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405专升本《教育学》作业及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759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405专升本《教育学》作业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405专升本《教育学》作业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405专升本《教育学》作业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405专升本《教育学》作业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405专升本《教育学》作业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405专升本《教育学》作业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405专升本《教育学》作业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405专升本《教育学》作业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405专升本《教育学》作业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405专升本《教育学》作业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405专升本《教育学》作业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405专升本《教育学》作业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405专升本《教育学》作业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405专升本《教育学》作业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405专升本《教育学》作业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405专升本《教育学》作业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405专升本《教育学》作业及答案Word下载.docx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405专升本《教育学》作业及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405专升本《教育学》作业及答案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405专升本《教育学》作业及答案Word下载.docx

(4)教学要素的整体性规律,教学过程中包含有多种要素,各要素是处在持续不断的变化之中的。

2、简述教师应当具备的素养

现代教师的素质应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和能力素养三大方面的内容。

思想政治素质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人们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各种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特定品质”。

我国人民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主要表现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国之情以及勇于坚持真理等内容。

教师的职业素养应主要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

广博的文化修养;

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健全的人格也是教师职业对教师素质的特殊规定。

这是因为,教师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

因而教师历来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称。

要成为名副其实的灵魂工程师,首先必须有美好的心灵。

在今天,拥有丰富的知识已不再是为师者的决定性条件或主要素养,高尚、健全的人格才是为师者的灵魂。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

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具备如下的职业道德:

第一,献身教育,甘为人梯。

第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第三,尊重同事,团结协作。

第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能力素养。

教师应具备如下基本能力:

良好的表达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交往能力;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

3、简述潜在课程的特点

内容的渗透性和差别性。

潜在课程的内容渗透到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

而由于学校间客观条件和长期形成的传统不一样,潜在课程又具有了差异性;

内容上的全面性。

潜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全面地包括知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情感、态度、意志等方面;

概念上的相对性。

潜在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

相互联系上的非系统性。

潜在课程在影响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明显的逻辑步骤,没有前后相继的知识线条等。

4、简述教育评价的功能

教育评价的功能是指教育评价活动本身所具有的能引起评价对象变化的作用和能力。

它通过教育评价活动与结果,作用于评价对象而体现出来。

其功能的内容取决于评价活动的结构及运行机制。

因此说作为教育管理本身一个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教育评价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开展教育评价活动的时间并不长,但实践已经证明教育评价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具有重要作用,这些作用可以归纳为:

(1)鉴定功能;

(2)导向功能;

(3)激励功能;

(4)诊断功能;

(5)调节功能;

(6)监督作用;

(7)管理功能;

(8)教育功能。

5、简述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影响的特点

(1)环境,即围绕在人们周围,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在人的发展中,社会环境起着更为主导的作用。

(2)环境影响人,主要是通过社会环境实现的。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文明的整体水平,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以及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道德水准,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发展的程度和个人拥有的社会关系。

(3)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虽然是经常的和广泛的,但这种影响在大部分情况下是自发的、分散的和偶然的。

它对个体身心发展有时可能起有利的、积极的影响以有时可能起不利的、消极的影响。

(4)人并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环境的影响。

由于人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人在环境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不但能正确认识外部世界,还能主动地改造世界,不仅是环境改造人,人也可以反过来改造环境,通过改造环境来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

那种认为人的发展是由环境消极决定的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

三、论述题

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用教育与经济关系的原理论述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经济是社会结构的基础,它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包括教育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以经济发展为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有很大的拉动作用。

教育的经济功能是客观的,教育所以能对经济发展起如此巨大的作用,是因为:

(1)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成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术,成为现实的劳动力,从而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高等教育为社会提供一支能在科学上有发现,生产技术上有发明的科学研究和设计队伍。

同时,高等教育培养的是高级专门人才,他们在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的作用是举足重轻的。

(2)教育是科学技术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教育在劳动者掌握科学技术并运用于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即在科学技术由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而且教育也是科学技术知识扩大的、高效的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还是产生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手段。

现代教育,尤其是现代高等教育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发挥着创造、发明、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功能。

教学促进科研,科研提高教学,使高等学校成为出人才、出成果的基地。

另外,高等教育还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人们形成与现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观念(如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价值观念、协作观念等)、态度、行为习惯等,并作为调整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促进和协调作用。

