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度专项训练一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60881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度专项训练一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文言文阅度专项训练一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文言文阅度专项训练一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文言文阅度专项训练一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文言文阅度专项训练一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文言文阅度专项训练一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文言文阅度专项训练一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文言文阅度专项训练一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文言文阅度专项训练一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文言文阅度专项训练一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文言文阅度专项训练一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文言文阅度专项训练一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文言文阅度专项训练一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文言文阅度专项训练一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文言文阅度专项训练一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文言文阅度专项训练一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文言文阅度专项训练一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文言文阅度专项训练一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文言文阅度专项训练一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文言文阅度专项训练一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度专项训练一含答案.docx

《文言文阅度专项训练一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度专项训练一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阅度专项训练一含答案.docx

文言文阅度专项训练一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一(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

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母忧去职。

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

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

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曰:

“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

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

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

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

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

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

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

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

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谓仇曰:

“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着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

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

“赵憙真长者也。

”后拜怀令。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

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

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

王曰:

“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

“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其年,迁憙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憙上言:

“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

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

及薨,车驾往临吊。

时年八十四。

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着名/愿得降之/

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着名/愿得降之/

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着名/愿得降之/

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着名/愿得降之/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憙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

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

B.赵憙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

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

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

C.赵憙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

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D.赵憙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

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

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曰:

“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

举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将入对曰:

“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

“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

“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

“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

”禧惭不能对。

归报,神宗善之。

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

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

“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父老叹曰:

“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

上疏言:

“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

”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

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岉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哲宗以问将,对曰:

“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知颍昌府,移大名。

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

政和初,卒,年七十五。

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

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

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

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

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

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

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

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将曰:

“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

”禧惭不能对。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岉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

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

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

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

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

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泛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

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

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

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

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

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

诵奇之。

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

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

充书日进,又无过失。

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

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

所读文书,亦日博多。

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

以笔着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

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

常言人长,希言人短。

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

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

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

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

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

得官不欣,失位不恨。

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淫读古文,甘闻异言。

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

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

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

俗材因其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

(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

1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岁凶,横道伤杀         凶:

凶险

B.闾里未尝让让:

责备

C.辞师受,日讽千字讽:

背诵

D.游必择友,不好苟交苟:

草率,随便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15.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是(  )

①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

②礼敬具备,矜庄寂寥

③以笔着文,亦如此焉

④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

⑤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⑥行苟离俗

A.①②④B.①②⑥C.③④⑤D.③⑤⑥

1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B.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C.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D.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1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王充极少说别人的短处,而愿意说别人的长处。

他为人清高自重,被人诬陷,也不加辩白。

B.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

他追求好名声,喜欢结交杰出高雅的朋友。

C.王充做官不计较俸禄的多少和官位的高低,国君和将领召见时他考虑不周到就不对答。

D.文章从生活、读书、做官等多方面来写王充的为人处事,多采用对偶句式,既使人物形象鲜明,又言简意赅,富有节奏感。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淫读古文,甘闻异言。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汪容甫先生行状

王引之

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

少孤,好学。

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

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

仪征盐船斄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杭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

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弨,见先生所撰,咸叹赏以为奇才。

年二十九,始颛治经术。

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

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

侍郎尝谓人曰:

“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其见重如此。

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往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

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

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三绝”。

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

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

又深于《春秋》之学,着《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

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

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

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

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

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

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

而先生于予所说《尚书》训诂,极奖励,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

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

(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

1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助书贾鬻书于市鬻:

B.先生往谒谒:

拜见

C.称之不置置:

置办

D.尚欲扬榷而陈之陈:

陈述

2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左:

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即江东。

B.三代:

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

C.菽水:

豆和水,指粗茶淡饭。

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

D.趋庭:

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学、为文方面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

答案解析

1.【答案】 D

【解析】 首先,通读选文,了解大意。

其次,理清画波浪线句子中的人物关系。

(1)谢弘微“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

(2)过继后的叔父谢混有知人之明。

(3)谢混向谢思夸赞谢弘微“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

同时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童幼时”,提示语“曰”,虚词“之”。

2.【答案】 B

【解析】 对于文化常识类题目,考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顺利完成。

有时也可以根据文本意思进行推断。

B项姻亲,是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

血亲,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是以具有共同祖先为特征的亲属关系。

从原文“中外姻亲”一句看,这里的姻亲应包含血亲,血亲只是姻亲的一部分。

所以,“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说法错误。

3.【答案】 B

【解析】 “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的是谢混,不是谢弘微。

4.【答案】 ①(谢弘微)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侍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

