的细心指导和不断鼓励。

感谢大学期间给予我指导和帮助的老师们,感谢他们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

我也要感谢身边的同学、朋友,感谢他们对我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最后,我还要感谢含辛茹苦的父母,感谢他们给予我无言的爱。

再多的言语也无法表达我诚挚的谢意,谢谢你们!

参考文献

[1]秦国涛.走出“男女平等”的误区[J].中国妇运,2003(6):

37

[2]谭琳.男女平等的理论内涵与社会推动:

基于中国现实的讨论[J].妇女研究论丛,2002(6):

6

[3]李晓静,王云兰.男女平等概念新说[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

48

[4]广东省妇联课题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男女不平等的特点、原因及性质[J].妇女研究论丛,2003(56):

12

[5]徐蓓.男女平等:

目标与现实[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5

(1):

16

[6]周全德.我国存在某些男女不平等现象的原因探析[J].中州学刊,2003

(1):

165

[7]陶洁,郑必俊.中国女性的过去、现在与未来[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

183

[8]许桃芳.男女平等:

是神话还是现实[J].学习月刊,2005(4)

[9]杨南丽.中国妇女平等发展与小康社会建设[J].昆明大学学报,2004

(1):

6

[10]周全德.论现阶段我国男女不平等现象的原因和实质[J].内部文稿,2002(22):

15

[11]韩贺南,张健.女性学导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

74

[12]王亚萍,张申.从家务分工看家庭中两性间的隐性不平等[J].法制与社会,2007.10:

843

[13]赵树勤.女性文化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145

[14]周一骑,焦观生.解决两性问题的途径——“对话”通达两性和谐[J].思想战线,2006

(1):

18

[15]荒林.中国女性主义[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