第二次作业

1、特朗普制:

又称“灵活的课程表”,这是20世纪后半叶在美国一些学校进行实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

特朗普提出。

其基本做法是,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

首先是大班上课,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课,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由最优秀的教师任教;

然后是小班讨论研究,每个小班20个人左右,由教师或优秀学生负责,研究和讨论大班上课的材料;

最后是个别作业,其中部分作业由教师指定,部分作业由学生自选,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这三种形式的时间分配大致分别:

大班上课占40%,小班研究讨论占20%,个别作业占40%。

2、非指导性教学:

非指导性教学指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其含义应是较少有“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等特征,而带有“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等特征。

这种自我评价使学生更能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从而更加主动、有效、持久地学习。

3、循序渐进与适度超前相结合的原则:

是指教学要按照教学内容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有次序有步骤的进行,并且尽可能快速的促进学生身心不断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

4、教育目的: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这一实践活动所造就的社会个体或群体的质量规格所做出的一种总的设想与规定。

狭义的教育目的就是社会对学校教育这一实践活动所造就的社会个体或群体的质量规格,是教育者对教育活动所培养的人的规格的总预期。

5、《大教学论》: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著的教育学专著,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反对封建的、经院主义的教育,系统阐述适应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教育观点,包括教育的目的、作用、制度、内容和途径。

提出教学必须“遵循自然”,并论证教学的“简易性”、“彻底性”、“简明性和迅速性”等原则。

为近代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1.简述教育学的特点

教育的本质就是,正确的爱,赏识,理解,尊重,放手,反思,引导。

中国的教育的问题就在于没有看清教育是什么,不是像垃圾桶什么东西都能向孩子灌输,重要的是连家长自己的定位和教育方法都得不到反思和思考。

教育学的特点有以下几个:

(1)学校教育逐渐普及;

(2)教育公共性日益突出;

(3)教育的生产性不强;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2.简述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首先,社会文化影响着教育。

一是文化作为教育的内容,影响教育内容的状态,影响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二是文化影响教育的模式、方法与手段等,特别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其教育的内容选取、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以及采取的方法手段等都有显著差异。

其次,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是巨大,既可以通过对文化的传递、发展、交流、整合,而促进文化的发展;

也会因为教育不当而导致文化的扭曲、缺失,甚至中断。

3.简述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教育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与其他学科一样经历了一个由思想萌发到确立学科意识再到系统发展的较长时期,主要分作三个阶段:

(1)前学科阶段:

这一时期主要表现为经验的总结与积累。

早期的教育学家根据其教育实践,从不同层面进行论述,提出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

这些思想散见于哲学的、伦理的、政治的论著和学说中,尚未能构成完整的、系统的体系。

(2)教育学学科的独立阶段:

在文艺复兴运动后的近代欧洲是教育学理论产生发展和不断完成的阶段。

这一阶段发展起来的教育学理论可称为经典教育学理论。

(3)教育学的系统化阶段:

19世纪以来,教育学在发展中形成了很多派别,经历了新的分化和改组出现了新的特点:

表现出强烈的跨学科特点、研究的细化、研究的多元化。

4.简述转化后进生的方法

(1)找准原因,对症下药。

要使后进生的个别教育工作取得实际效果,就必须调查研究,掌握后进生的特点,找准导致他们暂时落后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2)寻找闪光点,增强自信心。

自尊心的满足和自信心的树立对推动后进生的进步至关重要。

老师要注意鼓励后进生,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和表扬,让他们得到尊重,重拾信心。

(3)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教师要主动亲近后进生,用爱感染他们。

讲道理要深入浅出,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使他们感到真实可信,从而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4)抓住时机。

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要善于抓住转变时机。

教师要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勇敢冲击。

(5)注意反复,坚持不懈。

后进生的个别转化教育是长期性的工作,进步过程也不会都是直线的,教师要有耐心和决心,帮助后进生不断进步。

5.现代社会教育的差异性

现代社会教育的差异性,具体体现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教育的特殊性。

首先,社会主义教育的特殊性。

一是教育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

二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三是教育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

其次,资本主义教育的特殊性。

一是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

二是建立了体系比较完备的现代学校制度。

三是不断推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此外,资本主义教育还有不断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不断地推出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新方法、产生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等特征。

