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4155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docx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docx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人大附中

  人大附中在九十年代初期,就开始了课程改革的尝试,经过了十几年的探索,课程改革已初见成效。

学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积极推进地方课程,努力开发校本课程;加强初中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多年来,人大附中一直在不懈地追求一条理想的办学之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让每一名员工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

充分实现了人大附中的办学理念——“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

目前,学习、研究和创新已经成为人大附中的一种文化。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人大附中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九十年代初期,人大附中就开始了课程改革的尝试,十几年的时间,经历了一个由朦胧到清晰,从自然到必然,从实践到理论的发展过程。

特别是2002年9月我校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之后,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最终的落脚点是以人为本,尤其是以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根本。

一切改革的具体措施,如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课程结构的调整、课堂教学的改革、课程管理体制的转变以及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无一不是围绕着这一核心问题而展开的。

基于以上的认识,人大附中在贯彻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始终不渝地突出以人为本的主线,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已经形成为人大附中固有的文化。

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精神,牢牢把握课程设置改革的鲜明特征,严格执行国家指令,开拓创新,突出特色,正是近几年来人大附中积极落实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行动宗旨。

现将我校初中课程改革情况汇报如下:

 

一、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积极推进地方课程,努力开发校本课程

学校建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多元化课程体系,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同时,开好海淀区和北京市的地方课程,在以往开设校本课程的基础上,不断删减、增加校本课程、选修课程,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符合社会的需要。

1.整体优化我校初中课程结构

人大附中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国家课程

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体育、音乐、美术、思想品德、地理、生物、

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体育、音乐、美术、思想品德、地理、生物、物理

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体育、音乐、美术、思想品德、物理、化学

地方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

海淀区:

信息技术

北京市:

劳技

综合实践活动

海淀区:

信息技术

北京市:

劳技、环境与可持续教育、预防艾滋病

综合实践活动

海淀区:

信息技术

北京市:

劳技、毒品预防

校本课程

现代少年、心理、形体、外教口语

心理、外教口语

外教高级阅读与写作

我校上述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体现了课程设置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具体地说:

(1)均衡设置课程。

我校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德智体美与劳动、技术教育相结合,学术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初中三年整体设计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初一到初三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针对初中学生实际,我校设置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反映到课程上,就是创造发明课、社会实践课、模拟驾驶课、研究性学习课、虚拟实验课、远程教学课等。

其中,社会实践课程把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亲身体验和直接交往作为主题实践的基本途径。

在社会实践课上,老师教给学生基本的社会调查、交流研究、总结归纳的方法,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使学生逐步理解和适应社会的规范,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社会性。

学生们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论文选题从天文、地理到文学、艺术,从军事武器到市场经济等,涉及各个学科,例如《青少年自我意识研究》、《世界性水资源问题》、《图腾文化与当今世界》、《论日、美、中卡通文化在中国之现状》《从美学的发展看现代人对美的追求》等等。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在选修课设置中,我校特别强调学生自主选课。

学校每年印制选修课手册,手册中除介绍有关课程的基本信息以外,还附有选课指导等等。

不仅如此,我们还建立了网上选修课平台,在网上为学生们提供有关选修课更为详细的资料,同时在网上开通报名系统,学生们在开学后有一周的时间进行选择,网上报名之后,由教务部门统计编班。

为了让学生们选到最适合自己的课程,我们执行了试听制度,上课一周之后,学生们还可以获得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

  学生们在选课时可以不受年级的限制,只要基础合格,就可以跨年级进行选择。

有些初中外语极好的学生,在选修课上就可以与高中的哥哥姐姐们一起上课。

学生灵活地流动于规模、结构不同的群体当中,选择不同的教师、课程和学习方式,他们在自主选择当中学会了选择,锻炼了在将来学习、工作和个人生活中所必须的选择能力。

学生在选择中保持愉快的心境,感受成功的滋味,体味“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同时,在选择当中,学生们又必然经历一个审视自己的过程,这对于他们认识自己,规划人生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另外,选择的结果要自己承担,有利于学生增强责任意识。

