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精选宋词赏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51098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精选宋词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生精选宋词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生精选宋词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生精选宋词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生精选宋词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小学生精选宋词赏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小学生精选宋词赏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小学生精选宋词赏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小学生精选宋词赏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小学生精选宋词赏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小学生精选宋词赏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小学生精选宋词赏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小学生精选宋词赏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小学生精选宋词赏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小学生精选宋词赏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精选宋词赏析.docx

《小学生精选宋词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精选宋词赏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生精选宋词赏析.docx

小学生精选宋词赏析

宋词

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名”。

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轼、辛弃疾、陆游(豪放派)、柳永、清照(婉约派),人们说的“辛”指的是轼和辛弃疾。

类别:

(1)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中调(59一90字以)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2)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3)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

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4)创作风格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精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作者及赏析】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人,生于金人占领下的原北宋地区,21岁时在家乡发动起义,抗击金军,后投奔南宋。

由于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他的抗金大志难以实现,他只被安排做过几任地方官,晚年闲居在长达二十余年。

壮志难酬的他将满腹悲愤、一腔忠勇都寄托在词中,雄浑奔放,气势磅礴,继轼之后,把豪放词推向发展高峰。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时的作品。

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

上片夜景,意在写静,却出之以动。

鹊啼、蝉鸣、蛙喧,愈闹而愈静,是为动中见静法。

下片时转景移,山雨欲来,心绪由安闲而焦躁。

结韵妙语:

就急欲避雨而言,先推出茅店,后补以“忽见”,则恍惚惊喜之态,跃然纸上;就全篇而言,至此点出夜行者,返照全词,则无一不是作者“夜行黄沙道中”的见闻和感受,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字词注释】

⑴西江月:

词牌名。

⑵黄沙:

省县黄沙岭乡黄沙村。

黄沙道:

是指从该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西通省铅山县。

⑶明月别枝惊鹊:

轼《次韵颖叔》诗:

“明月惊鹊未安枝”。

⑷别枝惊鹊:

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⑸鸣蝉:

蝉叫声。

⑹旧时:

往日。

⑺茅店:

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⑻社林:

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⑼见:

同“现”,显现,出现。

⑽忽见:

忽现,指小店忽然出现。

【作品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

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作者及赏析】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

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

柔情蜜意溢于言表。

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

“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

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字词注释】

元夜:

又称"元夕",指农历正月十五夜,也称上元节。

自唐代元夜灯,故又称"灯节"。

花市:

指元夜花灯照耀的灯市。

春衫:

年少时穿的衣服,可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作品译文】

去年元宵夜的时候,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

在明月登上柳梢头之时,与佳人相约黄昏之后。

今年元宵夜的时候,月光与灯光依旧明亮。

可是却已见不到去年的佳人,相思之泪沾透了他年少时穿的衣服。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惟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作者及赏析】

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辙之作。

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

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

开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

下片怀人。

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

轼兄弟情谊甚笃,他与辙分别后已有六年未见。

轼原任通判,因辙在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

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

但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

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

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

这首词上片执着人生,下片善处人生,表现了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

【字词注释】

  ①把酒问青天:

白《把酒问天》: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②今夕是何年:

牛僧孺《周行纪》:

“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③琼楼玉宇:

神话传说中的月亮宫殿。

  ④不胜寒:

抵不住寒冷。

  ⑤“起舞”句:

在月光下舞动优美的影子。

 

  ⑥转朱阁:

月亮转过了红色的楼阁。

  ⑦低绮户:

月亮低低的照进雕花的窗户。

  ⑧照无眠:

照着心事重重的失眠者。

  ⑨“何事”句:

为什么偏偏老是在人有离愁别恨时才圆?

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

“月如无恨月长圆。

  ⑩“千里”句:

相隔千里,共赏美好的月色。

婵娟:

指月中的嫦娥,这里指代月亮。

【作品译文】

明月从何时才有?

