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河大桥主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81874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41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河大桥主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跨河大桥主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跨河大桥主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跨河大桥主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跨河大桥主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跨河大桥主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跨河大桥主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跨河大桥主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跨河大桥主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跨河大桥主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跨河大桥主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跨河大桥主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跨河大桥主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跨河大桥主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跨河大桥主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跨河大桥主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跨河大桥主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跨河大桥主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跨河大桥主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跨河大桥主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跨河大桥主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docx

《跨河大桥主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河大桥主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跨河大桥主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docx

跨河大桥主桥施工监控实施方案

X305改线工程(川姜镇段)

K0+889.200新江海河大桥主桥

 

施工监控实施方案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2010年10月

 

X305改线工程(川姜镇段)

K0+889.200新江海河大桥主桥

 

施工监控实施方案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2010年10月

 

 

 

1工程概况

1.1桥梁概况

新江海河大桥位于通州开发区川姜镇,是X305改线工程跨越新江海河的结构趋物,新江海河现状为Ⅴ级航道,规划为Ⅳ级航道标准。

X305改线工程为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桥梁按上下分离式四幅桥设计,机动车道单幅桥面净宽12m,全宽13m;非机动车道单幅桥面净宽5m,全宽8m。

新江海河大桥主桥为(45+75+45)m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单箱单室连续箱梁,箱梁中支点高度为4.4m,其高跨比为1/17.04,跨中高度为2.2m。

箱梁高度距墩中心2.0m处到跨中合拢段处按二次抛物线变化。

机动车道箱梁顶板宽13m,底板宽6.5m,箱梁顶板厚28cm,顶板两侧翼缘板长度3.25m,最大底板厚度75cm,最小底板厚28cm,按二次抛物线渐变,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主要采用三向预应力结构;非机动车道箱梁顶板宽8.5m,底板宽4.5m,箱梁顶板厚28cm,顶板两侧翼缘板长度2.0m,最大底板厚度75cm,最小底板厚28cm,按二次抛物线渐变,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主要采用纵向预应力结构。

主桥主墩采用钢筋混凝土实体式桥墩,钻孔灌注桩基础。

单个墩身厚度为3.0m,机动车道宽度为6.50m,非机动车道宽度为4.5m;主墩单个矩形承台厚度为3.0m,机动车道尺寸为12.2*7.6m,非机动车道尺寸为7.6*7.6m;机动车道基础为6Ф1.8m钻孔灌注桩,非机动车道4Ф1.8m钻孔灌注桩。

主、引桥之间过渡墩为桩柱式桥墩,立柱直径为1.3m,基础采用Ф1.5m的钻孔灌注桩。

K26+284.8徐宿连运河大桥主桥结构布置形式如图1.1所示。

a)主桥立面图

b)主桥箱梁横断面图

图1.1主桥立面、横断面图(尺寸单位:

cm)

涉及单位:

建设单位:

江苏省通州市交通局

设计单位: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中交二航局

监理单位:

东南交通工程咨询监理公司

监控单位: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1.2施工流程

主桥主要的施工流程如下:

1)施工桩基础、承台、桥墩及桥台。

2)支架现浇墩顶0#块,张拉0#块顶、腹板预应力束;

3)0#块安装挂篮,挂篮悬浇1、1’号梁段混凝土,张拉相应顶板、腹板预应力束、竖向预应力钢束及横向预应力钢束;

4)挂篮前移,对称悬臂浇筑2~9、2’~9’号梁段箱梁主体,张拉各梁段相应顶板、腹板钢束、竖向预应力钢束及横向预应力钢束;

5)边跨段支架现浇;

6)边跨合拢,张拉边跨预应力;

7)拆边跨支架,解除主墩临时锚固,完成体系转换;

8)中跨合拢,张拉预应力束;

9)施工桥面系,成桥。

1.3桥梁特点分析

K0+889.200新江海河大桥主桥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其施工要经历“T”形悬臂浇筑节段形成主梁的过程,本桥主跨达75m,悬臂长,而且要经历体系转换的过程(由对称的单“T”静定结构转变为超静定结构),主梁的内力和线形都会随施工的进展而不断变化。