总之,学生们在选择的实践中实现了身心的全面发展。

2.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学校自主开发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实现了校本课程资源的层次化、系列化和多样化。

人大附中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特点是:

──内容丰富多元化。

我校初中校本课程涵盖数学与自然科学、语言文学与社会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艺术等四大类,近70门。

如发明与创造,德语、日语、法语、荷兰语、俄语、英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韩语等10门外语,控制与设计,天文观测与实践,数字图像处理,礼仪,平面广告设计等。

──开发途径多元化。

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平面设计教室、虚拟科学实验室、数字图形化实验室和三高学农基地等);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北京图书馆、天文展览馆、博物馆、中国科技馆以及清华、北大等大学的实验室和中科院相关实验室的有形和无形资源,科学家、院士、英雄人物,校外兼职教师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如语文课讲授北京胡同一文,学生到胡同中采访,拍照,实地感受了胡同文化的深厚内涵);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网络资源库、数字化图书系统、学校网络中心自主研发的研究平台以及宽带连接的外部网站等的开发利用(如英语课,学生利用网络版课件吸纳最先进、最新鲜的内容,实现了网上查询与课后交流)。

──开发主体多元化。

在人大附中,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已不再仅仅是教师,学生们也已成为校本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者。

如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的拍摄英语短剧活动中,他们利用网络、购买书籍、聘请教师,主动学习摄影、表演以及编导知识。

就连食堂的大师傅也成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如魏二明师傅已将自己的食雕技术开发为选修课的课程资源)。

为了进一步深化学校课改工作,将校本课程资源固化下来,学校鼓励优秀教师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编写、出版校本教材。

现已出版的校本教材有《研究性学习课程》、《演讲与写作》、《文化》、《走近围棋》、《围棋的故事》、《现代少年》以及双语教学教材等。

3.注重开发德育课程

  我们认为,震撼人心的教育才是最好的德育教育。

人大附中将德育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强调德育的时代性与针对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初中阶段正是一个人的青春期,是心理发展的“急风暴雨”期,是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时期,如何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道德修养,是新课程改革工作中的重大课题。

(1)开发德育活动课程

──高度重视入学教育。

使学生一进校就受到震撼。

如我们的入学礼仪教育——心正需身正,身正先行正,从举手投足的教养开始,形式包括诵读弟子规,参加军训,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等。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编写《弟子规精华》等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读本,开展“共享读书乐趣,营造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在读书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此基础上开展中华文化展示、世界文化展示等活动,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立足于时代,用开放的胸怀吸纳当今世界的先进文化;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英语角及英语剧活动,不断增强活动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奥运会开展奥林匹克教育,举办系列迎奥运志愿者活动,推出了“一班一国”等特色活动,引导学生放眼全球、关注世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新型人才;办好校园电视台、校刊校报、学生网络论坛,打造积极健康向上又深受学生喜爱的品牌栏目,以良好的舆论营造一流学府品味。

──主题班会引发“头脑风暴”。

我校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自己设计、自主研究,选题切合实际,学生们深入思考、踊跃讨论,已形成人大附中的一道风景。

学生对这种不拘一格的主题教育活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非凡的创造力,自主设计了一系列新颖感人的主题班会,如:

《塑造健康、文明、和谐、向上的人大附中学生形象》,《为人》,《我自豪—我是人大附中人》,《慎行》,《我和我的祖国》,《出国与爱国》,《人生设计》,《梦想进取未来》,《明天,从这里启航》,《朦胧的情怀》,《从小事做起,争当先进班集体》,《承着理想的翅膀飞翔》,《青春飞扬—告别童年》,《形象、环境与美》,《宝剑锋从磨砺出》、《美》、《追寻爱的足迹》、《寻找校园的道德细节》等……去年我们一个班开展了“思恩无限”系列主题班会,让学生们学习感恩,感谢教师、感谢家长,孩子们留下了令人感动的思考和话语,在“感谢父母”这次班会中一个学生写到:

“感恩于生命,感谢它给了我们体验生活的入场券;感恩于父亲,感谢他给我们继续拼搏的筹码;感恩于母亲,感谢她给了我们感受温暖的源泉……”