三、论述题

论述网络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络时代将产生教育模式的“三大裂变”:

(1)阅读方式的变革。

传统的线性的文本阅读,将让位于非线性的超文本阅读,以链接和组合提供高效的检索和更多的信息;

单纯的文字阅读将发展为多媒体电子读物,使阅读和感受、体验有机结合。

(2)写作方式的变革。

从手写方式走向键盘、鼠标、光电扫描、语音输入等电脑写作;

单纯文字写作转变为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多媒体写作;

学会进行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交互式的写作。

(3)计算方式的变革。

由单纯手工数学计算走向学会使用电脑高速计算;

电脑语言将成为文化,去整合传统的读、写、算;

图像、声音和影视的数字化,使虚拟现实变成学习的一种方式,数字化将强烈地影响到教学。

由此网络时代对教育提出了三种培养模式:

(1)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很强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与加工能力)的新型人材;

(2)培养内容应侧重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使之具有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而不强调直接教给学生大量的知识,并确保有较高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以便与“知识爆炸”和知识迅速更新换代的发展趋势相适应;

(3)培养方法应灵活多样,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能适合各种学科并能满足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求。

第三次作业

1、教育价值:

教育价值就是指教育活动的有用性或者说是“效用”,是人们有意识的掌握、利用、接受及享有教育时,对教育活动有用性的看法和评价。

在审视和判断教育的价值时,人们总是以一定的利益和需要为根据的。

2、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

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

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

因此,活动课程也称动机论。

活动课程的思想可以溯源到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梭。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杜威和克伯屈发扬了这一思想,杜威的课程为“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

3、道尔顿制:

道尔顿制是由美国H.H.帕克赫斯特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道尔顿市的道尔顿中学正式实施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这是一种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具体做法如下:

⑴布置各科实验室(作业室),按学科性质设置参考书、实验仪器、标本等学习用具,设教师1~2人。

⑵每个学生遵照作业指定的指引,依照自己的兴趣、能力,将学习内容分月安排,与教师订立月“学习约”。

教师根据学生的程度指定作业,并公布在作业室内。

⑶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安排学习速度和时间,可以与教师、同学共同讨论。

⑷学生完成本月“学习约”规定的内容并经教师考核合格后学习下一个月的内容,并将成绩和进度登记在学习手册上。

4、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5、《学记》:

是中国古代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学记》的内容极为丰富与深刻。

在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师等诸多方面都作出了论述。

《学记》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为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其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十分显著。

它的产生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良好开端。

1.简述现代社会教育的共同性

第一、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第二、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

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

第三、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

第四、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

第五、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

第六、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

第七、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

依靠教育科学指导教育实践,遵循规律成为现代教育活动的基本理念。

2.简述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所起的主导作用

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是因为:

第一,学校教育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二、学校教育能够为学生设计系统的教育影响。

第三、学校教育能指导学生选择、成长。

第四、学校教育有教师的科学指导

3.简述个人本位论价值取向的必然性及局限性

必然性——个人本位论有其历史必然性。

它的鼎盛时期是18世纪后半期,主要代表人物卢梭所期望教育培养的自然人实质上是一种与自由资本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新人。

可以说以卢梭为代表的个人本位论在自由资本主义形成时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尤其是在反抗封建的社会制度对人的压制,弘扬人的主体性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局限性——对于个人本位论来说,在对个人主体性张扬的同时,他们忽视了个体存在的社会制约性,甚至把社会臵于与个体对立的地位。

4.简述班主任的教育机智

班主任的教育机智,是指班主任在日常教育实践中,面对突发情况,能够透过纷繁的表面现象抓住关键环节,正确而迅速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班主任的教育机智,归结起来,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班主任的教育机智,是其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能力达到娴熟地步的表现,是智慧、理智、胆识和意志四者的独特结合和巧妙运用。

二是,班主任的教育机智,是对平时积累的教育经验深思熟虑的结果。

如果没有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的长期而深刻的了解,如果没有把握所带班级学生的心理脉搏,班主任就不可能当机立断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

