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II 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54142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II 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II 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II 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II 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II 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浙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II 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浙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II 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浙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II 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浙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II 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浙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II 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浙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II 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浙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II 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浙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II 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浙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II 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II 卷.docx

《浙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II 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II 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II 卷.docx

浙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文言文阅读课外II卷

浙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

专题13文言文阅读(课外)(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共10题;共147分)

1.(15分)(2013·呼伦贝尔)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

________

②以头抢地耳

抢:

________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与“且秦灭韩亡魏”一句中“且”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且壮士不死即已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存者且偷生    

(3)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4)

根据选文内容,回答问题。

①唐雎的使命是什么?

②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

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2.(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王彦章死节

唐兵攻兖州,末帝召彦章,使率五百骑守捉①东路,彦章以兵少战败,被擒。

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庄宗爱其骁勇,欲全活之。

彦章谢曰:

“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今兵败力穷,不死何待?

且臣受梁恩,非死不能报,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

”遂见杀,年六十一。

【注释】①守捉:

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军、城、镇、守捉皆有使。

(1)

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

A.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    

B.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    

C.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    

D.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    

(2)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活()

②见()

(3)

说说“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

”的意思。

(4)

选文记叙他“常为俚语谓人曰: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有什么作用?

(5)

选文主要表现了王章彦的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3.(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孟尝君①出行五国

孟尝君出行五国,至楚,楚献象床②。

郢之登徒③直④送之,不欲行。

见孟尝君门人公孙戍曰:

“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

象床之值千金,伤此若发漂⑤,卖妻子不足偿之。

足下能使仆无行,先人有宝剑,愿得献之。

”公孙曰:

“诺。

入见孟尝君曰:

“君岂受楚象床哉?

”孟尝君曰:

“然。

”公孙戍曰:

“臣愿君勿受。

”孟尝君曰:

“何哉?

”公孙戍曰:

“五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有存亡继绝之义⑥。

五国英杰之主,皆以国事累君,诚说君之义慕君之廉也。

君今到楚而受床,所为至之国,将何以待君?

臣戍愿君勿受。

”孟尝君曰:

“诺。

公孙戍趋而去。

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

“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

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

”公孙戍曰:

“臣有大喜三:

门下百数,莫敢入谏,臣独入谏,臣一喜;谏而得听,臣二喜;谏而止君之过,臣三喜。

”孟尝君曰:

“善。

选自《战国策》

注释:

①孟尝君:

田文,战国时齐国人,四公子之一。

②象床:

用象牙制成的床。

③登徒:

人名,复姓。

④直:

值班。

⑤发漂:

喻微小。

⑥存亡继绝:

恢复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子嗣。

⑦中闺:

宫门。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①君岂受楚象床哉()  ②五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

③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  ④莫敢入谏   ()

(2)

下列加下划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郢之登徒直送之/何陋之有    

B.皆以国事累君/受命以来    

C.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万钟于我何加焉    

D.公孙戍趋而去/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象床之值千金,伤此若发漂,卖妻子不足偿之。

(4)

结合全文,说说孟尝君是个什么样的人。

4.(19分)(2017九上·东台期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维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①殊可过。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②,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

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③,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

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然是中有深趣矣!

无忽。

因驮黄檗④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注释】①故山,旧居的山,指王维的“辋川别业”所在地的蓝田山。

②感配寺,王维集中有游感化寺的诗,《旧唐书·神秀传》中说,蓝田有化感寺。

感配寺可能是化感寺之误。

③雊(gòu),野鸡鸣叫。

④黄檗(bò),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和茎内皮可入药。

茎内皮为黄色,也可做染料。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①多思曩昔         曩:

________

②与山僧饭讫而去   饭:

________

③任意东西         任意:

________

④负势竞上         负:

________

(2)下列句子划线的“相”与“好鸟相闻”的“相”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猥不敢相烦    

B.复与疏钟相间    

C.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用“/”为文中画线,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然是中有深趣矣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5)本文与《与朱元思书》同为书信,写作目的有何不同?

