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06244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

《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

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

1.下列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的叙述,相吻合的是(  )

A.鲤鱼尾鳍发达利于保持平衡

B.家鸽肺与气囊相通利于飞行

C.家兔犬齿发达利于撕碎食物

D.河蚌具有坚硬的外壳可减少水分散失

2.下列哪组动物属于有口无肛门的动物(  )

A.线形动物、扁形动物B.腔肠动物、扁形动物

C.环节动物、腔肠动物D.线形动物、环节动物

3.下列都是鱼类的一组动物是(  )

①章鱼  ②海马  ③中华鲟  ④娃娃鱼  ⑤鲨鱼  ⑥鲸.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⑤D.②④⑤

4.下列对动物特征的描述中,不准确的是(  )

A.鲫鱼体表被覆鳞片有侧线B.蚯蚓身体分节,用鳃和皮肤呼吸

C.家兔牙齿分化,盲肠特别发达D.野鸭有蹼,适于游泳

5.如图中能正确表示骨骼肌附着在骨上的模式图的是(  )

A.

B.

C.

D.

6.在生物的分类等级中,哪一个等级生物的种类最少、共同特征最多(  )

A.属B.科C.种D.目

7.下列有关行为和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飞蛾扑火和鹦鹉学舌分别属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B.做引体向上运动需要神经系统的支配,多组骨骼肌群参与和多个系统的协调配合

C.运动有利于动物觅食、避敌、夺取栖息地和繁殖,更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D.小鼠走迷宫尝试错误次数越多,说明其学习能力越强

8.“蜜蜂传粉”和“点水蜻蜓”这两种昆虫行为分别属于(  )

A.防御行为和取食行为B.防御行为和迁徙行为

C.取食行为和繁殖行为D.迁徙行为和繁殖行为

9.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某生物小组取经过消毒的、大小相同的锥形瓶甲、乙、丙三个,按下表要求进行处理。

请分析:

该实验包含几组对照实验?

变量分别是什么?

(  )

瓶号

处理方式

加入物质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50毫升灭菌牛奶

瓶口处理

不作处理

不作处理

用消毒棉球塞住

温度

25℃

5℃

25℃

A.2组,湿度、空气B.2组,温度、消毒棉球

C.2组,温度、细菌D.3组,温度、消毒棉球、细菌

10.下列有关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运动有利于动物躲避敌害

B.运动有利于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C.先天性行为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

D.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11.科学家们给生物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

A.生物性状差异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

B.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生活环境

C.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

D.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运动方式

12.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有(  )

①维持生态平衡             

②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③与植物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④促进生物系统的物质循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下列关于酵母菌和乳酸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酵母菌可用于制作葡萄酒

B.酵母菌和乳酸菌细胞都属于细菌

C.酵母菌和乳酸菌细胞中都不含叶绿体

D.乳酸菌可用于制作酸奶

1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是(  )

A.就地保护B.迁地保护

C.加强法制管理D.禁止开发和利用动植物资源

15.如果用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中①、②、③、④、依次相符的是(  )

A.种子植物、绿色植物、裸子植物、银杏

B.种子植物、裸子植物、银杏、绿色植物

C.绿色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银杏

D.银杏、裸子植物、种子植物、绿色植物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16.阅读以下故事,回答问题

小蝗虫到池塘边玩耍,遇见鲫鱼正在无聊地吐泡泡。

鲫鱼开腔道:

“旱鸭子,你敢把头没在水中一个钟头吗?

”小蝗虫满不在乎地说:

“敢!

但你敢在岸上待一个钟头吗?

”鲫鱼想了想说:

“敢!

”心里却想:

“轮到我时,你早已憋死了。

青蛙跑来作证,于是小蝗虫将头深深浸入水中,一个小时后,小蝗虫安然无恙地抬起头,鲫鱼顿时傻了眼,只好认输。

因为鲫鱼知道自己是离不开水的。

(1)鲫鱼失败的原因是:

它不知道蝗虫呼吸时,气体出入身体的门户着生身体的______部;蝗虫的呼吸器官是______。

(2)鲫鱼知道自己是靠______呼吸的,所以离不开水。

(3)如果参与者换成青蛙,青蛙会输吗?

______。

(填“会”或“不会”)青蛙属于______动物。

三、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7.2016年云南省环保厅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联合发布《云南省生物物种名录 (2016)》,介绍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

下表是根据物种名录整理的 资料,根据表格信息回答问题:

生物类群

我省物种数

占全国比例

大型真菌

2729

56.9%

地衣

1067

60.4%

高等植物

19365

50.2%

脊椎动物

2273

52.1%

合计

25434

51%

(1)上表数据体现了我省生物多样性中______的多样性。

(2)由上表可知,我省物种数占全国比例最高的生物类群是______,该生物类群实际是真菌与藻类共同生活在一起,它们相互依存,彼此有利,这种现象叫作______。

(3)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也是全球34个物种最丰富且受到威胁最大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

导致我省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原因有______(写出一项),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8.小强在学习了细菌的分布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洗手前和洗手后手上的细菌数量一样多吗?