三是,班主任的教育机智,是其职业的特殊要求。

一个班主任必须具有高度健康而稳定的情绪,他应当有能力把自己个人不健康的情绪消除在情感之外,他必须高度重视自己言行的后果。

因而,讲求“教育分寸”并做到恰如其分,是教育机智能否得以有效发挥的关键。

5.简述杜威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教育本质的看法,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造”。

(2)在课程方面,杜威以其经验论哲学为基础,提出了“做中学”和从经验中学习的课程理论。

为了使教学适合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杜威主张教材心理化。

(3)在教学方法方面,杜威非常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他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

他所强调的思维方法也叫思维五步法或探究五步法。

杜威所强调的从做中学的方法具有鲜明的启发教学的特点:

首先,注重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其次,注重发现式的学习方法;

再次,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

(4)在道德教育理论方面,道德教育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杜威把学生民主素质的养成视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他主张用新个人主义替代旧个人主义,强调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一致。

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杜威反对空洞的道德说教,主张道德教育必须给儿童提供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5)在教育目的方面,杜威提出教育无目的论。

他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

“教育过程在他自身以外无目的;

它就是自己的目的。

”“教育就是生长;

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

”这就是杜威最著名的教育目的论。

.谈谈知识经济对教育的影响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它的出现对教育的影响、冲击是空前的,它要求教育对社会转型的适应,避免所培养人才成为不懂时代变化、发展的“庸才、蠢材”;

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对人才规格的需要,不能培养素质不适应时代需要的“废人”。

为此,教育必须进行系统的改革:

确定知识经济价值观——包括认识到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地位,把重视知识、尊重人才落到实处,不断地学习知识,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不断地更新知识。

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通过普及基础教育,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重视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从而提高全体国民的综合素质。

加速知识的社会运用转化——即要使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特别是高等教育在发展科技中的作用加强,社会有效地促进科技的生产力转化。

改革现行教育体制——建立现代大教育体系,形成开放、灵活、高效的教育管理体制,使教育终身化成为现实,人们能够不断地工作、不断地学习。

改革现行学校教育——为增强学校教育的社会适应性,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现代人才,学校教育应当加强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需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教育,能够有效地运用计算机学习、工作、生活;

重整教育内容,把最新的科学技术纳入课程教学,实现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改革教育方法与挺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动地学习、探索,特别是为学生的自主创新活动提供宽松的空间;

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

改变知识教育策略——要纠正过去偏重于硬知识教育、轻视软知识教育的现象,要求硬知识教育与软知识教育并重,甚至把软知识教育放在硬知识教育的前面,教育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掌握运用方法,学会学习。

第四次作业

1、教育行政:

教育行政是政府的职能,是国家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家通过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事业进行的组织、领导和管理。

2、校本课程:

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

在刘旭东等人编著的《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一书中指出,校本课程的出现在国际上有三种看法:

其一认为,校本课程的历史几乎和学校教育的历史一样悠久,在古代时期学校的课程在较大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是由学校自己决定的,那时在课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校本课程(这是从校本课程的存在形式来考察的);

第二种看法认为校本课程的思想源自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认为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的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这是从校本课程的思想产生来看的);

最后一种观点认为,校本课程真正出现在1973年爱尔兰阿尔斯特丹大学召开的“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上(这是从校本课程概念的出现为依据的)。

3、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编成固定的班级,教师根据统一规定的课程、教学时间、教学地点,对全班学生进行集体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也叫课堂教学。

班级授课制具有学生固定、教师固定、内容固定、时间固定、场所固定等特点。

4、教育测量:

教育测量就是对教育的特征、属性及其运动、发展规律的定理描述,它主要用于对学生的精神特性进行数量化测定。

具体来说,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成绩、兴趣爱好、思想品德、身体素质以及教育措施上的许多问题的数量化测定。

5、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为使教师的专业水平继续提高、不断获取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教学而进行的系统性评价。

它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目的是为了找出教师工作中的不足,为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1、简述社会本位论价值取向的必然性及局限性

必然性——社会本位论的存在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社会本位论的鼎盛时期是在19世纪的后半期此时西欧各国的资产阶级寻求的是社会政权的巩固与秩序。

另外当时西方各民族国家的兴起及相互之间的竞争使国家整体的利益得以凸显出来,于是与此时代背景相适应的社会本位论应时而生。

20世纪以来各民族国家的生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