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虚词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13673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7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docx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虚词研究.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docx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

绪论

一、汉语虚词研究的简单回顾

中国古代的虚词研究,从汉代到清代有着2000多年悠久的历史。

古代语文学家在这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早在汉代,古人就有了对“词、语助、助语”(虚词)的研究,刘勰的《文心雕龙》已经按功能和位置把虚词分为发端、送末、札句三类在语言使用中把词区分为虚词和实词两大类的,据现有文献的记载,在我国,最早见于宋人的著作,不过,当时都把“词”称作“字”。

宋朝有个叫周辉的文人在他的《清波杂记》中有过这样的记载:

“东坡教诸子作文,或辞多而意寡,或虚字多实字少,皆批谕之。

”词人张炎在他的《词源》中也写道:

“词之句有二字、三字、四字,至六字、七八字者,若堆砌实字,

之后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对虚、实分类各不相同,但都有所发展。

建国后的一系列语法教材基本上也都沿用了虚实二分说,只不过在具体划类上不太一样,大家可以参看朱德熙《语法讲义》、胡裕树《现代汉语》还有咱们用的黄廖本《现代汉语》。

近年来的研究,多数论著不再二分,而是三分,分成实词、虚词、特殊类三大类。

大家可以参看北大本《现代汉语》,张斌本《现代汉语》,邢福义《汉语语法学》。

关于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最后再向大家推荐几本参考书:

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北大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编的《现代汉语虚词例释》,侯学超编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张斌主编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朱景松编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还有一些虚词研究的专著,主要有:

陆俭明、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张谊生《现代汉语虚词》、李晓琪《现代汉语虚词讲义》、齐沪扬《现代汉语虚词与对外汉语教学》。

另外关于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的专著还有很多,如果大家有兴趣研究,不妨再扩充阅读一些。

二、现代汉语中的虚词

按词的语法功能,我们把现代汉语的词分为以下十五类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状态词、代词、数词、量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以及叹词、拟声词。

我们把其中的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这五类称为虚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状态词、代词、数词、量词称为实词,叹词、拟声词作为特殊词类另归并为一类。

虚词是跟实词相对的。

从意义上看,虚词所表示的意义比较虚灵,不像实词那样实在、具体。

从语法功能上看,虚词除了能充任状语外,不能充任别的句法成分,即不能充任主语、谓语、述语、宾语、补语、中心语等主要的句法成分。

虚词在语言中的实际作用主要有四方面:

第一,帮助表达实词之间某种语法获语义关系。

帮助表达实词之间的语法关系的实例如:

(1)木头和桌子都搬走了。

(2)木头的桌子都搬走了。

(1)用“和”,表示“木头”与“桌子”之间是联合关系;例

(2)用“的”,表示“木头”与“桌子”之间是修饰关系。

再如:

(3)她满意得笑了。

(4)她满意地笑了。

例(3)用“得”表示“满意”和“笑了”之间是动补关系;例(4)用“地”,表示“满意”与“笑”之间是修饰关系。

帮助表达实词之间的语义关系的实例如:

(5)张三把李四说了一通。

(6)张三被李四说了一通。

(7)张三对李四说了一通。

例(5)—(7)表面看,包含的词语基本相同,所差只在使用的介词不一样。

其实,介词使用的不同,改变了句子内部实词之间的语义关系。

例(5)用“把”,“说”是“责备、数落”的意思,“张三”是“说”的施事,“李四”是“说”的受事;例(6)用“被”,“说”也是表示“责备、数落”的意思,但“张三”成了“说”的受事,“李四”成了“说”的施事;而例(7)用“对”,“说”却表示“陈述、诉说”的意思,“张三”是“说”的施事,而“李四”成了“说”的与事了。

第二,帮助实词添加某种语法意义。

(8)我看见他拿了两个苹果。

(9)我看见他拿过两个苹果。

(10)我看见他拿着两个苹果。

同是动词“拿”,例(8)“拿”后面带上“了”,表示“拿”这个行为动作实现或者说完成了;例(9)“拿”后面带上“过”,表示“他”有“拿苹果”这一经历;例(10)“拿”后面带上“着”,表示“拿”这一行为动作的持续。