小强想通过实验来探究洗手前和洗手后手上的细菌数量,请你帮他一起完成。

(1)小强利用盛有灭菌牛肉汁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进行细菌培养实验。

他分别在洗手前和洗手后在培养基上进行______,然后将两组培养基放置在恒温箱培养一定时间,观察两组培养皿中菌落的数目。

(2)在观察现象时,发现两组培养基上的菌落都较小,且表面光滑黏稠,可判断这是______(填“细菌”或“真菌”)菌落。

(3)得出的结论是:

洗手前手上的细菌数量______(填“多”或“少”)于洗手后手上的细菌数量。

五、资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19.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刚孵化出的蝴蝶,立刻能腾空飞翔。

材料二:

经过200多次的“尝试与错误”,蚯蚓终于学会了走速宫。

材料三:

小白鼠经过3次的“尝试与错误“,就学会了走迷宫。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材料--属于动物的______行为,是由其体内的______所决定的。

(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学习能力较强的动物是______。

(3)动物复杂多样的行为,使动物能更好地适应______,提高了动物存活和繁殖的机会。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B

解析:

解:

A、鱼的运动器官是鳍,其中胸鳍和腹鳍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尾鳍可以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A错误;

B、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等,B正确;

C、家兔是草食性动物,与其食性相适应,家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无犬齿,C错误;

D、河蚌属于软体动物,有贝壳,贝壳具有保护柔软身体的作用,D错误;

故选:

B。

(1)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2)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协助肺进行双重呼吸。

(3)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

(4)家兔是草食性动物,兔的犬齿退化、盲肠发达与其植食性相适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动物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

2.答案:

B

解析:

解:

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口无肛门。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有口无肛门。

可见有口无肛门的动物是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故选:

B

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如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掌握各种动物的特征是关键。

3.答案:

C

解析:

解:

章鱼体内没有脊柱,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八腕目动物,不属于鱼类;

海马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

中华鲟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

娃娃鱼又叫大鲵,幼时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

鲨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

鲸鱼用肺呼吸,胎生哺乳,故属于哺乳动物而不属于鱼类;

故属于鱼类的是②③⑤;

故选:

C。

根据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回答。

本题考查了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题目较易。

4.答案:

B

解析:

解:

A、鲫鱼体表被覆鳞片,用鳍游泳,有侧线能够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适于水中生活,A正确;

B、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B错误。

C、家兔牙齿分化,盲肠特别发达,适于食草的特性,C正确;

D、野鸭的鸭足趾间有蹼,蹼相当于撑船的浆,有利于划水游泳,所以,鸭足趾间有蹼,适于游泳,D正确。

故选:

B。

(1)鲫鱼终生生活在水中,体表被覆鳞片,用鳍游泳;

(2)环节动物的特征是:

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有体腔。

(3)家兔是草食性动物,与其食性相适应,家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与其食性相适应。

(4)动物的运动方式是与动物的结构相适应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各种动物结构特点。

5.答案:

A

解析:

解:

A、肌肉跨越了一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A正确;

B、两块肌肉没有跨越关节,B错误;

C、肌肉没有跨越关节,C错误;

D、骨骼肌虽然附着在相邻的骨上,但是没用跨越关节,D错误。

故选:

A。

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6.答案:

C

解析: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选项中,种是最小的单位,因此同种的生物的种类最少、共同特征最多。

故选:

C。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分类等级的特点。

7.答案:

D

解析:

解:

A、飞蛾扑火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鹦鹉学舌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后天学习行为。

因此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飞蛾扑火和鹦鹉学舌分别属于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A正确;

B、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B正确;

C、动物的运动一般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各种动物来说,运动都能扩大其活动和生存范围,因而也就增大了其获取食物、逃避敌害、夺取栖息地和繁殖后代的机会。

有利于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C正确;

D、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

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可见小鼠走迷宫尝试错误次数越多,说明其学习能力越弱,D错误。

故选:

D。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8.答案:

C

解析:

解:

觅食行为:

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

防御行为:

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

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

繁殖行为:

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

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

迁徙行为指某种鸟类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

蜜蜂传粉,是蜜蜂在采食花粉,属于取食行为;点水蜻蜓,是蜻蜓在产卵,体现了动物的繁殖行为。

故选:

C。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行为。

解答时可以从动物行为的概念、目的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动物行为概念、目的。

9.答案:

C

解析:

解:

此题是关于食品腐败原因的实验探究题,探究实验要控制变量的唯一,其它条件要都一样。

分析表格中的内容可知,甲和乙除了温度不一样,其它条件都一样,是一组对照试验,变量是温度;甲的瓶口不做处理,有细菌进入,丙的瓶口用消毒棉球塞住,无细菌进入,可见甲和丙只有有无细菌这一个条件不一样,其它条件都一样,是一组对照试验,变量是细菌;乙和丙的温度不一样,有无细菌也不一样,两个变量,不符合对照实验的条件,不是一组对照试验。