5.(12分)阅读文言文《牧竖捕狼》,回答后面问题。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

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辍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现在山东省淄博)人,清代文学家。

牧竖,牧童;竖,童仆。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相去数十步:

_____________     ②意甚仓皇:

_______________

③乃舍此趋彼:

_____________     ④气已绝矣:

_______________

(2)

和“始望见之”一句中“之”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 两狼之并驱如故    

B.学而时习之    

C.至之市    

D.春冬之时    

(3)

划分句子中的停顿(两处)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4)

翻译句子

①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出自《三峡》)

(5)

读完全文,结合下面材料链接,说说你得到的启示(不少于两点)。

【连接材料】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狼》

6.(14分)(2017七下·厦门期中)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

自言:

“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

“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

担心。

②俟sì:

等待。

③讽诵:

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

④博闻强志:

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权谓吕蒙曰:

________

②但当涉猎:

________

③尝主编《资治通鉴》:

________

④及长:

________

(2)

与例句中“为一时之名臣”中划线词“之”用法相同的是()

A.水陆草木之花    

B.康肃笑而遣之    

C.何陋之有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书/不可不成诵    

B.咏其/文,思其/义    

C.及/鲁肃过寻阳    

D.不可/不学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5)

试分析吕蒙与司马光两人的学习经历有何相同之处,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7.(12分)(2017·娄底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③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④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心/亭一点    

B.虽/乘奔御风    

C.以/其境过清    

D.往来/无白丁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日,更定矣(止,停)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连词,就)    

C.先帝称之日能(能力)    

D.策之不以其道(介词,按照)    

(3)

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段的“崇祯五年十二月”与“湖中人鸟声俱绝”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以及冰封西湖、万籁俱寂的环境,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和游人“痴”张本。

B.选文第②段的“雾凇沆砀……上下一白”写出雪中西湖的空阔感,“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写雪中景物之小,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

C.选文第③段主要亭中游人邀“余”一同饮酒的情景。

其中“铺毡对坐”“见余大喜”“拉余同饮”“是金陵人”等表现出亭中游人热情好客。

D.选文以时间为叙述线索,使整篇文章脉络清晰;写景形象生动,与题旨相扣,又有独特韵味。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5)

“痴”是选文的文眼,请分析它在文中的含义。

8.(16分)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欧阳修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

“六一何谓也?

”居士曰:

“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尝置酒一壶。

”客曰:

“是为五一尔,奈何?

”居士曰:

“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客笑曰:

“子欲逃名乎?

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谓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君不得逃也。

”居士曰:

“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

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 (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①三代:

指夏、商、周三代。

(2)金石:

指钟鼎文及碑文。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②欧阳修谪滁州 

(2)

下列加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然亦知夫不必逃也    

B.则又更号“六一居士”/更若役    

C.既老而衰且病/久已病矣    

D.而尝置酒一壶/而不知人之乐    

(3)

翻译。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4)

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

(5)

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

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

在滁州时:

 

在颍州时:

9.(12分)(2017八上·点军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与施从事书

吴均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①天孤峰入汉②;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③水之猿,百臂相接。

秋露为霜,春罗④被径。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信足⑤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⑥。

【注释】①干:

连接。

②汉:

银河。

③企:

祈求,盼望得到。

④春罗:

即绿萝。

⑤信,的确,确实。

足,足够⑥悟衷散赏:

让内心有所启发感悟,使观赏变得随便自由。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晓雾将歇________        ②夕日欲颓________

③春罗被径________        ④鸡鸣不已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3)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断三处)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

(4)《答谢中书书》借山川之美,表达了陶弘景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乙文也表达了相似的情感,《与施从事书》中能反映这种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

10.(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

蒙乃始就学 ________         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

文章写鲁肃的反应对于表现吕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共10题;共147分)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6、答案:

7、答案:

8、答案:

9、答案:

10、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