②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解析】 翻译句子要抓住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特殊文言句式等得分点。

①句中,循:

遵守。

事:

服侍,侍奉。

党:

亲族。

②句中,臧否:

褒贬。

以:

介词,用。

乱:

打乱,扰乱。

参考译文

谢弘微,是陈郡阳夏人。

父亲谢思,任武昌太守。

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谢峻自己没有儿子,就把谢弘微作为嗣子。

谢弘微本名谢密,因为犯了嗣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来替代名。

谢弘微孩童时期,精神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开口说话。

过继后的叔叔谢混以了解人闻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

谢混对谢思说:

“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来定会成为才能出众之人,能有这样的儿子,可以心满意足了。

”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穷、节俭,而嗣父家产业都很丰盈,但他只承继了嗣父的几千卷书,其他遗产俸禄,全不过问。

谢混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结交,只和同族兄弟的儿子谢灵运、谢瞻、谢曜、谢弘微等人以文学互相赏析而聚会。

常常共同宴饮相处,住在乌衣巷,所以称为乌衣之游。

谢瞻等人富有才华,能言善辩,谢弘微却每每以简要的话说服他们,谢混特别敬重珍视他这一点,称他为“微子”。

义熙八年,谢混因为是刘毅的同党被诛杀。

谢混的妻子晋陵公主把谢混家里的事情托付给谢弘微打理。

谢弘微经营料理产业,办事好像执行公务,收入或支出一文钱、一尺布,都有文簿记录。

宋武帝做了皇帝,晋陵公主被降封为东乡君。

自从谢混被诛杀,到这时已经九年了,而房舍整齐,仓库丰满,门客和供役使的人与平日无异,田地开垦,比过去还有所增加。

本族和外姓的亲戚、朋友故旧,进门后无不叹息,有的为此流下了眼泪,深为谢弘微的义行所感动。

谢弘微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侍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

当初,太祖镇守江陵的时候,谢弘微做主管教育的文学一职。

因母亲去世而离职。

守丧因为孝顺被人称赞,超过了服丧的期限还在吃蔬菜和素食。

他的哥哥谢曜历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去世。

谢弘微只吃蔬菜和素食,哀痛超过礼法,服丧虽然除去,却仍不吃鱼和肉。

谢弘微从小失去父母,侍奉兄长如同侍奉父亲,兄弟之间极其友爱和睦,没有人能比得上。

谢弘微口中不说别人的是非,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元嘉九年,东乡君去世,遗留财富千万,园宅十几所,奴仆还有几百人。

谢弘微一概不要,自己用私人的俸禄将她埋葬。

谢弘微说:

“亲戚争财产,非常被人看不起。

现在财产多则分用,少则共用,不至于会穷乏,身死以后,这些财产还有什么用呢?

”元嘉十年去世,时年四十二岁。

皇上十分哀痛叹惜,让二卫千人办理丧葬事务。

追赠他为太常。

5.【答案】 A

【解析】 根据语境,“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是说李氏不肯投降,“云”后是他不肯投降的理由,排除B、C两项。

“赵氏有孤孙”的意思是“赵氏有独孙”。

“孤孙”指赵憙,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6.【答案】 B

【解析】 “收考”指拘捕拷问。

“考”是拷问的意思。

7.【答案】 C

【解析】 C项张冠李戴。

根据原文中“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可知,将盗贼余党迁往异地的不是赵憙,而是皇上。

8.【答案】 ①皇上说:

“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求。

”赵王没有再说话。

②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

【解析】 涉及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省略句等。

①重点词语:

“枉”指“违犯”,“更”指“更换”,“欲”指“要求”,“复”指“再”。

②重点词语:

“大蝗”是词类活用,“出现蝗灾”的意思;“辄”指“就”;“岁屡”指“连年”;“年”指“收成”。

“侵入平原界辄死”前省略主语“蝗虫”。

参考译文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县人。

赵憙年轻时有节操。

堂兄被人杀害,没留下儿子,赵憙当时十五岁,时常想着报仇。

于是带着兵器结纳宾客,后来就去复仇。

但是仇人们全部生了病,没有人能抵抗。

赵憙认为趁别人生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所为,就暂且放过他们离开了。

临走前回头对仇人说:

“你们如果病好了,应远远避开我。

”更始帝刘玄即位,舞阴大姓李氏占据县城不肯投降,更始帝派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李氏不肯投降,说:

“听说宛县赵氏有个孤孙赵憙,以信义闻名,我愿意向他投降。

”更始帝就召见赵憙。

赵憙年纪不满二十岁,等到引见后,就被任命为郎中,代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