显然,“了”、“过”、“着”帮助动词添加的语法意义各不相同。

第三,帮助改变词语的表述功能。

例如“吃”,是动词,从意义上说,表示行为动作;从表述功能看,表示陈述。

但是,如果后面加上助词“的”,“吃的”就成了名词性成分了,从意义上看,表示事物了,可以指“吃的东西”(如“我先去买点儿吃的”);从表述功能看,表示指称了。

第四,帮助表达某种语气。

例如:

(11)他有儿子了。

(12)他有儿子啦!

(13)他有儿子吗?

例(11)句末用“了”,句子表示陈述语气;例(12)句末用“啦”,句子表示感叹语气;例(13)句末用“吗”,句子表示疑问语气。

再如:

(14)今天一定会下雨。

(15)今天也许会下雨。

(16)今天难道会下雨?

例(14)—(16)都是谈论“今天会下雨”的事,但例(14)用副词“一定”,句子表示一种强烈的肯定语气;例(15)用副词“也许”,句子则表示一种不确定的或然语气;例(16)用副词“难道”,句子就表示一种疑问语气。

副词在汉语中实际上也是起着上述四方面的作用,虽然副词的语法特征是只能作状语,一般都归入实词,但副词的个性很强,每个副词的用法也很复杂,我们在这里不刻意区分把副词归入虚词还是实词,而是像研究其他虚词一样来研究副词,学习它们的用法。

三、虚词研究的重要性

汉语是虚词特别丰富的语言,这是由汉语特性决定的。

汉语不像英、法、俄等语言那样有形态标志和曲折变化,也不像日语和朝鲜语那样有粘着形式,虚词就成为汉语非常重要的表达手段。

如果我们把实词比作人体的血肉和骨骼的话,那么完全可以把虚词比作人体的经络。

汉语的虚词是封闭型的,包括极不常用的不过1000个左右。

但是,虚词的意义比较虚,用法也比较复杂,越是常用的虚词,意义越虚,用法越复杂,也就越不容易掌握。

中国人初学写文章,也常常出现文理不顺的现象,其中约有一半问题出现在虚词用法不当上。

外国人学习汉语,虚词更是一个难点。

中国人的问题主要是口语转化为书面语时虚词使用不当,外国人学习汉语主要是一开始就受母语的干扰。

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汉语虚词的研究,学习掌握常用虚词的用法,特别是近义虚词的辨析,从而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也增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效果。

下边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虚词的重要性以及我们这学期的课主要讲哪些内容。

(1)a.什么都好。

      ×什么也好

b.什么都不好。

      什么也不好

c.他做什么事都很认真。

 

×他做什么事也很认真。

d.他做什么事都不认真。

  

他做什么事也不认真。

  这个例子主要说明我们要注意辨别意义相近的虚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在周遍性主语句里,“也”只用在否定句中,“都”则不受限制。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又”和“也”,“不”和“没”等等。

(2)a.这事儿你千万不能告诉他。

 

这事儿你万万不能告诉他。

   b.那鬼地方你千万不能去。

  

那鬼地方你万万不能去。

  c.*我千万没想到事情会那么糟。

我万万没想到事情会那么糟。

“千万”只用于祈使句,而“万万”既能用于祈使句,也能用于陈述句。

(3)*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使他在学业上跟上了其他同学。

   *练习被我做好了。

不该用这些虚词。

(4)*县政府许多干部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局长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气愤。

护林员后应该加上“的”。

(5)*顾老师除了会说日语外,陈老师也会说日语。

“除了”没有放对地方。

(6)*不管价钱再贵,也必须把它买下来。

虚词搭配不当。

(7)两国领导人进行了极其亲切友好的谈话。

(8)回头有时间我再详细告诉你。

(9)还好有你帮忙,要不我到天黑也忙不完。

(10)如果那样改的话,我们的预算就会增加很多。

这几个词主要涉及现代汉语虚词的词汇化问题。

方位词的引申用法

方位词的基本用法是表示方位、处所、时间,也可以引申用来表示方面、范围、条件、情况、过程等。

1.桌子上就放了一本书。

2.天花板上安了一个圆形的吸顶灯。

3.他的包忘车上了。

(歧义)