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及赏析】

煜(yù)(公元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君主,故又被称作南唐后主或后主。

当他即位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岌岌可危,他在对宋王朝委曲求全中过了十五年偷安、享乐的生活。

公元975年,南唐被宋朝消灭,煜成了俘虏,被从南唐都城金陵(今)押到宋都汴京,过了两年多的囚徒生活,最后被宋太宗派人毒死。

煜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

他的词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主要叙写原先宫廷豪华生活和男女欢爱之情,后期词几乎都是抒写对昔日生活的怀念和倾泄变为囚徒后的深哀巨痛。

《虞美人》是煜的代表作,也是后主的绝命词。

双调,五十六字。

虞美人,词牌名,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

【字词注释】

⑴春花秋月:

春花开秋月圆的省语,比喻人生最美好的时刻。

⑵了:

完结。

⑶往事:

这里指过去寻欢作乐的宫廷生活。

⑷小楼:

自己被俘降宋后在汴京(今)所居之楼。

⑸东风:

刮起了东风,意为春天来了。

⑹故国:

旧国,指已被宋朝灭了的南唐。

⑺堪:

禁得起,受得住。

⑻回首:

回头想,回忆。

⑼雕栏玉砌:

雕花的栏杆和白玉一样的台阶,这里借代帝王的豪华宫殿。

⑽应犹在:

该还存在。

⑾朱颜改:

红润的脸色改变了(变得苍白、憔悴)。

⑿问君:

君,你。

这是假设的问话,作者把自己作为第二人称来发问。

⒀恰似:

正象。

⒁春水:

春天的江水。

  

【作品译文】

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了结?

往事知道有多少!

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东风,在月明中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首去想念。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

问您能有多少愁?

正象一江春水向东流。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作者及赏析】

清照,女,号易安居士,宋朝人。

婉约词牌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由于作者命运多舛,加之国破家亡,其词作前后风格迥异,前期婉转柔和,多涉及闺情相思;后期则是凄苦愁肠,低婉深沉,显示了一个古代文人的才思于情怀。

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

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

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

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字词注释】

①溪亭:

临水的亭台。

②沉醉:

大醉。

③兴尽:

尽了兴致。

④藕花:

莲花。

⑤争渡:

怎么渡;争:

同“怎”。

【作品译文】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

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作者及赏析】

晏殊,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汉族,北宋抚州府城人(今属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是抚州籍第一个宰相。

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婉丽,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颇受南唐延巳的影响,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被称为“天然奇偶”。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字词注释】

  ①一曲新词酒一杯:

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意:

“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一曲,一首。

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

酒一杯,一杯酒。

  ②去年天气旧亭台:

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此句化用五代谷《和知已秋日伤感》诗:

“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

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旧,旧时。

  ③夕阳:

落日。

  ④西下:

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⑤几时回:

什么时候回来。

  ⑥无可奈何:

不得已,没有办法。

  ⑦似曾相识:

好像曾经认识。

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⑧燕归来:

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⑨小园香径:

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

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

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独:

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

徘徊:

来回走。

【作品译文】

听着一曲诗词喝着一杯美酒。

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

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的像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作者及赏析】

观,北宋词人。

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高邮)人。

观是"门四学士"之一,以词闻名,文辞为轼所赏识。

其词风格婉约纤细、柔媚清丽,情调低沉感伤,愁思哀怨。

向来被认为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白描的物法,委婉细腻地抒发了词中主人公的春愁。

全词六句都是写景,但句句又都含有主人公主观上的情思意绪。

表达了词中主人公的像轻寒一样冷漠的感觉,晓阴一样黯淡的心情,飞花一样渺茫的梦想,丝雨一样细微的哀愁。

【字词注释】

1.漠漠:

像轻清寒一样的冷漠。

2.清寒:

阴天,有些冷。

3.晓阴:

早晨天阴着。

4.无赖:

词人厌恶之语。

5.穷秋:

秋天走到了尽头。

6.淡烟流水:

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

7.幽:

意境悠远。

8.自在:

自由自在。

9.丝雨:

细雨。

10.宝帘:

缀着珠宝的帘子。

11.闲挂:

很随意地挂着。

【作品译文】

在春寒料峭的天气里独自登上小楼,早上的天阴着好象是在深秋。

屋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

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得好象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得好象心中的忧愁。