实际施工过程中,实际参数(如张拉力、弹模、容重等)与设计参数的差异,各种临时因素的干扰均会导致成桥线形与内力状态偏离设计要求。

因此,施工过程中的线形控制与应力监测对于K0+889.200徐宿连运河大桥主桥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2施工监控的依据和目的

2.1施工监控的依据

(1)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2)交通部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3)交通部部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4)交通部部颁《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5)交通部部颁《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

(6)交通部部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7)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8)《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1980/10北京);

(9)《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92);

(10)《X305改线工程(川姜镇段)新江海河大桥施工图设计》(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2009年9月)。

(11)《宿新高速公路工程SX-SQ5标主桥施工技术方案》(胜利油田胜利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6月)。

2.2施工监控的目的

通过理论分析,可以得到各施工阶段的理想标高和内力值,但实际施工中受各种因素的干扰,可能导致成桥线形与内力状态偏离设计要求,甚至合拢困难,给桥梁施工安全、外形、可靠性、行车条件和经济性等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有必要对施工全过程实施有效的施工监控,确保成桥线形、内力最大程度符合设计要求。

从某种意义上讲,施工监控成了该桥修建必不可少的保证措施。

因此,本桥施工监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同时保证成桥后各构件的线形和内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针对该桥的特点,我们认为施工监控首先必须对该桥进行详细的事前预测分析,即在施工前对施工方案进行研究和分析,准确模拟施工过程,确定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点,从宏观上把握全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桥梁施工监控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两部分:

一是数据采集系统,即监测;另一部分是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即控制。

连续梁的施工监测是利用事先在主梁主要部位埋设数种性能各异的传感器和相关的测试仪器,按施工方案的工序确定监测工况,不间断地测得大量数据,包括几何参量和力学参量。

本次施工监测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主梁各控制点高程;

2)主梁各控制截面应力;

3)施工过程中环境温度、箱梁温度。

连续梁的施工控制则是利用高效计算机程序,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与原设计进行比较和误差分析,并确定和指导下一个阶段的施工参数;预报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不利状况及避免措施,即施工预警。

通过施工监测与控制的有机结合,调整控制桥梁的线形,尽可能使桥跨结构的内力和线形接近或达到设计预期值,确保桥梁施工安全和正常运营。

3施工监控的总体思路

3.1本桥施工监控原则

桥梁的施工监控是一个预告→量测→识别→修正→预告的循环过程。

施工监控最重要的目的是确保施工中结构的安全和成桥线形满足设计要求,概括表现为:

结构的应力合理,变形控制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并保证结构有足够的稳定性。

(1)稳定要求

桥梁结构的稳定关系到桥梁的安全,它与桥梁的强度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

本桥在悬臂施工阶段,不仅要严格控制变形和应力,更要严格控制结构的整体稳定,防止悬臂浇筑阶段出现整体倾覆失稳,此外,支架和挂篮的受力稳定也需重点关注。

(2)应力要求

确保施工阶段梁体控制截面的混凝土应力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3)线形要求

线形要求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主梁的标高,二是主梁平面轴线偏位。

本桥施工监控的原则是稳定性、变形、应力监控综合考虑。

在施工中采取如下的监控策略:

主梁中应力、主梁挠度应在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测并反馈,全桥结构以应力和主梁标高作为双指标监控,以标高控制为主。

竖向线形的控制主要通过混凝土浇筑前立模标高的调整来实现。

在施工中,如发现主梁线形误差偏大,或应力达到报警指标,应暂停施工,查明原因,及时纠正,尽可能使两者均满足要求。

3.2本桥施工监控工作主要内容

1)结构仿真计算:

按施工过程对结构进行仿真计算以及相应临时结构验算;

2)线形监测与控制:

包括挠度与平面线形的监测与控制;

3)应力监测:

对箱梁控制截面的应力在各施工阶段进行监测,防止超标;

4)温度测试:

在梁体上布置必要的观测点以获得准确的温度变化规律;

5)沉降观测:

在墩顶布置适当的观测点以获得墩柱沉降情况。

3.3结构仿真计算

3.3.1理论计算

仿真计算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首先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全面复核计算,包括桥梁上部结构尺寸的拟定、配筋设计等,根据设计资料及有关规范的理想参数,对成桥阶段及各施工阶段的设计变位、内力及预拱度等进行计算,并与设计计算资料进行校核比较。

其次,对施工各阶段进行跟踪计算。

由于理论设计参数与实际参数存在差异,同时,施工荷载、实际混凝土容重及施加的预应力等不可能与理论计算完全一致,因此应按照施工和设计所确定的施工工艺,以及实际收集的参数,对施工过程进行反复计算,按最小二乘法拟合桥梁控制参数值,使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差异最小,再根据本阶段所拟合的参数值及实测变形、应变等计算下一阶段的合理调整量。

本桥所需的控制数据主要有:

(1)各施工状态下以及成桥状态下状态变量的理论数据,包括主梁高程以及控制截面应力情况。

(2)控制数据理论值:

主梁各节段立模高程。

另外,结合本桥的施工特点,对支架的受力情况和挂篮受力进行复核计算,确保施工安全。

1)计算复核

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全面复核计算,包括桥梁上下部结构尺寸的拟定、配筋设计等,根据设计资料及有关规范的理想参数,对成桥阶段及各施工阶段的设计变位、内力及预拱度等进行计算,并与设计计算资料进行校核比较。

(1)计算模型

本次计算程序采用《桥梁博士》V3.2。

将结构离散为60个单元,61个节点的平面杆系模型,如图3.1所示。

图3.1主桥上部结构计算模型

(2)考虑的荷载(作用)

一期恒载:

箱梁混凝土容重γ=26kN/m3,结构自重在计算过程中由程序自动计算。

二期恒载:

包括桥面铺装、防撞护栏等重量,机动车道合计69.6kN/m,非机动车道合计33.6kN/m。

活载:

公路-Ⅰ级,人群荷载3.5kN/m2,按三车道计,根据规范规定考虑横向折减。

基础不均匀沉降:

边墩1.0cm,主墩1.5cm。

体系变温:

升温25℃,降温25℃。

温差:

按JTGD60-2004第4.3.10条取用。

对以上作用效应按规范要求进行组合,验算桥梁结构在各种不利效应组合下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3)分析结论

a.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抗裂验算:

按全预应力构件验算,在作用短期效应组合下,正截面抗裂和斜截面抗裂均满足规范限值要求。

b.持久状况构件应力验算:

使用阶段正截面混凝土法向压应力没有超过规范规定的限值;斜截面混凝土主压应力均满足规范要求。

c.持久状况构件承载能力满足规范要求。

d.短暂状况(即桥梁施工阶段)构件应力验算结果满足规范要求。

e.主桥在使用阶段的挠度验算结果满足规范要求。

f.支座选型满足承载要求。

2)施工仿真分析

施工仿真分析中,对于挂篮及施工机具重量依据设计文件,暂取值为65t(45T),合拢段吊架及施工机具重量暂取为20t(15T)。

若实际施工荷载与此不符,应另行进行计算。

(1)施工过程划分

按施工方案和预期进度安排将主桥上部结构施工过程划分了37个施工阶段,列于表3.1:

表3.1施工阶段划分表

施工阶段

施工内容

施工时间

累计时间

施工阶段1

浇筑0#块

11

11

施工阶段2

张拉0#预应力

1

12

施工阶段3

实施临时固结,安装挂篮

3

15

施工阶段4

浇筑1#块

7

22

施工阶段5

张拉1#块相应预应力

1

23

施工阶段6

挂篮前移

1

24

施工阶段7

浇筑2#块

7

31

施工阶段8

张拉2#块相应预应力

1

32

施工阶段9

挂篮前移

1

33

施工阶段10

浇筑3#块

7

40

施工阶段11

张拉3#块相应预应力

1

41

施工阶段12

挂篮前移

1

42

施工阶段13

浇筑4#块

7

49

施工阶段14

张拉4#块相应预应力

1

50

施工阶段15

挂篮前移

1

51

施工阶段16

浇筑5#块

7

58

施工阶段17

张拉5#块相应预应力

1

59

施工阶段18

挂篮前移

1

60

施工阶段19

浇筑6#块

7

67

施工阶段20

张拉6#块相应预应力

1

68

施工阶段21

挂篮前移

1

69

施工阶段22

浇筑7#块

7

76

施工阶段23

张拉7#块相应预应力

1

77

施工阶段24

挂篮前移

1

78

施工阶段25

浇筑8#块

7

85

施工阶段26

张拉8#块相应预应力

1

86

施工阶段27

挂篮前移

1

87

施工阶段28

浇筑9#块

7

94

施工阶段29

张拉9#块相应预应力

1

95

施工阶段30

挂篮拆除

1

96

施工阶段31

边跨压重

1

97

施工阶段32

边跨合拢段浇筑

7

104

施工阶段33

边跨合拢段张拉预应力

1

105

施工阶段34

拆除临时固结

1

106

施工阶段35

中跨压重

2

108

施工阶段36

中跨合拢,张拉中跨合拢束

11

119

施工阶段37

桥面系施工

15

134

(2)各施工阶段变位预计值

根据施工采用的材料的实际参数和施工预期进度,对本桥上部结构施工进行模拟计算,得到各施工阶段的变位预计值,并经过闭合计算,符合施工至成桥时各点的累积位移,以此作为施工监控各施工阶段变位的预计值,即理论值,用以指导施工并与监测反馈信息作对比分析。

(3)施工阶段应力包络图

施工阶段主梁最大压应力包络图如图3.2所示,最大压应力为13.2MPa,出现在内支点截面附近,小于规范允许值22.7MPa(0.7

);施工阶段最不利拉应力包络图如图3.3所示,施工过程最大拉应力为-0.31MPa,位于合拢段附近截面,小于规范允许值1.9MPa(0.7

)。

(a)机动车道

(b)非机动车道

图3.2施工阶段主梁最大压应力包络图(单位:

MPa)

(a)机动车道

(b)非机动车道

图3.3施工阶段主梁最大拉应力包络图(单位:

MPa)

由以上分析可知,施工阶段主梁拉、压应力均未超过规范限值。

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应力较大的截面作为测试断面进行应力测试,以保证施工阶段结构安全和内力合理。

详细计算结果见附录一。

(4)预拱度设置

规范中对于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预拱度设置规定如下:

当预加应力的长期反拱值小于按荷载短期效应组合计算的长期挠度时应设置预拱度,其值应按该项荷载的挠度值与预加应力的长期反拱值之差采用。

经过施工阶段仿真分析,施工累积位移跨中下挠6mm(图3.4),这个变形理论上通过施工期反向设置可以消除,也就是理论上成桥时桥面标高达到设计标高。

结合本桥施工仿真计算结果,考虑实际混凝土收缩、徐变与预应力损失等现象,理论上本桥主桥不需要设置成桥预拱度。

(a)机动车道

(b)非机动车道

图3.4主梁施工累积位移图(单位:

m)

3.3.2设计计算参数的修正

通过量测施工过程中实际结构的行为,分析结构的实际状态与理想状态的偏差,用误差分析理论来确定或识别引起这种偏差的主要设计参数,经过修正设计参数,来达到控制桥梁结构的实际状态与理想状态的偏差的目的。

为了明确需要调整的设计参数,分别对以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

1)挂篮刚度对标高的影响;

在悬臂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挂篮体系的变形是不可忽视的,挂篮体系的变形一般是由挂篮体系在混凝土重量作用下的弹性变形及挂篮各连接杆因松动而引起的非弹性变形组成。

在计算程序中,挂篮是作为结构的一部分进行计算的,因此挂篮的刚度对挂篮的挠度产生直接影响。

刚度可以通过挂篮预压加载试验予以修正,即在分级加载情况下,分别测得挂篮的挠度进行反算,从而对理论刚度值予以修正。

对于挂篮体系的非弹性变形,则主要需要施工单位通过挂篮预加载试验和每一次前移后对各锚点进行紧固,以及日常的对连接螺栓及时检查并拧紧和对杆件异常变形及校正来减少其影响,在立模标高值上施工控制方同样将考虑其影响。