4.每逢周末,她喜欢一个人在大街上闲逛。

5.最近,我们的企业技术上又领先了一步。

6.实际上我已经吃过饭了。

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他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在我们的坚持下,对方答应了我们的条件。

忙乱中,他连眼镜也忘了戴就走了。

第一章副词

副词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起修饰、限定作用的词。

常用来说明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等所涉及的范围、时间、程度、情态以及肯定或否定的情况。

有时也用来表示两种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之间的关系。

副词是介于功能词(functionword)和内容词(notionword)之间一个复杂的集合(set):

既具有实词的某些语法特点,比如可以充当句法成分,部分具有指代功能,有些还可以独用或成句;又具有虚词的某些个性特征,比如粘着、定位、虚化、封闭,个性强于共性,语法意义突出,词汇意义相对空灵。

一、副词的特征和语法功能

(一)副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充任状语。

副词可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者修饰整个句子。

如“刚到”、“已经走了”、“最好你去”、“非常高兴”,也可以修饰能代替动词、形容词的代词“这样”、“那样”、“这么着”等。

例如:

①我们都是大三的。

②我很喜欢打篮球。

③那里的景色太好了。

④我没学过汉语,不认识汉字。

⑤难道你不想参加这次比赛吗?

⑥事情已经这样了,还有什么办法?

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数量词。

但是当这些词语作谓语时,则可以受表示时间、范围等方面的副词修饰。

例如:

1今天才星期五,我以为又星期六了。

2王老伯都七十多岁了,他儿子刚十几岁。

3他们结婚已经五六年了。

少数表示范围、否定的副词,有时可以限制名词、代词或数量词。

例如:

1光你一个人去吗?

2这件事就你不知道,我们早就都知道了。

3天一擦黑,男的一律裤头,女的一律裙子。

(二)副词一般不受另一个词的修饰。

不能单独成句,一般也难以单独回答问题。

如有人问“昨天的电影好看吗?

”可以回答“很好”或者“好”,但不能回答“很”。

少数副词如“也许”、“一定”、“别”、“差不多”、“当然”等能用来回答问题。

(三)有的副词还可以充当补语,但只限于表示程度的“极”、“很”、“坏”、“死”、“透”等。

前面的词语为形容词或心理动词,如“好极了”、“高兴极了”、“脏死了“”、“急死了”、“恨透了”。

(四)有的副词在句中可以起关联作用。

①说干就干。

②死也不投降。

③那座新楼又高又大。

④再困难也不怕。

二、副词的分类

根据语义,可以把副词分成以下几类。

(一)时间副词:

刚刚刚早就才

已已经曾曾经

马上立刻立即顿时

正在正在

赶快赶紧赶忙

将将要即将快

一直始终老总从来向来一向一时

永远终于早晚随时偶尔按时时时

忽然猛然一下

还还是仍仍然仍旧依然

先然后回头

(二)范围副词

都全就

一起一齐一同一道一块儿

共一共总共

一概一律统统

到处处处

只仅仅仅单光净唯独一味

(三)程度副词

很挺怪太非常相当十分

极极其最顶

比较更更加格外

稍稍微略微稍稍比较有点可真好

多多么

几乎尤其过于

(四)频率副词

还再又也

重重新

常经常时常常常往往

一再再三来回反复屡次

(五)肯定、否定副词

不没别甭未

准一定必定必然的确

未必何必

白白白

大概大约恐怕也许或许

(六)语气副词

可却倒偏偏偏

到底究竟毕竟

居然竟然果然

幸亏多亏好在

简直反正难道

几乎差点儿

(七)方式、情态副词

逐步逐渐渐渐

亲自亲手亲眼亲口亲笔

特地特意专程

独自分别互相先后陆续

悄悄偷偷暗暗默默

不断不住不停不禁

三、常用副词的用法

(一)都

1.“都”主要表示范围,用来总括它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在句法结构上是状语,修饰它后面的动词或形容词,表示“都”所限定的事物没有例外地发生动词所表达的行为动作或具有形容词所表示的性状。