(2)开发德育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在正式的课程计划表里看不到,但却能起到正式课程起不到的作用。

我们认为,德育隐性课程包括三个层面:

其一,物质和文化层面,如校舍、校貌、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其二,制度和风气层面,包括校训、校规、校风、班风、学风等;其三,心理层面,主要指人际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

我们认为,就我国实际而言,对隐性课程的作用不是讲过了头,而是多数人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在这种情况下,强调隐性课程的作用,对课程改革、教育改革是有利的。

  ──将德育融进学科教学中。

我们注重结合学科特点,渗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全人格的教育,以及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

例如在学习《鲁迅》一文的语文课上,面对学生对于鲁迅的种种不理解,教师动用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利用历史事实、社会评价来影响和教育学生,使社会对于鲁迅的评价转化为学生们的心灵感受,终于使学生们接受了鲁迅。

这节语文课不仅教会了语文知识,而且达到了把外部社会已有的知识、思想、价值观点和行为规范内化为学生个性的有机组成部分的目的,起到了健全学生人格的作用,使课堂教学的目标得以全方位的落实。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构建学生健全人格。

人大附中从90年代开始,陆续开设心理方面的课程,并先后引进了5位心理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

现在,我们在初中开设了灵感与想象力调整与训练、同伴教育、心理健康、现代少年、女生课堂、男生课堂等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建立心理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同时成立了专业化的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个别的心理辅导。

我们还为班主任、家长开办定期或不定期的心理讲座,普及心理学知识。

我提出,每个教师都要有心理学知识并努力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校领导、德育教师、心理教师、年级组长、班主任一起形成合力,共同解决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

当一个学生发生问题的时候,比如打架、自虐等,班主任、德育老师和心理老师会同时到场,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判断,对这些有问题的孩子进行教育、为他们提供帮助,对于问题严重的学生,直接上报校领导,商讨救助方案。

比如我们初二年级有一个学生,曾有比较严重的暴力问题,多次教育也没有什么效果,后来在心理教师的建议下到专门的机构进行了鉴定,结果是这个学生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这个学生在经过我的批准后,回家休学了半年,坚持吃药并接受心理辅导,回校时经过心理老师的鉴定可以复学。

现在这个学生的暴力问题已经完全解决,愉快地在班级里生活和学习。

虽然这些极端的学生是少数,但其破坏性却很大,我们的经验是对这些学生要给与恰当的心理辅导,同时校领导要参与其中,对他们给与高度的重视,使他们度过危险期,健康成长,这也是对其他学生的尊重。

在胡锦涛总书记有关八荣八耻的教导发表的第二天,我们就印制了塑封的小卡片,以便学生随身携带学习贯彻。

我校还执行了国旗下讲话制度,采取学生自我教育的方式,弘扬正义,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4.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

基础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在教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校通过以下方式对教师进行培养与培训:

  

(1)团队推动。

构建学校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梯队,通过教师团队的力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006年1月,学校科研年会的主题是“感悟教师成才”。

  

(2)做课推动。

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承担各级各类研究课、示范课、汇报课。

在做课时,我们特别提倡同课异法,鼓励教师创造性成长。

做课以后,要求做课老师撰写教学案例。

我校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认识到,一个好的案例应该体现如下功能:

①示范性,即提供一个实实在在的,可供借鉴的示例。

②过程性,通过案例反映出动态活动特征,展示教与学的过程,呈现一种基本模式。

③综合性,通过案例,浓缩与融合课程要求的诸要素,以期对课程达到的目标和实现的途径作整体反映。

④可实现性,以案例为载体,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把课程标准落在实处。

  另一方面,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教师开设选修课程。

此外,我们非常重视外语课程的教学,学校现有来自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外籍教师25人,他们除了开设英语口语课外,还开设有美国文化、舞台剧等课程,并将不同于东方文化的思维方式、生活哲学等带给了我们的学生,拓宽了他们的世界视野。

