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26159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物理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物理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物理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知道什么是重力

2.通过实验探究重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掌握重力计算方法

3.知道重力的方向

4.会找物体的重心,并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重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重力的定义、重力的方向及重力的计算。

难点:

明确G与m的关系,以及运用G=mg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通过看书和讨论了解重力概念。

学习活动1:

学生看书P9面——图7.3.1:

水往低处流、撒出去的渔网会落下

展示评价1:

(1)用语言描述什么叫重力?

重力的符号是什么?

、。

(2)用语言描述重力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各是谁?

自主探究:

如果没有重力会怎么样?

设计理念:

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通过具体形象的例子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重力,并自学重力的定义。

2、通过实例、实验、说明(用语言描述、画图等)重力和质量关系。

学习活动2:

猜一猜:

物体的重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根据质量大的物体更沉等现象猜想重力与质量有关

展示评价2:

探究:

重力大小可能与质量有关?

教师提问:

需要测量的物理有哪些?

学生根据之前的学习认为需要测量重力和质量。

教师讲解:

本实验用已知质量的钩码做实验,可以不用测质量

引导学生复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方法:

把已知质量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

教师讲解实验的主要过程:

1、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出它们所受重力,并记录在表格中2、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描点并连接这些点。

物理量

1

2

3

4

平均值

质量m/kg

0.05

0.1

0.15

0.2

重力G/N

G/m

观察表格中的数据画出质量与重力关系的图像,学生总结能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

重力与质量成正。

从数值上说物体受到的重力约是该物体质量的10倍。

科学家经过精密计算发现G/m=9.8 N/kg,我们把这个数值叫g。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为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N。

(粗略计算时可取g=10N/kg)

学习活动3:

一辆汽车的质量是3t,则这辆汽车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g取10N/kg)

展示评价3:

3、通过看书和实验探究重力的方向。

会设计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学习活动4:

观察教师用细线吊起的砝码的方向,在铁架台倾斜时方向又如何?

展示评价4:

1、重力的方向:

2、对重力方向的应用:

自主探究:

小组讨论能不能根据重力方向判断窗台是否水平?

4、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学生讨论和自主分析(用语言描述)重心概念。

学习活动5:

阅读教材P12重心(重力作用点)的方向内容,完成下列展示评价内容;

展示评价5:

1、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

的重心的位置:

几何中心。

2、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不在中心点,用细线吊起不同点找交叉点就是它的中心。

三、当堂检测:

1、关于物体重力,说法错误的是()

A.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

B.物体重心就是重力作用

点。

 

C.物体重力方向

总是垂直向下。

D.物体的质量和它所受的重力成正比。

2.若没有重力,下列现象不会发生的是()

A.河水不会流动B.茶杯中的水倒不进嘴里

C.人一跳就会离开地面D.物体没有质量

3、下面关于重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B.只有与地面接触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C.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D.苹果下落是由于苹果熟透了的缘故

4、按要求完成图4中各题。

(1)画出地面上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画出静止在斜面上重20N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图。

(3)在空中飞行的足球受到5N的重力的示意图。

 

四、板书设计

第三节重力

1、重力的概念

定义: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知道什么是重力

符号:

G

施力物体:

地球

2、重力的大小

G=mgg=9.8N/kg

3、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4、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我所任教的青州市郑母初级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纯朴上进,但对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通过半年多的物理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这节课设计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不失为一节高效的课堂。

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 让学生去做。

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课堂的主题。

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对于重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实验,采用照片上传的方式展示学生的结果,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整节课每一个环节细节的设计恰到好处, 通过老师的引导、点拨,激起了学生对物理课程的深刻探究,老师设计了几个有效问题。

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 。

《重力》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重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的知识对学习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又是学习压强、功的基础。

“重力”在力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有无影响。

教材中先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使学生认识了重力的存在,然后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研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用在坐标上作图的方法得出了重力跟质量的关系,这种做法思路简捷。

学生容易掌握,同时学会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图象法。

关于重力的方向,教材中首先说明用线将物体悬挂起来后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这个方向叫竖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通过想想议议让学生明白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什么。

通过实际的例子说明竖直向下的重力方向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最后告诉学生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认为是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物体的重心,渗透了“等效法”。

本节课的重点是重力的定义、重力的方向及重力的计算。

难点是明确G与m的关系,以及运用G=mg进行计算。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知道什么是重力2.通过实验探究重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掌握重力计算方法3.知道重力的方向4.会找物体的重心,并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重力

 

当堂练习

1、关于物体重力,说法错误的是()

A.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

B.物体重心就是重力作用

点。

 C.物体重力方向

总是垂直向下。

D.物体的质量和它所受的重力成正比。

2.若没有重力,下列现象不会发生的是()

A.河水不会流动B.茶杯中的水倒不进嘴里

C.人一跳就会离开地面D.物体没有质量

3、下面关于重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B.只有与地面接触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C.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D.苹果下落是由于苹果熟透了的缘故

4、按要求完成图4中各题。

(1)画出地面上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画出静止在斜面上重20N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图。

(3)在空中飞行的足球受到5N的重力的示意图。

 

课后练习

1、质量为2kg的水受到的重力多大?

 

2、一铁球的重力为1950N,则此铁球的质量是多少?

(g=10N/kg)

本节课我以瀑布和抛出渔网的图片为引导引入新课,通过列出问题与发现问题相结合,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与自学同步进行,水的组成问题直接提出,让学生明确目的,激发学生兴趣,激励学生为了帮老师的忙而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展示学习目标与问题,让学生明确任务,这样直奔主题,简洁明快,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学生参与主动。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重力的概念和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通过设置问题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中。

这样可以让学生大胆的猜测、质疑、设计、探究、总结,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对实验装置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自我探索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始终采用自主学习、师生交流的方式上课,从而学生个性得体现。

对于重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实验,采用照片上传的方式展示学生的结果,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当然,在教学中也暴露了不足。

由于学生之间有差异,学生遇到的情境不同,在“探究活动”的学习中结果会有差异,介于时间原因无法照顾到所有学生。

但在学习中学生还是大有收获的。

改革的道路还很长,我将用饱满的热情去实践并探索更好的教育方法为教育课堂服务。

新《课标》中对力提出的要求是: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会测量力的大小。

针对于重力,我们需要从常见现象入手了解什么是重力,并对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明确的认识。

课标要求,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

针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设计成探究实验,学生亲自动手体验探究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