例如:

咱们都不要客气。

今天学生都去参观了。

柜子里都是书。

老张每天都睡得很晚。

这是绝密,对任何人都不能讲。

有时“都”的前面所提到的人或事物都是复数时,“都”所总括的部分有三种可能。

这几个句子大家翻译得都很好。

“都”在这里总括的可能是“这几个句子”,也可能是“大家”,也可能是“这几个句子”和“大家”两项,这需要根据语境来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

副词“都”在句中应放在它所总括的词语后,如:

我们都是学生

*都我们是学生。

副词“都”常用在下面几种情况,有时“都”甚至是不可缺少的。

(1)主语为复数,要突出全部的意思时,谓语中常用“都”。

大家都为你的成功感到高兴。

这件上衣很合身,长短肥瘦都合适。

“都”也可以总括介词的宾语。

他把练习里的错字都改正过来了。

有时“都”所总括的词语可能省略了,没有在“都”前面出现。

见了他,你别都说优点,不说缺点,他不喜欢。

“都”在有些句子里是不可缺少的。

王教授的外文书很多,英文的、法文的、日文的都有。

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河南的、湖南的、福建的都有。

在上述句子中,“都”所总括的名词都充任话题。

(2)句子里有“每”、“各”、“所有”、“一切”、“全部”、“这些”、“那些”以及“随时”、“到处”、“任何”等类词语时,谓语中一般都要有“都”与之呼应。

诗人贾岛的每句诗和每个字都经过反复锤炼,用心推敲。

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很喜欢的东西。

一切都按照你的意思办。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所有的老师都说你很聪明。

名词或量词重叠含有复数的意思,谓语里也要用“都”。

现在的孩子啊,个个都很有个性。

(3)句中有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哪里”、“怎么”等时,谓语中要有“都”或“也”与之呼应。

这时,“都”是不可缺少的。

因为疑问代词的任指用法表示周遍性的意思,不是单数。

您的问题,谁都答不上来。

我刚来到北京,哪儿都认识。

他回来后,什么都没说。

(4)句中有“无论”、“不管”等连词时,谓语或第二个分句要用“都”与之呼应,这也是因为“无论”等涉及的不是一种单一的情况。

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只顾自己,不考虑别人。

(5)由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儿”、“哪+数量词”构成的疑问句常用“都”,“都”轻读。

这时“都”要放在谓语动词前,总括后面疑问代词所询问的内容。

回答时,不能用“都”。

这次旅行你都去哪儿了?

我去了上海、厦门和桂林。

问句之所以用“都”,是因为问话人假定答案不是单数,如果不用“都”,就不足以表示出这种假定,从而会引起听话人的误解或不快,但是“都”又不能放在所总括的名词后。

答句中所以不再用“都”,是因为“都”前的“我”等是单数。

在口语里,“都”有时直接用在疑问代词前。

你这辆自行车都哪有毛病?

今年暑假都谁想回国探亲?