到现在,我校很多教师都有能力开设选修课,有语文教师教韩语、俄语的,也有化学实验员开设“西方经济学”这样的选修课。

甚至我们的一些行政和后勤人员也开设选修课,比如我们一个获得烹饪雕塑金奖的厨师就开设了“面塑”这一课程,校办职员中也有上“西班牙语”、“德语”选修课的,电教中心和信息中心的教师则运用自己所长开设信息技术方面的选修课。

给学生选择的同时,我们也锻炼了自己的教师队伍,使师生得以共同成长。

(3)制度推动。

针对我校教师的具体情况,每年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和培训项目,开展系列教研和培训活动。

多年来,学校利用平时的课余时间、寒假、暑假期间,开展多种内容、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

每学年初或学年末,学校举行全体教师培训,在培训会上展示较成功及有特色的课程改革课例,并在理论学习提高的同时,进行课程改革的动员,倡导全员参与。

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阅览室、NC教室等设备为教师培训提供大量的支持,所需经费也一一落实到位。

我们还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开发人力资源。

邀请专家做主题报告,其中既有教育部课改方面的专家和领导,如刘坚、袁振国、李连宁等;也有大学教授,如刘恩山、刘儒德、陈丽、余胜泉、赵希斌、梅汝丽、王磊、张铁道等;另有院士系列报告,欧阳、王志珍、林群、杨乐、戴汝为、陈俊生、符丛宾等院士都曾先后登上人大附中的培训讲台。

(4)科研推动。

人大附中不但承担了国家、北京市、海淀区、中央教科所的科研课题,而且非常重视将老师们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经筛选后立项,成为研究课题,将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互相促进。

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方向,通过《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实验项目来推动课程改革的进程。

又如,我校一位政治老师独立申报并承担了北京市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现代少年》课程实验和系列教材的研究。

作为课题研究产物的现代少年课在内容上突出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在教学方法上,重参与、体验与能力提高,课程对德育教学方法做了很有价值的、开创性的探索研究。

相应的新教材除了在实验校使用外,还作为“新世纪德育”“情景—能力模式”案例被收入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素质教育课程简论》一书。

5.积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促进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网络技术以它跨越时空的信息传输能力以及海量的信息存储功能,在信息化社会中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教育要培养人们的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绝对离不开网络技术的运用和支持。

网络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的设置,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我们改变教与学的手段。

因此,研究现代教育手段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搞好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多年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现代化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相整合的探索。

1995年开展多媒体教学、1998年开展网络化教学、开展国际间远程教学,2001年启动数字化校园工程;2002年、2003年建设第二代校园网、建设教学资源库、进行无线网络教学实验;2004年建设第三代校园网、建设城域和广域数字化校园系统、建设网上联合中学、建设自有版权的中学知识库……在探索现有技术条件下教学资源的开发、远程教学的应用等方面摸索了一些经验。

我校进行现代化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过程,大体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一:

自制课件,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

阶段二:

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大量制作基于网络的教学课件。

  利用网络强大的功能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根本改变,促进以人为本教学方式的落实和发展。

几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利用网络技术,开发基于资源、基于合作、基于研究、基于问题的教学课件,通过这些课件的使用,使学习者在内容丰富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

  我校教师制作的网络课件,在教育部、北京市举办的教育软件大奖赛中屡屡获奖。

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构建更加开放的学习情境,提供更加便捷的交流场所,寻求更加高效的管理手段,并获得发展性的评价工具,我校成立了由近40人组成的研发中心──时代网格公司,高素质的研发中心成员及时开发了研究性学习网络平台,网上选课平台等。

利用先进的网络平台功能,老师可以记录每一位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步过程、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丰富的资源库、提供超越时空的网上交流机会、协助老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做好学生的课题选择辅导工作、提供及时的课程实施情况评价、提供课程档案建设工作的支持、统计教师工作量等等,其强大的功能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深化和推广、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6.教学活动:

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次课程改革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摆在突出位置,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关注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因此,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我校在教学活动中特别重视因材施教。

(1)了解每一个学生

  同一个年级、同一个班里,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水平,我们要在教学目标、内容、过程和评价上进行分层,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全班四、五十个学生,教师首先要做到对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解,了解他/她的秉赋、兴趣、能力、水平、心理特质,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分层教学才能得以实施。