2)梁段自重误差对结构的影响;

结构自重的修正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混凝土容重值的大小,可以通过实测试件重量得到实际值从而得到混凝土的实际容重值。

另一方面是箱梁浇筑后端面与理论端面间存在偏差,这种导致节段重量增加也将导致截面几何特性与理论值间存在偏差,为减少这种误差,要求施工单位尽可能准确放样并保证模板的刚度,避免出现跑模等现象,一旦有跑模现象产生,应及时通知监控单位,以便对容重及截面几何特性进行修正。

3)混凝土弹性模量对结构的影响;

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取值大小对于结构的计算分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也非常不易把握,一是现场弹性模量的试验工作难度比较大,数据误差较大,二是龄期问题,由于本桥设计文件规定了预应力张拉时的混凝土强度和龄期,龄期的长短又与施工管理有关,再加上天气的影响,导致龄期并不固定,而弹性模量在最初几天内也呈迅速增长状态,5~7天左右趋于稳定(与设计取用值接近),冬夏季的增长速度也不同。

基于上述原因,对弹性模量进行修正时通常是先按规范值取用再收集现场试验资料最终在立模标高上对其影响进行修正。

4)混凝土收缩徐变对结构的影响;

收缩、徐变对挠度的影响除与龄期有关外,还有一个徐变预拱度设置的问题,在不少大跨径桥梁的成桥状态均需设置徐变预拱度(至少考虑三年混凝土徐变)。

本桥需经过我方与设计方的详细计算结果对比,并借鉴同类桥梁预拱度设置的经验,最终确定。

5)施工荷载变动对结构的影响;

箱梁悬臂施工时,挂篮、吊架以及其他施工机具位置的变动都会对桥梁线形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以及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上的流程进行施工,如缺需调整,应及早告之监控单位,以便监控单位对立模标高等进行调整。

6)温度的影响;

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受力与变形影响很大,这种影响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在不同时刻对结构状态(应力、变形)进行量测,其结果是不一样的,如果施工监控中忽略了该项因素,就必然难以得到结构的真实状态数据,从而也难以保证监控的有效性,所以,必须考虑温度变化的影响。

通常都是将控制理想状态定位在某一特定温度下,从而将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影响相对排除。

7)预应力误差的影响。

预应力张拉的影响可以通过张拉千斤顶的及时标定以及按设计要求,同步进行并实施双控以使其尽量接近设计值,当然,施工单位首先应采取切实措施保证预应力管道的准确定位。

3.4施工监控方法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中每个工况的受力状态与位移达不到设计所确定的理想目标的主要原因在于:

设计的主梁标高、构件截面尺寸、预应力筋张拉力、材料弹性模量、容重、收缩系数和徐变系数与施工中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环境温度、临时荷载等也常常变化。

根据本监控项目的实际情况选用自适应控制方法,其基本步骤如下:

1)首先以设计的成桥状态为目标,按照规范规定的各项设计参数确定每一施工步骤应达到的分目标,并建立施工过程跟踪分析程序;

2)根据上述分目标开始施工,并测量实际结构的变形和应力等数据;

3)根据实际测量的数据分析和调整各设计参数,以调整后的参数重新确定以后各施工步骤的分目标,建立新的跟踪分析程序。

4)反复上述过程即可使跟踪分析程序的计算与实际施工相吻合,各分目标也成为可实现的目标,进而利用跟踪分析程序来指导以后的施工过程和必要的调整与控制。

K0+889.200新江海河大桥主桥主跨为75m,施工监控难度较大,我们将通过施工中的主梁标高、应变、温度等数据采集,在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误差分析后,不断修正设计参数,使内力、标高的计算与实测值之差不断缩小,从而使计算程序把握住目前的施工过程,进而预估将来的施工状况,达到施工监控的目的。

施工过程控制框图见图3.5。

 

 