2.都的其他用法。

连弟弟都懂这个道理,你这么大了,怎么不懂。

这次考试,他一个字都没写错。

这么重要的消息你都不知道。

小明的作文一百个字都不到,太短了。

听完老师的问题,他想都没想就回答出来了。

这里的“都”表示更进一层,有“甚至”的意思。

可以看作语气副词。

都十二点了,该睡觉了。

几年不见,你怎么头发都白了。

都快到冬天了,天气还这么暖和。

这里的都表示“已经”,“都”轻读,句尾用“了”。

关于“都”、“全”和“净”用法的区别另外再补充。

下边看一些“都”的例句。

a.原来我们班都有八个同学,现在我们班都有十一个学生。

b.原来我们班有八个同学,现在我们班有十一个学生。

c.我们一个星期都有二十二节课。

d.我们一个星期共有二十二节课。

e.我们家都有五口人。

f.我们家共有五口人。

g.我们每家都有五口人。

h.晚上我要复习都学过的课文。

i.晚上我要复习所有学过的课文。

j.我都相信你们的话。

k.我完全不相信你们的话。

l.你们的话,我都不相信。

(1)参观的时候,每个地方的中国人很热情。

(2)参观的时候,每个地方的中国人都很热情。

(3)一切体育运动他不喜欢。

(4)一切体育运动他都不喜欢。

(5)北京所有的名胜古迹我去过。

(6)北京所有的名胜古迹我都去过。

(7)什么中国菜我爱吃。

(8)什么中国菜我都爱吃。

(9)这个城市哪儿很干净。

(10)这个城市哪儿都很干净。

(11)小孩子对任何事感兴趣。

(12)小孩子对任何事情都感兴趣。

(13)无论冬天还是夏天,他天天游泳。

(14)无论冬天还是夏天,他天天都游泳。

下边的例子是说“都”的位置问题。

a.都我的中国朋友喜欢喝茶。

b.我的中国朋友都喜欢喝茶。

c.桌子上放的是都英文报纸。

d.桌子上放的都是英文报纸。

e.我们都那个时候还是小孩子。

f.我们那个时候都还是小孩子。

g.在这所学校里,老师都对学生很热情。

h.在这所学校里,老师对学生都很热情。

练习

选词填空

1.只光净

a.我()学过日语,没学过英语。

b.这篇文章说的()是一些没有用的废话。

c.我们当中()有他一个人去过香港。

d.干工作不能()凭热情,还要讲究工作方法。

e.你看,()顾说话了,忘了给你倒茶。

f.这次旅行,()是交通费就花了五千多元。

g.你别()说那些我们不感兴趣的事。

2.仅仅仅惟独

(1)()两天,我们班就有十个人感冒。

(2)别人的建议都被采纳了,()我提的那个被否定了。

(3)别的事他都办好了,()买书的事给忘了。

(4)我们()是做了我们该做的,你不必那么客气。

(5)他弟弟()十五岁,竟懂得四国语言。

(6)我们都爬上了山顶,()小王一人因身体不好留在了山下。

(7)这次运动会,我们学校()游泳一项就得了三项冠军。

(二)还

1.“还”可以表示行为动作继续进行或状况继续存在,含有“仍旧”、“依然”的意思。

例如:

几年没见,你还是老样子。

夜深了,小明还在看书。

这个矛盾解决了,还会遇到新的矛盾。

已经五月了,天还这么冷。

你怎么还不睡觉,都十二点了。

此外,“还”也可以用于尚未发生或将要发生的动作或状态,句中有“会”、“要”、“想”等能愿动词。

例如:

你明年还想学中文吗?

这次比赛你取得了好成绩,今后还要刻苦学习,争取更上一层楼。

过完国庆节,这儿还会这么热闹吗?

2.表示除了提到的情况外,另有增补。

例如:

你不但要关心自己的学生,还要关心自己的身体。

除了他们,还有谁支持你的意见。

这次旅游到上海,我们看了看市容,还尝了尝上海小吃。

按照规定,复试者还要唱一支外国歌。

“还”表示这个意义时,前面常有“不但…”、“除了…(以外)”、“既…”等与之呼应。

3.表示在程度上或数量上更进一层,意思与“更”一样,比“更”更加口语化,常用于“比”字句。

声速快,光速比声速还快。

现在的年轻人,你能干,我比你还能干。

你急啊?

我比你还急。

4.表示“勉强”的意思,把事情往小、轻、低里说,后面多为褒义形容词。

您最近身体好吗?

——还可以。

这部小说写得怎么样?

——还不错,值得一看。

他这个人当个基层干部还能胜任。

这几例中的“还”都表示不好也不坏,勉强达到了一定的标准或水平。

5.表示“尚且”的意思。

用于复句的前一分句,提出一种让步的情况,后一分句表示进一步推论的结果。

这篇课文他念还念不好呢,怎么能背得出来!

