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全国1卷和2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77348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全国1卷和2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全国1卷和2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全国1卷和2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全国1卷和2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全国1卷和2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全国1卷和2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全国1卷和2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全国1卷和2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全国1卷和2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全国1卷和2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全国1卷和2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全国1卷和2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全国1卷和2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全国1卷和2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全国1卷和2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全国1卷和2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全国1卷和2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全国1卷和2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全国1卷和2卷.docx

《高考化学全国1卷和2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全国1卷和2卷.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全国1卷和2卷.docx

高考化学全国1卷和2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题,共计48分)

1、(6分)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沸点:

NH3>PH3>AsH3B.熔点:

Si3N4>NaCl>SiI4

C.酸性:

HClO4>H2SO4>H3PO4D.碱性:

NaOH>Mg(OH)2>Al(OH)3

2、(6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2B.将SO2通入BaCl2溶液可生成BaSO3沉淀

C.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

3、(6分)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将铜屑加入Fe3+溶液中:

2Fe3++Cu===2Fe2++Cu2+

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

Fe3O4+8H+===3Fe3++4H2O

C.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

Fe2++4H++NO===Fe3++2H2O+NO↑

D.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

2Fe+6H+===2Fe3++3H2↑

4、(6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某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b

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4Cl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7

C.1.0×10-3mol·L-1盐酸的pH=3.0,1.0×10-8mol·L-1盐酸的pH=8.0

D.若1mLpH=1的盐酸与100mL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的pH=11

5、(6分)如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

电池的一个电极由有机光敏染料(S)涂覆在TiO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

TiO2/S

TiO2/S*(激发态)

TiO2/S*―→TiO2/S++e-

I

+2e-―→3I-

2TiO2/S++3I-―→2TiO2/S+I

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

A.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电池工作时,I-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

C.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

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

的浓度不会减少

6、(6分)

左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

其中,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  )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7、(6分)

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磷消耗掉314mL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  )

A.1∶2          B.2∶3          C.3∶1          D.5∶3

8、(6分)下面关于SiO2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角

B.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3个O原子

C.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2

D.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计60分)

1、(15分)在溶液中,反应A+2B

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c(A)=0.100mol·L-1、c(B)=0.200mol·L-1及c(C)=0mol·L-1。

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

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________;实验③平衡时C的浓度为________。

(3)该反应的ΔH________0,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反应进行到4.0min时的平均反应速率:

实验②:

v(B)=________;

实验③:

v(C)=________。

2、(15分)有A、B、C、D、E和F六瓶无色溶液,它们都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无机试剂。

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B、C、D和F是盐溶液,且它们的阴离子均不同。

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A有刺激性气味,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A时产生白色烟雾;

②将A分别加入其他五种溶液中,只有D、F中有沉淀生成;继续加入过量A时,D中沉淀无变化,F中沉淀完全溶解;

③将B分别加入C、D、E、F中,C、D、F中产生沉淀,E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

④将C分别加入D、E、F中,均有沉淀生成,再加入稀HNO3,沉淀均不溶。

根据上述实验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能确定的溶液是(写出溶液标号与相应溶质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

(2)不能确定的溶液,写出其标号、溶质可能的化学式及进一步鉴别的方法:

________。

3、(15分)

请设计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实验。

(1)在下面方框中,A表示由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气体发生器,请完成A后该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连接胶管及尾气处理部分不必画出,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用△标出),按气流方向在每件仪器下方标出字母B、C……;其他可选用的仪器(数量不限)简易表示如下:

(2)根据方框中的装置图,填写该表:

仪器标号

仪器中所加物质

作用

A

石灰石、稀盐酸

石灰石与盐酸作用产生CO2

 

 

 

(3)有人对气体发生器作如下改进:

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

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验证CO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5分)有机化合物A~H的转换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链烃A有支链且只有一个官能团,其相对分子质量在65~75之间,1molA完全燃烧消耗7mol氧气,则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特定催化剂作用下,A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E。

由E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G与金属钠反应能放出气体。

由G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③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5)链烃B是A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共平面,其催化氢化产物为正戊烷,写出B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C也是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则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Ⅱ)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题,共计48分)

1、(6分)下列反应中,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  )

A.NH4Cl+NaOHNaCl+NH3↑+H2O

B.Mg(OH)2+2HCl===MgCl2+2H2O

C.NaOH+NaHCO3===Na2CO3+H2O

D.NaOH+HNO3===NaNO3+H2O

2、(6分)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kPa):

①C4H10(g)+O2(g)===4CO2(g)+5H2O(l) ΔH=-2878kJ·mol-1

②C4H10(g)+O2(g)===4CO2(g)+5H2O(g) ΔH=-2658kJ·mol-1

③C4H10(g)+O2(g)===4CO(g)+5H2O(l) ΔH=-1746kJ·mol-1

④C4H10(g)+O2(g)===4CO(g)+5H2O(g) ΔH=-1526kJ·mol-1

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  )