图3.5施工过程控制框图

本桥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应注意立模标高误差;其次应注意主梁的混凝土截面尺寸误差及施工、测量时的环境温度影响。

此几项为连续梁桥施工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当然,在施工过程中,误差的产生是无可避免的。

当主梁的线形、内力误差每工况能控制在精度范围之内,则不必调整。

当这种误差超出控制精度范围或各工况的累积误差已不允许时,则必须进行调整。

调整时,以主梁高程为主要控制目标,同时兼顾主梁应力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

对于主梁线形的调整,调整立模标高是最直接的手段,将参数误差引起的主梁标高的变化通过立模标高的变化予以修正。

4施工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4.1支架预压监测

在主梁浇筑施工前,施工单位需根据规范要求对支架进行堆载预压,以消除其非弹性沉降及变形。

预压过程中分别对支架预压前、预压完成后(卸载前)和卸载后三个工况的沉降进行观测,并由此得到支架的弹性变形值,用于主梁立模标高的计算。

支架静载试验的最大加载按设计荷载的1.2倍计。

4.2挂篮预压监测

在挂篮安装之前,施工单位应对挂篮的强度、刚度和抗倾覆性进行理论计算。

在主梁悬浇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规范对挂篮进行堆载预压试验,以检验其强度及刚度是否满足要求并消除其非弹性变形。

预压过程中分别对挂篮预压前、预压完成后(卸载前)和卸载后三个工况的变形进行观测,并由此得到挂篮的弹性变形值,用于主梁立模标高的计算。

预压试验的方案由施工单位自行设计,并经现场监理审批,每幅挂篮都需要进行预压。

预压试验应采用分级加载、分级卸载的方法。

预压加载最大值为最大浇筑块件重量的1.2倍,即超载预压。

每级荷载加载持续规定时间,待挂篮变形充分稳定时,对挂篮底模前吊点、挂篮前支点、挂篮后支点等关键点(图4.1)位进行变形观测,然后再加、卸下一级荷载。

每级数据测读时应记录加载两级、变形值、测试日期、时间、大气温度和天气情况等。

监控单位将由挂篮预压试验的数据整理出挂篮的荷载变形曲线,并且拟合得到各梁段施工时的挂篮竖向变形值。

图4.1挂篮预压试验变形测点布置示意图

4.3结构变位、应力和温度观测

施工一个梁段为一个阶段,每阶段分成3个工况:

1)挂篮前移并定位立模;

2)浇筑全部混凝土;

3)预应力张拉。

在各个工况中,主要测试内容如下:

(1)主梁挠度监测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平面控制网是由桥面中轴线及设置在岸上的控制点(分永久及加密点,其布置根据工地现场情况布设)组成,如图4.2所示。

图4.2平面控制网示意图

②、0#块高程控制基准点布置

高程控制网依托已建立的控制网点,先在各桥墩承台上各设一个高程控制点,待箱梁0号块竣工后,用水准仪加悬挂钢尺的方法移至0号块顶面上,0号块的水准点即为箱梁悬臂浇筑施工的高程控制点。

各墩上0号块箱梁顶面布置9个施工控制基准点,如图4.3所示。

在箱梁悬臂施工中,对于高程控制的基准点,在下述情况下应进行复测:

a:

结构受力体系转化后;

b:

墩及基础发生较大沉降;

c:

经分析后认为有必要进行复测时。

图4.30#顶面测量基准点布置示意图(b为箱梁宽度,单位:

cm)

③、其他悬浇梁段高程测点布置

在悬浇梁段绑扎钢筋时,在各悬浇段端部截面设置8个标高观测点,如图4.2所示,测点同时也作为坐标观测点。

箱梁顶板测点(编号1~5)用短钢筋预埋设置并用红漆表明编号,当前现浇梁段悬臂端截面同时设立临时标高观测点(6、7、8),作为当前梁段控制截面梁底标高用(控制立模标高以及监测浇筑混凝土后的变形)。

实际测量时用精密水准仪测量测点标高,临时水准点采用在主墩顶0#块临时固结处建立的测量基准点。

a)全桥挠度测点立面图

b)悬臂箱梁端位移测点布置

图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