他还能参加三千米长跑呢,你这个运动员肯定没问题。

三年级学生还读不了原著呢,我们刚上二年级更不行了。

她走路还走不稳呢,就想跑?

这种用“还”的句子,隐含着“连…”的意思。

6.“还”可以表示时间久远,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发生在很久以前。

那还是1948年以前的事呢,有好多细节已经模糊了。

这张照片还是我上小学时候照的呢。

7.表示感情。

(1)表示出乎意料,含有“居然”的意思。

后面常用副词“真”。

这么难的题,他还真做出来了。

他们母子失散了几十年,最后还真团聚了。

(2)用于反问句,可以加强语气。

他是渔民的后代,还能不会游泳?

放心吧,您对我这么好,我还能不为您尽心尽力吗?

师傅说:

“活人,活人,不干活,还能算大活吗?

(3)表示名不副实,应该怎样而没有怎样,有责备、讥讽的意思。

你还是哥哥呢,一点也不知道让着弟弟。

还是大学生呢,这么容易的题都不会!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对“还”描写出了13种用法,但又归为了四类,便于记忆。

“还”的第一种用法表示某些语气,有时候兼有连接前后小句的作用。

“还”表示的语气大体上可以分成平、扬、抑三类。

此外还有一种以表示感情为主的用法。

1.表示平的语气,不含轻重抑扬的意思。

a.表示动作或状态持续不变;仍然。

他还在图书馆|老赵还没回来|你近乎的路还长着呢|他们的英雄事迹至今还在人们中间传诵着。

b.虽然(尽管、即使)…,…还…。

表示动作或状态不因为有某种情况而改变。

演出虽然已经结束,人们还不愿散去|即使有了一些成绩,也还要继续努力。

前一小句可以没有“虽然”等词。

他已年过七十,精神还那么饱满,步子还那么轻快

2.表示扬的语气,把事情往大里、高里、重里说。

a.表示程度差别;更加。

用于比较句。

场上的麦子堆得比小山还高|二勇比他哥哥大勇还壮|那种微型电池比这颗纽扣还略小一些|他比你还小好几岁呢。

b.表示项目、数量增加,范围扩大。

一部分例句仍有“仍然”的意思。

你把他的书包,还有衣服,都给他带去|除了他们三个以外,小组里还有我|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还会产生|往背后一看,山底下还有不少游客|这么几个人哪够哇,还得再来几个|这个节目八点钟还要重播一次|天气预报说明天还有雨,气温还要降低。

c.不但(不仅,不光)…还…。

表示进一层。

意思跟b相近,但语气更重。

不但要把这种病的患者治好,还要在本地区消灭这种疾病|小伙子不仅会开拖拉机,坏了还会修理|光说不行,还得干|我们厂不但增产了,还降低了百分之二十的成本。

3.表示抑的语气,把事情往小里、低里、轻里说。

a.表示勉强过得去。

多修饰褒义形容词。

最近身体怎么样?

——还好,还好|这根绳子还比较结实|这张画儿画得还可以

有时候在“还”后边加上“算”。

还算不错,电话最后打通了。

b.表示数量小,时间不到等。

人还太少,编不成队|这块布还不够|现在还早,可以再等等。

c.还…就…。

我还上小学的时候,他就已经上大学了。

d.还+没(不到)…就…。

我还没说话,他就说知道了|还不到五点,他就已经起来了|我还没洗好呢,他就进来了。

e.尚且。

前一小句用“还”作为陪衬,后一小句作出推论。

这类句子也可以不用“还”而用“都”。

小车还通不过,更别提大车了|这些书一个月还看不完,不用说一个星期了|连你还不能跑完一万米呢,我更不行了。

4.表示感情为主,意思有的可以用前面三项来解释,但那是次要的。

a.表示超出预料,有赞叹的语气。

下这么大的雨,没想到你还真准时到了|还亏了你们来得早,要不然,这么些活儿我一个人怎么干得完呢?

b.表示应该怎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