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

C。

此题是关于食品腐败原因的实验探究题,结合题意,分析作答。

掌握食品腐败的原因,了解对照实验的相关知识,仔细分析题意,就能正确解答。

10.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动物行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

AB.动物通过运动,比较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食物、有利于动物寻找配偶,有利于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有利于动物争夺栖息地,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AB正确;

CD.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一种不能,不会消失,能伴随动物一生;学习行为可以减弱或消失,不能伴随动物一生,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都有利于动物的生存与繁衍,因此C正确,D错误。

故选D。

11.答案:

A

解析:

为了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它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生物学家主要根据生物体的相似程度(或生物性状差异的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以及进化关系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故选:

A。

​​​​​​​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其进行分类,比较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据此答题。

做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分类的重要依据,熟记生物的分类常识,这部分知识是重点,要好好掌握。

12.答案:

B

解析:

解:

动物不能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④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②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③与植物共同组成了生物圈,缺少了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可见B正确。

故选:

B。

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危害植物,如蝗灾等。

能量流动特点单项流动并且逐渐递减。

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13.答案:

B

解析:

解:

A、酵母菌可用于制作葡萄酒,A正确;

B、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真菌的细胞中有真正的细胞核,乳酸菌属于细菌,细菌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B错误;

C、真菌和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

D、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气的情况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份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D正确。

故选:

B。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蒸馒头、做面包、酿酒要用到酵母菌,蒸馒头、做面包时,酵母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使馒头、面包暄软多孔;制酸菜和酸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奶和菜具有特殊的风味。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的应用,平时注意搜集相关的例子,并了解其制作原理。

14.答案:

A

解析:

解:

A、就地保护:

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也是根本途径,符合题意;

B、迁地保护:

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但不是有效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C、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但不是最有效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D、禁止开发和利用动植物资源不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

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也是根本途径。

(2)迁地保护:

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

关键是掌握保护生物多样性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15.答案:

D

解析:

解:

绿色植物包括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它们的区别在于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银杏属于裸子植物。

因此,与图示中①、②、③、④依次相符的是银杏、裸子植物、种子植物、绿色植物。

故选:

D。

图示①、②、③、④之间的关系应为:

④包含③,③包含②,②包含①,①的范围最小。

④的范围最大。

审题时要注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植物的分类,本题要求①、②、③、④依次相符。

也就是从小到大的关系,千万不要搞错顺序。

①、②、③、④间是包含的关系,注意审题。

16.答案:

胸腹 气管 鳃 不会 两栖

解析:

本题考查昆虫纲的主要特征、鱼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知道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掌握各种动物的呼吸器官是解题的关键。

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而鱼的呼吸器官是鳃。

青蛙靠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1)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但气体进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是气门,位于蝗虫的胸腹部,蝗虫将头深深浸入水中,呼吸正常进行,一个小时后,蝗虫安然无恙地抬起头。

(2)鱼的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所以离不开水。

(3)青蛙是两栖动物,呼吸器官是肺,但由于肺不发达,靠皮肤辅助呼吸,所以青蛙既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中生活。

故答案为:

(1)胸腹;气管;

(2)鳃;

(3)不会; 两栖。

17.答案:

(1)生物种类(或物种)

(2)地衣。

共生

(3)栖息地的破坏、乱捕滥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

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

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熟记掌握生物的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作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1)上表数据体现了我省生物多样性中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由上表可知,我省物种数占全国比例最高的生物类群是地衣,占全国比例为 60.4%,该生物类群实际是真菌与藻类共同生活在一起,它们相互依存,彼此有利,这种现象叫作共生。

(3)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也是全球34个物种最丰富且受到威胁最大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

导致我省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原因有栖息地的破坏、乱捕滥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写出一项);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故答案为:

(1)生物种类(或物种)

(2)地衣。

共生

(3)栖息地的破坏、乱捕滥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建立自然保护区

18.答案:

接种 细菌 多

解析:

解:

(1)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将配制好的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冷却;接种(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恒温培养;观察。

小强利用盛有灭菌牛肉汁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进行细菌培养实验。

他分别在洗手前和洗手后在培养基上进行接种,然后将两组培养基放置在恒温箱培养一定时间,观察两组培养皿中菌落的数目。

(2)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细菌菌落的特点:

比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呈白色。

真菌的菌落一般比较大,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呈现红、褐、绿、黑、褐、黄等颜色。

在观察现象时,发现两组培养基上的菌落都较小,且表面光滑黏稠,可判断这是细菌菌落。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洗手前培养基上菌落的数量较多,洗手后培养基上菌落的数量较少。

故答案为:

(1)接种;

(2)细菌;

(3)多。

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步骤。

培养细菌、真菌的步骤:

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后接种;恒温培养。

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实验变量,作出假设。

理解掌握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法步骤、细菌菌落的特点。

19.答案:

先天性 遗传物质 小白鼠 不断变化的环境

解析:

本题考查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1)材料一对刚孵化出的蝴蝶,立刻能腾空飞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