A.-2878kJ·mol-1                        B.-2658kJ·mol-1

C.-1746kJ·mol-1                        D.-1526kJ·mol-1

3、(6分)在相同条件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B.碘在碘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C.醋酸在醋酸钠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大于在纯水中电离的程度

D.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可提高SO2的利用率

4、(6分)相同体积、相同pH的某一元强酸溶液①和某一元中强酸溶液②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5、(6分)若(NH4)2SO4在强热时分解的产物是SO2、N2、NH3和H2O,则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和未发生变化的N原子数之比为(  )

A.1∶4          B.1∶2          C.2∶1          D.4∶1

6、(6分)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向100mLCH4和Ar的混合气体中通入400mLO2,点燃使其完全反应,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得到干燥气体460mL,则反应前混合气体中CH4和A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4          B.1∶3          C.1∶2          D.1∶1

7、(6分)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2、3、4、2(不考虑零族元素)。

下列关于这些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X和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2种的二元化合物

B.W和X、Z两种元素分别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均有直线形分子

C.W、X和Y三种元素可以形成碱性化合物

D.Z和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其水溶液均呈酸性

 

8、(6分)三位科学家因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中的杰出贡献而荣获2005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烯烃复分解反应可示意如下:

下列化合物中,经过烯烃复分解反应可以生成的是…(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计60分)

1、(15分)向2L密闭容器中通入amol气体A和bmol气体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xA(g)+yB(g)pC(g)+qD(g)

已知:

平均反应速率vC=vA;反应2min时,A的浓度减少了,B的物质的量减少了mol,有amolD生成。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2min内,vA=____________,vB=______________;

(2)化学方程式中,x=________、y=______、p=________、q=________;

(3)反应平衡时,D为2amol,则B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

(4)如果只升高反应温度,其他反应条件不变,平衡时D为1.5amol,则该反应的ΔH______0(填“>”“<”或“=”);

(5)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变为1L,进行同样的实验,则与上述反应比较:

①反应速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5分)A、B、C、D、E、F、G、H和I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它们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具有如下性质:

①A、B、E、F、G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I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D、H不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色;

②A和I相遇产生白色烟雾;

③B和E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④将红热的铜丝放入装有B的瓶中,瓶内充满棕黄色的烟;

⑤将点燃的镁条放入装有F的瓶中,镁条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瓶内壁附着黑色颗粒;

⑥C和D相遇生成红棕色气体;

⑦G在D中燃烧可以产生E和H2O;

⑧将B和H在瓶中混合后于亮处放置几分钟,瓶内壁出现油状液滴并产生A。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②中烟雾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D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5)⑦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H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3、(15分)

下图是一个用铂丝作电极,电解稀的MgSO4溶液的装置,电解液中加有中性红指示剂,此时溶液呈红色。

(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

6.8~8.0,酸色—红色,碱色—黄色)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电解过程中电极附近溶液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编号);

①A管溶液由红变黄 ②B管溶液由红变黄 ③A管溶液不变色 ④B管溶液不变色

(2)写出A管中发生反应的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B管中发生反应的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检验a管中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检验b管中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电解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将电解液倒入烧杯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4、(15分)

上图中A~J均为有机化合物,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环状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2,其中含碳87.80%,含氢12.20%。

B的一氯代物仅有一种,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

(2)M是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M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共平面,则M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

(3)由A生成D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由D生成E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4)G的分子式为C6H10O4,0.146gG需用20mL0.100mol·L-1NaOH溶液完全中和,J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则由G转化为J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子中含有两个碳碳双键,且两个双键之间有一个碳碳单键的烯烃与单烯烃可发生如下反应:

则由E和A反应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H中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I中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题,共计48分)

1、(6分)A PH3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AsH3的,所以PH3的沸点小于AsH3的,A错误;Si3N4是沸点很高的原子晶体,SiI4是分子晶体,B正确;P、S、Cl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也逐渐增强,C正确;Na、Mg、Al的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也逐渐减弱,D正确。

2、(6分)C Li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Li2O,A错误;SO2与BaCl2不反应,B错误;碳酸的酸性大于次氯酸,C正确;NH3通入CuSO4溶液中不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是生成Cu(OH)2沉淀,D错误。

3、(6分)A B选项中还应有Fe2+生成;C选项中,电荷、原子、得失电子均不守恒;D选项不符合客观事实,应该生成Fe2+。

所以只有A选项正确。

4、(6分)D 酸稀释c(H+)减小,pH增大,A错误;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10,溶液恰好无色时,pH可能大于7,B错误;酸的pH一定不能大于7,C错误;酸碱混合后,pH=7,所以c(H+)×V(HCl)=c(OH-)×V(NaOH),10-1×1=c(OH-)×100,所以c(OH-)=10-3mol·L-1,D正确。

5、(6分)B 由信息可知A正确;由电子转移方向可知镀铂导电玻璃是正极,C正确;正极发生的是得电子的反应:

I+2e-―→3I-,B错误;负极发生的是失电子的反应:

3I--2e-―→I,依据得失电子守恒,D正确。

6、(6分)B ①发生氧化反应CC键断裂,生成羧基,产物中含有—COOH和—Br;②发生水解,—Br被—OH取代,产物中含有—OH和;③发生消去反应,产物中只含有键;④发生加成反应,产物中只含有—Br。

7、(6分)C n(P)=≈0.008mol、n(Cl)=×2≈0.028mol,所以n(P)∶n(Cl)≈2∶7,依P、Cl原子守恒,只有C选项符合。

8、(6分)D 依据甲烷的结构可知Si处于中心,O处于4个顶点,A错误;金刚石中最小的环上有6个碳原子,所以晶体硅中最小的环上也有6个硅原子,SiO2晶体相当于在每个Si—Si键之间加上一个氧原子,所以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计60分)

1、(15分)

(1)①加催化剂 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未变

②温度升高 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

(2)40%(或0.4) 0.060mol·L-1

(3)> 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4)0.014mol·(L·min)-1 0.009mol·(L·min)-1

解析:

(1)②③的反应速率大于①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有温度、浓度、催化剂、压强等,此反应在溶液中进行且浓度一定,所以此题只能从温度、催化剂中选择,因为任何反应均伴随着能量变化,所以只要温度改变,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2)由三步曲

          A   +   2BC

始态(mol·L-1):

 0.100 0.200 0

①②反应(mol·L-1):

 0.040 0.080 0.040

①②终态(mol·L-1):

 0.060 0.120 0.040

③反应(mol·L-1):

 0.060 0.120 0.060

③终态(mol·L-1):

 0.040 0.080 0.060

可知②中B的转化率等于×100%;(4)由化学方程式中计量数可知v(B)=2v(A)、v(C)=v(A),由v(A)求算。

2、(15分)

(1)A:

NH3,E:

H2SO4,F:

AgNO3,C:

BaCl2

(若C作为不能确定的溶液,进一步鉴别的方法合理也可)

(2)B Na2CO3或K2CO3 用铂丝沾取少量B,在酒精灯火焰中灼烧,若焰色呈黄色,则B为Na2CO3溶液;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呈紫色,则B为K2CO3溶液

D Al2(SO4)3或MgSO4,取少量D,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继续加过量NaOH溶液,若沉淀溶解,则D为Al2(SO4)3溶液,若沉淀不溶,则D为MgSO4溶液

解析:

(1)由①可知A为NH3,由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可知E为硫酸。

与氨水反应生成沉淀且无色的离子常见的有Mg2+、Al3+、Ag+,AgOH溶于氨水生成银氨溶液,所以F为AgNO3,B与E(硫酸)反应生成无色无味气体,所以B为碳酸盐,C与E(硫酸)、F(AgNO3)反应均生成不溶于硝酸的沉淀,所以C为BaCl2,D为MgSO4或Al2(SO4)3;

(2)常见的可溶性碳酸盐为Na2CO3和K2CO3,鉴别钠盐、钾盐用焰色反应;Al(OH)3溶于强碱,所以用NaOH鉴别Mg2+、Al3+。

3、(15分)

(1)如下图

(2)

仪器标号

仪器中所加物质

作用

B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C

浓硫酸

除去CO2中的水汽

D

干燥木炭粉

与CO2反应产生CO

E

澄清石灰水

吸收未反应的CO2

(3)可以通过控制加酸的量,来控制气体产生的快慢;同时小试管中充满盐酸,可以起到液封作用,防止反应剧烈时气体经漏斗冲出

(4)点燃气体,火焰呈蓝色,再用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解析:

(1)

(2)盐酸是挥发性酸,所以制取的CO2中含有HCl及水蒸气,首先除杂,先用饱和碳酸氢钠除去HCl,然后再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除杂后主要实验(碳与CO2反应),生成的CO气体中一定含有CO2,最后还得把CO中的CO2除去;(3)如果不加小试管,应该一次加入比较多的盐酸,才能浸没长颈漏斗尖端,无法用分次加入来控制反应速率及生成气体的量。

4、(15分)

(1)(CH3)2CHCCH 3-甲基-1-丁炔

(2)(CH3)2CHCHCH2+Br2

(3)++2H2O

(4)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 取代反应(水解)

(5)CH3CHCHCHCH2(或写它的顺、反异构体)CH3CH2CCCH3

(6)

解析:

确定烃A的化学式的方法有:

①由相对分子质量65~75可知A只能含有5个碳原子,1molA完全燃烧消耗7mol氧气,所以A的化学式为C5H8;②通过反应④及G、H的化学式可知,G含有5个碳原子,A也含有5个碳原子;A只含有一个官能团,所以A是炔烃,有一个支链,所以其结构只能为,与等物质的量氢气反应生成E:

,E与Br2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F:

,F水解生成G:

,依据氧原子个数可知H中含有两个酯基,是环状酯;(5)因为B为链烃,所以只能为二烯烃或单炔烃;(6)C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所以应该高度对称,由(5)可知二烯烃或单炔烃均不符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