这样的了解可以通过考试来部分实现,但更多的是要通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细心观察来达到。

真正好的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还要了解学生独特的学习习惯与个性特点,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2)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进入我们学校的学生,有超常儿童、特长学生,也有普通学生,还有人大的二代子弟、共建单位的孩子;有中国学生,也有外国学生。

这些学生在各方面有着较大的区别、水平参差不齐,如何让他们每个人都能接收到适合于自己的教育,发挥自己的个性与特长,挖掘自己的潜力,成长为一个有德有为有个性、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我们所有教师努力为之奋斗的目标。

  超常儿童学得快、思想相对深刻,就要让他们学得深、学得多;普通学生够一够能上一个水平,就要提高对他们的要求;文艺、体育方面的特长生在学科学习上相对较弱,就要让他们的文化课达到一个基本的水平;而一些弱生、差生,各方面程度都比较低,就要给与特别的关注,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别让他们掉队。

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教育的作用就是要促进人的成长,让每个人成长为有价值的人。

比如,有些学生进校时英语已经很好,就鼓励他们在学好英语的基础上再学习一到两门第二外国语;有些学生在科学研究方面有兴趣,就给他们提供条件参与课题研究、进行发明创造;有些学生有写作方面的特长,就鼓励他们参加文学社团,自办刊物;等等。

(3)全面发展的特长生

  人大附中有很多特长生,他们在人大附中提供的这个素质教育舞台上充分地挖掘和发展着自己的特长。

我们的训练基地为那些体育特长生提供了边学习、边参加训练和各种比赛的条件;我们的交响乐团、舞蹈队、合唱团、电声乐团为那些艺术特长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现自己的舞台,同时又能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

这些学生在人大附中就像“自由飞翔的鸟儿”一样,展翅高飞。

人大附中的学生,在国内外的各种文体大赛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这和我们所坚持的办学理念是分不开的。

  现在效力于英国迈凯伦车队的卡丁车赛车手程丛夫曾经这么评价过自己的母校:

“人大附中是好学生的天堂,也是我这样的学生的天堂。

”他在人大附中上学时,训练、参加比赛会耽误学习,教师们就抽时间专门为他补课。

还有现在我们的初三学生廉政,是以健美操特长进入的人大附中,去年获得了世界青少年健美操比赛的冠军,她来自单亲家庭,学业成绩也较弱,教师们给与她悉心的关怀与帮助,她说:

“我很幸运,和其他那些从小就专门练健美操、荒废了学业的孩子相比,人大附中为我提供的教育使我比他们的综合素质要高很多,这反过来促进了我对健美操的理解,从而获得好的成绩。

”还有我们的台球室,是专门为一个喜欢打台球的学生设置的,他最近刚在香港举办的一场台球比赛中获得冠军。

(4)特殊学生特殊对待,实现教育公平

  人大附中也有一些基础非常差,同时也存在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学生,学校为他们的教育煞费苦心。

比如,我们曾经为有严重行为问题(如打人)的学生开办过一个人的班级、两个人的班级,为他们单独编班、单独授课、单独教育。

这样的学生和普通孩子在一起时,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其他学生造成不公平,我们既要保证他们的学习权利,也要保证其他学生的学习权利。

虽然为此我们的老师会更累,但却保证了对每个孩子的关注与尊重,真正体现了义务教育。

  对于那些家境困难的孩子,学校经过核实后为他们发放助学金、减免校服费等,使他们不至于因为经济原因而影响学业、萌生自卑心理。

(5)加强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

  我校数学教研组通过“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方式的研究”,结合教学案例,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

如通过对体验式学习的研究,老师们认识到体验式学习的基本特征、存在的问题和课堂操作阶段及策略等。

 

二、加强初中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多年的教育实践,让我们深深体会到,要实现高品质的素质教育,必须构建起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素质教育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先进的教育理念、明确的教育目标、富于时代气息的教育手段和严谨的教育步骤,尤其是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保证。

  几年来,我们在构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民主参与,重在实效的原则。

1.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全面落实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