走回室,随意用小银钩把帘子挂起。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艨(zéměng)舟,

载不动、许多愁。

【作者及赏析】

清照, 北宋败亡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

建炎三年(1129)丈夫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

五年(1135)寓居在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

53岁的清照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心极其悲痛。

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

“日晚倦梳头”——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心的哀伤。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

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

她的悲哀是不可触摸的,不但不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如雨下。

在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心的浓重哀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作者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

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

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心沉重的哀愁。

 【字词注释】

 ①尘香:

尘土里有落花的香气。

②双溪:

县的江名。

③舴艋(zéměng):

小船。

【作品译文】

春风停息,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天色已晚还懒于梳头。

风景依旧是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

想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下。

听说双溪春光还好,也打算坐只轻舟去观赏。

只是恐怕漂浮在双溪上的小船载不动许多忧愁。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XX,

蓦然[mòrán]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lánshān]处。

【作者及赏析】

辛弃疾,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

词作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词从开头起“东风夜放花千树”,就极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

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

然而作者的意图不在写景,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的与众不同。

本词描绘出元宵佳节通宵灯火的热闹场景,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

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字词注释】

1.元夕:

旧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

2.花千树:

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3.星如雨:

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4.宝马雕车:

装饰华丽的马车。

5.凤箫:

排箫,箫管排列参差如风翼,故名。

6.玉壶:

比喻月亮。

7.鱼龙:

拽鱼灯,龙灯。

8.蛾儿、雪柳、黄金缕:

皆古代妇女的首饰。

这里指盛妆的妇女。

9.盈盈:

形容女子仪态美好。

10.千XX:

千百次,千百遍。

11.蓦然:

忽然。

12.阑珊:

零落稀疏的样子。

【作品译文】

东风仿佛吹开了盛开鲜花的千棵树,又如将空中的繁星吹落,像阵阵星雨。

华丽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

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职如风萧和玉壶在空中流光飞舞,热闹的夜晚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

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晶莹多彩的装扮在人群中晃动。

她们面容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

我寻找那人千百次,都没看见他,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他立在灯火深处。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作者及赏析】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人。

出身贫寒,二十岁应募为“敢战士”,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

十年(1140)统率岳家军大破金兵于郾城,进军朱仙镇,准备渡河收复中原失地。

但朝廷执行投降政策,勒令其退兵。

后被构、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岳飞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但都是充满爱国激情的佳作。

有《岳武穆集》,为后人所编。

《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南宋抗金大英雄岳飞创作的一首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

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

上片抒发作者为国立功满腔忠义奋发的豪气。

以愤怒填膺的肖像描写起笔,开篇奇突。

凭栏眺望,指顾山河,胸怀全局,正英雄本色。

“长啸”,状感慨激愤,情绪已升温至高潮。

“三十”、“八千”二句,反思以往,包罗时空,既反映转战之艰苦,又谦称建树之微薄,识度超迈,下语精妙。

“莫等”期许未来,情怀急切,激越中微含悲凉。

下片抒写了作者重整山河的决心和报效君王的耿耿忠心。

下片开头四个短句,三字一顿,一锤一声,裂石崩云,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胸怀,令人扼腕。

“驾长车”一句豪气直冲云霄。

在那山河破碎、士气低沉的时代,将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激励力量。

“饥餐”、“渴饮”虽是夸,却表现了诗人足以震慑敌人的英雄主义气概。

最后两句语调陡转平和,表达了作者报效朝廷的一片赤诚之心。

肝胆沥沥,感人至深。

全词如江河直泻,曲折回荡,激发处铿然作金石声。

【字词注释】

①怒发冲冠:

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

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

②凭:

倚靠。

③潇潇:

急骤的雨声。

④长啸:

大声呼叫。

⑤三十功名尘与土:

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如同尘土微不足道。

⑥八千里路云和月:

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⑦等闲:

轻易,随便。

⑧靖康耻: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占汴京,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史称靖康之耻。

⑨贺兰山:

贺兰山脉位于回族自治区与自治区交界处。

⑩朝天阙:

朝见皇帝。

天阙:

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作品译文】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

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

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

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

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

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

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缺。

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吃敌人的肉。

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